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林翼

鎖定
胡林翼(1812年7月14日-1861年9月30日),字貺生,號潤芝,亦作潤之或詠芝 [22]  。湖南省益陽縣泉交河(今屬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 [25]  )人,中國清朝後期軍政重臣,湘軍重要首領。 [23] 
道光十六年(1836年),胡林翼中進士,授翰林編修,先後充會試同考官、江南鄉試副考官。歷任安順鎮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期間參與鎮壓苗民和李沅發起義咸豐四年(1854年),以道員銜率黔勇到湖北、湖南對抗太平軍,次年太平軍克武昌,又與湘軍羅澤南部反攻。咸豐六年(1856年),收復武昌,正授湖北巡撫。撫鄂期間,注意整飭吏治,引薦人才,協調各方關係,結好湖廣總督官文,支持曾國藩,盡力為其籌劃軍餉,並推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後在鄂東、贛、皖作戰。咸豐十年(1860年),陷太湖、潛山,助曾國荃圍攻安慶。隔年(1861年),太平軍迫近武昌,胡林翼率部返救。同年在武昌病逝。清廷追贈其為總督,賜諡號“文忠”。 [22]  [41] 
胡林翼在湖北七年,與曾國藩指揮清軍與太平軍死戰。因其為清廷平定太平天國取得較大的功勳,故得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並稱為“中興名臣”,又與曾國藩並稱“曾胡”。 [28]  [41]  有《胡文忠公遺集》行世。今人編有《胡林翼集》。 [27] 
全    名
胡林翼
別    名
胡文忠
貺生
潤芝,亦作潤之或詠芝
諡    號
文忠
封    號
騎都尉
所處時代
晚清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益陽縣泉交河
出生日期
1812年7月14日 [22] 
逝世日期
1861年9月30日 [22] 
主要成就
參與平定太平天國運動,維持清廷統治
繪製《大清一統輿圖
主要作品
《胡氏兵法》
《胡文忠公遺集》
《胡文忠公遺集》等
最高官職
湖北巡撫、太子太保→總督(贈) [1] 

胡林翼人物生平

胡林翼早年經歷

嘉慶十七年六月初六日(1812年7月14日) [29]  ,胡林翼生於湖南省長寶道長沙郡益陽縣(今益陽市)長崗村胡家灣。他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胡達源曾以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官至詹事府少詹事,為四品京堂。正因為此,胡林翼從小受重視,得到了較好的教育。 [2]  [22] 
胡林翼六歲時,由祖父教導認字,讀《論語》。八歲時,祖父在益陽修志館編修志書,他隨侍在側。恰逢將赴任川東兵備道陶澍順路回老家益陽探親,陶澍一見胡林翼,就驚為偉器,説:“我已得一快婿。”遂訂下娃娃親,將自己五歲的女兒陶琇姿許配給他。十九歲時,胡林翼與陶琇姿完婚。婚後師事同里人蔡用錫。二十一歲時,他偕夫人送岳母賀夫人去南京陶澍兩江總督任所。陶澍是促成嘉道年間經世之學重新活躍的代表人物,辦事幹達,政聲極佳。留居節署一年,胡林翼親見陶澍興利除弊措施,深受薰染,“精神殊為一變”,自認為受益匪淺。 [3] 
江南一行,使胡林翼收穫很大。從此,他“於書無所不讀,然不為章句之學”,嗜讀《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以及中外輿圖地誌,對於“山川厄塞、兵政機要,探討尤力”。 [4] 
除了耳濡目染經世之術外,在此期間,胡林翼還得到了躬行實踐的機會。道光十一年(1831年)五月,沅湘大水,益陽受災嚴重,饑民流離失所。時在家受學的胡林翼擔心饑民無食一變而為亂民,慨然曰“秀才便當以天下為己任”,挺身而出,面見縣令,“請按災區編户口,勸富民出錢粟以賑”。他還提出具體的救災方案,即令遭災各處保甲根據貧富情況造户口冊,分上、中、下三等,上户不管,中户可減價買米,下户免費給米,限期一個月。為監督保甲,防止其舞弊,胡林翼建議“選本地士紳協同辦理,一以鎮地方,一以免保甲之欺罔”。鑑於勸捐遭富民抵制,十數日無動靜,他憤不可遏,不得不“一出倡之”,首先請岳父家捐出兩千兩銀子以作表率,然後對其他富民苦口婆心勸導,“以至誠感之,以大義責之,以危言動之,以賞勸誘之”,終於使大家踴躍捐款,立致數萬金。“已而,散米表食,全活甚眾”。當時,胡林翼年僅二十歲。在給爺爺的信中,他詳細敍述此事經過,説:“此事出於孫之意,見無一人贊之,但沮之者不下十數人。而孫自以為泰山崩於前而不動,麋鹿奔於左而不顧,亦可謂毅然不移矣。” [4] 

