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華蜜蜂

鎖定
中華蜜蜂,是膜翅目蜜蜂科蜜蜂屬的一種, [5]  又稱中蜂。 [6]  其體軀較小,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被黃褐色絨毛,吻長平均5毫米;蜂王有兩種體色,一種是腹節有明顯的褐黃環,整個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種的腹節無明顯褐黃環,整個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為黑色。 [7] 
中華蜜蜂主要分佈在中國烏鞘嶺以東的隴南南部河谷亞熱帶濕潤區、隴南北部暖温帶濕潤區、隴中南部温帶半濕潤區、隴中北部温帶半乾早區。 [5]  飛行敏捷,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強,喜歡新脾,愛啃舊脾。 [8]  為多種作物、果樹、蔬菜等的重要傳粉種。 [9]  蜂王與雄蜂交配後兩三天產卵,繁殖季節蜂王每日產卵量在700-1300粒,夏季蜜粉源缺乏時,產卵量下降到 100-200粒。 [10]  蜂王平均壽命為3-5年,最長的可達8-9年。 [11]  在活動季節,工蜂的壽命只有一個多月。 [12] 
古代,中華蜜蜂生產的蜂蜜是蜂蜜與花粉的混合物,營養價值高,效果明顯。李時珍把蜂蜜分為二類,一種是木蜜即是木器中取得;另一種是巖蜜。而木蜜是飼養在木桶中的中華蜜蜂所產。 [13]  中華蜜蜂起着平衡生態的作用,有利於高寒山區植物受粉。 [8]  中華蜜蜂還是中國獨有的蜜蜂品種。但因毀林造田、濫施農藥、環境污染、引入外來品種等因素,中華蜜蜂面臨着嚴重的生存危機。 [6] 
別    名
中華蜂,中蜂,土蜂
中文學名
中華蜜蜂
拉丁學名
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膜翅目
亞    目
細腰亞目
蜜蜂科
亞    科
蜜蜂亞科
蜜蜂族
蜜蜂屬
亞    屬
彎月蜜蜂亞屬
東方蜜蜂
亞    種
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地理分佈

中華蜜蜂原指東方蜜蜂種下的一個亞種,但分佈在我國境內的東方蜜蜂很可能不只一個亞種。鑑於我國東方蜜蜂亞種分類的未確定,現暫時將我國東方蜜蜂總稱為中蜂。中蜂是我國本土的特色蜂種,非常適應我國山區的自然環境。 [1] 
在中國,中華蜜蜂從東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佈。據楊冠煌等調查,中蜂的分佈,北線至黑龍江省的小興安嶺,西北至甘肅省武威、青海省樂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新疆深山也發現有少量分佈。西南線至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墨脱、攝拉木,南至海南省,東到台灣省。集中分佈區則在西南部及長江以南省區,以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廣東、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區數量最多。中國飼養量200多萬羣,約佔全國蜂羣總數的1/3左右。

中華蜜蜂生物習性

中華蜜蜂外形

中華蜜蜂(圖3) 中華蜜蜂(圖3)
中華蜜蜂工蜂腹部顏色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有的較黃,有的偏黑; 吻長平均5mm。蜂王有兩種體色:一種是腹節有明顯的褐黃環,整個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種的腹節無明顯褐黃環,整個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為黑色。南方蜂種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體長10~13mm,雄蜂體長約11~13.5mm,蜂王體長13~16mm。

中華蜜蜂習性

中華蜜蜂飛行敏捷,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每日外出採集的時間比意大利蜂多2~3小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強,喜歡新脾,愛啃舊脾,抗蜂蟎美洲幼蟲腐臭病能力強,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易受蠟螟危害,喜歡遷飛,在缺蜜或受病敵害威脅時特別容易棄巢遷居,易發生自然分蜂盜蜂,不採樹膠,分泌蜂王漿的能力較差,蜂王日產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羣勢小。

中華蜜蜂天敵危害

1:胡蜂
胡蜂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夏、秋季蜜蜂的主要天敵,危害嚴重時,蜂羣可損失20%~30%的外勤蜂。胡蜂不僅攔劫空中飛行的蜜蜂,而且還在巢門四周靜候,危害嚴重時,整羣蜜蜂無一出勤,對羣勢弱的蜂羣,胡蜂成羣攻入,迫使蜂羣棄巢遷飛或被毀滅。蜜蜂採集蜂飛出的數量隨胡蜂干擾時間的增加而明顯下降,干擾的時間越長,蜜蜂採集蜂恢復到正常數量的時間就越長;高原温帶型東方蜜蜂和低海拔熱帶型東方蜜蜂在胡蜂干擾時,在數量變化上有明顯的差異,後者對胡蜂的干擾比前者更為敏感(P>0.05)。餘林生等報道,胡蜂與意蜂的日出勤高峯都在11:00,而中蜂的日出勤高峯期在10:00,與胡蜂錯開,中蜂具有出勤早收工晚,夏秋季還是有在清晨和黃昏進行突擊採集的特殊習性,再加上中蜂個體小、飛行靈活敏捷,善於躲避胡蜂的為害,減少胡蜂的捕殺,而意蜂卻無法躲避胡蜂為害,損失慘重。 [2] 
2:外來入侵
意大利蜂,意蜂是我國飼養的主要外來蜜蜂品種。可意大利蜂翅膀振動的頻率,與中華蜜蜂的雄蜂翅膀振動的頻率有點相似,被中華蜜蜂誤認為它是雄蜂,意大利蜂順利進巢門後,殺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一個蜂羣只有一個蜂王,而失去它,可以説是該蜂羣最大的災難了。

