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載灃

鎖定
愛新覺羅·載灃(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號靜雲,晚年自號書癖,改名載靜雲(又作金靜雲 [18]  ),清宣宗道光帝之孫,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第五子,光緒帝載湉異母弟,宣統帝溥儀生父,清朝宗室,於宣統年間任監國攝政王
載灃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光緒十六年(1890年)襲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他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拒絕德皇威廉二世跪拜要求。後欲遊歷歐洲諸國被阻,回國。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民國十七年(1928年),載灃遷往天津幽居。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建立“偽滿洲國”,載灃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並怒斥溥儀投靠日本,但此後醇王府的一切開支則由偽滿“內廷”撥付 [11]  。解放後,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染風寒,不久即病故。
全    名
愛新覺羅·載灃
別    名
載靜雲(又作金靜雲)
伯涵
靜雲、書癖
封    號
和碩醇親王
所處時代
晚清至建國初
民族族羣
滿族 [10] 
出生地
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
出生日期
1883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1951年2月3日
安葬地
北京西郊福田公墓
主要成就
曾任晚清監國攝政王
主要作品
醇親王載灃日記
最高官職
監國攝政王、代理陸海軍大元帥

愛新覺羅·載灃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載灃早年政途

光緒九年正月初五(1883年2月12日),載灃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父親愛新覺羅·奕譞道光帝旻寧的第七子,封醇親王。 [11] 
載灃兩歲時受封為不入八分輔國公,七歲晉封鎮國公。次年(1890年)奕譞死,他雖是排行第五,因長、三、四兄皆早亡,二兄載湉已入繼帝位(即光緒帝),故得襲父爵受封醇親王。 [11] 
載灃的嫡母,即奕譞的正福晉是慈禧太后胞妹,載灃雖是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仍受到特殊關注。載灃的婚姻即是由慈禧太后作主,將她身邊美貌能幹的養女、瓜爾佳·榮祿的女兒指婚配給他,婚後生子溥儀 [11] 
載灃(中)赴德途經香港時的留影 載灃(中)赴德途經香港時的留影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前後,德國要求清政府派皇室特使為駐華公使克林德在義和團運動中被殺事,赴德賠禮道歉。六月五日,遠在西安的慈禧和光緒帝正式任命十九歲的載灃為“頭等專使大使”,前往柏林。載灃在德備受禮遇。他見德國皇室權勢頗盛,就治國之道請教接待他的威廉·亨利親王(PrinceHeinrich of Prussia),親王回答:“欲使皇室強盛,必先集中兵權;欲使國家富強,必須重視武備。”載灃深以為然,銘記心中。 [11]  訪問德國之後,載灃本想順訪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但這個想法遭到了德國的強烈反對。為了不給德國人口實,載灃以身體不適和回國完婚為由,放棄了訪問歐洲其他國家的計劃,啓程回國,完成了這次帶有屈辱性質的“道歉”之旅。首先通過這次出訪,讓載灃開拓了眼界視野,加深了對國外的瞭解。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載灃就被任命為隨扈大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受命管理對守衞京城負有重要責任的健鋭營事務。同年秋任正紅旗滿洲都統。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 [11]  同年秋冬,得到西苑門內騎馬與穿“帶膆貂褂”的恩遇。