胡林翼仕途坎坷

道光十六年(1836年),胡林翼考中進士,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授翰林編修,不久後充任國史館協修。 [22]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江南鄉試副考官,因失察正考官文慶攜舉人熊少牧入闈閲卷巰之誤,被降一級調用。文慶是滿洲權貴,胡林翼與其結交頗密,深得文慶賞識,日後更得其扶掖。 [5]  [22]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胡林翼丁父憂離京回籍。在此之前,岳父陶澍去世,胡林翼常往陶家經理家務,並主聘左宗棠教導陶澍之子。胡、左兩家本為世交,胡林翼與左宗棠又曾同受業於湘中名儒賀熙齡門下,至此,兩人更得以“風雨連牀,徹夜談古今大政”。當時胡林翼雖抱奮發之志,但身在村野,只能賦閒。他有時自以書卷翰墨自娛;有時與知心朋友流連山水;有時隨奚奴散步鄉村,與村野老者談論稼穡之事。林則徐、王植、陸建瀛但明倫等大員名士都策勵並扶助他出山,胡林翼得到一眾好友鼓舞,遂會宴親朋,慷慨言明志趣。 [22] 

胡林翼治理貴州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經陝西巡撫林則徐專折奏辦,胡林翼由陝西捐案內報捐內閣中書,並以知府銜分發貴州補用。按例,捐官者可以自擇善地任職,而當時的貴州偏僻貧困,故友人對胡林翼選擇貴州之舉大為不解,胡林翼認為“此邦貧瘠”,但可保清白之風。 [22]  赴任前,他還“遍謁先,誓不取官中一錢自肥以貽前人羞”,以示自己與那些投機取巧者的區別。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夏,胡林翼抵黔就職,直至咸豐三年(1853年)冬,先後署安順鎮遠思南知府,補黎平知府,一度專管兵事。期間,着力整治“盜匪”,制訂保甲團練章程,“綏靖治安”,頗有成效;又親率兵勇堵擊進入貴州的湖南李沅發起義軍,鎮壓當地苗民和榔軍起事;署安順知府時,又倡議疏浚合流、開鑿泉水,修築堤壩,免去民眾跋涉十餘里取飲水的勞苦。 [22]  以功獲賜花翎 [6] 

胡林翼援鄂赴湘

面對太平天國起義軍迅速進展的形勢,胡林翼憂憤於清朝常備軍“已成廢器”,倡言“用士用民”,“並親募勇士訓練,仿戚繼光成法而又變通用之。他疾言呼籲注重軍事,説“一日不講武則死”,“所願有兵柄者日夜懸一‘死’字於卧榻旁”。在黔期間,胡林翼即關注湖北事務,與湖北的督撫保持聯繫,為其出謀劃策,引薦人才。繼最先向雲貴總督林則徐推薦左宗棠之後,又多次向湖北督撫舉薦左宗棠,促成了左宗棠的出山。 [22] 
胡林翼 胡林翼
胡林翼任職貴州期間,受到數位疆臣保舉,“政聲大著,上達宸聽”,但亦受本省某些官員猜忌和掣肘,又鑑於太平天國起義的發展情勢,遂決意離黔返楚,以期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大顯身手。經御史王發桂疏薦和湖廣總督吳文熔奏調,他於咸豐三年(1853年)冬奉旨援鄂(當時西征太平軍進入湖北),歲杪首途,是為其鎮壓太平天國生涯的開端。 [22] 
升任貴東道員的胡林翼率黔勇六百人於咸豐四年(1854年)正月抵鄂,因奉調他的吳文熔已兵敗身死,軍無所屬。時曾國藩方率湘軍“建旗東征”,便會商湖南巡撫駱秉章,檄調胡林翼赴湘,並上疏論薦,謂“胡林翼才勝臣十倍”。胡林翼抵湘不久,隸屬曾國藩部,先後從戰湖北、江西。 [7]  [22] 

