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棚

(農業設施)

鎖定
隨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產生,塑料薄膜廣泛應用於農業。日本及歐美國家於50年代初期應用温室薄膜覆蓋温牀獲得成功,隨後又覆蓋小棚及温室也獲得良好效果。我國於1955年秋引進聚氯乙烯農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於小棚覆蓋蔬菜,獲得了早熟增產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產的專用設備,隨着生產的發展大棚的應用越加廣泛。當前大棚已用於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樹生產用於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業生產用於林木育苗、觀賞樹木的培養等;養殖業用於養蠶、養雞、養牛、養豬、魚及魚苗等。
中文名
大棚
外文名
Shed
種    類
蔬菜大棚、透光塑料大棚等
搭建地點
向陽、避風、高燥、排水良好處

大棚分類

大棚
大棚(16張)
蔬菜大棚、塑料大棚、透光塑料大棚、温室大棚陽光板大棚、智能大棚、單棟温室、連棟温室、單屋面温室、雙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等。

大棚對比

普通大棚:成本低,構造簡單。但是可添加設備少。
温室大棚:成本高於普通大棚,構造複雜,可以安裝一定的設備。
智能大棚:成本高,構造複雜,比較設備齊全。

大棚歷史及作用

1957年由北京向天津、瀋陽東北地區太原等地推廣使用,受到各地的歡迎。1958年我國已能自行生產農用聚乙烯薄膜,因而小棚覆蓋的蔬菜生產已很廣泛。60年代中期小棚已定形為拱形,高1米左右,寬1.5-2.0米,故稱為小拱棚。由於棚型矮小不適於在東北冷涼地區應用,1966年長春市郊區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但因抗雪的能力差而倒塌,經過多次的改建試用,終於創造了高2米左右,寬15米,佔地為1畝的拱形大棚。1970年向北方 各地推廣。1975、1976及1978年連續召開了三次"全國塑料大棚蔬菜生產科研協作會"會議對大棚生產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1976年太原市郊區建造了29種不同規格的大棚,為大棚的棚型結構、建造規模提供了豐富的經驗。1978年大棚生產已推廣到南方各地,全國大棚面積已達10萬畝。到目前為止,全國大棚面積已基本穩定在10多萬畝。其中在我國北方乾旱區各省、市約有7萬多畝。預計"七五"期間大棚栽培面積將發展到20萬畝左右。 大棚覆蓋的材料為塑料薄膜。適於大面積覆蓋,因為它質量輕,透光保温性能好,可塑性強,價格低廉。又 由於可使用輕便 的骨架材料,容易建造和造形,可就地取格,建築投資較少,經濟效益較高。並能抵抗自然災害,防寒保温,抗旱、澇,提早栽培,延後栽培,延長作物的生長期,達到早熟、晚熟、增產穩產的目的,深受生產者的歡迎。因此,在我國北方旱區發展很快。
大棚的應用範圍尚在開發。尤其在高寒地區、沙荒及乾旱地區為抗禦低温乾旱及風沙危害起着重大作用。世界各國為發展農業生產先後建成塑料大棚,日本在70年代末塑料大棚的面積為10-20公頃。西班牙的阿爾梅里利地區全部土地面積為315平方公里,是個旱區,為了發展蔬菜生產而覆蓋了120平方公里的大棚,是世界最大的大棚。

大棚結構類型

大棚的組成是用竹木杆、水泥杆、輕型鋼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桿、拱杆及壓桿,覆蓋塑料薄膜而成為拱圓形的料棚
塑料大棚一般覆蓋的面積為1-3畝,管理方便。但可進行多個棚大面積的覆蓋。由於棚體高大不便用草簾進行防寒,而在棚內用多層薄膜進行內防寒,棚內的温度主要來自太陽輻射。主要生產季節是春、夏、秋。冬季氣温在-15℃以上的地區可種植一些耐寒性強的作物,或用火爐進行臨時性補充加温。因為其棚型比中、小棚高大,又不同於温室的建築結構,故稱其為大棚。在我國北方旱區,春寒,凍土層深、風雪大,多采用跨度、高度較大的拱形圓棚。
大棚建造的形式有多種。其中單棟大棚的形式有拱圓形和屋脊形兩種。高度2.2-2.6米,寬度(跨度)10-15米,長度為45-66米,佔地面積為660平方米左右,便於管理有利生產。或屋脊形大棚相連接而成。單棟的跨度為4-12米,每棟佔地面積約為1畝,連棟後佔地為2-5畝,或10畝、幾十畝。連棟大棚覆蓋的面積大,土地利用充分,棚內温度高,温度穩定,緩衝力強,但因通風不好,往往造成棚內高温、高濕危害或造成病害發生的條件,而且管理不便。因此連棟的數目不宜過多,跨度不宜太大。
為了加強防寒保温,提高大棚內夜間的温度,減少夜間的熱輻射而採用多層薄膜覆蓋。多層覆蓋是在大棚內再覆蓋一層或幾層薄膜,進行內防寒,俗稱二層幕。白天將二層幕拉開受光,夜間再覆蓋嚴格保温。二層幕與大棚薄膜之間隔,一般為30-50釐米。除兩層幕外,大棚內還可覆蓋小拱棚及地膜等,多層覆蓋使用的薄膜為0.1毫米厚度的聚乙烯薄膜,或厚度為0.06毫米的銀灰色反光膜,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或用豐收布無紡布或稱不織布)其保温效果如表4-2-1所示 :
表4-2-1大棚保温幕的種類及效果 項目保温幕種類減少熱損耗% 一層聚乙烯 聚氯乙烯 不織布 含鋁薄膜 鍍鋁薄膜30 35 25 45 50 二層聚乙烯 聚乙烯加含鋁或鍍鋁膜45 65
早春在大棚內加蓋小棚,棚温可提高2-4℃,北京地區在覆蓋草簾的中棚內加蓋小棚,1月份於日出前觀測棚温可提高5℃左右。使用多層薄膜覆蓋也獲得較好效果,如表4-2-2所示:
表4-2-2 多層覆蓋的温度效果
温度
平均最低氣温
10釐米平均地温
層數
單層
雙層
三層
單層
雙層
三層
日期
3月8日-13日
-3.8
0.2
1.8
4.5
5.7
8.5
3月24日-31日
2.7
6.3
9.0
10.8
10.8
14.0
4月1日-11日
5.0
8.5
11.7
14.3
14.0
17.0
大棚覆蓋面積較大,空間大,熱效應較好,容易建造,且造價較低,是當前應用較廣的保護設施。可種植高秧支架的瓜、果、豆類等蔬菜。一般比露地可提早收穫20-40天,秋後可延長生長期25天左右。
大棚結構示意圖
大棚結構示意圖(3張)
隨着工農業的發展和不斷的革新,新的大棚類型及覆蓋方式也將不斷出現,當前應用的大棚,依其建造所用的材料的不同,其棚型結構可分為竹木結構、鋼材結構和竹木、鋼材、水泥構件等多種材料的混合結構。由於大棚的迅速發展,國內已在應薄壁鋼管裝配式大棚。它是由工廠按標準規格進行商品生產,配套供應使用單位。生產的棚型規格有5.4米、6米、8米、及10米跨度,高度有2.4米、2.6米、2.8米及3.0米。這種棚型結構,具有一定的規格標準,結構合理、堅固耐用、裝卸方便、容易折遷換地。唯其造價較高,是當前推廣應用的棚型結構。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如結構不合理,規格無標準,採材不易,用料較多,施工質量低等問題,生產中經常造成棚體變形、倒塌、“跑棚”等事故。

