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豬丹毒

鎖定
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發生在豬身上的一種病害。急性型呈敗血症症狀,亞急性型在皮膚上出現紫紅色疹塊,慢性型為非化膿性關節炎和疣狀心內膜炎。 [2] 
豬丹毒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急性敗血症病死率高達80%左右,不死者轉為疹塊型或慢性型,危害較大。 [2] 
豬丹毒的防治方法可採取疫苗預防和使用藥物進行的治療的綜合防治措施。 [1-2] 
中文名
豬丹毒
外文名
Erysipelas suis
別    名
打火印
為害動物
病害類型
急性傳染病
病 原
豬丹毒桿菌
侵害部位
皮膚

豬丹毒病原特徵

豬丹毒形態特徵

豬丹毒桿菌屬丹毒桿菌屬,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具有明顯的形成長絲的傾向,為平直或微彎桿菌,大小為(0.2-0.4)微米×(0.8-2.5)微米。該菌在病豬體內與培養基內形態有所變化,在病料內的細菌單在、成對或成叢排列;在白細胞內通常成叢存在;在陳舊的肉湯培養物及慢性病豬的心內膜疣狀物中,多呈長絲狀。病菌無運動性,不形成芽孢和莢膜。 [1] 

豬丹毒生理特性

豬丹毒桿菌是微需氧或兼性厭氧菌,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若加入少許血清或血液,並在10%二氧化碳中培養,則生長更佳。該菌對熱較敏感,55℃經15分鐘,70℃經5-10分鐘死亡,但在大塊肉中,必須煮沸2.5小時才能致死。普通化學消毒劑對豬丹毒桿菌有較強的殺傷力,1-2%氫氧化鈉、3%來蘇兒、1%漂白粉、5%石灰乳、3%克遼林5-15分鐘可殺死該菌。該菌耐酸性較強,豬胃內的酸度不能將其殺死,因而可通過胃而進入腸道。 [1] 

豬丹毒為害症狀

豬丹毒的臨牀症狀與細菌的毒力、豬的抵抗力、免疫狀態、自然感染的方式和應激因素有關,一般可分為特急性(閃電型或最急性型)、急性敗血性、亞急性(疹塊)和慢性四型。 [1] 
  1. 特急性型:人工感染試驗,靜脈注射100-600億菌/頭豬,注射後24-48小時開始發病,體温達42℃以上,發病12小時後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或廢絕,頸下、胸腹及背側出現丹毒性紅斑,體温升高時,心音增強,心率140-160次/分,瀕死期達240次/分以上,病初呼吸淺表,增速不明顯,後期可達80次/分,通常持續1-2小時,躺卧不起,抽搐呈游泳狀,鼻孔流出白色泡沫狀液體,不久倒斃。 [1] 
  2. 急性敗血性型:病程4-9天,自暴發之日起第3-4天即可出現此型,病豬精神高度沉鬱,不食不飲,體温升高到42-43℃,高熱可達3-5天。此時病豬不願走動,虛弱,躺卧地上,有時噁心嘔吐,結膜充血,眼睛清亮,糞便乾硬附有黏液。隨病程進展,病豬出現腹瀉,有時稀糞帶血液,尤以小豬更為明顯。嚴重的病豬表現跛行或後肢麻痹,眼結膜發紺、水腫。 [1] 
  3. 亞急性(疹塊)型:病程1-2周,是輕型的豬丹毒,病初體温達41℃以上,精神不振,食慾不佳,口渴,便秘,時有噁心嘔吐,發病後2-3天在身體許多部位的皮膚,尤其是頸部胸側、背部、腹側、四肢等處出現方塊形、菱形或圓形疹塊,稍凸起於皮膚表面,大小不一,從幾個到幾十個不等。初期疹塊局部温度升高,充血,指壓褪色。後期瘀血,顏色變為一致的紫黑色,黑皮膚豬生前疹塊不易觀察,只有用力觸皮膚方可感覺到有疹塊存在。一些病例疹塊不隆起於皮膚表面,只有在急宰後刮毛才被發現。疹塊出現1-2天后體温下降,病情好轉,經1-2周自行康復。若治療護理不當,則有些病例症狀惡化,轉為敗血型而死亡。嚴重病例許多小疹塊融合成較大的皮膚壞死塊,久之變成革樣痂皮,呈盔甲樣。若妊娠母豬發病可引起流產。 [1] 
  4. 慢性型:通常由急性、亞急性轉變而來,但也有原發性。通常有慢性漿液性纖維素性關節炎、慢性疣狀內膜炎及皮膚壞死,前二者常在同一病豬身上同時存在,皮膚壞死多單獨發生。病豬食慾無明顯變化、體温正常,但逐日消瘦、機體衰弱、增重緩慢、發育不良。慢性關節炎型,初期表現為四肢關節的炎性腫脹,患肢僵硬、疼痛,急性炎症消失後,則出現關節變形,表現為一肢或兩肢的跛行或卧地不起,臨牀表現的差異與受害關節的部位及損害程度有關。病程數週至數月。 [1] 
豬丹毒