胡林翼巡撫湖北

咸豐五年(1855年)初,西征太平軍回搗湖北,清廷屢催曾國藩自江西分軍赴援。當時胡林翼己任湖北按察使,因有守土之責,而自請成行。曾國藩於是讓他率二千五百名士兵前往,並增派副將王國才、都司石清吉所部四千人,先後抵鄂。從此,胡林翼脱離曾國藩,得以獨當一面,成為他經營湖北的開始。同年二月,升任湖北布政使。三月,署任湖北巡撫。此時,太平軍太平軍大敗湖廣總督楊霈於德安,已第四次克復漢陽漢口,第三次克復武昌。四月,咸豐帝派荊州將軍官文接任湖廣總督 [33-34]  [22] 
湖口之戰 湖口之戰 [31]
就在此時,江漢上下都被太平軍佔領,“(湖北)巡撫號令不出三十里”,“其軍餉仰予湖南,不足所需,欠餉輒逾數月,而乞援於他省皆不應”。胡林翼無可奈何,只能用自己的私家谷發給軍隊,處境極為窘困。此外,湖北軍政也不統一,督撫分地劃防,下游武、漢、黃、德諸郡兵事餉事由胡林翼主持,而上游荊、宜、襄、鄖諸郡兵事及餉事則歸官文主持,“將吏各有所統”,彼此不和 [36]  。胡林翼惱怒於屢戰不利,愈發催促發起強攻。八月,他自夢山督軍出戰,士卒索餉拒命,不戰而譁變潰敗。胡林翼氣憤不已,一度想要策馬陷陣赴死。隨後,他整頓潰軍,嚴格裁汰疲贏之人,增募新兵,並奏調羅澤南部自江西來援,使軍勢稍振。此後,胡林翼為儘快攻下武漢而分軍援贛 [35]  ,仍着力攻堅,結果,僅在咸豐五年(1855年)臘月至次年(1856年)三月間,其軍即傷亡三千餘人,羅澤南及都守、千把百餘名軍官斃命。在收到慘痛的教訓後,胡林翼逐漸改變戰術,開始築長圍以困城,這才使軍事漸得轉機,最終在咸豐六年(1856年)十一月收復武漢。他也因此功被清廷實授為湖北巡撫,賞戴頭品頂戴 [8]  [22] 

