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術

(東漢末年割據羣雄之一)

鎖定
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縣)人,袁逢嫡次子,袁基袁紹之弟。 [2] 
袁術年少時以俠氣聞名,後升遷為虎賁中郎將。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共討董卓。後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眾奔九江,割據揚州。建安二年(197年),登基稱帝,建號仲氏,但未被普遍承認。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29-33] 
全    名
袁術 [2] 
公路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汝南汝陽
逝世日期
199年
主要成就
與孫堅共破董卓,稱雄淮南
稱帝,建號仲氏
官    職
左將軍 [6] 
爵    位
陽翟侯 [6] 

袁術人物生平

袁術出身名門

三國志11 袁術 三國志11 袁術
袁術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名門之家,家族為四世三公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的同母弟。 [122]  [131]  袁紹和袁術是從兄弟關係(有的史書記載袁紹是袁逢的庶子,過繼給了伯父袁成,袁紹、袁術兩人實際上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123-124]  有的史書則記載袁紹父親就是袁成。 [122]  [125]  )袁紹母親僅是個婢女,袁紹早年在家中的地位頗見低微。 [1] 
袁術年輕時以有俠氣出名,經常與公子哥們田獵遊玩,後來有很大改變。他被舉薦為孝廉,任職郎中,先後多次擔任朝廷內外官職,後為折衝校尉、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2]  [34] 
漢靈帝駕崩後,大將軍何進掌握朝政大權,袁術與袁紹得到了何進的拉攏。 [101]  何進謀誅宦官,讓袁術選拔二百名可靠的士兵開進宮中,準備取代原來那些持兵執刃把守宮門的黃門侍者。 [120] 
中平六年(189年),中常侍段珪等人殺害何進,何進部曲將吳匡張璋欲圖率兵入宮,而宮門已關閉。吳匡便與袁術共同進攻,中黃門持着武器守閤。日暮時,袁術火燒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一作“南宮嘉德殿青瑣門”),意圖脅迫宦官放棄皇宮出逃。段珪等人帶着皇帝劉辯及陳留王劉協逃往小平津,最終遭到追擊而投河自盡。 [3]  [58]  [119] 

袁術討伐董卓

董卓入洛陽後,欲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為拉攏袁術,乃表袁術為後將軍,袁術不肯依附,懼禍逃往南陽。長沙太守孫堅殺死南陽太守張諮,引兵從袁術。南陽户口尚數百萬,袁術在南陽時不修法度,以抄掠為資,奢姿無厭,百姓患之。 [35]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術與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一同舉兵於關東,眾人推袁紹為盟主。袁紹屯河內,袁術屯南陽,孔伷屯潁川,韓馥在鄴城,張邈等人屯酸棗。二月,董卓下令遷都長安,焚燒宮室,董卓自己仍留屯洛陽中。 [94]  三月,董卓殺死太傅袁隗、太僕袁基,並將身在京城的袁氏宗族盡皆處死,袁基的母親也死於此時。 [106-107] 
董卓又派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勸解關東諸軍,結果袁紹指使王匡殺死胡母班、吳修、王瑰,袁術也將陰修捉住處死,只有韓融因名聲德行而倖免。 [108-109] 
袁術和孫堅聯手,上表行孫堅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孫堅領軍出征,袁術在後方提供糧草補給。
袁術影視形象
袁術影視形象(20張)
初平二年(191年),孫堅率軍擊敗董卓軍的胡軫呂布,斬殺了華雄,取得大捷。此時有人便向袁術進言:“孫堅倘若佔據洛陽,發展勢力,將難以制約。如果任其發展,豈不是除卻一狼,又增一虎。”袁術擔心孫堅會尾大不掉,便不運軍糧給孫堅。孫堅便連夜趕回,對袁術説:“我之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報將軍家門私仇。我與董卓,並無骨肉之仇,而將軍卻聽信讒言,猜疑於我。現在大功即將告成而軍糧不繼,這便和吳起嘆泣於西河、樂毅遺恨垂成的形勢一樣。希望將軍細細思考。”袁術慚愧,立即給孫堅調發軍糧。孫堅回到前線後乃率軍攻入洛陽,董卓逃到長安,孫堅又分兵出函谷關。 [4]  [36-37]  [64] 
當初,張讓等人劫天子出逃,傳國玉璽落入井中。孫堅攻入洛陽時,從井中找到了玉璽。袁術得知此事,便拘禁孫堅夫人,逼迫孫堅交出玉璽。 [38] 

袁術兄弟相爭

當時,議者認為漢靈帝失道,使天下叛亂,漢獻帝幼弱,是被賊臣擁立,又不識母氏所出,漢宗室幽州牧劉虞宿有德望,袁紹等人就想立他為帝。袁紹派人通知袁術,希望得到袁術支持。但是袁術觀漢室衰微,早已心懷異志,不願意擁立成年的漢朝皇帝,於是託辭公義不贊同袁紹的提議。袁紹又給袁術寫信説:“之前我與韓馥一同議論永世之道,打算讓海內重現再興之主。如今西邊名義上有幼君,血統卻不正,公卿以下都在依附董卓,豈能信任!現在應當派兵屯駐關要,出兵向西,再東立聖君,天下太平指日可待,有何可疑!況且我們的家室被害,不念伍子胥之事,還能北面稱臣嗎?違背上天不祥,希望你再仔細思考。”袁術回覆:“聖上聰叡,有周成王的資質。賊臣董卓趁危亂之際,威服百官,這是大漢出現小難的時候,國家尚未被禍亂所傾覆,我便打算再次復興它。您卻説如今的聖上血統不正,豈不是誣言!先人以來,世代相承,以忠義為先。太傅仁慈惻隱,雖然知道賊臣董卓必成禍害,卻以信徇義,不忍離去,最終門户滅絕,死亡流漫。我們得到遠近勢力前來相助,不趁此時上討國賊,下刷家恥,卻想着另立新君,真是沒聽説過的事。您又説我們家室被害,豈能北面稱臣,那是董卓做的事,豈能怪罪於國家?君命,便是天意,天意不可怨恨,何況這根本不是君命呢!我一片赤心,志在消滅董卓,不願想着其他的事。”兄弟兩人因此積怨翻臉。 [35] 
初平二年(191年),袁紹、韓馥等人遣使勸劉虞即尊號,劉虞固辭。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劉虞又不許。之後,劉虞派田疇鮮于銀前往京城長安。 [126] 
漢獻帝希望東歸舊京,見到田疇等人後大喜。當時劉虞的兒子劉和在朝廷擔任侍中,獻帝便令劉和出武關向劉虞求救。劉和經過南陽時,向袁術述説天子之意。袁術為了讓劉虞幫助自己,就把劉和扣留在南陽,讓他作書要劉虞派兵幫助自己西征。劉虞不聽公孫瓚勸阻,派數千騎兵前去南陽。公孫瓚擔心袁術怨恨自己,就派從弟公孫越率一千騎兵拜見袁術,請求聯合,並勸袁術捉住劉和,奪取劉虞的兵馬。不久後,劉和逃到北方,又被袁紹扣留。 [93]  [95] 
孫堅進攻董卓尚未返回豫州袁紹派兵爭奪豫州,爆發陽城之戰。(關於此戰,《三國志》記載袁紹派周昂攻打陽城,《後漢書》記載袁紹派周昕攻陽城,《吳錄》記載袁紹以周喁為豫州刺史,與孫堅爭豫州。《資治通鑑》則記載袁紹以周昂為豫州刺史。不知是史料記載衝突還是三人皆有參戰。)最終袁術、孫堅擊破袁紹派來的軍隊,但公孫越卻在此戰中箭身亡。 [4]  [115-116]  [118] 
此後袁術因與袁紹有隙,轉而與公孫瓚以及陶謙結盟,與袁紹相互爭霸,袁紹也聯合劉表等人。但是羣雄大多依附袁紹,袁術大怒説:“這些豎子不跟隨我,反而跟隨我家的奴僕嗎?”還寫信給公孫瓚説袁紹不是袁氏子孫,袁紹聞而大怒。 [5]  [121] 

