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家益

鎖定
李家益(1918年—1974年1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1918年生於安徽金寨縣。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向西轉移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後任川陝省指揮部參謀。1936年10月,隨部西渡黃河,任西路軍第4局隊列科代理科長,參加了西路軍艱苦轉戰。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後,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任抗大第3分校訓練部政治指導員、參訓隊隊長,軍委第1局作戰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第1科科長,第385旅警備5團參謀長、旅副參謀長、參謀長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駐守隴東地區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挑釁的鬥爭以及開展生產自給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軍區魯南軍區第10師、華東野戰軍第7師、第9師參謀長,第三野戰軍司令部行政處處長等職。參加了魯南、洛陽、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第三野戰軍第25軍參謀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和二級國旗勳章。1957年畢業於解放軍軍事學院,後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衞戌區司令員、解放軍裝甲兵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74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 [1] 
中文名
李家益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74年1月16日
畢業院校
抗日軍政大學
出生地
安徽金寨縣
軍    銜
少將(1955年)

李家益人物生平

李家益,1918年生於安徽金寨縣。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8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 [4] 

李家益土地革命時期

李家益入伍後,參加了鄂豫皖蘇區第三、四次反“圍剿”作戰。1932年10月,參加紅四方面軍西征川陝。12月,任紅十一師三十二團政治處團委書記。在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他先後任紅十二師師部參謀、川陝省指揮部參謀,參加了粉碎敵“三路圍攻”、“六路圍攻”的戰鬥。
1935年3月,李家益參加紅四方面軍發起的強渡嘉陵江戰役,開始長征。後三過雪山草地,歷盡艱辛。一次,李家益得了傷寒,渾身長滿了爛瘡,終日高燒不退。一些同志建議他留在地方,但他堅決要求跟隨部隊。川陝省指揮部副指揮長徐長勳見他意志堅定,便將自己的戰馬讓給他騎。在戰友的關懷下,他終於挺了過來。1936年春,李家益任紅四方面軍司令部四局隊列科參謀、代理科長。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會師,長征結束。11月,李家益率部參加了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與敵人浴血奮戰數月。1937年3月,在彈盡糧絕、部隊被敵軍打散的情況下,他與幹部團成員組成突圍小組,沿途乞討。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跋涉,終於到達陝北。經審查,恢復了組織生活。 [2] 

李家益全民族抗戰時期

1939年9月,李家益進入瓦窯堡中國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學習,後歷任三分校訓練部軍事教員、中央軍委一局作戰科科長、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二團參謀長等職。期間,他參加了抗擊日軍對黃河河防發動的多次進攻,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並參加陝甘寧邊區肅清土匪、建設根據地的鬥爭和延安整風、大生產運動。 [2] 

李家益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初期,李家益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參謀長。他積極要求到新區開闢工作,組織上決定由他帶領100多名骨幹到山東。從延安到山東,不僅路途遙遠,而且要經過敵人多道封鎖線。他克服種種困難,圓滿完成任務。1946年11月,任魯南軍區第十師參謀長。1947年1月,參加魯南戰役,他和師政治委員指揮十師(因師長生病)擔任阻擊任務,與兄弟部隊一起先後殲敵整編第二十六師及第一快速縱隊、整編第五十一師共5萬餘人。2月,部隊整編,李家益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七師參謀長,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泰安、沙土集等戰役。後隨陳粟大軍挺進魯西南、豫皖蘇。
1948年3月,李家益任華東野戰軍第三兵團三縱隊九師參謀長。在洛陽戰役中,九師參與攻城,李家益始終在前沿指揮部隊作戰,受到上級記功嘉獎。6月中旬,他率部投人攻打開封的戰役,激戰至22日晨,三縱、九縱共殲滅國民黨河南省政府及守敵整編第六十六師等部3萬餘人。接着,在圍殲敵區壽年兵團的戰鬥中,九師擔負阻援的任務,李家益等人指揮部隊割斷了敵軍邱清泉區壽年兩兵團的聯繫。戰至7月6日,與兄弟部隊一起,將該兵團殲滅,活捉敵兵團司令區壽年。11月起,九師參加淮海戰役。
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李家益調任第三野戰軍司令部行政處處長。12月,調任第二十五軍參謀長,率部進軍福建開展剿匪鬥爭。 [2] 

李家益新中國成立後

1952年9月,李家益調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四軍參謀長,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2月底,為配合朝鮮“停戰談判”的政治鬥爭,李家益等人率二十四軍冒着嚴寒,經過7晝夜的負重行軍,進入上甘嶺地區,接替十五軍擔負起東起牙沈裏、西至慄木洞約30公里陣地防禦。在5個月的陣地防禦中,二十四軍共派出小分隊150多次,殲敵1500餘人,改善了防禦態勢。1953年4月,李家益任第二十四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指揮所部參加夏季反擊戰役、金城戰役等,戰功卓著。李家益曾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5年2月,李家益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1957年6月以後,歷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衞戌區司令員、人民解放軍裝甲兵第一副司令員等職。1969年3月,人民解放軍在珍寶島事件中俘獲了蘇制T-62型坦克。李家益組織科研技術力量,抓緊對T-62型坦克進行剖析、研究,並且很快將加速裝甲兵現代化進程的方案上報中央。
1974年1月,李家益在北京病逝。 [2] 

李家益人物軼事

1941年5月1日,是李家益與夫人林彬的新婚之夜,許多同志都去祝賀,時任中央軍委參謀長葉劍英還親自給他們當主婚人,但身為新郎的李家益卻通宵在機關值班,直到次日凌晨才回到窯洞與新娘見面。 [2] 

李家益人物評價

李家益參加並指揮了孟良崮戰役、魯西南戰役、洛陽戰役、淮海戰役等重大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了卓越的功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率部進軍福建剿匪,為安定邊疆、建設東南沿海防務做出了貢獻。 [3] 
參考資料
  • 1.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開國將帥,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04,第470頁.
  • 2.    朱貴平;蔣二明編著,開國將軍中的安徽人,新華出版社,2009.09,第225-227頁
  • 3.    威震敵膽的李家益,安徽日報,2005.10.10.
  • 4.    《紅色大別山》編纂委員會,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丁鳳英副主編;張執均,張穎,潘曄,柯育芳,王仿仕副主編,紅色大別山,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1,第40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