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煎包

鎖定
水煎包,中國特色傳統風味小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東京汴梁城(古都開封),在華北和中原地區頗為流行。口感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
中文名
水煎包
外文名
shuijianbao
分    類
傳統小吃
口    味
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
主要食材
豬肉,精粉,韭菜,酵面,白菜,白蘿蔔
做    法
別    名
汽水包、油炸包子

水煎包各地特色

根據其餡料的不同,“水煎包”又可分為“牛肉水煎包”、“豬肉水煎包”、“韭菜水煎包”等,但其製作方法基本相同。“水煎包”採取以水為主的煎制方法,其關鍵在於正確地掌握火候。煎制時温度不宜過高,一般平鍋油温保持在五成熱即可。再者就是要調製好水面糊和掌握好淋水面糊的時間,淋糊的時間不可過早或過晚,否則都將影響“水煎包”的質量。
開封水煎包小巧精緻,上下呈金黃色,外酥裏鮮,口感甚佳,因其餡不同,分為羊肉、豬肉、素菜水煎包多種,其餡無論是葷素均加葱、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製,皮為小麥粉面發酵,將包子放入平底鍋 內 少許時間,再加面水,後澆香油,翻一遍出鍋即成,成為人民深受歡迎的食品。
水煎包,以河南平頂山焦店村的最為知名,焦店村的水煎包吃起來麻麻的口感獨特,搭配其當地的胡辣湯那就是另一番滋味。在這裏想要吃到正宗的可不要跑錯地方,焦店水煎包最好吃的還是李師傅家的正宗老牌包子店。
水煎包在廣東、香港澳門地區:在這裏水煎包則作為常見的點心,有一層薄薄的麪粉水做成的薄衣,有別於生煎包的純肉餡,當地人還在水煎包中加入了瑤柱及河蝦仁。
河南永城市薛湖牛肉水煎包北宋年間,永城薛湖集有一人在京都開封皇宮主廚,一次皇后壽誕,宴請羣臣,廚師曾獻上家鄉煎包及豆粥,羣臣盡食一空,宋王大喜,予以重賞,御賜特封為“二品包子”。從此薛湖煎包與開封小籠包子並駕齊驅,各州、府、縣流傳盛行。薛湖牛肉水煎包,是使用特製精粉,純麻油黃牛肉紅薯粉條;四季青菜;十八味中藥材調餡,用鋼板平鍋煎制而成,開口露餡、上濃下焦,酥嫩可口、清香宜人。
山東餡食分類非常細,如水煎包和鍋貼,根本操作順序大同,都是將麪皮包餡,下入平底鍋,加水或稀麪漿大火煎制,但鍋貼要二次下漿,成熟後成片相連,水煎包是將熟時淋入小磨油,翻身再煎便成。最大差異是用面,水煎包是發酵面,鍋貼是水調面,水煎包皮更暄軟。東營市的水煎包非常有名。

水煎包製作原料

製作水煎包所需的材料
製作水煎包所需的材料(17張)
精粉500克,豬肉250克,大葱125克,酵面200克,醬油50克,食油100克,白菜700克,精鹽、鹼面、調料面、薑末、清水適量。

水煎包製作方法

水煎包做法一

正宗河南開封水煎包 正宗河南開封水煎包
①將麪粉與酵面兑好加入温水和成麪糰,再鹼水揉勻稍餳上案,揪成40個小塊,逐個擀成小圓片
②把肉剁碎,放入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葱與調料面一起放入肉裏拌好,然後再放上剁碎,壓出水分的白菜及香油,拌勻成餡。
③用皮包上餡成大圓餃子,俗稱扁食,似相公帽擺放在刷勻油的深底的鏊子上(專用鏊子),擺滿為止,淋入食油50克,蓋上蓋煎5分鐘,再倒入800克白麪湯清水內兑入少許麪粉攪成麪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5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黃色時,用鏟將四周與鏊底分離,大翻鏊,離火即成。底色金黃,焦脆,餡濃香可口,色香味俱佳。食用時用小剷剷入盤內即可。 [1] 

