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游

(南宋愛國詩人)

鎖定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陸游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遭到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被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留下絕筆詩《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陸游著有《劍南詩稿》傳世。 [201] 
務觀
放翁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
1125年11月13日(宣和七年十月十七)
逝世日期
1210年1月26日(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主要成就
愛國情懷,文學貢獻
主要作品
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
本    名
陸游
官    職
寶章閣待制
後世地位
中興四大詩人

陸游人物生平

陸游家世背景

陸游 陸游
陸游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身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高祖陸軫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典籍; [1]  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轉運副使。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陸宰奉詔入朝述職,偕夫人唐氏由水路進京,於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陸游 [2-3]  。同年冬,金兵南下,並於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滅亡(靖康之恥),陸宰遂攜家眷南遷山陰(今浙江紹興)。 [4]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陸宰改奔東陽,家境才開始逐步安定下來,時陸游年僅四歲。 [5] 
陸游出生於兩宋之交,成長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國家的不幸、家庭的流離,給他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6-7] 

陸游初入仕途

陸游像 陸游像 [8]
陸游自幼聰慧過人,先後師從毛德昭、韓有功、陸彥遠等人 [9]  ,十二歲即能為詩作文,因長輩有功,以恩蔭被授予登仕郎之職。 [10] 
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陸游進京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參加鎖廳考試(現任官員及恩蔭子弟的進士考試),主考官陳子茂閲卷後取為第一,因秦檜的孫子秦壎位居陸游名下,秦檜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陸游參加禮部考試,秦檜指示主考官不得錄取陸游。 [11-13]  從此陸游被秦檜嫉恨,仕途不暢。 [14-15]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陸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不久,調入京師,任敕令所刪定官 [16]  陸游進入朝中後,應詔上策,進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應隨意封加王爵” [17]  ;高宗酷愛珍稀玩物,陸游認為“虧損聖德”,建議皇帝嚴於律己。 [18]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陸游以楊存中掌握禁軍過久,權威日盛,多有不便,進諫罷免楊存中,高宗採納,降楊存中為太傅、醴泉觀使,升陸游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負責司法工作。 [19-20] 

陸游北伐獻策

陸游西安石刻像 陸游西安石刻像 [21]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游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 [22-23]  陸游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 [24]  時孝宗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游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遂罷陸游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游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 [25]  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復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宋軍大敗(符離之戰),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26] 
隆興二年(1164年)春,陸游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讚揚為“志在恢復”。四月,“隆興和議”將籤成,陸游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説:“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瀕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一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 [27] 龍大淵曾覿掌權,陸游就對樞密使張燾説:“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 [28] 
乾道元年(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 [29-30]  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説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 [31] 

陸游軍僚幕府

陸游 陸游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徵召已賦閒四年的陸游,任為夔州通判,主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陸游攜家眷由山陰逆流而上,採擷沿路風土民情,作《入蜀記》。 [32-33] 
乾道七年(1171年),王炎宣撫川、陝,駐軍南鄭,召陸游為幹辦公事,陸游得書甚為欣喜 [34]  ,隻身前往南鄭,與張季長 [35]  、閻蒼舒、範西叔、高子長等十餘人同在南鄭幕府任職。王炎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陸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復中原必須先取長安,取長安必須先取隴右;積蓄糧食、訓練士兵,有力量就進攻,沒力量就固守”。 [36] 
陸游到王炎的軍幕後,常到駱谷口,仙人原,定軍山等前方據點和戰略要塞,併到大散關巡邏。 [37] 吳璘之子吳挺代父掌兵,驕傲放縱、多次因微小過失殺人,王炎不敢得罪。陸游建議用吳玠之子吳拱代替吳挺掌管兵權。王炎認為“吳拱膽怯、缺少智謀,遇到敵人必敗”,陸游反駁説:“吳挺遇敵,又怎能保證他不敗?如果吳挺立有戰功,更難駕馭。”至韓侂冑北伐時,吳挺之子吳曦叛敵,陸游的話果然得到驗證。 [38] 
十月,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於一旦,陸游感到無比的憂傷。 [39-40]  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只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陸游蜀中生涯

陸游半身像 陸游半身像 [41]
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被任為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官職清閒,陸游騎驢入川 [42]  ,頗不得志。 [43]  次年,改任蜀州通判 [44]  ;五月,經四川宣撫使虞允文舉薦,陸游又改調嘉州通判。 [45-46]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陸游又調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間,陸游深入考察地方風土民情,並先後造訪翠圍院 [47] 白塔院 [48]  、大明寺等當地名勝,愈發愛上了這塊天府之地,並萌發出“終焉於斯”的念頭。 [49] 
三月,參知政事鄭聞以資政殿大學士出任四川宣撫使,陸游大膽上書,建議出師北伐,收復失地,未被採納。 [50]  五月,陸游主持州考,楊鑑奪得第一名,取得參加秋試的資格,陸游寫詩以資鼓勵。 [51]  八月,陸游在蜀州閲兵,作《蜀州大閲》,抨擊南宋養兵不用、苟且偷安。 [52]  十月,陸游又被派到榮州代理州事。 [53]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由桂林調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舉薦陸游為錦城參議。范成大統帥蜀州,陸游為參議官,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54]  南宋主和勢力詆譭陸游“不拘禮法”、“燕飲頹放”,范成大迫於壓力,將陸游免職。陸游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闢菜園,躬耕於蜀州。 [55] 
淳熙三年(1176年),為迴應主和派攻擊他“頹放”、“狂放”,陸游自號“放翁”,進行反擊。 [56-57]  六月,陸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觀,以“祠祿”維持家人生計。 [58]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范成大奉召還京,陸游送至眉州,懇請范成大回朝後勸皇帝“先取關中次河北”、“早為神州清虜塵”。 [59] 

陸游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陸游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陸游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災,陸游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自“榜舟發粟”。 [60]  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十一月,陸游奉詔返京,給事中趙汝愚藉機彈劾陸游“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陸游忿然辭官,重回山陰。 [61]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陸游閒居山陰五年之後 [62]  ,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陸游入京向孝宗辭行,時陸游詩名大勝,孝宗於延和殿勉勵陸游説:“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 [63]  陸游在嚴州任上,“重賜蠲放,廣行賑恤”,深得百姓愛戴。 [64]  閒暇之餘,陸游整理舊作,命名為《劍南詩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陸游任滿,朝廷升為軍器少監,掌管兵器製造與修繕,再次進入京師。 [65]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禪位於趙惇宋光宗),陸游上疏,提出治理國家、完成北伐的系統意見,建議“減輕賦税、懲貪抑豪”;“繕修兵備、搜拔人才”,“力圖大計”,以恢復中原。 [66] 
紹熙元年(1190年),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 [67]  ,再次進言光宗廣開言路、慎獨多思 [68]  ,並勸告光宗帶頭節儉,以尚風化。 [69]  由於陸游“喜論恢復”,諫議大夫何澹彈劾陸游之議“不合時宜”,主和派也羣起攻之,朝廷最終以“嘲詠風月”為名將其削職罷官。陸游再次離開京師,悲憤不已,自題住宅為“風月軒”。 [70] 

陸游編修國史

陸游頭像 陸游頭像 [71]
紹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趙昚病故,宋光宗趙惇稱病不肯居喪,滿朝譁然。知閣門事韓侂冑與知樞密院事趙汝愚等密謀,廢除趙惇,立太子趙擴為帝,是為宋寧宗 [72-73]  韓侂冑是趙擴妻韓氏的叔父,把持朝政,獨攬大權,貶朱熹、斥理學、興“慶元黨禁”,專權跋扈,陸游便寫詩譴責韓侂冑。 [74] 
嘉泰二年(1202年),陸游被罷官十三年後,朝廷詔陸游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並免去上朝請安之禮,不久陸游兼任秘書監 [75] 
編修國史其間,因韓侂冑主張北伐,陸游大力讚揚和支持,給予種種合作,並應韓侂冑之請,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冑抗擊外侮,為國立功。 [76-77]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國史編撰完成,寧宗升陸游為寶章閣待制,陸游遂以此致仕,時年七十九歲。 [78] 