袁術割據淮南

初平三年(192年),袁術召回孫堅,命他攻打劉表,孫堅在圍攻襄陽時戰死(張璠《漢紀》及《吳歷》載孫堅死於初平二年,《英雄記》則載孫堅戰死在初平四年 [66]  ),其侄孫賁帶着將士依附袁術。 [65] 
這一年,呂布與司徒王允等人共同誅殺董卓,之後又被董卓舊將李傕擊敗,率數百騎逃出武關,來到南陽投奔袁術。呂布自以殺董卓對袁氏有恩,而袁術厭惡呂布反覆無常,因此拒絕不受。(一説袁術厚待呂布,呂布卻放縱士兵在南陽鈔掠。袁術以之為患,呂布心不自安,便離開了南陽。) [39-40] 
格局圖 格局圖
初平四年(193年),袁術糧道被劉表截斷,於是聯同朝廷任命的兗州刺史金尚揮軍北上,攻擊兗州。袁術屯軍於封丘,之後又有黑山賊的餘部以及匈奴於扶羅等助戰。袁術令將領劉詳匡亭,曹操攻擊劉詳,袁術引兵與曹操交戰,大敗。袁術退保封丘,曹操進擊,袁術在城池被圍之前逃到襄邑,曹操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袁術走奔寧陵,曹操窮追不捨,最終袁術逃奔九江壽春。 [41] 
當時鎮守壽春的是袁術所設揚州牧陳瑀,陳瑀不讓袁術入城,袁術退守陰陵,好言勸説陳瑀,陳瑀膽怯,不敢攻擊袁術。袁術便於淮北集合軍隊攻向壽春,陳瑀大驚,令其弟陳公琰向袁術請和,袁術不從,捉住陳公琰繼續進兵,陳瑀逃回下邳。(另一説,當時揚州刺史是陳温,袁術殺死陳温,領揚州事。) [42]  [90] 
袁術佔據揚州,又兼稱徐州伯,以張勳橋蕤為大將。李傕打算結交袁術,於是拜袁術為左將軍假節,進封陽翟侯,並派遣太傅馬日磾到各地給受封的將軍侯爵舉行拜授儀式。馬日磾到壽春後,袁術向他借符節一看,卻趁機奪下不還,又令馬日磾辟命自己軍中的將士。馬日磾對袁術説:“您先世諸公徵辟掾屬時怎麼做?您要逼我徵辟,難道認為公府掾屬可以靠劫迫得到嗎?”馬日磾又向袁術請求離去,袁術卻把他關押起來。馬日磾失節受辱,後來憂憤而死。 [6]  [7] 
袁術徙壽春後,派孫賁攻打袁紹所設的九江太守周昂,孫賁在陰陵擊破周昂,之後袁術表孫賁領豫州刺史。 [117] 
袁術向廬江太守陸康求三萬斛米(一説求陸康委輸兵甲),陸康以袁術為叛逆,閉門不通,又修戰備打算抵禦袁術。袁術大怒,命孫堅之子孫策率軍攻打廬江,許諾城破後以其為太守。孫策圍城兩年,最終攻破廬江,陸康病死,袁術用故吏劉勳為太守。 [62-63] 
東萊人劉繇避難在淮浦,被朝廷任命為揚州刺史,袁術手下的吳景孫賁迎接他到曲阿。當時袁術屢屢攻擊揚州諸郡縣,劉繇深感不滿,於是令樊能張英屯江邊阻擋袁術,又驅逐吳景、孫賁。袁術令故吏惠衢為揚州刺史,吳景為督軍中郎將,與孫賁共同攻打劉繇,交戰一年多,惠衢等人不能攻克,而漢朝加劉繇為揚州牧。 [45-46] 
孫策面見袁術,請求自己率兵幫助吳景攻打劉繇。袁術同意了孫策的請求,又表孫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孫策征戰數年,最終取得江東。 [47-48] 
劉繇敗走後,吳景、孫賁、周瑜等人回到壽春。袁術命從弟袁胤代替周尚擔任丹陽太守。 [70]  [92] 
興平二年(195年)冬天,董卓餘部李傕郭汜在弘農郡的曹陽澗一帶追擊漢獻帝及公卿百官,保護漢獻帝和文武百官的楊奉被涼州軍打敗,獻帝逃到黃河北邊。袁術以為時機已到,召集部屬們開會説:“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們都願歸附於我。我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眾人聽了,誰也不敢再説什麼,只有主簿閻象發言道:“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説有他們的兩分,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並論吧!”袁術聽了閻象這番話不吭聲,心裏卻是非常惱怒。又令人召張範前來,張範以疾病推辭,令弟弟張承前去。袁術對張承説:“過去周王室衰頹,就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的霸業;秦朝政治失敗,漢朝就接替利用其勢而興起。現在我憑藉土地廣闊、士民眾多的優勢,打算求取齊桓公那樣的福分,追隨漢高祖的足跡,怎麼樣?”張承回答:“這事在於德行而不在強力。如果誰能推行德政,以此來統一天下人的願望,即使只憑着匹夫的資歷,而去成就稱霸稱王的功業,也是不難的。假如有超越本分的追求,冒犯天時而輕舉妄動,那眾人就會拋棄他,誰還能使他興旺呢?”袁術很不高興。 [49-50] 
這一年,曹操平定兗州,趁勢東侵陳地。次年正月,曹操軍臨武平,袁術所置的陳相袁嗣投降。 [44] 
魏略》稱:興平末,曹操一次外出時遇袁術部曲追殺,走入秦家中。曹真父親秦邵(字伯南)為救曹操,冒名頂替,袁術部曲誤以為他就是曹操,遂殺之而去,使曹操躲過一劫。(此與《三國志》記載的曹邵死因不同) [43] 
曹操又派曹洪率兵西迎獻帝,袁術部將萇奴與衞將軍董承據險阻攔,曹洪不得前進。 [97] 
汝南、潁川的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人,各聚眾數萬,最初響應袁術、依附孫堅。二月,何儀等人都被曹操擊破。 [104] 
建安之初,袁術部將戚寄秦翊也被避亂揚州的劉馥説服,率眾投降了曹操。 [105] 

袁術徐揚風雲

袁術自入揚州,與徐州牧陶謙逐漸不和。先是袁術自稱徐州伯 [6]  ,之後陶謙又將從壽春前往江都的呂範當成覘候收捕拷問。 [59]  陶謙死後,劉備提議將徐州讓給袁術,徐州人不從,請劉備領徐州。陳登等人又遣使告知袁紹,袁紹也同意劉備領徐州。自此,徐州與袁術斷絕關係。 [60] 
建安元年(196年),袁術引兵北上徐州攻打劉備,又任命吳景為廣陵太守。劉備率軍與袁術相持於盱眙、淮陰。相持一個月,雙方互有勝敗。 [52]  [61] 
呂布初入徐州時,曾寫信給袁術。袁術與劉備交戰時,回信給呂布説:“過去董卓作亂,破壞王室,禍害袁氏門户,袁術舉兵於關東,未能誅殺董卓。將軍殺死董卓,送其首級,為袁術掃滅仇恥,使袁術明目於世,死生無愧,這是第一件功勞。昔日金尚率兵向兗州,南至封丘,為曹操所逆擊,流離迸走,幾至滅亡。將軍攻破兗州,使袁術明目於遠近,這是第二件功勞。袁術出生以來,未曾聽聞天下有劉備,劉備舉兵與袁術對戰;袁術憑將軍神威,得以擊破劉備,這是第三件功勞。將軍有三大功勞,袁術雖然不夠聰明,但願意尊奉將軍至死。將軍連年攻戰,軍糧較少,如今我願送二十萬斛米,在道上迎接將軍。不但如此,糧食還會不斷贈送;如果將軍缺少兵器戰具等物資,也可一併稟報,袁術必當聽命。”呂布看後大喜,於是率兵前往下邳。當時下邳守將曹豹與劉備手下不和,也派人迎接呂布,呂布一舉攻破下邳。 [53-54]  [55] 
劉備得知後方被襲,只得引軍退還,到達下邳時,軍隊崩潰。劉備收集散卒,東取廣陵,被袁術軍擊敗,只得向呂布請降。呂布怨恨袁術不願再送糧,於是以劉備為豫州刺史。呂布令劉備屯小沛,與自己併力攻擊袁術。 [54]  [55]  [56] 
後來,袁術又命將軍紀靈率步騎三萬攻打劉備,被呂布以“轅門射戟”勸解。 [57] 
這年七月,將軍韓暹楊奉護送漢獻帝回洛陽。九月,曹操把獻帝帶到許縣,楊奉、韓暹率軍追擊車駕,事敗,又遭曹操攻擊,於是投奔袁術。 [74]  [96] 
沛相陳珪,是故太尉陳球之侄,與袁術皆為公族子孫,兩人年少時就有交情。袁術為了招募陳珪為己所用,便寫信給他説:“昔日秦朝政治混亂,天下羣雄爭相奪取,最終由智勇兼備之人得到天下。如今世事紛擾,將有瓦解的趨勢,確實到了英雄有為之時。我與足下是舊交,足下願意來輔佐我嗎?如果我能夠成就大事,您便是我的心腹。”陳珪的次子陳應當時正在下邳,袁術便脅迫陳應作為人質,認為必使陳珪投靠自己。陳珪回信答覆:“昔日秦末之際,皇帝肆意殘暴,虐政遍佈天下,致使百姓遭受痛苦、吏民無法活命,於是土崩瓦解。如今雖然形勢衰微,卻不如秦朝的苛政暴虐擾亂。曹將軍英明神武、順應時運,恢復國家刑法,即將掃除兇惡之人,使得天下安定,這實是已經有了跡象的。我以為足下會與他齊心協力匡扶漢室,可是足下卻陰謀不軌,自招災禍,豈不讓人痛心呢!如果您迷途知返,還可以免禍。我與足下是舊交,故而陳述真情,雖然聽起來逆耳,實是至親之人的忠告。若是要我謀求私利而阿附足下,我寧死也不為。” [51] 