中華蜜蜂存活環境

960餘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是由寬廣的平原、高原、丘陵和山地構成,其地貌複雜,各種地形交錯分佈,總趨勢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
廣闊的國土,從南向北跨越了熱帶、亞熱帶、暖温帶、中温帶及寒温帶 5個氣候帶。黑龍江省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漠河等地處寒温帶;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大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屬中温帶;山東全省和陝西、山西、河北等省的大部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為暖温帶;秦嶺-淮河以南的絕大部分地區均處亞熱帶;海南、台灣及廣東等省的南部為熱帶。面積寬廣的青藏高原,因地勢、地形的影響,自然景觀、農牧業生產與上述5個温度帶存在明顯差異。
受季風氣候影響和因離海洋遠近的差異,濕潤、半濕潤、半乾旱與乾旱4類地區在中國並存。東北三省的東部及秦嶺、淮河以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屬於濕潤地區,年降水在800mm以上;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東南部屬半濕潤地區,年降水400mm以上;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大部為半乾旱地區,年降水400mm以下;新疆、內蒙古西部、青藏高原東北部為乾旱地區,年降水200mm以下。
複雜的地形和氣候,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有茂密的森林。西南則有“北迴歸帶上的明珠”著稱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在東海之濱和南海島嶼,無數熱帶、亞熱帶的珍貴植物羣落交相輝映。中部的黃河與長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各種農作物更是綠葉繁花,常年不斷,四季飄香,即使是在乾旱與半乾旱地區的“大西北”高原、盆地、沙漠、戈壁等各類地貌上,也分佈着各種生態環境下的植物羣落。

中華蜜蜂形態特徵

蜜蜂具有一般昆蟲的形態特徵,體軀分節,分別集合為頭部、胸部和腹部三個體段。在部分體節上着生成對的附肢,附肢也分節。外骨骼的體殼支撐和保護蜜蜂的內部器官。體表密生絨毛,具有護體和保温作用。特別在寒地越冬結團的蜂羣,蜜蜂絨毛保温意義尤為重要。頭部和胸部的絨毛呈羽狀分叉,這對蜜蜂採集花粉和促進植物授粉具有特殊的意義。蜜蜂體表有些空心狀與神經相連的毛是蜜蜂的感覺器官。
蜜蜂在體節集合方面與一般昆蟲明顯不同。第一腹節前伸與胸部緊密結合,形成並胸腹節。並胸腹節後部猝然緊縮,與第二腹節前部收縮成柄狀的腹柄膜質相連,外觀上將胸腹明顯分為兩段。為便於形態和功能的研究,將胸部三節和並胸腹節劃分為胸段,除第一腹節外的腹部為腹段。