水煎包做法二

1 酵母加少許温水靜置10分鐘,加入麪粉,適量的温水和成麪糰,蓋上保鮮膜發酵;
2 葱姜切末放入豬肉餡裏,加料酒,醬油醃製15分鐘;
3 粉條先放到熱水鍋中煮軟,撈出來涼涼,剁碎,白菜葉洗乾淨切碎;
4 把白菜粉條,肉餡一起加麻油,胡椒粉,鹽,雞粉攪拌均勻;
5 包好的包子餳10分鐘,平底鍋中加少許油,燒6成熱排好包子;
6 煎一分鐘後倒入麪粉水(面:水=1:5),麪粉水要加到包子的2/5處;
7 蓋上鍋蓋大火燒開,轉小火,直到麪粉水燒乾,包子底的成脆皮,撒上芝麻和葱花。

水煎包做法三

水煎包
(35個左右)
麪皮:
普通麪粉 600g
白糖 40g
冷水 150g
沸水 200g
餡料:
鹽 5g
肉餡 300g
鹽 5g
清水、醬油、香油、白胡椒粉、葱花、薑末適量
裝飾:
葱末、白芝麻適量
【做法】
1 【麪皮】材料中的乾酵母加清水混合至酵母溶解
2 【麪皮】中的面、糖、泡打粉略微混合後,加入步驟1的酵母水,攪勻,加入沸水,揉成粗糙面的麪糰,蓋保鮮膜靜置5分鐘;
3 再繼續揉到表面比較光滑,蓋保鮮膜餳15分鐘;
4 【餡料】中的大頭菜切碎,加5g鹽拌勻,醃20分鐘,出水後擠掉大頭菜的水分;
水煎包 水煎包
5 肉餡加入【餡料】中的調料,順着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加入大頭菜,攪拌均勻;
6 麪糰分割成30g~35g的劑子,擀開,不要太薄,大約0.5cm厚;
7 中間放入餡料,包起,收口處掐緊,蓋保鮮膜餳30分鐘;
8 平底不粘鍋燒熱轉小火,倒入少許油,放入包子轉中小火,底部煎上顏色加入澱粉水
至包子的8分高;
9 蓋鍋蓋,燒至水沸騰,轉小火繼續燒;
10 待水燒乾,鍋內聽到噼裏啪啦的油聲,即可關火,繼續蓋蓋燜3-5分鐘;
11 出鍋前包子表面撒少許芝麻和葱花即可。
●內餡可以換成任何一種喜歡的食材。
包子麪皮和好之後,揉幾下仍是粗糙的表面,餳一會再繼續揉會比較容易揉到表面光滑。
●儘量選用平底鍋,受熱均勻。
●包子可以挨着排放,無需留空位。
[2] 

水煎包歷史典故

水煎包傳説一

水煎包 水煎包
江蘇北部的沛縣漢高祖劉邦的出生地,故稱漢鄉。在這裏流傳着兩款風味獨特的食品,一是“水煎包”,二是“帝王粥”,據説這兩款食品都和漢高祖劉邦有關係。
相傳兩千多年前,劉邦與其母被秦兵追殺,逃至豐縣東城時已是黃昏時分。當時母子二人又飢又渴,恰好遇到一家包子鋪正欲收幌關門,其母便向店主討食。店主見二人可憐,就把燒湯剩下的粉絲剁細,再加入調料做成包子,隨後又把包子放入平底鍋中煎熟,並且用豆麪小米麪混在一起熬成粥,主母子二人食用。劉邦與母親食後頓覺精神備爽,並得以順利逃至沛縣,免遭劫難。後來劉邦登基做了皇帝,其母卻然念念不忘那頓救命飯。於是,劉邦特意從家鄉請來了當年豐縣開包子鋪的那一家人,將他們遷至長安新豐宮(今臨潼驪山新豐宮),圓了其母想吃水煎包與面粥的心願。
如今,在江蘇豐縣和沛縣仍然保留着吃水煎包、喝面粥這一漢代遺風,而且那粥也被稱為“帝王粥”。 [3] 

