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凱

(三國時吳國重臣)

鎖定
陸凱(198年 [9]  —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丞相陸遜族侄 [16]  ,大司馬陸抗族兄
黃武年間,舉孝廉出身,曾任永興縣長、諸暨縣長,頗有治績。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與聶友率軍討伐朱崖儋耳,遷建武校尉。五鳳二年(255年),討斬零陵山賊陳毖,拜偏將軍、巴丘督,冊封都鄉侯。遷武昌右部督,隨軍進入壽春。後拜蕩魏將軍,加號綏遠將軍
吳景帝孫休繼位,拜徵北將軍、假節、領豫州牧。孫皓即位,遷任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又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寶鼎元年(266年),遷左丞相。以正直及屢次勸諫孫皓而聞名。
建衡元年(269年),去世,時年七十二。
全    名
陸凱 [18] 
敬風
所處時代
三國 [17]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98年
逝世日期
269年
主要成就
討平山越,屢諫孫皓
主要作品
《吳先賢傳》《太玄經注》
籍    貫
吳郡吳縣
官    職
左丞相
爵    位
嘉興侯
典    故
陸凱貴盛 [1] 

陸凱人物生平

陸凱手不釋卷

陸凱出身於江東名門吳郡陸氏,是丞相陸遜的族侄。 [16] 
吳大帝黃武(222年-229年)年間,陸凱曾擔任永興縣長、諸暨縣長,所任職之處都有治績。
後轉拜為建武都尉,並統領軍隊。陸凱雖身任武職,但仍手不離書,尤其喜愛《太玄經》,論評推衍該書的含意,用蓍草卜筮便見應驗。 [2] 

陸凱致身軍旅

三國志11的陸凱 三國志11的陸凱
赤烏五年(242年),陸凱任儋耳太守,與將軍聶友率兵三萬進討朱崖和儋耳二郡,戰後因功轉拜建武校尉。
五鳳二年(255年),陸凱又率軍在零陵討伐山賊陳毖,成功將陳毖斬殺,因功任巴丘督、偏將軍,封爵都鄉侯。
同年,又轉為武昌右部督。當時壽春正發生毌丘儉文欽的叛亂,吳國亦派兵前往援助,陸凱隨軍出征。此後,相繼被拜授蕩魏將軍、綏遠將軍等職。 [3] 

陸凱位列宰輔

永安元年(258年),會稽王孫亮被廢,由孫休繼位。陸凱改拜為徵北將軍假節,遙領豫州牧
元興元年(264年),吳景帝孫休病死,由孫皓繼位,陸凱又改拜為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軍事,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 [4] 
甘露二年(266年),孫皓派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至西晉都城洛陽為司馬昭弔喪。張儼在歸途中病逝,而丁忠回來後則向孫皓建議應趁西晉沒有防備而襲取弋陽,但陸凱勸阻,認為西晉力量強大,滅蜀後向吳國求和只是了儲備力量,而這樣襲取弋陽郡不見得有什麼利益。孫皓聽從陸凱的建議,並與西晉斷交。 [5] 
同年,吳國改元為寶鼎,陸凱升任左丞相 [6] 

陸凱節概梗梗

孫皓不喜歡別人看自己,朝臣覲見時,沒有人敢抬頭。陸凱勸諫道:“君臣之間沒有不相識的道理,如果發生不測,大家就不知道該如何尋找您了。”於是孫皓才允許陸凱可以抬頭看自己。
孫皓遷都武昌時,揚州地區百姓對逆流供應武昌用度深感痛苦,而且當時政事頗多失誤,百姓貧窮匱乏。陸凱於是上奏要孫皓不應遷都,亦要當一個體恤平民生活的賢君,認為這樣做不但可以令人民生活改善,亦可增強國力。最終孫皓還都建業 [7] 
而殿上列將何定佞臣,但深得孫皓寵信,陸凱卻當面斥責他説:“你看前前後後奉侍君主不忠誠,傾覆混亂國政的人,有哪一個能善終天年的?你為什麼專門幹那些佞媚奸邪的壞事,堵塞君主的視聽?應當自我勉勵改正。不然的話,會看到你有無法預料的災禍!”何定因而痛恨陸凱,想去中傷他。但陸凱卻不以為意,用心公事,上疏指示都不作修飾,由心中表現出他的忠誠和懇切。 [8] 

