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山鬱夫

(日本著名畫家)

鎖定
平山鬱夫(Hirayama Ikuo,1930年6月15日~2009年12月2日),日本著名畫家,原日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以《佛教傳來》在日本美術界嶄露頭角,其後相繼以《入涅盤幻想》、藥師寺三藏院壁畫《大唐西域壁畫》等佛教題材的畫作,成為日本最頂尖的畫家之一。
中文名
平山鬱夫
外文名
Hirayama Ikuo
國    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930年6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9年12月2日
畢業院校
東京美術學校
職    業
藝術家,畫家
主要成就
中日友好使者、文化交流貢獻獎
出生地
日本廣島縣
代表作品
《平山鬱夫畫集:從西到東》《絲綢之路素描集》

平山鬱夫簡介

平山鬱夫 平山鬱夫
平山鬱夫,1930年出生於日本,日本最頂尖的畫家。2009年12月2日平山鬱夫因腦梗塞東京去世,享年79歲。平山鬱夫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1975年起頻繁訪華和舉辦個人畫展。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1986年被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聘為名譽教授。1992年任日中友好協會會長,熱心於協助中國保護敦煌文物。出版有《絲綢之路素描集》、《敦煌——歷史之旅》等。被授予“中日友好使者”、“文化交流貢獻獎”等。在中日民間,平山鬱夫被譽為“ 當代唐玄奘”,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平山鬱夫人物生平

平山鬱夫 平山鬱夫
1930年6月15日生於廣島縣
1945年,15歲的平山鬱夫成為廣島原子彈事件的倖存者。
1952年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畢業(現為東京藝術大學,日本唯一的國立藝術大學)。
1975年起頻繁訪華和舉辦個人畫展。
1984年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1986年被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聘為名譽教授。
1988年,平山鬱夫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主要負責搶救世界文化遺產方面的工作。
1989年任東京藝術大學第6任校長。
1990年捐贈100萬美元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綢之路基金”,資助敦煌學研究。
1992年,他被選為日中友好協會第4任會長。
1994年,平山鬱夫捐贈2億日元,成立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
1998年平山鬱夫被授予日本文化勳章
2002年,中國政府為表彰他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傑出貢獻,向他頒發了“文化交流貢獻獎”。
2008年7月,平山鬱夫就任日中友協名譽會長,繼續從事日中友好活動。
2009年12月2日凌晨,因腦梗塞在東京去世,享年79歲。

平山鬱夫佛教情結

平山鬱夫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現為東京藝術大學,日本唯一的國立藝術大學)。1959年,平山鬱夫以《佛教傳來》在日本美術界嶄露頭角,其後相繼以《入涅盤幻想》、《大唐西域壁畫》等佛教題材的畫作,成為日本最頂尖的畫家。
平山鬱夫喜歡佛教藝術,他的作品也多表現佛教的主題,特別是1959年,29歲的平山鬱夫以《佛教傳來》入選日本第四十四屆院展。1962年,平山鬱夫又以佛教題材的畫作《受胎靈夢》入選院展,並榮獲當年的美術院獎及大觀獎,也因此,平山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金資助到歐洲留學。1964年,平山鬱夫再次以佛教題材的畫作《佛説長阿含經卷五》在四十九屆院展中獲日本“文部大臣獎”。這一年平山也成為了東京藝術大學的講師。
此後,佛教的主題一直是平山鬱夫繪畫的重要題材。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平山鬱夫不斷參加有關中亞、印度等地佛教遺蹟的考察與寫生活動,七十年代以後,差不多每年他都會到沿着絲綢之路到中亞以及印度等地考察和寫生,創作了大量的具有中亞地方風情的作品,這些色彩深厚、手法獨特的作品中,表現了畫家的獨特的宗教情懷和審美眼光。