中華蜜蜂蜜蜂成蟲頭部

蜜蜂頭部由細而富有彈性的膜質頸與胸部相連,着生感覺器官和口器,是蜜蜂感覺和取食的中心。蜜蜂頭殼外觀看不出分節的痕跡,但從胚胎髮育比較解剖學的研究表明,頭部也是由數個體節組成的。昆蟲頭部的體節數學術界觀點不同,主要有4節説和6節説兩種。頭部的體節有四對附肢,觸角、上顎、下顎和下唇。
蜂王工蜂雄蜂的頭部形狀各不相同,正面觀蜂王呈心臟形,雄蜂呈圓形,工蜂呈倒三角形。三個單眼在頭頂呈倒三角形排列,一對複眼着生在頭部上方兩側。一對觸角基相靠較近,位於顏面中央,其上着生一對觸角。觸角基下方有一呈拱形的額唇基溝,與呈直線的上唇溝圍成近梯形略凸起的唇基。長方形的上唇懸掛於唇基下緣,能前後活動。一對上顎着生在上唇基部後方兩側,可左右開合。上顎後方是口喙,由一對下顎和下唇構成,可向前伸出臨時組成吮吸構造,也可折向頭的後下方。
頭部後方表面略凹陷,以膜質頸與胸部相連。頭後中央有一橢圓形開口,稱後頭孔,頭腔通過此孔與軀幹溝通,食道、神經、背血管、血腔、氣管、唾管等經此孔與胸部相連。後頭孔兩側及下方為次後頭,其後緣不規則地隆起。在次後頭近下緣兩側有一對突起,與前胸側板相連。後頭孔下方體壁形成較大的馬蹄形缺口,下唇和下顎基部鑲嵌於此,並以膜質與缺口相連。此缺口下陷處為喙窩。
1.1 眼
眼是蜜蜂的視覺器官,包括一對複眼和三個單眼。複眼由數千只小眼組成。蜜蜂複眼的發達程度與其視力的需要相適應。蜂王多在巢內活動,對視力要求相對較低,每一複眼約由3 000~4 000個小眼組成;工蜂的每一複眼有4 000~5 000個小眼;雄蜂在空中追逐處女王交配,需要發達的視力,其組成複眼的小眼多達8 000個。
小眼呈六邊形,相互緊密排列。由眾多小眼組成的複眼表面呈球面狀,每一小眼的感光方向不同。小眼間着生許多較長且不分叉的毛。
單眼為半球狀突起,直徑約0.5 mm,有光澤,顏色稍暗。
1.2觸角
以其基部着生在頭壁膜質的觸角窩中,由四束肌肉牽引,可靈活轉動。蜜蜂的觸角為膝狀,由柄節、梗節和鞭節等組成。柄節呈柄狀,位於基部,雄蜂的柄節比工蜂短;第二節短小如梗,與柄節呈近直角彎曲;鞭節分亞節,可彎曲,位於觸角的端部。蜂王和工蜂的鞭節共有10個亞節,雄蜂的有11個亞節。除基部兩個亞節外,鞭節的表面覆蓋着許多與神經相連的感受器。觸角感受器對接觸和氣味的刺激敏感。
1.3 口器
為嚼吸式,既有咀嚼固體食物的器官,也有吮吸液態食物的器官。蜜蜂的口器由上唇、上顎、下顎、下唇等構成。
1.3.1上唇
位於唇基下方,可前後活動,主要功能為從口器前方阻擋食物。上唇內側有一從唇基內壁突出延伸的內唇。內唇為柔軟膜片,其上富有味覺器。
1.3.2上顎
是咀嚼器官,主要功能為咀嚼花粉等固體食物、使用蜂蠟蜂膠、清房清巢、禦敵等,並在吸食時支持喙基。每一上顎由前後兩個關節點與頭部相接,由開肌和閉肌兩條肌肉控制其左右開合。
三型蜂的上顎大小、形狀均有差異。工蜂上顎的基部粗壯,中間縮窄,端部膨大變寬。在上顎內表面中央的上顎溝和上顎峽,始於上顎基部,與上顎腺的開口處相連,延伸至上顎的末端,貫穿上顎始終。蜂王上顎比工蜂略大,基部更加粗壯,端部鋭利,能夠在羽化時自行咬開堅實的繭衣出台。根據該特性,在誘台時,只需在王台側面實施保護,就可使王台免於被工蜂破壞。雄蜂上顎較小,基部略寬,端部狹小,近乎退化。
l.3.3口喙
口喙是蜜蜂的吮吸器官,由下唇和下顎構成。其基部緊密相連,着生於頭背部後頭孔下方的喙窩膜質上。
一對下顎位於上顎後方,下唇兩側。下顎由軸節、莖節和盔節組成。軸節細長,呈棒狀。在兩軸節間有一對排列成"∧"形的喙基片,連接在軸節端部,由肌肉控制其活動。軸節基部固連在喙窩的膜質中,端部以小球突與下顎中部的莖節呈關節狀連接。莖節寬而長,端部外側着生已退化成兩個小節的下顎須。與莖節端部相連的是呈刀片狀的盔節外顎葉,外顎葉基部內側,為褥狀的內顎葉。
下唇基部是一個三角形後頦,支接於喙基片上,與後頦相連的為前頦。前頦的前壁與舌後壁圍成唾竇,唾管開口於唾竇底部。前頦端部兩側着生一對細長扁平的下唇須,中央着生一根中唇舌。中唇舌端部有一圓形的中舌瓣。每根下唇須由兩個較長的基節和兩個較短的端節組成,其端部着生眾多的觸覺和味覺感覺器。下唇須由一條肌肉與前頦相連,可單獨活動。下唇前頦末端延伸的中唇舌細長呈管狀,腹面內凹形成唾道。中唇舌的舌杆由多毛的硬環和狹窄光滑的膜質相間組成,因此中唇舌能伸長和縮短。中唇舌基部由一對短葉狀的側唇舌包圍,可將唾竇中流出的唾液引向中唇舌腹面的唾道中。
蜜蜂吮吸液體時,下顎軸節向下伸出,下顎和下唇各部分伸直,下顎葉節瓣緊貼在內唇下,與口前腔閉合,使口喙的食物道與口相連。一對下顎盔節在前面,一對下唇須在後面,包圍着中唇舌形成喙管(。喙管的外圍通道為食物道,液體食物由此進入消化道。口喙不使用時,下顎軸節向後擺動,盔節和中唇舌向後折回,緊靠在下顎莖節和下唇前頦。
蜜蜂的食竇和唾竇有吮吸和還吐功能,適於採蜜、釀蜜、採水和飼餵。

