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馥

(東漢末年名臣)

鎖定
劉馥(fù)(?-208年),字元穎,沛國相縣(今安徽濉溪縣)人。東漢末年名臣。
早年避難於揚州,説服袁術部將戚寄和秦翊率部投奔曹操,授司徒。揚州刺史嚴象被殺,出任揚州刺史,營造州治合肥,加強守備。安撫地方武裝與百姓,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頗有功績,深受百姓愛戴。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逝世。
概述圖片來源:葉雄三國人物譜
本    名
劉馥
元穎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沛國相縣
逝世日期
208年
主要成就
治理揚州,興修水利、修造城壘
官    職
揚州刺史

劉馥人物生平

劉馥避亂揚州

劉馥在東漢末年曾到揚州避亂。建安(196年-220年)初年勸服袁術將領戚寄和秦翊帶着部隊一起去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司徒掾屬 [1] 

劉馥治理江淮

三國志12劉馥 三國志12劉馥
建安五年(200年),討逆將軍孫策命其所屬的廬江太守李述攻殺了曹操所屬的揚州刺史嚴象,而梅乾雷緒陳蘭等廬江人在江淮之間聚數萬人,當地郡縣都因江淮地區局勢混亂而殘破荒廢。當時,曹操正專注於在官渡之戰中對抗袁紹,難以抽身,認為劉馥可以穩定東南地區,於是表奏劉馥為揚州刺史 [2] 
劉馥受命後,單槍匹馬來到合肥空城,在那裏建立了揚州的新治所(原治所在歷陽);同時安撫和穩住梅乾和雷緒等地方武裝勢力,使他們安心駐紮,其後他們也陸續歸順,且向朝廷繳納貢賦。劉馥在任的數年期間,在當地大行恩惠與教化,百姓非常滿意他的治理措施,有數萬名以前因避亂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又都回到原居地。隨着人口漸長,劉馥又匯聚儒人雅士,興辦學校和進行大規模屯田,修建芍陂、茹陂、七門、吳塘等土壩蓄水灌溉稻田,使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糧食儲備。
他又建築高城壘作守護,積聚木石、以棕櫚葉編織大量草苫、儲存數千斛魚膏等作為作戰防禦準備。 [3] 

劉馥深受追念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馥逝世。同年冬季,孫權進攻合肥,發動第一次合肥之戰
孫權攻城逾月 [4]  ,未能攻破合肥。曹操引軍從荊州而歸,向合肥派出援兵,但援兵久久不至。孫權得以繼續圍攻合肥。
孫權圍合肥百餘日,連日的大雨令到城牆快要崩塌,守軍於是用草苫蓋著城牆,而夜晚則點燃魚膏照明,觀看孫軍有何行動以作防備。孫權無法攻陷,同時揚州別駕蔣濟設計迷惑孫權,使其以為張喜援軍快到 [4]  ,最終孫權不得不退軍。 [5] 
揚州士民因而更加追念劉馥,更認為春秋時盡力防守自己建造的晉陽城的董安於的功績也無法與劉馥相比。
當西晉史學家陳壽在著述《三國志》的時候,早在建安五年(200年)劉馥所建的土壩和池塘,一直都在沿用。 [6] 
劉馥及繼任的揚州刺史温恢,與當時的兗州刺史司馬朗幷州刺史梁習豫州刺史賈逵涼州刺史張既等六位刺史被陳壽載入三國志,合為一傳敍述,讚頌其等是當時所有州刺史中“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的典範。 [7] 

劉馥主要成就

修建工程
茹陂:在光州固始縣東南四十八里,以水溉田。 [8] 
七門堰:在廬州廬江縣南百一十里,斷龍舒水灌田千五百頃。 [8] 
吳陂塘:在舒州懷寧縣西二十里,有吳陂祠。劉馥開吳陂灌溉稻田,呂蒙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餘頃,功利及人。當地人因灊山廟在吳陂旁側,因此用他二人的名字來命名祭祀。 [9] 

