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琳

(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鎖定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 [17]  (今屬江蘇)人。中國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12] 
陳琳初為古射陽(即鹽瀆)地方官, [13]  漢靈帝末年(189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致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14]  董卓乘亂率兵進洛陽,陳琳隨袁紹伐董卓,並掌管書記。 [13]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 [14]  陳琳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病逝,葬於古射陽湖畔鹽瀆境。 [13] 
陳琳擅長寫詩,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描寫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全篇以對話形式寫成,對樂府民歌的影響較濃厚,是最早的文人擬作樂府詩作品之一,不僅為後世詩評家所稱道,而且對魏晉六朝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亦擅長撰寫章表書檄,代表作有《為袁紹檄豫州文》等作品。其辭賦代表作還有《武軍賦》和《神武賦》。 [15] 
全    名
陳琳
孔璋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陵射陽
逝世日期
217年
主要成就
文學創作
主要作品
為袁紹檄豫州文》《飲馬長城窟行》《武軍賦
官    職
主簿、司空軍謀祭
地    位
建安七子之一

陳琳人物生平

陳琳力諫何進

陳琳是廣陵射陽人。 [17]  彭城人張昭與東海人王朗談論以往君王避諱之事,陳琳與他們同為徐州人,對張昭頗為稱讚。 [33] 
陳琳在漢靈帝時,擔任大將軍何進的主簿,當時宦官擅權。漢少帝繼位後,何進欲誅宦官,何太后堅決反對,何進欲召集地方豪強,引兵來京城洛陽,以此恫嚇、劫持太后。陳琳勸阻何進説:“《周易》上説‘即鹿無虞’,諺語説‘掩目捕雀’。對待弱小的動物尚且不能靠欺壓蠻橫獲得滿足,何況國家的大事,怎麼能以詐求成?如今將軍總攬朝政,掌握兵權,龍驤虎步,進退隨心。以這樣的權威辦事,無異於鼓火爐燎毛髮,只要迅速行動,行使權力,當機立斷,合乎道義,上天和人民都會贊同。可您反而放棄優勢,徵召各地兵馬進京,到時候大兵聚合,強者為雄。這就是所謂的‘倒持干戈,授人以柄’,非但事情必不能成功,反而會成為禍亂的開端。”何進不聽勸諫,一意孤行,堅持從地方引兵入京脅逼,結果何進被殺,董卓率兵進京,廢少帝,立獻帝,社會動亂四起,加快了東漢王朝的覆滅。 [1-2] 

陳琳依附袁紹

陳琳畫像 陳琳畫像
何進死後,陳琳避難冀州,依附於袁紹 [3] 
興平二年(195年),曹操攻張超於雍丘。袁紹所設的東郡太守臧洪是張超故吏,他赤足號泣着向袁紹求救,袁紹當時與曹操關係和睦,不予救兵,雍丘被攻破,張超自刎,其三族也被曹操處死。 [18-19]  於是臧洪義憤填膺,與袁紹對抗。袁紹派兵攻打,可“歷年不下”,而臧洪以弱兵敵強,抱必死打算,誓守窮城,戰鬥到底。陳琳與臧洪是同邑之人,袁紹便讓陳琳為書八條,曉以禍福,責以恩義,讓臧洪投降,臧洪特意回信(見詞條《答陳琳書》)。 [4]  [20-21] 
建安四年(199年),被袁紹包圍在易京的公孫瓚寫信給兒子公孫續,讓他請黑山軍發兵救易京。袁紹奪得了公孫瓚的書信,還讓陳琳修改這封信,陳琳在上面寫道:“據説昔日周朝末年,殭屍流血,我以為不然,豈料今日我會身當其衝!” [34]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陳琳作《為袁紹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 [5]  [35] 

