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lù)安市,別稱“皋城”、“皖西”,安徽省轄地級市,界於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之間
[9]
,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長江三角洲西翼,地處江淮,東銜吳越,西領荊楚,北接中原,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佈
[57]
,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温帶轉換的過渡帶
[12]
;總面積15451.2平方千米
[41]
,轄3個區、4個縣
[2]
;2022年,六安市常住人口437.9萬人。
[59]
六安歷史沿革
編輯六安古代
六安地區建置歷史悠久,夏屬皋陶後裔封地——英(今金寨、霍邱境)、六(Lù)(今六安市北)故六安城又稱皋城。
魅力皋城城市風光(29張)
東漢分屬九江郡、廬江郡。九江郡置壽春、成德二縣,廬江郡置六安、潛縣、安風、陽泉、安豐、雲婁、龍舒等縣,統歸揚州刺史部管轄。
西晉時期,今壽縣和六安縣北部部分地區屬淮南郡,置壽春、成德縣,郡治壽春,州治先在壽春(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後遷建鄴(晉武帝太康三年);今六安、霍山、舒城以及壽縣安豐塘西部和霍邱縣城東湖東部的淠河兩岸,屬揚州廬江郡,置六縣、潛縣、陽泉、舒縣、龍舒五縣,郡治舒縣(今舒城);今霍邱、金寨屬豫州安豐郡,置安風、松滋、蓼、安豐、雲婁等縣,郡治安風(今霍邱縣邵崗鄉許集)。
東晉十六國時期,今轄地屬東晉,壽縣屬淮南郡,郡治壽春,六安、舒城、霍山以及壽縣安豐塘西部和霍邱縣城東湖以東淠河兩岸,屬廬江郡,郡治舒縣(今舒城),兩郡統屬揚州,州治建康(今南京市);霍邱、金寨屬豫州義陽郡,郡治弋陽(今光州)。
南北朝時,今六安地區先屬南朝宋。宋大明八年(464年)屬南豫州,州治當塗。繼屬南朝齊,齊建武四年(497年)壽縣、霍邱、金寨以及六安縣北部地區屬豫州,析置開化、蒙縣、雍丘,安豐、北樵、小黃、松滋七縣,舒城、霍山、六安市和六安縣的南部地區屬南豫州,置潛縣、舒縣、州治當塗。再屬南朝梁,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壽縣屬豫州,州治梁郡(壽縣城),霍山、舒城、六安市和金寨,六安的大部地區屬新置霍州,州治嶽安郡(今霍山縣城)。霍邱縣屬安豐州,州治安豐郡(今霍邱縣河口附近)。繼屬北朝魏、齊。
六安近代
中華民國成立,改壽州為壽縣、六安州為六安縣,連同霍邱、舒城、霍山三縣均隸屬於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年),舒城、六安、霍山屬安慶道,壽縣、霍邱屬淮泗道。隨後,取消道的設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六安、舒城、霍山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同年10月析安徽省六安、霍山、霍邱,河南省商城、固始5縣邊境的55個保設立煌縣,初屬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次年3月劃歸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7月,壽縣、霍邱由第四行政督察區劃入第三行政督察區,今全市轄境統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駐地六安,轄區未變。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豫鄂邊抗日根據地。
[35]
解放戰爭期間,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創建皖西根據地,今地區轄地分屬第二、第三兩專區。同年9月劃六安縣西南部成立獨山縣,改立煌縣為金寨縣。10月,以户胡為中心成立霍固縣。11月,以毛坦廠為中心成立舒六縣,下旬將金寨縣劃為金西、金東兩個縣和金北辦事處。12月,成立壽六合霍縣。民國37年1月,劃六安東南鄉成立六合縣,劃霍山、英山、嶽西三縣結合部,以太平畈為中心成立太平縣。12月,劃六安雙河以東,合肥巢湖以西地區成立肥西縣,與此同時,撤銷舒六、獨山、太平三個縣。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皖西行署第三專署移駐六安城,相應成立六安市。4月,第三專署改稱六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隸屬皖北行政公署,轄壽縣、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六南、六北、六安市。不久,六南、六北與六安市合併為六安縣,至建國前夕,六安專區領六安、霍山、舒城、壽縣、霍邱、金寨縣。
六安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安專區轄境未變。
1952年2月4日,增領肥西縣,4月12日,皖北行署與皖南行署合併成立安徽省,六安專署隸屬安徽省。
1958年6月21日,肥西縣劃歸合肥市,7月12日增領廬江縣。
1961年4月13日,肥西縣復由合肥市劃入六安專區管轄。
1965年7月14日,廬江縣劃歸巢湖專區。
1971年3月29日,改專區為地區,轄境未變。
1978年9月23日,成立六安市,隸屬六安地區行政公署。
1992年12月,六安市與六安縣合併,稱六安市(縣級)。1999年9月,國務院批准六安撤地設市,原縣級六安市分設為金安區、裕安區。2000年3月,省轄六安市成立。到2007年,轄金安、裕安兩區和壽縣、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縣,以及省級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葉集改革發展試驗區。
六安行政區劃
編輯截至2017年,六安市轄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四縣和金安、裕安、葉集三區
[2]
;有130個鄉鎮、8個街道、106個城市社區、245個農村社區,1831個行政村。
[5]
市政府駐地金安區長安南路。
六安市全域 | |||||
名稱 | 郵編 | 縣(個) | 政府駐地 | ||
六安市 | 237000 | 六安市金安區長安南路 | |||
市轄區 | |||||
名稱 | 郵編 | 鄉鎮(個) | 政府駐地 | ||
237005 | 17 | 六安市佛子嶺路 | |||
237010 | 19 | 六安市龍河西路 | |||
237431 | 6 | 六安市花園路 | |||
縣 | |||||
名稱(首字母) | 郵編 | 鄉鎮(個) | 政府駐地 | ||
237400 | 32 | 霍邱縣城關鎮 | |||
237200 | 16 | 霍山縣衡山鎮 | |||
237300 | 23 | 金寨縣梅山鎮 | |||
231300 | 21 | 舒城縣城關鎮 | |||
六安地理環境
編輯六安位置境域
六安市位於安徽省西部,地處江淮之間,東鄰省城合肥市;南接安慶市和湖北省英山、羅田兩縣;西與河南省商城、固始毗連;北接淮南市並與阜陽市隔河相望。全市界於東經115°20’—117°14’,北緯31°01’—32°40’之間。
[9]
全市總面積15451.2平方千米
[41]
。東起舒城縣舒三鄉的太平村、西至金寨縣西河鄉餘家灣;南自霍山縣太平鄉的掛龍尖、北至霍邱縣朱港。江淮分水嶺,由西南向東偏北橫貫全市。
[10]
六安地形地貌
六安市地勢西南高峻,東北低平,呈梯形分佈,形成山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區域。
[9]
山脈,均屬大別山脈及其支脈。大別山脈自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棋盤山入境,為長江、淮河分水嶺,將全區分為長江、淮河兩個流域。境內山脈分為兩段:一是西南段,歷史上稱為皖山;二是東段,歷史上稱霍山,也稱淮陽山脈。
[11]
六安氣候
六安市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温帶轉換的過渡帶,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9]
;光、熱、水配合良好。但由於處在北亞熱帶向暖温帶轉換的過渡帶,暖冷氣流交會頻繁,年際間季風強弱程度不同,進退早遲不一,因而造成氣候多變,常受水、旱災害的威脅,制約農業生產的因素亦多。全區大部分地區多年平均氣温為14.6℃~15.6℃,自東北向西南隨地勢抬高而遞減。全區平均地面温度自北向南在18~19℃,均高於平均氣温。