袁術僭號天子

袁術一直認為袁姓出自於陳,陳是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以為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説的就是自己,故袁術獲得玉璽後,常有稱帝的野心和意圖。 [8]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術用河內人張炯之符命,在壽春稱帝,建號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任命九江太守為淮南尹,廣置公卿朝臣,還在城南城北築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壇。生活上他奢侈荒淫,揮霍無度。後宮妻妾有數百人,皆穿羅綺麗裝,精美的食品應有盡有。袁術所納的馮夫人因受寵愛而被其餘婦人絞殺,袁術只認為她是不得志而死,下令將她厚葬。 [8-9]  [79] 
袁術打算拜金尚為太尉、授予徐璆上公之位,金尚、徐璆皆不願屈服,袁術也不敢強迫他們。後來,金尚謀劃逃回朝廷,事敗而被袁術殺害。 [87-88]  [89] 

袁術眾叛親離

袁術稱帝后,派韓胤為使者,將事情告訴呂布,並請求兩家結親,讓呂布把女兒送到壽春嫁給自己的兒子。呂布最初答應,之後聽陳珪勸諫,追回其女,並把韓胤送到許縣,曹操將韓胤處死。 [67] 
孫策也不滿袁術僭號的行為,於是寫信責備袁術,與他斷絕關係,遣徐琨驅逐袁術所設的丹陽太守袁胤,並令孫輔屯歷陽抵禦袁術。吳景孫賁也脱離袁術,投奔孫策。袁術暗中遣人聯絡丹陽宗帥祖郎等人,讓他們煽動山越攻打孫策,後來祖郎被孫策生擒。 [68-70]  [71]  [72] 
袁術怨恨呂布斷絕婚事,害死韓胤,於是命大將張勳橋蕤等人同韓暹楊奉合兵,率步騎數萬,分七路進攻呂布。呂布用陳珪所獻離間計,説服韓暹、楊奉反叛,於下邳大破張勳,袁軍崩潰而走,戰死、溺死者不可勝數。 [73] 
呂布又與韓暹、楊奉率軍向壽春,水陸並進。到鍾離時,呂布鈔掠了大量物資,於是引軍退還,並寫信給袁術説:“足下仗着軍勢強盛,經常吹噓自己手下有什麼猛將武士,想着吞併我,只是每次都被壓抑住了而已。我呂布雖然不算什麼勇士,卻能虎步於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逃竄到壽春裏,不敢出頭。那些猛將武士,現在在哪啊?足下喜歡説大話糊弄整個天下,但天下之人又豈會盡受糊弄?自古交兵就允許使者來往,離間計也不是我呂布獨創的。你我相離不遠,可以隨時寫信回覆我。”呂布軍渡完後,袁術親自率領步騎五千陳於淮上,呂布的騎兵皆在岸北大笑而還。 [75] 
袁術攻擊呂布失利,轉而侵略陳國,並派刺客刺殺陳王劉寵和陳國相駱俊,陳國因此破敗。曹操親自征討袁術,袁術聞知,渡淮而走,留橋蕤李豐梁綱樂就鎮守蘄陽,最終橋蕤四將皆被曹操斬殺。袁術損兵折將,眾叛親離,自此一蹶不振。 [76-78] 
這一年,爆發旱災,袁術軍中的士兵卻處於飢寒交迫的狀態。江淮一帶民不聊生,許多地方斷絕人煙,饑荒之中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當時袁術以十萬斛米為軍糧,袁術所設的沛相舒邵(字仲應)卻散糧救饑民,袁術聽後大怒,陳兵將斬之。舒邵説:“我知道一定要死,所以這麼做。我情願以自己一人的性命,從災難困苦中救出百姓。”袁術受感動,下馬拉着他的手説:“仲應,您只想自己享有天下美名,而不願意與我共同分享嗎?”然而,此時袁術的衰敗已經無法逆轉,袁術的部曲陳蘭雷薄也脱離他,奔赴於灊山。 [10-11]  [80]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被曹操圍困於下邳,遣許汜王楷求救於袁術。袁術問:“呂布之前拒絕結親,不把女兒給我,就該當敗在自己手裏,何故再來和我聯絡呢?”許汜與王楷説道:“明上如今不救呂布,才會敗在自己手裏!兩家互為唇齒,等呂布敗亡,明上也將失敗了。”袁術於是嚴兵為呂布作聲援。 [81] 

袁術窮途末路

袁術畫像
袁術畫像(8張)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於是又將帝號歸於袁紹 [11]  [12]  寫信給袁紹説:“天命離開漢室已經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權出自私門。英雄豪傑爭奪追逐,分割地盤。這同周朝末年的七國沒有兩樣,只有強大的一方吞併他方。袁氏稟受天命應當統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現在您擁有四個州,户口達百萬人,論勢力誰都不可能同您爭強,論地位誰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雖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麼能夠將斷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將已經滅亡的朝廷重新振興呢?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袁紹同意接納袁術。 [13] 
當時袁紹的長子袁譚擔任青州刺史,他派人迎接袁術。於是袁術打算從下邳北上,前往青州。 [110]  曹操派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只得退往壽春。六月,退軍至江亭,距離壽春八十里。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又是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嘆息良久,説道:“袁術怎麼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鬥餘而死。 [12]  [14] 
袁術女婿黃猗與從弟袁胤畏懼曹操,不敢居壽春,率其部曲奉袁術棺柩及妻小依附袁術的故吏廬江太守劉勳。袁術的長史楊弘與大將張勳則想率眾投奔孫策,劉勳率兵截擊,將他們全部俘虜。 [82]  [83]  故東海相徐璆趁混亂之際,奪得傳國玉璽,前往許都獻給獻帝。 [88] 
孫策破劉勳後,袁術的家眷被孫策所得。後來,袁術兒子袁燿(一作袁曜),仕吳國郎中,袁術的女兒成為孫權的夫人,袁燿的女兒許配給孫權的兒子。 [15]  [100] 

袁術個人作品

《全後漢文》載袁術作《答袁紹書》、《報呂布書》、《與陳珪書》、《歸帝號於袁紹書》。 [98] 

袁術人物評價

  • 蒯越:袁術勇而無斷。
  • 董卓: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 [85] 
  • 劉協:故左將軍袁術不顧朝恩,坐創凶逆,造合虛偽,欲因兵亂,詭詐百姓,始聞其言以為不然。定得使持節平東將軍領徐州牧温侯布上術所造惑眾妖妄,知術鴟梟之性,遂其無道,修治王宮,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殘民害物,為禍深酷。 [85] 
  • 孔融: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16] 
  • 陳珪: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子登策之,比之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 [86] 
  • 陳登: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
  • 許劭:其人豺狼,不能久也。 [127] 
  • 何夔:天之所助者順,人之所助者信。術無信順之實,而望天人之助,此不可以得志於天下。
  • 許靖:袁術方命圮族,扇動羣逆,津途四塞。 [17] 
  • 呂布:足下喜為大言以誣天下。 [18] 
  • 孫權: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27] 
  • 陳琳:其間豪桀縱橫,熊據虎跱,強如二袁,勇如呂布,跨州連郡,有威有名。 [99] 
  • 陳壽:袁術奢淫放肆,榮不終己,自取之也。 [19] 
  • 裴松之:袁術無毫芒之功,纖介之善,而猖狂於時,妄自尊立,固義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雖復恭儉節用,而猶必覆亡不暇,而評但云“奢淫不終”,未足見其大惡。 [84] 
  • 范曄:①術雖矜名尚奇,而天性驕肆,尊己陵物。及竊偽號,淫侈滋甚,媵御數百,無不兼羅紈,厭梁肉,自下飢困,莫之簡恤。②焉作庸牧,以希後福。曷雲負荷?地墮身逐。術既叨貪,布亦翻覆。 [20] 
  • 常璩:漢末大亂,雄傑並起。若董卓、呂布、二袁、韓、馬、張、楊、劉表之徒,兼州董郡,眾動萬計,叱吒之間,皆自謂漢祖可踵,桓、文易邁。
  • 伏滔:李憲因亡新之餘,袁術當衰漢之末,負力幸亂,遂生僭逆之計,建號九江,稱制下邑,狼狽奔亡,傾城受戮。 [21] 
  • 王勃:區區公路,欲據列郡之尊;瑣瑣伯珪,謂保易京之業。瓚既窘斃,術亦憂終。
  • 司馬光:以俠氣聞。
  • 何去非:方二袁之起,借其世資以撼天下。紹舉四州之眾,南向而逼官渡;術據南陽,以擾江淮,遂竊大號;呂布驍勇,轉鬥無前而爭袞州。方是之時,天下之窺曹公,疑不復振。而人之所以爭附而樂赴者,袁、呂而已。 [22] 
  • 陸游:成敗相尋豈有常,英雄最忌數悲傷。蕪蔞豆粥從來事,何恨郵亭坐簀牀?
  • 郝經:術恃冢中枯骨,敢奸大分,罪浮於紹矣。
  • 王夫之:狂愚而逞者袁術,而猶飾偽以自尊。
  • 柳從辰:卓雖受誅,豪傑並起,跨州連郡如劉虞、公孫瓚陶謙、袁紹、劉表、劉焉、袁術、呂布者,皆嘗雄視一時,其權力猶足匡正帝室。
  • 繆沅:公路浦前白日昏,千重駭浪猶奔騰。袁曹昔時爭戰地,秋原尚作黃雲屯。兄弟鬩牆事堪嘆,術也仇紹翻結瓚,謬算適足羞先公,強雲圖讖天所贊。裏謠誰記當塗高,僭號不聞閻象諫。符命之説誠荒唐,當車有臂疑螳螂。江淮凍飢士卒死,宮中日夜為荒亡。蛾眉皓齒競害寵,馮家小女悲懸樑。山之敗所自致,江亭奔竄如亡羊。堆牀十斛僅麥屑,一勺入口無蜜漿。當時割據意何取,離離滿目悲禾黍。我來袁浦為弔古,老龍晝眠蛟夜舞,鯨波蝕盡戰場土。
  • 羅貫中: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強暴枉誇傳國璽,驕奢妄説應天祥。渴思蜜水無由得,獨卧空牀嘔血亡。 [23] 