中華蜜蜂蜜蜂成蟲的胸段

胸段是蜜蜂運動中心,由胸部體節和並胸腹節(即第一腹節)構成,堅硬的體壁內有着發達的內骨骼和肌肉,靈敏有力地控制着三對足和兩對翅的活動。
蜜蜂胸部三節,分別為前胸、中胸和後胸。相鄰胸節以節間縫分界,每一胸節均由背板、腹板和一對側板構成。中胸和後胸背板兩側各着生一對膜技翅,前胸、中胸、後胸腹板兩側各着生一對足。並胸腹節由一大的背板和狹窄的橫形腹板組成,與胸部形成一整體。
前胸背板狹窄,呈衣領狀,緊接於中胸盾片前面,兩側向後延伸形成扁平的背板葉,覆蓋着第一對氣門。前胸一對側板向前伸出,在端部楔狀樞軸點與頭部相接。前胸側板和腹板支持着一對前足。中胸是蜜蜂胸部體段中最大的體節,支持發達的中足和前翅。中胸背板位於前翅的翅基上,由盾片和小盾片組成,為胸壁最高部位。小盾片呈弧形隆起,其色澤是蜜蜂品種特徵之一。中胸背板隆起部分向前急劇傾斜至前胸背板。後胸背板為一狹窄的環帶狀骨片,緊密地楔在中胸和並胸腹節之間。後胸背板在近翅基處略向外擴展。中胸和後胸側板癒合。並胸腹節由前部寬大後部突然變窄的背板和狹窄的橫形腹腔板組成,背板兩側有一對橢圓形氣門。
蜜蜂翅兩對。前翅和後翅分別着生在中胸和後胸背板兩側,前翅大於後翅(圖)。蜜蜂透明翅膜質,翅上有網狀翅脈,是翅的結構支架。昆蟲翅脈由氣管系統演化而來,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現出系統發育上的親緣關係,因此翅脈以及由縱橫翅脈分割形成的翅室是分類鑑定的重要依據。蜜蜂前翅有4條主要縱脈,由前至後分別是前緣脈、徑脈、中脈、臀脈(圖)。
翅基部有稱為翅關節片的小骨片,包括翅基片、肩片、腋片和中片(圖)。翅關節片控制蜜蜂翅的張開、摺疊、飛行、振翅、扇風等活動,其中腋片是翅與胸部連接及摺疊的重要關節。蜜蜂翅基腋片共有4片,第一腋片與第四腋片鉸鏈,與胸部前背翅突相接,前端突出,是翅基片和中脈的支點;第二腋片內緣與第一腋片相接,前端頂接徑脈基端,外緣與中片相接,腹面的凹陷與胸部側翅突支接,是翅運動的重要支點;第三腋片是一後緣上卷長骨片,是翅摺疊的重要構造。第三腋片近基部着生三條肌肉,肌肉另一端附着在胸部側板。肌肉收縮使第三腋片外端抬高,並向背部轉,使展開的翅水平地轉到胸部的背面,順着胸部和腹部向後伸直。
翅的連鎖器是蜜蜂協調飛行中前後翅運動的器官,由後翅前緣一排向上彎曲的小鈎和前翅後緣向下彎曲的卷褶組成。當展翅飛行時,前翅從後翅上面拖過,後翅的小鈎就自然地和前翅的卷褶掛在一起。雄蜂的翅比工蜂發達,翅鈎也比工蜂粗壯,有利於婚飛。
除飛行外,蜜蜂翅還有扇風以調節巢內温濕度、促進稀蜜濃縮及振動發聲以傳遞信息等功能。
足為蜜蜂胸部附肢,分節,每個節間關節處的活動只限於一個平面上,不同關節點的活動水平面不同,使得蜜蜂足的活動有了一定的靈活性。蜜蜂三對足的大小和形狀均有所不同,但均由基節、轉節、股節、脛節、跗節和前跗節等6節組成。
蜜蜂跗節共有5節,特別是與脛節相連的基跗節膨大延長,其上着生許多采集和攜帶花粉的特化構造。位於足末端的前跗節由兩個堅硬鋭利的爪和一個柔軟的中墊組成,是蜜蜂攀附和行走時支撐的器官。行走和停留時,在粗糙表面用爪抓附,而在光滑表面則用中墊吸附。
工蜂足除了行走外,還有采集和攜帶花粉的重要功能。這些特化器官,均着生在三對足的基跗節和脛節上。由於蜂羣社會化的分工,蜂王和雄蜂的這些特化構造已退化。
前足着生在前胸腹板兩側。在前足基跗節基部的內緣,有一半圓形的凹槽,槽內密生整齊排列的一列粗壯短毛;前足脛節的端部內緣,靠近基跗節的凹槽處,有一可上下開合的指狀突。此凹槽和指狀突共同組成了淨角器。淨角器是蜜蜂清理觸角的器官,蜂王、工蜂和雄蜂均有。蜜蜂在清理觸角時,先將觸角柄節放入凹槽,在脛節和基跗節彎曲並靠近凹槽的同時,可活動的指狀突壓在已放入凹槽中的觸角上,然後抽拉觸角,使凹槽中短毛刷除觸角上的花粉、灰塵等異物。
工蜂前足基跗節內緣邊上,密生排列整齊的硬毛,類似刷子的結構,稱為跗刷。前足跗刷主要收集粘附在頭部的花粉粒。
中足基跗節內緣邊也有跗刷構造。中足跗刷主要收集粘附在胸部和腹部的花粉粒。中足的脛節近端部內緣,有一可活動的脛距,用以清理翅基和氣門
後足基跗節內側表面,橫向整齊排列着十幾列順着基跗節軸線向下生長的硬刺,用以承接前足和中足跗刷收集來的花粉粒,此結構稱為花粉櫛。後足脛節端部後緣,着生一排硬齒,為花粉耙,可將相對一側後足花粉櫛上具粘性的花粉粒刮到花粉耙的齒根處,即花粉筐下部,再通過脛節和基跗節間的關節抽動,由耳狀突將其推人花粉筐中。耳狀突為一耳狀突起,位於後足基跗節基部外緣。耳狀突邊緣橫向扁平,表面整齊密集排列尖齒狀突起。後足脛節外側為花粉筐,是攜帶花粉團的器官。其表面略凹陷,光滑無毛,基部窄,端部寬,蜜蜂採集花粉時,花粉團在此處形成。花粉筐周邊着生彎曲的長毛,可起到從四周固着花粉團的作用;靠近端部中心處,生長一根較長的硬刺,花粉團將其圍繞其中,穩固花粉筐中的花粉團。

