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1861年

鎖定
1861年,辛酉年(咸豐十一年) 這一年發生了辛酉政變慈禧正式上台,意大利王國成立,咸豐皇帝逝世。
中文名
1861年
紀    年
咸豐十一年
重大事件
意大利王國成立 慈禧正式上台等
干支紀年
辛酉年

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

林肯總統就職典禮 林肯總統就職典禮
1月9日——美國南北戰爭密西西比州宣佈脱離美國。
1月10日——美國南北戰爭:佛羅里達州宣佈脱離美國。
1月11日——美國南北戰爭:阿拉巴馬州宣佈脱離美國。
1月18日——美國南北戰爭:喬治亞州宣佈脱離美國。
2月1日——美國南北戰爭:德克薩斯州宣佈脱離美國。
2月4日——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六個南部州成立美利堅聯盟國
2月8日——美國南北戰爭:美利堅聯盟國成立自己的軍隊。
2月9日——美國南北戰爭:傑斐遜·戴維斯當選為美利堅聯盟國總統。
4月12日——美國南北戰爭:南軍向桑特堡開火,戰爭正式爆發。
4月15日——林肯政府發佈討伐令,向南部聯盟宣戰,南北戰爭爆發 。
4月17日——美國南北戰爭:弗吉尼亞州脱離美國。
4月27日——美國南北戰爭:西弗吉尼亞州脱離弗吉尼亞州。
5月6日——美國南北戰爭:阿肯色州脱離美國。
5月7日——美國南北戰爭:田納西州脱離美國。
5月13日——美國南北戰爭:英國宣佈中立。
5月20日——美國南北戰爭:肯塔基州宣佈中立。
5月20日——美國南北戰爭:北卡羅萊那州宣佈脱離美國。
9月3日——美國南北戰爭:南軍進入肯塔基州,肯塔基州取消中立,加入北方。
11月1日——美國南北戰爭:喬治·麥克萊倫被授命為北軍最高指揮官。
具體參見 百科詞條 南北戰爭

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年根本原因

19世紀上半期的俄國,仍是一個落後的封建的農奴制國家,農奴生活極其貧困,沒有人身自由,沒有購買力,造成國內市場狹小,自由勞動力缺乏,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861年主要法令

1861年2月19日法令共17個文件,其中比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關於脱離農奴依附關係的農民的一般法令》.《關於脱離農奴依附關係的農民贖買其宅園地.及政府協助這些農民把耕地購為私有的法令》.《關於省和縣處理農民事務的機構的法令》.《關於安頓脱離農奴依附關係的家奴的法令》

1861年其他內容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機構地方自治局)。1864年頒佈的《省,縣,地方機構法令》根據這個法令俄國大部分地區建立了自治會議及其行政機關。司法:廢除舊的等級審判制度,建立陪審制度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
教育:鼓勵辦學,擴大大學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
思想:客觀上使西方資產階級思想進一步傳入俄國,越多的俄國人看到了差距,紛紛要求改革。
經濟:(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勞動力,擴大國內市場,提供資金;借鑑西方技術;政府制定促進工業發展的政策)。
特別提示:俄國屬於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因為它保留了大量沙皇專制)。
具體參見 百科詞條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年大事記

天狼星伴星被發現。
鉈被發現。
第一具始祖鳥化石被發現。
1月2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繼位。
意大利王國 意大利王國
1月20日——清政府為了辦理洋務和外交,在北京設立了總理衙門。恭親王奕忻為首席大臣,職責是:辦理外交,派出駐各國公使,派遣留學生等項事務。總理衙門成為凌駕於六部之上的重要決策機構。1901年改組為外務部1月26日——美國南北戰爭路易斯安那州宣佈脱離美國。
1月29日——堪薩斯州成為美國第34個州。
2月19日——沙皇俄國1861年改革:農奴取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地主不能賣買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農民可以贖買份地(但需要以高於實際地價的價格來贖買)。
3月4日——亞伯拉罕·林肯就職美國總統後發表第一次就職演説 [1] 
3月17日——意大利王國成立。
5月27日——托爾斯泰與屠格涅夫吵嘴後絕交。
6月18日——中國和俄羅斯興凱湖舉行中俄興凱湖勘界會議。
8月22日—咸豐皇帝逝世。
9月2日——中德通商條約在天津簽訂。
9月5日——曾國藩在安徽安慶創辦安慶內軍械所,這是洋務派開辦的第一個軍事企業。
10月24日——約翰·菲利普·雷斯在法蘭克福展示他發明的電話。
11月2日——慈禧太后發動祺祥政變。
11月11日——愛新覺羅載淳登基,以次年為同治元年。
12月12日——淨土宗祖師印光大師誕生(此為農曆的時間)
1861年,阿曼兩地正式分裂。 [2] 
1861年,新格拉納達共和國稱哥倫比亞合眾國。 [3] 

