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畜禽

(經過長期勞動馴化的各種動物)

鎖定
我們所指的畜禽主要是指人類為滿足肉、蛋、乳、毛皮等需要,經過長期勞動馴化的各種動物,其和野生動物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四點:經過長期人工飼養並在生產中廣泛的應用;其表型和野生動物發生了本質變化,有穩定的人工選擇經濟性狀;已經形成穩定的疫病防控體系;符合國際的慣例。 [1] 
社會經濟條件是影響畜禽品種形成與發展的首要因素,它比自然生態條件更具有主導性作用。品種是人工選擇的產物,是指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主要性狀的遺傳性比較一致的一羣動物羣體,能適應一定的自然環境以及飼養條件,在產量和品質上比較符合人類的要求,是畜禽生產中的一種生產資料。畜禽品種分類的方法;因其結構不同、研究目的和手段不同而有多種。畜禽生產中較常用而且實用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按品種的體型外貌特徵、培育程度和主要經濟用途進行分類。畜禽品種資源是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基礎,是畜禽遺傳育種工作的基本素材,是全球人類的生產生活資料。 [2] 
2020年5月27日,農業農村部公佈了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22]  ;2020年5月29日,農業農村部公佈《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23] 
中文名
畜禽
外文名
livestock
定    義
為滿足人類需要,經過長期勞動馴化的各種動物
作    用
滿足肉、蛋、乳、毛皮等需要
代表物種
豬、羊、兔、馬、驢、黃牛、水牛和駱駝
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畜禽簡介

畜禽釋義

畜禽包括傳統的家畜家禽,主要指經人工馴化和養育,能正常繁殖後代,對人類有一定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 [3] 
家畜類:家畜既是生活資料,又是生產資料。一般把豬、羊、兔等稱為小家畜,馬、驢、黃牛、水牛和駱駝等稱為大家畜。還有魚類(如金魚、草魚、鯉魚、青魚)、蜜蜂、蠶、鴿、鵪鶉、魚鷹、狗、貓等。狹義的家畜僅指被馴化的哺乳動物。 [3] 
家禽類:包括雞、鴨、鵝、鶴鶉、魚鷹、鴿、火雞、珠雞、番鴨等。 [3] 

畜禽現狀

2018年中國統計年鑑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底,我國養牛數量為9039萬頭,養羊數量為30232萬隻,肉豬年出欄70202萬頭,年底存欄44159萬頭。相應的肉類總產量為8654萬噸、奶類總產量為3149萬噸、禽蛋總產量達到3096萬噸,極大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4] 
據統計,我國存欄 1000 頭以上的豬場、存欄 100 頭以上的牛場和 10 萬羽以上的雞場約 12 800 多個,2017 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 58% 左右。畜禽產品需求不斷增長、小型養殖散户快速退出和勞動力資源日益緊缺等多重壓力的疊加,促使我國畜牧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方向綠色轉型升級。在規模化養殖中提高養殖環境質量,減少勞動力投入,提高畜禽生產效率,實現高效率、高收益、高環保的合理化、標準化養殖管理,是當前我國畜禽養殖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一大難題。 [5] 

畜禽分類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豬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豬
人類已經馴化或馴養的動物種類共有40多個,在這些馴化的動物中,又有許多經自然和人工選擇而形成的數以千計的畜禽品種。品種分類的方法不同,因其結構不同、研究目的和手段不同而有很多種。有的按原產地特點來分類,如將綿羊分為山地、丘陵、平原、窪地等品種;有的按體型結構和體格大小,分為輕型、重型或大型、小型;有的按性成熟時間的早晚,分為早熟品種和晚熟品種;有的按外貌特徵分類,如豬分為大耳、小耳;有的按產品類型分類,如豬分為脂肪型、鮮肉型、醃肉型或瘦肉型,綿羊分為細毛型、中毛型、長毛型、雜毛型和地毯毛型;還有采用形態學標記、細胞遺傳學標記、免疫遺傳學標記生化遺傳學標記、分子遺傳學標記等技術方法研究品種遺傳結構,在全面瞭解品種基因庫中的遺傳變異程度及分佈情況後,科學地判定其親緣關係,然後進行合理地分類等。畜禽生產中較常用而且實用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三種,即按品種的體型外貌特徵、品種的培育程度和品種的經濟用途來分類。 [6] 

畜禽按體貌特徵分類

按體型大小分類可將畜禽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例如家兔有小型品種(成年體重2.5kg以下)、中型品種(成年體重3-5kg)、大型品種(成年體重5kg以上);馬有小型馬或矮馬(中國雲南的矮馬和阿根廷的微型馬)、中型馬(蒙古馬)、重型馬(重挽馬)。 [6] 
按尾的長短或大小分類綿羊有大尾品種(大尾寒羊)、小尾品種(小尾寒羊)以及脂尾品種(烏珠穆沁羊)等。 [6] 
按毛色或羽色分類豬有黑、白、花斑、紅等品種;雞的蘆花羽、白羽、紅羽等都是重要的品種特徵;某些綿羊品種的黑頭、喜馬拉雅兔的八點黑等也都是典型的品種特徵。 [6] 
按角的有無分類根據角的有無可將牛、綿羊分為有角品種和無角品種。綿羊還有公羊有角、母羊無角等品種。 [6] 
按雞的蛋殼顏色分類有褐殼(紅殼)品種、青殼(綠殼)品種和白殼品種等。 [6] 
按駱駝的峯數分類有單峯駝和雙峯駝。 [6] 

畜禽按培育程度分類

原始品種
一般都是較古老的品種,是馴化以後,長期放牧或飼養管理粗放的條件下,未經嚴格、系統的人工選擇而形成的品種。例如蒙古牛、天祝耗牛、藏羊、哈薩克羊、民豬、藏豬、仙居雞等都屬於這類品種。 [6] 
原始品種通常按其原產地或自身特徵命名,其共同特點是:
(1)晚熟,體格相對較小; [6] 
(2)體型結構協調,生長髮育緩慢,生產水平低但較全面; [6] 
(3)體質粗糙,耐粗耐蒡,有很強的適應自然的能力,抗病力強。因此,對當地自然條件具有很強適應性的原始品種,是培育能適應當地自然條件而又高產的新品種所必需的原始材料。有些原始品種也就是地方品種,這類品種一般只生活於一定的地理區域和氣候環境內,所以又稱其為土著品種或土種。在地方品種中,有不少是原始品種經過系統選育而成的,其培育程度高,生產性能也較好。例如金華豬、湖羊、伊犁馬、關中驢、秦川牛、北京鴨、獅頭鵝、狼山雞等,這些地方品種也稱為地方良種。 [6] 
培育品種
培育品種是人們有明確的育種目標,在遺傳育種理論和技術指導下,經過較系統的人工選擇過程而育成的品種。例如各種專門化的肉牛、奶牛、肉羊、瘦肉型豬、肉雞、蛋雞等都屬於這類品種,其生產性能和育種價值都較高。
魯西牛 魯西牛
培育品種大多具有下述特點。 [6] 
(1)分佈廣泛,往往超出原產地範圍。如荷斯坦牛、長白豬、來航雞等已遍佈全球。 [6] 
(2)生產性能水平高,而且比較專門化。 [6] 
(3)體型較大,早熟,即能在較短時期內達到成熟。 [6] 
(4)品種結構複雜。一般來説,原始品種的結構只有地方類型,而培育品種因人工選擇,除地方類型和育種場類型外,還有許多品系和類羣。 [6] 
(5)育種價值高,與其他品種雜交時,能起到改良作用。 [6] 
(6)對飼養管理條件和育種技術要求較高。 [6] 
(7)適應性、抗病力和抗逆性均比原始品種差。 [6] 
過渡品種
過渡品種是指尚未成為培育品種,但比原始品種的培育程度高的品種。但過渡品種很不穩定,如能加強選育,就能成為培育品種。 [7] 

