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保

(詞語解釋)

鎖定
環保,全稱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創新研發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中文名
環境保護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拼    音
huán bǎo
含    義
環境保護的簡稱

環保簡稱

環境保護(簡稱環保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過於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污染問題。
1.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一書中明確描述了農藥殺蟲劑DDT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環境作用,由於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由於此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誌性起點。
2.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第一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中國政府也參加了這個會議。
3.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共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藥廠污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佈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DDT”。
4.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由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2008年“兩會”,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總部”,並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實施統一的監督管理。
5.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保局(廳)。並設立環保局熱線12369和網上12369中心,接受羣眾舉報環境污染事件。
6.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污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污染,改善環境。
7.為了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對青山、綠水、藍天、大海的保護。這裏就涉及到了不能私採(礦)濫伐(樹)、不能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這個層面屬於宏觀的,主要依靠各級政府行使自己的職能、進行調控,才能夠解決。
環境保護又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也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環保定義內涵

環境保護是利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解決各種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一切人類活動的總稱。
包括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保證人類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涉及的範圍廣、綜合性強,它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還有其獨特的研究對象。
環境保護包含至少三個層面的意思:
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防止自然環境的惡化。包括:對青山、綠水、藍天、大海的保護。這裏就涉及到了不能私採(礦)濫伐(樹)、不能亂排(污水)亂放(污氣)、不能過度放牧、不能過度開荒、不能過度開發自然資源、不能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等等。
對人類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
使之更適合人類工作和勞動的需要。這就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學、衞生、健康、綠色的要求。這個層面屬於微觀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覺行動,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規作保證,依靠社區的組織教育來引導,要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齊抓共管,才能解決。
地球生物的保護
物種的保全,植物植被的養護,動物的迴歸,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的合理、慎用,瀕臨滅絕生物的特別、特殊保護,滅絕物種的恢復,棲息地的擴大,人類與生物的和諧共處,不欺負其他物種等等。
這三個層面的關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側重而又統一的。三者並不矛盾,更不對立。
作為公民來説,我們對於居住、生活環境的保護,就是直接地保護了自然環境;我們破壞了居住、生活的環境,就會直接或間接地破壞自然環境。

環保主要方面

土壤遭到破壞
參考消息報道,110個國家(約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化肥和農藥過多使用,與空氣污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一般來説是不可逆轉的污染。
土壤是指陸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為植物生長提供機械支撐能力,並能為植物生長髮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氣、熱等肥力要素。由於人口急劇增長,工業迅猛發展,固體廢物不斷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傾倒,有害廢水不斷向土壤中滲透,大氣中的有害氣體及飄塵也不斷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導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礙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產量和質量,還通過糧食、蔬菜、水果等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的物質,都叫作土壤污染物
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温室效應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都將被水淹沒。氣温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據預計,1990-2010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能源消費將增加一倍,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費將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能源節約技術的轉讓進程。我們特別應當採用經濟鼓勵手段,使工業家們開發改進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的工藝技術
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污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因為一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製造新藥品的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會引起瘟疫
森林面積的減少
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後,一些東南亞國家就再也見不到一棵樹了。
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於整個食物鏈中,並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裏的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惡化:擁擠、水被污染、衞生條件差、無安全感——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海洋的過度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污染
由於過度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產品蛋白質為生的窮人面臨着飢餓的威脅。集中存在於魚肉中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里的地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空氣污染
多數大城市裏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威脅着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有毒氣體主要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
我們的地球 我們的地球
儘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利爾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到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1%以上。

環保環保產業

隨着落後產能加速出清及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環保產業的很多業務正在從末端治理向各個生產環節滲透,環境治理正從單個污染源治理指標轉向整個環境體系治理效果,並由此衍生出綠色產業綠色製造及綠色產品等。 [4] 

環保意義

環境保護又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也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習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樹 習近平同大家一起植樹 [5]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5] 

環保環保工程

環保管理體系

編制管理體系。強化環保措施,建立健全環保組織機構,設立環保監督專員,明確環保責任,在施工方案編制時,盡最大可能減小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根據每年度實際情況編制《環境保護保證體系》、《環境保護專項應急預案》、《環境保護實施方案》等相關制度文件,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責任,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落實現場施工環水保護措施。 [6] 