愛新覺羅·載灃三年執政

載灃 載灃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初,任軍機大臣。11月,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同時病重,慈禧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見軍機大臣張之洞世續和載灃等人商議光緒帝死後的立嗣事。慈禧太后意立沖齡的溥儀為帝,由載灃監國攝政;而張之洞、世續等擔心這樣則會出現光緒的皇后隆裕(慈禧太后的侄女)重演垂簾聽政的局面,主張徑立載灃為帝繼位。慈禧太后認為同治、光緒已是兄弟相繼,再立載灃,三代皆屬昆弟傳承,古無前例,實不相宜,堅持立溥儀為嗣,即作定議。慈禧原以為載灃生性懦弱,順從聽話,此後作為太皇太后雖不便再垂簾聽政,但有馴服的載灃攝政,大權仍握在自己手中。翌日,慈禧自知病情垂危,深慮載灃無力負此重任,因此在臨終前又下一道遺詔:以後軍國大事,攝政王當秉承隆裕太后意旨辦理。
光緒帝、慈禧太后相繼死後,12月2日,載灃扶着三歲的溥儀登基。攝政後,載灃每天在乾清宮聽政,第一件事是經過皇族集團的共同商議,決心除去心腹之患袁世凱。袁世凱得悉慈禧太后已死,載灃當攝政王后,逃至天津躲避。此時清皇族的一些少年親貴主張將其殺掉。載灃與張之洞密商,張之洞反對道:“現今剛遭國喪,不宜驟殺舊臣。”載灃密電北方第四鎮統制吳鳳嶺、第六鎮統制趙國賢徵求意見,回電都認為袁世凱的羽翼已成,遍及各鎮,如果操之過急,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如先免其職,以免發生兵變,影響朝廷安危。12月5日,載灃下諭以袁世凱“現患足疾,步行維艱”為由,“着即開缺,回籍養痾”。接着又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同年12月,成立由攝政王親率的禁衞軍,將近畿各省的新軍一律劃歸中央直轄;成立海軍部和軍諮府;設立貴胄學堂,專收滿人,培養高級軍事人才。宣統元年(1909年),載灃代皇帝任全國海陸軍大元帥,宣佈統一全國軍政大權。任用滿人載澤毓朗善耆等掌執訓建新軍事務;任命鐵良鳳山為江寧、廣州將軍,蔭昌為陸軍大臣。派其弟載洵載濤分赴歐美考察陸海軍,回國後任命載洵為海軍部大臣,載濤為軍諮府大臣,並代載灃統率禁衞軍。
載灃為了掩蓋皇族集權,於宣統元年(1909年)3月,下詔重申預備立憲,命令各省“切實籌辦憲政”,務必當年成立諮議局。宣統三年(1911年)4月,載灃以監國攝政王名義宣佈裁撤軍機處和舊內閣,任命慶親王奕劻組織責任內閣,出任第一屆內閣總理大臣,受到立憲派的頌揚。5月8日,清政府發表新內閣的人選,頓使輿論大譁。新內閣閣員十三人中滿人佔八人,滿人中皇族又佔五人,輿論指責為“皇族內閣”。各省諮議局競相上書要求撤銷“不合乎君主立憲各國之公例”的“皇族內閣”。都察院御史也上本奏請實行內閣官制章程,認為皇族不宜參與內閣。載灃下旨:“組閣為皇帝特權,非議員所能干預。朝廷用人,審時度勢,一秉大公。爾臣民等,均當懍遵欽定憲法大綱,不得率行幹請,以符君主立憲之本旨。”立憲派的幻想泯滅,與清政府矛盾加深,清政府陷於空前的孤立。內閣名單也反映了清廷統治集團內部的紛爭紊亂。自從載灃監國以來,由於隆裕太后才幹遠遜慈禧太后,不能統馭全局,載灃又駑駘無能,形成皇族內部分成數派,競相爭權奪利,互不退讓的局面。載灃原想集中軍政大權,加強皇室地位,至此反演成各派新貴攬權謀私、鈎心鬥角的嚴重形勢,無法制止,實非載灃始料所及。
載灃和溥儀(右站) 載灃懷中為溥傑 載灃和溥儀(右站) 載灃懷中為溥傑 [2]
此時,載灃又以“籌辦立憲新政”為名,加徵田賦錢糧、苛捐雜税。以宣統三年(1911年)清廷的預算為例,歲入白銀達二億九千六百九十六萬兩之多,較之二十年前(1891年)的八千九百五十萬兩,猛增三倍。階級矛盾更形激化,各地反清武裝起義連續不斷;滿族親貴、地方大員屢遭暗殺。宣統二年(1910年)3月,汪精衞、黃樹中等在北京銀錠橋謀炸載灃未果。此時,清政府又製造了“鐵路國有”事件,激起了廣東、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人民發起的保路運動。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2日,載灃急命蔭昌率領北洋新軍南下鎮壓,詎料新軍是袁世凱培植的武裝,非蔭昌所能指揮。此時列強認為如欲在華繼續維持統治,必須另找“強有力”的代理人,他們選中了袁世凱。武昌起義的次日起便大造輿論,叫嚷“非袁莫屬”,“非袁則亡”。清廷內部也以元老重臣奕劻為代表,力促起用袁世凱。但袁世凱乘機要挾,於10月下旬提出要他出山必須接受由他組織責任內閣,委他指揮水陸各軍的全權等六條苛刻條件,清廷由於皇族載澤等人的強烈反對而予以拒絕,形成僵局。10月29日,山西省宣佈獨立;同日,新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發表通電,要求立即召開國會,否則將向北京進軍,並調集軍隊,準備進入通州、南苑一帶。載灃等人聞訊惶恐萬分,準備逃命承德。此時皇族會議以不用袁世凱指日可亡、如用袁世凱或不亡為由,聽其一意孤行。10月30日,載灃被迫下罪己詔,解散皇族內閣,自己也被解除“監國攝政王”職務,僅以醇親王名義退歸藩邸。接着袁世凱又演出了一幕逼宮鬧劇。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頒佈清帝退位詔書,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11] 