劉馥人物評價

陳壽:自漢季以來,刺史總統諸郡,賦政於外,非若曩時司察之而已。太祖創基,迄終魏業,此皆其流稱譽有名實者也。鹹精達事機,威恩兼著,故能肅齊萬里,見述於後也。 [7] 
劉敞:嘉佑二年,予為廬州從事,始以事至舒城觀,所謂‘七門三堰’者,問其居人:“其田溉幾何?”對曰:“凡二萬頃。”考於圖書,實魏揚州刺史劉馥所造。自魏迄今七百有餘歲雲。予於是嘆美其功。 [10] 
包君廓:馥、信有功,然吾聞於耆老而得羹頡侯信焉。 [10] 
洪邁:揚州陷於孫權,獨有九江一郡,付之劉馥而恩化大行。 [11] 
郝經:民未即業,運屬軍興。抑奸弭寇,吏資嚴能。馥習既逵,隠然方面。立國立疆,遞為耕戰。伊顏幾聖,伯達焉知。治平何難,出處有時。 [12] 
劉鹹炘:劉馥治揚,梁習治並,張既治雍、涼,温恢治揚、涼,賈逵治豫,功皆甚著。 [8] 

劉馥親屬成員

劉馥兒子

劉靖鎮北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建成鄉侯。 [7] 

劉馥孫子

劉熙,劉靖之子,建成鄉侯。 [7] 
劉弘,劉熙之弟,西晉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新城元公。 [13] 

劉馥曾孫

劉璠,劉弘之子,北中郎將。 [13] 

劉馥五世孫

劉安,大司馬(陶侃)掾屬。 [14] 

劉馥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 [7] 
《郝氏續後漢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四十》 [12] 

劉馥文學形象

三國志11劉馥 三國志11劉馥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劉馥形象與正史相似。為揚州刺史,起自合淝,創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學校,廣屯田,興治教,久事曹操,多有功績。在曹操“宴長江橫槊賦詩”之際,直言曹操詩中有不吉之言,惹得酒醉後的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刺死劉馥。曹操酒醒後後悔不已,命以三公厚禮葬之。 [15]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劉馥字元穎,沛國相人也。避亂揚州,建安初,説袁術將戚寄、秦翊,使率眾與俱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闢為掾。
  • 2.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後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述攻殺揚州刺史嚴象,廬江梅乾、雷緒、陳蘭等聚眾數萬在江、淮間,郡縣殘破。太祖方有袁紹之難,謂馥可任以東南之事,遂表為揚州刺史。
  • 3.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馥既受命,單馬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南懷緒等,皆安集之,貢獻相繼。數年中恩化大行,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於是聚諸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芍陂及(茹)陂、七門、吳塘諸堨以溉稻田,官民有畜。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編作草苫數千萬枚,益貯魚膏數千斛,為戰守備。
  • 4.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 5.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建安十三年,卒。孫權率十萬眾攻圍合肥城百餘日,時天連雨,城欲崩,於是以苫蓑覆之,夜然脂照城外,視賊所作而為備,賊以破走。
  • 6.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揚州士民益追思之,以為雖董安於之守晉陽,不能過也。及陂塘之利,至今為用。
  • 7.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4]
  • 8.    盧弼.三國志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 9.    《寰宇記》卷百二十五:吳陂塘在舒州懷寧縣西二十里,有吳陂祠。馥開吳陂以溉稻田,呂蒙鑿石通水,注稻田三百餘頃,功利及人。里人以灊山廟在陂側,因指名以祀焉。
  • 10.    宋劉敞《七門廟記》曰:嘉佑二年,予為廬州從事,始以事至舒城觀,所謂“七門三堰”者,問其居人:“其田溉幾何?”對曰:“凡二萬頃。”考於圖書,實魏揚州刺史劉馥所造。自魏迄今七百有餘歲雲。予於是嘆美其功。後二年,校書郎包君廓為縣主簿,嘗與予語及之。包君謂予曰:“馥信有功,然吾聞於耆老而得羹頡侯信焉。”初漢,以龍舒之地封信為列侯,信乃為民畎澮,舒得以廣溉浸。信為基始,至馥時廢而復修耳。
  • 11.    《容齋隨筆·卷十二》
  • 12.    《郝氏續後漢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6-12-28]
  • 13.    《晉書·卷六十六·列傳第三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3-05]
  • 14.    《三國志·卷一十五·魏書十五·劉司馬梁張温賈傳第十五》:(陶侃)闢劉弘曾孫安為掾屬。
  • 15.    三國演義: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