豬丹毒流行情況

豬丹毒傳播途徑

病豬、帶菌豬以及其他帶菌動物通過糞、尿、口、鼻、眼的分泌物將豬丹毒桿菌排出體外,污染飼料、飲水、土壤、用具和圈舍,通過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損傷皮膚及蚊、蠅、蝨等吸血昆蟲傳播。屠宰場、食品加工廠、飯店等廢棄的廢料、廢水、殘羹等餵豬也可引起該病發生。 [3] 

豬丹毒流行特點

該病雖然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中國北方地區以夏季炎熱、多雨季節流行最盛,而在南方地區則在冬春季節流行。常為散發性或地方流行傳染,有時暴發流行。以4-6月齡的架子豬發病最多;在流行初期豬羣中,往往突然死亡1-2頭健壯大豬,以後出現較多的發病或死亡病豬。營養不良、長途運輸、寒冷、酷熱、疲勞等應激因素下,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可引起內源性感染而發病。 [2-3] 

豬丹毒病理變化

  • 特急性型
特急性型的病豬胃和小腸常見輕微或明顯的黏液性、出血性炎症,胃的出血通常較明顯。肝臟發生混濁腫脹和瘀血。腎臟除有混濁、腫脹外,在皮質部見針尖大點狀出血。肺瘀血、水腫。脾腫大呈暗紅色或櫻桃紅色,包膜緊張,質度柔軟,邊緣鈍圓。脾切面出現白髓周圍“紅暈”,即在暗紅色的脾切面上,有顏色更深的小紅點,紅點的中心就是白髓,淋巴結:皮質淋巴小結生髮中心增生明顯,其周圍有密集的淋巴細胞及漿細胞,間質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有些病例出現嗜酸性粒細胞,為急性漿液性淋巴結炎。 [1] 
心肌:肌纖維局灶性變性溶解,肌間毛細血管內微血栓是少量纖維素網羅大量豬丹毒桿菌形成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充血。心肌豬丹毒桿菌數量最多,但嗜菌現象不明顯,原發性損傷嚴重,是豬丹毒桿菌侵害的重要器官之一。 [1] 
肝:肝細胞輕微變性,豬丹毒桿菌在竇狀隙內有多種細胞嗜菌現象。 [1] 
肺:肺彌散性瘀血水腫,肺泡腔內蓄有蛋白性滲出物,有代償性肺氣腫、肺萎陷,肺透明膜形成、肺泡壁毛細血管有纖維素網羅細胞和豬丹毒桿菌形成微血栓。 [1] 
胃腸道:黏膜及黏膜下層毛細血管內有豬丹毒桿菌,可見嗜菌現象,漿細胞數量多。 [1] 
腎:腎小球毛細血管叢內皮細胞腫大、充血,囊腔內有漿液性滲出物,腎小球毛細血管叢以及人出小動脈均可出現微血栓,腎小管不同程度變性,急性漿液性出血性腎小球腎炎的早期變化。腎上腺皮質部出血明顯。 [1] 
腦:只有病程3-4天死亡病例,血管出現豬丹毒桿菌,神經細胞輕度變性。超微病理變化。 [1] 
心肌:微血管內皮細胞腫脹,心肌纖維偶見肌膜下水腫,線粒體腫脹,肌纖維分離,毛細血管內有豬丹毒桿菌及纖維素條塊。 [1] 
脾:白髓邊緣區有出血和大量纖維素,且有許多巨噬細胞。肺:肺泡壁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核凸突、線粒體腫脹、胞漿水腫、內膜系統多泡狀變,質膜有斷裂,毛細血管出血,但基底膜大都完整,肺上皮呈立方形,質膜有裂隙,線粒體腫脹,見有Ⅱ型上皮,肺泡壁巨噬細胞胞漿含有大量的溶酶體。 [1] 
腎: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足突腫脹,含有許多膜性囊泡,溶酶體增多,腎小球毛細血管內有紅細胞,其間有纖維素團塊、巨噬細胞。腦:神經細胞變性,線粒體腫脹,微血管內皮細胞輕度腫脹,病程3-4天死亡病例,微血管內出現豬丹毒桿菌和纖維素。 [1] 
  • 急性敗血性型
心臟:外觀暗紅色,冠狀血管努張,心冠脂肪有數量不等的小出血點,有的心房肌斑點狀出血,少數病例心肌表面有灰黃色條紋狀病灶,心臟蓄有少量凝固不全的血液,心內膜見條紋狀出血斑,心肌切面個別病例有小出血灶。有的心包腔積有淡黃色液體,蓄有少量纖維素,多數在心室肌的肌間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出現微血栓,個別病例小動脈也有血栓。有血栓出現的病例均有心肌變性、出血.炎性細胞浸潤,各血管內皮細胞腫大,小動脈肌層呈泡沫狀,少數病例小動脈腔阻塞,內僅有一至幾束纖維素。一些病例的心肌有局灶性的肌纖維橫紋消失.肌纖維溶解、出血與炎性細胞浸潤。 [1] 
肝:暗紅色,腫大,小葉中央靜脈充血,質度脆弱,切面流出多量凝固不全的血液。少數病例有出血性壞死灶。肝竇有微血栓出現,肝竇擴張,有多量紅細胞瘀滯。相應部位的肝索明顯萎縮,也有相應部位的肝細胞變性溶解消失。多數病例中央靜脈擴張及肝竇擴張瘀血,肝細胞索相對萎縮,肝細胞顆粒變性乃至溶解壞死,炎性細胞反應不明顯。 [1] 
