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宜愛

鎖定
張宜愛(1913年12月—2002年3月15日),安徽省六安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過紅四方面軍特務隊四大隊分隊長,鄂東北遊擊司令部四大隊大隊長,紅二十五軍手槍團副團長,第二二四團連政治指導員,紅二十八軍特務營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過新四軍第四支隊七團營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二師四旅十一團副團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過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四師參謀長,第十三縱隊三十七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師長,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參謀長,副司令員。1961年曾被晉升為少將軍銜。 [2] 
中文名
張宜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3年12月
逝世日期
2002年3月15日
出生地
安徽省

張宜愛人物簡介

張宜愛,1913年12月生於安徽省六安縣(今六安市)。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第四方面軍特務第四大隊分隊長,鄂東北遊擊司令部第四大隊大隊長,第二十五軍手槍團副團長,第二十八軍特務營政治委員。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2月中旬,隨部編入新四軍,任第四支隊第七團第三營政治委員。8月下旬至9月中旬,指揮第三營在桐城三十里鋪、安(慶)桐(城)公路范家崗、棋盤嶺、安慶西北潘家月山接連襲擊敵人,配合正面戰場,鉗制日軍西犯。參加無為、廬江討伐戰役。1939年6月,奉命到江浦一帶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擴大統一戰線,相機打擊敵人。1940年2月,到江北指揮部上幹隊學習;7月,改任第九團第二營政治教導員。參加津浦路西反“掃蕩”、反桂系頑軍,保衞根據地的戰鬥。1941年3月,第四支隊第九團改編為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第十一團,任該團第一營營長。3月18日,率第一營參加反“掃蕩”戰鬥,激戰七天,與兄弟部隊擊退日軍7000人的進攻;7月,任第四旅第十一團副團長,帶兩個連到嘉山地區活動;11月,參加大橋反頑戰鬥,第十一團作為攻堅582 I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人物辭典主力,與敵激戰20個小時,斃敵300餘人,俘虜800餘人。師長羅炳輝授予第十一團“鐵錘子團”光榮稱號。1942年2月,調任第五旅第十四團副團長。參加運河南岸三岔口伏擊戰和淮北地區的反“掃蕩”戰鬥。1943年1月,任第二師津浦鐵路便衣大隊大隊長。1944年9月,任第四旅第十一團團長。參加攻克周家崗、滁縣花山以及蕭家圩、界牌等日偽軍據點。1945年4月下旬,指揮第十一團參加黃疃廟反頑作戰,在富旺集配合兄弟部隊圍殲出援王子城的頑軍,全身11處受傷。10月,所部編入津浦前線野戰軍第二縱隊調往山東。11月,在津浦路中段戰役中,率部參加臨城韓莊戰鬥,全殲偽軍張乃宇部。1946年6月,參加朝陽集、泗縣戰鬥。1947年春,任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四師參謀長。後任第十三縱隊第三十七師副師長,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副師長。參加孟良崮、南麻臨朐、膠河、兗州、濟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廈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三十一軍第九十一師師長,海軍舟山基地司令員,上海警備區參謀長、副司令員。1955年,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文化大革命”中,因參與“四人幫”的活動,被開除黨籍,剝奪軍銜和勳章。
2002年3月15日,張宜愛在上海逝世。 [1] 

張宜愛人物經歷

反“圍剿”鬥爭中經受血與火的考驗
1935年冬的一天早晨,紅二十八軍手槍團在湖北蘄春將軍山與敵遭遇。激烈戰鬥中,時任手槍團分隊指導員的張宜愛腹部受了嚴重貫通傷,腸子外流。戰友冒着敵人密集的炮火把他背下戰場,送到紅軍設於嶽西鷂落坪的“山林醫院”。看着張宜愛傷勢嚴重、奄奄一息的樣子,戰士們都説他活不了了,可他卻掙扎着堅定地對軍醫説:“我活得,死不了!”軍醫被他堅強的生命意志所感動,給他做了手術。後來又用炒燙的大鹽粒拿布包着敷在他的腹部,治癒了危及生命的腹膜炎。經過精心護理,張宜愛竟奇蹟般地度過了危險期,20多天後又重返戰鬥部隊。
1937年6、7月間,在紅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四團團長林維先的領導下,張宜愛率手槍團的一個班先後參加了九家寨、林店、餘家崗、李集、金雞坳和白羊山等戰鬥。尤其在襲擊方本仁大莊園的戰鬥中,張宜愛率一個班為前衞,化裝成國民黨軍隊,繳了哨兵的槍,並配合後援部隊,僅一個小時就結束了戰鬥。 [5] 

張宜愛親屬關係

妻子任玉。子女張中愛、張國愛、張羣愛、張眾愛、張的愛、張利愛、張益愛、張華愛。 [4] 
參考資料
  • 1.    中國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研究會編,人物辭典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  上,中共黨史出版社,2016.09,第582-583頁
  • 2.    本書編委會:《安徽六安:皖西門户(6)》,北京:中國科學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時間不詳),未標明具體頁數
  • 3.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開國將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4,第578頁
  • 4.    張崇魚主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管委辦,紀念館編輯,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碑文集 6,,2010.01,第34頁
  • 5.    朱貴平;蔣二明編著,開國將軍中的安徽人,新華出版社,2009.09,第337-3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