中華蜜蜂蜜蜂成蟲的腹段

腹段是蜜蜂消化和生殖的中心,由除第一腹節(並胸腹節)外的腹部其他體節構成。腹腔充滿血液,內含複雜的消化、排泄、呼吸、神經、循環、生殖等系統,但外部形態比較簡單。每一腹節背板兩側有一對氣門,是蜜蜂呼吸系統的開口。此外還有蠟鏡、臭腺、螫刺等結構和器官。
蜜蜂腹段明顯可見環節,蜂王和工蜂6節,雄蜂7節。由於第一腹節已併入胸段,腹段可見的第一環節在形態學上稱為第二腹節。腹段體節的體壁由一個較大的背板和一個較小的腹板套疊組成,以側膜連接成筒狀。腹板套疊在背板外側。腹節間以節間膜相連,也呈套疊狀,前一節背板和腹板分別向後延伸,將後一節背板和腹板部分遮蓋,因此,蜜蜂腹部能彎曲,也能在縱橫兩個方向伸縮。第二腹節前端急劇收縮,呈柄狀,與並胸腹節後端相接。蜂王和工蜂腹部末端為第七腹節,背板和腹板形成圓錐狀。第八、第九、第十腹節合併縮小,隱匿於第七腹節內。
1蠟鏡
蠟鏡為工蜂所特有,共4對,卵圓形,表面光滑,位於第4~7腹節腹板上。常態下,蠟鏡被前一腹節腹板完全覆蓋。蠟腺細胞生長在蠟鏡內側。蠟腺細胞分泌的蠟液通過鏡膜微孔滲透到蠟鏡表面。
2臭腺微孔
工蜂腹部第七節背板前緣表面有許多微孔,放大940倍便清晰可見。具微孔的背板內部有臭腺。臭腺物質是蜜蜂的引導信息素,在招引、採集、認巢、團集時,以氣味作為信號招引同伴。常態下,臭腺微孔被前一節背板覆蓋。釋放臭腺物質時,露出微孔,並扇風以助氣味擴散。
3螫刺
螫刺是蜜蜂的自衞器官,由產卵器特化形成,所以只有雌性蜜蜂才具有。螫刺由三部分組成,螫杆、螫刺基和毒囊。一般情況下,螫刺隱藏在第7腹節內螫刺腔中,螫刺基部懸在螫刺腔膜質壁上。螫杆兩側是背產卵瓣。螫杆由一箇中針和一對螫針組成。與工蜂相比,蜂王螫杆略長且略彎曲,較粗壯,端部略鈍圓。中產卵瓣特化成中針,腹產卵瓣特化成螫針。中針腹面兩側有滑軌,與螫針上的凹槽配合,使螫針能在中針的滑軌上相對滑動。中針和螫針間閉合成毒液道,與毒囊相通。工蜂和蜂王中針的末端表面有三對逆齒,螫針近端部側緣有10個左右的倒齒。蜂王螫針倒齒比工蜂少且小。在中針和螫針倒齒上,有像按鈕似的感受器,這種感受器很可能是用於感覺螫杆刺入敵體深度的。
螫刺基由螫刺球、附腺、一對彎臂和三對不同的骨片和肌肉、神經節組成,是蜜蜂使用螫刺和兩根螫針在中針上相對滑動時的動力和傳動部分。三對骨片分別為方形骨片、三角形骨片和長方形骨片。與工蜂相比蜂王的毒腺更發達,毒囊大。
在自衞行為中,蜜蜂將螫杆伸出刺人敵體,毒囊收縮排毒。由於逆齒作用,兩根螫針相對滑動的結果使螫杆越來越深入,最後整個螫刺與蜂體斷裂。螫刺有獨立的神經節,控制螫刺肌肉
有節奏地收縮,離體後繼續深入,並繼續排毒,直至毒囊中毒液排盡。

