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肅順

鎖定
愛新覺羅·肅順(1816年11月26日-1861年11月8日),字雨亭,滿洲鑲藍旗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咸豐帝原配孝德顯皇后的舅舅。晚清宗室、權臣。 [31-32]  [34]  [39] 
愛新覺羅·肅順早年在侍衞處任職。先後歷任御前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咸豐帝即位後,愛新覺羅·肅順提出嚴禁令、重法紀的治國建議,深得咸豐帝認可,擢為內閣學士,兼任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 [39]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愛新覺羅·肅順建議清政府重用漢族地主官僚曾國藩、胡林翼等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奉旨與俄使談判,斷然拒絕沙俄對烏蘇里江以東領土的侵略要求。1850年,奏請鴉片自由買賣,準令民間種植,遭户部尚書翁心存等人反對。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隨咸豐帝逃往熱河。同年,愛新覺羅·肅順以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領侍衞內大臣。次年,咸豐帝病死,與載垣等人同受遺詔為贊襄政務大臣,綜理朝政。 [40]  後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及軍機大臣文祥等人密謀,發動政變,史稱“辛酉政變”或“祺祥政變”。愛新覺羅·肅順在護送咸豐皇帝梓宮回京時於密雲被捕,送宗人府獄,不久,斬首於北京菜市口,享年45歲。 [39] 
愛新覺羅·肅順作為清咸豐時期的重臣,在清王朝遭遇內憂外患之時,勇於治事,贊化軍事,整頓吏治,嚴刻執法,提拔漢臣。雖獨斷專權,但為“同治中興”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39] 
全    名
愛新覺羅·肅順
別    名
肅六 [35] 
肅六舅 [36] 
雨亭
封    號
三等輔國將軍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816年11月26日(嘉慶二十一年十月初八)
逝世日期
1861年11月8日(咸豐十一年十月初六日)
主要成就
整肅官場政風
處理“戊午科場案”
户部寶鈔案
最高官職
協辦大學士,侍衞內大臣
旗    籍
滿洲鑲藍旗

愛新覺羅·肅順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肅順早期經歷

肅順生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十月初八日,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七世孫,鄭慎親王烏爾恭阿子。烏爾恭阿有嫡福晉一人、側福晉兩人、庶福晉五人,共生有八子,肅順排行老六,三兄端華。肅順與端華是否同母,史書記載不一,有的認為是同父異母,也有的認為是同父同母。《愛新覺羅宗譜》中也記載肅順之母為側福晉瑚佳氏(護軍校玉貴之女)。與端華之母側福晉瑚佳氏似乎是同一人。其他史書中也有類似記載,如“端華同母弟肅順” [1]  。其實肅順的母親是回女,並稱“其父誘買回女之事,聞之江寧鄭受之部郎,轉聞之肅邸中者” [2]  。因肅順是努爾哈赤之父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孫,成為宗室後裔,但“妾室所生之子為閒散宗室”,未得封爵。道光十二年(1832年)肅順成年出府後,居於西四牌樓劈柴胡同(後改名闢才衚衕),家底較薄。
肅順早年長期在侍衞處任職。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二月,考封三等輔國將軍,委侍衞處散秩大臣,從二品官,食三品俸,“執森親軍以供導從,大閲則按隊環衞”。 [3]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肅順派在乾清門侍衞上行走。 [4]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三月署鑾輿使,“掌供奉乘輿秩序鹵簿,辨其名物與其班列。凡祭祀、朝會、時巡、大閲,帥所司供厥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授奉宸苑卿,管理各園庭,正三品。