大棚覆蓋材料

大棚覆蓋材料有以下幾種:
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膜厚0.1毫米,無色透明。使用壽命約為半年。
2、多功能長壽膜:是在聚乙烯吹塑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劑製成,使用壽命比普通膜長一倍,夜間棚温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結水滴,覆蓋效果好。
3、草被、草苫:用稻草紡織而成,保温性能好,是夜間保温材料
4、聚乙烯高發泡軟片:是白色多氣泡的塑料軟片,寬1米、厚0.4—0.5釐米,質輕能捲起,保温性與草被相近。
5、無紡布:為一種滌綸長絲,不經織紡的布狀物。分黑、白兩種,並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規格50克/?,除保温外還常作遮陽網用。
6、遮陽網:一種塑料織絲網。常用的有黑色和銀灰色兩種,並有數種密度規格,遮光率各有不同。主要用於夏天遮陽防雨,也可作冬天保温覆蓋用。

大棚大棚搭建地點

選擇向陽、避風、高燥、排水良好,沒有土壤傳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大棚塑料薄膜維護

扣膜時要儘量避免棚膜機械損傷,特別是竹架大棚,在扣膜前應先把架表面突出的部分削平,或用舊布包紮好。用彈簧固定時,在卡槽處應加墊一層舊報紙。另外要注意避免新舊薄膜長期接觸,以免加速新膜的老化。在通風換氣時要小心操作。 薄膜受凍或曝曬,會促進老化,鋼管在夏天經太陽曝曬,温度可上升到60—70℃,從而加速薄膜老化破碎。 薄膜使用過程中,難免有破孔,要及時用粘合劑或膠帶粘補。
二、環境特點與調控 大棚因有塑料薄膜覆蓋,形成了相對封閉與露地不同的特殊小氣候。進行蔬菜大棚栽培,必須掌握大棚內環境的特點,並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滿足蔬菜生長髮育的條件,從而獲得優質高產。