陸凱臨終進言

建衡元年(269年),陸凱病重,孫皓派中書令董朝問陸凱有什麼遺言要交待,陸凱上言説:“何定不可以重用,應讓他擔任京城以外的職務,不應把朝廷大事委託他。奚熙是個小官,卻在浦裏建起自己的田園,想恢復嚴密的舊規模,也不可信任。姚信樓玄賀邵張悌郭逴薛瑩滕修以及臣的族弟陸喜陸抗,他們或者清白忠誠勤奮,或者資質才智豐茂超人,都是國家的棟樑,朝廷的賢良輔臣,希望陛下對他們着重留神和考慮,向他們詢問時務,使他們各盡忠誠,補正陛下出現的一些過失。”不久,陸凱即病逝,享年七十二歲。 [9] 
孫皓對於陸凱多次直言勸諫甚至違逆旨意其實十分不滿,加上何定的多次惡意中傷,就對他更為憤恨。但陸凱始終是重臣,難以用法律去懲罰他,而其族弟陸抗當時亦是大將,所以惟有容忍。
鳳凰三年(274年),陸抗去世。次年,陸凱一家便都被孫皓遷往建安郡 [10] 

陸凱人物評價

陸機:大司馬陸公(陸抗)以文武熙朝,左丞相陸凱以謇諤盡規。(辨亡論
陳壽潘濬公清割斷,陸凱忠壯質直,皆節概梗梗,有大丈夫格業。 [11] 三國志
蔡東藩:惟前時吳尚有人,內得陸凱之為相,外得陸抗之為將。 [12] 《兩晉演義》

陸凱個人作品

據《全三國文》載,陸凱著有《吳先賢傳》四卷、《太玄經注》十三卷以及文集五卷,今已佚。 [13] 
《全三國文》還收錄有陸凱的作品十二篇:《上表言宜優恤功臣後》、《上表諫吳主皓》、《重表諫起宮》、《疏悼王蕃》、《上疏諫吳主皓》、《上疏諫吳主皓不遵先帝二十事》、《奏重備西陵》、《奏事》、《吳先賢傳贊》(此篇內容已佚失)、《揚州別駕從事戴矯》、《奮武將軍顧承》、《上虞令史胄》。 [13] 

陸凱軼事典故

孫皓有一次問陸凱説:“你的宗族有幾人在朝任職呢?”陸凱回答道:“兩個丞相﹑五人封侯﹑十多位將軍。”孫皓説:“真是興盛啊!”陸凱説:“君主賢明,臣下盡忠,這是國家興盛的象徵;父母慈愛,兒女孝順,這是家庭興盛的象徵。現在政務荒廢,百姓困苦,臣唯恐國家滅亡,還敢説什麼興盛啊!“ [1]  [14] 

陸凱親屬成員

陸凱族父

陸遜,吳大帝時官至丞相,封江陵侯,追諡“昭”。 [11] 

陸凱同輩

  • 弟弟
陸胤,官至虎林督,封都亭侯。 [11] 
  • 族弟
陸抗,官至大司馬,襲爵江陵侯。
陸喜,官至選曹尚書,入晉拜散騎常侍。

陸凱兒子

陸禕,官至太子中庶子 [11] 

陸凱史籍記載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11] 