陳琳歸附曹操

袁紹去世後,陳琳跟隨袁尚。當時袁譚、袁尚爭奪崔琰,崔琰稱病固辭,卻因此獲罪,被囚禁於獄中。陳琳與陰夔共同營救崔琰,使他得免於難。 [23]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趁袁尚出征時攻擊鄴城,袁尚引軍返回,卻被曹操擊破。曹操進軍圍袁尚營,圍勢未成,袁尚感到害怕,遣陰夔、陳琳向曹操乞降,曹操不許。袁尚退往藍口,曹操窮追不捨,袁尚部將馬延等臨陣投降,袁軍大潰,袁尚奔往中山。 [6]  [24-25] 
曹操平定鄴城後,因愛惜陳琳的才華,並未追究過去的事情。 [10]  並讓陳琳擔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此後軍國書檄多為陳琳和阮瑀所作。後來,陳琳改任門下督。 [3]  [26] 
陳琳作諸書、檄文,在寫好後就給曹操看。有一次,曹操苦於頭風,病發在牀,因卧讀陳琳檄文,竟翕然而起,説:“此愈我病。”於是數加厚賜陳琳。 [22]  (《御覽》引《魏書》則將此事寫在陳琳歸順曹操前,也無曹操厚賜陳琳之事。 [10] 
曹操南征孫權,陳琳又奉命作《檄吳將校部曲文》,大力批判孫權,並勸勉東吳的將校部曲歸順朝廷。 [35]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大疫爆發,陳琳染疾逝世。 [7]  [27] 

陳琳陳琳故宅遺址

位於揚州市寶應縣射陽湖鎮。
陳琳故宅遺址 陳琳故宅遺址

陳琳文學成就

陳琳作品列表

神女賦
無名詩六首
宴會詩
為曹洪與世子書


詳見《全後漢文》。 [16] 

陳琳代表作品

詩歌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描寫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頗具現實意義。全篇以對話方式寫成,樂府 民歌的影響較濃厚,是最早的文人擬作樂府詩作品之一。散文除《為袁紹檄豫州文》外,尚有《為曹洪與世子書》等。他的散文風格比較雄放,文氣貫注,筆力強勁,所以曹丕有“孔璋章表殊健”(《又與吳質書》)的評論。辭賦代表作有《武軍賦》,頌揚袁紹克滅公孫瓚的功業,寫得頗為壯偉,當時亦稱名篇。又《神武賦》是讚美曹操北征烏桓時軍容之盛的,風格與《武軍賦》相類。陳琳在漢魏間動亂時世中三易其主,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對功名的熱衷。這種熱衷也反映在他的作 品中。與“七子”其他人相比,他的詩、賦在表現“立德垂功名”一類內容上是較突出的。

陳琳作品特點

陳琳擅長撰寫章表書檄,風格比較雄放,文氣貫注,筆力強勁,在當時與阮瑀齊名。陳琳寫出了不少公文名篇,代表作有《為袁紹檄豫州文》。對陳琳在章表書檄寫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劉勰也不吝給予肯定:《文心雕龍·才略》篇説陳琳“符檄擅聲”;《文心雕龍·檄移》篇又説“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文心雕龍·章表》篇再説“琳、瑀章表,有譽當時;孔璋稱健,則其標也”。
陳琳亦長於寫詩,其詩僅存四首,代表作為《飲馬長城窟行》,描寫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同情,頗具現實意義。全篇以對話形式寫成,樂府民歌的影響較濃厚,是最早的文人擬作樂府詩作品之一,詩風樸實、生動,富有民歌特色,不僅為後世詩評家所稱道,而且對魏晉六朝的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琳人物評價

曹丕:“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8] 
曹植:“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大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包荊山之玉,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盡集茲國矣。然此數子猶復不能飛翰絕跡,一舉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閒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贊其文。夫鍾期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能妄嘆者,畏後世之嗤餘也。” [31] 
三國志12的陳琳 三國志12的陳琳
臧洪:“行矣孔璋!足下僥利於境外,臧洪授命於君親;吾子託身於盟主,臧洪策名於長安。子謂餘身死而名滅,僕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悲哉!” [32] 
陳壽:“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 [8] 
韋仲:“孔璋實自粗疏……如是彼為,非徒以脂燭自煎糜也,其不高蹈,蓋有由矣。然君子不責備於一人,譬之朱漆,雖無楨幹,其為光澤亦壯觀也。”
顏之推:“陳孔璋居袁裁書,則呼操為豺狼;在魏制檄,則目紹為蛇虺。在時君所命,不得自專,然亦文人之巨患也,當務從容消息之。”
温庭筠:“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過陳琳墓》)
吳融:“冀州飛檄傲英雄,卻把文辭事鄴宮。縱道筆端由我得,九泉何面見袁公。”
吳棫:“在建安諸子中字學最深。幾三千言,用韻極奇古,尤為難知。”
倪志澗:“陳琳、阮瑀,文帝稱其為書記表章之雋,展其翩翩之才,而琳尤健爽。七子之散文,孔融可以比肩王粲,而陳琳次之;其餘則難以伯仲矣。”
劉熙載:“遒文壯節,於漢季得兩人焉,孔文舉、臧子源是也。曹子建、陳孔璋文為建安之傑,然尚非其倫比。” [11] 
盧弼:“陳琳料事之明,與魏武不謀而合,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宜魏武之愛其才也。” [9] 