[12]
六安水文
六安市地表水比較豐富,年平均地表徑流92.1~99.92億立方米。全區河流眾多,積水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45條,其中主要河流有7條,分屬淮河、長江兩大水系。史河、灃河、汲河、淠河、東淝河由南向北匯入淮河。全區天然湖泊有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姜家湖、壽西湖、肖嚴湖、梁家湖、孟家湖等。這些湖泊都是在淮河洪水威脅淮北大堤和沿淮城市、工礦、鐵路交通等安全時,作為調節洪峯的蓄水區、行洪區和滯洪區。全區地下水資源貧乏,沿河湖平原圩畈,範圍小,且處於河谷兩側狹長地帶,與地表水資源相比甚微。因地層和巖性的差異,全區地下水有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類。
[13]
六安自然資源
編輯六安水資源
六安市地表水資源總量為99.9億立方米,具有南多北少、年際變化較大、時空分佈不均等特點。徑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汛期徑流量約佔全年的70—80%。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區的淮河干流,從霍邱縣臨水鎮入境,於壽縣郝家圩出境,流經六安市長達125公里,約佔淮河總長度的12.5%。全市有蓄水能力79.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35.8億立方米,其中六大水庫總庫容67.3億立方米,興利庫容31.7億立方米。遍佈皖西的河流、水庫、湖泊,水質好,無污染。全市水能資源總藴藏量53.4萬千瓦,佔全省的12.5%,可開發利用36.7萬千瓦,已開發利用19.4萬千瓦,其中大水電12.7萬千瓦。
[9]
六安土地資源
六安市分為大別山北坡山地、江淮丘陵、江淮崗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單元。其中,中山佔9.5%,低山佔13.7%,丘陵佔16.5%,崗地佔22.4%,平原圩畈佔34.9%,另有3%的大水面。西南部山巒起伏,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峯240多座,大別山主峯白馬尖位於霍山西南部,海拔1774米;中部為丘陵、崗地,海拔一般在30—200米之間;東部和北部為沿淮平原和杭豐圩畈區,是全市優質糧、油、棉的主要產區。江淮分水嶺使境內形成了淮河、長江兩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積佔總面積的83%,長江流域面積佔17%。全市有耕地660萬畝,山場1100萬畝,水面351萬畝(其中可養水面95.5萬畝),土地利用結構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土壤類型有黃棕壤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水稻土佔36%。
[9]
六安礦產資源
六安市在地質構造上屬秦嶺造山帶東段,是地殼運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也是成曠條件較好的區域。礦產資源的特點是總量大,品種多。已發現礦藏57種,探明儲量53種,石油、天然氣也有較好的找礦前景。開採利用的有鐵、金、銀、鉛、鋅、石煤、花崗岩、大理石、石英石、膨潤土、鉀長石、石灰岩、各類建築砂石、礦泉水、温泉水等20多種。鉬礦:金寨關廟沙坪溝鉬礦,詳查儲量220萬噸,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鐵礦:霍邱周集鐵礦是國內罕見的大型鞍山式鐵礦,礦區地處淮河平原,由周集、張莊、周油坊、李樓、吳集等9個礦牀組成,已探明儲量18.6億噸,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五。多已開發利用,周集、李老莊鐵礦未開採。金礦:主要分佈在霍山縣東溪、南關嶺等地。金銀資源潛力較大。鉛鋅礦:主要分佈於金寨縣,已探明中小型礦牀17處,其中汞洞衝、銀山畈、銀水寺等處已開採,資源潛力較大。建築砂石:全市建築砂石資源極為豐富,質量上乘,年開採量350萬噸以上,是合肥、蕪湖、南京、上海等地建築市場上的熱銷產品。水泥灰岩:主要分佈在霍邱四平山、壽縣裏洞山等地,共探明6000多萬噸。霍邱四平山水泥灰岩年開採量60多萬噸。地下熱水和礦泉水:境內地熱出露點已發現19處,主要分佈在金寨、霍山、舒城、金安區境內。金寨吳店西莊温泉、舒城西湯池温泉已開發利用。礦泉水在舒城、霍山、金寨等境內分佈,舒城柳抱泉、霍邱八卦泉以及霍山上土市等處的天然礦泉水,水質優異,富含多種微量元素,有較高的開採價值。
[9]
六安植物資源
六安市境內有維管植物186科、714屬、1638種;裸子植物8科、18屬、30種;被子植物150科、644屬、1518種。糧食作物品種626個,經濟作物品種67個,蔬菜品種70個,乾鮮果品19種。全市糧、油、棉、麻、慄、茶等大宗農副產品產量居全省前列。有茶園37萬畝,年產幹茶7000多噸;板栗種植面積100萬畝,年產量近4萬噸;桑園面積17萬畝,年產繭6000噸左右。境內樹種資源起源較早、區系複雜、種類繁多,喬灌木樹種28目、73科、225屬、858種,80%分佈在西南中低山區,經濟價值較高的喬灌木樹種250種左右,屬國家一類保護樹種有香果樹,三類保護樹種有楠木、花櫚木、紅椿。全市有林業用地935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808萬畝,森林覆蓋率36.2%,活立木總蓄積量1603萬立方米。野生植物資源分佈廣、藏量豐、經濟價值高。芒及五節芒系纖維植物,是造紙的重要原料,年產量達15—20萬噸,利用量不足10%。橡子年產量150噸左右,含澱粉多在50%以上,可用作工業澱粉。野生香料植物有桂花、蘭草、薔薇、香附子、蒿本、白芷、獨活等。野生獼猴桃、野山楂等野果,年產量均在3000噸左右。蕨菜、薇菜、薺菜、馬齒莧等野菜,已成為大宗出口產品。藥用植物共203科、1360種,其中霍山石斛、安徽貝母、斷血流、茯苓、天麻、靈芝、銀杏、西洋參開發已具有一定的規模。
[9]
六安動物資源
六安市境內動物區系具有古北界和東洋界的過渡特點,有水陸棲生脊椎動物500多種,其中獸類62種、鳥類310種、魚類92種、爬行類34種、兩棲類23種。畜禽30多種,地方優良品種有皖西白鵝、霍固麻黃雞、大別山黃牛、壽霍黑豬等。皖西白鵝年飼養量達1900萬隻,佔全國飼養量的二十分之一。水生動物名貴品種有大鯢(娃娃魚)、龜、鱉、灃蝦、瓦蝦、銀魚等。藥用動物144種,名貴動物類藥材有麝香、靈貓香、全蟲等。野生動物中,有毛皮獸動物20種、羽絨動物10種、肉用動物25種、農林有益動物130種、觀賞動物25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動物有大鯢、原麝、香獐、小靈貓、金錢豹、白冠長尾雉、白頸長尾雉等。
[9]
六安人口
編輯截至2019年末,六安市户籍人口591.1萬人,比上年增加2.5萬人;户籍人口城鎮化率23.33%,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據全省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統計,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487.3萬人,城鎮化率47.09%,城鎮化率比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出生率為12.28‰,比上年上升0.3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23‰,比上年下降0.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6.05‰,比上年上升0.8個千分點。
[1]
有29個民族,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佔0.7%,以回族居多。
[5]
202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7.86萬人,比上年減少3.2萬人。人口中,男性人口310.38萬人,女性人口277.48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80‰,死亡率7.48‰,自然增長率2.32‰。
[42]
六安政治
編輯六安市委書記:葉露中
[36]
六安市委副書記:胡春華
[44]
六安經濟