愛新覺羅·肅順炙手可熱

咸豐帝即位,擢內閣學士,兼任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 [5]  咸豐三年正月肅順授正黃旗蒙古副都統,二月署理鑾輿使,九月署理正紅旗護軍都統。咸豐四年(1854年),授御前侍衞,遷工部侍郎,隨後在禮部和户部也曾有過任職。 [6]  以後幾月連得升遷,四月署理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授工部右侍郎,六月派充練兵翼長,閏七月調補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十月授禮部左侍郎,十二月署理鑲白旗護軍統領。咸豐五年(1855年)二月管理嚮導處事務,即總統大臣,為皇帝出巡作各種準備工作,“周知路徑,詳記地名,通橋樑,平險阻,計程途之遠近” [7]  。是月還授左翼監督。四月授前鋒營統領,正二品,負責“警譁宿衞”。不久太平天國北伐軍失敗,五月肅順以籌辦巡防記功,九月受命管理鑲藍旗總族長,十一月調補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庫事務,十二月調補正白旗滿洲副都統。
咸豐七年(1857年),肅順被擢升為左都御史,仍然兼任都統職務。 [8]  面對大清王朝的頹勢,肅順看清了只有漢人才能挽救這一敗局,顯露出“萬人皆睡他獨醒”的政治敏感。肅順認為必須重用有能力的漢族官僚,才有可能度過重重難關。曾國藩胡林翼等自己組建團練,進而編練出一支新興的私人武裝,自籌軍晌養活十多萬軍隊,故肅順“常心折曾文正公之識量、胡文忠公之才略” [9]  。當然,放權漢族官僚以地方實權可能會導致中央集權的衰微,但不讓曾國藩等掌握地方實權,不僅湘軍似飛蛾撲火,自取一死,清王朝也難逃死劫。肅順“兩害相比取其輕”,決心重用漢士,暗助曾公。尤其是咸豐九年二月借戊午科場案將柏葰處死後 [30]  ,肅順更盡力放手使用漢人。
同年七月,肅順授正紅旗漢軍都統,八月晉理藩院尚書,九月遷禮部尚書管理理藩院事務,十月充大考翻譯翰詹閲卷大臣,十二月遷户部尚書。咸豐八年(1858年),調禮部尚書,仍管理藩院事,隨後又調回户部任職。 [10]  十月充武鄉試監射大臣,十二月調户部尚書。咸豐九年九月充翻譯鄉試正考官,十月充稽察溝渠河道大臣,並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授御前大臣,並充經筵直講,御前大臣主要負責向皇帝奏報要預定召見大臣的人數和名次。“御前大臣,體制最尊,國語謂之‘戈什昂邦’。非王公負重望者,罕能任此。” [11]  三月肅順充領侍衞內大臣,五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上三旗包衣之政令與宮禁之治,凡府屬吏、户、禮、兵、刑、工之事皆掌焉” [12]  。十月授鑲黃旗漢軍都統。
咸豐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帝北逃熱河後,肅順以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13]  ,署領侍衞內大臣,“行在事一以委之”。十二月授協辦大學士。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咸豐帝病死前遺詔肅順與載垣端華等八大臣同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幼帝載淳,權勢煊赫,盛極一時。

愛新覺羅·肅順臨危顧命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來犯京師,肅順隨咸豐帝“北狩”,在熱河,咸豐帝更加信任肅順,“文宗最喜肅順,言無不盡”, [14]  肅順政治地位日隆。被授為授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以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衞內大臣,統領行在一切事務。 [15]  咸豐帝到了熱河之後,京師大臣多次奏請咸豐帝迴鑾京師。肅順認為“敵情叵測”。”不宜回京”。時京城開始傳聞咸豐帝身體不適,肅順開始提拔重用親信人員。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咸豐帝病重,傳諭:“皇長子御名現立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贊襄,本意是協助、幫助出謀劃策與具體辦理, [16]  史稱“顧命八大臣”。不久之後,咸豐帝駕崩。

愛新覺羅·肅順政變被殺

主詞條:辛酉政變
肅順深知新皇帝載淳的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潛在的政治危險,遂以“抑西揚東”的策略,給兩宮皇太后相繼加封號,而且在禮儀封號上對葉赫那拉氏進行貶抑。葉赫那拉氏乃鼓動咸豐帝皇后鈕祜祿氏(即慈安太后)與八大臣爭權,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請由皇太后垂簾聽政,隨即遭到八大臣抵制。 [17]  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較最近的恭親王奕訢與咸豐朝顧命大臣僧格林沁軍機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權力之外,亦極為不滿。於是葉赫那拉氏與奕訢等人聯合,發動政變,史稱“辛酉政變”。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十月二日夜,肅順在護送咸豐帝梓宮回京途中,於密雲被捕,隨後下獄。 [18]  十月初六日(11月8日),經王大臣會議,決定將肅順、載垣、端華三人以大逆不道之罪凌遲處死。鑑於三人均屬宗室,兩宮太后以載淳名義改判肅順斬立決,由睿親王仁壽和刑部右侍郎載齡監刑,載垣、端華賜自盡。 [32]  肅順因為科場、鈔票兩案得罪人太多,所以北京人聽説肅順被問斬的消息時,“交口稱快”,之前被他處罰者的家屬“皆駕車載酒,馳赴西市(菜市口)觀之”。肅順身材肥胖,臉面白皙,上刑場時還穿着為咸豐帝服喪的白袍布靴,經過騾馬市大街時,一羣兒童歡呼道:“肅順亦有今日乎!”不少人撿起瓦礫泥土朝他扔去,因此他的面目遂“模糊不可辨”。將行刑之際,肅順肆口大罵慈禧等人,又不肯跪,劊子手以大鐵柄敲斷他的雙腿,他才跪下,然後被斬。 [33] 
肅順被殺後,郭嵩燾、曾國藩等扼腕嘆息。曾國藩慘然曰:“此冤獄也,自壞長城矣!” [19]  曾國藩深知京城之中能識大體之士除肅順外,幾無他人,恐清政府使用漢人的政策再有波折,如此不僅太平天國起義難以平定,自身亦有被人陷害之危。

