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日語:ふじさん;英語:Mount Fuji),位於日本本州島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
[1]
北緯35.361°,東經138.728°,海拔3776米,
[34]
橫跨日本靜岡縣與山梨縣,
[6]
佔地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
[2]
體積約為500立方千米。
[11]
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
[38]
富士山屬於富士火山帶,這個火山帶主要是從馬里亞納羣島起,經過伊豆羣島、伊豆半島到達本州北部的一條火山鏈。
[6]
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經典象徵之一,
[3]
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座藴含着自然魅力,優美、莊嚴的神山。自古以來一直是日本文學者謳歌的主題,同時也是日本人崇敬的聖地,是日本民俗宗教的一部分。
[4]
富士山山體呈圓錐狀,山頂長年積雪。富士山山麓周圍,分佈着五個淡水湖,統稱“富士五湖“。
[1]
富士山評為日本三靈山之一、日本百名山。
[5]
被稱作“芙蓉峯”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
[6]
1936年2月,被指定為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2013年6月22日,日本富士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日本第17個世界遺產。富士山列入遺產名錄時的註冊名稱確定為“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
[7]
富士山形成演變
編輯富士山的形成大約有1萬年,是非常典型的層狀火山,從形狀上來説,屬於標準的錐狀火山。基底是第三紀地層。第四紀初,火山熔岩衝破了第三紀地層,噴發堆積後從而形成了山體,後來又經過多次的噴發,火山噴發物層層堆積,就成為了錐狀成層火山。迄今為止,富士山在山體形成過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分別是先小御嶽、小御嶽、古富士、新富士。其中,以先小御嶽的年代最為久遠,那是在數十萬年前的更新代形成的火山。2004年4月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小御嶽下又發現了年代更為久遠的山體,便把這第四座山體命名為“先小御嶽”。古富士則是從8萬年前左右開始直到1萬5千年前左右持續噴發的火山灰等物質沉降後所形成的,它的高度接近標高3000米。根據推測,當時的山頂應該位於現在的寶永火山口北側1千米—2千米處。
[6]
距離現在大約一萬一千年之前,古富士的山頂西側突然迸發出大量的熔岩。這些熔岩就形成了現有富士山的主體即新富士。從此以後,古富士與新富士的山頂開始東西並列。約2500~2800年前,古富士山頂的部分地方由於風化的作用,繼而引起了大規模的山崩,所以現在便只剩下新富士的山頂還屹立在天地間。
[6]
在8000—4500BP之間,小型的爆炸性噴發主導了活動,而在4500—3000BP之間,又出現了另一段主要的熔岩流。隨後發生了間歇性的大爆發,伴有次級熔岩流和小的火山碎屑流。峯頂噴發在3000至2000BP之間占主導地位,之後兩側的噴口活躍。廣泛的玄武岩熔岩從山頂流出,100多個側面錐狀體和通風口中的一些堵住了通往火山北側三坂山脈的排水道,形成了富士五湖(Fuji Five Lakes),是受歡迎的旅遊勝地。
[37]
寶永山是富士山周圍最為顯眼的寄生型火山,位於富士山的東南斜面,它的形成是在日本歷寶永四年,標高2693米,而在寶永山的西側,也有一個巨大的火山口。並且在富士山域降下的雨雪都會在其地表下形成地下水脈繼而蜂擁而出,主要的景點有四個,即忍野八海、白線瀑布、柿田川、湧玉池。
[6]
富士山位置境域
編輯富士山地理環境
編輯富士山地質
富士山位置特殊,位於板塊運動的“三聯點”(阿穆爾板塊、鄂霍次克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
[13]
同時位於日本東北島弧、西南島弧和伊豆—小笠原弧交界處。一方面由於太平洋板塊的俯衝,另一方面由於菲律賓海板塊與富士山周邊地區的張力作用,地質活動活躍,導致玄武岩反覆的裂縫噴發,形成富士山山體。
[11]
富士山地貌
- 海拔
- 山坡
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
[6]
富士山的坡角隨地勢上升增大,根據平均傾斜角可分為三個區域。從峯頂到距火山口邊緣1.5~2千米區域範圍內的傾斜角最大,為31~35°之間。這與幹礫石的靜止角相對應,説明顆粒的重力下落主導地貌形成過程。緊挨着這個區域地勢較低的0.5~1千米的坡長範圍內,顆粒重力下落仍是地貌形成主要因素,但由於地表沉積物含有較多的白堊質,導致物質靜止角減小,坡角減小至約27°。水流的影響在地勢較低的地區較為明顯,在山麓地帶,坡度從中部的23°逐漸減小到10°以下。總的來説,山坡東側坡度較西側小,因為西風帶把更多的火山灰帶到了山坡東側。雖然斜坡差異相對較小,但直接影響了火山碎屑流沉積物的存在,因為它們通常不能存在於坡度大於33°的斜坡上。
