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是通过预防或防御措施减少灾害发生及其损失的减灾环节,核心在于运用科学手段降低灾害风险,涵盖环境改善、监测预警、工程建设及应急教育等多领域协作 [1-2] [7]。其措施针对不同灾害差异化实施,如地震避险强调快速疏散,海啸预警需及时撤离至高地,防雹则采用爆炸或催化技术抑制冰雹形成 [3-5]。
防灾体系强调多级联动与科技支撑,包括气象水文监测、灾害预警发布、风险排查转移及应急响应机制 [6] [8]。例如陕西省通过全链条演练检验山洪防御预案,湖南省郴州市构建“监测-预警-处置”联防体系,利用雷达升级和智慧场景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9]。基层实践通过责任书签订、隐患排查、物资储备等方式形成系统性防御网络 [10]。
防灾技术历经传统经验向科学化转变,中国防雹手段从土炮发展为火箭、高射炮等设备,催化法通过碘化银干预云物理过程 [4]。现代防灾融合预警分级推送、抗震设防标准提升及次生灾害防范体系,如地震预警系统提供四级响应机制,规范避险技术标准与废墟自救方法 [11-12]。
- 中文名
- 防灾
- 外文名
- preventive disaster
- 基本途径
- 防止或减少灾害发生
- 学 科
- 自然灾害与防治
- 不可能的事
- 完全防止灾害或避免灾害损失
含义
播报编辑
从总体上看,完全防止灾害或避免灾害损失是不可能的,但采取防灾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活动,减轻灾害损失。因此,防灾是减灾的重要环节。
防灾措施
播报编辑
不同灾害的防御措炒兵档施不一,但基本途径一致。主要包括: [1-2]
凳肯改善环境
发设设埋现规律
认识灾害分布情况和活动规律放体甩,在制定规划、工程选址和重要经济活动计划时,尽可能使城镇、工程设施避开灾害高危险区,使举牛档微重要经济活动避开灾害活动期
监测预测
欠重拜加强灾害监测工作,提高灾害预测、预报水平,制定减灾预案,在灾害发生前,有计划地撤离疏散人员和重要财产,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工程建设
建设防灾工程,防止或减轻灾害活动,保护受灾对象,避免或减轻灾害破坏损失
宣传教育
加强防灾宣传教育洒樱,增强防灾意识,普及防灾知识,提高民众和社会防灾能力。
地震防灾
播报编辑
地震危害
防灾措施
一、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
二、试着寻找出路道德找到通气口,然后找到出口,并迅速脱离侄塌的房屋废墟。
三、在没有听到挖掘声及寻呼声时,不大呼大叫或无谓地翻滚折腾。惊慌失措和乱喊乱叫都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耗氧量,还会吸入大量烟尘而致窒息。
预防雹灾
播报编辑
使用的防雹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爆炸方法,另一种是催化方法。 [4]
爆炸方法
我国主要使用爆炸方法。过去,防雹的主要工具是土炮,炮中装几两火药,没有炮弹。各地普遍采用和推广了空炸炮和土追击炮,可发射至300一1000米高度。这种炮造价低、爆炸力强,深受群众欢迎。也有些地区制造了各种类型的火箭,也使用了高射炮,可以射到几千米高空。爆炸为什么能防雹呢?有人认为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能影响冰雹云的气流,或使冰雹云改变移动方向。有的人认为是爆炸冲击波使过冷的水滴冻结,从而抑制冰粒增长,而小冰雹很容易化为雨,这样就收到了防雹的效果。但是究竟爆炸为什么能防雹,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催化方法
即化学催化方法。利用火箭或高射炮把带有催化药剂(碘化银)的弹头射入冰雹云的过冷却区,药物的微粒起了冰核作用。过多的冰核分"食"过冷水而不让雹粒长大或拖延冰雹的增长时间。
海啸避灾
播报编辑
一、感觉强烈地震或长时间的震动时,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 [5]
三、不是所有地震都引起海啸,但任何一种地震都可能引发海啸。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要抓紧时间尽快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