陳琳軼事典故

陳琳箭在弦上

袁紹當時勢力很大,一心想奪取天下,自己當皇帝。為了號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紹讓陳琳寫了一篇著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陳琳在檄文中列舉了曹操很多罪狀,還痛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後來,曹操平定鄴城,陳琳歸順曹操。曹操生氣地指責陳琳説:“你還敢來見我!當初你為袁紹寫檄文,數落我的過錯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罵我的祖宗三代?”陳琳愁眉苦臉地回答:“我那時候是被形勢所迫,必須那樣做,沒辦法啊!就好像一支已經被搭在弓弦上的箭,不得不發射出去一樣。”曹操很愛惜陳琳的才華,也就不再追究那件事了。 [3]  [10] 

陳琳小巫見大巫

張紘和陳琳是同鄉,一次,張紘見到楠榴枕,很喜歡它的花紋,於是為之作賦。陳琳在北方看到這篇賦後,傳閲給他人,説道:“這是我的同鄉張子綱所作。”後來張紘看到陳琳所作《武庫賦》、《應機論》,給陳琳寫信,對兩篇文章深深讚歎。陳琳回信説:“自從我到河北,與天下相隔,此地會寫文章的人很少,易於嶄露頭角,因此讓我得到了這種過度的稱讚,這並不是事實。如今景興(王朗)在這邊,足下與子布(張昭)在那邊,所謂‘小巫見大巫’,我的神氣已不復存在了。” [36] 

陳琳墓地爭議

陳琳的墓葬地點有多種説法:
一説墓在下邳。下邳即今邳州,漢魏時屬徐州,為古戰場之一。曹操曾聯合劉備攻下邳,擒殺呂布,後曹劉反目,劉備佔領下邳。此後曹操復得下邳,俘獲關羽。陳琳被曹操俘獲後,受到禮遇,一直從軍。有人認為,陳琳既然不是自然老死,而是染疫死於軍中,故可能葬於下邳。
一説墓在邯鄲。邯鄲臨漳縣城西有銅雀台遺址,當年曹家父子和竹林七賢在此直抒胸襟,慷慨任氣,後世稱為建安文學。曹操的去世和瘟疫的流行使得鄴下文人風流雲散,死者大部分葬於銅雀台西的曹操墓周圍。唐人温庭筠拜謁陳琳墓時有“銅雀荒涼對暮雲”之句,有人據此認為陳琳葬於銅雀台下。
一説墓在鹽城。鹽城有大縱湖,位於鹽都區大縱湖鎮。當地人説,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處、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之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教書館等,均在湖畔。還説陳琳祖籍即在大縱湖鎮,葬處為古射陽堤畔射陽村,在今流均溝西四里,並説發現過陳琳的墓穴。
一説墓在寶應。明清兩代的《寶應縣誌》都記載,陳琳墓在縣治東六十里射陽莊。《寶應圖經》記載,《大明一統志》、《嘉靖惟揚志》、《乾隆江南志》等書均認為陳琳墓在寶應射陽村。只有蔡方炳《廣輿記》説,江南寶應、湖廣應城俱有陳琳墓。但是,陳琳作何進主簿時在洛陽,歸袁紹時在冀州,歸曹操時在鄴下,應城不當有陳琳墓。

陳琳藝術形象

陳琳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陳琳生平與正史大致相同。初為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欲召四方之士進京時,陳琳出言勸阻,未被採納,反被何進嘲笑為懦夫。 [28]  董卓之亂時,陳琳避難冀州,被袁紹用為記室。袁紹起兵討伐曹操前,先讓陳琳撰寫檄文,細數曹操之罪惡。當時曹操正患頭風,卧在牀上,看完陳琳所作檄文後毛骨悚然,出一身冷汗,頭風頓愈,笑道:“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之。陳琳文事雖佳,其如袁紹武略之不足何!” [29]  曹操攻破鄴城後,刀斧手帶着陳琳來見曹操,眾人都勸曹操殺死陳琳,但曹操愛惜他的才華,於是赦免陳琳,命他為從事。 [30] 