[11]
- 火山口
- 山麓
- 熔岩流
由於玄武岩熔岩的粘性較低,一些從富士山流出的熔岩流動距離長達20千米。熔岩常與兩種類型的微地貌聯繫在一起:熔岩管道/隧道和熔岩樹。已經發現了70多條熔岩隧道,其中許多隧道內温度較低,即使在夏季,隧道壁和地上殘冰仍會具有冷卻效果。因此,探索這些隧道時通常需要釘鞋。由於隧道頂部坍塌,一些隧道內也存在小的地表凹陷。熔岩樹是在熔岩流經森林時形成的。站立或倒下的樹木被火山熔岩吞噬,燃燒後消失,留下的空隙形狀很像水井和小洞穴。富士山周圍是世界上熔岩樹分佈數量最多的地區。
- 火山渣錐
富士山側面有100多個由小規模爆發形成的火山渣錐。火山渣錐主要集中在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貫穿峯頂的兩條線上,前者較多。
- 山谷和滑坡
雖然富士山整體呈圓錐形,但也出現了一些山谷和溝壑,尤其是在陡峭的山頂區域。最明顯的兩個山谷是東北側是吉田—大澤谷(Yoshida—Osawa)和西側的Osawa—Kuzure谷,在靠近火山頂部、山谷上端的地方,有大型山體滑坡。Osawa—Kuzure谷較大,最大深度約200米,年平均產沙量約1.6×105立方米。在Osawa—Kuzure下的沖積扇沉積的年代測定表明,這個山谷中的大滑坡大約開始在1000年前開始形成。
富士山水文
新富士山的近地表沉積物主要是多孔的熔岩和火山灰,而古富士山的沉積物的多孔性較差,含有較多的泥質成分。因此,從富士山山坡流出的徑流往往會滲入並被限制在新富士山內。在山麓地區,地下水流在許多地方形成池塘、溪流,甚至一些大湖。地下水同位素組成表明,在1100米至2700米高度範圍內的中間火山地帶兩側的降雨,是富士山地下水補給的主要來源。富士山山腳下池塘和湖泊的形成部分是因為熔岩流入山谷,堵住河流,或分隔現有水體。富士五湖是位於北麓的一組大湖,海拔約1000米。864年,熔岩從寄生火山錐流到北麓,將已經存在的一個大湖劃分為精進湖和西湖,熔岩在當時也進入了精進湖。這兩個湖的水位幾乎是相同的,因為地下水通過多孔的岩漿岩進行流動。從河口湖、山中湖和本棲湖的湖底提取的沉積物表明,這些湖泊或它們的前身在全新世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富士山植被
富士山垂直分佈十分明顯,海拔500米以下的是亞熱帶常綠林,500~2000米為温帶落葉闊葉林,2000—2600米則是寒温帶針葉林,2600米以上就是高山矮曲林帶,
[6]
富士山的植被分佈主要反映了温度隨高度的梯度變化。在高於海拔1500米的地區沒有茂密的植被,被認為是火山沙漠,而低海拔地區主要是原始森林。
[11]
富士山火山活動
編輯週期 | 活動區域 | 噴發類型 | 主要現象∕岩漿噴發量 |
17000—8000年前 | 頂峯火口和火山翼 | 岩漿噴發 | 大量岩漿溢出並形成了馬蹄形火山口 |
8000—5000年前 | 火山翼 | 岩漿噴發 | 間歇式的噴發出少量火山灰 |
5600—3500年前 | 頂峯火口和火山翼 | 岩漿噴發 | 主火山錐體形成 |
3500—2300年前 | 頂峯火口 | 岩漿噴發 | 普林尼式火山噴發,噴出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流和熔岩流。2900年前在火山東南部發生坍塌。 |
2300年前至今 | 火山翼 | 岩漿噴發 | 火山發生斯特隆布利式噴發,產生不同規模的熔岩流和火山灰。 |
在有記錄的日本歷史上,富士山火山活動最為活躍的時期,是平安時代初期的9世紀。史書《日本紀略》載:“延歷十九年(800年)六月,駿河國言,自去年三月十四日,迄四月十八日,富士山顛自燒,晝則煙氣暗暝,夜則火光照天,其聲若雷,灰下如雨,山下川水皆紅色也。”
延歷二十一年(802年),《日本紀略》載:“駿河相摸國言,駿河國富士山,晝夜恆燎,砂礫如霧散者,求之卜巫,佔日,千疫,宜令兩國加鎮謝,及讀經以攘殃(中略)五月(中略)甲戊,廢相摸國足柄路,開呂荷途,以富士燒碎石塞道也。”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延歷大噴火”。
貞觀六年(864年),史書《日本三代實錄》載:“(貞觀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駿河國言,富士郡正三位淺間大神大山火,其勢甚熾,燒山方一二許裏,光炎高二十許丈,大有聲如雷,地震三度,歷十餘日,火猶不滅,焦巖崩顛,砂石如雨,煙雲鬱蒸,人不得近,大山西北,有本棲水海,所燒岩石,流向海中,遠三十許裏,廣三四許裏,高二三許丈,火焰遂屬甲斐國。”同年7月,富士山還在繼續噴火。《日本三代實錄》再次記載:(貞觀六年七月)十七日辛丑甲斐國言,駿河國富士大山,忽有暴火,燒碎崗巒,草木焦,土崩石流,埋八代郡本棲並劃兩水海,水熱如湯,魚鱉皆死,百姓居宅,與海共埋,或有宅無人,其數難記,兩海以東,亦有水海,名曰河口海,火焰赴向河口海,本棲等海,未燒埋之前,地大震動,雷電暴雨,雨霧晦冥,山野難辨,然後有此災異焉。這次大噴火,史上也叫“貞觀大噴火”。從記載來看,這次大噴火使得大量熔岩流出,其結果是富士山北麓的劃海被填滿消失的同時,誕生了留存至今的精進湖和西湖。劃海被熔岩填埋的另一個結果就是誕生了現在的青木原樹海。就在這次大噴火後的第二個月,大和朝廷發佈了“鎮謝”命令。為了鎮謝和祭祀,必要的文獻資料是不可缺少的,都良香就是被命令起草文書的對象之一,留下了《富士山記》。