大棚性能特點

(一)温度條件
塑料薄膜具有保温性。覆蓋薄膜後,大棚內的濁度將隨着外界氣温的升高而升高,隨着外界氣温下降而下降。並存在着明顯的季節變化和較大的晝夜温差。越是低温期温差越大。一般在寒季大棚內日增温可達3-6℃,陰天或夜間增温能力僅1-2℃。春暖時節棚內和露地的温差逐漸加大,增温可達6-15℃。外界氣温升高時,棚內增温相對加大,最高可達20℃以上,因此大棚內存在着高温及冰凍危害,需進行人工調整。在高温季節棚內可產生50℃以上的高温。進行全棚通風,棚外覆蓋草簾或搭成"涼棚",可比露地氣温低1-2℃。冬季晴天時,夜間最低温度可比露地高1-3℃,陰天時幾科與露地相同。因此大棚的主要生產季節為春、夏、秋季。通過保温及通風降温可使棚温保持在15-30℃的生長適温。
(二)光照條件
新的塑料薄膜透光率可達80-90%,但在使用期間由於灰塵污染、吸附水滴、薄膜老化等原因、而使透光率減少10-30%。大棚內的光照條件受季節、天氣狀況、覆蓋方式(棚形結構、方位、規模大小等)、薄膜種類及使用新舊程度情況的不同等,而產生很大差異。大棚越高大,棚內垂直方向的輻射照度差異越大,棚內上層及地面的輻照度相差達20-30%。在冬春季節以東西延長的大棚光照條件較好、它比南北延長的大棚光照條件為好,局部光照條件所差無幾。但東西延長的大棚南北兩側輻照度可差達10-20%。 不同棚型結構對棚內受光的影響很大,雙層薄膜覆蓋雖然保温性能較好,但受光條件可比單層薄膜蓋的棚減少一半左右。 此外,連棟大棚及採用不同的建棚材料等對受光也產生很大的影響(表4-2-3)。從表中可看出,以單棟鋼材及硬塑結構的大棚受光較好,只比露地減少透光率28%。連棟棚受光條件較差。因此建棚採用的材料在能承受一定的荷載時,應儘量選用輕型材料並簡化結構,既不能影響受光,又要保護堅固,經濟實用。
表4-2-3 不同棚型結構的受光量 大棚類型透光量勒克斯(萬)透光率(%) 單棟鋼材結構 單棟竹木結構 單棟硬塑結構 連棟鋼筋水泥 露地對照7.67 6.65 7.65 5.99 10.6472.0 62.5 71.9 56.3 100
薄膜在覆蓋期間由於灰塵污染而會大大降低透光率,新薄膜使用兩天後,灰塵污染可使透光率降低14.5%。10天后會降低25%,半月後降低28%以下。一般情況下,因塵染可使透光率降低10-20%。嚴重污染時,棚內受光量只有7%,而造成不能使用的程度。一般薄膜又易吸附水蒸氣,在薄膜上凝聚成水滴,使薄膜的透光率減少10-30%。因此,防止薄膜污染,防止凝聚水滴是重要的措施。再者薄膜在使用期間,由於高温、低温和受太陽光紫外線的影響,使薄膜"老化"。薄膜老化後透光率降低20-40%,甚至失去使用價值。因此大棚覆蓋的薄膜,應選用耐温防老化、除塵無滴的長壽膜,以增強棚內受光、增温、延長使用期。
(三)濕度條件
薄膜的氣密性較強,因此在覆蓋後棚內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造成棚內空氣高温,如不進行通風,棚內相對濕度很高。當棚温升高時,相對濕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對濕度升高。晴天、風天時,相對温度低,陰、雨(霧)天時相對温度增高。在不通風的情況下,棚內白天相對濕度可達60-80%,夜間經常在90%左右,最高達100%。 棚內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依作物種類不同而異,一般白天要求維持在50-60%,夜間在80-90%。為了減輕病害的危害,夜間的濕度宜控制在80%左右。棚內相對濕度達到飽和時,提高棚温可以降低濕度,如濕度在5℃時,每提高1℃氣温,約降低5%的濕度,當温度在10℃時,每提高1℃氣温,濕度則降低3-4%。在不增加棚內空氣中的水汽含量時,棚温在15℃時,相對濕度約為7%左右;提高到20℃時,相對濕度約為50%左右。
由於棚內空氣温度大,土壤的蒸發量小,因此在冬春寒季要減少灌水量。但是,大棚內温度升高,或温度過高時需要通風,又會造成濕度下降,加速作物的蒸騰,致使植物體內缺水蒸騰速度下降,或造成生理失調。因此,棚內必須按作物的要求,保持適宜的濕度。
四、栽培季節與條件 塑料大棚的栽培以春、夏、秋季為主。冬季最低氣温為-15℃--17℃的地區,可用於耐寒作物在棚內防寒越冬。高寒地區、乾旱地區可提早就在用大棚進行栽培。北方地區,於冬季,在温室中育苗,以便早春將幼苗提早定植於大棚內,進行早熟栽培。夏播,秋後進行延後栽培,1年種植兩茬。由於春提前,秋延後而使大棚的栽培期延長兩個月之久。東北、內蒙古一些冷凍地區於春季定植,秋後拉秧,全年種植一茬,黃瓜的畝產量比露地提高2-4倍。黑龍江省用大棚種植西瓜獲得成功。西北及內蒙古邊疆風沙、乾旱地區利用大棚達到全年生產,於冬季在大棚內種植耐寒性蔬菜,開創了大棚冬季種植的先例。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春季提早,秋季延後栽培,往往採取在棚內臨時加温,加設二層幕防寒,大棚內築陽畦,加設小拱棚或中棚,覆蓋地膜,大棚周邊圍蓋稻草簾等防寒保温措施,以便延長生長期,增加種植茬次,增加產量。
(四)空氣濕度的調控 :
(1)大棚空氣濕度的變化規律: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空氣與外界空氣交換受到阻礙,土壤蒸發和葉面蒸騰的水氣難以發散。因此,棚內濕度大。白天,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陰雨天或灌水後可達90%以上。棚內空氣相對濕度隨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間常為100%。棚內濕空氣遇冷後凝結成水膜或水滴附着於薄膜內表面或植株上。
(2)空氣濕度的調控:大棚內空氣濕度過大,不僅直接影響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對礦質營養的吸收,而且還有利於病菌孢子的發芽和侵染。因此,要進行通風換氣,促進棚內高濕空氣與外界低濕空氣相交換,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內的相對濕度。棚內地熱線加温,也可降低相對濕度。採用滴灌技術,並結合地膜覆蓋栽培,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氣濕度(20%左右)。
(五)棚內空氣成分:
由於薄膜覆蓋,棚內空氣流動和交換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葉茂盛的情況下,棚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很劇烈。早上日出之前由於作物呼吸和土壤釋放,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比棚外濃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時以後,隨着葉片光合作用的增強,可降至100PPM以下。因此,日出後就要酌情進行通風換氣,及時補充棚內二氧化碳。另外,可進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濃度為800—1000PPM,在日出後至通風換氣前使用。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況下,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在低温季節,大棚經常密閉保温,很容易積累有毒氣體,如氨氣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當大棚內氨氣達5PPM時,植株葉片先端會產生水浸狀斑點,繼而變黑枯死;當二氧化氮達2.5—3PPM時,葉片發生不規則的綠白色斑點,嚴重時除葉脈外,全葉都被漂白。氨氣和二氧化氮的產生,主要是由於氮肥使用不當所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產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燒不完全,或煤的質量差造成的。由於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釋放出乙烯,引起植株早衰,所以過量使用乙烯產品也是原因之一。 為了防止棚內有害氣體的積累,不能使用新鮮廄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糞肥作追肥;嚴禁使用碳酸銨作追肥,用尿素硫酸銨作追肥時要摻水澆施或穴施後及時覆土;肥料用量要適當不能施用過量;低温季節也要適當通風,以便排除有害氣體。另外,用煤質量要好,要充分燃燒。有條件的要用熱風或熱水管加温,把燃後的廢氣排出棚外。
(六)土壤濕度和鹽分:
大棚土壤濕度分佈不均勻。靠近棚架兩側的土壤,由於棚外水分滲透較多,加上棚膜上水滴的流淌濕度較大。棚中部則比較乾燥。春季大棚種植的黃瓜、茄子特別是地膜栽培的,土壤水分常因不足而嚴重影響質量。最好能鋪設軟管滴灌帶,根據實際需要隨時施放肥水,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由於大棚長期覆蓋,缺少雨水淋洗,鹽分隨地下水由下向上移動,容易引起耕作層土壤鹽分過量積累,造成鹽漬化。因此,要注意適當深耕,施用有機肥,避免長期施用含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的肥料。追肥宜淡,最好進行測土施肥。每年要有一定時間不蓋膜,或在夏天只蓋遮陽網進行遮陽栽培,使土壤得到雨水的溶淋。土壤鹽漬化嚴重時,可採用淹水壓鹽,效果很好。另外,採用無土栽培技術是防止土壤鹽漬化的一項根本措施。
3 大浪澱鄉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三、大棚蔬菜週年茬口安排 大棚只有春季茄果類的早熟栽培,一年只利用4—5個月,利用率及效益不高。如果在秋冬季和夏季也利用大棚進行栽培、育苗及留種,可提高生產效益。