畜禽按經濟用途分類

由於現代培育品種多為定向培育而成,故常用此法進行分類,一般分為專用品種和兼用品種。 [6] 
專用品種
又稱專門化品種,經人類長期選擇和培育,品種的某些特徵獲得了顯著發展或某些組織器官產生了突出的變化,從而形成了專門的生產力。兼用品種也稱綜合品種,即兼有兩種以上生產力方向的品種。牛牛分為乳用、肉用、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役用等。 [6] 
馬:馬分為乘用、馱用、挽用、競技用、乳用、肉用和兼用品種。 [6] 
綿羊:綿羊分為肉用、羔皮用、裘皮用、毛用(細毛、半細毛、粗毛、長毛、短毛)以及側重點不同的各種兼用品種。 [6] 
兼用品種
兼用品種也稱綜合品種,即兼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生產力方向的品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體質健康結實,但生產力低於專用品種。如羊有毛肉兼用細毛羊品種、牛有肉乳兼用品種、雞有蛋肉兼用品種。 [7] 
這種品種分類法也是相對的,因為有些品種隨着時代的變遷,人類需求的變化,其主要用途將發生一些變化。例如,短角牛本以肉用著稱,但後來有些地方形成了乳用短角牛和兼用短角牛品種。 [2] 
豬:根據胴體瘦肉率高低分為脂肪型、鮮肉型、瘦肉型。 [2] 
雞:分為蛋用、肉用、兼用、藥用和觀賞品種。 [2] 
牛:分為乳用、肉用、乳肉兼用、役用等。 [2] 
綿羊:分為毛用(細毛、半細毛、粗毛、長毛、短毛)、肉用、羔皮用、裘皮用以及側重點不同的各種兼用品種。 [2] 
山羊:分為絨用、肉用、乳用、毛皮用及兼用等。 [2] 
馬:分為挽用、乘用、馱用、競技用、肉用、乳用及兼用品種。 [2] 
兔:分為毛用、裘皮用、肉用、兼用等。 [2] 
鴿:分為肉用、信鴿等。 [2] 
在實踐中,人們常常根據需要將這3個分類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究竟用哪種更合適,要視畜種和有關情況而定。 [2] 

畜禽品種資源

畜禽品種定義

兩頭烏 兩頭烏
品種除具有若干個品系或類型以外,還要擁有足夠數量的個體,才能保持其品種的生活力,才能保持較廣泛的適應性,才能進行合理選配而不致被迫近交。一個品種應有多少數量才符合要求,因不同國家、不同畜種而有不同的標準。我國對成立一個新品種數量上的具體規定是:豬10萬頭以上,牛、馬3 000頭(匹)以上,家禽20萬隻以上。當質量已達標準,僅數量不足時,則稱為品羣。 [8] 
作為一個畜禽品種應具有的條件包括較高的經濟或種用價值、來源相同、性狀相似、遺傳性穩定、一定的結構、足夠的數量。 [8]  一個品種就是一個特殊的基因庫,這些品種資源在當前及今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中仍然發揮作用,也是培育優質高產品種和利用雜種優勢的良好原始材料。 [7] 
影響品種形成的因素
社會經濟條件和自然環境條件是影響品種形成的兩大重要因素。 [8] 
  • 社會經濟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是影響品種形成的首要因素。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人們的需求不同,生產力水平不同,家畜的飼養管理和育種工作水平亦不同,品種必然隨着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提高。在原始社會,人們的需求簡單而有限,主要是解決吃的問題,由於當時生產力水平極低,人們無力改變家畜品質,故未分化出什麼品種。到了封建社會,畜牧業比較發達。新中國成立後,生產力得到很大發展,因而對畜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需求急劇增加。為了解決肉食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國已經育成並正在培育許多豬的新品種,如哈白豬、新淮豬、北京黑豬等。為了更好地供應城鎮鮮奶和其他奶製品,我國積極開展了中國黑白花奶牛的育種工作。今後,隨着畜牧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肯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新品種湧現出來。 [8] 
  • 自然環境條件
自然環境條件對品種的形成雖不起主導作用,但有重要影響。因為它不易改變,對家畜的作用比較恆定而持久,對品種特性的形成有深刻而全面的影響。例如,在乾燥炎熱的地區只能形成輕型馬品種,而在氣候濕潤、飼料豐富的地區才能形成重挽馬的品種。因此,可以説每個品種都打上了它原產地自然條件的標記,都很好地適應於原產地的環境變化。 [8] 

畜禽資源現狀

畜禽品種是在人類進行畜禽生產的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幾千年來,人類從大約40個野生動物種類育成了大約4 500個畜禽品種。每一個畜禽品種都是人類勞動的產物,都打上了一定的社會經濟和自然生態條件的烙印,都有它發生、發展和變化的歷史。 [2] 
我國家畜品種資源我國是世界上畜禽遺傳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不僅物種、類羣齊全,而且種質特性各異。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主要有豬、雞、鴨、鵝、特禽、牛、羊、馬、驢、駱駝、兔、梅花鹿、馬鹿、貉、蜂等20個物種。 [7] 
中國農業部2006年6月發佈第662號公告:“根據《畜牧法》第十二條規定,我部確定八眉豬等138個畜禽品種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2] 
中國農業部2006年7月印發的《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通知中指出,初步確定我國擁有畜禽品種(類羣)576個,其中426個地方品種(類羣)(佔74%)、73個培育品種(佔12.7%)、77個引進品種(13.3%)。 [9] 
2012年出版的《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包括《豬志》、《牛志》、《羊志》、《家禽志》、《馬驢駝志》、《蜜蜂志》和《特種畜禽志》七卷,共約530萬字、圖片2130幅,總品種數777個,其中地方品種556個、培育品種109個、引進品種104個、其他品種8個。 [10] 

畜禽保護開發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
近年來,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格局已經形成。先後制定發佈了《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等7個法規規章。重點對138個珍貴、稀有、瀕危的畜禽品種實施有效保護,搶救了一批瀕危的畜禽資源,認定了137個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初步建立了以保種場和保護區為主、基因庫相結合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體系。建設了一批重點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能力得到提升。培育了一批生產性能優越、市場廣泛認可的畜禽新品種和配套系,滿足了人們對畜產品多樣化、優質化和特色化的需求。 [10]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指出,畜禽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農業部2004年啓動了建國以來第二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工作,基本查清了我國畜禽遺傳資源的現狀,掌握了資源保護利用最新狀況,出版發行了具有重要價值的《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集中展現了近年來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取得的成果,共收錄地方畜禽品種達500多個。 [10] 