寶永四年(1707年)的11月23日,富士山再度噴發,這次大噴發在當時的江户市內飛灑了約7億立方米,而且是連續飛降了數週,史稱“寶永大噴發”。當時幕臣新井白石撰寫的回憶錄《折想柴記》記載了這次噴發的一些細節。其沉積物幾乎覆蓋了整個南關東地區。
[14]
2009年10月,通過GPS觀測確認到了富士山的地殼變動。這是從1996年4月開始觀測以來首次得以確認。這次地殼變動出現了最大2釐米的變化,富士宮市與富士市之間約延伸了2釐米。這表明了熔岩在積蓄。
[15]
雖然現在的富士山周圍還沒有發現特別明顯的火山活動的變化,但是卻已經感知到這一地區的大型火山口有略微搖動的跡象。並且據研究表示:由於火山地下的岩漿以及熱水容易遭受到破壞,所以才會引起羣發性地震。
[3]
富士山資源狀況
編輯富士山自然資源
富士山風景(14張)
富士山旅遊資源
- 富士五湖
富士山的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向西分別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本棲湖。山中湖最大,面積為6.75平方千米。湖畔有許多運動設施,可以打網球、滑水、垂釣、露營和划船等。湖東南的忍野村,有湧池、鏡池等8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開發最早的,這裏交通十分便利,已成為五湖觀光的中心。湖中的鵜島是五湖中僅有的島嶼。島上有一專門保佑孕婦安產的神社。湖上還有長達1260米的跨湖大橋。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稱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6]
西湖又名西海,是五湖中環境最安靜的一個湖。據傳,西湖與精進湖原本是相連的,後因富士山噴發而分成兩個湖,但這兩個湖底在2018年仍是相通的。岸邊有紅葉台、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田山等風景區。精進湖是富士五湖中最小的一個湖,但其風格卻最為獨特,湖岸有許多高聳的懸崖,地勢複雜。本棲湖水最深,最深處達126米。湖面終年不結冰,呈深藍色,透着深不可測的神秘色彩。
[6]
- 青木原樹海
富士山西北腳下西湖旁有一大片被稱為“青木原樹海”的森林。數千年前這裏曾是一個很大的湖泊。864年富士山發生史稱貞觀大噴火,熔岩填埋了大部分湖泊,從而形成了今天約40平方千米的寬廣地帶。在這片熔岩上,從9世紀開始逐漸形成的原始森林,濃密深鬱。
青木原樹海地形奇特,樹木茂密,主要以針葉樹和闊葉樹居多,與亞馬遜河的原始森林相類似。但由於氣候的原因,樹幹雖不及亞馬遜原始森林那般粗壯和茂密,但樹與樹之間,甚至樹與苔蘚之間都有着很強的關聯性。這種景象也使得這片樹海充滿了神秘色彩。由於是生長於熔岩上的樹木,根部不能向地底深處延伸,因此表面的盤根錯節。以及容易導致樹木的傾倒,是這片森林的一個特點。在林間還可以看到100多年前所形成的熔岩地貌,更有千年的蘚苔無人踩踏過。
可能是因為交通便利又兼具高度私密的特點,許多日本人選擇在這裏自殺。這又使得青木原也成了日本知名的“自殺勝地”,並留下許多繪聲繪色的靈異傳説。警方不得不在森林深處設置規勸重視生命、不要自殺的警示牌。
森林的四周,有聳天的山毛櫸、光葉櫸樹、水松等,盤根錯節於開裂的熔岩縫隙中。橫向倒下的樹木袒露出雪白的肌膚,地面上落滿枯枝敗葉。有些自殺者的屍骨被野獸踐踏得七零八落。地質資料顯示,青木原含有豐富的鐵礦。由於火山熔岩的磁場作用,指南針在森林裏無法使用。由此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人會在森林裏迷路。也許這些死亡者,並不都想自殺,極有可能是因為迷路而無法走出森林。
[6]
- 南麓地區
富士山的南麓是一片遼闊的高原地帶,綠草如茵,是觀賞牛羊成羣的天然牧場。山的西南麓有著名的白系瀑布和音止瀑布。白系瀑布落差26米,從巖壁上分成十餘條細流,形成一個寬130多米的雨簾。音止瀑布則似一根巨柱從高處衝擊而下。
[6]
在靜岡縣裾野市的富士山麓,闢有富士遊獵公園,面積74萬平方米,豢養着40種1000多頭野生動物,僅獅子就達30多頭。遊人可駕駛汽車,在公園內觀賞放養的各種動物。坐落在頂峯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和淺間神社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主要風景區,也是遊人常到之地。每年夏季到山頂神社觀光的國內外遊客數以千計。此外,富士山區還設有幻想旅行館、昆蟲博物館、自然科學廳、奇石博物館、富士博物館、大型科學館、植物園、野鳥園、野猴公園和各種體育、遊藝場所等。
[6]
富士山歷史文化
編輯富士山歷史沿革
對古代的日本人來説,富士山是“遙拜”——從遠處瞻仰崇拜的對象,為了抑制富士山的噴發,在富士山麓建造了淺間神社。
平安時代後期以來,富士山噴發活動歸於沉靜的,成為由日本古來的山嶽信仰與密教等融合而成的“修驗道”的道場,由“遙拜”的對象演變為“登拜”之山。12世紀前半期,末代上人在山頂建造了大日寺。再者,至室町時代後半期,不僅修驗者,一般庶民也開始“登拜”富士山,富士登山逐漸大眾化。