陸游臨終示兒

陸游成都石刻像 陸游成都石刻像 [79]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陸游回到山陰,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拜訪陸游,二人促膝長談,共論國事。辛棄疾見陸游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他構築田舍,都被陸游拒絕。 [80] 
嘉泰四年(1204年),辛棄疾奉召入朝,陸游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協助韓侂冑謹慎用兵,早日實現復國大計。 [81]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冑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聞訊,欣喜若狂。 [82]  宋軍準備充分,出師順利,先後收復泗州、華州等地。 [83]  但韓侂冑用人失察,吳曦等裏通金朝,按兵不動,圖謀割據。陸游詩翰多次催促,吳曦不理。不久,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主和,韓侂冑日益陷於孤立。 [84]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動政變,誅殺韓侂冑,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萬分。 [85]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後,病情日重,遂卧牀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 [86]  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主要影響

陸游文學成就

  • 詩歌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87]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46歲入蜀以前,偏於文字形式;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並不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1、詩歌內容
陸游造像 陸游造像
陸游的詩歌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
①堅持抗金,討伐投降派。陸游坦率直言“和親自古非長策” [88]  ,“生逢和親最可傷,歲輦金絮輸胡羌”,並揭露“諸公尚守和親策,志士虛捐少壯年”。 [89]  其樂府詩《關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層統治者和守邊士兵、淪陷區人民在主戰和主和立場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統治集團的妥協求和政策造成的嚴重惡果。陸游的這類詩歌,以其鮮明的戰鬥性、針對性,鼓舞了人們的抗金的鬥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許。
②抒發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陸游年輕時就以慷慨報國為己任 [90]  ,把消滅入侵的敵人、收復淪陷的國土當作人生第一要旨 [91]  ,但是他的抗敵理想屢屢受挫。 [92]  於是,他的大量詩歌,既表現了昂揚的鬥志,也傾訴了深沉的悲憤之情。如《書憤》一詩,詩人一心報國卻壯志難酬,昂揚豪壯中帶着蒼涼悲愴,既是詩人個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是這類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寫田園風光、日常生活。陸游熱愛生活,善於從各種生活情景中發現詩材。無論是高山大川還是草木蟲魚,無論是農村的平凡生活還是書齋的閒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魚、一鳥,無不裁剪入詩”。 [93]  遊山西村》一詩,色彩明麗,並在景物的描寫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為廣泛流傳的名句。他的《臨安春雨初霽》,描寫江南春天,虛景實寫,細膩而優美,意韻十足。
④愛情詩。由於宋代理學對士人思想感情的約束和宋詞的發展,宋詩言情的功能漸漸減弱,宋代的愛情詩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難以和唐詩比肩,但陸游卻是個例外。陸游年輕時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他悼念前妻的詩歌,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晚年創作的《沈園二首》,被後人稱作“絕等傷心之詩” [94]  ,是古代愛情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2、藝術特點
朱宣鹹中國畫《陸游詩意圖》 朱宣鹹中國畫《陸游詩意圖》
①藝術風格上,兼具現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陸游性格豪放,胸懷壯志,在詩歌風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 [95]  ,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陸游把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常常憑藉幻境、夢境來一吐胸中的壯懷英氣,陸游的夢境、幻境詩 [96]  ,飄逸奔放,被譽為“小李白”。 [97]  然而對功名的熱望和當權者的阻力之間有着無法克服的矛盾,嚴酷的現實環境給詩人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脱的重負,因而陸游又崇尚杜甫 [98]  ,關懷現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 [99]  ,詩風又有近於杜甫的沉鬱悲涼的一面。
②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陸游反對雕琢辭藻和追求奇險 [100]  ,其詩語言“清空一氣,明白如話”。 [93]  陸游重視鍛鍊字句,他的對偶,新奇、工整,而不落於雕章琢句之嫌。趙翼曾評陸詩“看似奔放實則謹嚴” [101]  ,劉克莊亦有“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之嘆。 [102]  陸游的七言古詩《長歌行》,筆力清壯頓挫,結構波瀾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氣勢於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出陸詩的個性風格,被後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
3、陸詩的地位
陸游在南宋詩壇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雖然局勢危急,但士氣尚盛,詩壇風氣也頗為振作;隨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漸趨消極,詩壇風氣也變得萎靡不振,吟風弄月的題材走向和瑣細卑弱的風格日益明顯。陸游對這種情形痛心疾首 [103]  ,他高舉起前代屈、賈、李、杜和本朝歐、蘇、黃及南渡諸人(呂本中曾幾等)的旗幟與之對抗,以高揚愛國主題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江湖詩派中的戴復古劉克莊都師承陸游。到了宋末,國破家亡的時代背景更使陸游的愛國精神深入人心。
陸游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特別是清末以來,每當國勢傾危時,人們往往懷念陸游的愛國主義精神,陸詩的愛國情懷也因此成為鼓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陸游寫山水景物和書齋生活的詩篇,因描寫細膩生動、語言清新優美,也頗受明、清詩人的喜愛。陸詩中對仗工麗的聯句常被用作書齋或亭台的楹聯,也説明陸游的這一類詩篇在後代擁有廣大的讀者。 [104-108] 
陸游扇面像 陸游扇面像 [109]
陸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於詩歌創作,“是有意要做詩人” [110]  ,對作詞心存鄙視 [111]  ,因而,作為“辛派詞人”的中堅人物,與其詩相比,陸游的詞數量並不多,存世共約一百四十餘首。但陸游才氣超然 [112]  ,並曾身歷西北前線,因此,陸游也創造出了稼軒詞所沒有的另一種藝術境界。
陸游詞的主要內容是書寫愛國情懷,抒發壯志未酬的幽憤,其詞境的特點是將理想化成夢境而與現實的悲涼構成強烈的對比,如《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回想當年,滿腹愴然。陸游也有詠物詞和愛情詞,其《卜算子·詠梅》,上闋寫景、下闋表志,顯示出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釵頭鳳·紅酥手》一詞,節奏急促,聲情悽緊,先後兩次感嘆,蕩氣迴腸,悽婉動人。
陸游集豪放婉約於一身,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真摯動人,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而有些詞常常抒發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懷,或寓意深刻,又和蘇軾比較接近。最能體現陸游的身世經歷和個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渾、盪漾着愛國激情的詞作,風格與辛棄疾比較接近。 [113]  但陸游詞亦因風格多樣而未能熔鍊成獨特的個性,有集眾家之長、“而皆不能造其極”之感。 [114-116] 
  • 散文
陸游在散文上頗有造詣,兼善眾體,構思奇巧,文筆精純。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敍述生活經歷,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説詩,最能體現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地表現着愛國主義的情懷。陸游還有一些別具風格的散文,書寫鄉居生活之狀,淡雅雋永。
陸游的《入蜀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內容豐富,舉凡史事雜錄、考據辯證、詩文評論、小説故事等應有盡有,形式靈活,長短不拘、文字頗簡練;尤其過三峽的一部分,多有對自然風光、名勝古蹟的歷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評,字裏行間浸透着愛國之情,又饒有趣味。 [117]  隨筆式散文《老學庵筆記》,筆墨雖簡而內容甚豐,所記多系軼聞,頗有史料價值,是南宋筆記的精品。同時,陸游還善於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陸游的《祭雷池神文》語言淺切而氣勢雄放,與其詩風頗近。 [108] 