畜禽主要品種

畜禽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豬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豬
我國豬品種資源豐富,按來源、分佈及其形態和性能特點等,大體可分為華北、華南、華中、江海、西南、高原六大類型。每一類型中又有許多獨特的豬種類型,如產仔數多的太湖豬,早熟快長的陸川豬,耐寒體大的東北民豬,體型很小的香豬,適於醃製優質火腿的金華豬,能適應高海拔條件且具有抗寒、耐粗飼的藏豬等。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的豬種有104個地方品種,18個培育品種和6個引入品種。 [7] 
以下是中國部分豬的品種簡介:
  • 八眉豬(Bamei pigs):屬脂肉兼用型品種,又稱涇川豬、西豬,包括互助豬。主要分佈於甘肅、寧夏、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省區。因額有縱行“八”字皺紋,故名“八眉”,分大八眉、二八眉和小夥豬3種類型。被毛黑色,生長髮育慢。該品種1999年被列為瀕臨滅絕資源。 [2] 
  • 大花白豬(Large Black-White-pigs):也稱廣東大花白豬。大花白豬屬脂肉兼用型品種,包括大花烏豬、廣東大花白豬、金利豬、梅花豬、梁村豬、四保豬、波陂豬。產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一帶。體型中等,額部多有橫行皺紋,被毛黑白花,頭部和臂部有大塊黑斑,腹部、四肢為白色。 [2] 
  • 金華豬(Jinhua pigs):屬醃肉型品種,又名兩頭烏豬、金華兩頭烏豬。原產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縣,分佈於浙江省義烏、金華等地。體型中等偏小,頸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傾斜。毛色中間白兩頭烏。 [2] 
  • 榮昌豬(Rongchang pigs):屬脂肉兼用型品種,產於重慶市榮昌縣和四川省的隆昌。體型較大,頭大小適中,額面皺紋橫行、有旋毛,體軀較長,被毛除眼周外均為白色,也有少數在尾根及體軀鴛鴦現黑斑或全白的,按毛色特徵分為“金架眼”、“黑眼瞠”、“黑頭”等。 [2] 
  • 華中兩頭烏豬(Huazhong Two-end-black pigs):又稱通城豬。華中兩頭烏豬包括通城豬、監利豬、沙子嶺豬、贛西兩頭烏豬、東山豬。分佈於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和長江中游及江南的廣大地區。頭短寬,額部皺紋多呈菱形,皺紋粗深者稱“獅子頭”,頭長直額紋淺細者稱“萬字頭”或“油嘴筒”。毛色為中間白兩頭烏,即頭頸和臀尾為黑色,軀幹四肢為白色。 [2] 

畜禽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牛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牛
我國也有極其豐富的牛種資源,不僅分佈着犛牛、黃牛、水牛等不同種屬的牛,而且還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地方良種或類型。如著名的地方良種有秦川牛魯西牛南陽牛晉南牛延邊牛,這些牛品種體格高大、結實,役用能力強,肉用性能好,是發展和培育我國肉牛的基礎。水牛類羣較多,但都屬於沼澤型,有產於江蘇、浙江沿海一帶的海子水牛;有產於湖南的濱湖水牛,體力強,適於南方水田耕作。犛牛產於青藏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地帶,具有產奶、產肉、馱運等特性。如產於甘肅省天祝地區的天祝白犛牛,不僅是甘肅省寶貴的畜種資源,也是我國珍稀的犛牛種質資源。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的牛種有94個地方品種,10個培育品種和13個引入品種。 [7] 
以下是國內部分牛的品種簡介:
  • 九龍犛牛(Jiulong yak):屬肉絨兼用型品種,產於四川省的九龍、康定等地。有高大和多毛兩個類型,多毛型產絨量比一般犛牛高5-10倍。額毛叢生捲曲,公母有角,角間距大。四肢、胸前、腹側裙毛着地,全身被毛多為(3/4)黑色,少數黑白相間。 [2] 
  • 天祝白犛牛(Tianzhu White yak):屬兼用型品種,產於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全身被毛白色,皮膚粉紅色。前軀發育良好,後軀發育差,尻多呈屋脊狀。 [2] 
  • 青海高原犛牛(Qinghai-tibet Plateau yak):分佈於青海省南、北部的高寒地區。該犛牛由於混有野犛牛的遺傳基因,因此帶有野犛牛的特徵。前軀發達,後軀較差。乳房小,呈碗碟狀,乳頭短小。 [2] 
  • 延邊牛(Yanbian cattle):屬役肉兼用型品種,包括延邊牛、朝鮮牛和沿江牛,分佈於吉林、黑龍江、遼寧三省。被毛長而密,皮厚有彈性,毛色呈濃淡不同的黃色。公牛角基粗大;母牛角細長,多為龍門角。 [2] 
  • 秦川牛(Qinchuan cattle):屬役肉兼用型品種,產於陝西省關中地區,分佈於關中平原27個縣、市。毛色分紫紅、紅、黃3種。公牛垂皮發達,警甲高而寬;母牛署甲較低而薄,角短而鈍,多向外下方或向後稍彎。
  • 魯西牛(Luxi cattle):屬役肉兼用型品種,產于山東省西南部的荷澤、濟寧兩市。體軀細緻緊湊。被毛從淺黃到紅棕,以黃色為主,多數有完全或不完全三粉(眼圈、口輪、腹下與四肢內側色淡)。公牛多平角或龍門角,母牛以龍門角較多。公牛體軀呈前高後低型。母牛鬈甲較低平,背腰短平直。尾細長。根據體型分高轅型和抓地虎、中間型。 [2] 
  • 蒙古牛(Mongolian cattle):屬兼用型品種,包括烏珠穆沁牛、安西牛,產於內蒙古,分佈於黑龍江、新疆、河北、山西、陝西、寧夏、青海、吉林、遼寧。頭短寬、角長,向上前方彎曲。肉垂不發達,警甲低下。胸扁深,後軀短窄,尻斜。四肢短,毛色一般為黑色或黃色,也有狸色、煙燻色。 [2] 