脾:高度腫大,櫻桃紅色,被膜緊張,邊緣鈍圓,切面外翻,凹凸不平,質地柔軟,白髓暗紅,小梁及濾泡的白髓萎縮,彌散性或局灶性出血,淋巴細胞變性壞死。中央動脈血管壁變性,內皮細胞腫脹、脱落。紅髓瘀血乃至出血,與白髓周圍紅細胞數量相等,且有不同程度的脾組織壞死,表現為網狀細胞與中性粒細胞的核碎裂、崩解。有的病例出現增生現象。網狀纖維染色,邊緣區網狀纖維有些斷裂。敗血型隨病程進展,組織損傷嚴重,紅髓也相繼出現出血性炎症。此類病例組織學檢查為急性出血性脾炎變化,這與病程、細菌的毒力和機體狀態有關,説明機體與病原相互鬥爭過程中,炎症反應加重,紅髓靜脈竇因組織破壞由瘀血轉為出血,因而剖檢這類病例,脾切面模糊不清。脾靜脈竇內在急性豬丹毒也有充血現象,但沒有纖維素大量出現,個別的有少數幾根纖維素,但無規律排列、不是呈圓形的。 [1] 
肺臟:重量增加,外觀腫大,小葉間增寬,肺表面斑點狀出血,局灶性氣腫,顏色為暗紅、粉紅、藍紫色,構成花斑樣外觀,肺切面支氣管流出泡沫狀液體,血管流出少量凝固不全的血液。鏡檢突出變化是幾乎所有病例肺泡毛細血管、間隔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支氣管周圍小動脈和小靜脈均有纖維素性血栓。肺切片低倍鏡觀察似正常組織,高倍鏡觀察肺泡毛細血管內有纖維素性微血栓出現。通常為一束至幾束纖維網羅紅細胞、豬丹毒桿菌阻塞血管,各較大的動靜脈血管內多數為纖維素網羅紅細胞形成血栓,也有的是多量纖維素血栓,血栓內有少量紅細胞,僅少數病例有纖溶現象。多數病例肺泡毛細血管內充有數量不等的紅細胞。肺泡壁上皮細胞由無明顯改變到變性腫大,部分病例肺泡腔蓄有伊紅淡染的蛋白質滲出物。有的肺泡間隔增厚,透明膜形成。 [1] 
腎:外觀腫大,被膜易剝離,有少量出血點,呈花斑樣,即在暗紅色基面上有灰白色、黃白色、暗紅色大小不等的斑點,切面外翻,三界不清,皮質增寬。有的皮質小葉間靜脈和髓質直小靜脈瘀血,腎乳頭因基面淡粉紅色,血管充盈更加顯著。腎盂有數量不等的小出血點,直小靜脈也努張。鏡下微血栓在小球毛細血管叢處出現率最高,其次為入球、出球小動脈。 [1] 
胃腸:胃內蓄有中等量食物,胃底黏膜上皮脱落,呈瀰漫性潮紅,微血栓可在黏膜上皮毛細血管、黏膜、黏膜下層、肌層的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內出現,胃黏膜上皮細胞脱落,黏膜上皮毛細血管高度充血,主細胞不同程度變性,腺管腔狹小。十二指腸前段多數為出血性、卡他性炎,黏膜固有層、黏膜下肌層毛細血管均有纖維素血栓出現。黏膜上皮脱落、毛細血管充血,腸腺細胞輕度變性,有的黏膜下見圓形細胞浸潤。空腸、迴腸多數為卡他性炎症,在黏膜下毛細血管有血栓出現。大腸多數病例有輕度卡他性炎,黏膜、黏膜下部出現不同程度微血栓,黏膜上皮細胞輕度變性,黏膜毛細血管輕微充血。胰臟外觀被膜血管充盈,小葉間、胰島、胰泡間隙腺泡毛細血管有血栓出現,腺細胞不同程度變性和空泡形成。 [1] 
膀胱:多數病例蓄積少量淡黃色尿液,少數病例蓄積淡紅色尿液,膀胱黏膜血管呈不明顯的樹枝狀充血,個別病例黏膜有少量出血點。 [1] 
淋巴結:被膜血管充盈,外觀腫大,切面灰白色多汁,濾泡不見增生,周邊暗紅色,為急性漿液性或出血性淋巴結炎,多數病例全身淋巴結、皮質部、髓質部、竇內毛細血管均有纖維素血栓。血管內充血、細胞滲出,淋巴竇擴張,有漿液或纖維素滲出,網狀內皮細胞增生。 [1] 
腦和脊髓:腦膜血管努張,各類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素血栓,腦皮層灰質部大腦神經細胞輕度變性,毛細血管、小動脈、小靜脈內有數量不等的紅細胞,血管周圍有透明環。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大,突出於管腔內,血管外膜細胞增生腫大,小動脈內膜細胞腫大。 [1] 
  • 慢性型
多由急性或亞急性轉變而來,病變主要特徵是疣狀心內膜炎關節炎及皮膚壞死。豬丹毒心內膜炎主要發生在二尖瓣,其次為主動脈瓣三尖瓣肺動脈瓣。在瓣膜見有數量不等的灰白色血栓性增生物,表面高低不一,呈菜花樣,其底部因肉芽組織機化而牢固附着於瓣膜上,不易脱落。由於大量血栓增生物在瓣膜上進一步被機化,使瓣膜變形,導致瓣膜孔狹窄及閉鎖不全,繼而發生心肌肥大、心腔擴張等代償性變化,病豬通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血栓軟化脱落進人血流,成為栓子,易堵塞心肌、脾、腎的小動脈而形成梗死。 [1] 

