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袁隗

(東漢大臣)

鎖定
袁隗(?-190年5月10日 [25]  [27]  ),字次陽,汝南汝陽 [37]  (今屬河南)人。一代名相袁安曾孫。 [4]  漢末梟雄袁紹袁術的叔叔。 [2]  東漢後期大臣。 [6] 
袁隗出身汝南袁氏,娶經學大師馬融之女馬倫為妻。 [44]  年輕時擔任顯要職位,與哥哥袁逢皆為三公。得中常侍袁赦為外援,家族富奢過度,與其他公族不同。 [7]  漢靈帝熹平元年(172年),大鴻臚袁隗被任命為司徒。 [9]  熹平五年(176年),被罷去司徒一職。 [12]  光和五年(182年),又以太常升任司徒。 [5]  [14]  中平二年(185年)免官。 [18]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去世,劉辯繼位,是為少帝,後將軍袁隗升任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共錄尚書事,共同執掌朝政。 [19]  漢獻帝即位後,其仍為太傅。袁紹當時任勃海(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太守,舉兵抗擊權臣董卓。董卓於是指使司隸校尉宣璠收捕袁隗為首的袁氏家族男女二十餘人(一作五十餘人),將袁隗等人下獄處死。 [5]  [7]  [25-26] 
全    名
袁隗
次陽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豫州汝南汝陽
逝世日期
190年5月10日
最高官職
太傅
爵    位
都鄉侯 [48]  [50] 

袁隗人物生平

袁隗貴寵於世

袁隗,是袁湯之子,袁成袁逢之弟,出身汝南袁氏,在年輕時就擔任顯要職位。袁逢、袁隗兄弟都在漢朝擔任過三公,而袁隗擔任三公在袁逢之前。袁隗兄弟外結英俊,內附宦官。中常侍袁赦(一作袁朗),是袁隗的族親,在宮中擔任顯要職務,袁赦因袁逢、袁隗世代為宰相,對他們格外尊敬,為他們當外援。袁氏在朝中貴寵無比,富侈過度,與其他公侯家族不同。 [7]  [13] 

袁隗位列三公

建寧年間,崔寔去世,大鴻臚袁隗為他樹碑,稱頌他的功德。 [8]  [47] 
熹平元年(172年)十二月,大鴻臚袁隗擔任司徒。 [9]  (一説此事在熹平四年 [10]  [11] 
熹平五年(176年)十月,袁隗因久病而被策免。 [12-13] 
光和五年(182年)六月,太常袁隗再次擔任司徒。 [14]  (一説此事在光和四年 [11]  [15] 
袁隗 袁隗
黃巾起義爆發後,豫州刺史王允因為把中常侍張讓賓客寫給黃巾的信傳給朝廷,得罪了張讓。後來,王允被朝廷以檻車徵回京,交由廷尉治罪。袁隗與何進楊賜共同上疏為王允求情(史書原文稱袁隗為太尉,但袁隗擔任太尉不見於其他書記載)。 [16] 
中平二年(185年)二月,司徒袁隗再度因久病而被罷免。 [17-18] 

袁隗位居太傅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劉宏去世,少帝劉辯繼位。朝廷下詔:“朕以眇身,君主海內,夙夜憂懼,靡知所濟。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須輔佐,以昭其功。後將軍袁隗德量寬重,奕世忠恪。今以隗為太傅錄尚書事。朕且諒闇,委成羣后,各率其職,稱朕意焉。”於是,後將軍袁隗升任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二人共同輔政。 [19-21] 
宦官殺死何進後,何進舊部起兵報仇。袁隗與其侄袁紹矯詔召宦官任命的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前來,然後將他們斬殺。 [22] 
同年,董卓進入朝廷,把持朝政。董卓商議廢掉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先把這事告訴袁紹,袁紹説:“這是國家大事,請到外邊與太傅商議。”袁紹前後的發言觸怒了董卓,最終橫刀長揖而去。 [35]  之後,董卓把打算廢帝的事情告訴袁隗,袁隗表示同意。 [23] 
董卓廢掉劉辯之日,袁隗親自解下了劉辯的璽綬。 [3]  [24] 

袁隗滅門之禍

袁隗 袁隗
初平元年(190年),袁隗之侄袁紹、袁術皆起兵於關東,討伐董卓,董卓下令遷都長安。三月戊午日(5月10日),董卓指使司隸校尉宣璠將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及身在京城的袁氏男女二十餘人(一作五十餘人)全部收捕下獄處死。董卓派人把袁氏男女的屍體全部埋在青城門外東都門內,而加書焉。之後董卓又擔心有人會盜取,於是讓人把他們的屍體送到郿縣藏起來。 [25-27]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伏誅,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將埋葬在郿縣的袁家人遺體挖出改葬。 [28] 
續漢書》記載,袁隗曾被封為都鄉侯,時間不明。 [48-50] 