中華蜜蜂遺傳資源現狀

現在中蜂主要分佈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等山區。山西中蜂主要分佈在太原以南的中條山太行山呂梁山。吉林和遼寧的中蜂主要分佈於沿中朝邊境的長白山,遼寧西部興城、綏中等地有少量中蜂活框飼養,但蜂種可能部分來源於相鄰的河北省。江蘇省中蜂僅存於鄰近浙江湖州的山區。安徽中蜂分佈在大別山和黃山。山東中蜂主要分佈在沂蒙山區,膠東半島有少量原始飼養的中蜂。河南中蜂分佈在秦嶺東部餘脈、太行山南麓、大別山北麓。西藏中蜂主要分佈在林芝地區,南部與不丹、尼泊爾、印度交界的地方可能有少量中蜂存在。寧夏中蜂分佈在北部的六盤山區。甘肅中蜂主要分佈在平川、定西、卓尼縣以東的秦嶺和六盤山區。黑龍江省中蜂基本滅絕,在烏蘇里江西岸的饒河、穆稜等地偶爾還能發現野生中蜂。如果烏蘇里江東岸的俄羅斯還存在中華蜜蜂種羣,黑龍江的中蜂種羣的恢復還有希望。青海中蜂野生種羣基本消失,據説僅民和縣和貴德縣有中華蜜蜂養殖場 [1] 

中華蜜蜂瀕危現狀

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有7000萬年進化史。在中國,中華蜜蜂抗寒抗敵害能力遠遠超過西方蜂種,一些冬季開花的植物如無中華蜜蜂授粉,必然影響生存。中國許多植物繁衍下來,中華蜜蜂功不可沒。中華蜜蜂為蘋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温、出勤早、善於蒐集零星蜜源,對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而洋蜂的嗅覺與中國很多樹種不相配,因此不能給這些植物授粉。由於毀林造田、濫施農藥、環境污染等因素,造成中華蜜蜂生存危機。而引入的意大利等國的洋蜂,是對中蜂最大的威脅。這些洋蜂對中華蜜蜂有很強的攻擊力,且翅膀振動頻率與中華雄蜂相似,導致中華蜜蜂誤認,從而可以順利進入蜂巢,還得到相當於同伴的待遇和飼餵。不同種羣不能共存,洋蜂殺死中蜂蜂王不可避免。自1896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優良品種如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和喀尼阿蘭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的引進和大量的繁育以來,中華蜜蜂受到了嚴重威脅,分佈區域縮小了75%以上,種羣數量減少80%以上。黃河以北地區,只在一些山區保留少量中華蜜蜂,如長白山區、太行山區、燕山山區、呂梁山區、祁連山區等,並處於瀕危狀態,蜂羣數量減少95%以上;新疆、大興安嶺和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區中華蜜蜂已滅絕,半山區處於瀕危狀態,大山區如神農架山區、秦嶺、大別山區、武夷山區、浙江南部、湖南南部、江西東部、南部山區、南嶺、十萬大山等地區處於易危和稀有狀態,蜂羣減少60%以上;只在雲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還保存自然生存狀態。 [3] 

中華蜜蜂生態作用

  1. 西方蜜蜂在中國自然生態系統中,在生態位上與中蜂雖然有許多重疊,但其個體特性卻有許多差異,如西方蜜蜂的工蜂嗅覺靈敏度較低,不易發現分散、零星開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薔蔽料、漆樹科、山茶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葫蘆科等。這些種類的植株分散,矮小,多生長在遮蔭處。開花時,中蜂是主要採花者,西方蜜蜂的工蜂很少去。另外,在同一採集地區,中蜂每日外出採集時間比意大利蜂提早和延遲,一般多2~3h。因此,中蜂對本地植物授粉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西方蜜蜂。中蜂被西方蜜蜂取代導致當地植物授粉總量降低,使多種植物授粉受到影響,一些種類的種羣數量逐漸減少直至最終絕滅,結果導致山林中植物多樣性減少。
  2. 中華蜜蜂的工蜂在氣温7℃左右能正常運行採集活動,而在四川阿壩地區的阿壩亞種,當氣温在3℃~4℃時,工蜂便出外採集。周冰峯等(1988年)測出:12月至次年1月,福建南靖縣八葉五加開花期,當在氣温14℃以下時,中蜂羣外出採集的工蜂平均超出意蜂3倍。安全採集氣温中蜂為6.5℃,而意蜂卻是11.0℃,中蜂工蜂採集氣温比意蜂低3℃~5℃左右。如果西方蜜蜂取代中蜂,早春和晚秋在較低氣温中開花的物種,如柃屬,香薷屬,菊科,十字花科等一些種類,其授粉作用受嚴重影響。
  3. 西方蜜蜂引進中國已有100多年,依然只有少量蜂羣能在東北的大、小興安嶺,新疆北部的自然山林中生存,其他地區必須依靠人工飼養繁衍。而飼養西方蜜蜂的許多蜂場,當主要蜜源結束後,由於無法像中蜂一樣依靠零星、分散的蜜源留在當地繁殖,需追花奪蜜轉地放養。因此,西方蜜蜂雖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中蜂的傳粉作用,但由於無法在野外生存,只能依靠人工轉地放養,這種代替的生態作用也就喪失了。
  4. 在中國山林中,胡蜂種類眾多。中蜂能夠抵抗胡蜂的攻擊,與胡蜂處於共存的平衡狀態。而中國許多胡蜂種類對引進的西方蜜蜂品種造成毀滅性打擊。在歐洲,山區胡蜂種類少,多為小型胡蜂,與當地野生西方蜜蜂種羣處於相互共存的平衡狀態。西方蜜蜂引入中國後,不能抵抗中國胡蜂的攻擊,因此無法代替中蜂成為新領地的野生種羣,發揮其生態作用。 [4] 
中華蜜蜂(圖4) 中華蜜蜂(圖4)

