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毖

鎖定
周毖(?~190年4月2日),一作周珌,字仲遠,涼州漢陽(治今甘肅甘谷縣)人,一説為武威人。豫州刺史周慎之子,東漢末年名士。
董卓當權時,深得信任,推舉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張邈等人治理州郡,又薦袁紹為渤海太守。
初平元年二月庚辰日(190年4月2日),與城門校尉伍瓊一同被董卓殺害。 [2] 
全    名
周毖
別    名
周珌
仲遠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漢陽郡(一作武威郡)
逝世日期
190年4月2日

周毖人物生平

周毖拔用善士

周毖,字仲遠,漢陽人(一作武威人),豫州刺史周慎之子,是當時的名士。 [2]  [3]  [4]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專權,任用周毖為尚書(周毖官職存在爭議,詳見目錄“相關爭議”)、伍瓊為城門校尉。周毖受董卓信任,與伍瓊、許靖等人共議進退天下之士,淘汰腐敗昏庸的官員,提拔舉薦懷才失意之士。董卓在周毖等人的建議下,進用潁川荀爽韓融陳紀等為公、卿、郡守,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人張諮為南陽太守,陳留人孔伷為豫州刺史,東平人張邈 [17]  為陳留太守。 [2]  [3]  [6]  [7] 
袁紹因廢立之事與董卓發生矛盾,逃奔冀州後,董卓打算懸賞緝捕他。周毖與伍瓊及議郎何顒暗中決定幫助袁紹(《後漢書》載鄭泰也有參與 [16]  ),於是對董卓説:“廢立大事,不是常人能夠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為恐懼而逃跑,並非有其他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佈恩德,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拉起隊伍,英雄乘勢而起,那時山東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的了。所以不如赦免他,拜他為一個郡守,那麼袁紹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董卓認為有道理,就拜袁紹為渤海太守,封邟鄉侯。 [4]  [5]  [8] 

周毖受疑被殺

初平元年(190年),袁紹、韓馥等人都起兵於關東,討伐董卓(《後漢書》又稱周毖、伍瓊暗為內應)。董卓得知袁紹起兵後,認為周毖、伍瓊出賣自己,心生不滿。 [9]  [10] 
二月,董卓決定遷都長安,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因勸阻而被罷免。庚辰日(4月2日),周毖、伍瓊力勸董卓不要遷都,董卓大怒,對周毖、伍瓊説道:“我董卓初入朝時,諸君説應該拔用善士,董卓聽從二位的建議,不願違背天下人心。而諸君舉薦的人上任之後,全都起兵來攻擊我。我董卓何時對不起你們!”於是將兩人處死。《三國志》記載,董卓喝令將周毖推出,在城外斬首。 [1-2]  [3]  [7]  [9]  [10] 
周毖、伍瓊死後不久,董卓又後悔了,於是在楊彪、黃琬前來道歉後表兩人為光祿大夫。 [9]  [10] 

周毖親屬成員

父親
周慎,豫州刺史。 [2]  (《後漢書·董卓傳》有“蕩寇將軍周慎”,不知是否為同一人 [14] 

周毖相關爭議

周毖姓名爭議

三國志》、《英雄記》、《續漢書》、《後漢紀》中,均作其名為“周毖”。 [2]  [6]  [8] 
僅《後漢書》及李賢注《東觀漢記》作“周珌”。 [2] 

周毖籍貫爭議

關於周毖的籍貫,《三國志·許靖傳》與《後漢書·董卓傳》皆稱周毖為漢陽人。 [6]  [7] 
《英雄記》則稱周毖為武威人。 [3] 

周毖官職爭議

周毖等人拔用天下之士時,《三國志·董卓傳》僅稱周毖為“尚書”。 [3]  《後漢紀》稱周毖為“侍中”。 [15]  《三國志·許靖傳》與《後漢書·董卓傳》則稱他為“吏部尚書”。 [6]  [7] 
錢大昭認為:“西漢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曰常侍曹、曰二千石曹、曰民曹、曰客曹。靈帝以侍中梁鵠為選部尚書,非吏部也。至曹魏時,始改選部為吏部,主選部事。蔡質《漢儀》雲:“世祖改常侍曹為吏曹。”亦非吏部。是獻帝時尚未有吏部尚書,此疑傳寫有誤。” [11] 
又周毖、伍瓊推薦袁紹為渤海太守時,諸書皆作周毖為“侍中”。 [4]  [5]  [8] 
周毖被殺時,《後漢書》又稱其為“督軍校尉”。諸書記載皆不同,不知是否因為周毖官職頻繁變動過。 [2] 