胡林翼總攬軍政

與胡林翼既合作又相互制約的旗籍重臣官文 與胡林翼既合作又相互制約的旗籍重臣官文 [40]
在此前後,胡林翼、官文各顧分地,往往因徵兵調餉等事務發生衝突,且愈演愈烈。武昌被收復後,雙方均移駐武昌。官文對胡林翼三次登門拜訪,均為胡林翼所謝絕。官文對於大小事務全由幕友、家丁包攬辦理。他自己不但於政事不聞不問,而且生活奢侈無度。胡林翼忍無可忍,與幕僚商議彈劾官文。在閻敬銘的勸説下,胡林翼意識到了結交官文的重要性 [37]  ,立即前往拜見,每月奉送白銀三千兩,並相結為異姓兄弟;甚至使官文的寵妾拜自己的母親為義母,“兩家往來益密,饋向無虛日”。 [36]  [38] 
從此,但凡“東南各省疆吏、將帥之賢否、進退,與大局一切佈置”,胡林翼每有所見,都與官文會街上奏。特別是每逢胡林翼以自己身份對清廷引嫌不能言明者,最後都勸官文單獨奏陳,達到“志行計從”的效果。每當遇到清軍“收城克敵及保薦賢才”,都由胡林翼實際主持,官文僅位列名首而已。這樣,改變了過去該省區督撫交惡,頻仍改易的紊亂局面。 [22]  [39] 
當太平軍失守武漢後,其在湖北各處據點亦相繼不保,被迫東撤。胡林翼根據“東征之師恃武漢為本,平吳之策先保鄂郡”的戰略結論,鳥瞰吳楚全局,立意保全、鞏固湖北,使之成為湘軍所恃的“根本”之地,並藉以保持和加強“以上制下”的戰略優勢。為此,他一方面擴大戰果, “肅清”湖北全境,並暫且親自留駐省城,經理湖北政務 [9]  ,從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來實施並不斷加強對湖北的有效統治,作為全局根本;一方面將鄂軍主力迅速遷移九江,這既是為了扼制湖北東邊門户,防止太平軍重新西上,作為保鄂固鄂的一個重要環節。到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鄂軍奪下九江,成為湘軍戰局的又“一大轉機” [22]  [35]  。胡林翼因調度有方,被賞加太子少保 [10] 
咸豐八年(1858年)秋,胡林翼的母親在武昌病逝,他扶柩回籍安葬。但在不久後,鄂軍精鋭李續賓三河鎮之戰中遭遇慘敗,李續賓陣亡,所部幾乎覆滅。不少人認為此敗是因缺失胡林翼的調度所致,於是湖北各界人士紛紛上奏請求起復胡林翼。而在居喪的胡林翼接到敗訊後,頓時大慟仆地,嘔血不止,良久之後才甦醒。他未等朝廷詔命傳達,便登程回任,以收拾局面。到次年(1859年)春間,佈防江皖的鄂軍水陸馬步已達五萬餘人。陣容強於三河戰前。同時,胡林翼對此役以及以往軍事進行深刻反省,總結經驗教訓,認定“兵分力單”“軒進攻堅”不僅是此役中的兵法之誤,而且是清軍以往戰事中的通弊。他感憤於“天下絕少知略(智略)之人”,於是致力於兵法研究,闡發了自己的諸多見解,並取《左傳》《資治通鑑》等史籍中的有關軍事內容編次成書,定名《讀史兵略》,刊刻頒行,以作為將領學習兵法的教材。 [22] 
咸豐九年(1859年)春夏之際,太平軍石達開部開始西進,經湖南,胡林翼派兵赴援。他又擔憂四川遭到兵禍,失去上游地理形勢,湖北、四川的貿易課釐,也急需議防,並想乘機為曾國藩謀取事權,遂策動官文奏請清廷允許曾國藩入川督軍併兼四川總督。但清廷只令曾國藩督軍,不願授他為總督。曾國藩忌憚客居異地,也不想入川,在中途滯留湖北,商議會合鄂軍進攻安徽太平軍事宜。於是,胡林翼又慫恿官文照奏此事,使清廷允准。當年秋冬之際,胡林翼、曾國藩合軍分路大舉攻皖。胡林翼調度諸軍,兼籌轉運,並親自統領出英山、霍山以取舒城一路清軍。太平軍驍將陳玉成聯合十餘萬捻軍自江浦西上抗擊清軍,戰事頻仍激烈。當時湘軍諸部並立,為防止各軍散亂而敗,胡林翼不顧曾國藩的反對,力主奏請滿將多隆阿為統領,使前敵指揮權得到統一。 [22] 
咸豐十年(1860年)正月,湘軍攻下太湖,隨後收復潛山 [11]  。閏三月,清江南大營覆滅。四月,湘軍曾國荃部進圍安慶,曾國藩受命署任兩江總督(不久後得到實授,並領欽差大臣)。清廷不斷催促曾國藩東取蘇、常一帶,但他專意於安徽,不願急忙東下,提出江南“三路進兵”方案搪塞清廷:一路由池州攻取蕪湖,一路由祁門至旌德、太平圖取溧陽,由曾國藩親自負責;一路分防廣信、玉山以至衢州。胡林翼不滿曾國藩這種“急脈緩受,大題小作”的作風,於是建議將此三路合併為一路,另派兩路軍,分別出杭州、揚州。胡林翼竭力督勸曾國藩“包攬把持”“長駕遠驅”,並將隸屬於自己麾下的鮑超等部近萬人劃歸曾國藩統領,以壯其軍勢。他又上疏薦舉左宗棠、劉蓉沈葆禎李元度等人充任要職。 [22] 
曾國藩出任兩江總督後不久,進駐皖南祁門,坐困將近一年之久,幾乎陷入絕境,指揮調度受到很大限制。期間,胡林翼聯絡諸軍,特別是直接主持江北軍事,“悉力籌劃”兵餉諸事務。 [22] 
咸豐十年(1860年)秋,英法聯軍進犯京畿,清廷倉皇調援北上。欽差大臣勝保乘機奏請調鮑超北上,歸自己節制,清廷聽從。湘系各要員急忙籌商對策。胡林翼綜合眾人意見,“各加以評註,而證以己意”,與曾國藩共同定奪,奏請由胡林翼、曾國藩二人中選一人親統北援之師,旨在杜絕勝保染指湘軍,並拖延觀變。最後因清廷與英法聯軍簽訂《北京條約》,結束第二次鴉片戰爭,北援之事才告一段落。 [22] 
安慶攻防戰役 安慶攻防戰役 [31]
咸豐十一年(1861年)春夏間,陳玉成、李秀成所部二次西征太平軍的兩支主力,先後進入湖北。因當時胡林翼、曾國藩將賭注盡押於安徽戰場,湖北防務空虛,驟現兵事險象。胡林翼驚憂交加,引咎自責“笨人下棋,死不顧家”,立即分兵回援,甚至一度持議撤安慶之圍,出於曾國藩的反對,且因太平軍方面亦未按原定方針着力奪取武漢和湖北,故撤圍未果。這時的胡林翼,心力勞瘁,肺病不斷惡化,不久後即離開安徽前線,返回武昌。是年八月初,湘軍攻下安慶。曾國藩奏稱,此役之謀始於胡林翼一人,前後佈置規模均為胡林翼所定,因而推其居於首功。於是,胡林翼獲加升太子太保銜,封騎都尉世職。 [12]  [22] 

胡林翼功業未竟

咸豐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1861年9月30日),胡林翼在武昌病逝(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根據一位曾在胡林翼麾下任戈什哈的合肥人劉某的回憶,指出胡林翼是在見到兩艘洋船往來江上“迅如奔馬,疾如飄風”後沉默不語,策馬歸途中嘔血病重,不久後去世 [42]  ),享年五十歲 [29]  。清廷追贈他為總督,入祀賢良祠,湖北、湖南各建專祠祭祀,賜其子鬍子勳為舉人,又賜諡號“文忠”。 [1]  [13]  [22] 

