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伴星

(恆星)

鎖定
圍繞主星運轉的叫伴星,其實就是相互圍繞旋轉的兩顆星。天狼星的伴星B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白矮星。它體積很小,和地球差不多,肉眼看不見;但密度特別大,比水的密度大了三萬倍,質量跟太陽差不多。這顆星是1834年天文學家因天狼星運動軌跡不規則而預測到,並在1862年直接觀測到的,1915年才確定它的"白矮星"身份,從而引起天文界的高度重視。然而,至少在一千二百年前,非洲馬裏的多根部落,就開始祭祀這顆星,並且知道它的體積,密度,軌道形狀(橢圓)和它圍繞天狼星運行的週期(四十九個地球年),把這些記載到這個原始部落的木刻,壁畫和紡織品上。
中文名
伴星
外文名
companion star
釋    義
圍繞主星運轉的恆星
確定時間
1915年

伴星伴星的發現

伴星
伴星(6張)
提到天狼星伴星B星,不得不説從它身上發生的故事,因為不少重大的發現,往往是從一些小的"偏差"開始的.
公元八世紀,中國唐朝的天文學家一行把他的觀測同古時候的記錄對照,發現星星的位置改變了。一千多年後,十八世紀,英國的哈雷也獨立地看到了同樣的現象。原來,所謂不動的、不變的"恆星",被人們叫錯了,天上的星星是在運動的、變化的。
1834年,有一個天文學家注意到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的運動比較奇怪,它的路徑波浪起伏,不像一般的恆星總是沿着一條直線均勻地移動。這位天文學家由此斷言,天狼星不是單獨的一顆星,而是一個雙星系統,另外一顆星是一個"看不見的"伴星;波浪起伏的的路線,正是天狼星一邊移動一邊繞轉的結果.後來,又有一些天文工作者研究了天狼星的運動,並且根據萬有引力定律,預言了天狼星B的位置.事隔二十八年,到了1862年,終於在望遠鏡裏找到了這顆"看不見"的天狼伴星。這顆"看不見"的伴星同天狼星相比實在是太暗了,在望遠鏡裏看起來好像是望遠鏡的缺陷所引起的假象一樣,可是在觀測另外的對象時,這個"缺陷"沒有了,大家才相信自己找到了天狼星的"看不見"的伴星。
後來,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中有大部分恆星都是雙星,包括南河三北河二(屬於六合星),室女座γ,南門二織女二(雙雙星,即天琴座ε星)、大陵五食雙星)等等。

伴星雙星

組成雙星的兩顆恆星都稱為雙星的子星,其中較亮的一顆稱為主星;較暗的一顆,稱為伴星。主星和伴星亮度有的相差不大,有的相差很大。於是,上面説的可以用望遠鏡把兩顆子星分辨開來的雙星,相應地就稱為目視雙星
有一類“雙星”,在天球上的角距離很近,但它們沒有相互的引力作用,叫做幾何雙星或光學雙星,不是真正的雙星,例如開陽和輔。
銀河系中,雙星的數量非常多,估計不少於單星。研究雙星,不但對於瞭解恆星形成和演化過程的多樣性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瞭解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方面。

伴星目視雙星

直接用眼睛或照相機就能分辨出主星和伴星的雙星叫做目視雙星天狼星織女二、室女座γ等都包括在其中。

伴星食變雙星

有的雙星在相互繞轉時,會發生類似日食的現象,從而使這類雙星的亮度週期性地變化,這樣的雙星稱為食雙星或食變星。食雙星一般都是分光雙星.
食雙星還分為以下三種:
1.大陵五型(Algol 型,EA)
大陵五型食雙星的光變曲線的特徵是有明顯的主極小(最暗)和次極小(較暗),而食外光變曲線較為平滑,光變週期短至幾小時,長至幾十年,光變幅也有大有小。 [1]  它的原型是大陵五
2.漸台二型(βLyr 型,EW)
和前者大致相同,但在後者的光變曲線中,主極小和和次極小之間是彎曲的。這是主星受伴星的影響,形狀不規則造成的。 [1] 
3.大熊座W型(W UMa,EW)
這種食雙星的光變曲線的極大處是圓形的,主極小和次極小深度大致相等。這種特徵反映了兩顆星因潮汐作用而變形,擁有共同的外殼,不斷有物質氣流,親密無間。 [1]  它的原型是大熊座W雙星。

伴星分光雙星

有許多雙星,相互之間距離很近,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不能把它們的兩顆子星區分開。但是,天文學家用分光方法得到的光譜,可以發現它們是兩顆恆星組成的。這樣的雙星,稱為分光雙星
參考資料
  • 1.    劉富學.基礎天文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