愛新覺羅·肅順為政舉措

愛新覺羅·肅順肅貪反腐

肅順掌權後,以鐵腕的方式面對自乾隆末期以來的官場腐敗,嚴厲打擊貪污腐敗,嚴懲瀆職失職,整肅官場政風。其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將一品大員柏葰處斬, [20]  使得清王朝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特別是自乾隆後期越演越烈的貪腐風氣有了很大改觀。
咸豐八年(1858年),順天鄉試由時任文淵閣大學士柏葰主持。是年十月初七,距離當年鄉試揭榜尚不足一個月,御史孟傳金上書,指出本次鄉試存在嚴重舞弊問題,如旗人平齡,除了會唱兩口好皮黃,一無所長,居然高中第七名,事出蹊蹺,奏請立案審查。咸豐帝感到其中定有貓膩,於是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等會審此案。隨着調查深入,辦案人員發現“應訊辦查議者竟有五十本之多”,甚至有一試卷“訛字至三百餘”也能中榜。咸豐帝聞後震怒,將主考官柏葰諸人革職。
與此同時,肅順查清同考官浦安與新考中主事羅鴻繹私下裏“交通關節”。經傳訊當事人羅鴻繹,其供述“為了能考中,他曾向兵部侍郎李鶴齡疏通關係,李轉而求同考官浦安關照,浦又跟柏葰的門丁靳祥打了招呼。事成後,浦安向柏葰送贄敬銀十六兩,李鶴齡則向羅鴻繹索要銀五百兩,其中三百兩轉交浦安。”
該案由於發生在戊午年,因而被稱為“戊午科場案”。其與順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場案和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場案並列清朝三大科場舞弊案。該案最終在肅順的力主之下,將時任文淵閣大學士柏葰、兵部侍郎李鶴齡、主事羅鴻繹等人處斬。歷時十個月的“戊午科場案”,共計懲處各級官員91人,朝廷吏治為之一振。在此後不久,肅順在户部尚書任上,前後歷時兩年,徹查“户部寶鈔案”。
咸豐即位初年,因太平天國起義,户部庫房匱乏,於是清廷決定由户部設立寶鈔處和官錢總局發行大量鈔票。濫發官鈔非但沒有紓解財政,反倒致使通貨膨脹、物價飛騰,而官商乘機勾結,“侵佔挪用”,“拒收買抵”,從中牟取暴利,將幣制改革失敗的惡果轉嫁於百姓頭上,當時“五城內外兵民不下數百萬户,各糧行抬價居奇,小民每日所得錢文,竟不能供一日之飽”。咸豐八年(1858年)底,肅順改任户部尚書,決心整頓財政積弊。
肅順從調查五宇官號賬目入手,刨根究底,涉案人員幾百人,抄沒户部司員、商户及滿族宗室數十家,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官場貪賄公行的風氣。