此後,日本戰國時代,長谷川角行將新的富士山信仰整理成教義,在江户時代中期作為“富士講”在以關東為中心的地區廣為流行,許多人開始進行富士登山以及對白絲之瀧等聖地的巡禮。至明治時代,女性的山頂登山也被解禁。
[12]
富士山山名由來
富士,日語發音為fuji(ふじ),其由來有諸説:日本阿依努族語表徵“火山”的“huchi”;朝鮮語表徵“火”字的“puru”;馬來語表徵“絕佳”的發音“puji”或“fuji”。指向斜面或垂直的日語古語“fuji”的發音。
富士山的夜景(2張)
從日本最初有記錄在案的書卷來看,奈良時代編撰的《常陸國風土記》中,首先將富士寫成“福慈”(fuji)。在詩歌總彙《萬葉集》裏,則使用了“不盡山”、“布士”、“布二”等詞語。它們的發音都是“ふじ”,後來又生出“不死”的用法。“富士山”這個文字組合最初出現於平安時期的《續日本紀》:“天應元年七月六日,駿河國言。富士山下雨灰。”而現在意思上使用的“富士山”其含義是“對士來説是富有的山”之意。這是武士道草創期的鎌倉時代生出的意思。
從上村信太郎在《富士山之謎》中統計的數字來看:富士山現在至少有150個以上的叫法。如:不自、福地、富慈、福地、降士、風詩、婦盡等。這些文字都是“ふじ”的發音。而“ふじ”音以外的叫法有富嶽、芙蓉、蓬萊山、八面山、大雪山等。
日本人有“富士山”和“冨士山”的兩種寫法,含義完全一樣,唯一的不同就是沒有寶蓋頭的“冨”字筆畫是11畫,屬於奇數。日本人喜歡奇數。而喜歡奇數的原因又與陰陽道的由來有關。
[16]
富士山詩歌
千百年來日本人為富士山頂禮膜拜,文人雅士們競相謳歌。
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萬葉集》就已經收有11首描寫富士山的詩篇。其中最為著名的是8世紀奈良初期的宮廷歌人山部赤人,他讚美富士山的名句為:“出了田兒浦,遙看富士山。皚皚白雪降山巔。”赤人的這首短歌,被日本人視為詠唱富士山最古老的一首。之後是高橋蟲麻呂,他從甲斐側面詠唱富士山。在長歌中他寫道:“甲斐與駿河,富士立其間。山高雲不過,飛鳥越巔難。火為落雪滅,雪為火融減。”
完成於905年,由醍醐天皇下令編撰的《古今和歌集》,則把富士山描寫成燃燒愛戀的象徵。如藤原忠行的詩句:“與君相見面,能否不分明。富士山頭火,常燃是我情。”有“櫻花歌人”之稱的西行,有一首生涯中最為自信的和歌:“富士起雲煙,隨風飄天邊。不知逝何處,宛若吾遐念。”西行還有其他三首詠唱富士山的和歌,屬於即便不看山也能作詩的一種。但是這一首和歌確實是看了富士山後才詠唱的。他曾經二次從京都來到關東地區。
到了鎌倉時代,那時已經有很多日本人看到過富士山了。如鎌倉幕府的開創者源賴朝的歌:“富士煙火遮晴日”,就是看到了富士山。但他的兒子源實朝對富士山缺乏感覺,在眾多的詩歌中,只留下戀歌富士和雪中富士兩首詩歌。
松尾芭蕉的“陣雨忽降忽停,雲霧繚繞。不見富士山的日子亦別有一番情趣。”從不同的視點抓住了一個觀念上的富士山。與芭蕉同時代的,即元祿時代國學者契衝(1640~1701年),他感受到了富士山精神性的一面,僅富士題材的詩歌就寫了百首以上。日本文化最為純粹的東西,通過富士山得到了體現。所以與景色相比,契衝詠唱的是日本精神的真髓。在觀念上自覺地將富士山與日本精神相結合,大概是從契衝開始的。
京都的俳人與謝蕪村回想着自己的江户之旅,留下了生動鮮活的千古名句:“新綠葉叢淹沒中,只餘富士一孤峯。”
在江户時代的安永年間出版的一部提名《名所方角集》的俳句集裏,在富士遠眺的題目下,輯錄瞭如下幾首俳句:“明月皎皎駿河町,朦朧可見富士影。”(素龍作)“富士山頂雪飄飄,此景五分屬江户。”(立志作)“今日除夕,遠眺富士,以忘舊年。”(寶馬作)
有“日本李杜”之稱的石川丈山(1583~1672年),寫有漢詩的富士山:“仙客來遊雲外巔,神龍棲老洞中淵。雪如紈素煙如柄,白扇倒懸東海天。”後人常説的富士山“扇懸東海”就是出自這首詩。把宏偉的富士山形容成一把手搖紙扇,這裏玩的是輕巧與微縮,表現了萬物先往小裏縮的民族性。
詩人北原白秋(1885~1942年)也是在看了富士山後被其秀麗感所迷惑。在這之前詩人對富士山一點也不關心。為了能寫出更多更好的富士詩作,他特地搬家至每天能看到富士山的三浦岬附近。後來與人妻私通,被其丈夫以通姦罪告發,但仍堅持創作富士詩歌。最後得了白內障,看不見富士山了,就以他人敍説的富士加以詠唱。他的名作《戀情》小詩,表面上是寫一位姑娘,但實際上是寫富士山:“跳舞的那個姑娘你,只有你,在昏暗中光彩熠熠。”
富士山小説
日本最早的故事作品是《竹取物語》。其結尾處有寫富士山頂上的煙:“駿河之國的富士山頂燃燒起了不死藥的煙,至今還縷縷上升。”據考證,這是對富士“貞觀大噴火”的描述。
到了明治以後,夏目漱石寫《三四郎》。小説中寫主人公上京趕考,碰到一位留着鬍子的紳土,便開始交談。那位非常誠懇的紳士跟主人公説了一番富士山有關的話。
英國人小泉八雲,在改名的第二年,從富士山東麓的御殿場登山朝拜,寫下了著名的散文名篇《登富士山》。
寫有《富士》長篇小説的作家武田泰淳在1976年去世,其妻子百合子在這年的12月開始在雜誌《海》上連載《富士日記》。他們在富士山腳的鳴澤村山莊生活了13年。與富士山朝夕相處。
在氣象廳工作的新田次郎寫有《富士山頂》、《發怒的富士》、《芙蓉人》、《死在富士》等作品。特別是《富士山頂》以自己為參考,描寫在富士山頂建設氣象雷達的故事。後來拍成電影,改寫了日本電影的票房率。描寫富士山挑山工生活的小説《強力傳》,獲得了34屆直木文學獎,開創了日本山嶽派小説。
富士山繪畫