陸游史學成就

陸游還具有史才,陸游的史學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時所修的《兩朝實錄》和《三朝史》,而在於他私撰的《南唐書》。南宋時期,記述南唐歷史的史籍有薛居正領導史館所修的《舊五代史》、歐陽修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計11個版本,陸游遍取諸本,按本紀、列傳,編為《南唐書》十八卷。 [118] 
陸游編撰《南唐書》的目的在於借古鑑今,為南宋王朝樹一面歷史的鏡子。在本紀中,陸游肯定南唐烈祖李昪為“唐憲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孫(李恪)”,糾正了以中原五代為正朔的觀念,並在書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詞語,借記述南唐國君治國、治民及用兵之法,抒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陸游《南唐書》的史學成就主要表現在:①體制創新。陸書只有本紀列傳,成為紀傳體斷代史中的一個特例;尤其是其“類傳”,除人物以類相從外,又創設《雜藝方士節義列傳》(卷十七)、《浮屠、契丹、高麗列傳》(卷十八),歸類精當,史識更勝前人。②史評色彩鮮明。宋代理學興盛,陸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績作為評判人物的唯一準繩的觀點,如多數史家都批判後主李煜沉迷詩詞,不思政業,坐失南唐基業,陸游卻先贊後主“天資孝純”、“以愛民為急”,再對其“酷好浮屠”作簡單批駁,最後總結為“雖仁愛足以感其遺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嚴謹的治史精神。陸游辨前史之誤,補前史之失,其書卷數、人物雖不及馬令《南唐書》之多,但史料多經考證,“簡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補保存方面有巨大價值。 [119-120] 

陸游書法藝術

陸游書法藝術
陸游書法藝術(7張)
在陸游的一生中,除了詩文外,書法是他理想的寄託和永遠的追求。從其有關書法的詩作和存世的書法手跡、碑帖看,陸游擅長正、行、草三體書法,尤精於草書。陸游的正體書法,師從晉唐法帖 [121-122]  ,沉雄渾厚,極富神韻,有明顯的顏真卿楷書筆勢;其行書、草書,取法張旭、楊凝式 [123]  ,又受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影響,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講究對比的變化和節奏。
陸游的書法簡札,善於行草相參,縱斂互用,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意致深遠”。其《自書詩卷》,仍然保留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軾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和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 [124]  ,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125]  [126] 

陸游歷史評價

陸游塑像 陸游塑像
楊慎:(陸游詞)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
朱熹:放翁老筆尤健,在當今推為第一流。 [127] 
楊萬里:君詩如精金,入手知價重。 [128] 
葉紹翁:天資慷慨,喜任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中原豪傑以滅敵。自商賈、仙釋、詩人、劍客,無不徧交遊。宦劍南,作為歌詩,皆寄意恢復。
陳訏:放翁一生精力盡於七律,故全集所載,最多最佳。 [129] 
袁宗道:(陸詩)模寫事情俱透脱,品題花鳥亦清奇。 [130] 
劉克莊:《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門中初祖,自過江後一人。 [131] 
趙翼:宋詩以蘇、陸為兩大家,後人震於東坡之名,往往謂蘇勝於陸,而不知陸實勝蘇也。(陸游詩)少工藻繪,中務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無不已劃疆守盟、息事寧人為上策,而放翁獨以復仇雪恥,長篇短詠,寓其悲憤。 [93] 
吳寬:以六經、左氏、莊、騷、班、馬、韓、曾為師匠,而天資工力,自得尤深。 [132] 
蔣一葵:乾、淳間,詩人稱誠齋、範石湖及陸放翁為巨擘。 [133] 
馮煦:劍南屏除纖絕,獨往獨來,其逋峭沉鬱之概,求之有宋諸家,無可方比。 [134] 
梁啓超: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135] 
錢鍾書:①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裏,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裏。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衝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氾濫到他的夢境裏去。這也是在旁人的詩集裏找不到的。②除掉陸游的幾首,宋代數目不多的愛情詩都淡薄,笨拙,套板。 [136] 
張愛萍:懷壯志統一國土,含悲憤宿願未酬。 [137] 
羅哲文:祠前唯見楠柏高,劍南詩興尚依稀。
周恩來:宋詩陸游第一,不是蘇東坡第一。陸游的愛國性很突出,陸游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他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陸游主要作品

陸游一生創作頗豐,據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家世舊聞》8則;《齋居紀事》36則。另有《續筆記》2卷、《高宗聖政草》 1卷、《陸氏續集驗方》 2卷、《感知錄》 1卷、《清尊錄》 1卷、《緒訓》 1卷、《放翁家訓》等。 [138] 
體裁
作品集
代表作品
散文
南唐書
《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煙艇記》《書巢記》《論學二王書》
《家世舊聞》《齋居紀事》《放翁家訓》《高宗聖政草》《感知錄》《清尊錄》
《緒訓》《陸氏續集驗方》 《入蜀記》《祭雷池神文》
詩歌
冬夜讀書示子聿》《書憤》《示兒》《訴衷情》《枕上作》《梅花絕句
金錯刀行》《病起書懷》 《沈園二首》《黃氏沖和堂》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二月二日夜夢遊沈氏園亭》 《秋思
《放翁詞》
《渭南詞》
書法
——
《懷成都詩卷》 [139]  《懷成都十韻詩卷》 [140]  《致仲躬侍郎尺牘》 [141] 
《桐江帖》 [142]  《長夏帖》 [143]  《北齊校書圖跋》 [144]  《尊眷帖》 [145] 
《秋清帖》 [146]  《詩境》 [147]  《苦寒帖》 [148]  《上問帖》 [149] 
(陸游作品參考資料 [125]  [150-151] 

陸游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人物簡介
家世
高祖
字齊卿,官至吏部郎中,追贈太傅。 [152] 
曾祖父
陸珪
生有佖、佃、傅、倚四子。 [153] 
祖父
字農師,官至尚書右丞,著有《陶山集》十四卷
父親
歷任淮西提舉常平、淮南東路轉運判官等職,有藏書樓“雙清堂”。 [154] 
母親
唐氏
熙寧初年參知政事唐介的孫女。

哥哥
陸淞
官至會稽縣知縣。 [200] 

哥哥
陸濬
官至嶽州知州。 [200] 
配偶
前妻
字蕙仙,陸游母舅唐閎女兒,紹興十四年成婚,後改嫁趙士程 [155] 
後妻
王氏
陸游第二任妻子
子嗣
長子
陸子虞
淳熙十五年出仕,官至淮西濠州通判。
次子
陸子龍
慶元三年出仕武康尉,官至東陽丞。
第三子
嘉泰四年,出仕閩縣。
第四子
嘉泰四年春, 出仕臨安。
第五子
陸子布
生於淳熙元年(1174),陸游生前未曾作官。
第六子
生於淳熙六年(1178),陸游生前未曾作官。 [156] 
女兒
名不詳
史載,陸游有二女,名不詳。
孫子
陸元廷
聞宋軍兵敗崖山憂憤而死。
曾孫
陸傳義
崖山兵敗後絕食而亡。
玄孫
陸天騏
在崖山戰鬥中不屈於元,投海自盡。
主要旁宗
從祖兄
字仲高。 [153] 

陸游軼事典故

陸游名字來源

《山陰陸氏族譜》載:“遊字務觀,小字延憎,號放翁,晚號龜堂老人”,關於陸游的名字,宋人葉紹翁曾説,陸游母親唐氏於臨產前夢見了秦觀(字少遊),於是取名為“遊”,字“務觀”,並注説或許是因為陸游傾慕秦少游,提出陸游名字來歷的兩種説法。 [157]  元人韋居安在《梅磵詩話》卷中亦載夢生之説,後人在有關傳記或傳論中亦多遵從這兩種説法。但這兩種説法並不可信。
1、陸宰(1088年—1148年)小秦觀(1049年—1100年)四十歲,秦觀死時,陸宰不足十三歲。秦觀到越州時(1079年),陸宰尚未出生,陸游母親跟秦觀更不可能有什麼交往。且陸游母親唐夫人為名門之後,即使真的夢見了秦觀,也決不會將此事張揚出去,故而“夢少遊而生”,純屬想象之詞。
2、所謂陸游傾慕秦少游,多依據其詩作推斷。陸游在《出遊歸卧得雜詩》曾説“一聯新句少遊詩” [158]  ,在《題陳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亦説“晚生常恨不從公,忽拜英姿繪畫中。妄欲步趨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但陸詩只是抒發對秦觀的敬仰之情,“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陸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遊”而取。
3、清人查慎行認為陸游之名出於《列子》,此説較為可信。《列子·仲尼》有“務外遊,不知務內觀”一語,觀、遊二字常連文,在意義上有相通之處。 [159]  古人取名,要求字與名在意義上有一定的內在聯繫 [160]  ,陸家為江南名門,家風又有濃郁的道家習氣 [161]  ,陸宰為兒子命名時想到《列子》,是不足為怪的。或許,這也正是秦觀名字的出處,二人同據此書命名起字, 所以才有這樣的巧合。

