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和

(漢趙第二位皇帝)

鎖定
劉和(?~310年),字玄泰 [1]  ,新興(今山西忻州市)人,匈奴族。漢趙第二位皇帝,漢光文帝劉淵長子,母為呼延皇后
雄偉剛毅,好學早成。初拜大司馬,封為梁王。永嘉四年(309年)正月,冊立為太子。猜忌諸王,馭下無恩。永嘉四年(310年),劉淵去世後,正式即位。不久,圖謀剷除四王,反為劉聰所害。
全    名
劉和
封    號
梁王、皇太子(即位前)
所處時代
漢趙
民族族羣
匈奴族
出生地
新興
逝世日期
310年
逝世地
光極殿西室 [13] 
在位時間
310年(不足1月)
前    任
漢太祖光文皇帝劉淵
繼    任
漢烈宗昭武皇帝劉聰

劉和人物生平

劉和立為太子

劉和身高八尺,長得雄偉剛毅,儀表堂堂,好學而早成,學習《毛詩》、《左氏春秋》、《鄭氏易》等。 [2] 
永嘉二年(308年)十月初三日,劉淵正式稱帝,改年號為永鳳。十一月,劉淵任命劉和擔任大將軍 [3]  十二月初五日,劉淵升任劉和為大司馬,封為梁王。 [4] 
永嘉四年(310年)正月,劉淵立劉和為皇太子 [5]  劉和成為太子之後,在內多猜忌,對下屬沒有恩德。 [6] 

劉和繼承帝位

永嘉四年(310年)七月初九日,劉淵卧病不起。七月初十日,劉淵任命陳留王劉歡樂為太宰,長樂王劉洋為太傅,江都王劉延年為太保,楚王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都兼任錄尚書事。在平陽西側設置單于台。任命齊王劉裕大司徒,魯王劉隆為尚書令,北海王劉乂為撫軍大將軍兼任司隸校尉,始安王劉曜為征討大都督兼任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兼任單于右輔,光祿大夫劉殷為左僕射,王育為右僕射,任顗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護軍馬景兼任左衞將軍。永安王劉安國兼任右衞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都兼任武衞將軍,分別統領禁兵,共同輔佐劉和。 [7]  七月十六日,劉淵召太宰劉歡樂等人到宮中,接受遺詔輔佐朝政。七月十八日,劉淵去世,皇太子劉和繼承帝位。 [8] 

劉和為弟所殺

劉和繼位後,衞尉、西昌王劉鋭,宗正呼延攸怨恨未能參與劉淵臨終顧命,遊説劉和説:“先帝沒有考慮輕重之計,而讓三王統領精鋭的宮廷禁軍,大司馬劉聰又在近郊掌握着十萬勁旅,陛下現在就等於是寄於客位了。這樣的禍難,不可測知,希望陛下早作打算。”劉和是呼延攸的外甥,所以對他的話深信不疑。召來領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馬景等人通告他們。 [9] 
劉盛説:“先帝的棺槨還沒有安葬,四王也沒有變節,一旦自相殘殺,天下會怎麼説陛下?再説大業還沒有成功,陛下不要聽信挑撥離間的小人的讒言來疑忌兄弟,兄弟尚且都不能相信,那別人誰還值得相信呢?”劉鋭和呼延攸發怒道:“今天商議,沒有別的道理可講,領軍你這是什麼話!”便命令左右隨從把劉盛殺死。 [10-11] 
馬景、劉欽害怕,只得聽從劉和的旨意一起在東堂結盟,準備攻打四王。於是,劉鋭帶領馬景在單于台攻打楚王劉聰,呼延攸帶領永安王劉安國到司徒府攻打齊王劉裕,侍中劉乘帶領安邑王劉欽攻打魯王劉隆,派尚書田密、武衞將軍劉璿攻打北海王劉乂。田密、劉璿等派人斬殺守關的衞兵投奔到劉聰處,劉聰命令穿上鎧甲等候劉鋭大軍。劉鋭得知劉聰已有防備,迅速回師,與呼延攸、劉乘一起攻打劉隆、劉裕。呼延攸和劉乘懷疑劉安國、劉欽有異心,就殺了他們。當天殺死劉裕和劉隆。劉聰攻打西明門,將其攻克。劉鋭等人逃進南宮,前鋒跟隨着他。劉聰在光極殿西室斬殺劉和。抓住劉鋭、呼延攸、劉乘,在交通要道上斬首並懸掛起來。 [12-13] 

劉和身份變遷

大將軍→大司馬,梁王→皇太子→皇帝

劉和歷史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 [14]  ②“及為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 [14] 
司馬光資治通鑑》:“和性猜忌無恩。” [15] 