豬丹毒診斷方法

初步診斷:豬丹毒可根據流行病學、臨牀症狀及解剖病變可作出初步診斷。 [3] 
實驗室檢查:急性豬丹毒的症狀和病變無明顯特徵,有時需做實驗室檢查,才能鑑別類似疾病。急性型應採取腎、脾為病料,亞急性型在生前採取疹塊部的滲出液,慢性型採取心內膜組織和患病關節液,製成塗片後,革蘭氏染色法染色,經鏡檢,如見有革蘭陽性(紫色)的細長小桿菌,在排除李氏桿菌的情況下,即可確診。也可進行免疫熒光和血清培養凝集試驗。 [4] 

豬丹毒防治措施

豬丹毒預防措施

  • 疫苗預防
  1. 豬丹毒弱毒菌苗:無論大小豬均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6個月。 [1] 
  2. 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菌苗:10千克以上斷奶仔豬一律皮下或肌內注射5毫升,3周後產生免疫力,免疫期6個月。 [1] 
  3. 豬丹毒CC系弱毒菌苗:皮下注射7億個菌,注射後7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5個月以上;口服為14億個菌,拌入飼料中口服,注意要用新鮮飼料,服後9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9個月。本菌苗穩定,免疫源性好,安全可靠,為首選疫苗。 [1] 
  • 免疫程序
  1. 仔豬在45-60日齡第一次注苗,常發區3月齡進行第二次注苗。 [1] 
  2. 種豬每間隔6個月注苗一次,通常於春、秋兩季定期免疫注射。 [1] 
  3. 抗生素與菌苗同時應用時,對菌苗的免疫效力有一定的影響,在接種前7天和接種後10天內,應避免使用抗生素。 [1] 

豬丹毒治療方法

  1. 血清療法:用抗豬丹毒血清小豬5-10毫升,50千克以下中豬30-70毫升,50千克以上大豬50-70毫升,皮下或靜脈注射,經24小時再注射一次。如青黴素與抗血清同時應用效果更佳。 [1] 
  2. 青黴素療法:青黴素是治療豬丹毒病的首選藥,小豬用40-60萬國際單位,中豬用80-100萬國際單位,大豬用120-150萬國際單位,肌內注射,每日2次。 [1] 
參考資料
  • 1.    周改玲,喬宏興,支春翔,莫志,王全編.養豬與豬病防控關鍵技術.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9:第300-311頁
  • 2.    馬鵬飛主編.豬的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治技術.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86頁
  • 3.    薛龍君,陳解放,張奎舉主編.規模化豬場常見病的防治與淨化.寧夏:陽光出版社,2017.06:第259頁
  • 4.    唐麗萍主編.新農村養殖技術大全.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8: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