環保環保意識

提高環保意識。通過釘釘微信羣QQ羣、自動滾動屏等網絡平台組織員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資料》、《生態環境保護知識150問》、《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及法律法規彙編》等內容,使全體參建者牢固樹立節能環保意識,提高項目節能環保管理水平。 [6] 

環保相關概念

環保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又稱環境降級成本,是指由於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污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
環境降級成本分為環境保護支出環境退化成本,環境保護支出指為保護環境而實際支付的價值,環境退化成本指環境污染損失的價值和為保護環境應該支付的價值。自然環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間和生態效能,具有長期、多次使用的特徵,也類似於固定資產使用特徵。這樣,由經濟活動的污染造成環境質量下降的代價即環境降級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污泥的化學固化劑
尤其是河道污泥或市政污水污泥的固化
隨着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大量建設,污水處理量和污泥產量都不斷增加。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病原體.重金屬以及有機污染物,其含水量一般都在80%以上,處理不當,將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的處理方式主要有農業。焚燒和填埋,還有很大量的污泥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隨意丟棄。由於污泥的含水率高,土力學性能差,污染物含量高,處理方式都存在環境污染.處理成本過高,同時也容易引起填埋場工程地質災害。
污泥能否填埋取決於污泥或者污泥與其它添加劑形成的混合體的岩土力學性能,污泥填埋時要求十字板抗剪強度≥25kpa,無側限抗壓強度≥50kpa。污泥經過常規脱水後,含水率80%以上,字板抗剪強度<10kpa,不能滿足填埋的最低的要求。
為此,需要提高污泥的力學性質,降低含水率。傳統的方式是添加水泥和石灰等固化劑,也使用礦化垃圾作為添加混合料,這些方式需要添加大量的材料,添加量<30%,增加了垃圾量,如果再遇水,將轉變成污泥。採用添加化學藥劑的方式固化污泥,添加量可以控制在10%以內,一般養護時間在1~3天,即可達到填埋要求的強度和含水率。必須合理使用。成本低效果好。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生活中:人們生活中常把某種無公害的產品説成是環保產品,許多產品經過環保認證,讓使用者可以分辨。如環保購物袋等。

環保協調發展

地球環境的惡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於是,環境保護日漸得到了各國的重視。但是,由於環境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經濟發展、社會問題有着比較難協調的衝突,因此,對於環境保護概念的理解也日趨新穎和合理。
環境保護就是通過採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等多方面的措施,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還要依據人類的意願,保護和改善環境,使它更好地適合於人類勞動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壞環境並危及人類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環境保護所要解決的問題大致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人類身心的健康,防止機體在環境的影響下變異和退化;二是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減少或消除有害物質進入環境,以及保護自然資源(包括生物資源)的恢復和擴大再生產,以利於人類生命活動
當然,環境保護還必須考慮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發展。只有互相之間協調發展,才是新時代的環境保護新概念。
環境保護工作的好壞,直接與國家的安定有關,對保障社會勞動力再生產免遭破壞有着重要的意義。
隨着人類對環境認識的深入,環境是資源的觀點,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空氣、水、土壤、礦產資源等,都是社會的自然財富和發展生產的物質基礎,構成了生產力的要素。由於空氣污染嚴重,國外曾有空氣罐頭出售;由於水體污染、氣候變化、地下水抽取過度,世界許多地方出現水荒;由於人口猛增、濫用耕地、土地沙漠化,使得土地匱乏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不保護環境,不保護環境資源,就會威脅到人類社會的生存,也關係到國民經濟能否持續發展下去。

環保智慧環保

智慧環保是指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監管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是環保產業發展的新興模式,其本質是數字化與互聯網的高度結合。 [7] 

環保主要職責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廢液、噪聲。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