陸游沈園詩謎

陸游與唐琬 陸游與唐琬
據傳,陸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愛,因唐琬不孕,為陸母所不喜,陸游被迫與唐琬分離。陸游依母親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迫於父命改嫁同郡趙士程
十餘年後,陸游春遊,於沈園偶遇唐琬夫婦,傷感之餘,在園壁題了著名的《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唐琬看到後悲傷不已,也依律賦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此次邂逅不久唐琬便憂鬱而死。陸游為此哀痛至甚,後又多次賦詩憶詠沈園 [162]  ,沈園亦由此而久負盛名。
1、故事版本
陸游的愛情悲劇逸事,最早來源於宋人三家筆記,即陳鵠的《耆舊續聞》、劉克莊的《後村詩話續集》 以及周密的《齊東野語》。陳鵠最早提及此事,錄《釵頭鳳·紅酥手》一詞,並點明“淳熙間(1174—1189 年) 其壁猶存”。 [163]  稍後的劉克莊也提及陸游早年婚變,但只錄《沈園》二絕句。 [164]  到宋末元初,周密對沈園相會之事,記敍詳備具體,近似小説。 [165]  至清代,開始出現唐氏答詞 [166] 丁傳靖進一步點明“放翁出妻姓唐名琬” [167]  。由於宋代筆記的記載互有差異,清人吳衡照等已對“沈園”詩本事提出質疑。 [168-169] 
2、沈園題壁
沈園在禹跡寺之南,在陸游時禹跡寺的題詠也昭示其確有沈園題壁之舉。陸游《劍南詩稿》卷七十,詩《禹祠》有“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頹垣墨數行”,作於開禧三年(1207) [170]  ;同卷《禹寺》有“紹興年上曾題壁,觀者多疑是古人”,作於嘉定元年(1208) [171]  。由此可知《釵頭鳳》確為沈園題壁詞。
3、姑侄關係
陳鵠、劉克莊在記錄陸游與前妻這段悲歡離合時,僅稱陸妻為某氏,姓名均未提及。至周密的《齊東野語》才第一次明言陸妻姓唐,是“閎之女”, “於其母夫人為姑侄”,由此,”姑侄”説一直沿延了幾百年。
據《寶慶會稽續志》卷七,唐閎是唐翊之子,山陰人;而陸游的母親是江陵唐介的孫女,唐介是陸游的曾外祖父 [172]  ,二者地名明顯不同。據《唐質肅公介墓誌銘》,唐介有孫男六人,取名皆從“心”字,陸游的舅父輩中並無唐閎其人,陸母唐氏也沒有這麼一個親兄弟,更談不上姑侄女作兒媳之事。至於後世訛傳的本源,當為劉克莊所記“某氏改適某官,與陸氏有中外”,意即趙士程與陸氏有姻婭關係 [173]  ,為周密所誤讀之故。
4、出妻原因
關於陸游與前妻分離的原因,陳鵠説“不當母夫人意,出之”;劉克莊説“二親督教甚嚴,恐其惰於學也,數譴婦,放 翁不敢逆尊者意,與婦訣”;周密説陸妻“弗獲於其姑”。後人多從陳、 周之説,歸咎於陸母,並引據陸游《惡姑》詩,認為陸母抱孫心切,而陸妻竟不能生子。 [174] 
但陸母是北宋名臣唐介的孫女,且陸游是陸宰第三子,長兄陸淞比他大 16 歲,陸游的大侄與陸游年紀相仿 [175-176]  ,陸母完全不必為陸家無後而擔憂,何況陸游與前妻才共同生活了二三年。相比較而言,劉克莊的説法較為可信。這件悲劇事情的原因,在於陸游父母擔心其對兒女之情的眷戀影響對陸游對“功業”的追求。
5、沈園之會
關於沈園之會的發生時間,周密記為紹興乙亥歲春(1155年),陳鵠卻記為紹興辛未年(1151年),兩種説法,相差四年。兩相比較,陳鵠的説法較為可信。沈園之會當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陸游 27 歲。
首先,陳鵠的主活年代與陸游晚年相銜接,而且他的記載乃是其親眼所見;而《齊東野語》在年月順序上較為混亂。 [177]  其次, 陸游在紹熙三年(1191年)詩題明雲“四十年前曾題小闋壁間”,紹熙三年上推 40 年,是紹興二十二年(1152),前一年即辛末(1151年),與陳鵠所記正合。

陸游晚節之辯

陸游的所謂晚節問題,指他在韓侂冑當政時曾再度出仕,並曾為韓侂冑作《南園記》《閲古泉記》。《宋史》將韓侂冑列入《奸臣傳》,並稱朱熹之説“其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為有先見之明。由於朱熹在當時士大夫中有很大的影響,南宋後期以來許多公私記載都指責陸游竟投靠奸臣韓侂冑,陸游的“晚節”問題即由此而產生。 [178-180] 
1、要弄清楚陸游是否有附從權奸之嫌,當從韓侂冑掌政後的兩件大事入手。①慶元黨禁。陸游對趙汝愚的平庸無才早有不滿,對於慶元元年趙汝愚的罷相,陸游的反映比較冷淡,但陸游並未因此支持慶元黨禁,而是對黨爭提出了尖鋭批評,認為這是虛耗國力的內訌。 [181-182]  而且與名列“偽黨”之籍的朱熹、周必大等保持着來往。 [183] 開禧北伐。不論韓侂冑本人雜有何種個人動機,收復中原畢竟在客觀上符合愛國士大夫的願望和要求,且北伐中原是陸游的畢生大志,正是以北伐為基礎,陸游才和韓侂冑發生了關係。 [184-185]  就這兩次重大歷史事而言,陸游並沒有附庸於韓侂冑而自污人格。
2、兩記的內容。①《南園記》作於慶元六年,陸游曾於文中點明由於韓侂冑來求文,念其為忠獻王韓琦之後才同意動筆;有人質疑陸游為修史出山而作此記 [186]  ,這是不確的,因為在作記前一年朝內已議由陸游修史。 [187]  ②《閲古泉記》作於嘉泰三年四月,陸游在文中談到自己的掛冠復出,認為這實在是有愧於斯泉,並且提出了“復歸故山”的願望,這表明他絕無希榮附勢、依傍門户之意。 [188] 
至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渭南文集》不載二記,認為陸游有愧於心,有銷贓滅跡之嫌 [189]  ,更是無稽之談。《渭南文集》所刊系陸游幼子,時其正在攀結史彌遠,刪去二記自在情理之中。 [190]  且陸游長子幾乎同時刊行的《劍南詩稿》就保留有《韓太傅生日》一詩,顯見是編者不同之故。

陸游後世紀念

陸游故居

雲門草堂 雲門草堂
陸游故居遺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區鏡湖新區東浦鎮塘灣村。 在行宮韓家石堰三山環抱之中。1985年11月,陸游誕辰860週年,於池西南側立碑,陽面鐫“陸游故居遺址,一 九八五年九月朱東潤敬書”,碑陰刻陸游故居史料。
陸游早年故居雲門草堂,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平水鎮平江村,為雲門寺三在副寺之一。陸游之父陸宰曾隱居雲門,陸游青少年時讀書處就在“雲門草堂”,32歲赴任福建做主簿時曾作《留題雲門草堂》。明嘉靖、清康熙年間,曾二度重建。現因年久失修,佛殿塌圯,僅剩斷牆殘壁和幾間舊屋。