中華蜜蜂消亡之謎

中華蜜蜂(圖5) 中華蜜蜂(圖5)
中華蜜蜂起着重要的平衡生態作用,特別有利於高寒山區的植物,華北地區的很多樹種都是早春或是晚秋開花的,還有的是零零星星開花的,如果沒有中華蜜蜂,植物的受粉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其它蜂種所不具備的特性。中華蜜蜂一旦完全滅絕,會影響整個與之有關的植物共生生態系統的變化。一隻優良的中華蜜蜂蜂王在產卵期每晝夜可產卵1500粒左右,它的平均壽命為3~5年,最長的可達8~9年。然而20世紀末,中華蜜蜂在北方地區,黃河以北逐步減少了,長白山也只剩下幾百羣了。中華蜜蜂的減少,主要是蜂王由於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中國科學院經過研究,解開了蜂王之死的謎團。

中華蜜蜂疑因一、物種不和

中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養蜂歷史悠久,目前國內養的東北黑蜂(俗稱北方黑蜂)是20世紀初由俄羅斯遠東地區引入饒河,它是西蜂的變種,主要生活在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後來就不斷有不同種羣的蜂引入國內,除了東北黑蜂外,還有東方蜜蜂,也就是中華蜜蜂;另外一種就是引進的西方蜜蜂,其代表種叫意大利蜜蜂,簡稱意蜂。
文獻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某地114羣蜂飛逃後廝殺而大量死亡,僅剩下大約一兩羣蜜蜂。中華蜜蜂習性比較温和,隨着環境氣温的升高,在野外蜂場,蜂箱周圍的植物都無精打采地低下了頭,而這時每個蜂羣的巢門口都會出現迅速扇動翅膀的工蜂。
專家解釋説,當温度在25℃以上時,工蜂會出來自動扇動翅膀,把風向蜂巢內吹入,以維持蜂巢33℃-36℃較為恆定的温度,而這種迅速扇動翅膀的行為往往會引起其它蜂種的攻擊。但科學家認為,只有在對蜂羣極為不利的內外因素條件下才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中華蜜蜂疑因二、他殺

有一種叫“花葫蘆”的胡蜂是中華蜜蜂的天敵。這是一種捕食性昆蟲,個體很大,對人也有一定的攻擊性。
調查人員和蜂農一起多次觀察胡蜂對中蜂的危害情況,他們發現胡蜂一般捕食飛行的中蜂,一旦胡蜂來到中蜂蜂巢門口的時候,中蜂就會排成一排,發出“嗡嗡”的聲響,向胡蜂示威,不讓其進來。可是甜蜜的誘惑,使得胡蜂孤注一擲,依仗着比中蜂大幾倍的身軀,經過激戰,衝進中蜂蜂巢。
可進了蜂巢以後,胡蜂立即被幾十只中蜂圍成一團,儘管胡蜂很厲害,但也抵不住中蜂羣起而攻之,經過一段時間,這個特別的集體就把胡蜂消滅了。當調查人員扒開蜂團,胡蜂已經死在裏頭了,但同時也有不少數目的中華蜜蜂因此而死亡。

中華蜜蜂疑因三、病害

養蜂業最大的病害就是蜂蟎,許多蜂種因為受到這種蟎的寄生,使蜂羣遭受到嚴重損失。蜂蟎會引起蜜蜂的大量死亡,有時甚至達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死亡率,以至於使整個蜂羣毀滅掉。會不會是中華蜜蜂的工蜂採蜜時把蜂蟎帶回傳染給了整個蜂羣,而導致蜂羣滅亡呢?研究發現,科研人員一把蜂蟎放到中蜂身上,中蜂就抖動得很厲害,抖動很長時間以後,引起了周圍其它工蜂的注意,別的工蜂就爬到它的身上去,不久就把蜂蟎叼走了。通過科研人員深入研究和觀察,發現只有中華蜜蜂有這種特性,像這樣個體之間利用聲波來傳遞不同的信號,求夥伴來幫忙的現象,在中國國內還是首次發現。
這一觀察結果發表以後,引起了中國國內同行的關注。同時為中華蜜蜂的研究提供更進一步的幫助。很多人看到,中華蜜蜂的這種特性,是世界上其它蜂種所不具備的,既然中華蜜蜂不會受到蜂蟎的危害,蜂王也就更不會受到蜂蟎的侵襲。

