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閻柔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鎖定
閻柔(生卒年不詳),燕國廣陽(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年少時曾被烏桓鮮卑俘虜,後來卻得到他們的信任,殺烏桓校尉邢舉,取而代之。 [6]  劉虞死後,閻柔被鮮于輔等人推舉為烏桓司馬,聯繫烏桓、鮮卑為劉虞報仇,和公孫瓚對抗。 [2]  在官渡之戰時歸曹操,拜護烏桓校尉,對曹操討伐烏桓有功,賜爵關內侯 [5]  曹操待其如子,曹丕也視其如親兄弟。閻柔坐鎮北方,不少鮮卑大人都靠閻柔向朝廷上貢。 [10]  曹丕稱帝后,閻柔為度遼將軍,封縣侯,位特進。 [16] 
全    名
閻柔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燕國廣陽
主要成就
坐鎮北方,抗擊胡人入侵
官    職
渡遼將軍
爵    位
關內侯 [5]  →都亭侯 [14]  →縣侯 [16] 

閻柔人物生平

閻柔協助復仇

三國智原畫—閻柔 三國智原畫—閻柔
閻柔自少在烏桓鮮卑中為俘虜,後為其所親近信任。閻柔於是藉着鮮卑的部眾,殺害護烏桓校尉邢舉,取而代之。 [2]  [6] 
公孫瓚殺幽州牧劉虞後,劉虞的舊部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率州兵打算起兵報仇,他們因閻柔的名氣而推舉他為烏桓司馬,閻柔招誘烏桓、鮮卑,得到胡、漢數萬人,與公孫瓚所設的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大破其軍,斬殺鄒丹等四千餘人。烏桓峭王感劉虞恩德,率烏桓人及鮮卑人共七千餘騎兵,隨鮮于輔南下迎接劉虞的兒子劉和,並與袁紹部將麴義聯合,共計十萬兵馬,進攻公孫瓚。 [1]  [7] 
漢興平二年(195年),諸軍在鮑丘大破公孫瓚,斬首二萬餘級。 [7] 
後來,袁紹以恩寵撫慰閻柔,並讓他幫助自己安定北方。 [2]  [6] 

閻柔歸順曹氏

三國志11閻柔 三國志11閻柔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期間,閻柔遣使曹操,獲封護烏桓校尉 [5]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破南皮 [18]  ,閻柔率領部曲、帶着鮮卑所獻的名馬以奉曹軍。 [5] 
後來,閻柔跟隨曹操討伐三郡烏桓(史書記載曹操討伐三郡烏桓有兩次,一次是獷平之戰救援鮮于輔; [9]  一次則是白狼山之戰 [3-4]  不知閻柔從徵發生在何時),因功被封關內侯。 [5] 
曹操很喜歡閻柔,每每對他説:“我視你如子,也想讓你視我如父。”閻柔也因此選擇依託於曹丕,二人也和兄弟一樣。 [5] 

閻柔和睦外族

閻柔深得外族之心,烏桓、鮮卑都跟着他一同歸附曹操。他擔任護烏桓校尉時,仍持漢朝符節,治廣甯,如同過去一樣。 [8] 
在建安年間,鮮卑大人步度根軻比能素利彌加厥機等都是通過閻柔向朝廷上貢。 [10-12]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征關中時,田銀在河間起兵。軻比能率領三千多名騎兵,跟隨閻柔擊破了田銀。 [13] 

閻柔加官進爵

延康元年(220年),閻柔等魏國公卿共上表勸魏王曹丕即帝位(即《魏公卿上尊號奏》上的“渡遼將軍都亭侯臣柔” [14]  [15]  ,此與《三國志》記載的閻柔擔任渡遼將軍時間不同 [16]  )。 [14] 
魏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稱帝后,拜鮮于輔為虎牙將軍、閻柔為渡遼將軍,二人皆進封為縣侯,位特進 [16] 

閻柔家族成員

弟弟:閻志,素為鮮卑所信,魏明帝時任上谷太守,烏丸校尉田豫軻比能包圍時,閻志前往勸解,使軻比能解圍而去。 [17] 