陸游祠堂

主詞條:陸游祠
陸游祠 陸游祠
陸游祠,位於四川省崇州市崇陽鎮,始建於明初(1368年),佔地面積約4畝,祠堂含大門、長廊、過廳、序館、兩廡、正殿等,主體陳設突出“梅”的主題。 [191]  序館為“香如故堂”,陳列陸游生平簡介、漢白玉陸游塑像、陸游手跡碑;正殿為“放翁堂”,塑陸游坐像;兩廡陳列陸游詩文的各種版本及詩意畫。 [192]  崇州西北的鳳棲山另有梅花寨,被稱為放翁遺香聖地,據專家考證為《卜算子·詠梅》意境的原型所在地。 [193] 
陝西陸游祠,位於今寶雞市大散關內,始建於1998年,仿宋代軍營的建築。祠的上方高懸一匾,上書“千古風流”;兩側牆壁繪有陸游生平圖畫,後壁上書寫着陸游在南鄭創作的一些詩詞。祠的正中是陸游的立像,像高三米,紗帽軟翅,一襲長衫,手持書卷,翹首昂視,一副文采風流的模樣。 [194] 

陸游沈園

主詞條:沈園
沈園內《釵頭鳳》詞 沈園內《釵頭鳳》詞
沈園為宋代著名園林,位於浙江省紹興市魯迅路,因陸游《釵頭鳳》成名。務觀堂位於沈園南苑,主要陳列陸游的手跡複製品和碑刻、拓片;安豐堂從赤誠報國、勤政愛民、稽山鏡水、世事滄桑等幾個方面對陸游的生平和陸游與沈園的關係作了詳盡的介紹。
2001年,於沈園南苑開闢陸游紀念館,內置陸游雕像。 [195-197] 

陸游藝術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1年
電影
計鎮華
1989年
茅威濤
2020年
電影
《辛棄疾1162》
郭波 [199] 