1861年出生

3月13日——周壽臣,晚清高級漢族官僚,20世紀初期香港政商界著名人物。(逝世1959年)
4月26日——詹天佑,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逝世1919年)
4月1日——加藤友三郎,日本第21任首相。(逝世1923年)
5月7日——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逝世1941年)
1月14日-穆罕默德六世, 奧斯曼帝國蘇丹 (卒於1926)
1月30日-美國作曲家查爾斯·馬丁·洛弗勒 (卒於1935)
2月12日--盧·安德烈亞斯-薩洛梅, 俄羅斯出生的作家(卒於1937)
2月15日-法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爾斯·埃杜亞爾·紀堯姆 (卒於1938)
2月17日–奧爾巴尼公爵夫人海倫娜公主 (卒於1922)
2月19日–亨利·霍恩, 第一男爵霍恩, 英國將軍 (卒於1929)
2月22日-日本首相、第12首相友森武郎 (卒於1923)
2月26日--保加利亞國王費迪南德 (卒於1948多)
2月27日--奧地利哲學家、社會改革者、作家魯道夫·施泰納(卒於1925)
3月2日--尼古拉·伊萬諾夫, 保加利亞將軍 (卒於1940)
3月21日–查爾斯·斯旺克德, 德美電影導演 (卒於1929)
4月2日–伊凡·佩爾薩, 匈牙利斯洛文尼亞作家, 天主教牧師(卒於1935)
4月6日–法國詩人瓜伊塔 (卒於1897)
4月15日–加拿大詩人布勒斯·卡曼 (卒於1929)
4月22日–伊斯特萬·蒂薩, 匈牙利總理兩屆(卒於1918)
4月23日-埃德蒙·艾倫比, 第1名維森比爵, 英國士兵, 行政長官 (卒於1936)
4月23日- 約翰·佩爾茨, 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卒於1906)
4月24日–赫達·安德森, 瑞典醫生 (卒於卒於1950)
5月5日–彼得·庫珀·休伊特, 美國電氣工程師, 發明家 (卒於1921)
5月7日–印度作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卒於1941)
5月11日–弗雷德裏克·羅素·伯納姆, 美國球探 (卒於1947)
5月14日–德國雕塑家哈羅·馬格努森 (卒於1908)
5月16日–赫爾曼·韋伯斯特·穆吉特 (別名 h. h. 霍姆斯), 美國連環殺手(卒於1896)
5月24日–馬耳他第四任總理、新南威爾士州第23任州長、西澳大利亞州第15任州長和塔斯馬尼亞第九任州長 (卒於1940)
5月25日–美國詩人朱莉婭·博因頓·格林 (卒於1947)
6月2日–美國第一夫人海倫·赫倫·塔夫脱 (卒於1943)
6月12日–威廉·阿特威爾, 英國板球運動員 (卒於1927)
6月19日--菲律賓民族英雄何塞·裏薩爾博士 (卒於1896)
6月20日–弗雷德裏克·高蘭·霍普金斯, 英國生物化學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卒於1947)
6月22日–馬克西米利安·馮·斯派, 德國海軍上將(卒於1914)
7月14日-凱特 m. 戈登, 美國窒息 (卒於1932年)
8月4日--亨利·海德, 英國神經學家 (卒於1940年)
8月6日-伊迪絲·羅斯福, 美國第一夫人 (卒於1948年)
8月7日–斯賓塞 s. 伍德, 美國海軍海軍海軍少將 (卒於1940年)
8月10日-阿爾姆羅思·賴特, 英國細菌學家, 免疫學家 (卒於1947年)
9月2日–亨利埃塔·克羅斯曼, 美國舞台, 電影演員 (卒於1944年)
9月10日–尼爾斯·漢森·雅各布森, 丹麥雕塑家, 陶藝家 (1941年)
9月11日羅伯特·博什, 德國實業家、工程師和發明家 (卒於1942年)
9月23日英國詩人、小説家瑪麗·伊麗莎白·科勒裏奇 (卒於1907年)
9月28日–威廉·迪格曼, 德國演員 (卒於1934)
9月30日-威廉威利, 小, 美國口香糖實業家 (卒於1932)
10月4日-弗雷德裏克·雷明頓, 美國牛仔藝術家, 雕塑家 (卒於1909)
10月6日–美國金融家邁拉·貝爾·馬丁 (未知的死亡年份)
10月10日–挪威探險家、科學家、人道主義獎獲得者弗裏德喬夫·南森 (卒於1930年)
10月23日--瑪格麗特·麥凱勒, 蘇格蘭出生的加拿大醫療傳教士
10月24日–俄羅斯將軍阿列克謝·卡萊丁 (卒於1940年)
10月30日–法國雕塑家安託萬·布爾德爾 (卒於1929年)
11月6日–詹姆斯·納菲斯, 加拿大籃球發明家 (卒於1939年)
11月10日–貝西埃山大福, 美國狗詩人和手木偶專家 (卒於1945)
11月11日-瑞典學者埃爾薩·埃舍爾森 (卒於1911年)
11月23日-克拉拉 h. 哈澤裏格, 美國作家, 教育家和改革者 (卒於1937年)
12月5日--意大利將軍阿曼多·迪亞茲, 意大利元帥 (卒於1928年)
12月8日-阿里斯蒂德·梅洛爾, 法國雕塑家 (卒於1944)
12月16日--安東尼奧·德拉恩加達拉, 法國畫家 (卒於1917年)
12月20日–伊瓦娜·科比爾卡, 斯洛文尼亞畫家 (卒於1926年)
12月29日-德國數學家庫爾特·亨塞爾 (卒於1941年)