畜禽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羊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羊
一般根據用途將綿羊分為細毛羊、半細毛羊、粗毛羊、裘皮羊和羔皮羊;將山羊分為乳用山羊、毛用山羊、絨用山羊和皮用山羊。我國擁有很多世界著名的綿、山羊品種資源,如具有特別良好生態適應性的蒙古羊、哈薩克羊和藏羊;江蘇、浙江的湖羊是著名的羔皮羊品種;產白色二毛裘皮,花穗彎曲美觀等中衞山羊以及產絨量高的遼寧絨山羊內蒙古絨山羊等。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的羊種有140個,其中綿羊有42個地方品種、21個培育品種和8個引入品種,山羊有58個地方品種、8個培育品種和3個引入品種。 [7] 
以下是國內外部分羊的品種簡介:
  • 烏珠穆沁羊(Ujumqin sheep):屬肉脂兼用型品種,主產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部的烏珠穆沁草原,主要分佈於內蒙古東、西烏珠穆沁旗及阿巴哈納爾旗部分地區。屬短脂尾羊,為優良的肉脂粗毛羊,具有肉脂產量高的特點。 [2] 
  • 西藏羊(Tibetan sheep,草地型):西藏羊屬高原型短瘦尾羊,主產於西藏自治區,分佈於青海省,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甘孜、阿壩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以及雲貴高原。為我國三大粗毛綿羊品種之一。以草地型羊較優,羊毛是優質地毯原料。對高原牧區氣候有較強的適應性,終年放牧。 [2] 
  • 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屬裘皮肉兼用品種,分佈於山東省西南部,河北省南部、東部和東北部,及皖北、蘇北一帶,屬短脂尾羊。身軀高大,繁殖力強,生長快,產肉性能好。 [2] 
  • 貴德黑裘皮羊(Guide Black Fur sheep):屬裘皮用型品種,主產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貴南、貴德、同德等縣,屬短瘦尾型羊。以生產黑色二毛裘皮為主要特性,具有皮板堅韌、柔軟、毛色油黑、光澤悦目、花穗緊實美觀、保暖性強等特點。 [2] 
  • 灘羊(Tan sheep):屬裘皮用型品種,主產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東麓。屬短脂尾羊,是我國珍貴的裘皮羊品種,所產二毛裘皮獨具一格。羊毛富光澤和彈性,為紡織提花毛毯的原料。適應荒漠,半荒漠地區條件。 [2] 
  • 雷州山羊(Ieizhou goat):屬肉皮兼用型品種,分佈於廣東省湛江市及海南省,是熱帶地區的主要肉用品種。具有肉質和板皮品質好,繁殖力強特性。被毛黑色,短而粗,體型分高腳和矮腳兩種。 [2] 
  • 波爾山羊(Boer):原產於南非。我國於1995年從德國引入該品種。波爾山羊被毛短密,有大片棕紅色斑。體骼高大、臀部豐滿。以生長速度快、產肉性能高而聞名。 [2] 
  • 薩能奶山羊(Saanen dairy):屬乳用型品種,該羊多數無角,公、母羊均有髯,有的有肉垂。母羊胸部豐滿,後軀發達;公羊頭大額寬,尻部發育良好。以產奶性能高而聞名。 [2] 

畜禽家禽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家禽 中國部分畜禽品種—家禽
在家禽方面,我國是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主要有蛋用型、肉用型、觀賞型、藥用型等。如骨細、肉嫩、味鮮的北京油雞等;體小省料,年產蛋達200枚以上,蛋重40g以上的浙江仙居雞;生長快、產蛋多的北京鴨;體型大的獅頭鵝等。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的禽種有181個,其中雞有107個地方品種、4個培育品種、5個引進品種;鴨32個地方品種、2個引進品種;鵝有30個地方品種、1個培育品種。 [7] 
以下是國內外部分雞的品種簡介:
  • 浦東雞(Pudong chicken):又稱九斤黃,屬肉蛋兼用型品種,產於上海市南匯、奉賢、川沙等地。由於產地在黃浦江以東故名浦東雞。體型較大,慢羽。公雞羽色有黃胸黃背、紅胸紅背和黑胸紅背3種;單冠直立。母雞全身黃色,有深淺之分,羽片端部或邊緣有黑色斑點,形成深麻色或淺麻色;雞冠較小。該品種1999年被列為瀕臨滅絕資源。 [2] 
  • 大骨雞(Dagu chicken):屬蛋肉兼用型品種,又名莊河雞,主產遼寧省莊河市,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河北、內蒙古等省、自治區也有分佈。體型魁偉,腿高粗壯。以體大、蛋大、口味鮮美著稱。覓食力強。 [2] 
  • 河南鬥雞(Henan Fighting chicken):屬觀賞型品種,又名打雞、咬雞、軍雞、英雄雞,產於河南省開封、鄭州、洛陽、南陽、漯河、新鄉、安陽、商丘等市、縣。體型分粗糙疏鬆型、細緻型、緊湊型、細緻緊湊型4種。骨骼比一般雞種發達。胸骨長,腳趾間距比普通雞寬。 [2] 
  • 白耳黃雞(Baier Buff chicken):屬蛋用型品種,又名白耳銀雞、江山白耳雞、上饒白耳雞,主產於江西上饒地區廣豐、上饒、玉山3縣和浙江江山市。為我國稀有的白耳蛋用早熟雞品種。以“三黃一白”即黃羽、黃喙、黃腳,白耳為外貌標準。 [2] 
  • 北京油雞(Beijing You chicken):屬肉蛋兼用型品種,產於北京朝陽區的大屯和窪裏,鄰近的海淀、清河也有分佈。以肉味鮮美、蛋質優良著稱。生長速度較慢。該品種1999年被列為瀕臨滅絕資源。 [2] 
  • 絲羽烏骨雞(Silkies):屬觀賞品種型品種,又稱泰和雞、武山雞、白絨雞、竹絲雞,產於江西泰和縣,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和閩南沿海亦有分佈。體態小巧輕盈。標準絲羽烏骨雞具有十大特徵,又稱“十全”:桑葚冠、纓頭、綠耳、鬍鬚、絲羽、五爪、毛腳、烏皮、烏肉、烏骨。 [2] 
  • 清遠麻雞(Qingyuan Partridge chicken):屬肉用型品種,產於廣東清遠市。有“一楔”、“二細”、“三麻身”的體型特徵。“一楔”指母雞體型象楔形,前軀緊湊,後軀圓大,“二細”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指母雞背羽面主要有麻黃、麻棕、麻褐三種顏色。 [2] 
  • 白萊航雞(Leghorn):屬蛋用型雞品種。原產於意大利中部Leghorn港,自1840年經美國引進改良而成,為世界上飼養量最大的產蛋雞種。體型小,輕巧活潑。有單冠及玫瑰冠兩種,變種12個,其中以單冠白色最為普遍。白色雞全身羽毛緊貼。 [2] 
  • 洛島紅雞(Rhode Island Red):屬蛋用型品種。原產於美國東海岸的洛島。體軀長方形,有單冠及玫瑰冠,耳葉紅色,喙、脛、趾、皮膚黃色,主翼羽、尾羽大部分黑色,全身羽毛紅棕色,脛無毛。 [2] 
  • 奧品頓雞(Orpinton):屬蛋肉兼用型品種。原產於英國奧品頓地區,最早育成的黑色奧品頓雞用黑色狼山雞與黑色米諾卡雞、黑洛克雞雜交育成,以後育成白色,淺花、淺黃和藍色等幾個品變種。以黑色最為普遍。 [2] 
以下是國內外部分鴨的品種簡介:
  • 北京鴨(Beijing duck):屬肉用型品種,全國各地均有飼養,其中以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和遼寧飼養較多。體形碩大豐滿,體軀呈長方形。全身羽毛豐滿,羽色純白並帶有奶油光澤;脛、喙、蹼橙黃色或橘紅色。 [2] 
  • 連城白鴨(Liancheng White duck):主產於福建連城縣。中國麻鴨中獨特的白色變種,蛋用型。體型狹長,公鴨有性羽2-4根,喙黑色、頸、蹼灰黑色或黑紅色。 [2] 
  • 金定鴨(Jinding duck):屬蛋用型品種,主產於福建龍海市,適應海灘放牧的優良品種。公鴨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橘紅色,頭部和頸上部羽毛具翠綠色光澤,前胸紅褐色,背部灰褐色,翼羽深褐色,有鏡羽;母鴨喙古銅色。脛、蹼橘紅色。羽毛純麻黑色。 [2] 
  • 咔嘰·康貝爾鴨(Khaki Campbell):屬蛋用型鴨種,育成於英國,由印度跑鴨與法國魯昂公鴨雜交,其後代母鴨再與綠頭鴨公鴨雜交,培育而成。現有黑色、白色、黃褐色等3個品變種,我國於20世紀80年代從荷蘭引進該品種。體軀較高大,胸部飽滿,腹部發育良好而不下垂。 [2] 
  • 櫻桃谷肉鴨(Cherry Valley Broiler):由英國櫻桃谷鴨有限公司培育的配套系肉用鴨,分櫻桃谷SM型、櫻桃谷SM2i型和櫻桃谷SM3型,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鴨,含北京鴨血緣。我國於80年代從英國引進該品種。體型外貌比北京鴨大,鼻樑更高。 [2] 
以下是國內外部分鵝的品種簡介:
  • 四川白鵝(Sichuang White goose):屬肉蛋羽絨兼用型品種,分佈於四川省及重慶的部分地區。全身羽毛潔白,喙、脛、蹼橘紅色,成年公鵝額部有一個半圓形肉瘤,母鵝肉瘤不明顯。 [2] 
  • 伊犁鵝(Yili goose):屬羽絨用型品種,又名塔城飛鵝、雁鵝,主產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及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帶。體型中等,無肉瘤突起,額下無咽袋,頸較短。胸寬廣而突出。羽毛有灰、花、白3種顏色。 [2] 
  • 獅頭鵝(Shitou goose):屬大型肉用型品種,產於廣東省澄海、汕頭等地。體軀呈方形。頭大頸粗,肉瘤發達、黑色,額下嚥袋發達。喙黑色、脛、蹼橙紅色。全身背面羽毛、前胸羽毛及翼羽均為棕褐色。腹面的羽毛白色。 [2] 
  • 豁眼鵝(Huoyan goose):屬蛋肉兼用型品種,又名五龍鵝、疤瘌眼鵝、豁眼,分佈於山東萊陽、遼寧昌圖、吉林通北及黑龍江省的延壽縣等地。體型輕巧緊湊,頭中等大小,額前有表面光滑的肉瘤。眼呈三角形。上眼瞼有一疤狀缺口,額下偶有咽袋。羽毛白色。 [2] 
  • 萊茵鵝(Rhine):屬蛋用型品種,原產於德國萊茵州,現廣泛分佈於歐洲各地,是歐洲產蛋量最高的鵝種。1989年我國首次從法國引進該鵝種,現分佈於長江流域,江蘇、重慶等地。體型中等偏小。全身羽毛潔白,額上無肉瘤,頸粗短,喙、脛、蹼呈橘紅色。 [8] 