陸游史料索引

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
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九十五 [198] 
清·錢大昕《陸放翁先生年譜》
清·趙翼《陸放翁年譜》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三百四十三·陸佃傳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5]
  • 2.    錢大昕《陸放翁先生年譜》:宋徽宗宣和七年乙巳十月十七日,先生生於淮上。
  • 3.    陸游《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風雨蕭然偶得二絕句》:少傅奉詔朝京師,艤船生我淮之湄。宣和七年冬十月,猶是中原無事時。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沒蛟鼉浪入船。自首功名無尺寸,茅檐還聽雨聲眠。
  • 4.    《宋史》卷二十三:(靖康二年)夏四月庚申朔,大風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歸。
  • 5.    《宋史》卷二十五:建炎三年,金兵執淮陽守臣李寬,殺轉運副使李跋,以騎兵三千取彭城,間道趣淮甸。戊申,至泗州。二月庚戌朔,(宋高宗)始聽士民從便避兵。
  • 6.    陸游《三山杜門作歌》:淮邊夜聞賊馬嘶,跳去不待雞號旦。人懷一餅草間伏,往往經旬不炊爨。
  • 7.    陸游《感興》: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
  • 8.    陸游像取自清任熊繪,王齡撰贊,蔡照初雕版,清咸豐六年蕭山王氏養和堂刻本《於越先賢像傳贊》。
  • 9.    據《老學庵筆記》卷一,毛德昭治學嚴謹,“苦學至忘寐 食,經史多成誦”。
  • 10.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陸游字務觀,越州山陰人。年十二能詩文,蔭補登仕郎。
  • 11.    陸游《陳阜卿先生為兩浙轉運司考試官》:時秦丞相孫以右文殿修撰來就試,直 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推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即顯黜,先生亦幾蹈 危機;偶秦公薨,遂已。予晚歲料理故書,得先生手貼,追感平昔,作長句 以識其事,不知哀涕之集也。
  • 12.    李心傳《建 炎以來系年要錄》:三月辛酉,上御射殿,策該正奏名進士。先是,秦檜奏以御史中丞魏師遜、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湯思退、右正言鄭仲熊同知貢舉,吏部郎中權太 常寺卿沈虛中、監察御史董德元、張士襄為參詳官。師遜等議以敷文閣待制 秦壎為榜首,德元從謄錄所取號而得之,喜曰:“吾曹可以富貴矣。”遂定為第一。
  • 13.    按:此處《宋史》記載不確。
  • 14.    《渭南文集》卷二二·《自贊》:名動高皇,語觸秦檜。
  • 15.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鎖廳薦送第一,秦檜孫壎適居其次,檜怒,至罪主司。明年,試禮部,主司復置遊前列,檜顯黜之,由是為所嫉。
  • 16.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檜死,始赴福州寧德簿,以薦者除敕令所刪定官。
  • 1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陸游)應詔言:“非宗室外家,雖實有勳勞,毋得輒加王爵。頃者有以師傅而領殿前都指揮使,復有以太尉而領閣門事,瀆亂名器,乞加訂正。”
  • 18.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中貴人有市北方珍玩以進者,遊奏:“陛下以'損'名齋,自經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體聖意,輒私買珍玩,虧損聖德,乞嚴行禁絕。”
  • 19.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遷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 20.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存中在殿嚴凡二十五載,權寵日盛,太常寺主簿李浩、敕令所刪定官陸游、司封員外郎王十朋、殿中侍御史陳俊卿相繼以為言。三十一年,罷為太傅、醴泉觀使,進封同安郡王,賜玉帶,朝朔望。
  • 21.    陸游西安石刻像:楊浚摹繪製並行書記,清光緒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刻。
  • 22.    《宋史》卷三百九十六:三十二年,上還臨安,立建王為皇太子,(史)浩薦樞密院編修官陸游、尹穡,召對,並賜出身。
  • 23.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史浩、黃祖舜薦遊善詞章,諳典故,召見,上曰:“遊力學有聞,言論剴切。“遂賜進士出身。入對,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詔令以示人之時,而官吏將帥一切玩習,宜取其尤沮格者,與眾棄之。”
  • 24.    陸游《乞分兵取山東札子》:為今之計,莫若戒敕宣撫司,以大兵及舟師十分之九固守江淮,控扼要害,為不可動之計; 以十分之一,遴選驍勇有紀律之將,使之更出迭入,以奇制勝。俟徐、鄆、 宋、毫等處撫定之後,兩淮受敵處少,然後漸次那大兵前進。如此,則進有闢國拓土之功,退無勞師失備之患,實天下之至計也。
  • 25.    陸游《賀張都督啓》:恭審誕膺冊書,首冠樞府。運籌決帷幄之勝,遂定廟謨;假鉞督中外之 軍,仍專閫寄。耕田鑿井,舉皆涵養之餘;寸地尺天,莫匪照臨之舊。 豈無必取之長算,要在熟講而緩行。
  • 26.    《宋史·張浚傳》::浚以盛夏人疲,急召李顯忠等還師。會金帥紇石烈志寧率兵至宿州,與顯忠戰。連日南軍小不利,忽諜報敵兵大至,顯忠夜引歸。浚上疏待罪,有旨降授特進,更為江淮宣撫使。
  • 2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和議將成,遊又以書白二府曰:“江左自吳以來,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駐蹕臨安出於權宜,形勢不固,饋餉不便,海道逼近,凜然意外之憂。一和之後,盟誓已立,動有拘礙。今當與之約,建康、臨安皆系駐蹕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臨安,如此則我得以暇時建都立國,彼不我疑。”
  • 28.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時龍大淵、曾覿用事,遊為樞臣張燾言:“覿、大淵招權植黨,熒惑聖聽,公及今不言,異日將不可去。”燾遽以聞,上詰語所自來,燾以遊對。上怒,出通判建康府
  • 29.    陸游《劍南詩稿》·卷一·《去年餘佐京口,遇王嘉叟從張魏公督師過焉。魏公道免相,嘉叟亦出守莆陽。近辱書報:魏公已葬衡山。 感嘆不已,因用所遺(柱頰亭)詩韻奉寄》。
  • 30.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尋易隆興府。
  • 31.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言者論遊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説張浚用兵,免歸。
  • 32.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久之,通判夔州。
  • 33.    陸游《水亭有懷》:漁村把酒對丹楓,水驛憑軒送去鴻。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萬里看無窮。
  • 34.    陸游《讀兵書》:“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戰死士無所?燻恥復守妻孥。”
  • 35.    陸游《祭張季長大卿文》:“嗚呼!世之定交有如某與季長者乎?邂逅南鄭,異體同心,有善相勉,闕遺相箴。”
  • 36.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王炎宣撫川、陝,闢為幹辦公事。遊為炎陳進取之策,以為經略中原必自長安始,取長安必自隴右始。當積粟練兵,有釁則攻,無則守。
  • 37.    陸游《懷昔》:昔者戍梁益,寢飯鞍馬間。一日歲欲暮,揚鞭臨散關。增冰塞渭水,飛雪暗岐山。
  • 38.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吳璘子挺代掌兵,頗驕恣,傾財結士,屢以過誤殺人,炎莫誰何。遊請以玠子拱代挺。炎曰:
  • 39.    陸游《三山杜門作歌》:大散關上方橫戈,豈料事變如翻波!畫策雖工不見用,悲吒那復從軍樂!
  • 40.    陸游《聞虜亂有感》:前年從軍南山南,夜出馳獵常半酣。玄熊蒼兕積如阜,赤手曳虎毛毿毿。有時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淚如雨。
  • 41.    陸游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清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42.    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 43.    陸游《登塔》: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閒遊。
  • 44.    陸游《初到蜀州寄成都諸友》:流落天涯鬢欲絲,年來用短始能奇。無材藉作長閒地,有懣留為劇飲資。萬里不通京洛夢,一春最負牡丹時。襞箋報與諸公道,罨畫亭邊第一詩。
  • 45.    陸游《雨夜懷唐安》歸心日夜逆江流,官柳三千憶蜀州。
  • 46.    陸游《秋日懷東湖》:罨畫池邊小釣磯,垂竿幾度到斜暉。青苹葉動知魚過,朱閣簾開看燕歸。
  • 47.    陸游《化成院》:翠圍至化成,七里幾千盤。肩輿掀濘淖,漢息行路難。綠坡忽入谷,蜿蜒蒼龍蟠。孤塔插空起,雙楠當夏寒。
  • 48.    陸游《白塔院》:“冷翠千竿玉,浮嵐萬幅屏。憑欄避微雨,挈笠遇歸僧。殘日明樓角,屯雲擁塔層。溪山屬閒客,隨意倚古藤。”
  • 49.    陸游《夏日湖上》:江湖四十餘年夢,豈信人間有蜀州。
  • 50.    陸游《上鄭宣撫啓》:當今秦蜀之權,無重與此;中原祖宗之地,久猶未歸。
  • 51.    陸游《五月五日,蜀州放解榜,第一人楊鑑,具慶下,孤生愴然有感》:甲午五月之庚寅,淵魚躍起三江津。震雷霪雨夜達晨,我知決定非凡鱗。人生富貴不逮親,萬鍾五鼎空酸辛。少年得祿羞常珍,調節滋味躬爨薪 ……溯江亟歸娛老人,切勿着意長安春。
  • 52.    陸游《蜀州大閲》:曉束戎衣一悵然,五年奔走遍窮邊。平生亭障休兵日,慘淡風雲閲武天。戍隴舊遊成一夢,渡遼奇事付他年。劉琨晚抱聞雞恨,安得英雄共着鞭?
  • 53.    陸游《自唐安徒家來和義出城迎之馬上作》:身如林下僧,處處常寄包。家如樑上燕,歲歲旋作巢。
  • 54.    陸游《醉題》:裘馬清狂錦水濱,最繁華地作閒人。金壺投箭消長日,翠袖傳杯領好春。
  • 55.    陸游《躬耕》:莫笑躬耕老蜀山,也勝菜把仰園官。
  • 56.    陸游《和範待制秋興》:策策桐飄已半空,啼螿漸覺近房櫳。一生不作牛衣泣,萬事從渠馬耳風。名姓已甘黃紙外,光陰全付綠樽中。門前剝啄誰相覓,賀我今年號放翁。
  • 5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范成大帥蜀,遊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
  • 58.    桑葉按:宋時,朝廷以大臣被罷職,沒有俸祿養家,多委任以管理道教宮觀之職,以示優禮,無職事,但借名食俸,以供養家。
  • 59.    陸游《送範舍人還朝》:公歸上前勉書策,先取關中次河北。堯舜尚不有百蠻,此賊何能穴中國。黃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頭新。因公並寄千萬意,早為神州清虜塵。
  • 60.    陸游《大雨逾旬既止復作江遂大漲》:傳聞霖潦千里遠,榜舟發粟敢不勉?空村避水無雞犬,茅舍夜深螢火滿。
