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宜貴

(開國少將、北京軍區後勤部原政委)

鎖定
陳宜貴(1914年—1997年6月23日),又名馮少堂, [1]  安徽霍邱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指導員,團部書記,師政治部秘書長,紅九軍政治部保衞局長、保衞部長,西路軍幹部遊擊大隊政委,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政委,軍分區副政委、司令員,旅政委,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7年6月23日逝世。 [2] 
中文名
陳宜貴
別    名
馮少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97年6月23日
畢業院校
抗日軍政大學
出生地
安徽省霍邱縣
代表作品
《解放寧夏》
軍    銜
少將
性 別

陳宜貴人物生平

陳宜貴,1916年2月1日生於安徽霍丘縣姚李區大固店鄉塔寺村。 [4]  (關於其出生日期,一説是1914年) [1] 
陳宜貴 陳宜貴 [8]
1929年參加少年先鋒隊。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方面軍第73師219團班長,紅30軍第88師264團連政治指導員、團部書記、師政治部秘書長,紅9軍政治部保衞局局長等職。參加了鄂皖革命根據地反“圍剿”作戰,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和長征。1936年10月隨部西渡黃河,參加了西路軍艱苦作戰。曾任遊擊大隊政治委員,奉命東進,後孑身回到延安。
抗日戰爭爆發後,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抗大第三軍分校3大隊政治指導員,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中軍區第3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政治委員,第三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察南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11旅政治委員,第19兵團第64軍191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張家口、保北、清風店、石家莊、平津、太原、寧夏等戰役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任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1951年2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5軍政治部主任、軍副政治委員,參加了第五次戰役、保衞開城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二級國旗勳章和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53年10月回國後,任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55年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4] 
“文革”時期遭受迫害,1979年平反。 [1] 
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7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回憶錄《解放寧夏》。 [4] 