愛新覺羅·載灃辭位下野

載灃在攝政前期還想有所作為,後來由於上受隆裕的掣肘,下有親貴的爭權,加上素性疏懶怕事,心情日趨消沉,他對政事表現得出乎意料的冷漠。有次東三省總督錫良和湖廣總督瑞澂因事進京,同時入覲,載灃只尋常地慰勞數言後就不開口了。瑞徵還想再講幾句,載灃卻感到厭煩,對瑞徵説:“你的痰疾還沒好嗎?”表示怕嚕囌。另一次,出使日本的大臣汪大燮,因獲得面陳,語詞激昂,而載灃充耳不聞,無動於衷。稍息,向汪大燮出示掛錶説:“已經十點鐘了。”示意要他退出。載灃解職回府那天對妻子説:“從今天起我可回家抱小孩了!”其妻見他若無其事的輕鬆神態,氣得大哭一場。 [11] 
中華民國成立後,載灃受到供給一切生活費用和保護其私產等優待。民國六年(1917年)7月,張勳復辟,載灃曾參與其事。民國十三年(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進駐北京,11月5日下令免去溥儀帝號,修改《清室優待條件》,溥儀被迫遷出紫禁城,移居醇王府。載灃曾到處奔走爭取復號還宮,未果。 [11] 
出售後的醇王府 出售後的醇王府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溥儀在日本帝國主義扶持下至東北充當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載灃並未隨行,但此後醇王府的一切開支則由偽滿“內廷”撥付。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載灃曾至長春看望溥儀,小住月餘,但始終拒絕擔任任何偽職。此後他以皇族遺老身份,寓居平、津兩地。 [11]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不斷有人到王府打聽房屋是否租賃,載灃為此憂心忡忡。 [18]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春天,載灃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消息:所有學校的房屋不得強行借佔。於是他和小兒子溥任商量,如果將王府剩餘的空房改建為一所學校,即可免去外人登門租賃的麻煩。載灃指示溥任取名淨業小學,理由是醇王府前碧波粼粼的後海,又名淨業湖,學校取名“淨業”,正是以地得名。但溥任説,不遠處有一個淨業寺,如果學校取名“淨業”,人家乍昕像是一座廟,不雅。載灃覺得有理。後來,父子商量,乾脆取名“競業”,取其諧音。經過半年多的準備,1947年9月1日,私立競業小學校正式開學了。載灃以金靜雲的名字擔任學校的董事長,溥任則用金友之的名字擔任校長。學校共聘請三名教員,開設兩個教學班。載灃同意溥任提出的減免學費的條例:凡學生家庭生活困難者,由家長寫信説明經濟狀況,可酌情減免學雜費;期終考試成績為前三名的學生一律免交學雜費。載灃特地把年輕時購置的地球儀,以及用來做天體運動演示的三球儀,還有他留存的動物、植物、礦物標本送到學校當教具。 [18]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底,載灃從兒女們口中得知,解放軍包圍了北平城,隨時可能打進來,城內一片亂象。為了彼此有個照應,載灃讓家人們都搬進西側花園的益壽堂
1949年1月,傅作義在北平和平起義,迎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之後載灃每天都要打開收音機,儘可能地瞭解相關資訊。2月3日,載灃在日記中寫道:“正月,北平局部開始和平矣……解放軍入城尚俱安靜。” [1] 