環保相關法律

1979年中國通過了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形成了環境保護法律體系。1973年中國的第一個環境標準——《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誕生。截至1998年底,中國曆年來共發佈國家環境標準412項,現行的有361項,其中環境質量標準10項,污染物排放標準80項,環境監測方法標準230項,環境標準樣品標準29項,環境基礎標準12項,歷年共發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標準(即環境行業標準)34項。與此同時到1998年,中國共頒佈了環境保護法律6部、與環境相關的資源法律9部、環境保護行政法規34件、環境保護部門規章90多件、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900餘件、環境保護軍事法規6件,締結和參加了國際環境公約37項,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客觀需要,1995年和199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分別通過了關於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1997年3月,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增加了有關“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規定。中國環境保護法基本原則是: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污染者付費;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依靠羣眾保護環境。200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佈,為項目的決策、項目的選址、產品方向、建設計劃和規模以及建成後的環境監測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2018年1月1日,中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税法——《環境保護税法》正式實施,這也意味着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8] 

環保環保教育

環保比利時

比利時的各類學校推出了以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等為主題的一系列課程。這些課程包含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寓教於樂。 [9] 

環保巴西

巴西《國家環境教育法》規定,加強環保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根據巴西《環境基本法》,全國中小學必須開設環保教育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向中小學生普及節約用水和電等能源、垃圾分類處理、辨別生活用品材質是否環保等常識性知識,使學生從小就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及違反有關法律的後果,瞭解有關環境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9] 

環保新加坡

新加坡的社會公共機構也經常推出相關環保教育活動。近期,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推出以可持續發展和環保為主題的多項活動,通過虛擬平台、導覽活動、工作坊等,幫助學生了解花園在節能、雨水循環利用方面的做法。新加坡科學館推出系列項目和展覽,展示可持續發展技術,鼓勵青少年及公眾踐行環保理念。 [9] 

環保組織機構

環保綠色和平組織

在眾多國際環保組織中,綠色和平組織對日本核污水排海決定反對最為強烈,重要原因之一是綠色和平組織不接受企業或政府捐款,只接受個人捐款,這從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綠色和平組織發聲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10] 

環保地球之友

國際地球之友是一個邦聯制的聯盟團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立的組織,並通過競選,將權利分配至全球網絡。國際地球之友的網絡相對於其他聯盟,較為鬆散,其成員團體多是在各國已經成立的環保團體,為了與國際連結而加入國際地球之友體系,因此偏重獨立運作。 [10] 

環保世界自然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一直致力於環保事業,在全世界擁有超過500萬支持者和超過100個國家參與的項目網絡。 [10]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簡稱UNEP)成立於1973年,總部設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是全球僅有的兩個將總部設在發展中國家的聯合國機構之一。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專門機構成員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成員均可加入環境署,到2009年,已有100多個國家參加其活動。在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對全球環境狀況及世界可持續發展前景愈加深切關注的21世紀,環境署受到越來越高度的重視,並且正在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中華環保聯合會(All-China Environment Federation,英文縮寫為ACEF)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民政部註冊,國家環保總局主管,由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企業、事業單位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的社會組織。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宗旨是圍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實現國家環境與發展的目標,圍繞維護公眾和社會環境權益,充分體現中華環保聯合會“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的組織優勢,發揮政府與社會之間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促進中國環境事業發展,推動全人類環境事業的進步。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成立於1993年(前身為1984年成立的中國環境保護工業協會),是由在中國境內登記註冊的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科研、設計、生產、流通和服務單位以及中國境內從事環境保護產業的行業專家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全國性、行業性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共有團體會員46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環保產業協會),單位會員超過1100家,並通過省市協會聯繫着上萬家企業。
環保中國產業聯盟(英文縮寫:EPCIU):簡稱環保中國,是致力推進“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的非法人、活動性、學術性民間組織。聯盟由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主流媒體、領袖企業共同發起,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大力支持。聯盟宗旨:環保使世界更加美好。加速中國環保事業產業化發展,打造成熟環保產業鏈,整合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環保企業、主流媒體等各方資源,促進環保產業上、中、下游企業有效融和,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英文名稱為:China Environmental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英文縮寫:CECPA)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是具有社團法人資格的跨地區、跨部門、非營利性質的全國性環境文化組織。該會由社會各界專家學者、文學家、藝術家、新聞工作者、宣傳教育工作者、企業家及社會知名人士等自願加盟組成。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英文名稱: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英文縮寫:CSES)於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中國國內成立最早、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非營利全國性非政府科技社團組織,是中國科協所屬的全國一級學會,具有跨部門、跨行業、橫向聯繫廣泛的優勢和特點。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環保相關紀念日