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的各種富士山繪畫,但現在都已失傳。目前保存下來的最古繪畫就是1069年的《聖德太子繪傳》。畫面是聖德太子騎着一匹黑馬飛躍富士山。
鎌倉時代的《遊行上人緣起繪》,則表明日本人在觀念上完成了從寫生的富士山到想象的富士山的跳躍。
室町時代,富士山的傑作是狩野元信的《富士山參旨曼茶羅圖》。畫面上富士山頂一分為三,大日如來出現在這三座山頂的正中央。鮮明地表明瞭富士山的宗教屬性是佛教,日本人富士信仰開始抬頭。而室町時代的畫聖雪舟的《富士三保清見寺圖》,則是富士山水墨畫的開端。這幅畫還有中國明代寧波文人詹仲和的題詩。
到了江户時代,富士文化熱更為高漲。富士信仰則滲透到了一般庶民中間。葛飾北齋創立了一個極端的形態——人不在畫的中心。他的《富嶽三十六景》是描畫富士山最高水準的代表。《凱風快晴》開了描畫晚霞富士的先河。這幅畫也被後人稱為“赤富士”。但整個圖案的佈局中,沒有出現人。《山下白雨》也是如此構圖的。這種創作手法作為浮世繪是破格的。而安藤廣重的畫,則一定是有人在圖案中的。他的《名所江户百景》更是把富士山融入了江户的風景,賦予了富士山新的生命體徵。
在近代日本畫的行列中,用描畫富士山來追求日本美的畫家是橫山大觀(1868~1958年)。他是日本三個時代(明治、大正、昭和)畫壇的領軍人物。從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的最古作品《靈峯》,到絕筆的1957年(昭和三十二年)10月的《不二》作品為止,生涯粗算有1000件以上的富士作品。以其獨特的技法和構圖完成了《靈峯飛鶴》巨畫。此外,江户時代的司馬江漢,明治以後的月岡芳年、日本畫的松岡映丘及西洋畫的梅原龍三郎等畫家,都畫有大量富士山作品。此外,江户時代的白隱慧鶴禪師。這位詩畫通吃的藝術家,畫有水墨畫《富土山圖》、《富士與三保的松原圖》。而在另一幅場面宏大的《富士大名行列圖》作品中,配上漢詩曰:“寫得老胡真面目,杳寄自性堂上人。不信舊臘端午時,鞭起雛羊問木人。”表現廠對富士山的特別情懷。
富士山信仰
奈良時代的役行者(役小角)在710年從吉田口登山富士山頂。役行者(役小角)是活躍在7世紀的一個實在人物。他出生在大和國葛城山麓。他早先在葛城山修行學習巫術,弟子韓國廣足等人感到迷惑,便讒言於他,其結果被流放伊豆。這是699年(文武天皇三年)的事情。他在伊豆流放期間,學會了空中飛翔術。他白天在伊豆。夜晚便空中飛行至富士山修行。依據這個傳説,日本史料認定他是登上富士山的第一人,作為神秘的崇拜對象,被後世廣為傳頌。村山淺間神社留有役行者的塑像,表明他是富士山修道的開祖。
在役行者之後,不登高山的日本人開始興起了攀登高山的熱潮。據空海的《性靈集》記載:下野的勝道上人在782年登上了標高2486米的日光男體山(也叫二荒山)。再如泰澄在717年登上標高2702米的加賀白山,從而更進一步推動了日本人的山嶽信仰。
役行者的富士物語,成了“富士講”的源流。所謂“富士講”,就是喜歡和崇拜富士山的人集中在一起,策劃一系列登山等活動的團體。其教祖是戰國時代發起救世的藤原角行,他在富士的人穴裏修行。“富士講”到了江户時代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不登富士非江户子”這個觀念就是在江户時代確立的。為了登富士山,這個“富士講”的團體要積攢一定數額的會費,供每年三分之一的成員聚在一起登山。登山者須首先在山腳下的神社參拜,沐浴清潔身體後換上白衣,以一身修行者的裝束登上山頂,參拜山頂的神社。朝山結束後,他們通常會從另一條路線下山,在山腳的小鎮上高高興興地舉行一席宴會。
現在的富士山頂上有淺間大社奧宮。在富士山八合目以上,除去登山道和氣象觀測所之外的385萬平方米土地,都屬於該神社所有。淺間神社的祭祀對象是美女神木花開耶姬,但實際上是把這位美女神作為富士山的神體來祭祀的。日本國內現有淺間神社1300家。從淺間神社的歷史來看,802年恆武天皇的時代,富士山火山爆發。驚恐萬狀的人們拼死舉行鎮火的祭祀。第二年好不容易停止了噴火,富士山變得安泰。為了感謝諸神,便於806年在山頂上建造了淺間神社。取淺間山的山名。淺間的發音為“ASAMA”,意味恐懼。原本的淺間信仰是以神道神社為根本的,但後來也融合了佛教與修驗道,建造了大日寺等寺院。表現了日本人對宗教寬容的一面。而視富士山為神或佛的所在地,則表現出了日本人敬仰富士山的信仰特色。並具有與自己的人生重疊的意義。
在民間信仰中,富士山還是吉祥的象徵。在日本,每年1月2日做的夢被稱為“初夢”。初夢可以占卜一年的吉凶,這一習俗至今仍在日本流傳。日本人認為如果能在初夢裏夢見富士山,那是最大的吉兆。此外,在日本還有“初富士”的説法,也就是説在1月3日從日本橋眺望富士山。
富士山鄉土富士
在日本各地,與富士山相似的山也會被冠為“富士”的名稱。日本人把它叫作“鄉土富士”,在日本至少存有314座鄉土富士山。
1817年,國學者高田與清,他在著作《國鎮記》作了如下的排列:
- 陸奧富士。一名津輕富士。日本“天下三大富士”之一。指代陸奧巖城山。
- 薩摩富士。一名筑紫富士。日本“天下三大富士”之一。指代薩摩海門山嶽。
- 都富士。指代近江比睿山。
- 有馬富士。指代攝津角山。
- 伊豆富士。指代伊豆大室山。
- 八丈富士。指代伊都八丈島的西山。
- 近江富士。指代近江三上山。
- 南部富士。一名奧富士。指代陸奧巖鷲山。
- 筑紫富士。指代筑前可也山。
- 豐後富士。指代豐後由布山嶽。
- 鎌倉小富士。指代相模屏風山旁的高峯。
- 播磨富士。指代播磨目甲山。
- 證岐富士。指代贊岐飯野山。
- 安藝小富士。指代安雲國沼田郡廣塢城附近的小富士。