畜禽其他品種

  • 蒙古馬(Mongolian horse):屬乘挽兼用型品種,產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華北及西北的部分農村,牧區均有分佈。體質粗糙結實,體格中等,四肢堅實有力。毛色複雜,青毛、騮毛、黑毛較多。 [2] 
  • 百色馬(Baise horse):屬馱乘兼用型品種,產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地區。體質乾燥結實。頭稍重,頸長中等,傾頸或稍呈水平。髫甲適中。 [2] 
  • 關中驢(Guanzhong donkey):屬挽乘兼用型品種,產於陝西關中平原。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體質結實,體型略呈長方形。毛色以黑為主。 [2] 
  • 阿拉善雙峯駝(Alashan Bactrian camel):主要分佈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等地,以及甘肅省的河西走廊地區。毛色可分為杏黃、紫紅、棕褐和白色等4種。毛色的深淺與所處地帶有關。 [2] 
  • 中蜂(Zhong bee):又稱中華蜜蜂,主要分佈在新疆以外的各省區,主要集中在各地山區。蜂王有黑色和棕紅色兩種,全身覆蓋黑色和深黃色混合短絨毛。雄峯體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絨毛。工蜂體色變化較大,全身披灰色短絨毛。主要有東部中蜂、海南中蜂、阿壩中蜂和西藏中蜂等4個亞種。 [2] 

畜禽養殖管理

畜禽春季管理

春季是畜禽繁殖、生長旺盛的季節,也是動物疫病流行的季節。進入3月份以後,氣候逐漸轉暖,這就給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提供了環境條件,也給動物疫病高發流行創造了條件,對動物的健康形成一定的威脅。加之越冬後的畜禽,體質欠佳,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開春期間抓好畜禽養殖的“四關”,即“温差關、營養關、防病關、補欄關”是春季畜禽飼養管理工作的重點。 [11] 
  • 温差關
春季是一個天氣多變的季節, 早晚冷, 中午熱。在早晚天氣變冷時, 要堵好通風處, 嚴防“賊風”, 防止冷空氣侵入畜舍, 致使畜禽發生感冒。中午天氣變暖時, 注意畜舍通風, 防止畜舍通風不暢, 空氣不良, 引發疫病發生。同時, 為防止“倒春寒”現象的發生, 應做好畜舍的保温工作。 [11] 
  • 營養關
畜禽養殖 畜禽養殖
春季氣温回升, 畜禽活力增強, 活動頻繁, 體能消耗也隨之增大, 從而引起畜羣對飼料的營養需求提高。因此, 保持飼料的營養成分合理配比, 適當提高維生素、蛋白、能量水平;禁止飼餵變質發黴飼料;在飲水或飼料中適當添加VC、VA、微量礦物質等適宜的營養性添加劑或藥物, 以增加畜禽機體抵抗力;為防止腸道等傳染病發生, 可適量添加抗生素;為了增加畜禽的體質, 增強抗病力, 可在飲水中同時加入水溶性的複合維生素及電解質等, 提高抗應激能力。 [11] 
  • 防病關
春季是疾病多發季節, 越冬後的畜羣容易感染疾病 [11]  , 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做好消毒、衞生工作。要勤清除糞便、污物等, 保持畜舍乾淨、衞生、空氣良好。同時, 定期做好場地、用具、車輛、糞便、污物、畜舍、環境、種蛋等消毒工作, 消滅傳染源。常用消毒藥物有石灰水、2%火鹼溶液、2%-5%的過氧乙酸溶液、複合酚、百毒殺等。做好免疫工作, 防止傳染病的發生。畜禽免疫注射是當前預防動物疫病的重要手段。根據當地畜禽疫病流行、發生特點, 結合畜禽免疫程序, 確定免疫病種, 購買正規廠家疫苗, 按照説明書的劑量和注射部位, 做好免疫工作。一般情況下, 生豬特別是規模養豬場應做好豬口蹄疫病、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仔豬大腸桿菌病、藍耳病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鏈球菌病、豬水腫等病的防疫;黃牛應做好口蹄疫、炭疽、氣腫疽等病的防疫;綿山羊應進行口蹄疫、布魯氏分枝桿菌病的防疫;禽類應進行雞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馬立克氏、鴨瘟、小鵝瘟的防疫。有條件的養殖場應進行免疫抗體監測, 掌握免疫效果, 以便及時補免。嚴格門禁制度。對進出場人員、車輛進行消毒工作, 嚴防疫病傳人。 [11] 
  • 補欄關
春季, 養殖户在補欄時, 應儘量在本地購買具有免疫證健康畜禽。如有必要購買外地畜禽時, 應及時瞭解該地、該場 (户) 的疫病發生、流行情況, 在確定無疫病發生、流行時, 臨牀查看畜禽是否健康, 是否免疫規定病種、是否具有免疫合格證。在確定無疑後, 在畜禽運輸途中, 應做好畜禽保温、通風、應激等問題。在購回後, 應將所購畜禽隔離觀察21天后, 臨牀檢查健康, 方可同羣飼養。 [11] 