大棚科學用肥

科學施肥
根據不同種類蔬菜的生育特性、需肥規律、土壤供肥狀況以及肥料的種類與養分含量,科學地計算施肥量。應大力推廣大棚蔬菜配方施肥技術和測土施肥技術。採用科學的施肥方法,堅持基肥追肥相結合。基肥要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追肥要根據蔬菜不同生育階段及對肥料的需要量大小分次追肥,注重在產品器官形成的盛期如根莖塊莖膨大期、結球期、開花結果期重施追肥。基肥要深施、分層施或溝施。追肥要結合澆水進行。推廣葉面施肥技術。
科學選肥
嚴格控制化肥的用量尤其要減少氮素化肥的用量。杜絕盲目施肥、偏施氮肥的情況。選用肥料既要考慮養分含量,又要選用雜質尤其是重金屬及有毒物質含量少、純度高的肥料,還要根據土壤情況儘可能選用不致使土壤酸化的肥料。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推廣氮、磷、鉀複合肥和有機、無機複合肥。
有機肥料不僅養分全,肥效持久、平穩,緩衝性大,而且富含有機質,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對大棚蔬菜土壤環境的污染小。要大力提倡使用有機肥,要多用充分腐熟經過堆積發酵等處理的優質畜禽糞等廄肥。應用因地制宜推廣秸稈還田技術、大棚蔬菜種植綠肥技術,既增加肥源又改良土壤。
科學維護
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如科學的水旱輪作,菜糧、瓜菜輪作;增施有機肥;建立標準化大棚蔬菜,加強農田水利建設,降低地下水位
嚴格禁止使用垃圾和污水灌溉,在鎘含量高的田塊可與水稻輪作,施用石灰或鈣、鎂、鉀肥,硅、鈣肥能提高土壤pH值。

大棚用途類型

大棚育苗栽培型

其特點是冬季育苗→春季早熟栽培→夏季育苗→秋冬季栽培。冬季育苗一般在11月至翌年的3月中下旬,培育茄果類、瓜類豆類秧苗。3月中下旬定植,進行春季早熟栽培。夏季6—8月份培育秧苗,如甘藍花椰菜、番茄等。秋冬季栽培秋番茄、黃瓜、葉菜、芹菜、葱蒜等。

大棚栽培型

以栽培蔬菜為主,結合育苗。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春季早熟栽培茄子、番茄、黃瓜、辣椒等,夏季種植速生蔬菜,秋季栽培黃瓜、番茄、甘藍、花椰菜,冬季栽培芹菜、菠菜、生菜、葱蒜類蔬菜;二是間套作,春季進行番茄、辣椒早熟栽培,4—5月份在大棚拱杆旁種植絲瓜任其沿拱杆爬蔓,或在番茄生長後期,在畦邊定植冬瓜,利用番茄的支架爬蔓;秋季種植生菜、菜心等;冬季進行育苗。

大棚留種制種型

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春季茄瓜類留制種為主,其茬口方式有冬季育苗→春季制留種→秋季栽培芹菜、甘藍等;一種是以冬春季十字花科自交不親和採留種為主,夏季進行育苗、秋季栽培茄瓜類蔬菜。

