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蒯越

(東漢末年人物)

鎖定
蒯越(?-214年),字異度,襄陽中廬(今湖北襄陽西南)人。東漢末年人物,原本是荊州牧劉表的部下,曾經在劉表初上任時幫助劉表剷除荊州一帶的宗賊(以宗族、鄉里關係組成的武裝集團)。 [4]  被朝廷拜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1]  劉表病逝後與劉琮一同投降曹操,後來官至光祿勳
小説《三國演義》中,蒯越是蒯良之弟。 [7] 
全    名
蒯越
異度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襄陽中廬(今湖北襄陽西南)
逝世日期
214年
主要成就
助劉表平定宗賊
官    職
光祿勳
容    貌
魁傑有雄姿

蒯越人物生平

蒯越預料其果

蒯越是荊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深中足智,高大雄健有雄姿。大將軍何進聽聞他的名聲,於是聘請他作東曹掾。蒯越曾勸何進要先發制人,儘快把宦官殺掉,但何進猶豫不決。蒯越因而預料何進必會敗亡,於是便向何進申請出任為汝陽令。果不其然,何進最後為宦官所害, 蒯越卻轉危為安。 [1] 

蒯越佐平荊州

蒯越 蒯越 [2]
初平元年(190年),北軍中侯劉表應朝廷命詔赴任荊州刺史,卻對當時的局勢感到彷徨,因此就在宜城筵請蒯越、蒯良蔡瑁共謀大事。 [3] 
劉表問道:“此時宗賊橫行,民眾不附,袁術在南陽又蠢蠢欲動,禍亂至今已經難以解決。我又希望在這裏徵兵,但怕民眾不願從軍,兩位有何對策?”
蒯良首先提出只要當政者能夠並行仁義,百姓自然會樂於歸附,徵兵亦不再會是問題。 [3] 
但蒯越不認同蒯良的説法,而表示:“太平盛世的統治者都是重視仁義,亂世的統治者則會重視權謀。士兵亦是貴精不貴多的,重點在於能夠得到他們的忠心及支持。袁術為人勇有餘而智謀決斷不足,蘇代貝羽都是一介武夫,根本不必憂慮;然而,宗賊的首領則大多貪婪殘暴,其部下對他們也心存憂慮。我手下有些具備修養及能力的人,只要派遣他們到宗賊首領處加以利誘,宗賊首領們必定率眾而來。然後閣下只要把握時機,誅殺那些殘暴無道的,再安撫收編他們的部眾。如此一來,本州的軍民和百姓,都會因為閣下的恩德而扶老攜弱而至。屆時閣下軍民歸附,就要佔據南面的江陵,並且扼守北境的襄陽,那麼荊州八郡只要傳遞檄書就可以平定了。以後,即使袁術等人再擁兵而至,亦無能為力了!”
劉表聽完後即大加讚賞蒯越的計策有如臼犯的謀略一般,並採納了他的計謀。
其後,蒯越總共誘使得五十五個宗賊頭目(一説十五人),劉表依從蒯越之前的建議,把他們一併殺掉,吞併他們的部眾。然而,當時江夏賊黨張虎陳生仍然據守襄陽,劉表又派蒯越和龐季前往遊説,張、陳二人被説服而答允出降。因此劉表大致得到了荊州的支配權,自此理兵襄陽。而蒯越也因功而被拜為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4]  [13] 