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中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着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羣眾環保活動。
1987年世界衞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着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時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召開表彰“全球500佳”國際會議。
由於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誌,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採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並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意大利傳教士聖·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定為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着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01年5月17日,根據第55屆聯合國大會第201號決議,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改為每年5月22日。
全國土地日,是每年6月25日。1986年6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並頒佈中國第一部專門調整土地關係的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為紀念這一天,1991年5月24日國務院第83次常務會議決定,從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頒佈的日期確定為全國土地日。“土地日”是國務院確定的第一個全國紀念宣傳日。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保護土地而設立專門紀念日的國家。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在該日,全國各地政府、機關、學校、公司會響應造林的號召,集中舉行植樹節儀式,從事植樹活動。中國曾於1915年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而後在1928年將植樹節改為孫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紀念革命先驅的植樹造林願望。這一設定被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沿用至今。此外,一些省市還根據當地的氣候規律,規定了其它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環保行為規範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別讓水白
2)監護水源——保護水源就是保護自己的生命
3)一水多用——讓水重複使用
4)阻止滴漏——檢查維修水龍頭
5)慎用清潔劑——儘量用肥皂,減少水污染
6)關心大氣質量——別忘了你時刻都在呼吸
7)隨手關燈——省一度電,少一份污染
8)節用電器——為減緩地球温暖化出一把力
9)減用空調——降低能源消耗
10)支持綠色照明——人人都用節能燈
11)利用可再生資源——別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12)做“公交族”——以乘坐公共交通車為榮
13)當“自行車英雄”——保護大氣,始於足下
14)減少尾氣排放——開車人的責任
15)用無鉛汽油——開車人的選擇
16)使用再生紙——減少森林砍伐
17)替代賀年卡——減輕地球負擔
18)節糧新時尚——讓節儉變成榮耀
19)控制噪聲污染——讓我們互相監督
20)維護安寧環境——讓我們從自己做起
21)認“環境標誌”——選購綠色食品
22)用無氟製品——保護臭氧層
23)選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
24)買環保電池——防止汞鎘污染
25)選綠色包裝——減少垃圾災難
26)認綠色食品標誌——保障自身健康
27)買無公害食品——維護生態環境
28)少用一次性製品——節約地球資源
29)自備購物袋——少用塑料袋
30)自備餐盒——減少白色污染
31)少用一次性筷子——別讓森林變木屑
32)舊物巧利用——讓有限的資源延長壽命
33)交流捐贈多餘物品——閒置浪費,捐贈光榮
34)回收廢塑料——開發“第二油田”
35)回收廢電池——防止悲劇重演
36)回收廢紙——再造林木資源
37)回收生物垃圾——再生綠色肥料
38)推動垃圾分類回收——舉手之勞戰勝垃圾公害
39)拒食野生動物——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
40)拒用野生動植物製品——別讓瀕危生命死在你手裏
41)不獵捕和飼養野生動物——保護有脆弱的生物鏈
42)制止偷獵和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為——行使你神聖的權利
43)做動物的朋友——善待生命,與萬物共存
44)不買珍稀木材用具——別摧毀熱帶雨林
45)植樹護林——與荒漠化抗爭
46)領養樹——做綠林衞士
47)回收各種廢棄物——所有的垃圾都能變成資源
48)水循環利用――洗菜水可以澆樹用
49)善待動物——拒絕動物表演
範圍
包括地球保護、太空宇宙的保護,生存環境的保持維護。陸地(地形、地貌等)、大氣、水、生物(人類自身、森林、植物、動物等)、陽光,自然的、人工外部世界總體。自然、文化遺產
大地的治理與保護
對大地的環保之所以把治理放在前面,保護放在後面,是因為陸地已經有污染,所以欲強調治理同時保護。對已污染的大地(土地、山巒、陸架)強化治理,恢復本源。
大氣的治理與保護
限制、減少排放,淨化大氣,用自然和人工的方法。