大棚大棚栽培蔬菜

(一)春季夏菜早熟栽培
瓜類蔬菜早熟栽培是大棚栽培應用最普遍的項目。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上旬至7月收穫。大棚栽培可提前在1—3月定植,3月下旬至7月收穫。上市早、產量更高,開花結果期延長,經濟效益明顯。另外還可根據市場需要,提早播種菜、木耳菜空心菜等喜温綠葉蔬菜,提早上市。
1、品種(組合)選擇:
番茄早熟品種選用早豐、日本大紅×矮紅;中熟種選用浙雜5號、蘇抗4號、5號等,甜辣椒選用熟性早、抗病、豐產而且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辣椒:雞爪×吉林F1、早豐1號甜椒:加配3號;茄子:閩茄1號、屏東長茄;黃瓜:津春2號、3號等。
2、定植:
定植前10天進行扣膜蓋棚。每畝施入廄肥或腐熟垃圾肥3000公斤、人糞尿2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開深溝施或全層施,翻入土中。番茄,一個大棚整4條畦,畦帶溝1.5米,採用雙行定植,行距75釐米,株距20—30釐米,每畝種植2500—3000株。辣椒畝植3000株。茄子株距40—50釐米,每畝栽2000—2400株。黃瓜畝栽植2000—2400株。
3、田間管理:(1)温度管理:定植後一週內不通風,以保温為主,特別是茄子和黃瓜,應適當保持較高的温度,以利還苗。還苗後還要保持較高温度,番茄苗期生長適温白天20—25℃,夜間10—15℃;茄子生長適温為20—30℃,氣温低於15℃時會引起授粉、授精不良;甜(辣)椒生長適温為25—28℃;黃瓜為28—30℃,夜間温度不能低於10℃,5月中、下旬氣温逐漸上升,可逐漸拆除裙膜,苗期揭膜通風換氣時間在9時—10時,下午15時—16時後要關門蓋膜
(2)肥水管理:定植還苗後,提苗肥以稀薄人糞尿或牲畜肥。番茄,①第一穗果膨大期,複合肥10公斤/畝;第2—3穗果開始膨大期,複合肥30公斤/畝;第4—5穗果開始膨大期,複合肥20公斤/畝。②甜(辣)椒提苗肥施後,在整個生長期間,保持田間濕潤,不過幹、不積水,薄肥勤施。一般每採收兩次追肥一次,複合肥10公斤/畝,盛果期增加施肥量20公斤/畝。茄子追肥與辣椒相似,黃瓜每採收兩次追肥一次。
(3)搭架整枝:番茄、黃瓜要插竹扶持植株及引蔓上架,有利結果。番茄要用雙杆整枝法,第一花穗以上第一個側芽留住,以下腋芽及分枝全部摘除。茄子第一朵花、果以下第1分枝留下,其他全部摘除。甜(辣)椒開花結果很有規律,在生長、開花結果過旺,植株生長勢小的情況下,把上部花果摘除,以利於下層花果正常生長。
(4)保花保果:春季氣温低,番茄,第一、二穗花需用激素保花保果,以提高前期產量,用防落素40PPM點花梗;茄子在開花前1—2天(喇叭形)點花或者用防落素15PPM噴灑;辣椒也可以用防落素噴灑。 保花保果處理應在氣温15℃以下進行,高於15℃以上,光照充足則不要處理。濃度要嚴格控制,不要過高,以免產生副作用。
(二)夏菜秋冬延後栽培
夏菜秋冬延後栽培一般採收期在10—12月,如果通過貯藏保鮮,可延長到春節,經濟效益高。
1、栽培季節與品種:
(1)番茄,7月上旬播種,苗齡30天,8月下旬至9月定植,10—12月收穫。品種選用浙雜7號、早豐。
(2)黃瓜:7月底到8月中旬直播,9月至11月收穫。品種選津研4號津春4號秋黃瓜1號,夏豐等。
(3)秋番茄,9月中旬以前開的花,常因夜温過高而落花,而10月後開的花,又因温度低而不易座果。因此,均需使用10—15PPM的防落素噴花,或用40PPM濃度塗花梗,防止落花落果
(三)葉菜類栽培
大棚除了瓜茄等高杆蔬菜外,還可栽培經濟價值較高的葉菜類,如木耳菜、空心菜、西芹生菜等,進行春提前、秋延後,以及越冬栽培,以達到避免凍害,促進生長,提高產量和延長供應以及反季節上市的目的,經濟效益好。
喜温耐熱的葉用菜,如木耳菜、空心菜等大棚栽培可在9—10月播種,後期實行保温覆蓋,提前上市,加上常規栽培,基本上達到週年供應。生菜等喜冷涼但較不耐霜凍的蔬菜,露地最適播種 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及春季3—4月,若在11月到翌年3月播種,在大棚栽培。
(四)夏季遮陽防雨育苗栽培
南方地區6月下旬至8月上旬,強光高温且有雷陣雨及颱風暴雨,嚴重影響蔬菜生產與早秋菜育苗,遮陽網、無紡布的應用,促進大棚在夏季育苗和栽培上發揮作用。
1、大棚遮陽覆蓋的作用
(1)遮光作用:遮陽網,使棚內光照強度顯著降低,密度規格越大,遮陽效果越好,同樣規格黑色比銀灰色遮陽效果好。一般黑色的遮光率為42%—65%,銀灰色為30%—42%。
(2)降温作用:棚內温度因遮陽網覆蓋有所下降,特別是地表和土壤耕作層降温幅度最大,上午10時—下午2時,大棚上部温度高達37—40℃,而地表植株周圍温度在22—26℃,土壤温度在18—22℃之間,適宜作物生長。
(3)保墒防暴雨:棚內蒸發減少,土壤含水量比露地高,表土濕潤。由於遮陽網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且較密,能把暴雨分解成細雨,避免菜葉被暴雨打傷,且土壤不易板結,空隙度大,通氣性好,在大棚塑料膜外包蓋遮陽網,效果更好。
2、遮陽覆蓋栽培注意事項
(1)根據蔬菜種類選用規格合適的遮陽網,通常夏秋綠葉菜類栽培短期覆蓋選用黑色遮陽網,秋冬蔬菜夏季育苗選用銀灰色遮陽網,且可避蚜。茄果類留種或延後栽培,最好網膜並用。
(2)覆蓋時期:一般7—8月,其他時間光照,強度適宜蔬菜生長,如無大暴雨則不必遮蓋。
(3)遮光管理:遮陽網不能長期蓋在棚架上,特別是黑色遮陽網,只是在夏秋烈日晴天中午,其網下才會達到近飽和的光照強度,最好上午10時—11時蓋,下午4—5時揭網。揭網前3—4天,要逐漸縮短蓋網時間,使秧苗、植株逐漸適應露地環境。
(五)大棚無土栽培蔬菜
本地比較成功的經驗:無土栽培葉菜類,週年栽培生菜,一年可栽培8—9茬,年畝產量1萬公斤,生長期隨温度由高向低,一般在20—40天左右。番茄一年可栽春、夏二季,年畝產量可達1萬公斤。黃瓜可以週年栽培,經濟效益甚好。 五、病蟲害及生理障礙的防(矯)治 大棚大部分時間種植蔬菜,特別是冬季,給病蟲害的越冬繁衍提供了適宜的生態條件,使蔬菜病蟲害及生理障礙日趨嚴重。因此,病蟲害的防治和克服作物生理障礙,是大棚栽培蔬菜成功的關鍵。 除了在各種不同栽培品種、時期及時防治病蟲害外,不定期用百菌清燻蒸,消滅病菌。地下害蟲呋喃丹防治。
(一)大棚栽培的生理障礙及其矯治措施
1、高温生理障礙:主要表現影響花芽分化,如黃瓜在高温長日照下雄花增多,雌花分化減少;番茄、辣椒花芽分化時遇高温,花變小,發育不良。
①日燒:主要症狀,初期葉片褪色後變為乳白狀,最後變黃枯死。
②落花落果,出現畸形果。高温,尤其是夜間高温不但延遲番茄第一花序的雌花分化,而且還會影響雄蕊的正常生理機能,不能正常授粉,引起落花落果。
③影響正常色素形成:果實成熟期高温危害表現在着色不良。番茄成熟時,温度超過30℃,茄紅素形成慢;超過35℃,茄紅素難以形成,果實出現黃、紅的幾種顏色相間的雜色果。 防止措施:主要是加強通風,使葉面温度下降。遮陽網覆蓋,也可以用冷水噴霧,降低棚温。
2、有毒氣體生理障礙 氨氣中毒:當氨氣在空氣中達到0.1%—0.8%濃度時,就能危害蔬菜,如果晴天氣温高,氨氣揮發濃度大,1—2小時即可導致黃瓜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有機肥要充分熟腐施用,化肥要量少勤施。
(二)黃瓜、番茄典型生理障礙症狀及矯正措施
1、黃瓜蔓徒長花打頂生長點附近節間縮短,形成雌雄雜合的花簇,瓜苗頂端不生成心葉而呈現抱頭花;黃化葉和急性萎蔫症。 發生原因:偏施氮肥。早春低温、晝夜温差大、陽光不足、根系活動差,育苗時土壤養分不足。 防治措施:適時移栽,前期加蓋小拱棚提高温度。加強通風換氣,正確施肥,管好水分及温度和陽光。
2、黃瓜、番茄畸形果番茄開花期營養過剩,氮磷肥過多,特別是冬季或早春,在花芽分化前後,當遇到幾天6—8℃的低温就會出現畸形果,用濃度過高的激素處理,或處理期間温度偏低,光照不足,空氣乾燥,或者是營養條件極差,本來要掉落的花經激素處理,抑制了離層,但得到的光合產物少形成了粒形果、尖形果和酸漿果