愛新覺羅·載灃晚年病逝

晚年載灃 晚年載灃
新中國成立後,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為辦公或者生產基地,很多單位都中意醇親王府。載灃作為社會的一分子,也想為國家做些貢獻。同時王府原有僕人大量離去,空閒出大批房子,維護費用佔去很大一部分支出。出售王府不但減少開支,還能得到一大筆錢補貼日常開銷。
1950年,載灃思考了很長時間,最終下決心把王府出售。溥任代表載灃把醇親王府售給“國立高級工業學校”,價錢為九十萬斤小米。載灃和居住在府中的兒女們商定,將售房款的一半留給他自己另購住房,另一半由八個子女即溥傑、溥任、韞龢、韞穎、韞嫺、韞馨、韞娛、韞歡平分,讓他們到外面買房或是租房住。1950年夏,載灃搬至離魏家衚衕不遠的利溥營11號居住。 [1] 
1951年,載灃因多年老病感染風寒,於2月3日病故。葬於北京西郊福田公墓。喪事由溥任和載濤出面料理。載濤是位禮儀專家,對前清典制尤為精通,與北京“紅白口”行業也有一些交情,皇妃譚玉玲的葬禮便是由他一手承辦。按照舊禮,王府辦理喪事要請僧道等大辦道場,為亡人做些身後功德,載灃的喪事簡化了這個儀式。 [1] 