陸凱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陸凱於第一百二十回出場。孫皓繼位,以陸凱、萬彧為左右丞相。當時孫皓在武昌奢侈無度,使得財政困難,百姓困苦。陸凱上疏勸諫,孫皓不悦。 [15] 
參考資料
  • 1.    唐·李翰《蒙求》:甘寧奢侈,陸凱貴盛。
  • 2.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丞相遜族子也。黃武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兵。雖統軍眾,手不釋書。好《太玄》,論演其意,以筮輒驗。
  • 3.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赤烏中,除儋耳太守,討朱崖,斬獲有功,遷為建武校尉。五鳳二年,討山賊陳毖於零陵。斬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將軍,封都鄉侯,轉為武昌右部督。與諸將共赴壽春;還,累遷蕩魏、綏遠將軍。
  • 4.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孫休即位,拜徵北將軍,假節領豫州牧。孫皓立,遷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
  • 5.    《資治通鑑·卷七十九·晉紀一》:三月,戊戌,吳遣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來弔祭……丁忠説吳主曰:“北方無守戰之備,弋陽可襲而取。”吳主以問羣臣,鎮西大將軍陸凱曰:“北方新並巴、蜀,遣使求和,非求援於我也,欲蓄力以俟時耳。敵勢方強,而欲徼倖求勝,未見其利也。”吳主雖不出兵,然遂與晉絕。
  • 6.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寶鼎元年,遷左丞相。
  • 7.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皓性不好人視己,郡臣侍見,精莫敢進。凱説皓曰:“夫君臣無不相識之道,若率有不虞,不知所赴。”皓聽凱自視。皓時徒都武昌,揚土百姓溯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無窮匱。凱上疏曰:“臣聞有道之君,以樂樂民。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樂民者,其樂彌長。樂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民安則君安,民樂則君樂。自頃年以來。君威傷於桀、紂,君明暗於奸雄,君惠閉於羣孽。無災而民命盡,無為而國財空,辜無罪,賞無功,使君有謬誤之愆,天為作妖。而諸公卿媚上以求愛,因民以求饒,導君於不義,敗政於淫俗,臣竊為痛心。今鄰國交好。四邊無事,當務息役養士,實其廩庫,以待天時。而更傾動天心,騷擾萬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國養民之術也。臣聞吉凶在天,猶影之在形,響之在聲也,形動則影動,形止則影止。此分數乃有所繫,非在口之所進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賞輕而罰重,政刑錯亂,民力盡於奢侈,目眩於美色,志濁於財寶。邪臣在位,賢哲隱藏,百姓業業,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憂。漢所以強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躬請巖穴,廣採博察,以成其謀。此往事之明證也。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綱紀,晉有其政。又益州危險。兵多精強,閉門固守,可保萬世,而劉氏以奪乖錯,賞罰失所,君恣意於奢侈,民力竭於不急,是以為晉所伐,君臣見虜,此目前之明驗也。臣暗於大理,文不及義,智慧淺劣,無復冀望,竊為陛下惜天下耳。臣謹奏耳目所聞見,百姓所為煩苛,刑政所為錯亂,願陛下息大功,損百役,務寬蕩,忽苛政。又武昌土地,實危險而瘠確,非王都安國養民之處,船泊則沉漂,陵居則峻危,旦童謠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臣聞翼星為變,熒惑作妖,童謠之言,生於天心,乃以安居而比死,足明天意,如民所若也。臣聞國無三年之儲,渭之非國,而今無一年之畜,此臣下責也。而諸公卿位處人上,祿延子孫,曾無致命之節,匡救之術,苟進小利於君,以求容媚,荼毒百姓,不為君計也。自從孫弘造義兵以來,耕種既廢,所在無復輸入,而分一家父子異役,廩食日張,畜積日耗。民有離散之怨,國有露根之漸,而莫之恤也。民力因窮,鬻賣兒子,調賦相仍,日以疲極,所在長吏,不加隱括,加有監官,既不愛民,務行威勢,所在騷擾,更為煩苛,民苦二端,財力再耗,此為無益而有損也。願陛下一息此輩。矜哀孤弱,以鎮撫百姓之心。此猶色鱉得免毒螫之淵,烏獸得離羅網之綱,四方之民襁負而至。如此,民可得保,先王之國存焉。臣聞五音令人耳不聰,五色令人目不明,此無益於政,有損於事者也。自昔先帝時,後宮列女,及諸織絡,數不滿百,米有畜積,貨財有餘。先帝崩後,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跡。伏聞織絡及諸徒坐,乃有千數,計其所長,不足為國財。然坐食宮廩,歲歲相承,此為無益。願陛下料出賦嫁,給與無妻者。如此,上應天心,下合地意,天下幸甚。臣聞殷湯取士於商賈,齊桓取士於車轅,周武取士於負新,大漢取士於奴僕。明王聖主取士以賢,不拘卑賤。故其功德洋溢,名流竹素,非求顏色而取好服、捷口、容悦者也。臣伏見當今內寵之臣,位非其人,任非其量,不能輔國匡時,羣黨相扶,害忠隱賢。願陛下簡文將之臣。各勤其官,州牧督將,藩鎮方外,公卿尚書,務修仁化,上助陛下,下拯黎民,各盡其忠,拾貴萬一。則康哉之歌作,刑錯之理清。願陛下留神思臣愚言。
  • 8.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時殿上列將何定佞巧便辟,貴幸任事。凱面責定曰:“卿見前後事主不忠,傾亂國政,寧有得以壽終者邪!何以專為佞邪,穢塵天聽?宜自改厲。不然,方見卿有不測之禍矣。”定大恨凱,思中傷之,凱終不以為意,乃心公家,義形於色,表疏皆指事不飾,忠懇內發。
  • 9.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建衡元年,疾病。皓遣中書令董朝問所欲言,凱陳:“何定不可任用,宣授外任,不宜委以國事。奚熙小吏,建起浦裏田,欲復嚴密故跡,亦不可聽。姚信、樓玄、賀劭、張悌、郭逴、薛瑩、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願陛下重留神思,訪以時務,各盡其忠,拾遺萬一。”遂卒,時年七十二。
  • 10.    《三國志·卷六十一·吳書十六·潘濬陸凱傳第十六》:初,皓常銜凱數犯顏忤旨,加何定譖構非一,既以重臣,難繩以法,又陸抗時為大將在疆埸,故以計容忍。抗卒後,竟徙凱家於建安。
  • 11.    《三國志·吳書·潘濬陸凱傳第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8-26]
  • 12.    兩晉演義:圖東吳羊祜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11]
  • 13.    《全三國文·卷六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1-08]
  • 14.    《世説新語·規箴第十》: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人幾?”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 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 是懼,臣何敢言盛!”
  • 15.    三國演義: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08]
  • 16.    許嘉璐 主編.二十四史全譯 三國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932
  • 17.    《三國志》:黃武初為永興、諸暨長,所在有治跡,拜建武都尉,領兵。
  • 18.    《三國志》:陸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丞相遜族子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