大棚温室大棚

大棚是中國壽光的標誌,勤勞的壽光人民靠温室大棚發家致富,並將其發揚光大,壽光是中國的蔬菜之鄉

大棚温室

又稱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來栽培植物的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於低温季節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種類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採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條件等又可分為很多種類,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單棟温室、連棟温室;單屋面温室、雙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結構應密封保温,但又應便於通風降温。現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濕度、光照等條件的設備,用電腦自動控制創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環境條件
一種室內温室栽培裝置,包括栽種槽、供水系統温控系統、輔助照明系統及濕度控制系統;栽種槽設於窗底或做成隔屏狀,供栽種植物;供水系統自動適時適量供給水分;温控系統包括排風扇熱風扇、温度感應器及恆温系統控制箱,以適時調節 温度;輔助照明系統包含植物燈反射鏡,裝於栽種槽周邊,於無日光時提供照明,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並經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呈現出美麗景觀;濕度控制系統配合排風扇而調節濕度及降低室內温度。
温室是以採光覆蓋材料作為全部或部分圍護結構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適宜露地植物生長的季節供栽培植物的建築。
温室功能分類根據温室的最終使用功能,可分為生產性温室、試驗(教育)性温室和允許公眾進入的商業性温室。蔬菜栽培温室、花卉栽培温室、養殖温室等均屬於生產性温室;人工氣候室、温室實驗室等屬於試驗(教育)性温室;各種觀賞温室、零售温室、商品批發温室等則屬於商業性温室。

大棚性能指標

1.温室的透光性能
温室是採光建築,因而透光率是評價温室透光性能的一項最基本指標。透光率是指透進温室內的光照量與室外光照量的百分比。温室透光率受温室透光覆蓋材料透光性能和温室骨架陰影率的影響,而且隨着不同季節太陽輻射角度的不同,温室的透光率也在隨時變化。温室透光率的高低就成為作物生長和選擇種植作物品種的直接影響因素。一般,連棟塑料温室在50%~60%,玻璃温室的透光率在60%~70%,日光温室可達到70%以上。
2.温室的保温性能
加温耗能是温室冬季運行的主要障礙。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產效益的最直接手段。温室的保温比是衡量温室保温性能的一項基本指標。温室保温比是指熱阻較小的温室透光材料覆蓋面積與熱阻較大的温室圍護結構覆蓋面積同地面積之和的比。保温比越大,説明温室的保温性能越好。
3.温室的耐久性
温室建設必須要考慮其耐久性。温室耐久性受温室材料耐老化性能、温室主體結構承載能力等因素的影響。透光材料的耐久性除了自身的強度外,還表現在材料透光率隨着時間的延長而不斷衰減,而透光率的衰減程度是影響透光材料使用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一般鋼結構温室使用壽命在15年以上。要求設計風、雪荷載用25年一遇最大荷載;竹木結構簡易温室使用壽命5~10年,設計風、雪荷載用15年一遇最大荷載。
由於温室運行長期處於高温、高濕環境下,構件的表面防腐就成為影響温室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鋼結構温室,受力主體結構一般採用薄壁型鋼,自身抗腐蝕能力較差,在温室中採用必須用熱浸鍍鋅表面防腐處理鍍層厚度達到150~200微米以上,可保證15年的使用壽命。對於木結構或鋼筋焊接桁架結構温室,必須保證每年作一次表面防腐處理。

