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騾馬市大街

鎖定
騾馬市大街位於北京市宣武區菜市口東面。明清時期北京在此地交易騾馬,市場興盛。清時這裏設了騾馬税局。騾馬市大街東起南新華街,西至宣武門外大街。因有騾馬交易市場得名。
中文名
騾馬市大街
地    點
北京宣武區菜市口
名稱由來
騾馬交易市場
類    型
街區

騾馬市大街簡介

騾馬市大街兩側,有一些宅院後來變成了會館。尚存的湖廣會館就在本街東口路南。今天的騾馬市大街,仍然很繁華

騾馬市大街歷史發展

1. 騾馬市源於唐 [1]  此街原為唐長安城少府監所在地,唐末以後漸為居民坊巷。唐代的時候,這個地區叫“耳窩坊”。盛唐的長安城,置 110 個民坊,其中官府專門設“東市”和“西市”兩坊,進行商業交易。唐末國運衰落,都城東遷洛陽,長安城內的皇城築為新城,皇城少府監處漸成為居民坊巷,元朝時稱為太平坊。 [ 注 4] 明朝時因東門大街貫通和鐘樓東移,使原來聚集在西大街的商業中心逐漸東移到以鐘樓為中心的商業圈。所以靠近鐘樓又接口於東門大街的騾馬市街市也逐漸形成。1369 年,明朝大將徐達攻克元奉元城,隨即改名為“西安府”。這也是古都西安發展史上首次出現“西安”這一名稱。明朝為加強戍邊,將西安府作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軍事重鎮, 因此對城池進行擴建,東城牆和北城牆各向外延伸出三分之一,即形成今日西安城牆的規模。城內將原五代、北宋、金、元相沿襲的唐景風門街,隨東城牆外移而向東延伸至新東門長樂門,改稱為東門大街。特別明萬曆十年 (1582 年 ) 又將鐘樓由西大街廣濟街口向東遷移到今址,從而形成了以鐘樓為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輻射四座城門的城市格局。 騾馬市街市的形成應是在明萬曆末期。明《西安府城圖》有記載,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時候,到處是牲畜交易市場,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文獻,據此推算,騾馬市這條古老街道的名稱,。明朝人張瀚在《松窗夢語》卷四《商賈記》中曾有十分生動的描述:“河以西為古雍地,今為陝西,山河四塞,昔稱天府。西安為會城,地多驢馬牛羊,旃裘筋骨,自昔多賈,西入隴蜀,東走齊魯,往來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賈多秦人”。在明朝,由於實行“以茶易馬”的戍邊制夷政策,陝西邊防地區猶如今天廣東的深圳經濟特區之初,能享受一些特殊優惠政策。如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陝西茶易西番馬,“用漢中茶三百萬斤,可得馬三萬匹”。所以陝西商人以陝西為中心,奔走於西北、西南,輸茶於隴青,販鹽於淮川,運佈於蘇湖,銷煙於江浙,號稱“陝西商幫。”[注6]尤其騾馬交易,據《明臣奏議》卷十《馬步升:巡撫事宜疏》記載,明弘治年間,有陝西、河南客商,販賣騾馬,每年約有數萬匹,俱從潼關經過,然後到河南、山東一帶銷售。2. 清代至新中國成立據清康熙元年 (1662 年 ) 西安府《咸寧縣誌》記載:“城內有糧食市,今在四門牌樓;……騾馬市,跌水河東; [ 注 5] 羊市,縣治東;……木頭市、方板市,開元寺東;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具在鼓樓前;……”之後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年 ) 的《咸寧縣誌 縣治東路圖》,更是標出了“騾馬市”街名。