平山鬱夫敦煌之緣

平山鬱夫與敦煌之緣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第一次訪問敦煌莫高窟時,敦煌文物研究所的所長常書鴻熱情接待了他。他在感受到敦煌壁畫強烈魅力的同時,也深深為以常書鴻為代表的研究者們在莫高窟前那樣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壁畫臨摹與研究工作的精神所感動。他決心要為敦煌做一點什麼。於是回到日本後,他開始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募集資金。1988年,時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準備到中國訪問,除了北京之外,不知道還可以訪問哪裏,於是平山鬱夫向竹下登建議:一定要去敦煌。這一年,竹下登訪問了敦煌莫高窟,並決定援助建設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同時,平山鬱夫通過民間捐款的形式,向敦煌研究院捐款2億日元,在這個基礎上, “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 得以成立。
平山鬱夫喜歡敦煌藝術,他在任東京藝術大學校長期間,常常率領學生到敦煌觀摩學習敦煌藝術,並要求學習東洋繪畫的學生必須去敦煌學習過才能畢業。平山鬱夫有較長時間在聯合國教文組織擔任親善大使,常常奔走於中亞、南亞和中國等地,為中國的敦煌莫高窟阿富汗巴米揚石窟、柬埔寨的吳哥窟等等文化遺產的保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又擔任日本文化振興財團理事長,又是東京藝術大學的校長,日中友好協會的會長等等。在這樣不斷地奔波繁忙的日子裏,作為一個畫家,他始終沒有放下畫筆,走到哪裏,他就畫到哪裏,即使是一幅速寫、一張線描。他都在不停地畫。在莫高窟參觀時,作為社會名流,不斷地有媒體或各界的要人會找他,但他總是要求有一些時間在洞窟裏畫一點畫,記錄下他的感受。

平山鬱夫當代唐玄奘

平山鬱夫先生的作品享譽世界,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1988年,平山鬱夫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主要負責搶救世界文化遺產方面的工作。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親善大使,平山鬱夫先生通過繪畫,常年堅持促進國際間的美術及文化交流,促進東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與融匯。特別在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傳承傳統文化方面,他傾注了不少心血,在這方面的貢獻受到國際上的讚譽。平山鬱夫先生經受過戰爭的苦難,他深知和平來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和平。他主張應當“正視歷史,開創未來”。他長期堅持以繪畫藝術和文化友好交流,呼喚和維護世界與日中之間的和平,為此做了大量積極和有益的工作。因此,平山鬱夫獲得了“當代唐玄奘”的稱號。

平山鬱夫中日友好使者

平山鬱夫先生是中國人民所熟悉的老朋友,是一位著名的日中友好活動家和日中民間友好的旗幟。長期以來,他積極帶頭推動日中友好活動的開展,積極促進日中兩國人民的友好事業。特別是自1992年擔任日中友好協會會長以來,他不辭辛勞,把大量精力投入到開展日中民間友好活動中來,為此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兩國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評價。
平山鬱夫 平山鬱夫
對於“絲綢之路”文化,平山鬱夫先生更情有獨鍾。他曾數十次訪華,進行有關“絲綢之路”和敦煌繪畫的考察和創作,併為進一步發掘、宣傳“絲綢之路”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甚為感人。由於平山鬱夫先生的不懈努力,使“絲綢之路”文化在日本和國際上更加深入人心和廣泛弘揚,也使中日文化與感情的紐帶連接得更加緊密。特別是在保護敦煌和南京古城牆等中國文化遺產方面,平山鬱夫先生不僅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努力,還專門設立了保護和研究基金,提供了大量、具體的協助,為此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平山鬱夫先生深為尊崇和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更為看重中國對日本文化的重大影響。他把中國文化,以及佛教文化視為日本文化的“源流”。他主張日本應對於中國文化的“恩惠”予以回報,繼承中日文化交往的久遠傳統,繼續加強兩國的文化交流。

平山鬱夫溘然長逝

2009年12月2日,平山鬱夫2日因腦梗塞在東京去世,享年79歲。
平山鬱夫1930年6月15日生於廣島縣,1952年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日本畫科。平山鬱夫以描繪絲綢之路和佛教題材的畫作而著名,代表作有《佛教傳來》、《入涅盤幻想》、《受胎靈夢》等,曾先後獲得日本美術院獎和日本藝術大獎等。 平山鬱夫曾多次到古代絲綢之路沿途國家訪問和從事創作活動,並積極推動發展與亞洲各國特別是中國的友好關係。在絲綢之路繪畫的創作過程中,平山鬱夫曾多次訪問中國,積極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他於1992年出任日中友好七團體之一日中友好協會的會長,曾多次率團訪華,為促進日中關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2008年7月,平山鬱夫就任日中友協名譽會長,繼續從事日中友好活動。2002年,中國政府為表彰他為促進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傑出貢獻,向他頒發了“文化交流貢獻獎”。