編輯六安綜述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六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7.8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784.9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951.9億元,同比增長1.9%。
[58]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六安市GDP為192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0%,兩年平均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5.9億元,增長8.9%,兩年平均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745.5億元,增長12.2%,兩年平均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922.1億元,增長10.6%,兩年平均增長6.6%。
[50]
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8.2%,居住類價格下降0.4%,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97.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101.1%。
[43]
2019年,六安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62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7.1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585.4億元,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817.6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6︰36.2︰50.2調整為13.4︰36.1︰50.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33370元,比上年增加3309元。
[1]
2017年,六安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5%,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下降1.3%,居住類價格上漲4.0%,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4.9%。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107.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103.8%。
2017年,六安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0億元,同比增長11.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36.6億元,下降7.7%;第二產業投資428.8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投資734.6億元,增長13.4%。全年工業項目投資額428.3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4.7%;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23.1%;居民服務業投資增長117.1%。
2017年,六安市實現財政收入184.1億元,增長2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2.8億元,增長14.8%;中央級收入65.5億元,增長28.8%。在地方税收收入中,國內增值税38.8億元,增長85.4%;營業税0.8億元,下降94.9%;企業所得税5.8億元,增長35.6%;個人所得税1.8億元,增長27.4%。全年財政支出375.2億元,增長9.7%。其中,教育支出增長3.6%,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05.2%,交通運輸支出下降40.3%,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長9.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6%。全年民生工程累計投入財政資金314.8億元,同比增長14.3%。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為83.9%。
2017年,六安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1元,同比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7452元,增長7.7%。其中,食品支出6094元,增長4.1%,衣着支出增長4.0%,交通與通訊支出增長7.9%,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增長12.8%。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4.9%,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8平方米,同比增加0.1平方米。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7元,同比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125元,增長8.2%。其中,食品支出增長5.3%,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8.1%,居住支出增長13.7%。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3平方米,同比增加2.1平方米。
[14]
2020年,經初步核算,六安市實現生產總值1669.5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38.7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606.6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824.2億元,增長2.8%。
[34]
六安第一產業
2017年,六安市糧食種植面積510193公頃,比上年減少5500公頃;油料種植面積65504公頃,比上年減少4396公頃;棉花種植面積8418公頃,比上年減少229公頃;蔬菜種植面積60295公頃,比上年增加3908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15.8萬噸,增長0.5%;油料產量14.7萬噸,下降4.7%;棉花產量14153噸,下降0.9%;蔬菜、水果在品種優化的基礎上產量持續提升,蔬菜、水果產量分別增長8.9%、38.7%。
2017年,六安市肉類總產量41.6萬噸,比上年增長1.4%,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7.8萬噸,增長1.8%。禽蛋產量9.6萬噸,下降1.6%。牛奶產量22342噸,增長0.9%。水產品產量22.5萬噸,增長1.4%。
2017年,六安市人工造林面積3792公頃。年末有林地面積68.4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3373.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5%,林木綠化率50.3%。
2017年,六安市農業機械總動力563.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8%。農用拖拉機17.5萬台,下降0.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8.2萬噸,下降4.7%。農村用電量11.6億千瓦小時,增長7.4%。
[14]
