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發展

鎖定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按人口平均的實際福利增長過程,它不僅是財富和經濟機體的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着其質的方面的變化,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簡而言之,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
中文名
經濟發展
外文名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所屬學科
經濟學
度    量
國民生產總值(GDP)

經濟發展定義

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1] 

經濟發展釋義

隨着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複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1] 

經濟發展背景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時闡述了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 [2] 

經濟發展內容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着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着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複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説,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衞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羣佈局,將生產製造基地佈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企業按照總部經濟的模式進行空間佈局,把總部佈局在發達的中心城市,而將生產加工基地佈局在欠發達地區,由此使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戰略資源和欠發達地區的常規資源,實現兩個不同區域優勢資源在同一個企業的集中配置,不但能夠使企業資源配置綜合成本降低,而且使得總部所在的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術資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釋放,同時使得加工基地所在的欠發達地區密集的製造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即經濟發展不能以危害環境為代價,可持續發展要求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不應影響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可持續性意味着維持乃至全人類福利的自然資源基礎,使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經濟發展度量

經濟學家們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GDP)來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度量經濟發展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若干個具體指標組成的綜合指標體系來衡量和評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如: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QLI)、人類發展指數(HDI)和購買力平價(PPP)。

經濟發展依據

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體現在國民生產總值,費用與時間在流通、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分配與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與效率;因而,管理、服務與流通等環節越是精簡、廉潔和有效率,就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生產要素變化包括數量增加、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等,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
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既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經濟發展應用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既要求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又要求從通常的增長轉變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科學技術是企業搶佔價值鏈高端環節、打造企業核心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手段。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就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技術對企業的重要性。英特爾於1971年推出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改變了整個世界,並憑藉自身在微處理器方面的技術優勢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製造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僅取決於科技的先進性,還取決於企業的另一個車輪——管理。科技與管理是一對孿生兄弟,它們相伴而生又相輔相成,發揮着各自的功能。科技的功能主要表現在突破和創新,對企業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完善和發揮,對企業發展具有保障性作用。突破性科技創新對於企業來説猶如上了一個樓層,能使企業發生明顯的本質性進步;管理創新對於企業來説猶如上樓梯,能使企業發生持續性變化,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使企業發生明顯的本質性進步。科技與管理雖然發揮着不同的功能,但是卻相輔相成,誰也離不開誰。科技的提升離不開管理保障,管理的提升也離不開科技含量。凡是重大的科技成果都必須有管理做保障,“兩彈一星”是科技創新的結晶,也是嚴密組織的結果;凡是重大創新的管理也必然依賴於科技手段,精益生產方式需要現代製造技術、信息技術作支撐。從歷屆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的技術創新內容來看,所有成功的技術創新必然有管理做保障。長慶油田的低品位油氣田開發成功,需要包括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在內的全方位創新,長安汽車的研發需要先進的研發流程管理和精細化設計管理作支撐,等等。

經濟發展中國發展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時闡述了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着力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 [2]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五年,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 121萬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2%,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年均增長6.2%。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 1.3萬億斤以上。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