畜禽夏季管理

夏季管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 防暑降温
進入夏季持續高温時,會引發規模養殖場羣體畜禽煩躁不安,表現不一、萎靡、受驚嚇等,顯現出熱應激效應,嚴重時可能造成熱應激死亡。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對一般養殖場,採取就地取材的方式搭建遮陽棚,同時開啓多個通風窗,有條件的養殖場,可安裝水空調降温,或配置風扇、排氣扇等降温,畜禽舍棚頂覆蓋濕草蓆降温,在圈舍屋頂噴水或圈舍內細滴噴霧,中午在舍內地面上噴灑清潔涼水等方式降温。如果在梅雨時期,空氣濕度大時,採取通風乾燥措施,不可再噴水;對於規模較大規範化程度較高的養殖場,可通過安裝和開啓通風濕簾、通風機,建立隔熱層等方式,保持畜禽舍內適宜温度。 [12] 
  • 減小養殖數量
規模化的養殖場,為了減少熱應激,要根據畜禽羣體規模和密度大小,適度減小養殖數量。夏季氣温高,舍內環境悶熱,特別是梅雨季節,若養殖數量過大,會造成擁擠、堆壓、積温悶圈,導致畜禽不能正常生長。因此,要適時出欄或調整轉圈,根據畜禽生長階段和環境條件,適當減少圈內的養殖密度,減少畜禽自身產熱,從而降低舍內温度,減少熱應激。 [12] 
  • 供足飲水
高温季節畜禽的飲水量是冬季的4倍,是採食量的2-3倍。因此,必須保證畜禽及時喝到清潔甘爽的涼水。為了緩解熱應激,應在飲水中定期放入適量多維素、電解質、抗應激藥物、抗菌素等,增強畜禽體質,減少禽畜熱應激。特別注意的是殺菌消毒藥與其他添加品不可同時放入飲水中,要分2次投入。 [12] 
  • 全面消毒
禽畜養殖 禽畜養殖
加強禽畜養殖場的消毒工作,防止高温高濕環境下養殖場內病原微生物增多、蚊蠅滋生、細菌病毒繁殖、疫病多發。因此,要對養殖場畜禽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場地,包括圈舍、周邊環境、墊料、用具、飼養人員衣物、鞋靴、生活環境、進出車輛等進行徹底消毒。常用消毒藥有:碘類、酸類、鹼類、季銨鹽類、鹵素類、醛類等。消毒程序是:清掃→清洗→乾燥→消毒→清洗→再消毒→再清洗→再幹燥。消毒順序從高到底、從一側到另一側。對這一時期因各種原因死亡的畜禽,切忌屠宰販賣或亂丟棄,嚴格執行病死畜禽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養殖場還要對用具、畜禽、人員等進行嚴格消毒。對疑似傳染病畜禽要進行隔離治療和飼養,防止畜禽疫病的傳播和流行。每天早、晚要進行徹底畜禽糞便清掃,及時對圈舍進行消毒,每週消毒2次以上,並注意選擇高效、無刺激、氣味小、腐蝕性小的消毒劑,以保證圈舍內空氣新鮮。 [12] 
  • 免疫接種
根據養殖場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免疫程序,特別是牲畜口蹄疫、豬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畜禽呼吸道疾病等危害嚴重的疫病,必須做到應免盡免。免疫接種時間選擇在早、晚進行,避開高温時間段。對已免疫的畜禽,要及時抽撿血清抗體水平,畜禽羣內抗體水平較低的要進行補免,確保全羣禽畜保持較高的抗體水平。補欄的畜禽,要及時開展補免工作。規模養殖場周邊地區的散養畜禽,也要做好法定的畜禽疫病強制免疫,並加強疫情監測,防止零星散發的疫情波延伸到規模養殖場。 [12] 
  • 改善喂法
堅持“早餐精、中餐少、晚餐飽、保飲水”的飼餵方法。在高温時段(10:00-14:00)要嚴格控制飼料的喂量或視情況暫時停止喂料。在飼料的質量上,適當降低配料中的能量濃度,提高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含量。適當加喂草、瓜、菜等青綠飼料,有利於改善畜禽的採食量。放養或地面平養的禽畜,喂料時應增加食盆(槽)和飲水器,並間隔一定距離,避免禽畜羣體擁擠衝撞。同時要妥善保管好飼料,特別是梅雨或夏季暴雨時,防止飼料受潮變質,嚴禁飼餵黴變飼料,防止畜禽中毒。 [12] 
  • 預防災害
夏季最容易發生颱風、暴雨、火災等災害,特別是很多普通畜禽養殖場,規範化、標準化程度不高,畜禽舍大都是採用木製或竹製結構,持續高熱乾燥,容易發生火災。所以,養殖場一定要加強預防各種災害的發生。 [12] 
火災預防措施
(1)開闢宣傳專欄,大力宣傳消防知識、法律、法規;(2)加強警示教育,張貼宣傳標語;(3)制定滅火應急疏散預案,組織從業人員進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4)嚴禁亂丟煙頭,嚴禁帶入或存放易燃物品,嚴禁用蠟燭取代照明。 [12] 
颱風暴雨預防措施
(1)在畜禽養殖場搭建多個臨時遮雨棚,並且要牢固;(2)颱風暴雨來臨前,應準備好手電筒、手機、食物、飲用水及常用藥品,以備急需;(3)關好養殖場門窗,取下懸掛的東西,檢查電路是否安全;(4)及時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5)遇到危險時,及時撥打當地政府防災電話求救。 [12] 