到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中浣輿圖館測繪的《清西安府圖》中,騾馬市已赫然為“騾馬市大街”。其時之騾馬市大街,南北走向,北接口東門大街,南抵東木頭市街,長360多米,寬達30多米,街道兩旁栽有拴牲口的木樁,還有騾馬店,為遠路客商栓養牲131900年(即所謂庚子年,就是光緒26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屍體縱橫首都街衢,圓明園的火光直衝霄漢。這時慈禧這個暴君倉猝挾持光緒皇帝經熱河繞道山西,於1900年10月19日西逃到西安。住入北院門巡撫衙門內(今西安市政府)。當時正是旱、蝗大災的年代,陝西饑民超過300萬。赤地千里,餓殍遍野。這位“慈悲為懷’’的“老佛爺”裝出假惺惺“愛民如子”的樣子,下令在“尉遲宮’’設粥局,放舍飯,每人每日僅一瓢小米稀飯。偌大的西安城,僅此一處,因而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將狹窄的小巷子,擠得水泄不通,饑民常為一瓢稀粥,在爭先恐後,吵鬧聲中,花去整整一天時間。就這樣,黑心的主管官吏,除直接剋扣糧食外,且為了節省燃料以中飽私囊,竟將石灰摻入鍋中,表面看見鍋中冒泡,實際鍋並未開;如此害得許多飢腸轆轆的饑民,喝粥後上吐下瀉,胃腸潰瘍,導致穿孔,好多人在疼痛難忍及脱水狀態中,眼看着一個個一命嗚呼!商業步行街的東北側原南柳巷小學(已拆除重建納入整體建築中)清朝末年人們稱其為尉遲宮,是唐朝開國元勳尉遲敬德的府第。當時陝西大年荒,慈禧太后曾在這裏放過舍飯。3. 新中國成立至今1966年改名工農街,1972年恢復原名。五十年代後,在新的形勢下,一些商鋪為了生存和發展,他們一下子瞄準了旅店這個行業,僅在1952年和1953年之間,如雨後春筍般的先後辦起了二十四家旅店,其中除了光明,中和公、惠民,新時代等四家較好的旅社外,其餘如益民、同鑫、德盛、興記、五一等二十家都是小店。但是這些設備簡陋的小客店收費卻非常低廉,通鋪一人每晚僅收兩角錢,二人房間八毛和一元不等,非常適合勞動人民住宿。特別是每年“五一節”和“國慶節”前後,四面八方的市民們雲集西安觀禮。因此各個旅店家家爆滿,晚上“走廊”和“過道”都住滿了人,每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呈現出節日一片歡樂氣象,熱鬧非凡。一九五六年公私合營以後,西安市福利公司(即今市服務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對騾馬市旅店業做了全面統籌安排,首先在“新時代旅社”和“仁義客店”的基礎上翻建了“東亞飯店大樓”,將 “興記”和“寶德福客店”,合併為“農民旅社”。(即今華澳酒家)“五一”和“於家客店”,合併為“勞動旅社”。(2001年拆遷)後市文化局也在“同興”和“德益店”的地址上,修建了一座小劇場(即今西安文化藝術服務中心大樓),由於規模不大,只適合一些一般小型劇團在這裏演出,剩餘十餘家客店全部撤消。進入八十年代,改革的號角吹響了,各方的個體户,都湧向騾馬市前來淘金,整齊有序的活動營業房,排滿了街道兩側,同時,這裏居民也把自己住的臨街房改造後租給個體户經營。這個市場經營的服裝高、中、低檔都有,花色品種樣樣齊全,生意紅火,市場活躍。到了九十年代,又在騾馬市的北口,豎立起了一座“騾馬市服裝一條街”的高大牌樓07年夏季,騾馬市正式被改建開放為西安地區第一條商業步行街,營業面積達7萬餘平米。內有真雪滑冰場,5星級電影院等娛樂場所,成為是西安地區重要的商業購物中心之一。透出一種濃厚的商業氣息。