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彙編》涵蓋電站鍋爐煙氣排放控制工業鍋爐及爐窯煙氣排放控制、典型有毒有害工業廢氣淨化、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居室及公共場所典型空氣污染物淨化、柏美迪康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無組織排放源控制、大氣複合污染監測模擬與決策支持清潔生產等八個領域的關鍵技術,入選技術大多源於“十一五”以來相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或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
技術目錄
序號
技術名稱
技術內容
適用範圍
一、電站鍋爐煙氣排放控制關鍵技術
1
燃煤電站鍋爐石灰石/石灰-石膏濕法煙氣脱硫技術
採用石灰石或石灰作為脱硫吸收劑,在吸收塔內,吸收劑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 化硫與漿液中的碳酸鈣(或氫氧化鈣)以及鼓入的氧 化空氣進行化學反應從而被脱除,最終脱硫副產物為二水硫酸鈣即石膏。該技術的脱硫效率一般大於95% , 可達 98% 以上;SO2排放濃度一般小於100mg/m3,可達50mg/m3以下。單位投資大致為150~250元/kW;運行成本一般低於1.5分/kWh。
二、工業鍋爐爐窯煙氣排放控制關鍵技術
21
石灰石-石膏濕法脱硫技術
採用石灰石作為脱硫吸收劑,在吸收塔內,吸收劑漿液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硫與漿 液中的碳酸鈣(或氫氧化鈣)以及鼓入的氧化空氣進行化學反應從而被脱除,最終脱硫副產物為二水硫酸鈣即石膏。該技術的脱硫效率一般大於 95%,可達98%以上;SO2排放濃度一般小於 100mg/m3,可達50mg/m3以下;單位投資大致為150~250元/kW或15~25萬元/m2燒結面積;運行成本一般低於1.5分/kWh。
工業鍋爐/鋼鐵燒結煙氣
三、典型有毒有害工業廢氣淨化關鍵技術
41
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循環脱附分流回收吸附淨化技術
採用活性炭作為吸附劑,採用惰性氣體循環加熱脱附分流冷凝回收的工藝對有機氣體進行淨化和回 收。回收液通過後續的精製工藝可實現有機物的循環利用。該技術對有機氣體成分的淨化回收效率一般大於90%,也可達95%以上。單位投資大致為9~24萬元/千(m3h-1),回收有機物的成本大致為700~3000元/噸。
石油化工、製藥、印刷、表面塗裝、塗布等
四、機動車尾氣排放控制關鍵技術
59
汽油車尾氣催化淨化技術
採用優化配方的全Pd型三效催化劑,以及真空吸附蜂窩狀催化劑的定位塗覆技術,製備汽車尾氣淨化 器核心組件。真空塗覆技術可以精確控制催化劑塗覆量,有效提高產品的一致性。全Pd催化劑配方根據發動機型號不同其Pd含量約在1~3g/L範圍內,較同種發動機上用的普通Pd-Pt-Rh三效催化劑成本可降低50%以上。利用該催化劑及塗覆技術生產的淨化器對汽車尾氣中CO、HC和NOx的同時淨化效果可大於95%,催化劑壽命超過10萬公里,達到相當於國VI以上的尾氣排放標準要求。
五、居室及公共場所典型空氣污染物淨化關鍵技術
64
中央空調空氣淨化單元及室內空氣淨化技術
針對不同場所,採用風盤或/和組空不同的中央空調系統,設置過濾器和淨化組件,集成過濾、吸附、(光)催化、抗菌/殺菌等多種淨化技術,實現室內温度和空氣品質的全面調節。
居室及公共場所室內空氣淨化
六、無組織排放源控制關鍵技術
69
BME綜合抑塵技術
主要包括生物納膜抑塵技術、雲霧抑塵技術及濕式收塵技術等關鍵技術。生物納膜是層間距達到納米級的雙電離層膜,能最大限度增加水分子的延展性, 並具有強電荷吸附性;將生物納膜噴附在物料表面,能吸引和團聚小顆粒粉塵,使其聚合成大顆粒狀塵粒,自重增加而沉降;該技術的除塵率最高可達99% 以上,平均運行成本為0.05~0.5元/噸。雲霧抑塵技術是通過高壓離子霧化和超聲波霧化,可產生1μm~100μm的超細幹霧;超細幹霧顆粒細密,充分增 加與粉塵顆粒的接觸面積,水霧顆粒與粉塵顆粒碰撞並凝聚,形成團聚物,團聚物不斷變大變重,直至最後自然沉降,達到消除粉塵的目的;所產生的幹霧顆粒,30%~40%粒徑在2.5μm以下,對大氣細微顆粒污 染的防治效果明顯。濕式收塵技術通過壓降來吸收附着粉塵的空氣,在離心力以及水與粉塵氣體混合的雙重作用下除塵;獨特的葉輪等關鍵設計可提供更高的除塵效率。
適用於散料生產、加工、運輸、裝卸等環節,如礦山、建築、採石場、堆場、港口、 火電廠、鋼鐵廠、垃圾回收處理等場所
七、大氣複合污染監測、模擬與決策支持關鍵技術
71
大氣揮發性有機物快速在線監測系統
環境大氣通過採樣系統採集後,進入濃縮系統,在低温條件下,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空毛細 管捕集柱中被冷凍捕集;然後快速加熱解吸,進入分 析系統,經色譜柱分離後被FID和MS檢測器檢測,系統還配有自動反吹和自動標定程序,整個過程全部通過軟件控制自動完成。系統主要特點有:自然復疊電子超低温製冷系統、自主研發的温度測量技術、雙通路惰性採樣系統、去活空毛細管捕集、雙色譜柱分離、FID和MS雙檢測器檢測。系統可以用於在線連續監測,也可以用於應急檢測(採樣罐現場採樣)。該系統一次採樣可以檢測99種各類VOCs(碳氫化合物、鹵代烴、含氧揮發性有機物),在較長時間內可以滿足我國環境空氣中VOCs的監測要求。
八、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88
水煤漿代油潔淨燃燒技術
水煤漿代油潔淨燃燒技術是把煤磨成細粉與水和少量添加劑混合成懸浮狀高濃度漿液,像油一樣採用全封閉方式輸送和儲存,用泵輸送,並用噴嘴噴入鍋爐爐膛霧化懸浮燃燒,燃燒效率高,它是一種以煤代油的新技術。在製漿過程中要對煤淨化處理,處理
各種電站鍋爐、工業鍋爐、工業窯爐
[1] 
水治理
由於社會生產、生活與水密切相關,水飢、水荒、水枯、水污的纏擾,作為“水”的關鍵點,“水處理”是水家族最最重要的急所重點,因此,水處理領域涉及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應用。有超過“自然水”的趨勢。
水處理方法有:(1)沉澱物過濾法;(2)硬水軟化法;(3)活性炭吸附法;(4)去離子法;(5)逆滲透法、反滲透法;(6)超過濾法;(7)蒸餾法;(8)紫外線消毒法;(9)生物化學法等,及最新穎的(10)正向滲透法,自然淨化方法的人類新創造。
自然化的“正向滲透法”減少二次、三次污染,耗能,升温希望的未來。促進環境水成本的負增長。