陳宜貴人物事蹟

長征中的陳宜貴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決定與一方面軍會師,共同北上抗日。當時,上級把突破嘉陵江的任務交給了二六五團,陳宜貴正是該團參謀。二六五團是全軍赫赫有名的夜老虎團,在長期革命戰爭中練出了一手夜戰近戰的過硬本領。部隊夜裏行軍路過村莊,連狗都不驚動,登懸崖、搭人梯、夜襲敵人的本領也很高強。在一個沒有月色、大霧籠罩着江面的夜晚,陳宜貴等組成一支夜襲隊帶着短槍、大刀、繩索在濛濛的大霧的掩護下,悄悄地潛過江,摸到敵人的鼻子底下,然後分成幾個組,分頭向各個碉堡摸去,經過機智勇敢的戰鬥,敵碉堡全被拿下。對岸的團部得到偷襲成功的信號,立即組織搶渡,佔領敵軍陣地,紅軍的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地渡過了嘉陵江。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此後陳宜貴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參加了創立川西根據地的鬥爭。1936年7月,陳宜貴跟隨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936年10月,為執行中央的“寧夏戰役計劃”,陳宜貴隨西路軍渡過黃河,參加了悲壯的河西戰役,這時陳宜貴已調到紅九軍政治部保衞局任局長。西路軍孤軍深入,經過古浪、高台、臨澤、倪家營子、梨園口等多次重大戰鬥,雖然殲敵2.5萬多人,但自身也僅剩下不到2000人。
1937年3月,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把所剩殘部編為3個支隊就地遊擊,總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和總保衞局局長曾傳六,將陳宜貴和總部機關100多名幹部召集在冰淩河畔,組成遊擊大隊,陳宜貴為政治委員,命令他們向東行動,相機打過黃河到延安,把這裏的情況向黨中央報告。在狹長的河西走廊,遊擊大隊連連遭受馬步芳騎兵和反動民團的截擊,僅僅18天就被敵人打散。當陳宜貴從敵人的縫隙中鑽出祁連山時,身邊只剩下三中隊長。後來在張掖一帶遇見了失散的九軍政治部管理科長、總部報務員和一個通訊員,於是5個人組成了一個新的戰鬥集體,抱着執著的信念,繼續朝着東方行進。
1938年春,經過一年多艱難曲折的歷程,陳宜貴終於來到了西安七賢莊,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林伯渠同志接見了他。他用手背抹去了兩眶激動的淚水,傾訴着西路軍披堅執鋭、喋血奮戰那極為英勇悲壯的作戰情況。過了幾天,陳宜貴被送到了企盼已久的革命聖地——延安。 [3] 
山丹城打土豪
紅西路軍石窩會議後,幹部支隊政委陳宜貴帶領劫後餘生的幾個戰士,晝伏夜行,半個多月後來到了離山丹城不遠的一個小煤窯。 小煤窯坐落在一片荒野沙灘上,周圍人煙稀疏,一個大鬍子工人將他們收留在窩棚裏。 由於連日奔波勞累,大家疲乏不堪,倒下身子便呼呼地睡熟了。只有陳宜貴呆呆地望着昏暗的煤油燈愣神。 “兄弟,你怎麼不睡呢?”鬍子大叔不解地問。“這裏保險嗎?”陳宜貴問。“難道你對我還不放心?” “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説馬家軍會來搜查嗎?”“放心,馬祿旅不來這裏!”“這裏離黃河還有多少路?” “遠着吶!像你們這樣走法,少説也得半個月。” 鬍子大叔也毫無倦意,他坐在炕沿上低垂着頭,不時地長吁短嘆,似乎也有什麼心事。 “大叔,有什麼心事嗎?”陳宜貴翻過身來,輕聲地問。 “唉,和你一樣,也是滿肚子心事喲!我原是酒泉人,家裏上有父母,下有妻小,怕馬家兵抓兵,才跑到這個小煤窯混飯吃。出來整整四年了,也不知他們是死是活。窮人真是沒活路了!” 陳宜貴翻身坐起,細心聽着。 “南邊不遠有一家大財主,用你們的話説就是大土豪,他們看着咱窮哥們捱餓,滿倉的糧食黴了也不肯借給我們。”鬍子大叔氣憤地説着。 陳宜貴決定打打這家土豪。 不一會兒,鬍子大叔領來了七八個小夥子。陳宜貴也把自己的戰友們喚醒,大家圍坐在一起商議行動方案。 大家把身上的破衣服換下,用鍋灰把臉塗成黑旋風李逵的模樣,鬍子大叔還特意用塊黑布把鬍子捂住,只露一雙眼睛,讓人看不出他是哪路尊神。 化裝完畢,鬍子大叔帶隊出發。 走了一頓飯工夫,來到財主院外,兩扇紅漆大門緊閉着。大門兩廂蹲着一對齜牙咧嘴的石獅子。紅軍管理科長上前叫門,沒有人應聲。大家又用鎬頭猛擊一陣大門,仍然沒有動靜。陳宜貴拔出駁殼槍朝空中“叭叭”兩槍,其他人也虛張聲勢地大聲喊:“快開門,不開就扔手榴彈!” 財主趕緊打開了門。 這夥黑臉漢子闖了進去。財主以為是山裏的土匪打家劫舍,嚇得連頭也不敢抬,口裏不住地喃喃:“要錢給錢,要糧給糧!” 陳宜貴説:“我們是紅軍游擊隊,今天來向你借點糧食!”“好説,好説!”老傢伙一聽是“借糧”,轉身向家人喊道:“還不快去給老爺們開倉!” 鬍子大叔領着幾個人,跑到後院裝糧去了。 這場土豪打得利索,只用了個把鐘頭,他們就扛着沉甸甸的口袋返回了小煤窯。鬍子大叔怕馬家軍搜查,就把陳宜貴他們帶到很遠的一個煤窯藏了一天。 第二天夜裏,陳宜貴一行向鬍子大叔道了別,向延安方向奔去。 [5] 
血染古浪城
1936年11月的河西走廊,滴水成冰,狂風陣陣,沙塵瀰漫。
紅九軍某師師長陳宜貴,率領着在兵員、裝備上得不到任何補充的西路軍,忍飢挨餓,艱難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戰士們身穿單薄的衣服,條件非常艱苦。11月25日晨,紅九軍攻下了兵力薄弱的古浪城。但是,大批追兵尾隨而至,潮水般向古浪城湧了過來。陳宜貴奉命堅守古浪城。中午時分,敵人開始了全面進攻。攻城部隊增至19個團,同時派出轟炸機對古浪城進行狂轟濫炸,城頭城中頓時一片火海。敵人依仗人多勢眾,像黃蜂一樣一窩一窩地着古浪城衝來。紅九軍將士以“人在陣地在”的堅強意志有力地回擊敵人。他們用密集的火力向敵羣猛烈掃射,槍簡打紅了,就成束地甩手榴彈。敵人的污血順着山崗流消,屍體丟滿前沿陣地。
12月18日,戰鬥更為激烈。敵人把主攻目標放在城南制高點,狡猾地採用遷回戰術,先截斷該制高點與二十五師的聯繫,然後重兵圍攻。堅守這裏的是二十五師的一個團,戰士們視死如歸,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整個山頭刀光閃閃,殺聲震天。指戰員們把滿腔怒火凝於刀刃上,吼叫着撲向敵羣。但是,儘管全團戰士舍死拼殺,終因寡不敵眾,彈盡援絕,陣地被攻陷,全團指戰員幾乎全部棲性。
作為富有作戰經驗的指揮員,陳宜貴師長清楚,城南制高點的失守,意味着更大惡戰的開始。他親自來到保衞隊住地,對戰士們説:“一會兒就要血戰,就是拼到最後一人,也絕不放棄古浪!”果然不出所料,敵人用炮轟開了城牆一角,大批騎兵、步兵乘隙而入,激烈的巷戰開始了。
陳宜貴率保衞隊幾十名精悍戰士,一直在城西南角一座院落前與敵人廁殺。他們肉搏在一起,血漿濺滿了衣服,糊住了眼睛,戰士們抹一把,又搶起大刀殺向敵人。有的戰士負了重傷,臨死也緊緊抱住敵人不鬆手。殺倒一批,又來一批,敵人實在太多了。陳宜貴率領戰士邊殺邊退,努力尋找打散的部隊。當他們撤到指揮部時,與師政委指揮的交通隊遇上了,兩軍會合,士氣大振,一個反衝鋒,敵人的進攻被壓了下去。這時,紅二十七師也殺開一條血路前來接應,敵人腹背受攻,陣腳大亂,終於被趕出了古浪城。 [7] 