陳琳影視形象

《三國演義》中王濤飾演的陳琳 《三國演義》中王濤飾演的陳琳
1994年電視劇 《三國演義》:王濤飾演陳琳;
1994年歌仔戲《新洛神》:陳昇琳飾演陳琳;
1994年電視劇《曹操》:王寬飾演陳琳;
2010年電視劇《三國》:扮演者不詳;
2013年電視劇《曹操》:扮演者不詳;
2013年電視劇《新洛神》:賀鏹飾演陳琳。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何進傳》:主簿陳琳入諫曰:“《易》稱‘即鹿無虞’,【《易·屯卦·六三爻辭》也。虞,掌山澤之官。即鹿猶從禽也。無虞言不可得。】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髮耳。夫違經合道,天人所順,而反委釋利器,更徵外助。大兵聚會,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前書》梅福上書曰:“倒持太阿,授楚其柄。】”功必不成,秖為亂階。”進不聽。
  • 2.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琳前為何進主簿。進欲誅諸宦官,太后不聽,進乃召四方猛將,並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諫進曰:“《易》稱‘即鹿無虞’,諺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況國之大事,其可以詐立乎?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無異於鼓洪爐以燎毛髮。但當速發雷霆,行權立斷,違經合道,天人順之,而反釋其利器,更徵於他。大兵合聚,強者為雄,所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不必成,祗為亂階。”進不納其言,竟以禍敗。
  • 3.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琳避難冀州,袁紹使典文章。袁氏敗,琳歸太祖。太祖謂曰:“卿昔為本初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謝罪,太祖愛其才而不咎。
  • 4.    《後漢書·臧洪傳》:在事二年,袁紹憚其能,徙為東郡太守,都東武陽。時曹操圍張超於雍丘,甚危急。超謂軍吏曰:“今日之事,唯有臧洪必來救我。”或曰:“袁、曹方穆,而洪為紹所用,恐不能敗好遠來,違福取禍。”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非背本者也,或見制強力,不相及耳。”洪始聞超圍,乃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將赴其難。自以眾弱,以紹請兵,而紹竟不聽之,超城遂陷,張氏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使洪邑人陳琳以書譬洪,示其禍福,責以恩義。
  • 5.    《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 :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備。田豐説紹襲太祖後,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太祖至,擊破備;備奔紹。魏氏春秋載紹檄州郡文曰:“蓋聞明主圖危以制變······”此陳琳之辭。
  • 6.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未合,尚懼,故豫州刺史陰夔及陳琳乞降,公不許,為圍益急。
  • 7.    《與吳質書》: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時俱逝。
  • 8.    《三國志·魏書·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4-14]
  • 9.    盧弼.《三國志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 10.    《太平御覽·卷五百九十七·文部十三·檄》引王沈《魏書》:“陳琳作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卧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疾病。’太祖平鄴,謂陳琳曰:‘君昔為本初作檄書,但罪孤而已,何乃上及父祖乎!’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發。’”太祖愛其才,不咎。
  • 11.    邢培順.《漢魏文學散論》.濟南:齊魯書社,2017:384
  • 12.    中共許昌市魏都區委組織部,魏都區曹魏文化研究所編.曹魏文化概覽[M].2018第265頁
  • 13.    漫繪鹽城古代名人丨“建安七子”之一陳琳  .鹽城新聞網[引用日期2023-05-31]
  • 14.    陳琳  .淮安市淮安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5-31]
  • 15.    江蘇省散文協會著.江蘇散文,秋實卷[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0.02.第125-126頁
  • 16.    全後漢文卷九十二  .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引用日期2023-11-01]
  • 17.    《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也……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使洪邑人陳琳以書譬洪,示其禍福,責以恩義。 陳琳是臧洪“邑人”,則兩人籍貫相同
  • 18.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太祖圍張超於雍丘,超言:"唯恃臧洪,當來救吾。"眾人以為袁、曹方睦,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洪聞之,果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兵,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而紹終不聽許。
  • 19.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二年春,襲定陶。濟陰太守吳資保南城,未拔。會呂布至,又擊破之。夏,布將薛蘭、李封屯鉅野,太祖攻之,布救蘭,蘭敗,布走,遂斬蘭等。布覆從東緡與陳宮將萬餘人來戰,時太祖兵少,設伏,縱奇兵擊,大破之。布夜走,太祖復攻,拔定陶,分兵平諸縣。布東奔劉備,張邈從布,使其弟超將家屬保雍丘。秋八月,圍雍丘。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兗州牧。十二月,雍丘潰,超自殺。夷邈三族。邈詣袁術請救,為其眾所殺,兗州平,遂東略陳地。