蒯越聲望攝人

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曹操雙方在官渡對峙,袁紹遣人向劉表求助,劉表答應卻沒有行動,也不願幫助曹操,只打算保守於江、漢之間,觀察天下之變。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勸道:“如今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的關鍵在於將軍。若想有所作為,趁着他們疲憊時起兵是個可行的辦法;如果不這樣做,也應該選擇其中一個人作為依靠。豈能坐擁十萬軍隊坐觀成敗,見到他人求援不肯相助,見到賢明的人又不願歸順呢!這樣雙方的怨恨必會集中到將軍身上,恐怕將軍也不可能中立了。曹操明哲,善於用兵,而且賢明傑出的人大多都願歸附他,其勢定能擊敗袁紹,而後調動部隊攻向江、漢一帶,恐怕將軍抵擋不了他。如今對將軍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舉整個荊州歸順曹公,曹公必定重重感激將軍,如此可以長久地享受福分,將之傳給後代,這是萬全的計策。”蒯越當時是劉表手下大將,也勸劉表聯合曹操。劉表遲疑不決,先派韓嵩去拜訪曹操,藉機觀望曹操的虛實。韓嵩回來後,極力陳説曹操的威德,勸劉表把兒子送到朝廷當人質。劉表懷疑韓嵩是在幫曹操遊説,非常憤怒,打算殺死韓嵩,將韓嵩的從行人員拷問致死,才知道韓嵩並無他意,於是放過了他。 [9]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荊州,但還未到劉表就病逝了,其少子劉琮繼位。蒯越、韓嵩及東曹掾傅巽等勸劉琮歸降曹操,劉琮説:“今日與諸君據守楚地,守先君的基業,觀望天下轉變,不可以嗎?”傅巽回答:“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我們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之道;以新立的楚地去對抗中原,必是危險之事;以劉備抵抗曹操,是不適當。這三者都顯得不足,想用以抵抗朝廷軍隊,是必定滅亡之道。將軍覺得自己與劉備相比如何?”劉琮説:“我不如他。”傅巽説:“若劉備不能抵抗曹操,那麼即便保守荊州也不能自存。若劉備能抵抗曹操,那麼劉備就不再是將軍的臣下了。希望將軍不要再疑惑。”最終,劉琮聽從眾人的建議,在曹軍到襄陽時舉州投降。 [10] 
蒯越 蒯越
後來,當曹操聽聞蒯越歸降後,就高興得不得了,立即寫信給荀彧説:“我不因為得到荊州而高興,卻因為得到蒯異度(蒯越)而高興。” [1] 
曹操進軍江陵後,大肆封賞荊州人士,蒯越等十五人封侯,而蒯越本人就在此時獲封九卿之一的光祿勳 [11-12] 

蒯越病逝託家

自投降曹操以後,蒯越就再沒有什麼顯著的表現。
建安十九年(214年),蒯越去世。蒯越臨終前,曾寫信請曹操照顧自己家小。曹操回信答道:“我不會辜負你所託,好好照顧你的家人,自言問心無愧。孤以往亦常受人委託,你絕對可以放心。蒯越你在天有靈,一定明白我的意思。” [1] 

蒯越人物評價

劉表:“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 [5] 
曹操:“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傅子》:“深中足智,魁傑有雄姿。”
通鑑輯覽》:“蒯良兄弟數語,當時所僅聞,昭烈偏安之業,有與此暗合者,表不能善用之耳。”

蒯越親屬成員

先祖

蒯越軼事典故

《魏晉世語》記載劉備屯樊城時,劉表曾請劉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圖趁機對劉備動手。劉備發覺,以上廁所為由逃出襄陽,但墮入城西檀溪水中,劉備的坐騎的盧一躍三丈,跳過檀溪,劉備才得以免難。但東晉史學家孫盛認為這段記載是“世俗妄説,非事實也”。 [14] 

蒯越藝術形象

蒯越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蒯越是延平人,蒯良之弟,為人深中足智,兄弟二人輔助劉表,佐其成業。討董諸侯聯盟解散後,孫堅暗得國璽歸南,劉表因袁紹通知此事,遂遣蒯越截擊孫堅,大破其軍。 [6] 劉備依附荊州,並送的盧馬與劉表,蒯越知的盧乃兇馬,是以勸劉表奉還。蔡瑁深忌劉備,欲於宴會上構殺之,蒯越用計調開趙雲,使劉備幾為所害。 [7]  劉表死後,次子劉琮嗣位,蒯越與傅巽等勸其降曹操。曹操平定荊州後,蒯越隨劉琮降,封為江陵太守、樊亭侯。曹操更親加撫慰道:“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 [8] 