陳宜貴人物作品

陳宜貴:《古浪激戰》,郝成銘,朱永光主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回憶錄卷)上,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11.
陳宜貴:《走出祁連山以後》,郝成銘,朱永光主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回憶錄卷)下,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11.
陳宜貴:《和平起義時期的達理札雅》,阿拉善盟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資料選輯甲編 )上,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08.
陳宜貴:《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後的鬥爭》,阿拉善盟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資料選輯 甲編)中,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08.
陳宜貴:《隴東八百里追擊戰》,中共平涼地委黨史辦公室編印:《中共平涼黨史資料之三:人民軍隊在平涼》,1991.07.
陳宜貴:《青春的光華——憶戰友朱顯桃烈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組織部編:《團旗為什麼這樣紅》,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09.
陳宜貴:《圍而不攻》,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北省軍區政治部編:《回首望征程:河北革命鬥爭回憶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01.
陳宜貴:《新保安戰鬥散記》,紅旗飄飄編輯部編:《解放戰爭回憶錄》,中國青年出版社,1960.01.

陳宜貴親屬關係

陳宜貴之女陳曦,北京同仁醫院醫生。 [6] 

陳宜貴社會評價

《人民日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期間,他主要在抗日軍政大學工作,經常親臨教學一線,注重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確保了各項教學任務的順利成。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保北、冀東、平張、太原和新保安戰役以及解放大西北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寧夏剿匪和抗美援朝戰爭。他在長期擔任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後勤部隊政治工作經驗,為後勤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文革”期間,他受迫害仍抱着堅定的革命信念,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應有氣節。他擁護改革開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
陳宜貴同志在67年的革命生涯中,培養和造就了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始終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風,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勤奮學習、公道正派、聯繫羣眾、團結同志、謙虛謹慎、廉潔奉公,體現了一名老黨員、老將軍的本色和高風亮節。 [2] 
參考資料
  • 1.    陳宜貴  .六安市葉集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1-24]
  • 2.    《陳宜貴同志逝世》,《人民日報》1997年10月6日,第4版
  • 3.    長征中的陳宜貴  .中共六安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引用日期2022-11-24]
  • 4.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開國將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4,第611頁
  • 5.    《陳宜貴山丹打土豪》,《張掖日報》 2013年8月2日,第ZYRB02版
  • 6.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我的父輩在抗戰中 3,中共黨史出版社,2019.12,第130頁
  • 7.    蘇琦編,鐵骨雄魂,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08,第25-26頁
  • 8.    《陳宜貴》,《神華能源報》 2021年10月14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