袁術軼事典故

袁術厭惡何顒

名士何顒,常在黨錮之時私入洛陽,與袁紹一同幫助黨人避禍。當時袁術也是豪俠,與袁紹爭名,而何顒未曾拜訪過袁術,袁術因此非常痛恨何顒。一次,袁術在座上數落何顒的三條罪過,他説:“王德彌是才智傑出的老者,他德高望重,而何伯求疏遠他,這是第一條罪。許子遠是兇惡放蕩之人,性格與作為都不純,而何伯求與他親近,這是第二條罪。郭泰賈彪家中貧寒,沒有其他的資業,而何伯求騎着肥馬穿着輕裘,在道路上光彩耀眼,這是第三條罪。”陶丘洪反駁:“王德彌雖是大賢,卻在濟世方面有缺陷。許子遠雖然不純,拯救危難時卻不害怕沾污了自己。伯求推薦賢人時以德彌為首,拯救危難時則推崇子遠。且何伯求曾為虞偉高親手復仇,義名奮發。他的仇人家財萬貫,駿馬有四百匹,要讓何伯求乘瘦牛弱馬,頓伏在道上,就像讓他在仇敵刀刃前把胸膛敞開一樣。”袁術依然憤懣不平。後來,袁術與南陽人宗承在闕下相會,發怒説:“何伯求,有違背仁德的惡行,我要殺了他!”宗承説:“何生是才智傑出的人,足下應該善加禮遇他,使美名流傳於天下。”袁術這才作罷。 [102] 

袁術路中悍鬼

袁術擔任長水校尉時,奢淫無度,騎乘豪華的車馬,氣勢壓人,百姓編綽號諷刺他説:“路中悍鬼袁長水”。 [33]  [103] 

袁術陸郎懷橘

陸績自幼聰明過人,知禮節,懂孝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6歲那年,於九江拜見袁術,袁術贈的橘子,陸績捨不得全部吃完,深藏三枚於懷中。臨行告辭、躬身施禮時橘子落地。袁術問道:“陸郎作賓客怎麼還藏着橘子?”陸績跪而回答:“留三隻橘子欲回去送給母親品嚐。”袁術聽罷驚奇不已。 [24] 

袁術後世紀念

袁術公路浦

在江蘇省淮陰城西。《水經注·淮水》“淮陰城西二里有公路浦,昔袁術向九江,將東奔袁譚。路出斯浦,因以為名焉。”

袁術公路城

潁水東側有公路城,汝水別瀆又東逕公路台北,皆袁術所築也。

袁術袁術固

一名袁公塢,在縣(偃師)西南十五里。宋武《北征記》曰:“少室山西有袁術固,可容十萬眾。一夫守隘,萬夫莫當。”

袁術公路壘

在縣(偃師)南三里。袁術與曹公相拒處。

袁術公路澗

合水東北流,注於公路澗,世俗音。號光祿澗,非也。上有袁術固,四周絕澗,迢遞百仞,廣四五里,有一水,淵而不流,故溪澗即其名也。又曰:九山溪水北逕袁公塢東,蓋公路始固有此也,故有袁公之名矣。

袁術墓址

袁術墓位於安徽省長豐縣楊公廟鎮西南3公里處。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有個袁氏孤堆,相傳為袁術墓地,已被考古學家證實。

袁術家族成員

袁術家族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輩
祖父
歷任司空、司徒、太尉。 [128] 
伯父
袁平
袁湯長子,早卒,見華嶠《後漢書》。 [129] 
左中郎將,早卒。 [128] 
父親
司空、執金吾。 [128] 
叔父
官至太傅,為董卓所殺。 [128] 
平輩
兄長
官至太僕,為董卓所殺。 [128] 
從兄
漢末軍閥之一。(身世存在爭議,一説為袁逢之子,一説為袁成之子。) [124]  [125] 
東漢山陽太守。 [130] 
從弟
袁術所設丹陽太守,後被徐琨驅逐。 [71]  [92] 
妻妾
司隸馮方女,被稱為“國色”。 [25] 
晚輩
兒子
一作袁曜,吳國郎中。 [15]  [100] 
女兒
吳大帝孫權妃子。 [15]  [100] 
袁氏
黃猗之妻。 [82] 
孫女
袁氏
袁燿之女,嫁孫奮 [15] 

袁術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84]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91] 

袁術藝術形象

袁術文學形象

在《三國演義》中,袁術是一個以官職高低待人、目光短淺、猜忌他人、眾叛親離的負面形象。在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之時,董卓部下的華雄勢不可擋,關羽請戰,袁術卻呵斥道:“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之後又訓斥張飛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曹操認為張飛雖然地位低微,但是應該論功行賞,不應依靠職位來計高低貴賤。袁術聽此話後竟説:“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 [111]  。”之後當袁術部下孫堅前去討伐董卓之時,向袁術催糧。但袁術認為孫堅與董卓都如狼似虎,不如兩人兩敗俱傷,便不給糧食,導致孫堅軍隊大亂,敗於董卓。因此孫堅前去質問袁術,袁術指着身邊謀士説是這人出的主意,竟將身邊謀士殺掉 [112]  。後來袁術聽聞兄長袁紹獲得冀州之後,便派遣使者向袁紹索要兵馬,袁紹不給,於是兄弟二人反目成仇。袁術稱帝后,被眾人稱為“反賊”。本想與呂布結為親家,但是呂布的謀士陳珪勸諫説:“袁術有稱帝之意,是造反也。彼若造反,則公乃反賊親屬矣,得無為天下所不容乎?”於是呂布急命張遼帶兵追回女兒,拒絕婚事 [113]  。袁術在淮南稱帝時驕奢淫逸,窮奢極欲,眾人皆反,最後吐血而亡 [114] 

