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和

(東漢末年人物)

鎖定
劉和,東海郡郯縣(今山東省郯城縣)人。漢朝宗室大臣,幽州牧劉虞之子。
初以宗室,拜為侍中。奉漢獻帝之命返回幽州,先後為袁術、袁紹所攔截。劉虞被公孫瓚殺死後,袁紹讓劉和聯合劉虞舊部共攻公孫瓚,後來不知所終。
全    名
劉和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東海郯縣
官    職
侍中

劉和人物生平

劉和,東海郯縣(今山東郯城縣)人,東漢末年官員,漢光武帝劉秀後裔,幽州牧劉虞之子。
劉和本是漢朝的侍中,跟隨漢獻帝劉協在長安。劉虞遣田疇鮮于銀出使長安後,劉協為了東歸舊京,就派劉和出武關去見劉虞,讓他率兵前來迎接天子。劉和途中經過南陽,將劉協的旨意告知了佔據南陽的後將軍袁術,袁術卻將劉和扣留,並致書劉虞,讓他派兵前來,與自己的軍隊一同西進。公孫瓚認為袁術懷有異心,不希望劉虞派兵前往,因此制止劉虞,但劉虞並未聽從。公孫瓚害怕袁術得知自己曾阻止劉虞,因此派堂弟公孫越率領一千騎兵去見袁術,並與袁術結納,暗中讓袁術擒下劉和並奪取劉虞的人馬,自此公孫瓚與劉虞便結下了仇怨。不久後,劉和趁機自袁術之處逃離,前往北方,卻又被袁紹扣留。 [1-2] 
後來,公孫瓚殺死劉虞;劉虞舊部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起兵報仇,共推閻柔為烏丸司馬,召集烏丸、鮮卑的人馬,加上自己原有的人馬共數萬人,大戰公孫瓚手下的漁陽太守鄒丹,最終殺死鄒丹。此時,袁紹派大將麴義以及劉和率兵支援鮮于輔等人,鮮于輔與烏桓峭王南迎劉和,並與麴義軍聯合,兵力到達十萬,共同進攻公孫瓚。 [3-4] 
興平二年(195年),諸軍大破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 [4] 

劉和親屬成員

先祖:劉秀,光武帝。
曾祖:劉嘉,光祿勳
祖父:劉舒,曾任丹陽太守
父親:劉虞,官至大司馬、幽州牧。 [5]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虞子和為侍中,在長安。天子思東歸,使和偽逃卓,潛出武關詣虞,令將兵來迎。和道經袁術,為説天子意。術利虞為援,留和不遣,許兵至俱西,令和為書與虞。虞得和書,乃遣數千騎詣和。瓚知術有異志,不欲遣兵,止虞,虞不可。瓚懼術聞而怨之,亦遣其從弟越將千騎詣術以自結,而陰教術執和,奪其兵。由是虞、瓚益有隙。和逃術來北,復為紹所留。
  • 2.    《後漢書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於是選掾右北平田疇、從事鮮于銀蒙險閒行,奉使長安。獻帝既思東歸,見疇等大悦。時虞子和為侍中,因此遣和潛從武關出,告虞將兵來迎。道由南陽,後將軍袁術聞其狀,遂質和,使報虞遣兵俱西。虞乃使數千騎就和奉迎天子,而術竟不遣之。初,公孫瓚知術詐,固止虞遣兵,虞不從,瓚乃陰勸術執和,使奪其兵,自是與瓚仇怨益深。和尋得逃術還北,復為袁紹所留。
  • 3.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虞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都尉鮮于銀等,率州兵欲報瓚,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共推柔為烏丸司馬。柔招誘烏丸、鮮卑,得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大破之,斬丹。袁紹又遣麴義及虞子和,將兵與輔合擊瓚。瓚軍數敗,乃走還易京固守。
  • 4.    《後漢書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輔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推為烏桓司馬。柔招誘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斬丹等四千餘級。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千餘騎,共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十萬,共攻瓚。興平二年,破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
  • 5.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