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融

(東漢末年大臣)

鎖定
韓融(生卒年不詳),字元長,潁川舞陽(今屬河南省漯河市)人。贏長韓韶之子,獻帝時大臣。
中平五年(188年),韓融與荀爽陳紀等十四人並博士徵,不至。董卓廢立,以公車徵韓融等人。初平元年(190年)六月,韓融為大鴻臚,奉命與執金吾胡母班等人出使關東。獻帝東遷,為李傕郭汜等所敗,韓融奉命至弘農與李傕、郭汜連和,使其放遣公卿百官及宮女婦人。 [15] 
韓融官至太僕,享年七十歲。 [2] 
全    名
韓融
元長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人
主要成就
説服李傕與獻帝和解
最高官職
太僕
籍    貫
潁川郡舞陽縣(今屬河南省漯河市)

韓融人物生平

韓融名顯於世

韓融,是贏縣長韓韶之子。少時勇於辨識義理,讀書不為章句所困。聲名顯赫,被朝廷五府徵辟。 [3] 
按《後漢書 董卓傳》記載,韓融曾捲入黨錮之禍 [5]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徵韓融、荀爽、申屠蟠陳紀鄭玄等十四人為博士,皆未受命。 [4]  [19]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掌權,潁川人荀彧回到故鄉,當時韓融帶着宗族一千多家在潁川郡密縣的西山避難。荀彧對他們説:“潁川是四戰之地,等到天下有變,便會經常受到侵略,密縣雖然堅固,但終究是個小縣,不足以躲避大難,諸位應當趁早離去。” [16] 

韓融入朝為官

同年,董卓把持朝政,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董卓聽從尚書周毖等人的建議,進用荀爽、韓融、陳紀等人。當時董卓以公車徵韓融等入朝為官,唯獨申屠蟠不願去。眾人都勸他接受徵命,申屠蟠笑而不應。韓融入京後,被拜為河南尹。 [4]  [5]  [22]  [24]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遷都長安,京師擾亂。等到車駕西遷,公卿大多遭受兵飢,家室流散,韓融等人僅自己脱身。 [6] 
董卓又令時任大鴻臚的韓融與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勸解關東諸軍,袁紹指使河內太守王匡殺害胡母班、王瑰、吳修,後將軍袁術也殺死陰修,唯獨韓融因名聲德行而倖免於難。 [7-8] 
後來,韓融擔任太僕。 [10] 

韓融東歸風波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爭鬥於長安城中。李傕劫持獻帝劉協,郭汜則劫持韓融與太尉楊彪、司空張喜、衞尉士孫瑞等人。 [9] 
同年,獻帝東遷,遭到李傕、郭汜、張濟追擊,大敗於弘農。車駕抵達曹陽,護駕的將軍楊奉董承召集白波軍、南匈奴救駕,大破李傕等人。 [11]  漢軍得勝後,獻帝令韓融與侍中史恃前去告訴張濟:“朕思宗廟之重、社稷之靈,因而心念東都,夜以繼日。如今雒陽荒殘,無所庇廕,朕欲先到弘農,再逐漸恢復東都。而諸位爭強好勝,造成禍亂,如今戰亂仍未平定,民生塗炭。張濟向來忠誠堅貞、心存王室,前番受命,勸和李、郭,功業已建,豈不可惜?朕念其曾照料百官,因此追論前功。昔日晉文公因踐土之盟,垂勳於周朝,今人怎能不以此勉勵自己呢?”當時董承等人商議趁勝東進,獻帝説:“李傕、郭汜自知罪惡深重,因此起兵冒犯,殘害吏民。可以等到韓融回來,再商議進退之事。”董承則堅持認為應該立即前進。 [12] 
十二月,車駕繼續前進,再次遭到李傕追擊,大敗於曹陽。獻帝連夜渡河逃到河東郡。 [13] 
獻帝到達安邑後,派韓融和史恃奉詔回到弘農向李傕、郭汜、張濟請和,並令張濟將掠奪到的東西全部送到安邑。李傕等人答應和解,於是釋放了擒獲的公卿百官、宮人婦女,歸還劫掠到的乘輿、器服。 [14-15]  [23] 
韓融七十歲時去世。 [17]  (袁宏後漢紀稱韓融七十多歲時仍在世,陶淵明與其子書中則稱韓融八十歲去世 [1]  [18]  [22] 

韓融人物評價

劉宏:“處士荀爽、陳紀、鄭玄、韓融、李楷,耽道樂古,志行高潔,清貧隱約,為眾所歸。” [20] 
袁宏:“博學不為章句,皆究通其義。” [20] 
范曄:“少能辯理而不為章句學。聲名甚盛。” [2] 

韓融史料記載

《後漢書·卷六十二·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 [2] 