胡林翼主要影響

胡林翼政治

吳友如繪《紫光閣功臣小像》中的胡林翼 吳友如繪《紫光閣功臣小像》中的胡林翼 [32]
胡林翼包攬把持湖北全權後,放手施政,分別輕重緩急,“提挈綱維,宏纖畢舉”,“首先着手整飭吏治。開府之初,即劾道府州縣官員數十名,以示儆戒。同時,倡行教化,訓迪人心,以“明是非”而“立紀綱”。尤重視不拘文法成例地舉“賢”納“才”,曾説:“國之求才如魚之求水,鳥之求木,人之求氣,腹之求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羅致大批“人才”,更新和充實了各級官僚機構,加強了親己勢力。他所薦舉和招納人員,日後且有多人出任疆吏。為了支應浩繁的軍需,胡林翼採取了辦釐、改漕、整鹽務、誘捐納等一系列財政增收措施,其中以改漕為最著。由於勒折浮收嚴重,漕政紊亂無制,以致定額懸空,往常鄂省每年實徵不及十之三四。胡林翼借鑑湖南成法,又根據本省實際情況變通創新,自咸豐七年(1857年)推行改漕後,全省每年比原先減去160餘萬串的定額,但實際收入反而大大增加,一年“為國帑實籌銀四十二萬餘兩,又節省提存銀三十一萬餘兩”。就財政收入中所佔比重而言,厘金和鹽課皆超過漕賦,更為大宗。通過諸項財政增收措施,使全省收入歲逾四百萬銀,胡林輿將其最大限度地投放軍需。自咸豐六年底,原由督撫分設的糧台就並歸胡林翼獨辦,成為全省實際的財政中樞,所有各項軍需皆由其一體酌發,保證了比較穩定地提供着鉅額軍需。同時,還堅持供應在江西的曾國藩軍月餉三萬兩,尚有另增之時。 [22] 

胡林翼軍事

胡林翼與曾國藩配合,編練湘軍,出境至江西、安徽與太平軍作戰。他善於從自身實踐中總結用兵經驗,也注意鑽研古代兵學,其軍事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函札、奏稿及主持輯錄的《讀史兵略》一書中。 [23] 
《讀史兵略》書影 《讀史兵略》書影
胡林翼治軍首重選將,認為兵易募而將難求,兵事之強弱,繫於一將。將領得人,兵少可戰。軍無良將,終歸於敗。主張從儒生中選將,要求將領必須智勇兼備。有智無勇,能説而不能行;有勇無智,不明方略,不能審勢,均非良將。他也重視選兵,盛讚明代戚繼光不用城鎮遊閒而用鄉農的做法,主張挑選兵丁以山鄉農民為上。且兵不在多而在精,多而不治,不如求精,主張因地制宜地組建軍隊。他十分強調水師和騎兵的建設,認為水師一萬,可抵步兵十萬;馬隊之力,一可抵步軍五。故湘軍在湖北、江西、安徽與水師較弱而缺乏馬隊的太平軍作戰時屢屢取勝。用兵作戰,他強調水、陸結合,騎、步結合,併力主集中兵力,要求握有強大預備隊,每戰預留一大支兵力於空閒之處,以為應變之兵,待他路之敵露出端倪,然後起而乘之。強調消滅敵方有生力量,認為兵事以全軍、殺敵為上,得土地、城池次之;攻堅損傷精鋭,士氣不振,非至謀。 [23] 
胡林翼的軍事思想根植於中國傳統兵學土壤之中,也切合當時戰爭的實際,對湘軍建設及作戰都有重要的影響,並受到晚清兵學界的重視。 [23] 