袁術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8
電視劇
《貂蟬》
唐復雄
1994
電視劇
王福生
1996
電視劇
林偉
1999
電視劇
曹操
伍保國
2001
電視劇
2004
電視劇
蔡厚貴
2010
電視劇
三國
2013
電視劇
曹操
2016
電視劇
冷海銘
2018
電視劇
《少兒也三國》
李承昊 [26] 
2021
電影
李凱賢 [28] 
參考資料
  • 1.    《典略》載瓚表紹罪狀曰:“紹母親為婢使,紹實微賤,不可以為人後,以義不宜,乃據豐隆之重任,忝污王爵,損辱袁宗,紹罪九也。”
  • 2.    《後漢書》: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 3.    《後漢書》:進部曲將吳匡、張璋,素所親倖,在外聞進被害,欲將兵入宮,宮閣閉。袁術與匡共斫攻之。中黃門持兵守閣。會日暮,術因燒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欲以脅出讓等。讓等入白太后,言大將軍兵反,燒宮,攻尚書闥,因將太后、天子及陳留王,又劫省內官屬,從複道走北宮。尚書盧植執戈於閣道窗下,仰數段珪。段珪等懼,乃釋太后。太后投閣得免。
  • 4.    《後漢書》:時,董卓將欲廢立,以術為後將軍。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引兵從術。劉表上術為南陽太守,術又表堅領豫州刺史,使率荊、豫之卒,擊破董卓於陽人。術從兄紹因堅討卓未反,遠,遣其將會稽周昕奪堅豫州。術怒,擊昕走之。
  • 5.    《後漢書》:紹議欲立劉虞為帝,術好放縱,憚立長君,託以公義不肯同,積此釁隙遂成。乃各外交黨援,以相圖謀,術結公孫瓚,而紹連劉表。豪桀多附於紹,術怒曰:“羣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又與公孫瓚書,雲紹非袁氏子,紹聞大怒。 初平三年,術遣孫堅擊劉表於襄陽,堅戰死。
  • 6.    《後漢書》:公孫瓚使劉備與術合謀共逼紹,紹與曹操會擊,皆破之。四年,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匈奴於扶羅等佐術,與曹操戰於匡亭,大敗。術退保雍丘,又將其餘眾奔九江,殺楊州刺史陳温而自領之,又兼稱徐州伯。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乃授以左將軍,假節,封陽翟侯。
  • 7.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以張勳、橋蕤等為大將軍。李傕入長安,欲結術為援,以術為左將軍,封陽翟侯,假節,遣太傅馬日磾因循行拜授。術奪日磾節,拘留不遣。【三輔決錄注曰:日磾字翁叔,馬融之族子。少傳融業,以才學進。與楊彪、盧植、蔡邕等典校中書,歷位九卿,遂登台輔。獻帝春秋曰:術從日磾借節觀之,因奪不還,備軍中千餘人,使促闢之。日磾謂術曰:"卿家先世諸公,闢士云何,而言促之,謂公府掾可劫得乎!"從術求去,而術留之不遣;既以失節屈辱,憂恚而死。】
  • 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用河內張炯之符命,遂僣號【典略曰:術以袁姓出陳,陳,舜之後,以土承火,得應運之次。又見讖文雲:"代漢者,當塗高也。"自以名字當之,乃建號稱仲氏。】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九州春秋曰: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亂揚州,術登城見而悦之,遂納焉,甚愛幸。諸婦害其寵,語之曰:"將軍貴人有志節,當時時涕泣憂愁,必長見敬重。"馮氏以為然,後見術輒垂涕,術以有心志,益哀之。諸婦人因共絞殺,懸之廁梁,術誠以為不得志而死,乃厚加殯斂。】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
  • 9.    《後漢書》:建安二年,因河內張炯符命,遂果僣號,自稱“仲家”。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乃遣使以竊號告呂布,併為子娉布女。布執術使送許。術大怒,遣其將張勳、橋蕤攻布,大敗而還。術又率兵擊陳國,誘殺其王寵及相駱俊,曹操乃自徵之。術聞大駭,即走度淮,留張勳、橋蕤於蘄陽,以拒操。操擊破斬蕤,而勳退走。術兵弱,大將死,眾情離叛,加天旱歲荒,士民凍餒,江、淮間相食殆盡。
  • 10.    《後漢書》:加天旱歲荒,士民凍餒,江、淮閒相食殆盡。時,舒仲應為術沛相,術以米十萬斛與為軍糧,仲應悉散以給饑民。術聞怒,陳兵將斬之。仲應曰:“知當必死,故為之耳。寧可以一人之命,救百姓於塗炭。”術下馬牽之曰:“仲應,足下獨欲享天下重名,不與吾共之邪?”術雖矜名尚奇,而天性驕肆,尊己陵物。及竊偽號,淫侈滋甚,媵御數百,無不兼羅紈,厭梁肉,自下飢困,莫之簡恤。於是資實空盡,不能自立。四年夏,乃燒宮室,奔其部曲陳簡、雷薄於灊山。復為簡等所拒,遂大困窮,士卒散走。
  • 11.    《三國志》:興平二年冬,天子敗於曹陽。術會羣下謂曰:“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眾莫敢對。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後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術嘿然不悦。用河內張炯之符命,遂僭號。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置公卿,祠南北郊。荒侈滋甚,後宮數百皆服綺縠,餘粱肉,而士卒凍餒,江淮間空盡,人民相食。術前為呂布所破,後為太祖所敗,奔其部曲雷薄、陳蘭於灊山,復為所拒,憂懼不知所出。
  • 12.    《後漢書》:憂懣不知所為,遂歸帝號於紹,曰:“祿去漢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割疆宇。此與週末七國無異,唯強者兼之耳。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人户百萬,以強則莫與爭大,以位則無所比高。曹操雖欲扶衰獎微,安能續絕運,起已滅乎!謹歸大命,君其興之。”紹陰然其計。術因欲北至青州從袁譚,曹操使劉備徼之,不得過,復走還壽春。六月,至江亭。坐簣牀而嘆曰:“袁術乃至是乎!”因憤慨結病,歐血死。
  • 13.    《魏書》曰:術歸帝號於紹曰:“漢之失天下久矣,天子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與周之末年七國分勢無異,卒強者兼之耳。加袁氏受命當王,符瑞炳然。今君擁有四州,民户百萬,以強則無與比大,論德則無與比高。曹操欲扶衰拯弱,安能續絕命救已滅乎?”紹陰然之。
  • 14.    《吳書》:術既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眾絕糧,乃還至江亭,去壽春八十里。問廚下,尚有麥屑三十斛。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坐欞牀上,嘆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至於此乎!”因頓伏牀下,嘔血鬥餘而死。
  • 15.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妻子依術故吏廬江太守劉勳,孫策破勳,復見收視。術女入孫權宮,子燿拜郎中,燿女又配於權子奮。
  • 16.    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第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1-01]
  • 17.    《蜀志·許靖傳》:袁術方命圮族,扇動羣逆,津途四塞。
  • 18.    《三國志·魏書·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0-10]
  • 19.    《三國志卷六·魏書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5-18]
  • 20.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9-21]
  • 21.    晉書 列傳第六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08]
  • 22.    《何博士備論之魏論》
  • 23.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1-09-30]
  • 24.    《三國志 吳書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第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3]
  • 25.    《九州春秋》曰:司隸馮方女,國色也,避亂揚州,術登城見而悦之,遂納焉,甚愛幸。諸婦害其寵,語之曰:“將軍貴人有志節,當時時涕泣憂愁,必長見敬重。”馮氏以為然,後見術輒垂涕,術以有心志,益哀之。諸婦人因共絞殺,懸之廁梁,術誠以為不得志而死,乃厚加殯斂。
  • 26.    電視劇《少兒也三國》第二季第1集(優酷版/2018)片尾字幕20分56秒  .優酷[引用日期2021-11-27]
  • 27.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 28.    真·三國無雙(粵語)-電影-愛奇藝 片尾演職員表第114分57秒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2-09-12]
  • 29.    袁術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30.    (晉)陳壽撰.白話三國志,上[M].長沙:嶽麓書社,2019.05.頁
  • 31.    袁術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9]
  • 32.    袁術 - 東漢末年割據羣雄之一  .中華龍都網[引用日期2023-06-19]
  • 33.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輯錄-●北堂書鈔卷第六十一    設官部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5]
  • 34.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袁術字公路,司空逢子,紹之從弟也。以俠氣聞。舉孝廉,除郎中,歷職內外,後為折衝校尉、虎賁中郎將。
  • 35.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董卓之將廢帝,以術為後將軍;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術得據其郡。南陽户口數百萬,而術奢淫肆欲,徵斂無度,百姓苦之。既與紹有隙,又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紹與瓚不和而南連劉表。其兄弟攜貳,舍近交遠如此。【吳書曰:時議者以靈帝失道,使天下叛亂,少帝幼弱,為賊臣所立,又不識母氏所出。幽州牧劉虞宿有德望,紹等欲立之以安當時,使人報術。術觀漢室衰陵,陰懷異志,故外託公義以拒紹。紹復與術書曰:"前與韓文節共建永世之道,慾海內見再興之主。今西名有幼君,無血脈之屬,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覆信!但當使兵往屯關要,皆自蹙死於西。東立聖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見戮,不念子胥,可復北面乎?違天不祥,願詳思之。"術答曰:"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賊卓因危亂之際,威服百寮,此乃漢家小厄之會。亂尚未厭,復欲興之。乃雲今主'無血脈之屬',豈不誣乎!先人以來,奕世相承,忠義為先。太傅公仁慈惻隱,雖知賊卓必為禍害,以信徇義,不忍去也。門户滅絕,死亡流漫,幸蒙遠近來相赴助,不因此時上討國賊,下刷家恥,而圖於此,非所聞也。又曰'室家見戮,可復北面',此卓所為,豈國家哉?君命,天也,天不可讎,況非君命乎!慺慺赤心,志在滅卓,不識其他。"】
  • 36.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堅追擊之,軫、布敗走。卓遣將李傕詣堅求和,堅拒絕不受,進軍大谷,距洛九十里。卓自出與堅戰於諸陵墓閒,卓敗走,卻屯黽池,聚兵於陝。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覆破走。堅乃埽除宗廟,平塞諸陵,分兵出函谷關,至新安、黽池閒。