蒯越影視形象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蒯越-馬吉春飾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蒯越-馬吉春飾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馬吉春飾演蒯越。
參考資料
  • 1.    《傅子》:越,蒯通之後也,深中足智,魁傑有雄姿。大將軍何進聞其名,闢為東曹掾。越勸進誅諸閹官,進猶豫不決。越知進必敗,求出為汝陽令,佐劉表平定境內,表得以強大。詔書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荊州平,太祖與荀彧書曰:“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耳。”建安十九年卒。臨終,與太祖書,託以門户。太祖報書曰:“死者反生,生者不愧。孤少所舉,行之多矣。魂而有靈,亦將聞孤此言也。”
  • 2.    蒯越個人資料  .三國在線[引用日期2013-09-14]
  • 3.    司馬彪《戰略》:劉表之初為荊州也,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表初到,單馬入宜城,而延中廬人蒯良、蒯越、襄陽人蔡瑁與謀。表曰:“宗賊甚盛,而眾不附,袁術因之,禍今至矣!吾欲徵兵,恐不集,其策安出?”良曰:“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
  • 4.    司馬彪《戰略》:表顧問越,越曰:“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在得人也。袁術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武人,不足慮。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為也。”表曰:“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遂使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其眾,或即授部曲。唯江夏賊張虎、陳生擁眾據襄陽,表乃使越與龐季單騎往説降之,江南遂悉平。
  • 5.    《後漢書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4]
  • 6.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4]
  • 7.    蔡夫人隔屏聽密語 劉皇叔躍馬過檀溪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4]
  • 8.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4]
  • 9.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説表曰:"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眾,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表大將蒯越亦勸表,表狐疑,乃遣嵩詣太祖以觀虛實。嵩還,深陳太祖威德,説表遣子入質。表疑嵩反為太祖説,大怒,欲殺嵩,考殺隨嵩行者,知嵩無他意,乃止。
  • 10.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建安十三年,太祖徵表,未至,表病死。初,表及妻愛少子琮,欲以為後,而蔡瑁、張允為之支黨,乃出長子琦為江夏太守,眾遂奉琮為嗣。琦與琮遂為讎隙。越、嵩及東曹掾傅巽等説琮歸太祖,琮曰:"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為不可乎?"巽對曰:"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國家,其勢弗當也;以劉備而敵曹公,又弗當也。三者皆短,欲以抗王兵之鋒,必亡之道也。將軍自料何與劉備?"琮曰:"吾不若也。"巽曰:"誠以劉備不足御曹公乎,則雖保楚之地,不足以自存也;誠以劉備足御曹公乎,則備不為將軍下也。願將軍勿疑。"太祖軍到襄陽,琮舉州降。
  • 11.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
  • 1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太祖以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蒯越等侯者十五人。越為光祿勳;嵩,大鴻臚;羲,侍中;先,尚書令;其餘多至大官。
  • 13.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請南郡人蒯越、襄陽人蔡瑁與共謀畫。表謂越曰:“宗賊雖盛而眾不附,若袁術因之,禍必至矣。吾欲徵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對曰:“理平者先仁義,理亂者先權謀。兵不在多,貴乎得人。袁術驕而無謀,宗賊率多貪暴。越有所素養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眾來。使君誅其無道,施其才用,威德既行,襁負而至矣。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公路雖至,無能為也。”表曰:“善。”乃使越遣人誘宗賊帥,至者十五人,皆斬之而襲取其眾。唯江夏賊張虎、陳坐擁兵據襄陽城,表使越與龐季往譬之,乃降。江南悉平。諸守令聞表威名,多解印綬去。表遂理兵襄陽,以觀時變。
  • 14.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裏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世語曰: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厄矣,可努力!"的盧乃一踴三丈,遂得過,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謝之,曰:"何去之速乎!"孫盛曰:此不然之言。備時羈旅,客主勢殊,若有此變,豈敢晏然終表之世而無釁故乎?此皆世俗妄説,非事實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