  • 61.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後累遷江西常平提舉。江西水災。奏:“撥義倉振濟,檄諸郡發粟以予民。”召還,給事中趙汝愚駁之,遂與祠。
  • 62.    陸游《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身閒乘覺溪山好,心靜尤知日月長。天下蒼生未蘇息,憂公遂與世相忘。
  • 63.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起知州,過闕,陛辭,上諭曰:“嚴陵山水勝處,職事之暇,可以賦詠自適。”
  • 64.    《嚴州府志》:居官多惠政,既去而民思之。
  • 65.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再召入見,上曰:"卿筆力迴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軍器少監。
  • 66.    陸游《上殿札子》:郡縣之吏,不能自立,觀望揣摩,唯強是畏。豪右雖犯重闢,官吏貪者、黠者,則公與之為市。廉者、懦者,則又自營曰:得無反為所害乎?凡嫁禍平人、諉罪僮奴者,皆有司為之道地也。凶年饑歲,雖貧富俱病,然富者利源至多,貧者唯守田畝,孰為當恤?視郡縣之庭,鞭笞流血,木醜 械被體者,皆平民也。
  • 6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紹熙元年,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
  • 68.    陸游《上殿札子》:自三思十思以至百思不為過也;自一日五日至於百日不為緩也;謀及卜筮,謀及卿士,謀及庶人,不為廣也。
  • 69.    陸游《上殿札子》:臣昧死慾望聖慈恢大度,明遠略,詔輔臣計司,博盡論議,量入而用,量用而取,可蠲者蠲,可省者省。富藏於民,何異府庫,果有非常,孰不樂輸以報君父淪肌浹髓之恩哉。
  • 70.    陸游《贈洞微山人》:我年六十四,獲譴輸鬼薪。束書出東門,揮手謝國人。笑指身上衣,不復染京塵。
  • 71.    陸游頭像取自1941年江蘇武進戴莊陸氏族譜。
  • 72.    《宋史》卷三十六:六月,戊戌夜,壽皇聖帝崩......皇帝有疾,聽就內中成服......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執喪,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於重華宮之素幄,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后為壽仁太上皇后,移御泰安宮。
  • 73.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執喪,中外洶洶......汝愚乃使侂胄介宗尹以其議密啓太后......翌日,憲聖太后即喪次垂簾,宰臣傳旨,命嘉王即皇帝位。
  • 74.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慶元元年,侂胄引李沐為右正言。沐嘗有求於汝愚不獲,即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將不利於社稷。汝愚罷相。始,侂胄之見汝愚,徐誼實薦之,汝愚既斥,遂並逐誼。朱熹、彭龜年、黃度、李祥、楊簡、呂祖儉等以攻侂胄得罪,太學生楊宏中、張(缺)、徐範、蔣傅、林仲麟、周端朝等又以上書論侂胄編置,朝士以言侂胄遭責者數十人。
  • 75.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及三朝史未就,詔遊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免奉朝請,尋兼秘書監。
  • 76.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遊才氣超逸,尤長於詩。晚年再出,為韓侂冑撰《南園閲古泉記》,見譏清議。朱熹嘗言:"其能太高,跡太近,恐為有力者所牽挽,不得全其晚節。"蓋有先見之明焉。
  • 77.    陸游《南園記》:或曰:“上方倚公如濟大川之舟,公雖欲遂其志,其可得哉!”是不然。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處,知公之勳業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園之所以不可無述。
  • 78.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三年,書成,遂升寶章閣待制,致仕。
  • 79.    陸游成都石刻像為王之佐繪,陸文傑行書詩正書記,李映富鐫,刻於清道光二十二年冬日。
  • 80.    陸游《草堂》:幸有湖邊舊草堂,敢煩地主築林牆?自注:“辛幼安每欲為築舍,予辭之,遂止。”
  • 81.    陸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中原麟鳳爭自奮,殘虜犬羊何足嚇。但令小試出緒餘,青史英豪可雄跨。古來立事戒輕發,往往讒夫出乘罅。深仇積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 82.    陸游《老馬行》:中原蝗旱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 83.    陸游《聞西師復華州》:西師驛上破番書,鄠杜真成可卜居。細肋卧沙非望及,且炊黍飯食河魚。
  • 84.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傳第二百三十四
  • 85.    陸游《春晚即事》:漁村樵市過殘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殘虜遊魂苗渴雨,杜門憂國復憂民。
  • 86.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 87.    陸游《小飲梅花下作》:六十年間萬首詩。自注雲:予自年十七八學作詩,今六十年,得萬篇。
  • 88.    陸游《估客有來自蔡州者感懷彌日》
  • 89.    陸游《感憤》:形勝崤潼在,英豪趙魏多。精兵連六郡,要地控三河。 慷慨鴻門會,悲傷易水歌。幾人懹此志,送老一漁蓑!
  • 90.    陸游《夜讀兵書》: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戰死士所有,恥復守妻孥。
  • 91.    陸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牀頭鏗有聲。
  • 92.    陸游《隴頭水》:報國欲死無戰場。
  • 93.    趙翼《甌北詩話》
  • 94.    陳衍《宋詩精華錄》
  • 95.    陸游《白鶴館夜坐》:袖手哦新詩,清寒愧雄渾。屈宋死千載,誰能起九原?中間李與杜,獨招湘水魂。自此競摹寫,幾人望其藩?蘭苕看翡翠,煙雨啼青猿。豈知雲海中,九萬擊鵬鯤。
  • 96.    桑葉按:據趙翼的《甌北詩話》統計,陸游的紀夢詩就多達99首。
  • 97.    羅大經《鶴林玉露》
  • 98.    陸游《秋懷十首》:永懷杜拾遺,抱病起登台。
  • 99.    陸游《示子遹》: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
  • 100.    陸游《讀近人詩》:雕琢自是文章病,奇險尤傷氣骨多。
  • 101.    趙翼《甌北詩話》卷六
  • 102.    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
  • 103.    陸游《謝張時可通判贈詩編》:爾來士氣日靡靡,文章光焰伏不起。
  • 104.    呂肖奐. 錢鍾書的陸游詩歌研究述略——文學本位研究的範例與啓示[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63-68.
  • 105.    李建英. 陸游詩研究綜述[J]. 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124-129.
  • 106.    唐啓翠. 陸游詩歌“夢”意象研究[J]. 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112-116.
  • 107.    段豔紅. 淺談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J]. 中國校外教育,2014,01:10+19.
  • 108.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 109.    陸游《九日春陰一日晴》為晚清畫家錢慧安繪。
  • 110.    劉熙載《藝概·詩概》
  • 111.    桑葉按:陸游認為詞是“其變愈薄”之體,説“少時汩於世俗,頗有所為,晚而悔之”。寫了詞,彷彿有種負罪感,故自編詞集時,特意寫上一段自我批評,“以志吾過”。這種陳舊的觀念,既限制了詞作的數量,更影響了其詞的藝術質量和成就。
  • 112.    陸游《漢宮春》:羽箭雕弓,憶呼鷹古壘,截虎平川。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淋漓醉墨,看龍蛇、飛落蠻箋。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
  • 113.    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放翁詞跋》
  • 114.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放翁詞提要》
  • 115.    胡元翎. 陸游詞之缺失及原因探析[J].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78-84.
  • 116.    農遼林. 陸游詞研究綜述[J]. 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2:37-39.
  • 117.    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入蜀記》  .新浪[引用日期2014-10-17]
  • 118.    元·戚光《音釋》雲:南唐專史與雜史“凡十一書”,“陸游遍取折衷成此書也”。
  • 119.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馬令書與遊書盛傳,而遊書尤簡核有法。
  • 120.    陸敏明、孫旭紅.陸游《南唐書》的史學思想[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年第1期
  • 121.    陸游《自勵》:學詩當學陶,學書當學顏。正復不能看,趣鄉已可觀。
  • 122.    陸游《冬日》:午窗弄筆臨唐帖,夜幾研朱堪楚詞。
  • 123.    陸游《瑕日弄筆戲書》:草書學張顛,行書學楊風。平生江湖心,聊寄華硯中。
  • 124.    明·程郇跋雲:“放翁此詩甚流麗,而字亦清勁可愛。”
  • 125.    劉侃.陸游“尚意”的書法藝術及其傳世作品[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3月
  • 126.    趙培峯.歷年陸游書法研究述評[J].書法賞評.2011年04期
  • 127.    朱熹《答鞏仲至》
  • 128.    楊萬里《和陸務觀見賀歸館之韻》
  • 129.    陳訏《劍南詩選題詞》
  • 130.    明·袁宗道《偶得放翁集快讀數日誌喜因效其語》
  • 131.    劉克莊《題放翁像》
  • 132.    吳寬《新刊渭南文集》
  • 133.    《堯山堂外紀·卷六十·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9-05]
  • 134.    馮煦《宋六十家詞選·例言》
  • 135.    梁啓超《讀陸放翁集》
  • 136.    錢鍾書《宋詩選注》
  • 137.    張愛萍將軍題寫陸游祠大門的對聯
  • 138.    注:《感知錄》 、《清尊錄》、《放翁家訓》三集,作者有爭議,姑錄之。
  • 139.    《懷成都詩卷》:行草書;紙本;縱34.6釐米,橫82.4釐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140.    《懷成都十韻詩卷》:此卷為陸游晚年為其友人手錄舊日所作七言古詩一首。紙本行草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141.    《致仲躬侍郎尺牘》:行書;紙本;冊頁;縱31.7 釐米,橫54.4釐米;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 142.    《桐江帖》,亦稱《拜違道義帖》:陸游晚年的知名書法作品,行書;紙本;縱32.7釐米,橫34.2釐米;作於1186年;為清宮舊藏。