平山鬱夫主要作品

『仏教伝來』譯:《佛教傳來》(1959)(佐久市立近代美術館蔵)
平山鬱夫自傳《悠悠大河》 平山鬱夫自傳《悠悠大河》
入涅盤幻想』譯:《入涅盤幻想》(1961)(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蔵)
『受胎霊夢』譯:《受胎靈夢》(1962)(廣島縣立美術館蔵)
『ガンジスの夕』譯:《乾濕的稻田》(1970)(成川美術館蔵)
『畫禪院青邨先生還浄図』(1978)(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蔵)
『広島生変図』譯:《奇怪的廣島生圖》(1979)(広島県立美術館蔵)
『イラン高原を行く』譯:《伊朗高原之行》(1995)(ポーラ美術館蔵)
『大唐西域壁畫』譯:《大唐西域壁畫》(2000)(藥師寺玄奘三蔵院壁畫)
『悠悠大河』平山鬱夫自傳(2008)

平山鬱夫軼事典故

日本畫家平山鬱夫 日本畫家平山鬱夫
平山鬱夫 [1]  在他的自傳中説,自己只是這悠悠大河中微乎其微的存在。即使註定成塵,他這顆微塵的重量也比別人大得多。對於他,政治只是一種手段,而目標,是人類文化的傳承,是全世界再也不要有戰爭。一直支持他走下去的,是7世紀中國唐代的一個僧人,玄奘
平山15歲的時候,美國向他的家鄉廣島投放了人類第一枚原子彈,平山所在的學校201名師生當場死亡。“煙霧中惶惶不安的人們,血肉模糊,或斷了手臂,或失去雙腳。但仍在拼力掙扎着要站起來。好像在喊着什麼,我什麼也聽不見。還遇到很多眼球冒出來、掛在腮幫子上的人。我在這慘境中繼續跑。向着軍需廠,不顧一切地奔跑。”雖然活了下來,但平山鬱夫卻因遭受核輻射而染上了白血病。29歲時,平山的白血球降到了常人的一半以下。此時,平山鬱夫唯一的心願,就是“臨死之前要畫一幅令人稱心的畫,哪怕一幅”。或許真的是上天的啓示,玄奘的形象突然出現在平山的腦海,那個僧人,手指前方,滿懷希望和使命感。於是,有了《佛教傳來》。
此後,平山追隨玄奘的足跡踏上了絲綢之路。中國、(前)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敍利亞、土耳其、伊拉克……在那個時代,平山鬱夫踏破了絲綢之路,走了70餘次,行程累計80萬公里,可以繞地球20餘圈。平山鬱夫花費20年心血最終繪成了《大唐西域壁畫》。不可思議的是,在艱苦卓絕的常年跋涉中,平山鬱夫居然恢復了健康。或許,真的是上天眷顧。上天給虔誠忘我的平山鬱夫了一份報償。但不止於此。對於拯救人類文明,他還有更重要的使命……
1979年,平山鬱夫第一次來到了敦煌,寫生的同時,開始為敦煌的保護而奔走。中國文物法第一條就規定,中國的重點文物由中國人自己來保護,而他一個外國人,頂着當時繁瑣低效的辦事程序,為了使敦煌儘可能長久地存在下去,動用了自己在日本和中國所有正式、非正式的關係,最終促成了敦煌合作保護項目。在當時,日本國總理大臣用於這類項目的金額是100萬美元,而平山一人就捐贈了200萬美元。在平山先生的壓力下,日本政府最終援助了1000萬美元。這一切,即使在今天,也很少為人知曉。
平山鬱夫 平山鬱夫
或許是因為經歷過戰爭的殘酷和恐懼,最終平山鬱夫成為了一個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幾十年來,他一直致力於戰爭衝突地區的歷史文物保護,在前南斯拉夫戰爭毀壞的杜布羅夫尼克舊城區中,在被摧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前,在伊拉克戰後被大規模搶掠的古蹟上,都能看到平山鬱夫奔波的身影。他用他的畫作賺來的錢,保護着人類文化史上難以再次複製的遺產。
平山鬱夫説,自己沒有在爆炸中當場死亡,這些時間都是多活的,應該對此心存感激。雖然身體漸漸在衰弱,想通以後情緒反而高漲起來。特別地,在絲綢之路上“走了近三十次,居然毫髮無損,平安返回,堪稱奇蹟。也可以説命大,但我確實感到一種無形的力量支撐着我。也是一種使命感的召喚:一定將玄奘的事蹟傳給當代”。
生命之悠悠大河中,每個人都不過是一粒微塵,然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可能你沒有受到上天的眷顧,不能熠熠發光,註定轉瞬即逝,但在不懈的追求中,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自我救贖,都可能讓上天改變計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