1861年逝世

1月2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普魯士國王(生於1795)
6月6日——加富爾,意大利王國首任首相。(生於1810)
6月7日——帕特里克·勃朗特,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父親。(生於1777)
1月17日–洛拉·蒙特茲, 愛爾蘭舞蹈演員,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情婦 (生於1821 )
1月19日–德國化學家阿爾伯特·尼曼 (生於1834)
3月10日-烏克蘭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 (生於1814)
3月16日–維多利亞公主、肯特公爵夫人和斯特拉瑟恩, 維多利亞女王的母親 (生於1786)
4月15日–美國陸軍黑鷹戰爭少校以賽亞·斯蒂爾曼 (生於1793)
5月29日–波蘭民族主義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萊勒維爾 (生於1786)
6月3日–美國伊利諾伊州參議員斯蒂芬·道格拉斯,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生於1813)
6月6日–意大利第一任總理卡武爾伯爵卡米洛·本索 (生於1810)
6月13日-理查德·勞倫斯, 安德魯·傑克遜 (生於1800年) 的失敗刺客
6月25日-阿卜杜勒梅西德一世, 奧斯曼帝國蘇丹 (生於1823)
6月29日-英國詩人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 (生於1806年)
8月10日--納撒尼爾·里昂, 美國內戰中第一位在戰鬥中犧牲的聯邦陸軍將領 (生於1818)
8月22日--清朝第九皇帝咸豐皇帝 (生於1831)
8月24日-皮埃爾·伯蒂埃, 法國地質學家(生於1782)
8月28日–威廉·里昂·麥肯齊, 蘇格蘭記者, 多倫多第一市長 (1795年)
9月7日-威利人曼古姆, 美國政治家 (生於1792)
10月4日-阿奇博爾德·蒙哥馬利, 第13伯爵埃林頓, 英國政治家 (生於1812)
10月5日–波蘭主教安東尼·梅爾基奧·菲賈沃科夫斯基 (生於1778)
10月10日--菲比·辛斯爾·布朗, 美國讚美詩作家 (生於1783)
10月31日-吉列爾莫 (威廉) 米勒, 出生於英國的秘魯軍事領導人 (生於1795)
11月7日– isobel gunn, 蘇格蘭商人 (生於1780)
11月11日–葡萄牙國王佩德羅五世 (生於1837年)
12月14日–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 (生於1819 )
12月18日–恩斯特·安舒茨, 德國教師、風琴師、詩人和作曲家 (生於1780)