周毖演義形象

周毖初登場於《三國演義》第4回,為侍中,與校尉伍瓊共勸董卓拜袁紹為渤海太守。 [12] 
周毖第二次登場於第6回,此回周毖為尚書,與城門校尉伍瓊共同勸阻董卓遷都。董卓因袁紹之事,認為周毖、伍瓊是袁紹一黨,於是下令將他們推出都門斬首。 [13] 
參考資料
  • 1.    王先謙.三國志集解.事見《董卓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2.    李賢注《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二月乙亥,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免。庚辰,董卓殺城門校尉伍瓊、督軍校尉周珌。【珌音必。《東觀記》曰:“周珌,豫州刺史慎之子也。”續漢書、《魏志》並作“毖”,音秘。】
  • 3.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初,卓信任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等,用其所舉韓馥、劉岱、孔伷、張資、張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將以討卓。卓聞之,以為毖、瓊等通情賣己,皆斬之。【英雄記曰:毖字仲遠,武威人。瓊字德瑜,汝南人。
  • 4.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紹既出,遂亡奔冀州。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陰為紹,乃説卓曰:"夫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紹不達大體,恐懼故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購之急,勢必為變。袁氏樹恩四世,門世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則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卓以為然,乃拜紹勃海太守,封邟鄉侯。
  • 5.    《後漢書 卷七十四上 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董卓購募求紹。時侍中周珌、城門校尉伍瓊為卓所信待,瓊等陰為紹説卓曰:“夫廢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紹不達大體,恐懼出奔,非有它志。今急購之,埶必為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卓以為然,乃遣授紹勃海太守,封邟鄉侯。
  • 6.    李賢注《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卓素聞天下同疾閹官誅殺忠良,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羣士。乃任吏部尚書漢陽周珌、侍中汝南伍瓊、【《英雄記》“珌”作“毖”,字仲遠,武威人。瓊字德瑜。珌音秘。】尚書鄭公業、【公業名泰。餘人皆書名,范曄父名泰,避其諱耳。】長史何顒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以尚書韓馥為冀州刺史,【《英雄記》馥字文節,潁川人。】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吳志》曰:“劉岱字公山,東萊牟平人。”】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英雄記》胄字公緒。《九州春秋》“伷”為“胄”。】潁川張諮為南陽太守。【《獻帝春秋》“諮”作“資”。後為孫堅所殺。】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
  • 7.    《三國志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靈帝崩,董卓秉政,以漢陽周毖為吏部尚書,與靖共謀議,進退天下之士,沙汰穢濁,顯拔幽滯。進用潁川荀爽、韓融、陳紀等為公、卿、郡守,拜尚書韓馥為冀州牧,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潁川張諮為南陽太守,陳留孔伷為豫州刺史,東郡張邈為陳留太守,而遷靖巴郡太守,不就,補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舉兵還向京都,欲以誅卓。卓怒毖曰:"諸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君計,不欲違天下人心。而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還來相圖。卓何用相負!"叱毖令出,於外斬之。靖從兄陳相瑒,又與伷合規,靖懼誅,奔伷。
  • 8.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六》: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説董卓曰:「夫廢立事大,非常人所及。袁紹不達大體,恐懼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購之急,勢必為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山東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則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卓以為然,乃以紹為勃海太守。
  • 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六》:二月丁亥,太尉黃琬、司徒楊彪策罷。初,卓用伍瓊、周毖之議,選天下名士馥等,既出,皆舉兵圖卓。卓以瓊、毖賣己,心怨之。及議西遷,瓊、毖固諫,卓大怒曰:「君言當拔用善士,卓從二君計,不敢違天下心。諸君到官,舉兵相圖,卓何相負?」遂斬瓊、毖。彪、琬恐懼,詣卓謝曰:「因小人戀舊,非欲沮國事也,請以不及為受罪。」卓不勝當時之忿,既殺瓊、毖,旋亦悔之,故表彪、琬為光祿大夫。
  • 10.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初平元年,馥等到官,與袁紹之徒十餘人,各興義兵,同盟討卓,而伍瓊、周珌陰為內主。初,靈帝末,黃巾餘黨郭太等復起西河白波谷,轉寇太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轉三輔,號為“白波賊”,眾十餘萬。卓遣中郎將牛輔擊之,不能卻。及聞東方兵起,懼,乃鴆殺弘農王,欲徙都長安。會公卿議,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廷爭不能得,而伍瓊、周珌又固諫之。卓因大怒曰:“卓初入朝,二子勸用善士,故相從,而諸君到官,舉兵相圖。此二君賣卓,卓何用相負!”遂斬瓊、珌。而彪、琬恐懼,詣卓謝曰:“小人戀舊,非欲沮國事也,請以不及為罪。”卓既殺瓊、珌,旋亦悔之,故表彪、琬為光祿大夫。於是遷天子西都。
  • 11.    盧弼《三國志集解 卷三十八》:錢大昭曰:“西漢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曰常侍曹、曰二千石曹、曰民曹、曰客曹。靈帝以侍中梁鵠為選部尚書,非吏部也。至曹魏時,始改選部為吏部,主選部事。蔡質《漢儀》雲:“世祖改常侍曹為吏曹。”亦非吏部。是獻帝時尚未有吏部尚書,此疑傳寫有誤。”
  • 12.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4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9-16]
  • 13.    國學子部-明清小説-三國演義(第6回)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9-16]
  • 14.    《後漢書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拜卓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統於温。並諸郡兵步騎合十餘萬,屯美陽。
  • 15.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卓雖無道,而外以禮賢為名,黃琬、荀爽之舉,從民望也。又任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沙汰穢惡,顯拔幽滯。於是以尚書韓馥為冀州,侍中劉岱為兗州,陳留孔冑為豫州,潁川張諮為南陽太守,東平張邈為陳留太守。
  • 16.    《後漢書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鄭太字公業……公業等與侍中伍瓊、卓長史何顒共説卓,以袁紹為勃海太守,以發山東之謀。
  • 17.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張邈字孟卓,東平壽張人也。少以俠聞,振窮救急,傾家無愛,士多歸之。太祖、袁紹皆與邈友。闢公府,以高第拜騎都尉,遷陳留太守。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