韓融文學形象

韓融登場於《三國演義》第13回,事蹟與歷史上大致相同。
漢獻帝逃到河東後,韓融請命回到弘農,成功説服李傕、郭汜罷兵,並讓李傕釋放百官、宮人。 [21] 
參考資料
  • 1.    《全晉文·卷一百十一》  .古曲網[引用日期2014-08-27]
  • 2.    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8]
  • 3.    《後漢書 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韓韶字仲黃,潁川舞陽人也……子融,字元長。少能辯理而不為章句學。聲名甚盛,五府並闢。
  • 4.    《後漢書 卷五十三 周黃申屠徐姜列傳第四十三》:中平五年,復與爽﹑玄及潁川韓融﹑陳紀等十四人並博士徵,不至。董卓廢立,蟠及爽﹑融﹑紀等復俱公車徵,唯蟠不到。眾人鹹勸之,蟠笑而不應。
  • 5.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卓素聞天下同疾閹官誅殺忠良,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羣士。乃任吏部尚書漢陽周珌、侍中汝南伍瓊、長史何顒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
  • 6.    《後漢書 卷五十三 周黃申屠徐姜列傳第四十三》:居無幾,爽等為卓所脅迫,西都長安,京師擾亂。及大駕西遷,公卿多遇兵飢,室家流散,融等僅以身脱。
  • 7.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大鴻臚韓融、少府陰修、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修、越騎校尉王瑰安集關東,後將軍袁術、河內太守王匡各執而殺之,唯韓融獲免。
  • 8.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卓乃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譬解紹等諸軍。紹使王匡殺班、瑰、吳循等,袁術亦執殺陰循,惟韓融以名德免。
  • 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天子復使公卿和傕、汜。汜又留太尉楊彪、司空張喜、尚書王隆、光祿勳劉淵、衞尉士孫瑞、太僕韓融、廷尉宣璠、大鴻臚榮郃、大司農朱雋、將作大匠梁邵、屯騎校尉姜宣等。
  • 10.    《後漢書 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獻帝初,至太僕。
  • 11.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行幸弘農。濟、汜、傕追乘輿,衞將軍楊奉、射聲校尉沮雋力戰,乘輿僅得免……壬申,行幸曹陽。傕、汜、濟併力來追。董卓、楊奉間使至河東,招故白波帥李樂、韓暹、胡才及匈奴右賢王去卑牽其眾來,與傕等戰,大破之,斬首數千級。
  • 12.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詔使侍中史恃、太僕韓融告張濟曰:「朕惟宗廟之重,社稷之靈,乃心東都,日夜以冀。洛陽丘墟,靡所庇蔭,欲幸弘農,以漸還舊。諸軍不止其競,遂成禍亂,今不為定,民在塗炭。濟宿有忠亮,乃心王室,前者受命,來和傕、汜,元功既建,豈不惜乎?濟其廩給百官,遂究前勳。昔晉文公為踐土之會,垂勳周室,可不勉哉!」於是董承等以新破傕等,可復東引,詔曰:「傕、汜自知罪重,將遂唐突,為吏民害。可復待韓融還,乃議進退。」承等固執宜進。
  • 13.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十二月庚辰,車駕乃進。李傕等復來追戰,王師大敗,殺略宮人,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等皆戰歿。進幸陝,夜度河。乙亥,幸安邑。
  • 1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遣太僕韓融至弘農,與傕、汜連和,還所掠宮人、公卿、百官及乘輿、車駕數乘。
  • 15.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又遣太僕韓融至弘農,與傕、汜等連和。傕乃放遣公卿百官,頗歸宮人婦女,及乘輿器服。
  • 16.    《後漢書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董卓之亂,棄官歸鄉里。同郡韓融時將宗親千餘家,避亂密西山中。彧謂父老曰:“潁川,四戰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衝。密雖小固,不足以捍大難,宜亟避之。”
  • 17.    《後漢書 卷六十二 荀韓鍾陳列傳第五十二》:年七十卒。
  • 18.    《宋書 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與子書以言其志,併為訓戒曰:……少年來好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爾有喜。嘗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日月遂往,緬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恨汝輩稚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弟兄之義。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於沒齒。濟北氾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汝其慎哉!吾復何言。
  • 19.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己未,詔曰:頃選舉失所,多非其人,儒法雜揉,學道寢微。處士荀爽、陳紀、鄭玄、韓融、〔張〕(李)楷,耽道樂古,志行高潔,清貧隱約,為眾所歸。其以爽等各補博士。」皆不至。
  • 20.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8]
  • 21.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13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18]
  • 22.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融字元長,潁川人。博學不為章句,皆究通其義,屢徵聘,皆不起。晚乃拜河南尹,歷鴻臚、太僕卿。年七十餘,弟兄同居,閨庭怡怡,至於沒齒也。
  • 23.    《太平御覽 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引《獻帝春秋》:十二月,使侍中史跱、大僕韓融奉詔,詔張濟悉遣宮人公卿以下婦女及乘輿服物車馬諸見略者,皆詣安邑。
  • 24.    《三國志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靈帝崩,董卓秉政,以漢陽周毖為吏部尚書,與靖共謀議,進退天下之士,沙汰穢濁,顯拔幽滯。進用潁川荀爽、韓融、陳紀等為公、卿、郡守,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張諮為南陽太守,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東郡張邈為陳留太守,而遷靖巴郡太守,不就,補御史中丞。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