愛新覺羅·載灃為政舉措

愛新覺羅·載灃政治

  • 獨攬大權
載灃以慈禧十月二十二日懿旨為依據,強調監國攝政王的權力不可侵犯,並取得嗣皇帝的代言權。他還通過討論監國攝政王的典章制度,來察看王公大臣的向背。御史趙炳麟奏請由載灃“總統禁衞軍,以固根本。”趙炳麟還就諭旨署名之事上奏,以“大行太皇太后遺誥”為依據,提請今後在皇太后懿旨上必須有“攝政王面奉皇太后懿旨”字樣,而各道諭旨,必有“攝政王傳諭旨”字樣,攝政王披閲並交付擬旨,必須有“攝政王傳旨某衙門奏議”或“知道”字樣。趙炳麟進一步強調,無論是懿旨還是諭旨,若無攝政王署銜,均屬無效,“如是則政權統一,京外臣民皆曉然於是旨也,確係遵大行太皇太后遺誥。”這些上奏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強化監國攝政王之權,暗示防止隆裕成為“慈禧第二”。不僅如此,載灃對當時尚健在的鹹、同、光三朝太妃也加以防範。宣統元年(1909年)11月18日,載灃將咸豐帝的祺貴妃佟佳氏,同治帝的瑜貴妃赫舍里氏、珣貴妃阿魯特氏、瑨妃西林覺羅氏和光緒帝的瑾妃他他拉氏,“均加崇位號,以表尊榮”,並且每月賞給公費銀五百兩。此次提升品級待遇,不僅收攏了三朝太妃的人心,也阻止她們與隆裕結為同盟,重演類似慈安、慈禧兩宮聯手製約恭親王奕訢之事。從整個宣統朝三年來看,這五位太妃基本上沒有干預政事,也沒有抱團對抗載灃等人,相反她們合力排斥隆裕。 [20] 
排除袁世凱之後,一批滿洲少壯親貴依附於載灃,把控朝廷軍政大權,與奕劻、世鐸形成了新的權力組合。這個權力組合在年齡構成上有明顯的分層,並且顯現出高度年輕化的態勢。載灃的兩個弟弟載洵載濤分別擔任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載澤擔任度支部大臣。滿洲宗室貴族的少壯成員全面把控朝政是宣統朝三年清廷政治的重要特徵。 [20] 
  • 澄清吏治
載灃長子、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載灃長子、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載灃對吏治予以高度重視。他指出,自創辦清末新政以來,人才缺乏,遂有破格用人之舉,但綜合考察內外臣工所保舉者,儘管其中不乏真才實學者,但沽恩、納賄及任用私人的,也不算少,所以此後應設法防範,以杜絕流弊,只有這樣方能對新政前途沒有窒礙。為此載灃飭令,各衙門人員應一律認真甄別,凡是文字不通、事理不明的,即飭令返回原籍。他還深恐有不實之處,因此對所奏材料格外關注,並留為以後的對證。遇有很多新設衙門的官員被言官奏參,載灃認為其中不無弊病,特派人秘密訪查實情核實查辦。面對中央部院官員在北京南城某某清吟小班招朋宴飲等冶遊情事接連發生,載灃諭令軍機大臣道,官員冶遊,大幹例禁,況且現今尚在國喪服期之內,尤為不合適,着傳諭都察院如查悉有此項情事,要立即切實糾參,從嚴懲處 [3] 
此外,載灃還特別加強了對皇室甚至皇帝的規範。他十分關注宣統帝的學業,讓其在內宮學習識字,計劃到宣統二年(1910年)春轉到毓慶宮課讀。因皇族子弟多半廢學,載灃深為擔憂,他為此特面諭禮親王轉飭近支王公、貝子貝勒,留心學習經史子集,以及政治書籍,並擬將孫家鼐等進呈講義等書一併另行抄錄,分送近族的聰慧子弟閲讀。有見於皇室近支親貴時常無所事事,招致物議,與皇室的尊嚴相違背,載灃面諭某親王、貝勒,言辭懇切動人,另飭令修訂法律大臣迅速編定皇室典範,以使遵守有規。借鑑明代太監誤國教訓,載灃對約束太監一事十分重視,經他面奏,皇太后飭令總管太監切實稽查所轄各所太監,如非奉公辦事,不準擅自出宮,其出入宮門亦當照章備帶腰牌、門照,聽候查驗,如有不服盤查的,從重懲辦 [3] 
  • 罷黜袁氏
攝政後,載灃每天在乾清宮聽政,第一件事是經過皇族集團的共同商議,決心除去心腹之患袁世凱。袁原是靠出賣維新運動而博得慈禧太后的寵信,光緒帝也因此而被囚禁至死。袁世凱得悉慈禧太后已死,載灃當攝政王后,逃至天津躲避。此時清朝皇族的一些少年親貴主張將袁世凱殺掉,而張之洞得知此議後堅決反對。載灃密電北方第四鎮統制吳鳳嶺、第六鎮統制趙國賢徵求意見,回電都認為袁世凱的羽翼已成,不能輕舉妄動,因此主張先免其職。載灃遂以袁世凱患足疾為由,強迫其“着即開缺,回籍養痾”。 [11] 
  • 預備立憲
皇族內閣 皇族內閣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國內革命形勢,清統治集團內部立憲組閣的呼聲越來越高。有鑑於此,載灃於宣統元年(1909年)二月,下詔重申預備立憲,令各省“切實籌辦憲政”,務必在當年成立諮議局,這種致力立憲的姿態,使一部分立憲派對載灃及憲政產生了極大的幻想,紛紛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各省的憲政運動中。
宣統三年(1911年)四月,載灃以監國攝政王的名義任命慶親王奕劻為第一屆內閣總理大臣,組織責任內閣,而將原有的軍機處及舊內閣均予裁撤,以顯示實行憲政的決心。但好景不長,五月八日清政府出籠的新內閣名單人選,皇族和旗人佔了大半,這個內閣被人們指斥為“皇族內閣”。徹底揭開了“憲政”的虛偽面目。

