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丘洪

鎖定
陶丘洪(生卒年不詳),複姓陶丘,字子林。 [1-2]  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人。東漢末年大臣、名士。
清達博辯,文冠當代。舉孝廉出身,沒有出仕。曾替史弼辯誣名聲,交好華歆,推舉劉繇為茂才,勸誡袁術暴行。
經過公車徵辟,出任太尉府掾,卒於任上,時年三十。
全    名
陶丘洪
別    名
陶丘子林
子林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平原(今山東省德州市中南部)
主要成就
辯誣史弼,推舉劉繇,勸誡袁術。

陶丘洪人物生平

陶丘洪,字子林,平原人。清達博辯,文冠當代,與魯國人孔融、陳留人邊讓齊名,三人皆以才智為後進冠蓋。舉孝廉,沒有應命,又被太尉府徵辟。三十歲時去世。 [6-7]  [11] 

陶丘洪人物評價

青州先賢傳》:“清達博辯,文冠當代。” [1] 

陶丘洪軼事典故

陶丘洪辯誣魏勳

曾擔任過平原相的史弼受誣陷,即將棄市時。平原吏人來到朝廷申訴,前孝廉平原人魏勳與同郡人把郡裏的寺邸賣了,向宦官侯覽行賄,使史弼得以減死罪一等,送左校勞動改造,當時人有對此事譏議説:“平原行賄以免前任府君之罪,豈不是愚蠢。”陶丘洪説:“從前周文王被拘於羑里,閔夭、散宜生懷金送紂王,文王得以免罪。史弼遭了禍患,義士因此獻寶,這有什麼可以懷疑的呢!”之後人們也不再譏議了。 [7] 

陶丘洪華歆之勸

陶丘洪是當世名士,自認為見解明智超過同郡的華歆漢靈帝時,王芬與一些豪傑人物謀劃廢掉靈帝,王芬暗中招呼華歆、陶丘洪共同商定計策,陶丘洪想要前去,華歆勸阻他説:“廢立皇帝是一件大事,連伊尹、霍光都感到為難。王芬性格疏忽又不勇敢,這次必定不能成功,災禍將要涉及族人,你還是不要去!”陶丘洪聽從了華歆的話沒有去。後來王芬果然失敗,陶丘洪這才服氣。 [3]  [9] 

陶丘洪評價何顒

袁術厭惡何顒,一次,袁術在座上數落何顒的三條罪過,他説:“王德彌是才智傑出的老者,他德高望重,而何伯求疏遠他,這是第一條罪。許子遠(許攸)是兇惡放蕩之人,性格與作為都不純,而何伯求與他親近,這是第二條罪。郭泰賈彪(二人曾與何顒一同遊學京師)家中貧寒,沒有其他的資業,而何伯求騎着肥馬穿着輕裘,在道路上光彩耀眼,這是第三條罪。”陶丘洪反駁:“王德彌雖是大賢,卻在濟世方面有缺陷。許子遠雖然不純,拯救危難時卻不害怕玷污了自己。伯求推薦賢人時以德彌為首,拯救危難時則推崇子遠。且何伯求曾親手為虞偉高復仇,義名奮發。他的仇人家財萬貫,駿馬有四百匹,要讓何伯求乘瘦牛弱馬,頓伏在道上,就像讓他在仇敵刀刃前把胸膛敞開一樣。” [4]  [8] 

陶丘洪舉薦劉繇

陶丘洪曾向青州刺史舉薦東萊人劉繇,想讓刺史舉劉繇為茂才。刺史説:“之前已經舉薦了公山(劉繇之兄劉岱),怎麼今年又要舉薦正禮呢?”陶丘洪説道:“如果使君您用公山在前,提拔正禮在後,這正是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不也很可行嗎!” [5]  [10] 