閻柔史料記載

閻柔無本傳,他的事蹟主要見《三國志·公孫瓚傳》、《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19]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20]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虞從事漁陽鮮于輔、齊周、騎都尉鮮于銀等,率州兵欲報瓚,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共推柔為烏丸司馬。柔招誘烏丸、鮮卑,得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大破之,斬丹。袁紹又遣麴義及虞子和,將兵與輔合擊瓚。
  • 2.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廣陽閻柔,少沒烏丸、鮮卑中,為其種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丸校尉邢舉代之,紹因寵慰以安北邊。
  • 3.    《三國志·武帝紀》: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 4.    《三國志·張遼傳》: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 5.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閻柔遣使詣太祖受事,遷護烏丸校尉…太祖破南皮,柔將部曲及鮮卑獻名馬以奉軍,從徵三郡烏丸,以功封關內侯。(魏略曰:太祖甚愛閻柔,每謂之曰:“我視卿如子,亦欲卿視我如父也。”柔由此自託於五官將,如兄弟。)
  • 6.    《後漢書·卷九十·烏桓鮮卑列傳第八十》:廣陽人閻柔,少沒烏桓、鮮卑中,為其種人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桓校尉邢舉而代之。袁紹因寵慰柔,以安北邊。
  • 7.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劉虞從事漁陽鮮于輔等,合率州兵,欲共報瓚。輔以燕國閻柔素有恩信,推為烏桓司馬。柔招誘胡漢數萬人,與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北,斬丹等四千餘級。烏桓峭王感虞恩德,率種人及鮮卑七千餘騎,共輔南迎虞子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十萬,共攻瓚。興平二年,破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級。
  • 8.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會太祖平河北,柔帥鮮卑、烏丸歸附,遂因以柔為校尉,猶持漢使節,治廣甯如舊。
  • 9.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夏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其眾十餘萬降,封為列侯。故安趙犢、霍奴等殺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烏丸攻鮮于輔於獷平。秋八月,公徵之,斬犢等,乃渡潞河救獷平,烏丸奔走出塞。
  • 10.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步度根既立,眾稍衰弱,中兄扶羅韓亦別擁眾數萬為大人。建安中,太祖定幽州,步度根與軻比能等因烏丸校尉閻柔上貢獻。
  • 11.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軻比能本小種鮮卑,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眾推以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紹據河北,中國人多亡叛歸之,教作兵器鎧楯,頗學文字。故其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出入弋獵,建立旌麾,以鼓節為進退。建安中,因閻柔上貢獻。
  • 12.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素利、彌加、厥機皆為大人,在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道遠初不為邊患,然其種眾多於比能。建安中,因閻柔上貢獻,通市,太祖皆表寵以為王。
  • 13.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太祖西征關中,田銀反河間,比能將三千餘騎隨柔擊破銀。
  • 14.    《隸釋》卷十九《魏公卿上尊號奏》:相國安樂鄉侯臣歆、太尉都亭侯臣詡、御史大夫安陵亭侯臣朗、使持節行都督督軍車騎將軍 臣仁、輔國將軍清苑鄉侯臣若、虎牙將軍南昌亭侯臣輔、輕車將軍都亭侯臣忠、冠軍將軍好時鄉侯臣秋、渡遼將軍都亭侯臣柔、衞將軍國明亭侯臣洪、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鎮西將軍東鄉侯臣真、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領揚州刺史徵東將軍安陽鄉侯臣休、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徵南將軍平陵亭侯臣尚、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臣霸、使持節左將軍中鄉侯臣郃、使持節右將軍建鄉侯臣晃、使持節前將軍都鄉侯臣遼、使持節後將軍華鄉侯臣靈、匈奴南單于臣泉、奉常臣貞、郎中令臣洽、衞尉安國亭侯臣昱、太僕臣夔、大理東武亭侯臣繇、大農臣霸、少府臣林、督軍御史將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領軍中陽鄉侯臣楙、中護軍臣陟、屯騎校尉都亭侯臣祖、長水校尉關內侯臣淩、步兵校尉關內侯臣福、射聲校尉關內侯臣質、振威將軍鄉亭侯臣題、徵虜將軍都亭侯臣觸、振武將軍尉猛亭侯臣當、忠義將軍樂鄉亭侯臣生、建節將軍平樂亭侯臣圃、安眾將軍元就亭侯臣神、翼衞將軍都亭侯臣衢、討夷將軍成遷亭侯臣慎、懷遠將軍關內侯臣巽、綏邊將軍常樂亭侯臣俊、安夷將軍高梁亭侯臣昺、奮武將軍長安亭侯臣豐、武衞將軍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
  • 15.    《三國志集解 卷二》:【王昶《金石萃編》雲:碑前段所列諸臣銜名,微有剝落,然證之《隸釋》,尚可全讀。其著於《魏志》者,臣歆即華歆,臣詡即賈詡,臣朗即王朗,臣仁即曹仁,■■據本傳當是“陳侯”二字。臣洪即曹洪,臣真即曹真,臣休即曹休,臣尚即夏侯尚,臣霸即臧霸,臣郃即張郃,臣晃即徐晃,臣遼即張遼,臣洽即和洽,臣昱即程昱,臣夔即何夔,臣繇即鍾繇,臣林即常林,臣昭即董昭,臣褚即許褚,皆有傳。臣輔者,鮮于輔;臣柔者,閻柔,附《公孫瓚傳》。臣秋者,楊秋,見《郭淮傳》……】
  • 16.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文帝踐阼,拜輔虎牙將軍,柔度遼將軍,皆進封縣侯。位特進。
  • 17.    《三國志·卷三十·魏書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太和二年,豫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婿鬱築鞬部,舍為鞬所殺。其秋,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鬱築鞬,大破之。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七日。上谷太守閻志,柔之弟也,素為鮮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圍去。
  • 18.    《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十二月,太祖軍其門,譚不出,夜遁奔南皮,臨清河而屯。十年正月,攻拔之,斬譚及圖等。
  • 19.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7]
  • 20.    卷三十 魏書三十 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