畜禽冬季管理

冬季 (氣候及地表植被) 天氣寒冷, 氣温低, 晝夜温差大;夜長晝短, 光照時間短, 紫外線強度低;飼草停止生長, 供給不足, 營養成分下降等特點。 [13] 
依據以上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在冬季畜禽飼養管理中, 應採取以下措施 [13] 
  • 搞好畜禽舍的保温與增温
入冬前要及時對畜禽舍進行全面檢查, 進行維修, 對有損壞的圈舍、牆壁、門窗、頂棚進行修理。入冬後, 堵好各處的孔洞、縫隙, 採用塑料棚覆蓋運動場保温採光。利用煤爐、暖氣、電熱板、空調等工具增温, 在使用煤爐及地下煙道供暖時, 要嚴防排煙不暢導致畜禽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增加飼養密度, 依靠畜禽自身產熱, 提高温度。 [13] 
  • 保持畜禽舍清潔衞生, 通風乾燥
應勤打掃舍內糞便, 降低因糞便存積而產生有害氣體的濃度。保持乾燥, 及時通風, 降低舍內有害氣體濃度, 以人在舍內感覺不憋氣、不刺激、 無惡臭為宜。 [13] 
  • 增加光照
沐浴陽光有殺菌消毒、促進維生素D轉化、抗佝僂病、促進性成熟、提高生產力等作用。冬季光照時間短, 蛋雞早晚應補充光照達14小時以上, 有利於產蛋。後備及經產空懷母豬配種前每天光照增加至16小時, 有利於發情排卵, 提高產仔頭數。 [13] 
  • 驅蟲保健
冬前驅蟲有利於提高畜禽抗病能力, 防止疫病發生, 意義重大。配合環境消毒等措施, 及時清掃糞便, 可以達到較徹底的控制效果。體外寄生蟲, 可在天氣晴朗、 陽光充足時, 中午用0.1%的雙甲咪液等, 對畜體及圈舍環境進行噴灑滅蟲。 [13]  在驅蟲藥的選擇上, 要注意選驅蟲譜廣、療效高、毒性低的廣譜驅蟲藥。要多種藥物交替使用, 防止產生耐藥性。也可選用中藥製劑。中藥驅蟲藥, 除具有驅蟲藥的所有特點外, 還具有多方位、多層次的效果, 可以促進生長。 [13] 
  • 消毒
冬季太陽光照弱, 紫外線強度低, 光照時間短, 給病原微生物創造了生存條件, 畜禽易發傳染病, 因此免疫接種、搞好舍內外環境消毒, 是防止傳染病的重要手段, 要求每月2-4次。舍內空氣可用過濾消毒或紫外燈消毒。 [13] 
  • 加強運動
運動能增強動物體質, 提高畜禽抗病力。種公豬每天運動3小時, 可提高精液品質;奶牛每天運動1-2小時能防止消化道疾病, 提高產奶量, 舍飼山羊每天活動2-3小時, 可提高羊肉品質。 [13] 
在寒冷的冬季,畜禽飼養過程中, 管理上採取保温與增温、增加光照等措施外還應注意飼養環節。如改善日糧品質, 增加日糧飼餵量。改善飼餵方式,儘量飼餵乾粉料, 或採用温熱水拌料飼餵, 有條件的應供給清潔的温水。冬季飼餵時間應安排提前早飼或延後晚飼或增加夜飼。重視飼料中無機鹽、維生素補充。 [13] 

畜禽品質鑑定

根據畜禽的生長髮育、體質外貌和生產力等資料來評定家畜的品質稱為鑑定。鑑定是選種的基礎,根據鑑定成績,從畜羣中選出一定數量的種用公母畜,以滿足育種的需要。畜禽的鑑定可分階段進行,幼年時期以系譜鑑定為主,結合生長髮育進行;成年以後要進行體質外貌和生長髮育鑑定;當有了生產力以後就要以生產力鑑定為主。每次鑑定後要將不合格的個體及時淘汰,對合格的個體加強培育。 [8] 

畜禽畜禽去勢

秦川牛 秦川牛
傳統意義上,摘除家畜睾丸和附睾或使睾丸萎縮、被機體吸收而失去生精能力的外科手術,中獸醫稱之為閹割或去勢(Castration)。據史料查證,中國畜禽去勢術是世界上歷史最悠長,應用最早、最廣的畜禽閹割方法。在3 000多年前的商代殷墟甲骨文卜辭中(公元前1520-1030年)就已有關於公豬的閹割記載。《周易》:“豶豕之牙吉”。意思是説閹割了的豬,性格就變得馴順,雖有犀利的牙,也不足為害。《禮記》上提到“豕曰剛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閹割的豬皮厚、毛粗,叫“豕”;閹割後的豬,長得膘滿臀肥,叫“豚”。在河南省方城縣從漢墓中發掘出的文物中就有“拒龍閹牛圖”,表明在公元前202-220年(距今已有1760-2 180年),我國就已有了牛的“走騸法”。到了西晉(公元265-317年)名醫葛洪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一書中和《腿仙肘後經》著作中都有“騸馬、宦牛、揭羊、閹豬、鐓雞、善狗”等稱謂,這些説法仍時有所見。相比之下,國外對於去勢術的可追溯記載則遠遠晚於中國。 [14] 
去勢是以外源手段摘除動物主要生殖器官或使其喪失功能。常見的畜禽去勢方法有手術去勢、化學去勢、免疫去勢。畜禽生產中對公畜進行去勢可以有效避免其非必要繁殖行為,降低其打鬥和爬跨行為以方便管理,同時還可以改善其胴體肉品質,以獲得更高的經濟報酬。 [14] 

畜禽病死畜禽處理

2017年我國豬、牛出欄量分別達到約7.08億頭、6.84億頭,羊和家禽飼養總量分別為2.90億隻、87.90億隻,按畜禽養殖過程中普遍認可的正常死亡率8%-10%來推算,每年畜禽死亡量8億多頭只。病死畜禽屍體產生數量巨大的廢棄物,對環境污染的挑戰極為嚴峻。 [15] 
病死畜禽屍體進行隨意的亂丟亂棄,不僅會造成有關疫病大面積擴散傳播,而且長期潛伏的畜禽的病原體也會對畜禽養殖環境造成深度的污染。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是指將病死及病害動物和相關動物產品體內的生物性或者化學性的有害物質,進行安全化處理,消除危害的過程。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對於減少環境污染和保障食品安全意義重大。 [15] 
我國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方法主要有深埋法、焚燒法、堆肥法、化屍窖法、化製法和生物降解法等。 [16]  深埋法存在潛在的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風險,焚燒法可能釋放二噁英等致癌物,化製法不能徹底殺滅瘋牛病病原且成本較高,化屍窖對建設位置和建築質量要求較高,易產生惡臭、血水,造成空氣和地下水污染。 [16]  高温焚燒、化製法和鹼水解法是歐盟處理死畜禽的主要方法。堆肥主要在除歐盟外的國家使用,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許多發達國家得到認可。 [16] 
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方面,國務院辦公廳於2014年頒佈了《關於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2017年農業部組織制定了《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替代2013年制定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進一步規範了染疫動物及其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的無害化處理機制。 [15] 
2020年02月17日,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就進一步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下發通知,要求規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集中無害化處理體系健全的地區,在做好動物疫病防控的前提下,原則上養殖場户的病死畜禽應委託專業無害化處理場進行集中處理。山區、牧區、邊遠地區等暫時不具備集中處理條件的地區自行處理的,要配備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範進行處理,逐步減少深埋、化屍窖、堆肥等處理方式,確保有效殺滅病原體,清潔安全,不污染環境。 [17] 