愛新覺羅·載灃軍事

載灃攝政伊始,便着手訓練了一支12000人的禁衞軍,由他親自統帥,他的弟弟載濤和皇族成員毓朗充當禁衞軍大臣,同時宣佈將近畿各省新軍一律劃歸中央直轄。宣統元年(1909年)7月15日又特發上諭,明定皇帝為全國陸海軍大元帥,而在皇帝親政前由攝政王代行大元帥職權。同一天,又任命他的弟弟載洵為籌辦海軍大臣,載濤和毓朗為管理軍諮處事務大臣,規定軍諮處擁有任免各鎮新軍的指揮、參謀、訓練人員的審定權。此外,滿族親貴載澤善耆鐵良鳳山蔭昌等也陸續掌握了中央和地方的軍事權力。宣統二年(1910年)12月又頒發諭旨,將相沿已久的各省督撫兼陸軍部(前兵部)尚書或侍郎銜的慣例予以撤銷。對載灃的上述舉措,滿族的有識之士也有的表示反感,當時在開封讀新式學堂的陶希聖憶述:“清廷這時不信任漢人,由王大臣以及皇族掌握樞要。我們的國文先生郭興額是內城的駐防。他每次上課,有機會就批評皇族專政之非,並且同情革命。他的本名是‘興額’,他加上漢姓,表明滿漢一家之意。他的言行,對於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4] 

愛新覺羅·載灃經濟

財政方面,載灃任命載澤為度支部尚書,“與督撫爭利,專以集中各省財權為急務”。載灃採納載澤的建議:“一設各省監理財政官,盡奪藩司之權;一設鹽政處於京師,盡奪鹽政鹽運使之權,即所謂中央集權是也。” [5] 
發展實業是以財政支持為後盾的,否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因此,解決財政問題乃重中之重。對此,載灃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理財之道,在於節流清源,而不在苛斂,據調查,京外官員理財的主體思路就是加抽各項捐税,而不從裁汰冗員、清理糜款入手,實屬不當,應責令京外各衙門,以後如有籌款事,無論如何,定要以不加抽捐税為正當辦法 [6] 

愛新覺羅·載灃軼事典故

愛新覺羅·載灃生活新潮

載灃曾出使過歐洲,攜帶“布魯厄姆”歐式馬車回國,並自購地球儀、天文望遠鏡等科學儀器,在這位親王的日記中,經常出現哈雷彗星、五星連珠、日食月食的記載,這些大多出自他的觀測。這位攝政王首先使用汽車、電話、剪辮子,也是第一個穿西服的王公,一直被視為晚清的新派人物。 [7]  他也喜好數學,更喜愛照像,認為自己並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人。 [8] 

愛新覺羅·載灃行動準則

載灃的一切行動準則,概括地説,就兩個字:照例。無論什麼季節,他的飲食、穿戴、髮式,甚至有病吃什麼藥,下人都不用請示,因為他們知曉,王爺的回答一定還是照例。在肩負國家重任,手握王權時,載灃是如此,遵循舊制——“照例”行事,不越雷池半步;對王府的生活開支費用,他也是如此,“照例”不聞不問,府中一切大小事物皆由其母劉佳氏管理。 [16] 

愛新覺羅·載灃孫文訪問

載灃(坐者)和兒女合影 載灃(坐者)和兒女合影
清朝滅亡之後,孫中山突然造訪醇王府。一位革命領袖訪問一位被革命推翻的皇族權勢人物,這在當時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然而,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孫中山竟然對被人斥為窩囊廢、書呆子的庸碌王爺誇讚表揚了一番。 [17] 
他認為載灃在辛亥革命中辭去攝政王,是愛國的,有政治遠見的行為;載灃能把國家和民族利益擺在前頭,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邊,是難能可貴的。他又表示,深知載灃從戊戌政變中就看透了袁世凱,本來要決心除掉袁賊,只是因局勢演變複雜,掣肘限制太多,力難從心。並且孫中山對載灃在“遜位”後態度冷靜,不問政治,不參加復辟活動,予以充分肯定。孫中山與載灃在分手之時,兩人本約好下一次載灃回訪孫中山。但不幸的是,一個多月以後,傳來了孫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載灃將那張珍貴的合影照片供在書房裏,圍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燭,虔誠地禱唸早逝的一代偉人。 [17] 