袁隗人物評價

劉辯:“後將軍袁隗德量寬重,奕世忠恪。” [34] 
袁術:“太傅公仁慈惻隱,雖知賊卓必為禍害,以信徇義,不忍去也。” [36] 
王夫之:“何進輔政,而引袁隗同錄尚書事,隗之望重矣,位尊矣,權盛矣。紹及術與進同謀誅宦官,而隗不能任;進召董卓曹操陳琳鄭泰盧植皆知必亂,而隗不能止;董卓廢弘農立陳留,以議示隗,而隗報如議;猶然尸位而為大臣,廉恥之心蕩然矣。然且終死於卓之手而滅其家。故夫有恥者,非以智也,而智莫智於知恥。知恥而後知有己;知有己而後知物之輕;知物之輕,而後知人之不可與居,而事之不可以不斷。故利有所不專,位有所不受,功有所不分,禍有所不避。不知恥而避禍,是夜行見水而謂之石,不濡其足不止也。以疲老荏弱之情,內不能知子弟之桀鷙,外不知奸賊之雄猜,自倚族望之隆,優遊而圖免,而可謂有生人之氣乎?東漢之有袁氏與有楊氏也,皆德望之巨室,世為公輔,而隗與彪終以貪位而捐其恥心。叔孫豹曰:‘世祿也,非不朽也。’信夫!不朽有三,唯有恥者能之:隗與彪,其朽久矣。” [33] 

袁隗親屬成員

袁隗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輩
曾祖父
東漢名臣,官拜司徒。 [1] 
祖父
蜀郡太守。 [37] 
父親
歷任司空、司徒、太尉。 [37] 
平輩
哥哥
袁平
袁湯長子,早卒,見華嶠《後漢書》。 [46] 
左中郎將,早卒。 [37] 
司空、執金吾。 [37] 
妻子
字倫,馬融之女。 [38]  光和七年(184年)去世,見《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 [39] 
晚輩
兒子
袁滿來
太尉之孫,司徒之子(袁氏僅袁湯、袁隗父子為太尉、司徒 [10]  [43]  ),病卒,享年十五歲,見《袁滿來碑》。 [40] 
袁懿達
馬氏所生,見《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事蹟不詳。 [39] 
袁仁達
馬氏所生,見《司徒袁公夫人馬氏碑》,事蹟不詳。 [39] 
袁氏
為董卓所殺。(史書記載袁隗與其三子一同遇害。不知以上二人是否在內。) [27] 
女兒
袁氏
河內張奉之妻,見謝沈《後漢書》。 [41] 
袁氏
袁隗曾想把她嫁給河內張範,被張範拒絕。(不知是否與張奉妻為同一人。) [42] 

袁隗軼事典故

袁隗袁隗之妻

袁隗的妻子馬氏,字倫,是著名經學家馬融的女兒。馬倫從小很有才能,口才也好。馬融家歷代都是富家,嫁妝很豐盛。到剛完成婚禮時,袁隗問她:“婦人不過侍弄簸箕條帚罷了,何必這樣過分珍奇美麗呢?”她回答説:“仁慈的親人體恤憐愛,我不敢違抗命令。您如果要羨慕鮑宣梁鴻的清高,我也請求讓我仿效少君、孟光的事蹟。”袁隗又説:“弟弟比哥哥先被提拔,世人以為可嘲笑。現在姐姐沒有嫁出去,妹妹先行嫁人可以嗎?”回答説:“我姐姐行為卓絕,沒有找到佳偶,不像鄙陋淺薄的我,只是苟且罷了。”又問道:“南郡君學業精通深奧的道義,文章成為宗師但他擔任的職務,卻因為財貨受到攻擊,為什麼?”她回答説:“孔子是大聖人,免不了叔孫武叔的誹謗;子路是最賢明的,還有公伯寮向季孫訴怨。我父親有這樣的遭遇,不是很正常嗎?”袁隗默不作聲,帳外聽見的人都感到慚愧。 [44] 