2020年,全市糧食種植面積609.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45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53.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4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4.1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7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56.2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4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45.7萬噸,下降0.4%;油料產量12.2萬噸,增長1.9%;棉花產量3091噸,下降25.4%。
[42]
六安第二產業
2020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965户,全年累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分別增長3.5%、9.0%和1.8%。分行業看:統計的34個行業大類中有20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在增加值達到10億元的行業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較快,增幅分別達到131.1%、75.7%、25.1%和25.0%。規模工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93.7億元,增長8.6%,實現利税124.6億元,同比增長19.1%,較上年提高了13.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產品產量中,鋰離子電池增長15.1倍,鋼材增長3.7倍,膠合板增長27.3%,家用電冰箱增長10.4%,發電量增長13.2%,自來水生產量增長4.9%,電動自行車下降23.2%,鐵礦石原礦量下降11.5%,白酒下降10.8%。
[43]
2017年,六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達到968户,比上年增加10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其中: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8%;重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8%。分經濟類型看:集體企業、股份制企業和國有企業增長較快,分別增長13.3%、9.0%和8.6%。分行業看:統計的35個行業大類中有25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規模工業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90.4億元,增長5.4%,實現利税101.0億元,增長15.0%。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79.15%,比上年提高8.5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產品產量中,鐵礦石原礦量增長27.5%,商品混凝土增長29.1%,服裝增長12.0%,鋼材增長3.8倍,塑料製品增長27.1%,精製茶增長1.7%,白酒下降25.5%,水泥下降8.0%,發電量下降2.4%。
2017年,六安市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3.6億元,同比增長13.6%。建築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73.1億元,同比增長12.1%。建築企業當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28.9萬平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房屋竣工面積63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6%。
[14]
六安第三產業
2017年,六安市房地產企業開發投資額293.8億元,增長24.2%;當年商品房屋新開工面積933.6萬平方米,增長66.7%;施工面積2634.8萬平方米,增長30.2%;竣工面積203.7萬平方米,下降36.5%;商品房屋銷售面積711萬平方米,增長7.1%;銷售額406.4億元,增長31.6%。全年新開工項目1256個,比上年減少221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37.4億元,同比增長28.9%。
2017年,六安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4.8億元,同比增長11.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33.6億元,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71.2億元,增長12.3%。按銷售類型統計,批發零售業零售額531.7億元,增長11.7%;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3.1億元,增長11.6%。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限上法人企業實現零售額42億元,增長23.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法人企業實現零售額10.2億元,下降0.9%;日用品類、化妝品類、書報雜誌類分別實現零售額3.2億元、2.1億元、3.9億元,分別增長5.5%、6.3%和18.2%;金銀珠寶類法人企業實現零售額2.4億元,增長5.6%。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商業實現零售額211.3億元,增長11.5%;限額以下商業實現零售額393.5億元,增長12.7%。全市限額以上商業單位453家,比上年增加36家。
2017年,六安市實現進出口71890萬美元,同比增長35.3%。其中,出口60647萬美元,增長20.4%;進口11243萬美元,增長308.4%。全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3786萬美元,同比增長15.2%;新備案外資項目13個,比上年增加3個;合同外資17541萬美元,同比增長9.2%。
2017年,六安市接待海外遊客12.7萬人次,同比增長9.9%;接待國內遊客4489.2萬人次,增長25.4%。旅遊總收入350.3億元,同比增長37.1%。其中,旅遊外匯收入8617.8萬美元,增長8.8%;國內旅遊收入344.6億元,增長37.9%。
2017年,六安市郵政電信部門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1.69億元。其中:郵政部門完成郵政業務收入6.94億元,電信部門完成業務量24.75億元。全市快遞業務量完成3041.96萬件,同比增長22.8%;業務收入完成2.83億元,同比增長22.5%。年末電信部門擁有本地固定電話用户28.6萬户,同比減少7.6萬户;移動電話用户345.3萬户,同比增加47.1萬户。互聯網用户69.6萬户,同比增加14.2萬户。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428.6億元,同比增長17.1%;餘額比年初增加354.7億元,增加額同比增長5.5%。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313.5億元,增長12.2%。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537.4億元,同比增長28.9%;餘額比年初增加344.6億元,增加額同比增長70.2%。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證券營業機構10家。其中,1家分公司,9個營業部。全市證券交易額達973.4億元,證券開户數10.4萬户。年末保險公司分支機構38家。其中,財險公司16家,壽險公司20家,財險中介1家,已批在籌財險1家。2017年,全市保費收入65億元,同比增長2.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4.8億元,增長14.8%,年賠付14.6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40.2億元,同比下降4.5%,賠付11.7億元。