  • 3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是時,或間堅於術,術懷疑,不運軍糧。【江表傳曰:或謂術曰:"堅若得洛,不可複製,此為除狼而得虎也",故術疑之。】陽人去魯陽百餘裏,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討賊,下慰將軍家門之私讎。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將軍受譖潤之言,還相嫌疑!"【江表傳載堅語曰:"大勳垂捷而軍糧不繼,此吳起所以嘆泣於西河,樂毅所以遺恨於垂成也。願將軍深思之。"】術踧唶,即調發軍糧。
  • 3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卓尋徙都西入關,焚燒雒邑。堅乃前入至雒,脩諸陵,平塞卓所發掘。【江表傳曰:舊京空虛,數百里中無煙火。堅前入城,惆悵流涕。吳書曰:堅入洛,掃除漢宗廟,祠以太牢。堅軍城南甄官井上,旦有五色氣,舉軍驚怪,莫有敢汲。堅令人入井,探得漢傳國璽,文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方圜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初,黃門張讓等作亂,劫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璽者以投井中。山陽公載記曰:袁術將僣號,聞堅得傳國璽,乃拘堅夫人而奪之。】
  • 39.    《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語在卓傳。允以布為奮威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温侯,共秉朝政。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布不能拒,傕等遂入長安。卓死後六旬,布亦敗。將數百騎出武關,欲詣袁術。布自以殺卓為術報讎,欲以德之。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
  • 40.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乃將數百騎,以卓頭繫馬鞍,走出武關,奔南陽。袁術待之甚厚。布自恃殺卓,有德袁氏,遂恣兵鈔掠。術患之。布不安,復去從張楊於河內。
  • 41.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四年春,軍鄄城。荊州牧劉表斷術糧道,術引軍入陳留,屯封丘,黑山餘賊及於夫羅等佐之。術使將劉詳屯匡亭。太祖擊詳,術救之,與戰,大破之。術退保封丘,遂圍之,未合,術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走寧陵,又追之,走九江。
  • 42.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引軍入陳留。太祖與紹合擊,大破術軍。術以餘眾奔九江,殺揚州刺史陳温,領其州。【臣松之案英雄記:"陳温字元悌,汝南人。先為揚州刺史,自病死。袁紹遣袁遺領州,敗散,奔沛國,為兵所殺。袁術更用陳瑀為揚州。瑀字公瑋,下邳人。瑀既領州,而術敗於封丘,南向壽春,瑀拒術不納。術退保陰陵,更合軍攻瑀,瑀懼走歸下邳。"如此,則温不為術所殺,與本傳不同。】
  • 4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曹真字子丹,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邵募徒眾,為州郡所殺。【魏略曰:真本姓秦,養曹氏。或雲其父伯南夙與太祖善。興平末,袁術部黨與太祖攻劫,太祖出,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開門受之。寇問太祖所在,答雲:"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變其姓。魏書曰:邵以忠篤有才智,為太祖所親信。初平中,太祖興義兵,邵募徒眾,從太祖周旋。時豫州刺史黃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獨遇害。】
  • 44.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兗州平,遂東略陳地。是歲,長安亂,天子東遷,敗於曹陽,渡河幸安邑。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軍臨武平,袁術所置陳相袁嗣降。
  • 45.    《三國志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避亂淮浦,詔書以為揚州刺史。時袁術在淮南,繇畏憚,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吳景、孫賁迎置曲阿。術圖為僣逆,攻沒諸郡縣。繇遣樊能、張英屯江邊以拒之。以景、賁術所授用,乃迫逐使去。於是術乃自置揚州刺史,與景、賁併力攻英、能等,歲餘不下。漢命加繇為牧,振武將軍,眾數萬人。
  • 46.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先是,劉繇為揚州刺史,州舊治壽春。壽春,術已據之,繇乃渡江治曲阿。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為丹楊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賁退舍歷陽。繇遣樊能、於麋東屯橫江津,張英屯當利口,以距術。術自用故吏琅邪惠衢為揚州刺史,更以景為督軍中郎將,與賁共將兵擊英等,連年不克。
  • 4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策乃説術,乞助景等平定江東。【江表傳曰:策説術雲:"家有舊恩在東,願助舅討橫江;橫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萬兵,以佐明使君匡濟漢室。"術知其恨,而以劉繇據曲阿,王朗在會稽,謂策未必能定,故許之。】術表策為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比至歷陽,眾五六千。策母先自曲阿徙於歷陽,策又徙母阜陵,渡江轉鬥,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
  • 48.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興平元年……是歲,孫策受袁術使渡江,數年間遂有江東。
  • 49.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興平二年冬,天子敗於曹陽。術會羣下謂曰:"今劉氏微弱,海內鼎沸。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意如何?"眾莫敢對。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後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猶服事殷。明公雖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術嘿然不悦。
  • 50.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興平二年冬,天子播越,敗於曹陽。術大會羣下,因謂曰:“今海內鼎沸,劉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輔,百姓所歸,欲應天順民,於諸君何如?”眾莫敢對。主簿閻象進曰:“昔周自後稷至於文王,積德累功,參分天下,猶服事殷。孰若有周之盛?漢室雖微,未至殷紂之敝也。”術嘿然,使召張範。範辭疾,遣弟承往應之。術問曰:“昔周室陵遲,則有桓文之霸;秦失其政,漢接而用之。今孤以土地之廣,士人之眾,欲徼福於齊桓,擬跡於高祖,可乎?”承對曰:“在德不在眾。苟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慾,雖雲匹夫,霸王可也。若陵僭無度,干時而動,眾之所棄,誰能興之!”術不悦。
  • 51.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時沛相下邳陳珪,故太尉球弟子也。術與珪俱公族子孫,少共交遊,書與珪曰:"昔秦失其政,天下羣雄爭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歸。今世事紛擾,復有瓦解之勢矣,誠英乂有為之時也。與足下舊交,豈肯左右之乎?若集大事,子實為吾心膂。"珪中子應時在下邳,術並脅質應,圖必致珪。珪答書曰:"昔秦末世,肆暴恣情,虐流天下,毒被生民,下不堪命,故遂土崩。今雖季世,未有亡秦苛暴之亂也。曹將軍神武應期,興復典刑,將撥平兇慝,清定海內,信有徵矣。以為足下當戮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吾備舊知,故陳至情,雖逆於耳,骨肉之惠也。欲吾營私阿附,有犯死不能也。"
  • 52.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
  • 5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英雄記曰:布初入徐州,書與袁術。術報書曰:"昔董卓作亂,破壞王室,禍害術門户,術舉兵關東,未能屠裂卓。將軍誅卓,送其頭首,為術掃滅讎恥,使術明目於當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將金元休向兗州,甫詣封部,為曹操逆所拒破,流離迸走,幾至滅亡。將軍破兗州,術復明目於遐邇,其功二也。術生年已來,不聞天下有劉備,備乃舉兵與術對戰;術憑將軍威靈,得以破備,其功三也。將軍有三大功在術,術雖不敏,奉以生死。將軍連年攻戰,軍糧苦少,今送米二十萬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當駱驛復致;若兵器戰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布得書大喜,遂造下邳。】
  • 5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英雄記曰:備留張飛守下邳,引兵與袁術戰於淮陰石亭,更有勝負。陶謙故將曹豹在下邳,張飛欲殺之。豹眾堅營自守,使人招呂布。布取下邳,張飛敗走。備聞之,引兵還,比至下邳,兵潰。收散卒東取廣陵,與袁術戰,又敗。】
  • 55.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袁術來攻先主,先主拒之於盱眙、淮陰。曹公表先主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是歲建安元年也。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楊奉、韓暹寇徐、揚間,先主邀擊,盡斬之。先主求和於呂布,布還其妻子。先主遣關羽守下邳。先主還小沛,【英雄記曰: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欲還小沛,遂使吏請降布。布令備還州,並勢擊術。具刺史車馬童僕,發遣備妻子部曲家屬於泗水上,祖道相樂。魏書曰:諸將謂布曰:"備數反覆難養,宜早圖之。"布不聽,以狀語備。備心不安而求自託,使人説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
  • 56.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備敗走海西,飢困,請降於布。布又恚術運糧不復至,乃具車馬迎備,以為豫州刺史,遣屯小沛。布自號徐州牧。
  • 57.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術遣將紀靈等步騎三萬以攻備,備求救於布。諸將謂布曰:“將軍常欲殺劉備,今可假手於術。”布曰:“不然。術若破備,則北連太山,吾為在術圍中,不得不救也。”便率步騎千餘,馳往赴之。靈等聞布至,皆斂兵而止。布屯沛城外,遣人招備,並請靈等與共饗飲。布謂靈曰:“玄德,布弟也,為諸君所困,故來救之。布性不喜合鬥,但喜解鬥耳。”乃令軍候植戟於營門,布彎弓顧曰:“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布即一發,正中戟支。靈等皆驚,言“將軍天威也”。明日復歡會,然後各罷。
  • 58.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進部曲將吳匡將兵在外,聞進被誅,欲將兵入,宮門閉。虎賁中郎將袁術燒南宮青瑣門,欲以迫出珪等。