- 志津川富士。指代上總國志津村(現千葉縣佐倉市)河水倒映出駿河富士山的山影。
《國鎮記》裏除去倒映的富士山之外,介紹了14座以富士冠名的山。《國鎮記》裏沒有記載的還有很多。如指代北海道羊蹄山的蝦夷富士就是其中之一。這座成層山與富士山有着同樣優美的圓錐形狀。被視為“北海第一奇觀”。過去經常與富士混淆。同樣是一座山,由於眺望的位置不同,名稱也就不同。如橫跨山形縣和秋田縣的鳥海山,山形縣這邊叫出羽富士,秋田縣那邊叫秋田富士。橫跨島根縣和鳥取縣的大山,島根縣這邊叫出雲富士,鳥取縣那邊叫伯耆富士。再如福井縣最西端的青葉山,被稱為永遠禁止女人的山,以前曾分界於若狹國和丹後國。為此若狹這邊叫若狹富士,丹後那邊叫舞鶴富士。
為了成為日本的象徵,很多日本企業特將自己的產品冠上富士的名字。如富士膠捲、富士玻璃、富士急行、富士電視台、富士通、富士電機、富士自行車等。此外,據統計,日本人姓“富士山”的有17户人家,它在日本人的姓氏排列中佔第39549位。姓“富士”的有362户,佔第6479位。如取名叫“富士男”、“富士子”的也為數不少。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大藏省在1984年印刷的5000日元紙幣,以及2004年以後印刷的1000日元紙幣的背面,都使用了富士山的畫面。
[14]
富士山社會生活
編輯富士山特色小吃
富士山除了景色外,美食也是一個亮點。富士山的燒烤別具一番滋味,由於當地豐富的海產品,使得海鮮燒烤成為特色,另外鮭魚卵飯也是特色美食之一。
[17]
- 靜岡富士宮炒麪
- techi udon
- hōtō
富士山開山日
7月1日,富士山開山日。
[20-21]
富士山所獲榮譽
編輯2013年6月22日,日本富士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日本第17個世界遺產。富士山列入遺產名錄時的註冊名稱確定為“富士山—信仰的對象與藝術的源泉”。
[7]
遺產名稱:富士山—神聖之地和藝術啓迪之源
Fujisan,sacredplace and source ofartistic inspiration
入選時間:2013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vi)
地理位置:N35 21 39 E138 43 39
遺產面積:20,702.1ha
緩衝區面積:49,627.7ha
遺產編號:1418
遺產描述:
富士山,聖地和藝術靈感的來源,位於日本東京西南方約80千米處,是日本的重要象徵之一。富士山是日本一座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活火山,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峯。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引以為傲的象徵。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富士山作為日本的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峯”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
2013年文化遺產遴選依據(iii)(vi),富士山—神聖之地和藝術啓迪之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ii):富士山作為一個孤獨的層狀火山的雄偉形式,加上它斷斷續續的火山活動,激發了從古代到現在的山崇拜傳統。通過攀登它的山峯和向山坡附近的聖地進行朝聖,朝聖者渴望獲得居住在那裏的神和佛陀所擁有的精神力量。這些宗教聯繫與對富士山的深深崇拜有關,這激發了無數的藝術作品,描繪了被視為完美的形式,對其慷慨的感激,以及強調與自然環境共存的傳統。這一系列遺址是對以富士山及其近乎完美的形式為中心的活文化傳統的獨特見證。
[9]
遴選依據標準(vi):自古以來,富士山作為一個孤立的層狀火山,矗立在湖泊和海洋之上,一直是詩歌、散文和藝術作品的靈感源泉。特別是19世紀初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的浮世繪中的富士山形象,對西方藝術的發展產生了突出的影響,使富士山的雄偉形式得以在世界各地廣為人知,這仍然是人們所欣賞的。
[9]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評價:
這座孤零零的、經常被白雪覆蓋的成層火山,在世界各地被稱為富士山(Mount Fuji)。它矗立在村莊和綠樹環繞的大海與湖泊之上,長期以來,它的美麗一直是朝聖者朝聖的目標,也激發了藝術家和詩人的靈感。該遺產包括25處遺址,反映了奧普吉山神聖和藝術景觀的精髓。在12世紀,富士山成為苦行佛教的訓練中心,其中包括神道教的元素。在海拔3776米高的山腳下1500米的一層上,朝聖者路線和火山口神殿被雕刻在山腳周圍的遺址旁邊,包括聖金伽神龕、石屋,以及熔岩樹模、湖泊、泉水和瀑布等自然火山特徵,這些都被崇敬地供奉着。它在日本藝術中的表現可以追溯到11世紀,但19世紀的風景木刻版畫,包括那些沙灘上的松樹林,使富士山成為國際公認的日本標誌,並對西方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9-10]