胡林翼歷史評價

李慈銘:“老謀深識,燭照不遺,固中興第一流人。” [26] 
王闓運:“中興之業,實基自胡。” [17] 
清佚名繪《平定粵匪功臣像》中的胡林翼 清佚名繪《平定粵匪功臣像》中的胡林翼 [24]
曾國藩談到胡林翼湖北巡撫任上的政績時説:“以湖北瘠區養兵六萬,月費至四十萬之多,而商民不敝,吏治日懋,皆其精心默運之所致也。”而對於胡林翼的整體評價是:“林翼堅持之力,調和諸將之功,綜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進德之猛。” [17]  曾國藩還曾説:“潤芝(胡林翼)之才勝我十倍。” [17] 
沈卓然:“世徒知曾、左之賢,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蓋胡公之學與才,實無遜於曾、左;而於政治、文章、經濟、軍事,固無所不學,無所不致其用也。更考其生平,不獨坐鎮武昌,堅守不搖,以扼形勢之要;且於課釐饋餉,擘畫盡善,遂使當時諸軍無飢餒之擾,克奏中興之業。由此而論,允推功首。即其察吏安民,興利除弊諸政,亦皆大端,足為後世之法式。”
郭嵩燾:“位巡撫,將兵十年,於家無尺寸之積。”
慈禧太后:“林翼未竟全功,遽就溘逝,跡其功勳卓越,名播寰區,至今江、鄂士民稱頌。” [18] 
劉體仁:“胡文忠之才,為中興諸賢之冠。” [19] 
蔡鍔:“曾胡兩公,中興名臣中錚佼者也,其人其事距今僅半個世紀,遺型不遠,口碑猶存。” [17] 
蔡東藩:“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禦侮,清之不亡,賴有此耳。” [20] 
趙爾巽主編《清史稿》:
  • 林翼負才不羈,娶總督陶澍女,習聞緒論,有經世志。
  • 駱秉章休休有容,取人為善。胡林翼綜核名實,幹濟冠時。論其治事之寬嚴疏密若不相侔,而皆以長駕遠馭,驅策羣材,用能丕樹偉績。所蒞者千里方圻,規畫動關軍事全局。使無其人,則曾國藩、左宗棠諸人失所匡扶憑藉,其成功且較難。緬懷中興之業,二人所關係者豈不鉅哉? [18] 
梅英傑:“中外論者服公治行才望,相與欷歔慨嘆,僉謂有清中興之業,實基自公。”
蔣介石:“泊乎民國二年失敗,吾再將曾國藩與胡林翼諸書集,悉心討究,不禁而嘆胡林翼之才識略見,確高出一世,實不愧為當時之名將。” [17] 
柴小梵:“文忠少年,有公子、才子之目,頗豪宕不羈。改官黔中,始勵志政事。軍興而後,益以名節厲世,頗似信國少保,然口體之奉,未能如曾、左諸公嗇苦也(文天祥)。”

胡林翼軼事典故

相傳胡林翼被點為翰林後,常與同鄉善化縣周壽昌出入花街柳巷間。一天晚上,正與周壽昌一起在某娼家,突遇坊卒夜裏巡查,周壽昌機警,躲避進廚房,換了身衣服,所以沒有被抓住,而胡林翼等人被抓回去問訊,因為不敢吐露身份,所以很是受辱。等到他被釋放出來,就與周絕交,認為其臨難相棄,不夠朋友。其後,胡林翼治軍招勇,就不喜用善化籍人。

胡林翼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以一甲第三名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官至詹事府少詹事
妻子
陶琇姿
字靜娟,兩江總督陶澍之女 [30] 
女兒
胡端儀
咸豐三年(1853年)嫁監察御史周開銘
鬍子勳
胡林翼堂弟胡棐翼之子,同治八年(1869年)因胡林翼之功襲封三等男。 [30] 
胡祖蔭
鬍子勳之子,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襲三等男,曾任郵傳部侍郎 [21] 

胡林翼主要作品

胡林翼 信札(十一通) 胡林翼 信札(十一通) [16]
胡林翼晚年致力於教育,主講長沙城南書院,創辦湖南益陽箴言書院,咸豐年間,他從自己的俸祿中出資購置圖書,後人也有增補。 [14]  據同治五年(1866年)刊行的《箴言書院志》,書院藏書達1337種,36261卷, [15]  其中經書444種7048卷;史書232種,16320卷,碑貼195種117卷。把他的全部藏書都運到箴言書院,供師生閲讀。其中有宋元本古籍數種,乾隆刊本《陝甘通志》一套33冊,現部分圖書歸於湖南圖書館收。 [16] 
著《讀史兵略》46卷,奏議、書牘10卷等,輯有《胡文忠公遺集》。曾繪製《大清一統輿圖》,為中國早期較完整的全國地圖。所著《保甲團練條約》及《團練必要》諸篇。 [17]  胡林翼在貴州安順知府任上,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編成了《胡氏兵法》。

胡林翼後世紀念

胡林翼故居

胡林翼的府第即“宮保第”,位於湖南省益陽縣泉交河鎮大塘村 [25]  ,佔地數十畝,四周築有厚達一尺餘的三合土圍牆,牆外有丈餘寬的護城河溝。府第內有房舍、官廳、花苑、倉、門堡等房屋多達上百間,是一座城堡式的莊園。
民國時期,胡林翼的後代多居住於長沙。房屋由益陽縣立六校(完全小學)租用辦學,直至1941年抗日戰爭時期,林翼中學(胡林翼的曾孫胡有猷創辦)曾短期辦學於此。
新中國成立後,為鄉政府、農協會所在地。房屋一直保持比較完整。六十年代,食堂下放,許多失去房屋的社員蜂擁至宮保第,撬門窗,拆磚瓦,一個百年的大莊園就這樣迅速“磚消瓦解”了。七十年代,生產隊為開闢田園,將堅固的圍牆鑿倒,護城河溝填平,至此“宮保第”便銷形匿跡了。所有珍貴文物或流落民間,或毀壞丟失,國有博物館收有少量。“宮保第”僅存房屋基礎和一些殘牆斷壁。
益陽市委市政府及赫山區委區政府將修復胡林翼故居“宮保第”列為2010年重點項目,進行了修復。