袁隗酈縣谷水

袁隗曾做過南陽太守。南陽郡酈縣有甘谷,谷中的水味道甘美,谷中有三十多家人,都飲用甘谷水,據説谷中高壽者活到了一百二十、三十多歲,壽命一般的人也活到了一百多歲,而活到七、八十歲的人甚至被稱為早逝。袁隗擔任太守時聞知此事,令酈縣每月送來甘谷水三十斛,用來飲食、洗澡。 [29-30] 

袁隗告誡袁紹

袁隗的侄子袁紹,有姿貌威容,仁愛士人,注重名聲。士人不論貴賤,都搶着去投奔他。在禮節上袁紹與他們對等,來拜訪的賓客的各種車輛擠滿了大街小巷。《後漢書》記載,內官厭惡袁紹,中常侍趙忠曾在禁中説:“袁本初安然而做抬高自己名聲身價的事,喜歡養死士,不知道這小子究竟想幹什麼!”袁隗聽到以後將袁紹叫來,拿趙忠的話訓斥他,但袁紹始終不改。 [31] 
英雄記》則記載,袁紹不接受朝廷的任命。中常侍趙忠見此對各黃門説:“袁本初坐抬身價,不受朝廷詔令而養死士,不知這小子想幹什麼?”袁隗聽説後,斥責袁紹道:“你要敗了我們家!”袁紹這才接受大將軍的徵召。 [2]  [32] 

袁隗史料記載

《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37] 