富士山保護研究
編輯富士山災害防治
- 觀測
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火山活動可視化系統(Visualization syste米 for Volcanic Activity)。
[22]
- 災害對策
火山噴火予知連絡會(日本氣象廳),每年舉行兩次,對全國的火山活動進行全面檢查。此外,如果發生火山噴發或其他異常事件,還將臨時進行火山活動的討論,並在必要時提出一致意見,有助於防災工作的進行。
[23]
內閣政府開設了“富士山的火山防災對策”網站,旨在促進富士山火山災害的災害預防系統的建設,並有助於提高當地居民的災害預防意識。
[24]
富士砂防事務所(國土交通部)為了保護富士山西南山麓不受泥石流災害損害,實施了富士山的直轄砂防事業。
[25]
靜岡縣地震防災中心繪製了富士山噴發時的避難路線圖。
[26]
富士山科學研究
自1974年以來,日本氣象廳一直駐紮在富士山的山頂,並進行了天氣觀測。 1980年,開始進行氣象雷達觀測,以監測太平洋上空的颱風。此後,氣象衞星觀測的颱風監測得到了加強,1999年,富士山頂部的雷達觀測終止。此外,由於各種高級觀測手段的增強和自動觀測技術的進步,現在可以自動進行必要的觀測而無需人員配置。因此,在2004年夏季之後,工作人員將不再駐紮在山頂。目前富士山山頂觀測的變化和氣象站的現狀:
[37]
(1)富士山頂部建立中央氣象台,開始全年天氣觀測。1965年4月氣象遙測儀器1974年更新輸電線路觀測報告的天氣觀測,1978年富士山雷達更新,1984年富士山雷達數字化1985年氣象遙測裝置更新為富士山氣象站地面氣象觀測裝置,1987年在富士山氣象站安裝了火山觀測地震儀,1999年11月富士山雷達的運行結束,同時開始運行長野和靜岡雷達。2002年在第8站安裝了一台地震計。
[37]
(2)富士山氣象站(富士山頂)配備4名駐地工作人員(每3周更換),工作:地面氣象觀測,觀察設備維護檢查,觀測項目:氣象觀測風向,風速,温度,露點温度,氣壓,太陽輻射,天氣,火山觀測,2個地震儀(其中1個是第8站)。
[37]
2020年
2020年4月,日本政府消防部門的一個工作組制定相關措施,旨在應對富士山可能噴發產生的火山灰。該工作組稱,如果風向與1707年富士山噴發時的風向相同,火山灰或將落在東京都市圈,可能擾亂道路交通並導致停電。該工作組呼籲相關部門考慮對策。
[33]
2021年
2021年9月28日,富士山作為日本境內乃至全球範圍內最具知名度的活火山之一,近日,日本官方還特意就富士山可能出現的噴發情況重新制定了避難預案。當地時間9月2日,一個由日本政府和富士山周邊三縣組成的委員會罕見地召開了首次會議。該委員會在會上對外透露稱,他們目前正着手製定一個新的避難計劃。
[30]
2022年
2022年1月10日,網傳2022—1—10“富士山內部壓力達到1.6兆帕,已滿足噴發條件”。壓力只是促成火山爆發的因素之一,以此無法論證富士山“已滿足所有噴發條件”。
[31]
同年6月19日,日本警察廳已經開始為富士山可能噴發做全面準備。
[33]
富士山避難計劃
2022年3月30日,由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組成的“富士山火山防災對策協議會”,公佈火山噴發避難計劃的中期報告書,提出“一般居民原則上要在附近徒步避難”的新方針。據日本共同社30日消息,此次報告針對2014年製作的避難計劃進行了修改,其中涉及的避難對象增加了約7倍,為11.6萬人。此外,為防止民眾因堵車無法及時避難,報告修改了此前建議乘車的方針,要求民眾原則上徒步避難,老年人和殘疾人可優先使用汽車。
[32]
富士山生態保護
作為日本的經典象徵之一,景色秀麗的富士山世界聞名。但是近距離觀看富士山的森林內部,卻垃圾成堆。為了保護富士山的環境,減少垃圾造成的負面影響,日本人於1998年成立了“富士山俱樂部”,定期對這裏的垃圾進行清除。儘管如此,富士山的垃圾問題還是很嚴重,垃圾傾倒問題也很難完全禁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地的政府特意安排了特別巡邏員、設置了監控鏡頭。但這顯然還是不足以從根本上完全的杜絕垃圾的產生。
[6]
富士山登山路線
編輯富士山基本信息
富士山交通路線
富士山一共有4條登山路線,分別是吉田口、須走口、御殿場口和富士宮口。搭乘巴士可到達富士山五合目的登山口。除御殿場口外,其他通往登山口的道路在登山期間都禁止私人車通行。
前往吉田口五合目,可從富士急行線河口湖車站,富士山站乘坐登山巴士。或者從新宿西口候車樓搭乘高速巴士;前往須走口五合目,可從JR御殿場線御殿場車站、或者從小田急線新松田車站搭乘登山巴士;前往御殿場口五合目,可從JR御殿場線御殿場車站搭乘登山巴士;前往富士宮口五合目,可從JR東海道本線三島車站,或者從JR東海道新幹線新富士車站,東海道線富士車站,身延線富士宮車站搭乘登山巴士。
[28]
登山口和登山路線(2張)
- 吉田路線
- 御殿場路線
- 須走路線
- 富士宮路線
- 參考資料
-
- 1. 邵麗鷗 編.地球的鬼斧神工 自然奇觀:吉林美術出版社,2014:50-51
- 2. 富士山について .富士砂防事務所[引用日期2020-02-25]
- 3. 齊浩然.經典科學系列 高温下的火山:金盾出版社,2015:138
- 4. 樊麗麗. 論日本的富士山形象[D].山東大學,2013.
- 5. 深田久彌.日本百名山:朝日新聞社,1982:269-272