1861年歷史記載

1861年咸豐帝死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逝,終年三十歲。上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咸豐帝逃到承德以後,不久即患病。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豐帝口授遺詔,立其年方六歲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同時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瑞華、協辦大學士户部尚書肅順、額駙景泰,以至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要他們輔弼幼主,掌管朝政。次日,咸豐帝病死於避暑山莊。十一月,定諡號為“顯皇帝”,廟號“文宗”。

1861年同治帝即位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豐帝死於承德避暑山莊。咸豐帝死後,載淳即位,以1862年為祺祥元年。尊其嫡母、咸豐帝皇后鈕祜祿氏皇太后,稱“母后皇太后”;尊其生母、咸豐帝懿貴妃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稱“聖母皇太后”。九月二十九日回到北京。次日發生北京政變。十月初九日,載淳在北京舉行登極大典,正式即皇帝位。廢除原襄政務八大臣所定祺祥年號,改1862年為同治元年。
清廷發生“垂簾之爭”
咸豐十一年(1861)八月初六日,御史董元醇上疏朝廷,以皇帝年幼為理由,請求由皇太后暫時權理朝政。奏摺中説:“雖我朝向無太后垂簾之儀,而審時度勢,不得不為此通權達變之舉”。遂引起清廷內部一場“垂簾之爭”。先是,咸豐帝死後,六歲的載淳即皇帝位,大權掌握在咸豐帝生前任命的“贊襄政務王大臣”手中。載淳生母、野心勃勃的慈禧太后那拉氏不甘心受人擺佈,企圖效法古人,垂簾聽政。一些朝臣也想借機撈取政治資本,董元醇上奏不久,內閣學士兵部侍郎勝保,山東巡撫譚廷襄等故意違反清朝祖制,以黃折向皇太后請安,表示對垂簾之議的支持。對此,肅順等八大臣立即進行反擊。他們以小皇帝名義發出上諭,斥責勝保等違背朝廷體制,交部議處,並通令各級官員,今後不準向兩宮太后請安。董元醇上奏的第二天,那拉氏召見八大臣,讓他們照董元醇所奏傳旨實行,肅順等“勃然抗論”,並聲稱自己“系贊襄皇上,不能聽太后之命”。雙方爭論激烈,以至嚇得小皇帝啼哭不止,“遺溺後衣”。最後,肅順等以祖制無垂簾之禮為辭,駁回董氏建議。表面上,“垂簾之爭”以八大臣暫時勝利告一段落,但那拉氏並未甘心,暗中勾結恭親王奕訢等,加緊作政變準備。
咸豐十一年(1861)九月三十日,太后那拉氏與恭親王奕訢等在北京發動政變,從肅順等“贊襄政務八大臣”手中奪取了朝政大權。載淳即位後,其生母慈禧太后那拉氏對輔政八大臣不甘雌服,遂聯合慈安太后鈕祜祿氏與肅順等八大臣爭權,並暗中與在京的恭親王奕訢等進聯繫。八月初,奕訢在與外國侵略者取得默契後,以奔喪為名,趕至承德避暑山莊,與那拉氏等密商後返京進行政變佈置。九月二十三日,咸豐帝靈柩自承德起運回京。那拉氏故意讓肅順負責護送,自己同鈕祜祿氏及小皇帝由其他七大臣等扈從先行回京。二十九日,那拉氏等到京,於當日召見奕訢,次日發動政變,將載垣、端華革職拿問,同時派人逮捕了尚在密雲途中的肅順。十月初一日,封奕訢為議政王,在軍機處行走。初五日改祺祥年號為同治。初六日命將載垣、端華賜自盡,肅順斬首示眾,景壽等五人或革職或遣戍。十一月初一日,那拉氏與鈕祜祿氏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由於鈕祜祿氏性情“和易少思慮”,不願多問朝政,朝廷大權遂落入那拉氏一人之手,從此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去世,她掌握清朝最高權力達四十餘年。
肅順死
咸豐十一年九月三十日,太后那拉氏與恭親王奕訢等聯合發動政變,逮捕了護送咸豐帝靈柩於密雲途中的“贊襄政務王大臣”肅順,於十月初六日綁縛菜市口斬首示眾,終年四十五歲。肅順字雨亭,一字豫庭,清朝宗室,鄭親王端華之弟。咸豐初以敢於任事漸受重用,官至御前大臣協辦大學士户部尚書。主張重用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漢族官僚鎮壓太平天國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對前大學士耆英參與議和深惡痛絕,具疏請予正法。後與俄國公使伊格納切夫談判,嚴詞拒絕沙俄對我國烏蘇里江以東的侵略要求。在咸豐帝的支持下,肅順大力整頓吏治,懲辦貪污。戊午科場案,力主將主考官、大學士柏葰斬首,以振綱紀;又疏劾户部寶鈔處與官票所官吏和不法商人因緣為奸,交通舞弊,籍沒官吏、商人數十家。由於肅順辦事不講情面,且恃寵而驕,目無餘子,所以引起朝內外一些人的嫉恨。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進逼北京,肅順隨咸豐帝逃到承德避暑山莊,並於咸豐帝臨死前受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對那拉氏的爭權奪勢,肅順與其它顧命大臣一起進行了堅決反擊,以致雙方矛盾日趨尖鋭,終於釀成“辛酉政變”,肅順被殺。