劉和史書記載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14]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 [15] 

劉和家庭成員

劉和父母

父親:漢光文帝劉淵
母親:呼延皇后

劉和弟弟

隱太子劉恭
漢昭武帝劉聰
齊王劉裕
魯王劉隆
北海王劉乂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和字玄泰。
  • 2.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夙成,習《毛詩》、《左氏春秋》、《鄭氏易》。
  • 3.    《資治通鑑·卷八十六》:冬,十月,甲戌,漢王淵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鳳。十一月,以其子和為大將軍,聰為車騎大將軍,族子曜為龍驤大將軍。
  • 4.    《資治通鑑·卷八十六》:乙亥,漢主淵以大將軍和為大司馬,封梁王;尚書令歡樂為大司徒,封陳留王;後父御史大夫呼延翼為大司空,封雁門郡公;宗室以親疏悉封郡縣王,異姓以功伐悉封郡縣公侯。
  • 5.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漢主淵立單徵女為皇后,梁王和為皇太子,大赦;封子義為北海王;以長樂王洋為大司馬。
  • 6.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及為儲貳,內多猜忌,馭下無恩。
  • 7.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庚午,漢主淵寢疾;辛未,以陳留王歡樂為太宰,長樂王洋為太傅,江都王延年為太保,楚王聰為大司馬、大單于,並錄尚書事。置單于台於平陽西。以齊王裕為大司徒,魯王隆為尚書令,北海王乂為撫軍大將軍、領司隸校尉,始安王曜為征討大都督、領單于左輔,廷尉喬智明為冠軍大將軍、領單于右輔,光祿大夫劉殷為左僕射,王育為右僕射,任顗為吏部尚書,朱紀為中書監,護軍馬景領左衞將軍,永安王安國領右衞將軍,安昌王盛、安邑王飲、西陽王璿皆領武衞將軍,分典禁兵。
  • 8.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丁丑,淵召太宰歡樂等入禁中,受遺詔輔政。己卯,淵卒;太子和即位。
  • 9.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元海死,和嗣偽位。其衞尉西昌王劉鋭、宗正呼延攸恨不參顧命也,説和曰:“先帝不惟輕重之計,而使三王總強兵於內,大司馬握十萬勁卒居於近郊,陛下今便為寄坐耳。此之禍難,未可測也,顧陛下早為之所。”和即攸之甥也,深然之,召其領軍劉盛及劉欽、馬景等告之。
  • 10.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盛曰:“先帝尚在殯宮,四王未有逆節,今忽一旦自相魚肉,臣恐人不食陛下之餘。四海未定,大業甫爾,願陛下以上成先帝鴻基為志,且塞耳勿聽此狂簡之言也。《詩》雲:‘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陛下既不信諸弟,復誰可信哉!”鋭、攸怒曰:“今日之議,理無有二。”於是命左右刃之。
  • 11.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盛曰:“先帝梓宮在殯,四王未有逆節,一旦自相魚肉,天下謂陛下何!且大業甫爾,陛下勿信讒夫之言以疑兄弟;兄弟尚不可信,他人誰足信哉!”攸、鋭怒之曰:“今日之議,理無有二,領軍是何言乎!”命左右刃之。
  • 12.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景懼曰:“惟陛下詔,臣等以死奉之,蔑不濟矣。”乃相與盟於東堂,使鋭、景攻聰,攸率劉安國攻裕,使侍中劉乘、武衞劉欽攻魯王隆,尚書田密、武衞劉璿攻北海王乂。密、璿等使人斬關奔於聰,聰命貫甲以待之。鋭知聰之有備也,馳還,與攸、乘等會攻隆、裕。攸、乘懼安國、欽之有異志也,斬之。是日,斬裕及隆。聰攻西明門,克之。鋭等奔入南宮,前鋒隨之,斬和於光極西室。鋭、攸梟首通衢。
  • 13.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盛既死,欽懼曰:“惟陛下命。”壬午,鋭帥馬景攻楚王聰於單于台,攸帥永安王安國攻齊王裕於司徒府,乘帥安邑王欽攻魯王隆,使尚書田密、武衞將軍劉璇攻北海王。密、璇挾斬關歸於聰,聰命貫甲以待之。鋭知聰有奮,馳還,與攸、乘疑共攻隆、裕。攸、乘安國、欽有異志,殺之;是日,斬裕,癸未,斬隆。甲申,聰攻西明門,克之;鋭等走入南宮 ,前鋒隨之。乙酉,殺和於光極西室,收鋭、攸、乘、梟首通衢。
  • 14.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30]
  • 15.    《資治通鑑·卷八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3-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