[14]
六安交通運輸
編輯六安區位優越,距省會合肥僅70公里。境內有312、206、105、237國道和合(肥)九(江)、寧(南京)西(安)鐵路。建設中的滬陝(上海—西安)、濟廣(濟南—廣州)、六武(六安—武漢)、合阜(合肥—阜陽)高速公路和滬(上海)漢(武漢)蓉(成都)高速鐵路、六阜鐵路在境內交匯。六安被國家交通部確定為陸路交通樞紐城市。隨着合肥機場西遷,六安的交通將更為便捷,為全市加強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大城市的聯繫,加快融入省會合肥經濟圈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全市有公路16557公里(國道314公里,省道743公里,縣道3493公里,鄉道5207公里,村道6800公里),公路密度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市區距合肥駱崗機場70餘公里,空運較為便捷。境內有7條較大河流,水運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噸級輪駁船。公路客運開通跨省班線149條,跨市班線504條,跨縣班線316條。
[16]
2017年,六安市實現增加值43億元,同比增長5.2%。完成公路貨運量23532萬噸,增長13.4%,貨運週轉量411.5億噸公里,增長5.4%;客運量4920萬人次,下降20.7%,客運週轉量39.7億人公里,下降19.2%。水上貨運量9515萬噸,同比下降21.9%,水上貨運週轉量592.6億噸公里,下降21%;水上客運量52萬人次,增長1倍,水上客運週轉量491萬人公里,增長61%。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各種機動車輛(不含拖拉機)73.1萬輛,同比增長4.4%。汽車擁有量48萬輛,增長16.8%。其中,載客汽車38.7萬輛,增長18.7%;載貨汽車9萬輛,增長9.8%。載客汽車中,小型載客汽車37.9萬輛,增長18.1%。
[14]
六安社會事業
編輯六安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全年申請專利10768件,比上年增長22.7%,授權專利2645件,下降17.6%。全年選派科技特派員100名,創建專家大院7家。
2017年,六安市完成市級以上監督抽查643組,不合格21組,合格率96.7%,比2016年提高2.3個百分點。2017年末,全市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含授權)19家,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4.4萬台件。全年各類認證證書1885張,獲證組織805家,分別比上年增長28.4%、18.6%。2017年,全市共參加制、修訂國家標準6項,行業標準7項,地方標準18項,團體標準1項,企業自我公開企業標準195項。國家黃茶生產標準化示範區成功落户六安。安徽省面沖茶葉標準化示範區項目獲批立項。霍山石斛綜合農業標準化和天堂寨風景區服務標準化2個國家級項目通過現場驗收。新認定六安名牌24個。
[14]
2020年,全市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登記科技成果1127項,其中獲省級科技獎2項。全年申請專利9399件,比上年增長25.96%,授權專利5401件,增長63.57%。科技興農力度加大,全年選派科技特派員1268名,創建專家大院45家。
2020年末,全市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含授權)5家,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8.84萬台件。全年各類認證證書3579張,獲證組織1264家,分別比上年增長54.33%、64.47%。2020年,全市共參加制、修訂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1項,地方標準8項,團體標準10項,企業自我公開企業標準608項。
[42]
六安教育事業
六安市中學概覽(4張)
2020年末,全市普通高校4所,當年招生18959人,比上年下降2.85%;在校生50550人,增長8.26%;畢業生10430人,下降9.77%。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1所(不含技工學校),當年招生28153人。普通高中52所,招生33082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19.44%。普通初中288所,招生59678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為99.99%。小學493所,招生51781人,小學入學率為100%。
[42]
校名 | 建校時間 |
---|---|
1918年 | |
2001年 | |
1978年 | |
1991年 | |
2012年 |
六安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有文化館7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0個,公共圖書館6個,年末館藏書籍總藏量70.44萬冊(件),電子圖書208.14萬冊,文物保護管理機構6個,博物館(紀念館)10個(含民辦1家),年末館藏文物10773件。廣播電視台5家,中波發射台1座,調頻、電視轉播發射台10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户20.90萬户,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6.69%;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6.13%。
[14]
2020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8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0個,公共圖書館8個,年末館藏書籍總藏量149.15萬冊,文物保護管理機構8個,博物館(紀念館)12個(含民辦3家),年末館藏文物16134件(套)。廣播電視台5家,中波發射台1座,調頻、電視轉播發射台8座,有線廣播電視用户17.13萬户,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9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87%。
[42]
六安醫療衞生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共有衞生機構(含診所、衞生所室)2308個,其中醫院29個,鄉鎮衞生院133個,疾控中心(防疫站)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25個。衞生機構年末牀位數19327張,各類專業衞生技術人員1993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976人,註冊護士7731人。
[14]
2020年,全市共有醫療衞生機構2771個,其中三級醫療機構3家,二級醫療機構34家,鄉鎮衞生院133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21所,社區衞生服務站136個,村衞生室1818個,各類門診、個體診所、衞生所(站)、醫務室總計562個。專業公共衞生機構26家,其中婦幼保健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衞生健康執法機構各8家、採供血機構1家、醫療緊急救援中心1家。全市醫療機構牀位總數26758張,醫療衞生人員23583人;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53人,每千常住人口牀位5.49張。
[42]
六安體育事業
2017年,六安市承辦國際網球公開賽、全國庫釣大賽、全國登山大賽、全國山地自行車賽公開賽(金寨站)、大別山馬拉松比賽和江淮萬人騎行(裕安站)、江淮萬人騎行(霍山站)、省直機關萬佛湖健身走、鄂豫皖蘇區體育協作籃球邀請賽等一批國家級、省級比賽。