環保中國消息

中國環保六十年的變遷與奮進
經濟是基礎,但經濟增長並不簡單等同於社會進步,它與環境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環境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有良好生態環境,就沒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就沒有人民生活質量改善,就沒有人民全面小康與現代化。環保已經成為今天我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決定性的基礎,隨着中國的經濟發展,環保正逐漸受到重視。
環境問題一直是舉國上下關注的焦點,面對頻發的自然災害、屢治不禁的污染事故,“恐釀大禍”並非是危言聳聽。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的環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中國環境污染已是觸目驚心:全國500多座城市中,還有不少大氣質量未達到一級標準;中國近3億農民喝不到乾淨的水;噪聲污染普遍超標,全國還有相當數量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
環保部副部長潘岳於2006年所發表的一次講話曾引述癌症專家指出,中國每年超過兩百萬人死於癌症,其中70%跟污染有關。世界銀行7月發表了一份《中國污染的代價》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污染每年造成70多萬人非正常死亡,其中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大約39.4萬人死亡,中國農村地區的水污染每年致使大約6.6萬人死於嚴重腹瀉、胃癌肝癌膀胱癌。另外,燃煤和食用油造成的室內空氣污染每年使大約30萬中國人非正常死亡。
近憂未解,遠慮逼近。由於氣候變暖,近50年來,中國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速率。海平面的持續上升對中國社會和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而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國受危害最嚴重的地區。海平面上升導致風暴潮災害頻繁發生。 [2] 
2022年環保重點工作
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