大棚塑料温室

大型連棟式塑料温室是近十幾年出現並得到迅速發展的一種温室型式。與玻璃温室相比,它具有重量輕、骨架材料用量少、結構件遮光率小、造價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其環境調控能力基本上可以達到玻璃温室的相同水平,塑料温室用户接受能力在全世界範圍內遠遠高出玻璃温室,成為現代温室發展的主流。

大棚塑料温室結構

1. 塑料温室的總體尺寸
此類温室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結構尺寸。但就總體而言,通用温室跨度在6~12m,開間在4m左右,檐高3~4m。以自然通風為主的連棟温室,在側窗和屋脊窗聯合使用時,温室最大寬度宜限制在50m以內,最好在30m左右;而以機械通風為主的聯棟温室,温室最大寬度可擴大到60m,但最好限制在50m左右;對温室的長度,(從操作方便的角度來講)最好限制在100m以內,但沒有嚴格的要求。
2.主體結構
塑料温室主體結構一般都用熱浸鍍鋅鋼管作主體承力結構,工廠化生產,現場安裝。由於塑料温室自身的重量輕,對風、雪荷載的抵抗能力弱,所以,對結構整體的穩定性要有充分考慮,一般在室內第二跨或第二開間要設置垂直斜撐,在温室的外圍護結構以及屋頂上也要考慮設置必要的空間支撐。最好有斜支撐(斜拉桿)錨固於基礎,形成空間受力體系。
塑料温室主體結構至少要有抗8級風的能力,一般要求抗風能力達10級。
主體結構的雪荷載承載能力要根據建設地區實際降雪條件和温室的冬季使用情況確定。在北方使用,設計雪荷載不宜小於0.35kN/平方米。
對於週年運行的塑料温室,還應考慮諸如設備重量、植物吊重、維修等多項荷載因素。

大棚玻璃温室

玻璃温室是以玻璃為透明覆蓋材料的温室。
設計要求
基礎設計時,除滿足強度的要求外,還應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抵抗不均勻沉降的能力,與柱間支撐相連的基礎還應具有足夠的傳遞水平力的作用和空間穩定性。温室底部應位於凍土層以下,採暖温室可根據氣候和土壤情況考慮採暖對基礎凍深的影響。一般基礎底部應低於室外地面0.5米以上,基礎頂面與室外地面的距離應大於0.1米,以防止基礎外露和對栽培的不良影響。除特殊要求外,温室基礎頂面與室內地面的距離宜大於0.4米。
獨立基礎。通常利用鋼筋混凝土
條形基礎。通常採用砌體結構(磚、石),施工也採用現場砌築的方式進行,基礎頂部常設置一鋼筋混凝土圈樑以安裝埋件和增加基礎強度。
鋼結構主要包括:温室承重結構和保證結構穩定性所設的支撐、連接件、堅固件等。
我國玻璃温室鋼結構的設計主要參考荷蘭、日本和美國等國的温室設計規範進行。但在設計中必須考慮結構強度、結構的鋼度、結構的整體性和結構的耐久性等問題。

大棚日光温室

前坡面夜間用保温被覆蓋,東、西、北三面為圍護牆體的單坡麪塑料温室,統稱為日光温室。其雛型是單坡面玻璃温室,前坡面透光覆蓋材料用塑料膜代替玻璃即演化為早期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的特點是保温好、投資低、節約能源,非常適合我國經濟欠發達農村使用。
日光温室的性能
節能型日光温室的透光率一般在60%~80%以上,室內外氣温差可保持在21~25℃以上。
1.日光温室採光
一方面太陽輻射是維持日光温室温度或保持熱量平衡的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另一方面,太陽輻射又是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唯一光源。
2.日光温室保温
日光温室的保温由保温圍護結構和活動保温被兩部分組成。前坡面的保温材料應使用柔性材料以易於日出後收起,日落時放下。
對新型前屋面保温材料的研製和開發主要側重於便於機械化作業、價格便宜、重量輕、耐老化、防水等指標的要求。
日光温室主要由圍護牆體、後屋面和前屋面三部分組成,簡稱日光温室的“三要素”,其中前屋面是温室的全部採光面,白天採光時段前屋面只覆蓋塑料膜採光,當室外光照減弱時,及時用活動保温被覆蓋塑料膜,以加強温室的保温。

大棚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的結構
塑料大棚的温光性能
塑料大棚能充分利用太陽能,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並通過卷膜在一定範圍內調節棚內的温度和濕度。
塑料大棚在北方地區:主要是起到春提早、秋延後的保温栽培作用,春季可提早30~50天,秋季能延後20~25天,不能進行越冬栽培。在南方地區:除了冬春季節用於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葉菜類)外,還可更換成遮陽棚,用於夏秋季節的遮蔭降温和防雨、防風、防雹等。
塑料大棚一般室內不加温,靠温室效應積聚熱量。其最低温度一般比室外温度高1~2℃,平均温度高3~10℃以上。
塑料大棚透光率一般在60%~75%。為保證全天平均光照基本平衡,大棚平面佈局多為南北延長的形式。
塑料大棚是以塑料薄膜為覆蓋材料的不加温、單跨拱屋面結構温室。
塑料大棚特點: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資較少,是一種簡易的保護地栽培設施。隨着塑料工業的發展,被世界各國普遍採用。
中、小棚
北面有1m高的土牆,南面為半拱圓的棚面;或是北面為半拱圓的棚面,南面為一面坡的棚面。這種棚一般為無柱棚,跨度大時,中間設1~2排立柱,以支撐棚面及覆蓋防寒的草蓆