袁隗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袁隗擔任太傅,是袁紹的叔父。袁紹起兵時,董卓的謀士李儒建議防止袁隗裏應外合,先下手除掉袁隗。董卓於是令李傕郭汜領兵五百,圍住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絕,並帶着袁隗首級去汜水關前號令。 [45]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 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8-06]
  • 2.    三國志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8-06]
  • 3.    資治通鑑 卷五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8-06]
  • 4.    車吉心主編;劉德增,王大建,李曉副主編.中國宰相全傳,上[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01.第479頁
  • 5.    車吉心主編;劉德增,王大建,李曉副主編.中國宰相全傳,上[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01.第479頁-第482頁
  • 6.    施丁,沈志華主編;陳東林,和副主編.資治通鑑大辭典下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第1176頁
  • 7.    李賢注《後漢書·卷四十五·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逢弟隗,少歷顯官,【隗字次陽。】先逢為三公。時中常侍袁赦,隗之宗也,用事於中。以逢、隗世宰相家,推崇以為外援。故袁氏貴寵於世,富奢甚,不與它公族同。獻帝初,隗為太傅。成子紹,逢子術,自有傳。董卓忿紹、術背己,遂誅隗及術兄基男女二十餘人。
  • 8.    《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列傳第四十二》:建寧中病卒。家徒四壁立,無以殯斂,光祿勳楊賜、太僕袁逢、少府段熲為備棺槨葬具,大鴻臚袁隗樹碑頌德。
  • 9.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熹平元年……十二月,司徒許栩罷,大鴻臚袁隗為司徒。
  • 10.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四》:熹平四年……大鴻臚袁隗為司徒。
  • 11.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 12.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五年……冬十月壬午,御殿後槐樹自拔倒豎。司徒袁隗罷。
  • 13.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四》:冬十月,司徒袁隗久病策罷。隗字次陽,累世三公,貴傾當時。兄弟逢及隗並喜人事,外結英俊,內附宦官。中常侍袁朗,隗之宗人,用事於中,以逢、隗家世宰相,推而崇之以為援。故袁氏寵貴當世,富侈過度,自漢公族未之有也。逢兄子紹,好士著名,賓客輻輳,紹折節下之,不擇賢愚。逢子術亦任俠好士,故天下好事之人,爭赴其門,輜軿柴車,常有千兩。寵臣、中官皆患之。
  • 14.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五年春正月辛未,大赦天下。二月,大疫。三月,司徒陳耽免。夏四月,旱。太常袁隗為司徒。
  • 15.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四》:四年……司徒陳耽不堪其任罷。太常袁隗為司徒。
  • 16.    《後漢書·卷六十六·陳王列傳第五十六》:中平元年,黃巾賊起,特選拜豫州刺史。闢荀爽、孔融等為從事,上除禁黨。討擊黃巾別帥,大破之,與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等受降數十萬。於賊中得中常侍張讓賓客書疏,與黃巾交通,允具發其奸,以狀聞。靈帝責怒讓,讓叩頭陳謝,竟不能罪之。而讓懷協忿怨,以事中允。明年,遂傳下獄。會赦,還復刺史。旬日間,復以他罪被捕。司徒楊賜以允素高,不欲使更楚辱,乃遣客謝之曰:"君以張讓之事,故一月再徵。兇慝難量,幸為深計。"又諸從事好氣決者,共流涕奉藥而進之。允厲聲曰:"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檻車。既至廷尉,左右皆促其事,朝臣莫不嘆息。大將軍何進、大尉袁隗、司徒楊賜共上疏請之曰:"夫內視反聽,則忠臣謁誠;寬賢矜能,則義士厲節。是以孝文納馮唐之説,晉悼宥魏絳之罪。允以特選受命,誅逆撫順,曾未期月,州境澄清。方欲列其庸勳,請加爵賞,而以奉事不當,當肆大戮。責輕罰重,有虧眾望。臣等備位宰相,不敢寢默。誠以允宜蒙三槐之聽,以昭忠貞之心。"書奏,得以減死論。是冬大赦,而允獨不在宥,三公鹹復為言。至明年,乃得解釋。
  • 17.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二年……二月己酉,南宮大災,火半月乃滅。癸亥,廣陽門外屋自壞。税天下田,畝十錢。黑山賊張牛角等十餘輩並起,所在寇鈔。司徒袁隗免。
  • 18.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五》:中平二年春二月……司徒袁隗久病罷。三月,廷尉崔烈為司徒。
  • 19.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丙辰,帝崩於南宮嘉德殿,年三十四。戊午,皇子辯即皇帝位,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封皇弟協為渤海王。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
  • 20.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五》:壬戌,詔曰:「朕以眇身,君主海內,夙夜憂懼,靡知所濟。夫天地人道,其用在三,必須輔佐,以昭其功。後將軍袁隗德量寬重,奕世忠恪。今以隗為太傅錄尚書事。朕且諒闇,委成羣后,各率其職,稱朕意焉。」
  • 21.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碩謀不行,皇子辯乃即位,何太后臨朝,進與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
  • 22.    《後漢書·卷六十九·竇何列傳第五十九》: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進於嘉德殿前。讓、圭等為詔,以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袁紹與叔父隗矯詔召樊陵、許相,斬之。
  • 23.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五》:卓以廢帝議示太傅袁隗,隗報如議。
  • 24.    《後漢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五》:是日,卓脅太后與羣臣廢帝為弘農王,讀策,太后流涕,羣臣莫敢言。丁宮曰:「天禍漢室,喪亂弘多。昔祭仲廢忽立密,春秋善之。今大臣量宜為社稷計,誠合天心,請稱萬歲。」太傅袁隗解帝璽綬,立陳留王為皇帝,年九歲。太后遷於永安宮。
  • 25.    李賢注《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第九》:初平元年……三月乙巳,車駕入長安,幸未央宮。己酉,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戊午,董卓殺太傅袁隗、太僕袁基,夷其族。【隗,紹之叔父。基,袁術之母兄。卓以山東兵起,依紹、術為主,故誅其親屬。《獻帝春秋》曰:尺口以上男女五十餘人,皆下獄死。】
