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樹吉

鎖定
趙樹吉(1828-1880),字迪初,一字沅鶄,四川宜賓人。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雲南迤西道 [1] 
本    名
趙樹吉
字迪初,一字沅鶄
所處時代
清代
出生地
四川敍州(今宜賓
出生日期
1828年 [1] 
逝世日期
1880年

趙樹吉人物生平

趙樹吉,清道光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28年1月9日)午時生於四川敍州府宜賓縣黎湯鄉大水渦(今四川宜賓市翠屏區趙場街道農場村鐵匠灣社)詩書世家。
趙樹吉4歲啓蒙,在祖父趙鍾琳與父親趙漢所辦私塾就學,郡廩生,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貢,道光三十年(1850)進士,朝考一等第五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國史館纂修,充國史館總纂,充江西道監察御史,掌江西道監察御史,禮科給事中,工科掌印給事中,雲南迤西兵備道等。
趙樹吉在京因守正不阿,得罪不少權貴,於清同治六年(1867)被清廷外放到戰火紛飛的雲南任迤西兵備道。
在雲南,趙樹吉仍一如既往地剛直不阿,持正守節,與官場流弊格格不入,因而 “以忤當道”,不得已託病辭官回籍。
趙樹吉雖為當道不容,卻因在任上一心致力於解除民生疾苦,在監督官兵、禁革奸弊、整飭文教、建言獻策等方面成效卓異,辭官離去後,當地百姓將他奉入長生祠,贏得歷代為官者可求而不可得的殊榮。當地百姓還以清官載入雲南史冊,《雲南通志》及《新纂雲南通志》均載:他在迤西兵備道任上“減徭役,招流亡,抑豪強,飭吏治,政績為滇中最”“解組歸,行李蕭然,所餘廉俸,盡捐置書院,以供諸生膏火,至今楚郡士民謳思不忘雲。”
趙樹吉回鄉後兩袖清風,靠授徒自給衣食,並負責續纂光緒版《敍州府志》。
清光緒六年三月初五日(1880年4月13日)卒,誥授通奉大夫。 [1] 

趙樹吉個人作品

趙樹吉一生著述豐富,著有《存馬山房文集》四卷、《詩集》八卷、《疏草》二卷、《甕天瑣錄》一卷行世。 [1] 

趙樹吉人物評價

趙樹吉不但為官清正,剛直之聲遍天下,並且在詩書上造詣頗深。他從小隨父習顏真卿楷書,後又深得唐晉諸名家神韻,學古而不泥古,精妙秀逸,自成一家。晚清至民國時曾為字帖刊發,得其一紙,視若拱璧。
趙樹吉的詩在晚清頗有名氣,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稱趙樹吉“詩才茂美,託旨深長。當時蜀中詩家,推為巨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