大棚智能大棚

智能大棚是自動化控制程序用於在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的結果:
智能化控制系統應用到大棚種植上,利用最先進的生物模擬技術,模擬出最適合棚內植物生長的環境,採用温度、濕度、CO2光照度傳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項環境指標,並通過微機進行數據分析,由微機對棚內的水簾、風機、遮陽板等設施實施監控,從而改變大棚內部的生物生長環境。
比較人工的控制來説,智能控制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相對恆定的控制大棚內部的環境,對於環境要求比較高的植物來説,更能避免因為人為因素而造成生產損失
相對生產來説,將智能化控制系統應用到大棚生產以後,產量與質量比人工控制的大棚都有極大的提高,對於不同的種植品種而言,提高產量與質量相對不同,對於檔次較高的經濟作物來説,生產效率可以提高30%以上。
相對運行成本來的核算,對於有一定規模的種植企業來説,極大的降低了勞動力成本,設備的投入與運行,可以完全由節約下來的勞動力成本中核算出來,使用時間越長,光節約的勞動力成本就是一筆巨大的利潤。

大棚種類

1拱棚:
一種建造成本低,耐用的蔬菜大棚,寬度可以9米到18米。 用水泥立柱做為支撐, 鍍鋅鋼管或大棚專用鋼塑複合管做骨架。 頂部呈弧形、上面覆蓋塑料膜的棚,用於一年四季培育種植花木、蔬菜、秧苗等也可養殖雞鴨。拱棚在冬季夜間的保温性能比較差,北方地區冬季可在棚內設二膜或三膜以增加夜間棚內温度。
2無立柱大棚:
此種蔬菜大棚是使用鋼架或大棚專用鋼塑複合管代替眾多水泥立柱支撐棚面的大棚, 簡稱無立柱蔬菜大棚。其建造成本要高於有立柱蔬菜大棚, 但是因其棚內的種植區沒有立柱,從而給蔬菜生產帶來了極大地方便。 這幾年,無立柱蔬菜大棚越來越受到蔬菜基地、育苗場、示範園的青睞。無立柱蔬菜大棚對於牆體的建造要求相對於立柱式大棚要高, 因為其整個棚面均採用鋼架支撐,鋼架上端通過後砌水泥柱子與後牆相連,其總體的重量明顯比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竹竿鋼管骨架重量要重。
3立柱大棚:
標準立柱式蔬菜大棚式使用水泥立柱做支撐,用鍍鋅鋼管或大棚專用鋼塑複合管和竹竿作為支架的蔬菜大棚。 此種蔬菜大棚叫增成本相對較低,因為有眾多立柱支撐,抗壓能力非常強,經濟耐用。只是種植區內有多排立柱,日常操作相對於無立柱蔬菜大棚較不便。 是壽光農村普遍使用的一種蔬菜大棚樣式。
4無立柱全鋼架蔬菜大棚:
此種蔬菜大棚是使用鋼架或大棚專用鋼塑複合管代替眾多水泥立柱支撐棚面的大棚, 簡稱無立柱蔬菜大棚。其建造成本要高於有立柱蔬菜大棚, 但是因其棚內的種植區沒有立柱,從而給蔬菜生產帶來了極大地方便。 這幾年,無立柱蔬菜大棚越來越受到蔬菜基地、育苗場、示範園的青睞。無立柱蔬菜大棚對於牆體的建造要求相對於立柱式大棚要高, 因為其整個棚面均採用鋼架支撐,鋼架上端通過後砌水泥柱子與後牆相連,其總體的重量明顯比有立柱蔬菜大棚的竹竿鋼管骨架重量要重。
5育苗棚:
鋼塑複合大棚骨架
鋼塑複合大棚骨架(18張)
育苗温室是專供繁殖和培育各種幼苗的温室。可以分為花卉育苗温室、蔬菜育苗温室、林木育苗温室,根據育苗的種類不同,温室再設計上和配套設施上也各不相同。
育苗温室特點:
(1)育苗温室的保温性能好,對於温、濕度的調控自動化程度和調控精度要求也比較高;
(2)育苗温室透光性能好。透光性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其一是温室的角度,育苗温室多選用較大的屋面角以改善採光性能。其二是覆蓋材料,育苗温室多選用透光性和無滴性能好的薄膜或PC板材或玻璃作為覆蓋材料;
(3)育苗温室配套設施一般比較齊全,如降温用濕簾、遮陽網、灌溉、北方冬季温室加温用的暖氣設備等;
(4)育苗温室應具備定植前低温煉苗和大小苗分級管理的性能。
配置:通風降温系統、內外遮陽系統、補光系統、加温系統、灌溉系統自動化控制系統
温室主體材料:熱浸鍍鋅鋼製骨架
一種建造成本低,耐用的蔬菜大棚, 寬度可以9米** 18米。 用水泥立柱做為支撐, 鍍鋅鋼管做骨架。 頂部呈弧形、上面覆蓋塑料膜的棚,用於一年四季培育種植花木、蔬菜、秧苗等也可養殖雞鴨。拱棚在冬季夜間的保温性能比較差,北方地區冬季可在棚內設二膜或三膜以增加夜間棚內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