愛新覺羅·肅順重用漢人

肅順雖驕橫專權、目中無人,但對待有才華的漢臣卻能做到格外禮待。肅順“輕滿員”而“雅重漢人名流” [21]  。他“待漢員頗極謙恭”,自稱“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筆厲害得很” [22]  。他對漢人名士的器重不僅形諸言表,而且付諸於行動,常常不拘一格地選拔保薦人才,如肅順不惜違反科場條規選拔使用高心夔。當肅順訪知江西道員李桓為幹吏,有能名,即令人示意李向他遞“門生柬緘”,“即可晉秩兩司” [23] 
肅順向朝廷推薦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燾等漢族官員,為平定太平天國同光中興網羅了人才。特別是左宗棠,左宗棠出佐湘幕,初露崢嶸,不想卻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和湖廣總督官文,後者聯合彈劾左宗棠為“劣幕”,咸豐皇帝令官文“一經查實,就地正法”。肅順早聽説左宗棠有大才,聞之此事,便聯合曾國藩、胡林翼等官員上書力保左宗棠,並邀請深受皇帝信任的吳地才子潘祖蔭寫下了“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此後又在咸豐帝面前力薦左宗棠,給予重用。 [24] 
肅順“最喜結漢人” ,“極喜延攬人才,邸中客常滿”。他廣泛招納有名望的官吏和名士,“先及留京公車,次京曹,次外吏”。而且肅順私宅之中,“延攬天下文藝之士,皆有布衣”。他對“江浙間橐弛不羈之士,輒延致上座,罄折而請焉,家雖不裕,揮霍不吝,大有孔北海座客常滿、搏酒不空之概”。正是由於肅順“愛才如渴,一時名士,鹹從之遊” ,他手下有所謂“肅門七子”(一説“肅門六子”),指的是郭嵩燾王闓運尹耕雲高心夔李壽蓉盛康等人。其他還有李鴻裔龍汝霖鄧輔綸莫友芝許振禕吳汝綸趙樹吉劉樹堂等人。這些人都是名噪一時的漢族文人,或是相互引薦或慕名投奔而來。“其幕府頗納名士,如王閻運、高心夔之流,皆漢族通儒也”。肅順“蒐羅人材汲汲不可終日,亦不可解”。肅順除了有召集賢才“資以延譽樹黨”的目的外,還能“延攬英雄,以收物望”。 [37] 

愛新覺羅·肅順對外強硬

肅順在中俄《璦琿條約》談判過程中毫不懼怕俄國人的威脅,維護了民族尊嚴。咸豐八年(1858年),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趁英、法發動二次鴉片戰爭之機,出兵侵佔黑龍江要地璦琿,隨後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與其簽署了中俄《璦琿條約》。咸豐九年(1859年),俄國派遣“東方專家”伊格那提耶夫來到北京換約,敦促清廷按約儘快劃定兩國邊界。清廷命肅順、刑部尚書瑞常負責辦理交涉事宜。
談判伊始,伊格那提耶夫使出一貫伎倆,威脅肅順道:“中俄相鄰,俄國比其他任何海上強國都更容易隨時隨地對中國進行打擊。”肅順對俄人恫嚇並不畏懼,而強調奕山“既無全權證書,又無正式關防”,不能代表清政府,因此《璦琿條約》無效。伊格那提耶夫隨即以“俄人較英法友善”相誘,指出,“本國從東至西一萬餘里,與中國相交一百餘年,雖有大事,並未一次交鋒;若英吉利等十餘年之間,常至爭鬥,已經交鋒三次,然逾萬里地尚且如此,況離此相近乎?”並作出承諾,如順利換約,“我國能保不論何國,永不準侵佔此地,如此中國東界亦可平安。”肅順則一語道破其真實意圖“貴大臣所云恐有他國侵佔,為我國防守起見,固屬貴國美意,斷非藉此侵佔我國地方。然若有別國佔據,我國自有辦法。”
其後肅順發現伊氏所帶條約文本中有錯誤若干。伊格那提耶夫提出,“此等大事,萬不可有誤,請將貴國原本送交與我。”肅順以“諭旨原文存於大內,不便檢閲”為由斷然拒絕。伊格那提耶夫見談判毫無進展,決定強行訛詐,拋出“不然,焉能得免侵佔”之論。肅順則以暴制暴,將《璦琿條約》扔在桌上,怒道:“此無非一紙空文!”伊氏見談判不成,隨即退出會場。次日,伊格那提耶夫向清廷發出最後通牒,限三日內更換肅順。清廷答覆:“肅順乃我大皇帝親信大臣,斷難更換。”伊氏宣佈談判破裂,隨後離京轉赴滬港。伊格那提耶夫到上海後,積極與英法聯軍接洽,強調必須加大打擊力度才能使清廷就範。談話中,他仍不忘對肅順的耿耿於懷,對英法統帥説,“有權勢的肅順是與歐洲為敵的頭號壞蛋,他已不止一次地公開宣稱,必須將全部歐洲蠻夷趕出中國”。