  • 59.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也。少為縣吏,有容觀姿貌。邑人劉氏,家富女美,範求之。女母嫌,欲勿與,劉氏曰:"觀呂子衡寧當久貧者邪?"遂與之婚。後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範遂自委暱,將私客百人歸策。時太妃在江都,策遣範迎之。徐州牧陶謙謂範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範,範親客健兒篡取以歸。
  • 60.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謂先主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領徐州。【獻帝春秋曰:陳登等遣使詣袁紹曰:"天降災沴,禍臻鄙州,州將殂殞,生民無主,恐懼奸雄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謹遣下吏奔告於執事。"紹答曰:"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 61.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術方與劉備爭徐州,以景為廣陵太守。
  • 62.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康不與,術大怒。策昔曾詣康,康不見,使主簿接之。策嘗銜恨。術遣策攻康,謂曰:"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術複用其故吏劉勳為太守,策益失望。
  • 63.    《後漢書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第二十一》:時袁術屯兵壽春,部曲飢餓,遣使求委輸兵甲。康以其叛逆,閉門不通,內修戰備,將以御之。術大怒,遣其將孫策攻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緣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卒,年七十。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朝廷愍其守節,拜子俊為郎中。
  • 64.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二年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二月丁丑,董卓自為太師。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軫軍大敗。董卓遂發掘洛陽諸帝陵。夏四月,董卓入長安。
  • 6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典略曰;堅悉其眾攻表,表閉門,夜遣將黃祖潛出發兵。祖將兵欲還,堅逆與戰。祖敗走,竄峴山中。堅乘勝夜追祖,祖部兵從竹木間暗射堅,殺之。吳錄曰:堅時年三十七。英雄記曰:堅以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又云:劉表將呂公將兵緣山向堅,堅輕騎尋山討公。公兵下石。中堅頭,應時腦出物故。其不同如此也。】兄子賁,帥將士眾就術,術復表賁為豫州刺史。
  • 6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臣松之案:本傳雲孫堅以初平三年卒,策以建安五年卒,策死時年二十六,計堅之亡,策應十八,而此表雲十七,則為不符。張璠漢紀及吳歷並以堅初平二年死,此為是而本傳誤也。】
  • 67.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術遣韓胤以僭號事告布,因求迎婦,布遣女隨之。沛相陳圭恐術報布成姻,則徐楊合從,為難未已。於是往説布曰:“曹公奉迎天子,輔贊國政,將軍宜與協同策謀,共存大計。今與袁術結姻,必受不義之名,將有累卵之危矣。”布亦素怨術,而女已在塗,乃追還絕婚,執胤送許,曹操殺之。
  • 68.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時袁術僣號,策以書責而絕之。
  • 69.    《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術後僣號,策以書喻術,術不納,便絕江津,不與通,使人告景。景即委郡東歸,策復以景為丹楊太守。
  • 70.    《三國志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策遣賁、景還壽春報術,值術僣號,署置百官,除賁九江太守。賁不就,棄妻孥還江南。
  • 7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 吳書五 妃嬪傳第五》:策表琨領丹楊太守,會吳景委廣陵來東,復為丹楊守,【江表傳曰:初,袁術遣從弟胤為丹楊,策令琨討而代之。會景還,以景前在丹楊,寬仁得眾,吏民所思,而琨手下兵多,策嫌其太重,且方攻伐,宜得琨眾,乃複用景,召琨還吳。】
  • 7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策討丹楊七縣,使輔西屯歷陽以拒袁術,並招誘餘民,鳩合遺散。又從策討陵陽,生得祖郎等。【江表傳曰:策既平定江東,逐袁胤。袁術深怨策,乃陰遣間使齎印綬與丹楊宗帥陵陽祖郎等,使激動山越,大合眾,圖共攻策。策自率將士討郎,生獲之。策謂郎曰:"爾昔襲擊孤,斫孤馬鞍,今創軍立事,除棄宿恨,惟取能用,與天下通耳。非但汝,汝莫恐怖。"郎叩頭謝罪。即破械,賜衣服,署門下賊曹。及軍還,郎與太史慈俱在前導軍,人以為榮。】
  • 73.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袁術怒布殺韓胤,遣其大將張勳、橋蕤等與韓暹、楊奉連勢,步騎數萬,七道攻布。布時兵有三千,馬四百匹,懼其不敵,謂陳珪曰:“今致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珪曰:“暹、奉與術,卒合之師耳。謀無素定,不能相維。子登策之,比於連雞,勢不俱棲,立可離也。”布用珪策,與暹、奉書曰:“二將軍親拔大駕,而布手殺董卓,俱立功名,當垂竹帛。今袁術造逆,宜共誅討,奈何與賊還來伐布?可因今者同力破術,為國除害,建功天下,此時不可失也。”又許破術兵,悉以軍資與之。暹、奉大喜,遂共擊勳等於下邳,大破之,生禽橋蕤,餘眾潰走,其所殺傷、墯水死者殆盡。
  • 74.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秋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奉別屯梁。太祖遂至洛陽,衞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天子之東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徵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
  • 7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術怒,與韓暹、楊奉等連勢,遣大將張勳攻布。布謂珪曰:"今致術軍,卿之由也,為之奈何?"珪曰:"暹、奉與術,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子登策之,比之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布用珪策,遣人説暹、奉,使與己併力共擊術軍,軍資所有,悉許暹、奉。於是暹、奉從之,勳大破敗。【九州春秋載布與暹、奉書曰:"二將軍拔大駕來東,有元功於國,當書勳竹帛,萬世不朽。今袁術造逆,當共誅討,奈何與賊臣還共伐布?布有殺董卓之功,與二將軍俱為功臣,可因今共擊破術,建功於天下,此時不可失也。"暹、奉得書,即回計從布。布進軍,去勳等營百步,暹、奉兵同時併發,斬十將首,殺傷墮水死者不可勝數。英雄記曰:布後又與暹、奉二軍向壽春,水陸並進,所過虜略。到鍾離,大獲而還。既渡淮北,留書與術曰:"足下恃軍強盛,常言猛將武士,欲相吞滅,每抑止之耳!布雖無勇,虎步淮南,一時之間,足下鼠竄壽春,無出頭者。猛將武士,為悉何在?足下喜為大言以誣天下,天下之人安可盡誣?古者兵交,使在其間,造策者非布先唱也。相去不遠,可復相聞。"布渡畢,術自將步騎五千揚兵淮上,布騎皆於水北大咍笑之而還。】
  • 76.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術又率兵擊陳國,誘殺其王寵及相駱俊,曹操乃自徵之。術聞大駭,即走度淮,留張勳、橋蕤於蘄陽以拒操。操擊破斬蕤,而勳退走。術兵弱,大將死,眾情離叛。
  • 77.    《後漢書 卷五十 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後袁術求糧於陳而俊拒絕之,術忿恚,遣客詐殺俊及寵,陳由是破敗。
  • 78.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秋九月,術侵陳。公東征之。術聞公自來,棄軍走,留其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公到,擊破蕤等,皆斬之。
  • 79.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二年春,袁術自稱天子。
  • 80.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是歲飢,江淮間民相食。
  • 8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英雄記曰:布遣許汜、王楷告急於術。術曰:"布不與我女,理自當敗,何為復來相聞邪?"汜、楷曰:"明上今不救布,為自敗耳!布破,明上亦破也。"術時僣號,故呼為明上。術乃嚴兵為布作聲援。】
  • 82.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會術死,術從弟胤、女婿黃猗等畏懼曹公,不敢守壽春,乃共舁術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劉勳於皖城。
  • 83.    《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後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將其眾欲就策,廬江太守劉勳要擊,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
  • 84.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7]
  • 85.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7]
  • 86.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7]
  • 87.    《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裴松之注引《典略》:術僭號,欲以尚為太尉,不敢顯言,私使人諷之,尚無屈意,術亦不敢強也。建安初,尚逃還,為術所害。
  • 88.    《後漢書 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轉東海相,所在化行。獻帝遷許,以廷尉徵,當詣京師,道為袁術所劫,授璆以上公之位。璆乃嘆曰:“龔勝、鮑宣,獨何人哉?守之必死!”術不敢逼。術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及還許,上之,並送前所假汝南、東海二郡印綬。
  • 89.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裴松之注引《先賢行狀》:被徵當還,為袁術所劫。術僭號,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終不為屈。
  • 9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九州春秋曰:初平三年,揚州刺史陳禕死,袁術使瑀領揚州牧。後術為曹公所敗於封丘,南人叛瑀,瑀拒之。術走陰陵,好辭以下瑀,瑀不知權,而又怯,不即攻術。術於淮北集兵向壽春。瑀懼,使其弟公琰請和於術。術執之而進,瑀走歸下邳。】
  • 91.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7]
  • 92.    《三國志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瑜還。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塗東歸,術聽之。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