水煎包傳説二

公元219年,劉備得蜀後進兵漢中,命令老將軍黃忠和謀士法正,奪取曹軍屯糧之地——勉縣定軍山。他們帶領將士軍隊兵臨山下,興勢紮營,連夜偷襲並佔領了定軍山側峯。法正以“堅守陣地、以逸待勞”之計,讓黃忠率兵駐紮半山上,法正則立山頂觀察曹軍動向,以旗為號,曹軍大將夏侯淵蜀軍奪了對面的山,心中大怒,帶兵來奪,大聲罵道:“哪位將軍,敢下山交戰,以決勝負,拿兒的頭來!”法正舉起白旗,黃忠按兵不動,只是催促做飯。山上水不足,火頭軍為節水,改蒸饅頭生煎饅頭,將士們輪流吃飽喝足,氣力倍增。
任憑曹軍叫罵,蜀軍只不理睬。曹軍叫罵半天,疲憊不堪,鋭氣大減。午時以後,夏侯淵罵累了,曹軍紛紛下馬休息,無精打采。這時只見法正將紅旗一揮,傳令:“可擊矣”蜀軍頓時鼓角齊鳴,喊殺聲震天。黃忠老將軍一馬當先,衝下山來,夏侯淵正在碾盤上解衣歇息,未披盔甲,黃忠趁他刀未出鞘,馬未上鞍,一刀劈下斬殺,因老將軍用力過猛,碾盤石竟也被削去一角。曹軍主將已亡,無心戀戰,四散奔逃。蜀軍全線出擊,一舉奪取了定軍山,取得了勝利。
後來隨着將士們的征戰,生煎饅頭正式列入軍糧熟食品種,花色品種也越來越多,流傳廣泛,成為飲食市場上的大眾化風味小吃,在北方,饅頭與包子的實際含義有差異,隨後就叫成了水煎包子。 [4] 

水煎包代表風味

黃河以南水煎包 黃河以南水煎包
黃河以北水煎包傳承古代曹州水煎包製作工藝,精心選料,科學搭配,精心製作的具有濃郁特色的美食。曹州水煎包有葷素兩類,十幾個品種。葷包,多以豬肉羊肉、蝦仁、海蔘、大白菜韭菜韭黃等為主餡;素包,多以粉條、煎豆腐野菜胡蘿蔔等為主餡。在當地人們簡稱它為“煎包”,其狀扁尖,上下呈金黃色,外酥裏鮮,口感甚佳,因其餡不同,分為羊肉、豬肉、素菜水煎包多種,其餡無論是葷素均加葱、姜、麪醬、五香粉、細鹽調製,皮為小麥粉面發酵,將包子放入平底鍋內少許時間,再加面水,後澆豆油,翻一遍出鍋即成,成為人民深受歡迎的食品。各縣均有從事此業者,生意甚好,很受當地居民及旅遊者的歡迎。其形狀根據各商家不同,水煎包形狀和大小有異,形狀如曹州柿餅,上下有呈金黃香脆的紙狀面片,外酥裏鮮,口感甚佳。
餡是一方面,用火、用油、用面也是重要因素。包子皮發麪皮,太老太嫩都會影響包子的質量,包子皮如果是死麪的,那就成為在魯西一種叫做鍋貼的小吃了。在特製的平底鍋內刷上底油,油不宜過多或過少,把包好的包子依次順序放入鍋內,加一定數量的稀面水,蓋上鍋蓋小火煎到水乾,然後逐個將包子翻個,至雙面焦黃淋上豆油即成,其中點水也叫“下汗”,火候尤為重要。總之,要做到油清、面白、餡鮮。 
水煎包屬於大眾風味的小吃,物美價廉,製作方面不受四季影響,它一直是當地暢銷的地方風味小吃。在菏澤市大街小巷,路邊攤點都可以吃到正宗的水煎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