陶丘洪史料記載

陶丘洪事蹟主要見《後漢書·史弼傳》李賢注《青州先賢傳》。
《後漢書·卷六十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李賢注》 [1] 
參考資料
  • 1.    卷六十四 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2011-02-03[引用日期2020-09-16]
  • 2.    陶丘姓  .類書集成.2012-03-06[引用日期2020-09-16]
  • 3.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2011-02-03[引用日期2020-09-16]
  • 4.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2011-05-06[引用日期2020-09-16]
  • 5.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引用日期2020-11-07]
  • 6.    《後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孔融字文舉,魯國人……融由是顯名,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齊聲稱。州郡禮命,皆不就。
  • 7.    李賢注《後漢書·卷六十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出為平原相……及下廷尉詔獄,平原吏人奔走詣闕訟之。又前孝廉魏劭毀變形服,詐為家僮,瞻護於弼。弼遂受誣,事當棄市。劭與郡人賣郡邸,【郡邸,若今之寺邸也。】行賂於侯覽,得減死罪一等,論輸左校。時人或譏曰:“平原行貨以免君,無乃蚩乎!”陶丘洪曰:【青州先賢傳曰:“洪字子林,平原人也。清達博辯,文冠當代。舉孝廉,不行,闢太尉府。年三十卒。”】“昔文王牖里,閎、散懷金。【牖里,殷獄名。或作“羑”,亦名羑城,在今相州湯陰縣北。帝王紀:“散宜生、南宮括、閎夭學乎呂尚。尚知三人賢,結朋友之交。及紂囚文王,乃以黃金千鎰與宜生,令求諸物與紂。”史記曰“閎夭之徒乃求有莘美女,驪戎文馬,有熊九駟,它奇怪物,因殷孽臣費仲獻之於紂,紂大説,乃赦之”也。】史弼遭患,義夫獻寶。亦何疑焉!”於是議者乃息。
  • 8.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張璠漢紀曰:顒字伯求,少與郭泰、賈彪等遊學洛陽,泰等與同風好。顒顯名太學,於是中朝名臣太傅陳蕃、司隸李膺等皆深接之。及黨事起,顒亦名在其中,乃變名姓亡匿汝南間,所至皆交結其豪桀。顒既奇太祖而知荀彧,袁紹慕之,與為奔走之友。是時天下士大夫多遇黨難,顒常歲再三私入洛陽,從紹計議,為諸窮窘之士解釋患禍。而袁術亦豪俠,與紹爭名。顒未常造術,術深恨之。漢末名士錄曰:術常於眾坐數顒三罪,曰:"王德彌先覺雋老,名德高亮,而伯求疏之,是一罪也。許子遠兇淫之人,性行不純,而伯求親之,是二罪也。郭、賈寒窶,無他資業,而伯求肥馬輕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陶丘洪曰:"王德彌大賢而短於濟時,許子遠雖不純而赴難不憚濡足。伯求舉善則以德彌為首,濟難則以子遠為宗。且伯求嘗為虞偉高手刃復仇,義名奮發。其怨家積財鉅萬,文馬百駟,而欲使伯求羸牛疲馬,頓伏道路,此為披其胸而假仇敵之刃也。"術意猶不平。後與南陽宗承會於闕下,術發怒曰:"何伯求,凶德也,吾當殺之。"承曰:"何生英俊之士,足下善遇之,使延令名於天下。"術乃止。後黨禁除解,闢司空府。每三府掾屬會議,顒策謀有餘,議者皆自以為不及。遷北軍中候,董卓以為長史。後荀彧為尚書令,遣人迎叔父司空爽喪,使並置顒屍,而葬之於爽冢傍。】
  • 9.    《三國志·卷十三·魏書十三·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高唐為齊名都,衣冠無不遊行市裏。歆為吏,休沐出府,則歸家闔門。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見過歆。時王芬與豪傑謀廢靈帝。語在武紀。芬陰呼歆、洪共定計,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芬性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洪從歆言而止。後芬果敗,洪乃服。
  • 10.    《三國志·卷四十九·吳書四·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平原陶丘洪薦繇,欲令舉茂才。刺史曰:"前年舉公山,奈何復舉正禮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禮於後,所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不亦可乎!"
  • 11.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十二·魏書十二·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續漢書曰:……融由是名震遠近,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以俊秀,為後進冠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