  • 143.    《長夏帖》:行書信札;紙本;縱30.9釐米,橫30.1釐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144.    《北齊校書圖跋》:行書題跋;藏於美國波斯頓美術館。
  • 145.    《尊眷帖》:行書信札;紙本;冊頁;縱29.3釐米,橫38.3釐米;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件作品一共是11行80字;上面有“宋犖審定”、“凇洲”、“江恂之印”、“德畲借觀”以及成親王、成薰等印鑑。
  • 146.    《秋清帖》:行草書手札,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 147.    《詩境》:正書,碑石位於廣西桂林龍隱巖風洞。
  • 148.    《苦寒帖》:行書;紙本;縱31.8釐米,橫48.37釐米;作於公元1168年;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149.    《上問帖》:行書手札,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 150.    蔣凡、白振奎.《陸游集》:鳳凰出版社,2006
  • 151.    錢仲聯、馬亞中.陸游全集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 152.    南宋·葉寘《愛日齋叢鈔》卷二
  • 153.    新見陸游從祖兄陸升之墓誌發覆  .搜狐[引用日期2020-09-02]
  • 154.    李玉安、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
  • 155.    桑葉按:請查看逸事考證目錄
  • 156.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157.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蓋母唐氏夢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為字,而字其名。 或曰:公慕少遊者也。
  • 158.    陸游《出遊歸卧得雜詩》:江村處何小茅茨,紅杏青蒲雨過時。 半幅生絹大年畫,一聯新句少遊詩。
  • 159.    楊伯峻《列子集釋》:外遊、內觀相對,則觀亦遊。《呂氏春秋·季春篇》雲:“禁婦女無觀。”高注:“觀,遊。”皆其證也。
  • 160.    《白虎通·姓名》: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 知其名。
  • 161.    陸游《道室試筆》:吾家學道今四世,世佩施真《三住銘》。
  • 162.    陸游《春遊》:沈家園裏花如錦, 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 不堪幽夢太匆匆。
  • 163.    陳鵠《耆舊續聞》卷十:餘弱冠客會稽,遊許氏園,見壁間有陸放翁題詞雲(即陸游《釵頭鳳》)——筆勢飄逸, 書於沈氏園。辛未三月題。放翁先室內琴瑟甚和,然不當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婦之情,實不忍離。後適南班士名某, 家有園館之勝。務觀一日至園中,去婦聞之,遣遺黃封酒果饌,通殷勤。公 感其情,為賦此詞。其婦見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惡”之句,惜不得其 全闕。未幾,怏怏而卒。聞者為之愴然。此園後更許氏。淳熙間,其壁猶存, 好事者以竹木來護之。今不復有矣。
  • 164.    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卷二: 放翁少時,二親教督甚嚴。初婚某氏,伉儷相得。二親恐其惰於學也, 數譴婦。放翁不敢逆尊者, 與婦訣。某氏改事某官,與陸氏有中外。一日通家於沈園,坐間目成而己。翁得年甚高,晚有二絕雲(即《沈園》二首)......舊讀比詩,不解其意,後見曾温伯言其説。
  • 165.    周密《齊東野語》卷一《放翁鍾情前室》: 陸務觀初娶唐氏,閎之女也,於其母夫人為姑,伉儷相得,而弗獲於 其姑。既出,而未忍絕之,則為別館,時時往焉。姑知而掩之,雖先知挈去, 然事不得隱,竟絕之,亦人倫之變也。唐後改適同郡宗子士程。嘗以春日出 遊,相遇於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餚。翁悵然久之,為賦《釵 頭鳳》一詞,題園壁間。實紹興乙亥(1155)歲也。翁居鑑湖之三山, 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嘗賦二絕。蓋慶元己未(1199) 歲也。未久,唐氏死。至紹熙壬子(1192)歲復有詩,序雲:“禹跡寺南有 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詞一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已三易主,讀之悵 然!”詩云:“楓葉初丹槲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 憑誰説斷腸?壞壁醉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年來妄念消除盡,迴向蒲 龕一炷香。”又至開禧乙丑(1205)歲暮,夜夢遊沈氏園,又兩絕句雲:“路 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裏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城 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沈園後屬許氏,又為汪之道宅雲。
  • 166.    《御送歷代詩餘》卷108,引誇娥齋主人説有唐 氏答詞。
  • 167.    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引《香東漫筆》
  • 168.    吳衡照《蓮子居詞話》: 吾鄉許蒿廬先生昂霄,嘗疑放翁室唐氏改適趙某事...《拜經樓詩話》亦以《齊東野語》所敍歲月先後參錯,不足信...與唐氏答詞, 語極淺俚。
  • 169.    周本淳.陸游《釵頭鳳》主題辨疑[J].江海學刊.1985 年第6期
  • 170.    陸游《禹祠》:祠宇嵯哦接寶坊,扁舟又系畫橋旁。 豉添滿箸蓴絲紫,蜜漬堆盤粉餌香。 團扇賣時春漸晚,夾衣換後日初長。 故人零落今何在?空吊頹垣墨數行!
  • 171.    陸游《禹寺》: 禹寺荒殘鐘鼓在,我來又見物華新。 紹興年上曾題壁,觀者多疑是古人。
  • 172.    陸游《渭南文集》·卷二六·《跋唐修 撰手簡》:某之曾外大父質肅唐公(質肅即唐介的諡號)。
  • 173.    桑葉按:據考證,陸游的姨娘瀛國夫人唐氏乃吳越王錢俶的後人錢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魯國大長公主的兒媳,而趙士程乃是秦魯大長公主的侄孫,亦陸游的姨夫錢忱的表侄行,恰與陸游為同一輩人。
  • 174.    陸游《惡姑》:所冀妾生男,庶幾姑弄孫。此志竟蹉跎,薄命來怨言。
  • 175.    陸游《劍南詩稿》卷四一《大侄挽辭》:束髮已青袍,終身州縣 勞。
  • 176.    陸游《渭南文集》卷四一《祭大侄文》:汝實先少傅之長孫,嶽州使君之嫡子。早到仕籍,垂五十年。
  • 177.    吳騫《拜經樓 詩話》卷三:《野語》所敍歲月,先後尤多參錯,實不可信。
  • 178.    周密《浩然齋雅談》:韓平原南園既成,遂以記屬之陸務觀。務觀辭不獲,遂以其歸耕、退休二堂名以警其滿溢勇退之意甚婉,韓不能用其語,遂以敗。務觀亦以此得罪, 遂落次對太中大夫致仕。外祖章文莊兼外製,行詞雲:“山林之興方適,己遂掛冠;子孫之累未忘,胡為改節?雖文人不顧於細行,而賢者責備於《春秋》。豈謂宜休之晚節,蔽於不義之浮雲!深刻大書,固又追於前輩; 高風勁節,得無愧於古人?時以是而深譏,朕亦為之慨嘆。”
  • 179.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 及韓氏用事,遊既掛冠久矣,有幼子澤不逮,為侂胄作《南園記》,起為大蓬,以次對再致仕。
  • 180.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陸游)晚年為韓平原作《南園記》,除從官。楊誠齋寄詩云:“君居東浙我江西,鏡裏新添兒摟絲?花落六回疏信息,月 明千里兩相思。不應李杜翻鯨海,更羨夔龍集鳳池。道是樊川輕薄殺,猶將 萬户比千詩。”蓋切磋之也。
  • 181.    陸游《歲暮感懷》:在昔祖宗時,風俗極粹美。 人材兼南北,議論忘彼此。 誰令各植黨,更僕而迭起。 中更夷狄禍,此風猶未已。 臣不難負君,生者固賣死。 儻築太平基,請自厚俗始。
  • 182.    陸游《北望感懷》: 滎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來禾黍秋。 大事竟為朋黨誤,遺民空嘆歲時道。
  • 183.    桑葉按:參見陸游《謝朱元晦寄紙被》、《祭朱元晦侍講文》、《寄題周丞相平園》、《新涼書懷》。
  • 184.    陸游《客從城中來》:客從城中來,相視慘不悦。 引杯撫長劍,慨嘆胡未滅。 我亦為悲憤,共説到明發。 向來酣鬥時,人情願稍歇。 及今數十秋,復謂須歲月。 諸將爾何心,安坐望旄節!
  • 185.    陸游《雨晴》:淮浦戎初遁,興州盜甫平。 為邦要持重,恐複議消兵
  • 186.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陸務觀晚年為韓平原作《南園記》,除從官。
  • 187.    朱熹《答鞏仲至》第四書:(慶元五年春),臨安已有“議者欲起洪景廬及此老(即陸游)付以史筆”。
  • 188.    陸游《閲古泉記》:遊起於告老之後,視道士為有愧,其視 泉尤有愧也。幸旦暮得復歸故山,幅巾短褐,從公一酌此泉而行,尚能賦之。
  • 189.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60:史稱遊晚年再出,為韓侂冑撰《南園》、《閲古泉記》,見譏清議。今 集中凡侂胄胄啓,皆諱其姓,但稱曰丞相;亦不載此二記。惟葉紹翁《四明 聞見錄》有其全文(按:《四朝聞見錄》並未載二記全文)。
  • 190.    俞文豹《吹劍錄》外集: 紹興間,趙靜樂善湘留守建康,急於財賦,不時差官下諸邑,孔粒以上,根括無遺。溧陽宰陸子遹,放翁子也,窘無所措,乃以福賢鄉圍田六千餘畝獻時相史衞王(史彌遠),王以十千一畝酬之。
  • 191.    桑葉按:取意於陸遊《卜算子·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句意,以喻陸游堅貞高潔的品格。
  • 192.    陸游祠——全國唯一紀念陸游的專祠  .崇州在線[引用日期2014-09-19]
  • 193.    全球名家雲集 崇州三大優勢打造“陸游牌”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4-09-19]
  • 194.    大散關與陸游南鄭詩篇散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18]
  • 195.    沈園散記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09-19]
  • 196.    紹興沈園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9-19]
  • 197.    沈園滄桑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4-09-19]
  • 198.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14]
  • 199.    電影《辛棄疾1162》(愛奇藝版/2020)片尾字幕1小時46分12秒  .愛奇藝視頻[引用日期2021-11-19]
  • 200.    陸游在四川(7)|陸游家世⑦:父親陸宰不僅是藏書家也是抗金愛國者  .封面新聞[引用日期2022-12-03]
  • 201.    雲根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傳[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