騾馬市大街歷史沿革

大街形成於金代。遼時為城外。明嘉靖年間系南大街的一部分。此街為南城騾馬交易市場。清初日有兩市,晨為活市,活市之後繼死市,交易疲者,以赴屠廠。清代設騾馬局。1965年稱今名。
街原有明代元帝廟又稱馬神廟,祀馬神。因臨菜市口刑場,大街多棺材鋪、冥紙店、槓房,壽衣店等。1979年媽大街拓寬,寬度是原來的三倍。1986年10月在西口興建過街天橋。大街東有虎坊橋。明稱虎房橋。大街一號和原和平餐廳為日偽時期地下交通員楊子健活動處。三十七號民國時為雨華馨醬菜園。往西五十一號為福州新館。林則徐為建館花費心血、出資,並居住。六十一號為吉升堂,系林則徐居住過的旅店。往西一百二十二號為直隸新館。這附近有鴻泰永鐵匠鋪。辛亥革命期間,喻培倫等烈士在此訂做炸彈的外皮,刺殺攝政王載灃。經調查,從鐵匠鋪打開缺口,進而逮捕一批革命者。大街南側有郵政局。十九世紀末,北京郵政總局成立,設四個分局。騾馬市郵局為四個分局之一。二十年代,地下黨員田維強領導郵差和低級職員成立“窩窩頭會”,並秘密活動。他後遭殺害。現五金家電聯營公司原址為長髮旅館。現代著名的文學家魯迅民國元年(1912)首次到京在此下榻。民國九年(1920)五月一日,為慶祝北京第一個“五一”節,何孟雄乘敞篷汽車,高呼勞工萬歲、翻身求自由!從騾馬市經菜市口進遭捕。再西為菜市口刑場。輕者面東斬首,重者面西凌遲。
騾馬市大街在宣武區,它其實就是從廣渠門到廣安門的大街上的一段,過珠市口西大街就是它。這段路原先就叫騾馬市,可知歷史上這裏曾有過一個大型的騾馬交易市場。建設成大街以後,人們還是習慣地稱呼它是騾馬市,而不叫騾馬市大街。

騾馬市大街地域名人

騾馬市大街 騾馬市大街
騾馬市曾寓居過一位勤奮的學者,姓談名遷。談遷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歷史學家,籍貫浙江海寧縣,他是個鍥而不捨追求奮鬥目標的知識分子的典型。談遷生於明代,年輕時就立志編一部材料準確、令人信服的明代史,以補充、糾正前人的疏漏及謬誤。費27 年心血,七易其稿,終於完成這部500 多萬字的編年體明代大事記《 國榷》。不幸,竟有人深夜人室將其書稿竊走,這對談遷來講是一個晴天霹靂,他痛不欲生大哭一場。
悲痛過後他冷靜下來,鼓勵自己:我的手還在,還怕重寫一部?
這時已是大明朝滅亡,清兵人關後第三年了,是清政府對中原人民鎮壓最殘酷的時期。任何人只要對明王朝稍流露留戀之情,就會遭到滅頂之災。談遷不顧危險,重新着手整理資料,再寫大明王朝的《 國榷》 。暑往寒來,6 年過去,重寫的《 國榷》書稿終於完成。
為了修訂補充這部史書,談遷於清順治十年(公元1653 年)初秋,離開浙江前往北京。初冬11月到達天子腳下,住進了外城騾馬市的臨時寓所。
談遷進北京的另一個目的是來哭明崇禎帝的思陵,以悼念失去的故國,這在清朝統治者看來,同樣大逆不道。談遷不敢公開表露自己的感情,直到第二年仲秋,他才如願以償,到達思陵向故朝之君表示了哀悼情思。
拜謁皇陵的那天,天還沒亮,談遷就守在宣武門外。等到城門一開,他便急步走進內城,穿過整個北京城,出了德勝門。一直朝北,整整走了一天,到達了昌平縣,住了一宿。第二天又起了一個大早,趕到了思陵前。親眼一見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的陵如此矮小簡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觸景生情,他更是傷心不已。
在北京期間,為了考證明朝歷史,收集資料,在內外城廟會、正陽門外西河沿等有古舊書籍出售的場所,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他實地考查了先農壇、觀象台、鐘鼓樓西山、西湖(後來的昆明湖)等諸多勝蹟,向前明遺臣,降清舊臣調查瞭解他們的經歷。他甚至不恥下問,向牧童村夫請教風土民情。
談遷以時年60多歲的高齡,在京城生活了兩年三個月,風塵僕僕跑遍了北京的城裏城外,不僅補足了《國榷》 的不足,還寫出了一部25 萬字的《 北遊錄》 ,真實地記錄了北京的氣候、地理、景觀、百姓生活狀況以及知名的歷史人物的活動情況等諸多方面,為後人留下了一部很有價值的北京歷史文獻。
今天的騾馬市大街已難尋這位花甲老學者的蹤跡,但他的《 北遊錄》 給我們留下了明清交替之際的北京城真實狀況,也給我們留下了這位老先生勤奮、治學嚴謹的學者.
大街的影像
大街的影像(2張)
在中國還有一個同樣有名氣的騾馬市就在西安。 [2] 

騾馬市大街所獲榮譽

2022年,入選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街巷衚衕類 第一批)。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