畜禽糞便處理

中國是畜禽養殖大國,畜禽糞便產生量呈逐年增長趨勢。一方面,畜禽糞便是重要的環境污染源,受到環保部門及研究者的持續深入關注。另一方面,在傳統的種養模式中,畜禽糞便作為農家肥對於保持土壤肥力,防治土壤板結,維持作物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養殖業和作物生產向着集約化方向的發展的今天,畜禽糞便的利用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趨勢,即可被廣泛用作發酵沼氣和生產乙醇,在經過適當的處理之後也能用於生產飼料和菌類生長基質。 [18] 
主要危害
我國人口眾多,對畜產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促進了我國養殖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養殖規模逐漸擴大。同時,畜禽糞便的產生量也隨之迅速增加。在傳統畜禽養殖業中,主要以小規模養殖為主,產生的糞便量少,主要被用來還田,畜禽糞便對環境的污染較小。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來,糞便等有機肥逐步被化肥替代,大量的畜禽糞便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這不僅對環境造成了污染,還嚴重危及到畜禽和人類的健康。 [19] 
糞便 糞便
生豬、蛋雞、肉雞和肉牛等產業養殖規模的發展是造成畜禽糞便量上升的主要因素。在我國不同地區之間的畜禽糞便產生量差異也很大,西南、華中和華東地區是我國畜禽糞便產量較多的地區。其中,西南地區是我國畜禽糞便產生量最多的地區,主要是因為這一地區新興的畜禽養殖區較多,生豬和蛋雞等動物的養殖量逐年增加,此外西南地區役用的牲畜也較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告顯示,我國規模化畜禽養殖產生2.43×108噸糞便,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嚴重。 [19] 
畜禽糞便中含有的重金屬、有機物以及有害氣體等,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空氣、水資源以及土壤帶來嚴重的危害,進而對人類和動物的健康產生影響。 [19] 
畜禽糞便中的惡臭氣體種類繁多,已經發現的就有168種,一般按化學性質可以分為4類,即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芳香族物質以及揮發性脂肪酸。糞便中產生的這些惡臭氣體對空氣產生了嚴重污染,例如硫化氫、氨氣、甲基胺等。 [19] 
糞便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滲入地下後會對地下水資源造成污染。此外,排放到河流、湖泊中的糞便也會影響水資源。流失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等營養成分,是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藍藻等有害藻類大量生長,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影響生物的多樣性。 [19] 
畜禽糞便作為農作物良好的有機肥料,被微生物分解後為土壤提供裏適宜的腐殖質,有助於改善土壤的結構和肥力,促進作物的生長。但是如果糞便使用過多,或者處理不當,就會對土壤造成破壞。糞便中含有大量的鉀鹽和鈉鹽,會造成土壤的微孔減小,土壤的通透性降低,使土壤板結,破壞土壤結構,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糞便中含有的重金屬、抗生素隨着有機肥的施用,轉移到土壤中,破壞土壤的微生態平衡,在作物的可食用部位富集進入食物鏈。 [19] 
處理方法
對畜禽糞便進行適當的無害化處理,可以降低或避免糞便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對農作物和人畜的危害。隨着國家對生態農業的提倡,加強糞污處理顯得更為重要。生產中常用的糞便處理技術主要有飼料化、肥料化以及能源化等。 [19] 
糞便飼料化
飼料在動物體內不會被完全消化,糞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粗脂肪以及礦物質元素等營養成分,因此糞便通過處理後可作為動物的飼料資源。 [19] 
此外,用一些化學試劑,比如甲醛、硫酸以及尿素將糞便氨化處理,也可以起到將畜禽糞便飼料化的效果。有研究發現用畜禽糞便飼養蠅蛆蟲,可以提高蠅蛆的蛋白含量。畜禽糞便雖然可以直接飼餵或者經無害化處理後飼餵動物,但糞便中含有的抗生素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可能會引發安全問題。 [19] 
糞便肥料化
畜禽糞便作為傳統的有機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有機物等營養元素,可直接在土地施用,也可堆肥後使用。畜禽糞便的肥料化利用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並可以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農作物產量。 [19] 
堆肥過程是在微生物作用下,使得糞便中的有機物腐殖化和無害化變成肥力更好的肥料,堆肥過程能殺滅糞便中雜草種子及病原菌等,降低糞便的臭味,減少體積,便於運輸。糞便堆肥常用的是好氧堆肥,受温度、含水量、通風狀況、pH、碳氮比(C/N)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 [19] 
糞便能源化
畜禽糞便屬於可再生能源,能源化利用不僅可以解決糞便污染環境問題,還可以緩解能源短缺問題。通過一定的技術將畜禽糞便轉化為可以利用的能源,常用的技術主要有熱化學轉換技術和生化技術。 [19] 
研究指出,畜禽糞便碳化後作為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要好於市售活性炭。碳化後的糞便方便儲存,沒有異味,可直接作為燃料使用。將畜禽糞便與煤一起燃燒功能,發現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並降低對空氣的污染。加強對糞便的熱化學轉換特性的研究,可以提高糞便的能源化利用率。 [19] 
生化技術的應用在糞便中主要體現在沼氣的利用,利用厭氧發酵技術,在甲烷產氣菌作用下,將糞便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產生沼氣。畜禽糞便生產沼氣的潛力巨大,據統計,我國畜禽糞便產生沼氣的潛力約為472.1×108m。 [19] 

畜禽相關法規

畜禽 畜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的規定,將比較常見的家畜家禽(如豬、牛、羊、雞、鴨、鵝等)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依照畜牧法的規定進行管理。加強與國家林草局溝通協調,進一步明確水生野生動物和陸生野生動物的相關目錄範圍。 [20]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於2020年2月27日下發《通知》,要求停止一切以食用為目的的經營利用陸生野生動物活動,對從業機構人工繁育種類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已核發人工繁育許可證件或文書的,須一律撤回並註銷所核發的許可證件或文書,其人工繁育種羣管理適用《畜牧法》的規定。 [21] 
從2006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就組織開展了全國畜禽遺傳資源的調查,現在已基本摸清畜禽資源的家底,編撰完成了《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起草制訂了《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中規定的動物屬於畜禽,而不是陸生的野生動物,所規定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繁育、利用、經營、運輸屬於畜牧業的生產。按照當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新通過的公告,凡是沒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野生動物一律禁止食用,不論它是否屬於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