  • 20.    李賢注《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獻帝春秋》曰:紹使琳為書八條,責以恩義,告喻使降也。】
  • 21.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紹令洪邑人陳琳書與洪,喻以禍福,責以恩義。洪答曰:……
  • 2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典略曰: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卧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加厚賜。太祖嘗使瑀作書與韓遂,時太祖適近出,瑀隨從,因於馬上具草,書成呈之。太祖攬筆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損。】
  • 23.    《三國志 卷十二 魏書十二 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及紹卒,二子交爭,爭欲得琰。琰稱疾固辭,由是獲罪,幽於囹圄,賴陰夔、陳琳營救得免。
  • 24.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尚使審配、蘇由守鄴,復攻譚平原。太祖進軍將攻鄴,到洹水,去鄴五十里,由欲為內應,謀泄,與配戰城中,敗,出奔太祖。太祖遂進攻之,為地道,配亦於內作塹以當之。配將馮禮開突門,內太祖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大石擊突中柵門,柵門閉,入者皆沒。太祖遂圍之,為塹,週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太祖一夜掘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尚聞鄴急,將兵萬餘人還救之,依西山來,東至陽平亭,去鄴十七里,臨滏水,舉火以示城中,城中亦舉火相應。配出兵城北,欲與尚對決圍。太祖逆擊之,敗還,尚亦破走,依曲漳為營,太祖遂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乞降,不聽。尚還走濫口,進復圍之急,其將馬延等臨陳降,眾大潰,尚奔中山。
  • 25.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下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下》:尚聞鄴急,將軍萬餘人還救城,操逆擊破之。尚走依曲漳為營,操復圍之,未合,尚懼,遣陰夔、陳琳求降,不聽。尚還走藍口,操復進,急圍之。尚將馬延等臨陣降,眾大潰,尚奔中山。
  • 26.    《三國志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太祖並以琳、瑀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琳徙門下督,瑀為倉曹掾屬。
  • 27.    《三國志 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王衞二劉傅傳第二十一》:瑀以十七年卒。幹、琳、瑒、楨二十二年卒。
  • 28.    三國演義(第2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01]
  • 29.    三國演義(第22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01]
  • 30.    三國演義(第32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01]
  • 31.    卷十九 魏書十九 任城陳蕭王傳第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1]
  • 32.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1]
  • 33.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共論舊君諱事,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 3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建安四年,紹悉軍圍之。瓚遣子求救於黑山賊,復欲自將突騎直出,傍西南山,擁黑山之眾,陸梁冀州,橫斷紹後。長史關靖説瓚曰:"今將軍將士,皆已土崩瓦解,其所以能相守持者,顧戀其居處老小,以將軍為主耳。將軍堅守曠日,袁紹要當自退;自退之後,四方之眾必復可合也。若將軍今舍之而去,軍無鎮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將軍失本,孤在草野,何所成邪!"瓚遂止不出。救至,欲內外擊紹。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典略曰:瓚遣行人文則齎書告子續曰:"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鳴於地中,梯衝舞吾樓上。日窮月蹴,無所聊賴。汝當碎首於張燕,速致輕騎,到者當起烽火於北,吾當從內出。不然,吾亡之後,天下雖廣,汝欲求安足之地,其可得乎!"獻帝春秋曰:瓚夢薊城崩,知必敗,乃遣間使與續書。紹候者得之,使陳琳更其書曰:"蓋聞在昔衰周之世,殭屍流血,以為不然,豈意今日身當其衝!"其餘語與典略所載同。】
  • 35.    卷四十四 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2]
  • 3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張紘字子綱,廣陵人……紘著詩賦銘誄十餘篇。【吳書曰:紘見楠榴枕,愛其文,為作賦。陳琳在北見之,以示人曰:"此吾鄉里張子綱所作也。"後紘見陳琳作武庫賦、應機論,與琳書深嘆美之。琳答曰:"自僕在河北,與天下隔,此間率少於文章,易為雄伯,故使僕受此過差之譚,非其實也。今景興在此,足下與子布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紘既好文學,又善楷篆,與孔融書,自書。融遺紘書曰:"前勞手筆,多篆書。每舉篇見字,欣然獨笑,如復睹其人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