胡林翼其他

花橋書堂山有胡林翼廬墓,石筍瑤華山有胡林翼建的箴言書院(今益陽市箴言中學)。 [17] 

胡林翼史料索引

嚴樹森《胡文忠公年譜》 [22] 
梅英傑《胡文忠公年譜》 [22] 
郭嵩燾《胡文忠公行狀》 [22] 
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胡文忠公事略》 [22] 
王闓運湘軍志·湖北篇》 [22] 
柯劭忞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 [18] 
參考資料
  • 1.    穆宗毅皇帝實錄 卷之五 咸豐十一年 九月 十七日 5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19-12-14]
  • 2.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胡林翼,字潤之,湖南益陽人。父達源,嘉慶二十四年一甲三名進士,官至少詹事,學宗宋儒。林翼少時,即授以性理諸書。
  • 3.    清˙胡林翼. 胡林翼集(全五冊):嶽麓書社,1999年版:第1025頁
  • 4.    梅英傑.胡林翼年譜:上海大陸書局,1933年:卷一
  • 5.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道光十六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二十年,充江南副考官,坐失察正考官文慶攜舉人熊少牧入闈,降一級調用。丁父憂,服闋,捐納內閣中書,改貴州知府。
  • 6.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署安順、鎮遠,皆盜藪,用明戚繼光法練勇士,搜捕林箐,身與同甘苦。屢擒劇盜,靖苗氛,以功賜花翎。
  • 7.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四年,擢貴東道,率黔勇千人行次通城,而總督吳文鎔戰歿黃州,遂進援武昌。賊尋犯湖南,駱秉章調林翼回防,平安化土匪,擢四川按察使,尋調湖北。曾國籓既克武昌,檄林翼與羅澤南會攻九江,屯湖口,破賊梅家洲。
  • 8.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十一月,諮會官文剋期大舉。楊嶽斌斷攔江鐵鎖,焚賊船盡。賊傾城出撲,鏖戰三時,大敗狂奔,諸軍逐之,遂復武昌。擒賊酋古文新等,駢誅數百人,生降四千。同日官文亦克漢陽。詔實授林翼湖北巡撫,加頭品頂戴。
  • 9.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遂分兵收復武昌縣、黃州府及興國、大冶、蘄水、蘄州、黃梅。令李續賓乘勝規九江,都興阿、楊嶽斌、鮑超屯小池口,自駐武昌籌全局。
  • 10.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八年四月,李續賓等攻九江,克之,磔賊首林啓榮。詔嘉林翼調度有方,加太子少保。
  • 11.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會石達開由江西犯湖南,圍寶慶。林翼令李續宜率所部赴援,舒保馬隊助之,又以水師分扼河道,寶慶圍得解,於是與曾國籓合力圖復安徽。國籓循江而下為第一路,多隆阿、鮑超攻取潛山、太湖為第二路,林翼自出英山、霍山為第三路,李續宜由松子關出商城、固始為第四路。十月,由黃州移營英山。陳玉成在賊中最狡悍,見太湖圍急,糾合捻匪張洛行、龔瞎子眾數十萬來援。......大破賊。,殲斃先後二萬餘,遂克太湖城,潛山亦復。
  • 12.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既而江南大軍潰,蘇、常盡陷,曾國籓授兩江總督,督師。......八月朔,遂克安慶。曾國籓推林翼為首功,詔加太子太保,予騎都尉世職。
  • 13.    《清史稿》卷406《胡林翼傳》:翼林翼久病,聞文宗崩於熱河行在,大慟嘔血,八月,卒。詔贈總督,祀賢良祠,湖北、湖南並建專祠,賜其子子勳舉人,諡文忠。
  • 14.    陳谷嘉,鄧洪波主編.中國書院制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17
  • 15.    肖永明著.儒學·書院·社會 社會文化史視野中的書院 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年:448
  • 16.    李玉安 黃正雨.中國藏書家通典: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17.    風流儒將胡林翼  . 益陽新聞網.2009-05-06[引用日期2013-11-23]
  • 18.    《清史稿·卷四百六·列傳一百九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04]
  • 19.    劉體仁 著;張國寧 點校.異辭錄: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09:10
  • 20.    清史演義:四國耀威津門脅約 兩江喋血戰地埋魂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9-08]