- 6. 齊浩然.經典科學系列 高温下的火山:金盾出版社,2015:133-139
- 7. 日本富士山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3-01]
- 8. Climbing Season .Official Web Site of Mt.Fuji Climbing[引用日期2020-03-01]
- 9. Fujisan, sacred place and source of artistic inspiration ./whc.unesco.org/en/list/1418[引用日期2020-08-30]
- 10. 世界文化遺產——富士山,聖地和藝術靈感的來源 ./www.71.cn/2015/0319/782276.shtml[引用日期2020-08-30]
- 11. Piotr Migon 編.Geomorphological Landscapes of the World:Springer,2010:303-309
- 12. 富士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緣由 .世界遺產 富士山完全指南[引用日期2020-03-01]
- 13. Mount Fuji .National Geographic[引用日期2020-02-27]
- 14. 姜建強.另類日本文化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185-219
- 15. 「地殼変動:噴火予知連、富士山で最大2センチ観測--96年來初」 《毎日新聞》2009年10月6日
- 16. 姜建強.另類日本文化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186-187
- 17. 劉丹萍,李潔.最美的季節去最美的地方 世界篇 旅遊交通:星球地圖出版社,2015:106
- 18. “舌尖上的日本”:各地人氣小吃排名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0-03-02]
- 19. Lonely Planet.日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187
- 20. 日本富士山迎來開山 150人山頂集結觀壯麗日出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02]
- 21. 餘楠.世界全史 36: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64
- 22. 富士山観測データ .火山活動連續觀測網[引用日期2019-02-26]
- 23. 火山噴火予知連絡會について .気象庁[引用日期2020-03-02]
- 24. 富士山的火山防災對策 .日本內閣府官網[引用日期2019-02-26]
- 25. 概要 .富士砂防事務所[引用日期2020-03-02]
- 26. 富士山噴火時避難ルートマップ .日本靜岡縣地震防災中心官網[引用日期2019-02-26]
- 27. 富士山或將強制收取登山費 .河北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2-27]
- 28. 為安全安心地享受富士登山樂趣所須的基本信息 .富士登山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20-03-02]
- 29. 富士山_富士山旅遊 .七洲網_全球旅遊指南[引用日期2015-10-08]
- 30. 富士山難道出了大問題?日本頻發罕見情況,地球果然有麻煩了 .人民資訊[引用日期2022-01-18]
- 31. 315年後,日本富士山即將迎來再次大噴發?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2-01-18]
- 32. 日本公佈富士山火山噴發將影響11.6萬人 避難方案公佈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3-30]
- 33. 富士山噴發,火山灰可能落在東京,日本已開始準備應對 .多彩貴州網[引用日期2022-06-21]
- 34. 日本旅遊登山行 登頂富士山的正確方式-新華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9-06]
- 35. 富士山爆發屬於強火山噴發?或可牽動我國的降温和降雨--科普中國--人民網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9-06]
- 36. [今日亞洲]沉睡300年 日本擔憂富士山將大噴發 .中央電視台網站[引用日期2022-09-06]
- 37. 日本富士山火山 .地震科學專業知識服務系統[引用日期2023-03-13]
- 38. 《親歷者》編輯部編著. 東京一週遊[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7.07:171-177.
- 39. 日本組建富士山隊應對火山噴發 .中工網.2023-05-31[引用日期2023-05-31]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