[14]
2020年,成功舉辦第十六屆迎新春長跑活動,約5000人蔘加;舉辦新年登高(金寨站)活動,約2000人蔘加;組織了省市縣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廣場舞三級聯賽,約3200人蔘加;組織380人蔘加了全省第五屆全民建設運動會,共參與30個項目,為全省最多。
[42]
六安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32.83萬人、34.72萬人、19.18萬人、27.6萬人、22.34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0.1%、109.35%、110.23%、101.47%、112.54%;合計徵繳五項保險基金33.29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25%。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202.83萬人,累計繳費4.73億元,人均繳費233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9553人,發放就業技能培訓補貼754萬元。全年開展創業培訓2182人次。2017年,全市新登記私營企業1.15萬户、個體工商户2.42萬户,同比分別增長21.7%、10.3%。
[14]
2020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7元,比上年增長5.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0230元,下降2.0%。其中,食品支出6956元,增長2.2%,衣着支出下降11.7%,交通與通訊支出下降5.1%,教育文化娛樂服務支出下降15.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4.4%,同比增長1.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45.6平方米,同比增加2.1平方米。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9元,比上年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507元,增長3.8%。其中,食品支出增長7.8%,交通和通訊支出增長0.9%,居住支出增長3.0%。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6.3平方米,同比增加1平方米。
2020年末全市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37.64萬人,失業保險24.86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39.65萬人,徵繳12.92億元(另利息收入0.57億元;轉移收入0.06億元),工傷保險34.70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保險合計26.03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人數194.6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511.2萬人。全年完成技能脱貧培訓8810人、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18961人,新技工系統培養5539人。
[42]
六安歷史文化
編輯六安皋陶文化
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生於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司法的鼻祖。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並授政於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後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於天寶二年(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皖西革命歷史(2張)
六安紅軍文化
皖西北特委等黨組織先後創辦了《紅旗報》、《火花》半月刊、《紅旗》三日刊、《蘇維埃》週報等。1932年2月在金寨南溪出版的《紅日報》,為日刊,報頭“紅日”二字套紅,共設四版,影響甚大。皖西蘇區紅軍文化團主要有宣傳隊、俱樂部和新劇團。從1930年春到1932年秋,皖西蘇區的六安、霍山、霍邱等地蘇維埃政府都建立了新劇團。影響較大的有紅日劇團、金家寨劇團等。皖西蘇區紅軍文化的主要藝術形式有,歌謠、戲劇、繪畫等。
六安名優特產
編輯霍山石斛,俗稱米斛,是蘭科石斛屬的草本植物,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主產於大別山區的安徽省霍山縣,大多生長在懸崖峭壁岩石縫隙和參天古樹上,霍山石斛歷史上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救命仙草“。 |
金寨翠眉外形狀勻齊,纖秀多毫。沖泡時芽頭直立在杯中,猶如萬筍林立,杯麪霧氣結頂,湯色碧綠,口感鮮爽,回味甘甜,乃茶中精品。 |
舒城小蘭花形似蘭花初放,色澤翠綠顯毫,滋味鮮醇回甜,香氣清新持久,品質優異。 |
華山銀毫產自六安南部大別山與東石筍一帶,獨一芽蕊,細秀如毫,銀白翠綠,每500克有芽蕊12萬之多,被評為吉尼斯之最,可謂色香味形俱佳。 |
六安風景名勝
編輯截至2017年底,六安市共有4A級以上旅遊景區26處,其中5A級旅遊景區2處。
[14]
已建成自然保護區4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安徽金寨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安徽舒城萬佛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安徽霍山佛子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安徽霍邱東西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65114公頃,另有淠河國家級濕地公園、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等。建成森林公園4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1處,總面積8133公頃;建成省級風景名勝區5處,總面積31290公頃。
[16]
金寨縣天堂寨風景區,AAAAA級景區,位於大別山腹地,金寨縣西南角,距六安市區136公里。天堂寨景區屬2.4萬公頃的天(堂寨)-馬(鬃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素有“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園、聖水的故鄉”之譽。 | |
舒城縣萬佛湖風景區,AAAAA級景區,位於舒城縣城西南,距省會合肥不足80公里。以龍河口水庫為主體,南有萬佛名山,東有萬佛温泉(西湯池温泉),被譽為“省城後花園”。 |
皖西大裂谷風景區,AAAA級景區,位於六安市南25公里處,是一處國內罕見的山裂奇觀。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攻克六安後曾在此屯兵隱藏,憑險而拒。整個景區狀如三節蓮藕,窄處僅容一人置腳,寬處可藏千萬精兵。兩側峭壁直立,高數十丈;有的山體呈負面傾斜,非常壯觀。景區生態原始,有遠古的自然韻味。 | |
大別山主峯景區,AAAA級景區,以大別山最高峯白馬尖(海拔1777米)為中心,整個景區涵蓋四大景點:白馬尖、龍井峽、四望山、別山湖,以及坐落於白馬尖山腰,海拔950米大別山莊度假村。 |
霍山縣佛子嶺風景區,AAAA級景區,距霍山縣城15公里。其主要景點有佛子嶺大壩、佛子嶺人工湖、卧大佛、睡美人、度假村、跑馬場、東淠河漂流等。 | |
舒城縣萬佛山風景區,AAAA級景區,位於舒城西南,距合肥140公里,距舒城萬佛湖景區60公里,總面積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國家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峯老佛頂海拔1539米,為舒(城)、桐(城)、潛(山)眾山之祖,南與天柱山(1485米)遙相對峙。 |