  • 26.    李賢注《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董卓聞紹起山東,乃誅紹叔父隗,及宗族在京師者,盡滅之。【《獻帝春秋》曰:太傅袁隗,太僕袁基,術之母兄,卓使司隸宣璠盡口收之,母及姊妹嬰孩以上五十餘人下獄死。《卓別傳》曰:悉埋青城門外東都門內,而加書焉。又恐有盜取者,復以屍送郿藏之。】
  • 27.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六》:初平元年……三月己巳,車駕至長安。長安遭赤眉之亂,宮室焚盡,唯有高廟、京兆府舍,遂就都焉。戊午,卓殺太傅袁隗及其三子。
  • 28.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英雄記曰:……卓既死,當時日月清淨,微風不起。旻、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皆還,為其羣下所斫射。卓母年九十,走至塢門曰"乞脱我死",即斬首。袁氏門生故吏,改殯諸袁死於郿者,斂聚董氏屍於其側而焚之。】
  • 29.    劉昭注《後漢書·志第二十二·郡國四》:酈侯國。【荊州記曰:縣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極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復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三十,中壽百餘,七十者猶以為夭。漢司空王暢、太傅袁隗為南陽,令縣月送三十餘石,飲食澡浴悉用之。太尉胡廣父患風羸,南陽恆汲飲此水,疾遂瘳。此菊莖短花大,食之甘美,異於餘菊。廣又收其實,種之京師,遂處處傳植之。】
  • 30.    《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十六·百卉部三》引《風俗通》曰:南陽酈縣有甘谷,谷中水甘美。雲其山上有大菊菜,水從山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餘家,不復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其中百餘,七十、八十名之為夭。司空王暢、太尉劉寬,袒緣袁隗為南陽太守,聞有此事,令酈月送水三十斛,用飲食澡浴,終然尾嫳。
  • 31.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紹有姿貌威容,愛士養名。既累世台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內官皆惡之。中常侍趙忠言於省內曰:“袁本初坐作聲價,好養死士,不知此兒終欲何作。”叔父太傅隗聞而呼紹,以忠言責之,紹終不改。
  • 3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英雄記曰: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遭母喪,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廬六年。禮畢,隱居洛陽,不妄通賓客,非海內知名,不得相見。又好遊俠,與張孟卓、何伯求、吳子卿、許子遠、伍德瑜等皆為奔走之友。不應辟命。中常侍趙忠謂諸黃門曰:"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紹叔父隗聞之,責數紹曰:"汝且破我家!"紹於是乃起應大將軍之命。】
  • 33.    讀通鑑論(清)王夫之-靈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 34.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 35.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頃之,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靈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立之。”紹曰:“今上富於春秋,未有不善宣於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眾議未安。”卓案劍叱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紹詭對曰:“此國之大事,請出與太傅議之。”卓復言“劉氏種不足復遺”。紹勃然曰:“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
  • 36.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 37.    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 38.    卷八十四 列女傳第七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 39.    全後漢文卷七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2]
  • 40.    全後漢文卷七十九  .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引用日期2024-02-02]
  • 41.    《太平御覽·卷五百二·逸民部二》引謝沈《後漢書》曰:張奉字公先,弟表字公儀,河內人。兄弟少有高節,立精舍教授,惡衣粗食。太傅袁隗以女妻奉,送女奢麗,奴婢百人皆被羅縠,輜軿光路。婦入門數年,奉住精舍,有如路人。其妻待奉入朝,乃徑前跪曰:"家公年老,不以妾頑陋,使待君巾櫛,自知不副雅操。君如欲執梁鴻之高節,妾欲懷孟光之徵志。"奉無以答。妻悉徹玩飾、被服、奴婢,着縵帛,執紡績具,奉然後納之。諸公連徵,不就。謂之張氏兩賢。
  • 42.    《三國志·卷十一·魏書十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第十一》:張範,字公儀,河內脩武人也。祖父歆,為漢司徒。父延,為太尉。太傅袁隗欲以女妻範,範辭不受。
  • 43.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冬十月,太尉趙戒免。司徒袁湯為太尉,大司農河內張歆為司徒。
  • 44.    《後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第七十四》:汝南袁隗妻者,扶風馬融之女也。字倫。隗已見前傳。倫少有才辯。融家世豐豪,裝遣甚盛。及初成禮,隗問之曰:“婦奉箕帚而已,何乃過珍麗乎?”對曰:“慈親垂愛,不敢逆命。君若欲慕鮑宣、梁鴻之高者,妾亦請從少君、孟光之事矣。”隗又曰:“弟先兄舉,世以為笑。今處姊未適,先行可乎?”對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遭良匹,不似鄙薄,苟然而已。”又問曰:“南郡君學窮道奧,文為辭宗,而所在之職,輒以貨財為損,何邪?”對曰:“孔子大聖,不免武叔之毀;子路至賢,猶有伯寮之愬。家君獲此,固其宜耳。”隗默然不能屈,帳外聽者為慚。隗既寵貴當時,倫亦有名於世。年六十餘卒。
  • 45.    三國演義(第5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2-02]
  • 46.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華嶠漢書曰:安字邵公,好學有威重。明帝時為楚郡太守,治楚王獄,所申理者四百餘家,皆蒙全濟,安遂為名臣。章帝時至司徒,生蜀郡太守京。京弟敞為司空。京子湯,太尉。湯四子:長子平,平弟成,左中郎將,並早卒;成弟逢,逢弟隗,皆為公。】
  • 47.    《冊府元龜·卷八百二十·總錄部·立祠》:崔寔為尚書,稱疾免歸,建寧中卒於家,大鴻臚袁隗樹碑頌德。
  • 48.    《太平御覽·卷四百七十·人事部一百一十一》引司馬彪《續漢書》曰:袁安,字召公。桓帝初,遷太尉。有子逢、成、隗。逢字周陽,靈帝時為司空。隗字〔次〕陽亦至司徒、太傅,封都鄉侯,四葉五公。
  • 49.    司馬彪續漢書卷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5]
  • 50.    卷四百七十 ◎人事部一百一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