愛新覺羅·載灃政治婚姻

載灃(最右)和瓜爾佳氏(最左) 載灃(最右)和瓜爾佳氏(最左)
雖然載灃是側福晉劉佳氏所生,但仍受到慈禧太后的特殊關注。載灃的婚煙,就是慈禧太后作主指婚的。起初,載灃的父母已替他訂了婚,但在八國聯軍入京後,有許多顯貴人家,因怕受洋兵侮辱而全家自殺的,那門親家也是所謂“殉難”中的一家。後來,劉佳氏又替他物色了一個貴族希元將軍的女兒,並且已訂了婚,放了大定。但是,慈禧太后身邊有一個養女,是她的心膂重臣瓜爾佳·榮祿的女兒,美貌能幹,經常在官中伺候,深得慈禧太后的寵愛。榮祿死後,慈禧太后為了酬答榮祿生前對她的赤膽忠心,因此將其女兒,指婚配給載灃,並要載灃的母親退去。 [15] 
原來的婚約。載灃的生母劉佳氏聞訊,趕到宮裏,向慈禧太后哀求説:“我的兒媳婦已經放了大定,向我磕過頭了。她又毫無過失,怎能忍心退婚呢?教人家女孩子怎麼辦呢?”但慈禧太后早已打定了主意,因此執意不許。劉佳氏回到家中,原來的精神失常症又發作了。消息傳到希元家,希元的女兒也服毒自盡,成為慈禧太后給載灃指婚“恩光”的犧牲品。通過榮祿女兒與載灃的婚事,慈禧太后與載灃的關係更接近了。婚後生子溥儀,就是後來被慈禧太后指定繼承光緒皇位的宣統帝。 [15] 

愛新覺羅·載灃人物評價

愛新覺羅·載灃總體評價

載灃早年仕途通暢,在清末時主持新政,組建皇族內閣,力圖維持清廷的統治,但終究不能挽救清廷倒台的命運。下野後看清形勢,較少過問政治,追求安逸、平靜生活,得以善終。 [9] 

愛新覺羅·載灃名人評價

晚清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徐世昌曾説:大清之亡,不是亡於革命黨,而是亡在一班“小爺們”身上。這些小爺們的帶頭大哥,正是身為監國攝政王的載灃。 [12] 
載灃之子、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曾經説:載灃膽小怕事,難堪大任,無法給予兒子一點保護。 [13] 
載灃之弟載濤評價説:(載灃)“遇事優柔寡斷,人都説他忠厚,實則忠厚既無用之別名。他日常生活很有規律,內廷當差謹慎小心,這是他的長處。他做一個承平時代的王爵尚可,若仰仗他來主持國政,應付事變,則決難勝任。”
清末民初學者辜鴻銘評價説:“現任攝政王稱得上是一個具有滿族的高貴靈魂和自尊自傲品質的年輕人。當外國人指責中國在他的統治下發展緩慢的時候,應該記住這位滿族親王克己的力量是多麼值得稱讚。因為這種力量,使得他的私人生活純潔無瑕,無可挑剔,使得他在國家事務中,情願不以個人意志而以合法程序去引導革命。” [19] 
根據愛新覺羅·韞歡的回憶,周恩來在與溥儀兄妹的會談中曾對載灃作出過評價:①載灃是在一種特殊的情況之下,身不由己地被慈禧臨終推上監國攝政王的高位的。其實,不是因為載灃適合做攝政王,慈禧才選了他。而正是因為他不適合,慈禧才選他的。這個歷史責任不能由載灃來負擔。②載灃在辛亥革命爆發後主動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他後來也沒有主張對革命進行武力反抗,也沒有站出來反對宣統皇帝“遜位”。這些表現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意願,客觀上有利於革命。還説;到了民國以後,貴族和遺老中有人不遺餘力地進行復闢大清王朝的活動,但載灃卻始終沒有積極參與。這一點也是難得的。③載灃後來作為一個平民,作為溥儀的父親,如果他移住長春去依靠他的兒子,在人情上是説得過去的。這同溥儀去當“皇帝”是不同的,同溥傑等人為“滿洲國”效力也不一樣。但他畢竟是一位政治家,是一個反對分裂祖國的愛國者。他在日偽的統治下沒有屈從日本人的一再勸誘,堅持不去東北,在政治上同“滿洲國”劃清了界限。在這件事情上,他充分表現了民族氣節,政治膽識和魄力。這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功。④到了民國時代,載灃還一直在王府裏堅持實行前清的舊禮,好象是要永遠堅持下去。但是到解放以後他就把它全取消了,這是他思想開通進步的表現。⑤載灃的國學底子很深厚,又是清朝末年到民國、到日偽時代歷史的活見證,他如果能夠有更長的壽命,一定會對文史研究做出很好的貢獻。 [14] 

