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徽貝母

鎖定
安徽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 S. F. Yin)是百合科貝母屬植物。通常較矮,高10-40釐米,葉寬闊。鱗莖卵球形,直徑約2釐米。花一般單生,暗紫色且伴有白色斑,或白色伴有紫色斑(或方格狀),苞片3-4枚,罕見2枚。蒴果長3-5釐米,具翅,每個蒴果含種子120-150粒,花期3-4月,果實5月下旬成熟。 [1] 
野生分佈於中國安徽金寨、霍山、舒城、六安等縣的山區;多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叢林中。喜陰涼濕潤氣候,伯炎熱,畏強光,耐旱耐寒,忌漬。 [1] 
安徽貝母是安徽省獨有的名貴中藥材品種。該藥具有開鬱散結、清熱、化痰、止咳、鎮喘等功效,對人體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均有療效。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安徽貝母
拉丁學名
Fritillaria anhuiensis S. C. Chen & S. F. Yin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百合目
百合科
貝母屬
安徽貝母
命名者及年代
S. C. Chen et S. F. Yin,1983 [4]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安徽貝母形態特徵

安徽貝母
安徽貝母(5張)
植株通常較矮,高10-40釐米,寬闊,是區別於其他貝母的主要特徵。鱗莖卵球形,直徑約2釐米,由多數鱗片組成,鱗片一般6-9枚,罕有12-20枚,肉質,狹卵形或狹卵狀披針形,呈蓮花座狀排列,外瓣較大;葉6-8片,最下面大多對生,長12-14釐米,寬1.5-3.5釐米,上面葉輪生或散生。
花一般單生,暗紫色且伴有白色斑,或白色伴有紫色斑(或方格狀),苞片3-4枚,罕見2枚,花梗長1-2釐米,花被片幾乎等大,近矩形,長4-5.5釐米,寬約1.5釐米;雄蕊6枚,雌蕊1枚,花葯莖生,柱頭裂片長4-6毫米;蒴果長3-5釐米,具翅,每個蒴果含種子120-150粒,花期3-4月,果實5月下旬成熟。 [1] 

安徽貝母產地生境

野生分佈於中國安徽金寨、霍山、舒城、六安等縣的山區;多生於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叢林中。喜陰涼濕潤氣候,伯炎熱,畏強光,耐旱耐寒,忌漬。發展生產的適宜區在這個霍山縣的漫水河、佛子嶺、長嶺、六化坪,金寨縣的梅山、青山、南溪、雙河、燕子河、舒城縣(曉天、河棚)、六安縣(東河口)等山區。這一區域氣候温涼濕潤,年平均温度11.6-15.4℃,無霜期210-215天,年平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適宜其生長繁殖。 [1] 

安徽貝母繁殖方法

整地做畦:在選定的田塊上均勻鋪上一層雞糞或豬糞,每畝施過磷酸鈣50千克、氯化鉀10千克,10%可濕性多菌靈粉劑5千克、敵百蟲粉1千克(拌細沙撒)。翻耕後暴曬,敲碎土塊,按畦寬1.3米開廂整成龜背形,四周開好排水溝。 [2] 
播種方法: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精耕細作的畦面上按行距10-14釐米開深3-4釐米的橫溝,株距4-8釐米,將安徽貝母種莖擺入溝內。栽時按種莖大小分別採用單瓣和切瓣繁殖;長形貝瓣可橫切,圓形貝則可直接分瓣。後覆土與畦面齊平,噴上丁草胺再稍加壓平,再蓋草保濕和防雨水沖刷。 [2] 

安徽貝母栽培技術

間套作:安徽貝母生長期短,但在地裏的相對時間較長。故可在安徽貝母種入土後套種淺根作物,如蘿蔔、雪裏蕻、水白菜等,這些作物在12月下旬前後即可收穫(此時皖貝還未出苗或剛剛出苗)。收穫套種作物後,即給安徽貝母施越冬肥。 [2] 
追肥:春季要人工除草,清溝瀝水,摘花打頂。夏季如遇乾旱要及時灌水,坡地淺灌,田間放水跑灌或設置噴灌,雨後特別是暴雨後要及時清溝排水。出苗後,每月追肥1次,畝施稀薄人糞尿750千克或雨天撒施尿素5千克。 [2] 
採收加工:5月中、下旬安徽貝母葉枯黃時,選晴天小心挖取安徽貝母地下鱗莖,除去莖葉、鬚根、泥土,洗淨晾乾,再用硫磺燻菾10小時,即取樣檢查,用小刀將鱗莖橫切成兩塊,在切口面塗碘酒,若斷面變白,即已燻透;若斷面呈藍色,尚未燻透,應再燻蒸。燻後曬乾或烘乾,篩去雜質,密封包裝即可。 [2] 

安徽貝母病蟲防治

灰黴病在3月下旬發病前噴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也可用腐霜滅絕按説明對水,每隔10天噴1次,共噴3-4次。 [2] 
黑斑病該病雨水多時易發,防治方法與灰黴病相同。 [2] 
金針蟲該蟲主要危害鱗莖,導致植株萎蔫死亡。可用5%土氯粉處理土壤或用130煙葉液澆根,進行毒殺。 [2] 

安徽貝母主要價值

安徽貝母是安徽省獨有的名貴中藥材品種。該藥具有開鬱散結、清熱、化痰、止咳、鎮喘等功效,對人體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均有療效。 [2] 
安徽貝母 安徽貝母

安徽貝母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