六安著名人物
編輯英布(-前196年),六安人。秦朝末期農民起義領袖之一,西漢諸侯王。
李公麟(1049-1106年),舒城縣人。北宋著名畫家,被推為“宋畫第一”。1961年,被中國畫院列為我國十大名畫家之一。
孫家鼐(1827-1909年),壽縣人。清末名相。主持創辦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後官至太子太傅。
柏文蔚(1876-1947年),壽縣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
方振武(1885-1941年),壽縣人。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在察哈爾東部地區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軍,被譽為“抗日名將”。後在蔣介石的脅迫下出走香港。1941年在廣東被害。
朱藴山(1887-1981年),六安市人,中國政治活動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職。
舒傳賢(1899-1931年),霍山縣人,皖西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1929年11月發動和領導了六霍起義,創建了紅三十三師。歷任中共霍山縣委書記,六安中心縣委書記,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組織部長。後被張國燾以“改組派”元老秘密殺害。
許繼慎(1901-1931年),六安市人,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軍事家。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和紅一軍軍長,對紅一軍的組建和鄂豫皖蘇區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31年10月,被張國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時年30歲。1945年,黨的“七大”為其平反昭雪,恢復名譽,並追認為烈士。1981年,中共中央將他列為“早年為黨為國捐軀的人民軍隊傑出將領”。1989年,中共中央又確認其為“無產階級軍事家”。
蔣光慈(1901-1931年),金寨縣人,著名左翼作家、詩人,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奠基人之一,是當時安徽省最有影響的學生運動領袖之一。
王明(1904-1974年),金寨縣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
胡底(1905-1935年),舒城縣人,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風,化名胡馬等。作為中共中央特科的情報員和錢壯飛、李克農一起,打進蔣介石的最高特務機構——國民黨中央黨部黨務調查科。周恩來曾經給予“龍潭三傑”的讚譽。
未名四傑,1925年8月,在魯迅倡導下,文學社團未名社在北京成立,並編輯出版了《莽原》、《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的六名成員,除魯迅和曹靖華外,韋素園、台靜農、李霽野、韋叢蕪都是霍邱葉集人。不久,魯迅到廈門任教,曹靖華去蘇聯留學,韋素園等四人實際成了未名社的骨幹,後人稱為“未名四傑”。
司徒越(1914-1990年),壽縣人,姓孫名方鯤,字劍鳴。中國著名書法家。書法藝術獨樹一幟,飲譽中國書壇。其書法正、草、隸、篆、甲骨文、金文兼優,尤以狂草見長,形成了剛健豪放、婉轉流暢的獨特風格,為海內外所推崇。
洪學智(1913-2006年),金寨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後勤工作的開拓者。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因此被人稱之為“六星上將”。
孫大光(1917-2005年),壽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中國交通和地質礦產工作優秀的領導者。
[17]
程小東,原籍安徽壽縣,1953年生於香港,著名導演、武術指導、編劇,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動作導演。
李從軍:新華社社長、黨組書記,中共中央委員
喬傳秀:浙江省政協主席
舒楠:著名音樂人
張志政:華語流行歌手,演員
上將 | |
少將 | 丁世方、卜萬科、於俠、馬琮璜、王鳳梧、王遠芬、王奎先、王海清、王德貴、方子翼、方升普、鄧忠仁、呂仁禮、鄔蘭亭、劉健挺、劉善福、齊勇、關盛志、孫儀之、杜彪、嚴家安、蘇煥清、李發、李書全、李世安、李發應、李國厚、李家益、楊中行、楊以山、楊克武、楊銀聲、楊植亭、肖全夫、肖選進、吳宗先、吳誠忠、吳瑞山、何柱成、佘積德、餘明、餘品軒、餘嗣貴、閔鴻友、汪乃貴、汪少川、汪家道、宋文、宋承志、宋維械、張忠、張行忠、張希才、張宜愛、張貽樣、張震東、陳宏、陳祥、陳發洪、陳伯祿、陳宜貴、陳鶴橋、林彬、林乃清、周發田、周時源、胡繼成、胡鵬飛、查玉升、趙俊、趙遵康、桂紹忠、桂紹彬、顧鴻、徐光友、徐體山、徐其海、徐國夫、高先貴、塗學忠、陶釐清、黃仁廷、曹廣化、戚先初、康烈功、董洪國、程明、程業棠、傅紹甫、傅春早、曾先池、詹大南、詹化雨、漆遠渥、熊挺、潘峯 |
六安城市榮譽
編輯六安是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帶接點城市、陸路交通運輸樞紐城市
[5]
,長三角城市羣城市之一
[4]
。六安曾獲得“國家級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等稱號
[6]
[48]
。
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第87
[26]
| ||
- |
六安友好合作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六安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六安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05-30]
- 2. 2017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六安市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18-12-01]
- 3. 安徽地名故事丨“六安”的六為何讀Lù?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2-01]
- 4. 長三角城市羣發展規劃獲批 六安隨合肥都市圈納入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12-01]
- 5. 概述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6. 六安榮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金寨同時入選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8-12-01]
- 7. 歷史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8. 縣區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9. 資源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10. 六安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六安地區志,黃山書社,1997年10月第1版,47頁
- 11. 六安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六安地區志,黃山書社,1997年10月第1版,59-60頁
- 12. 六安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六安地區志,黃山書社,1997年10月第1版,63頁
- 13. 六安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六安地區志,黃山書社,1997年10月第1版,67-73頁