  • 21.    清朝湘軍首領胡林翼家族古墓羣被盜掘(組圖)  .環球網[引用日期2020-02-28]
  • 22.    林增平,郭漢民.清代人物傳稿 下編 第6卷(“胡林翼”條目作者為董叢林):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26-31
  • 23.    胡林翼軍事思想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11-25]
  • 24.    [清]佚名:《平定粵匪功臣像 胡林翼像》。館藏地: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圖檔編號:P3K021295N013
  • 25.    弘揚廉政文化 建設書香政協  .益陽市政府網[引用日期2023-12-12]
  • 26.    劉安平.曾國藩大傳:現代出版社,2017-01:234
  • 27.    胡林翼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12-17]
  • 28.    羅福惠.湖北通史 晚清卷: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06:79
  • 29.    郭嵩燾《贈總督湖北巡撫胡文忠公行狀》:公生於嘉慶十七年壬申歲六月初六日,年五十。(參見郭嵩燾著;楊堅點校,郭嵩燾詩文集,嶽麓書社,1984.10,第361頁)
  • 30.    郭嵩燾《贈總督湖北巡撫胡文忠公行狀》:夫人陶氏,故太子少保兩江總督文毅公之女。無子,以從弟棐翼子子勳為嗣。(參見郭嵩燾著;楊堅點校,郭嵩燾詩文集,嶽麓書社,1984.10,第361頁)
  • 31.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戰爭史地圖集:星球地圖出版社,2007-08:184,187
  • 32.    吳友如 繪.清代風情人物線描叢書 將臣圖: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2-07:4
  • 33.    《大清文宗顯皇帝實錄》卷166:(咸豐五年四月)以荊州將軍官文為湖廣總督。
  • 34.    《清史稿》卷388《官文傳》:五年,總督楊霈師潰德安,漢陽、漢口復陷,德安、隨州繼之,詔褫霈職,授官文湖廣總督。
  • 35.    董叢林 著.胡林翼政跡與人生: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08:133-134
  • 36.    《清史稿》卷388《官文傳》:初,官文由荊州將軍調總督,凡上游荊、宜、襄、鄖諸郡兵事餉事悉主之。林翼以巡撫駐金口,凡下游武、漢、黃、德諸郡兵事餉事悉主之。南北軍各領分地,徵兵調餉,每有違言。武昌既復,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思假以為重,林翼益推誠相結納,於是吏治、財政、軍事悉聽林翼主持,官文畫諾而已。不數年,足食足兵,東南大局,隱然以湖北為之樞。
  • 37.    《清史稿》卷388《官文傳》:當官文之在湖北,事事聽林翼所為,惟馭下不嚴,用財不節,林翼憂之。閻敬銘方佐治餉,一日林翼與言,恐誤疆事。敬銘曰:“公誤矣!本朝不輕以漢大臣專兵柄。今滿、漢並用,而聲績炳著者多屬漢人,此聖明大公劃除畛域之效。然湖北居天下要衝,朝廷寧肯不以親信大臣臨之?夫督撫相劾,無論未必勝,即勝,能保後來者必賢耶?且繼者或厲清操,勤庶務,而不明遠略,未必不顓己自是,豈甘事事讓人?官文心無成見,兼隸旗籍,每有大事,正可借其言以伸所請。其失僅在私費奢豪,誠於事有濟,歲糜十萬金供之,未為失計。至一二私人,可容,容之;不可,則以事劾去之。彼意氣素平,必無忤也。”林翼大悟。
  • 38.    王國平.論胡林翼與官文的關係及其影響[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4):117-122.
  • 39.    林言椒,苑書義 等.清代人物傳稿 下編 第2卷(“官文”條目作者為賈熟村):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51-55
  • 40.    [清]佚名:《平定粵匪功臣像 官文像》。館藏地: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圖檔編號:P3K021295N004
  • 41.    夏徵農,陳至立.大辭海-中國近現代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12:131
  • 42.    薛福成《庸盦筆記》卷1:有合肥人劉姓,嘗在胡文忠公麾下為戈什哈,既而退居鄉里。嘗言楚軍之圍安慶也,文忠曾往視師,策馬登龍山,瞻眄形勢,喜曰:“此處俯視安慶,如在釜底,賊雖強,不足平也。”既復馳至江濱,忽見二洋船鼓輪西上,迅如奔馬,疾如飄風。文忠變色不語,勒馬回營,中途嘔血,幾至墜馬。文忠前已得疾, 自是益篤。不數月,薨于軍中。蓋粵賊之必滅,文忠已有成算,及見洋人之勢方熾,則膏盲之症,着手為難,雖欲不憂而不可得矣。閻丹初尚書向在文忠幕府,每與文忠論及洋務,文忠輒搖手閉目,神色不怡者久之,曰:“此非吾輩所能知也。”噫!世變無窮,外患方棘。惟其慮之者深,故其視之益難,而不敢以輕心掉之。此文忠之所以為文忠也。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