愛新覺羅·肅順軼事典故

愛新覺羅·肅順親近君子

肅順當國,近君子而遠小人,懲貴近而勵寒畯,撥亂反正,指揮若定,奠定“同光中興”的基礎,卻遠為和大人所不及。他身為八旗貴族,嘗雲:“咱們旗人渾蛋多,懂得什麼,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枝筆厲害得很。” [25]  藉此可見他的度量與見識。

愛新覺羅·肅順九字治國

肅順初次面見咸豐帝時,曾提出“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的九字治國方針,此亂世用重典的思路深得咸豐認可。之後掌權,肅順果然展開了一波聲勢浩大的“打老虎”運動,不過於反腐背後,卻掩蓋着其排除異己的意圖。 [26] 

愛新覺羅·肅順專橫跋扈

肅順任户部尚書時,協辦大學士周祖培亦任户部尚書,二人同堂辦事。一日,周祖培將户部公文簽署完畢。肅順假裝問道:“這份文書是什麼人簽署?”司員答道:“是週中堂簽署的。”肅順當眾罵道:“唉,像他這麼糊塗的人,只能多食國家的俸祿,哪懂得什麼公事!”於是命司員重新擬稿,用紅筆再次標記,將紅筆塗抹於周祖培畫諾之上。此後遂形成定例,周祖培亦默然忍受。其他大臣也往往受其侵侮,無不飲恨在心,卻敢怒而不敢言。大學士翁心存則乾脆引病乞退。

愛新覺羅·肅順龍氣碎杯

據載,肅順每天早晨起牀前有個習慣,即坐在帳中飲人蔘汁一杯。有內侍小童專司其事,杯乃咸豐帝御賜的和田羊脂玉杯。一日,小童誤將玉杯打碎,小童馬上跑到陳孚恩府上向其請教,後得計而去。小童回到肅府,用膠將杯子粘固。肅順醒後,小童來送蔘湯,甫一揭帳,即驚呼倒地而擲杯,肅順覺得奇怪。小童解釋道:“剛才看到老爺鼻孔中有兩股黃氣,如龍狀,長五六尺,故不免駭異而碎杯。請老爺降罪。”肅順卻道:“起來吧,休得胡言亂語,龍氣有什麼可怕的?”竟然沒有怪罪碎杯的事情。這個故事,説明肅順似乎還有想當皇帝的念頭。

愛新覺羅·肅順鈎弋故事

咸豐帝病危之際,肅順為防止慈禧日後以母后擅權,曾建議咸豐帝仿效漢武帝賜死太子生母鈎弋夫人的做法,及早除掉那拉氏,以免後患。咸豐帝心有不忍,沒有采納肅順的建議,事後又在無意中透露了風聲,從而使慈禧對肅順等人更加恨之入骨。