- 14. 六安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15. 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科技部 自然資源部 生態環境部 水利部關於認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第三批)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0-03-04]
- 16. 環境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17. 人文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01]
- 18. 西安等22個城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6-09-19]
- 19. 六安被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文明網[引用日期2018-12-01]
- 20. 全國雙擁模範城、模範單位等名單公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引用日期2018-12-01]
- 21.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獲獎名單的通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城鄉建設部[引用日期2018-12-01]
- 22.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出爐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25]
- 23. 2017年世界廁所日暨中國廁所革命宣傳日活動在京舉行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7-12-08]
- 24. 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名單公佈 北京有5區入選 .新京報網 [引用日期2019-08-17]
- 25. 最新!中國地級市百強榜單出爐,河南7地市上榜 .中華網河南.2019-11-06[引用日期2019-11-10]
- 26. 2019中國地級市品牌百強榜發佈(附榜單) .央廣網[引用日期2019-12-01]
- 27. 安徽省文明城市(城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名單公佈 .安徽文明網[引用日期2020-06-20]
- 28. 交通運輸部 財政部關於組織開展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0-10-13]
- 29. 名單來了!命名411個全國雙擁模範城(縣),表彰59個模範單位和100名模範個人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20-10-20]
- 30. 關於表彰2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獲獎者的決定 .國家衞健委[引用日期2021-01-08]
- 31. 2018-2020 週期國家衞生城市(區)命名名 單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1-01-15]
- 32. 六安市被正式命名為國家衞生城市|中安在線六安頻道|六安新聞|六安資訊 .中國安徽在線網站(中安在線)[引用日期2021-01-16]
- 33.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文化和旅遊部
- 34. 2020年1-12月六安統計月報 .六安市統計局.2021-02-01[引用日期2021-03-02]
- 35. 創建豫鄂邊抗日根據地 .大河網[引用日期2021-03-31]
- 36. 葉露中任安徽六安市委書記 .百家號-海外網[引用日期2021-06-01]
- 37. 六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潘東旭代理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長的決定 .皖西日報[引用日期2021-06-04]
- 38. 概述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16]
- 39. 潘東旭 六安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黨組書記,市長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6-21]
- 40. 安徽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_安徽省統計局 .安徽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6-22]
- 41. 概述篇_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6-22]
- 42. 六安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安徽省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30]
- 43. 六安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六安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02]
- 44. 密集調整!安徽12市迎來新任市委副書記 .聊時局[引用日期2021-08-05]
- 45. 關於2021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創建結果的公示-政府信息公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引用日期2021-11-20]
- 46. 國家發改委印發《滬蘇浙城市結對合作幫扶皖北城市實施方案》|界面新聞 · 快訊 .界面新聞[引用日期2021-12-08]
- 47.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12-27]
- 48. 環境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2021-03-30[引用日期2022-01-03]
- 49. 合肥入選安徽省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城市 .合肥入選安徽省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城市[引用日期2022-01-08]
- 50. 2021年我市GDP增長11.0% .六安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25]
- 51. 任免 .微信[引用日期2022-02-12]
- 52. 安徽16市2021年經濟成績單:合肥GDP全省第一,8城人均GDP超1萬美元 .新浪財經.2022-04-25[引用日期2022-05-02]
- 53. 《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印發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6-08]
- 54. 最新任免 .六安發佈[引用日期2022-06-28]
- 55. 安徽兩市人事任免,含一名副市長 .中安在線.2022-11-26[引用日期2022-11-26]
- 56. 概述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07]
- 57. 地理篇 .六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07]
- 58. 2022年六安市GDP增長4.2% .六安市統計局[引用日期2023-01-28]
- 59. 男多女少!2022年安徽省人口數據公佈 .人民網安徽.2023-02-17[引用日期2023-02-17]
- 60. 最新發布!任命人員名單 .六安發佈[引用日期2023-03-02]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