愛新覺羅·載灃親屬情況

愛新覺羅·載灃先世

  • 祖父: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 祖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愛新覺羅·載灃父母

  • 父親:醇賢親王愛新覺羅·奕譞
  • 嫡母:醇賢親王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
  • 生母:醇賢親王二側福晉劉佳氏。
  • 庶母:醇賢親王大側福晉顏扎氏。
  • 庶母:醇賢親王三側福晉李佳氏。

愛新覺羅·載灃福晉

  • 嫡福晉:瓜爾佳氏,閨名“幼蘭”,慈禧太后的心腹重臣榮祿之女。因受到端康太妃訓斥,而服毒自盡。
  • 側福晉:鄧佳氏,名號不詳。十八歲時和載灃結婚。

愛新覺羅·載灃兒子

愛新覺羅·載灃女兒

愛新覺羅·載灃影視形象

1988年電視劇《末代皇帝》:藍天野飾演載灃。
1992年電視劇《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魯振順飾演載灃。
2003年電視劇《走向共和》:佟樂(少年)、高田昊(青年)飾演載灃。
2006年電視劇《真假王爺》:孫松飾演載灃
2011年電影《建黨偉業》:週一圍飾演載灃。
2013年電視劇《末代皇帝傳奇》:楊洪武飾演載灃。
2014年電視劇《十月圍城》:韓棟飾演載灃。
2016年電視劇《末代御醫》:張頴康飾演載灃。
參考資料
  • 1.    劉大勝.重讀攝政王載灃: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 2.    溥儀與載灃:一個家族的國家危機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10-11]
  • 3.    蘇全有,載灃新論[J],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1)
  • 4.    戴鞍鋼 著.晚清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10:432
  • 5.    馬平安 著.大變局下的晚清君臣:團結出版社,2018-01:267
  • 6.    攝政王之新政見[N].華商聯合報,第十二期,海內外紀 聞
  • 7.    [美]艾薩克·泰勒·黑德蘭 著;王婷婷 譯.慈禧和她的親人們 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新華出版社,2014-08:86
  • 8.    愛新覺羅·載灃 著.醇親王載灃日記.北京:羣眾出版社,2014-04
  • 9.    愛新覺羅·載灃  .鳳凰網
  • 10.    愛新覺羅·載灃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1-03-19]
  • 11.    嚴如平,熊尚厚 主編.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八卷):中華書局,1996-07:4757-4761
  • 12.    劉泱泱 主編.辛亥革命新論:湖南出版社,1996-07:548
  • 13.    劉晨暉.晚清政局 黃昏中的紫禁城:團結出版社,2017-04:243
  • 14.    凌冰.最後的攝政王一載灃傳: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286
  • 15.    李新,任一民等 編.辛亥革命時期的歷史人物:中國青年出版社,1983-03:385
  • 16.    孫哲甡 編著.愛新覺羅·溥儀傳:華文出版社,1990-11:25
  • 17.    柳白 著.歷史上的載灃: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01:60
  • 18.    沈其新、劉雲波、胡豔輝.《政界百年人物滄桑錄》: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68頁
  • 19.    辜鴻銘著,黃興濤等譯.《辜鴻銘文集》上: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386頁
  • 20.    論宣統朝載灃與隆裕太后的交替持權  .中華文史網[引用日期2023-08-1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