愛新覺羅·肅順歷史評價

  • 《清史稿》:“肅順以宗潢疏屬,特見倚用,治事嚴刻。其尤負謗者,殺耆英、柏葰及户部諸獄,以執法論,諸人罪固應得,第持之者不免有私嫌於其間耳。其贊畫軍事,所見實出在廷諸臣上,削平寇亂,於此肇基,功不可沒也。自庚申議和後,恭親王為中外所繫望,肅順等不圖和衷共濟,而數阻返蹕。文宗既崩,冀怙權位於一時,以此罹罪。赫赫爰書,其能逭乎?” [27] 
  • 翁心存:“所謂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也,可憫可戒。”
  • 翁同龢:“種種欺罔跋扈狀,真堪髮指”。
  • 曾國藩:“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近世如陸、何、肅、陳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終。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28] 
  • 薛福成:“肅順於咸豐年間始為御前大臣,貴寵用事,後遂入值軍機,屢興大獄,竊弄威福,大小臣工,被其賊害,怨毒繁興,卒以驕橫僭似,獲罪伏法,其人固無足論矣。”
  • 陳夔龍:肅順用事,專權納賄,盈廷滿漢大臣,均仰鼻息。
  • 許指嚴:肅順強毅有膽識,遇事不餒,其所短者在不學無術,又疏於防患,計智淺露,易招尤悔耳,故亦卒以是致敗。若平心論之,其為人畸於陽,非陰柔之小人可比;而好賢禮士,留心治術,異鹵莽滅裂之流。若以之比剛毅輩,固高出萬萬也。
  • 蔡東藩:“若載垣、端華、肅順輩,以宗室懿親,不務安邦,但思擅政,何其跋扈不臣若此?無莽操才,而有莽操之志,卒之弄巧成拙,反受制於婦人之手,寧非可媿?” [29] 
  • 黃濬:①以肅順之才識論之,亦必早知西后之不相容,而有先下手之意,惜怡、鄭兩王庸才,不能從,故同及於難。②端、肅輔政無虧,以爭垂簾被誅,死本非罪,徒以那拉氏柄國四十餘年,世論遂積非成是,目為叛逆,不但爭垂簾一案也。 [38] 
  • 劉禺生:肅順本鄭王裔,而與襲鄭王名端華者異母,以輔國將軍升户部尚書,入軍機,人有才能,因受主知,遇事專擅。
  • 洪楊軼聞》:肅順於咸豐年間始為御前大臣,貴寵用事,後遂入值軍機,頗擅威福,以驕橫獲罪。然其人機警敏給,實為滿大臣不可多得之人才。
  • 錢仲聯:①肅順有治才,專朝柄,延攬文士,如王壬秋、高百足,皆其門客。②肅順雄才大略,在晚清滿人中不可多得。以謀叛伏誅,乃慈禧一面之詞,未足置信。肅順府中,人才亦盛,如王闓運、高心夔、盛康、徐昌緒、龍湛霖、黃錫燾。尹耕雲、劉熙載等皆是。使肅順不死,則慈禧決不能擅權,國事大有可為。海軍之費,決不至作頤和園之用,而後此甲午、庚子之役皆可免,清社亦何至於亡。肅順死而此局全變矣。

愛新覺羅·肅順人際關係

  • 七世祖: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 父親:鄭慎親王烏爾恭阿
  • 母親:側福晉瑚佳氏
  • 哥哥:肅寬、輔國將軍肅和、鄭親王端華、肅恭、恩華
  • 弟弟:輔國將軍惠略、輔國將軍寬略
  • 姐姐:愛新覺羅氏(烏爾恭阿第三女,嫁薩克達·富泰,生孝德顯皇后 [34] 
  • 妻子:劉佳氏(內務府大臣阿克當阿之女)
  • 妾室:金氏(金福之女)、孟氏(孟升之女)
  • 兒子:
    • 長子-熙善
    • 次子-徵善
    • 三子-承善
    • 四子-同善 [31] 

愛新覺羅·肅順後世紀念

肅順府又稱“肅王府”、“肅公爺府”,位於承德市頭條衚衕(今醫學院家屬院)。“肅王府”原為“羅王府”,咸豐君臣逃到熱河後,此府遂改為肅順的府第。該府邸佔地約為4600平方米,建築幽雅,裝飾古樸。解放後“肅王府”被承德醫專佔用,1983年列為承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愛新覺羅·肅順史料索引