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曾國藩在安慶設立安慶內軍械所,也稱內軍械所,製造火藥、子彈、炸炮等,用於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是為中國最早的官辦製造近代武器裝備的軍事工廠。廠內“全用漢人,未僱洋匠”,規模較小,以手工製造為主。同治元年(1862),著名科學家徐壽徐建寅父子與華蘅芳、華世芳兄弟等人一起,在安慶內軍械所試造蒸汽艦船,經過數年努力,首先製成我國第一台蒸汽機。並在此基礎上於同治四年造成我國自行製造的第一艘蒸汽輪船,命名為“黃鵠”號。同治三年清軍攻陷南京後,內軍械所由安慶遷至南京,次年改建為金陵機器製造局
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曾國藩在安慶設立內軍械所,標誌着中國近代史上洋務運動的開始。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外國殖民勢力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侵略進一步加深,為綜理一切和外國交涉事務及與有關的各項“洋務”,清政府特於咸豐十年底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並隨之設立南洋、北洋通商大臣。從此,辦理“洋務”漸成為清政府政治、經濟活動中一項重要事務,而積極倡導、興辦各各“洋務”的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即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們企圖通過學習西方近代科學技術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某些制度辦法,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秩序。所以,洋務派優先考慮的目標是“強兵”。為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洋務派自六十年代初開始在天津、上海、廣州、福州等地聘用外國軍官,購買洋槍洋炮和一些船艦訓練、裝備清軍,同時創辦軍事工廠,自己製造槍炮子彈和輪船。自安慶內軍械所設立後,洋務派在山東、湖南、湖北、江蘇、福建、上海、直隸、四川、甘肅等地先後創辦了大批軍事工業,其中最重要的有: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湖北槍炮廠等等,皆屬於官辦工業企業。為了培養洋務人材,清政府還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地設立同文館、西學館,並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隨着軍事工業的不斷增加,所需經費、原料、燃料、運輸等日益緊張,於是,洋務派又在“求富”的口號下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興辦了一批民用工礦企業運輸業。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海輪船招商局基隆煤礦、開平礦物局、天津電報局、蘭州制呢局、上海機器織布局、湖北鐵政局、湖北織布局、天津至山海關鐵路等等。此類企業中,有官辦、也有官督商辦官商合辦,屬於規模較大的近代資本主義企業,但帶有濃厚的買辦性和封建性。另外,洋務派還購買和投靠了大批軍艦,創建新式海軍。中法戰爭前,清朝海軍包括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三部分。光緒十一年(1885),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管理一切與海防有關的事務。洋務派舉辦“新政”,標榜“求強”、“求富”,卻堅持與人民為敵,過分依賴洋人,終於在中法、中日戰爭中遭到徹底失敗,但其所辦軍事、民用企業,對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倡導的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