  • 93.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虞子和為侍中,在長安。天子思東歸,使和偽逃卓,潛出武關詣虞,令將兵來迎。和道經袁術,為説天子意。術利虞為援,留和不遣,許兵至俱西,令和為書與虞。虞得和書,乃遣數千騎詣和。瓚知術有異志,不欲遣兵,止虞,虞不可。瓚懼術聞而怨之,亦遣其從弟越將千騎詣術以自結,而陰教術執和,奪其兵。由是虞、瓚益有隙。和逃術來北,復為紹所留。
  • 94.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二月,卓聞兵起,乃徙天子都長安。卓留屯洛陽,遂焚宮室。是時紹屯河內,邈、岱、瑁、遺屯酸棗,術屯南陽,伷屯潁川,馥在鄴。
  • 95.    《後漢書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於是選掾右北平田疇、從事鮮于銀蒙險閒行,奉使長安。獻帝既思東歸,見疇等大悦。時虞子和為侍中,因此遣和潛從武關出,告虞將兵來迎。道由南陽,後將軍袁術聞其狀,遂質和,使報虞遣兵俱西。虞乃使數千騎就和奉迎天子,而術竟不遣之。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
  • 96.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楊奉、韓暹欲要遮車駕,不及,曹操擊之,奉、暹奔袁術。
  • 97.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衞將軍董承與袁術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 98.    全後漢文卷三十-國學導航-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1]
  • 99.    卷四十四 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1]
  • 100.    《後漢書·卷七十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孫策破勳,復見收視,術女入孫權宮,子曜仕吳為郎中。
  • 101.    《後漢書 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袁紹亦素有謀,因進親客張津勸之曰:“黃門常侍權重日久,又與長樂太后專通姦利,將軍宜更清選賢良,整齊天下,為國家除患。”進然其言。又以袁氏累世寵貴,海內所歸,而紹素善養士,能得豪傑用,其從弟虎賁中郎將術亦尚氣俠,故並厚待之。
  • 10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張璠漢紀曰:顒字伯求,少與郭泰、賈彪等遊學洛陽,泰等與同風好。顒顯名太學,於是中朝名臣太傅陳蕃、司隸李膺等皆深接之。及黨事起,顒亦名在其中,乃變名姓亡匿汝南間,所至皆交結其豪桀。顒既奇太祖而知荀彧,袁紹慕之,與為奔走之友。是時天下士大夫多遇黨難,顒常歲再三私入洛陽,從紹計議,為諸窮窘之士解釋患禍。而袁術亦豪俠,與紹爭名。顒未常造術,術深恨之。漢末名士錄曰:術常於眾坐數顒三罪,曰:"王德彌先覺雋老,名德高亮,而伯求疏之,是一罪也。許子遠兇淫之人,性行不純,而伯求親之,是二罪也。郭、賈寒窶,無他資業,而伯求肥馬輕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陶丘洪曰:"王德彌大賢而短於濟時,許子遠雖不純而赴難不憚濡足。伯求舉善則以德彌為首,濟難則以子遠為宗。且伯求嘗為虞偉高手刃復仇,義名奮發。其怨家積財鉅萬,文馬百駟,而欲使伯求羸牛疲馬,頓伏道路,此為披其胸而假仇敵之刃也。"術意猶不平。後與南陽宗承會於闕下,術發怒曰:"何伯求,凶德也,吾當殺之。"承曰:"何生英俊之士,足下善遇之,使延令名於天下。"術乃止。後黨禁除解,闢司空府。每三府掾屬會議,顒策謀有餘,議者皆自以為不及。遷北軍中候,董卓以為長史。後荀彧為尚書令,遣人迎叔父司空爽喪,使並置顒屍,而葬之於爽冢傍。】
  • 103.    《北堂書鈔 卷六十一》:公路以氣高人。【《魏志》:“袁術字公路,為長水校尉,好奢淫,騎盛車馬,以氣高人,語曰:‘路中捍鬼袁長水’。】
  • 104.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闢、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闢、邵等,儀及其眾皆降。
  • 105.    《三國志 卷十五 魏書十五 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劉馥字元穎,沛國相人也。避亂揚州,建安初,説袁術將戚寄、秦翊,使率眾與俱詣太祖。
  • 106.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三月乙巳,車駕入長安,幸未央宮。己酉,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戊午,董卓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夷其族。
  • 107.    李賢注《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董卓聞紹起山東,乃誅紹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師者,盡滅之。【《獻帝春秋》曰:太傅袁隗,太僕袁基,術之母兄,卓使司隸宣璠盡口收之,母及姊妹嬰孩以上五十餘人下獄死。《卓別傳》曰:悉埋青城門外東都門內,而加書焉。又恐有盜取者,復以屍送郿藏之。】
  • 108.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安集關東,後將軍袁術、河內太守王匡各執而殺之,唯韓融獲免。
  • 109.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卓乃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譬解紹等諸軍。紹使王匡殺班、瑰、吳循等,袁術亦執殺陰循,惟韓融以名德免。
  • 110.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袁術自敗於陳,稍困,袁譚自青州遣迎之。術欲從下邳北過,公遣劉備、朱靈要之。會術病死。
  • 111.    三國演義·第五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1]
  • 112.    三國演義·第六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1]
  • 113.    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1]
  • 114.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1]
  • 115.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是時,術遣孫堅屯陽城拒卓,紹使周昂奪其處。術遣越與堅攻昂,不勝,越為流矢所中死。瓚怒曰:"餘弟死,禍起於紹。"遂出軍屯磐河,將以報紹。
  • 11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四十六 吳書一 孫破虜討逆傳第一》:【吳錄曰:是時關東州郡,務相兼併以自強大。袁紹遣會稽周喁為豫州刺史,來襲取州。堅慨然嘆曰:"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言發涕下。喁字仁明,周昕之弟也。會稽典錄曰:初曹公興義兵,遣人要喁,喁即收合兵眾,得二千人,從公征伐,以為軍師。後與堅爭豫州,屢戰失利。會次兄九江太守昂為袁術所攻,喁往助之。軍敗,還鄉里,為許貢所害。】
  • 117.    《三國志 卷五十一 吳書六 宗室傳第六》:堅薨,賁攝帥餘眾,扶送靈柩。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協,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徵虜將軍,討平山越。
  • 118.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術遣孫堅擊董卓未返,紹以會稽周昂為豫州刺史,襲奪堅陽城。堅歎曰:「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引兵擊昂,走之。袁術遣公孫越助堅攻昂,越為流矢所中死。
  • 119.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中常侍段珪等矯太后命,召進入議,遂殺之,宮中亂。術將虎賁燒南宮嘉德殿青瑣門,欲以迫出珪等。珪等不出,劫帝及帝弟陳留王走小平津。紹既斬宦者所署司隸校尉許相,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形體而後得免。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猶見及。其濫如此。死者二千餘人。急追珪等,珪等悉赴河死。帝得還宮。
  • 120.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靈帝崩,太后兄大將軍何進與紹謀誅諸閹官,太后不從。乃召董卓,欲以脅太后。常侍、黃門聞之,皆詣進謝,唯所錯置。時紹勸進便可於此決之,至於再三,而進不許。令紹使洛陽方略武吏,檢司諸宦者。又令紹弟虎賁中郎將術選温厚虎賁二百人,當入禁中,代持兵黃門陛守門户。
  • 121.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既與紹有隙,又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紹與瓚不和而南連劉表。其兄弟攜貳,舍近交遠如此。
  • 122.    《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成子紹,逢子術,自有傳。董卓忿紹、術背己,遂誅隗及術兄基男女二十餘人。
  • 123.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魏書曰:自安以下,皆博愛容眾,無所揀擇;賓客入其門,無賢愚皆得所欲,為天下所歸。紹即逢之庶子,術異母兄也,出後成為子。】
  • 124.    李賢注《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袁山松書曰:紹,司空逢之孽子,出後伯父成。魏書亦同。】
  • 125.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司徒湯之孫。父成,五官中郎將,壯健好交結,大將軍梁冀以下莫不善之。
  • 126.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二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及山東諸將議,以朝廷幼衝,逼於董卓,時獻帝年十歲。遠隔關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長者,欲立為主。乃遣故樂浪太守張岐等齎議,上虞尊號。虞見岐等,厲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國恥。諸君各據州郡,宜共戮力,盡心王室,而反造逆謀,以相垢誤邪!”固拒之。馥等又請虞領尚書事,承製封拜,復不聽。遂收斬使人。於是選掾右北平田疇、從事鮮于銀蒙險閒行,奉使長安。
  • 127.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0]
  • 128.    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20]
  • 129.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華嶠漢書曰:安字邵公,好學有威重。明帝時為楚郡太守,治楚王獄,所申理者四百餘家,皆蒙全濟,安遂為名臣。章帝時至司徒,生蜀郡太守京。京弟敞為司空。京子湯,太尉。湯四子:長子平,平弟成,左中郎將,並早卒;成弟逢,逢弟隗,皆為公。】
  • 130.    《三國志·卷十二·魏書十二·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何夔字叔龍,陳郡陽夏人也……術從兄山陽太守遺母,夔從姑也,是以雖恨夔而不加害。
  • 131.    李賢注《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戊午,董卓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夷其族。【隗,紹之叔父。基,袁術之母兄。卓以山東兵起,依紹、術為主,故誅其親屬。《獻帝春秋》曰:尺口以上男女五十餘人,皆下獄死。】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