  • 《清史稿·肅順傳》
  • 《清宣宗實錄》
  • 《清文宗實錄》
  • 《越縵堂國事日記》

愛新覺羅·肅順影視形象

類型
出品時間
影視劇
扮演者
電影
1983年
1983年
電視劇
1983年
王偉
1990年
1993年
馬景濤
2005年
2005年
孫寧
參考資料
  • 1.    薛福成:《庸盦筆記》,第17頁。
  • 2.    《清代野記》,第149頁。
  • 3.    (宣宗)《宗人府則例》,道光二十九年刊本,第5卷,第2一5頁。
  • 4.    宣宗成皇帝實錄 卷之四百二 道光二十四年 二月 二十一日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7-09]
  • 5.    《清史稿·肅順傳》:宗室肅順,字雨亭,鄭親王烏爾恭阿第六子也。道光中,考封三等輔國將軍,授委散秩大臣、奉宸苑卿。文宗即位,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護軍統領、鑾儀使。以其敢任事,漸鄉用。
  • 6.    《清史稿·肅順傳》:咸豐四年,授御前侍衞,遷工部侍郎,歷禮部、户部。
  • 7.    沃丘仲子:《近代名人小傳·肅順傳》,第74頁。
  • 8.    《清史稿·肅順傳》:七年,擢左都御史、理籓院尚書,兼都統。
  • 9.    薛福成:《庸盒筆記》,第1卷,第14頁。
  • 10.    《清史稿·肅順傳》:八年,調禮部尚書,仍管理籓院事,又調户部。
  • 11.    車吉心、王育濟主編:《中華野史》(清朝卷四),泰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4203頁。
  • 12.    劉小萌:《愛新覺羅家族全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2頁
  • 13.    《光緒會典事例》卷十一。
  • 14.    黃溶:《花隨人聖盒披憶》,第430頁。
  • 15.    《清史稿·肅順傳》:肅順先已授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至是以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領侍衞內大臣,行在事一以委之。
  • 16.    《清史稿·肅順傳》:十一年七月,上疾大漸,召肅順及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軍機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入見,受顧命,
  • 17.    《清史稿·肅順傳》:穆宗即位,肅順等以贊襄政務多專擅,御史董元醇疏請皇太后垂簾聽政。肅順等梗其議,擬旨駁斥,非兩宮意,抑不下,載垣、端華等負氣不視事。
  • 18.    《清史稿·肅順傳》:肅順方護文宗梓宮在途,命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枻往逮,遇諸密雲,夜就行館捕之,咆哮不服,械繫。下宗人府獄。讞上,罪皆凌遲。賜載垣、端華自盡,斬肅順於市。
  • 19.    劉厚生:《張謇傳記》附錄,上海書店,1985年,第35頁。
  • 20.    《清史稿·肅順傳》:大學士柏葰典順天鄉試,以縱容家人靳祥舞弊,命肅順會同刑部鞫訊,讞大辟,上念柏葰舊臣,獄情可原,欲寬之;肅順力爭,遂命斬。
  • 21.    徐一士:《一士類稿·一士談薈》,第52頁。
  • 22.    黃溶:《花隨人聖盒披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97頁。
  • 23.    李桓:《寶韋齋類稿》,《夢痕記》1,趙寶墨齋光緒六年刊本。
  • 24.    《清史稿·肅順傳》:肅順日益驕橫,睥睨一切,而喜延攬名流,朝士如郭嵩燾、尹耕雲及舉人王闓運、高心夔輩,皆出入其門,採取言論,密以上陳。於剿匪主用湘軍,曾國籓、胡林翼每有陳奏,多得報可,長江上游以次收復。左宗棠為官文所劾,賴其調護免罪,且破格擢用。文宗之信任久而益專。
  • 25.    老吏《奴才小史》。
  • 26.    慈禧曾打“大老虎”:處決顧命大臣肅順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6-08-23]
  • 27.    清史稿·列傳一百七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12]
  • 28.    曾國藩家書  .中華勵志網[引用日期2014-08-24]
  • 29.    聞國喪長悲國士 護慈駕轉忤慈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8]
  • 30.    馮克誠編.《中國通史故事全編 中國史話 中國近代史話之一(圖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第21頁
  • 31.    常林.《愛新覺羅宗譜》:學苑出版社,1998年:第8357—8359頁
  • 32.    《大清穆宗毅皇帝實錄》卷6,咸豐十一年十月初六日條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4-04]
  • 33.    薛福成:《庸盦筆記》卷一:肅順以科場、鈔票兩案,無辜受害者尤多,都人士聞將殺肅順,交口稱快.其怨家皆駕車載酒,馳赴西市觀之。肅順身肥面白,以大喪故,白袍布靴,反接置牛車上。過騾馬市大街,兒童歡呼曰:“肅順亦有今日乎!”或拾瓦礫泥土擲之。以之,面目遂模糊不可辨雲。將行刑,肅順肆口大罵,其悖逆之聲,皆為人臣子者所不忍聞。又不肯跪,劊子手以大鐵柄敲之,乃跪下,蓋兩脛已折矣。遂斬之。
  • 34.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年:第521頁
  • 35.    蘇天鈞主編.《北京考古集成》14: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381頁
  • 36.    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1輯:中華書局,1978年:底127頁
  • 37.    高中華.《肅順與咸豐政局》:齊魯書社,2005年:第42—43頁
  • 38.    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底711、1002頁
  • 39.    肅順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40.    成功編著.中國歷史知識多用詞典[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0.01.第36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