中華蜜蜂主因:外來入侵

調查人員在偶然的一次為死亡的中華蜜蜂蜂王做解剖時意外發現了線索,蜂王的身體上有類似蜜蜂蜇刺樣的鈎狀物,這個鈎狀物又與中華蜜蜂的蜇刺有很大區別。
在農科院蜜蜂所,科研人員將不同蜂種的蜇刺進行比較,發現蜂王身體上的蜇刺是意大利蜂的。意大利蜂是中國引進的外來蜂種,個體大、產蜜量高,令科研人員不解的是,不同蜂種要進入對方的蜂巢幾乎是不可能的。科學家們對意蜂是如何進入中蜂蜂巢這個謎進行了破解,他們和當地蜂農在野外的飼養場,設置了半透明的蜂箱,隔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觀察。
經過許多天的觀察,科學家們終於捕捉到意大利蜂進入中蜂蜂巢的情況。本來種羣之間,每個蜂羣都能保衞自己的家園,如果別的蜂羣來的話,肯定會打架,可是意大利蜂到了中華蜜蜂蜂巢的門口,先振動翅膀,中華蜜蜂就讓它進去了,進入蜂巢後還得到相當於同伴的待遇並得到飼餵,説明中華蜜蜂對意大利蜂沒有抵抗能力。
通過長期觀察,發現意大利蜂翅膀振動的頻率,與中華蜜蜂的雄蜂翅膀振動的頻率有點相似,既然振動頻率一樣,這種蜂羣之間的信息交流就可以建立了。所以中華蜜蜂就誤認為它是雄蜂了,由於不同種羣之間畢竟不能共存,意大利蜂殺死中蜂蜂王也就不可避免。
一個蜂羣只有一個蜂王,而失去它,可以説是該蜂羣最大的災難了,蜂王的死會造成蜂羣的滅絕。蜂王之死的原因逐漸清晰起來,調查使科研人員發現,如果一個地方混養兩個不同蜂種,就很容易把本地中華蜜蜂蜂羣消滅,外來物種的引入對中蜂是最大的威脅。

中華蜜蜂飼養管理要點

中華蜜蜂飼養管理簡介

中華蜜蜂飼養管理技術雖然與西蜂飼養管理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中華蜜蜂有其特有生活習性,在飼養管理方法上,必須更適應中華蜜蜂的某些生活習性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否則會造成不應有的麻煩,甚至會造成損失。

中華蜜蜂放蜂場地選擇

中華蜜蜂放蜂場地應選擇在遠離工廠、礦山、公路等僻靜的山坡、半山坡以及林木邊沿、避開人畜騷擾或振動干擾,蜂場附近要有充足而清潔的水源。中華蜜蜂對大宗蜜源要求並不十分嚴格,但對蜜粉植物種類要求較多,蜜源花期連續,沒有太長的斷蜜期,由於中華蜜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外界零星蜜粉不斷,避免引發盜蜂,便於管理。

中華蜜蜂蜂羣擺放

由於中華蜜蜂馴養時間短,野性較強,定向能力較差,容易迷巢,因此擺放中華蜜蜂就不能象擺放西蜂那樣成行、整齊而緊密、方向一致。擺放中華蜜蜂蜂羣,羣間距離要遠些,前後交錯,巢門方向不求一致,避免羣間蜜蜂相互錯投,造成相互鬥殺。特別交尾羣,更要加大大羣之間的距離,防止蜂王投錯被殺。各箱體應用木樁墊起,防止螞蟻對中華蜜蜂蜂羣的侵擾,造成逃蜂。

中華蜜蜂防止異味接觸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對異味反應很敏感。飼養中華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過的蜂箱。或選擇無異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塗上少量的蜂蠟,消除木質氣味,利於中華蜜蜂接受,防止飛逃。不用味重的藥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後,必須徹底消除異味後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儘量採用灼燒方法進行消毒,防止異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羣。

中華蜜蜂蜂羣管理

中華蜜蜂嗅覺靈敏,盜性較強,防止盜蜂是管理中華蜜蜂的一項主要工作,應隨時加以注意。最好在巢門閘板上分兩排打6—8個小孔,孔徑5—5.5mm。在飼養過程中,根據羣勢變化開放或堵塞小孔數。箱縫用塑料膠帶封嚴。
中華蜜蜂叩舊脾的習性是與其對巢蟲(蠟螟)抵禦能力差有關,飼養中華蜜蜂要勤造新脾更換舊脾,換出來的舊脾除保存少量採蜜期使用外,其餘應及時淘汰化蠟,防止蠟螟卵蟲帶入蜂羣,加高箱底與巢脾下樑間的距離,至少要有40毫米的間距。或者採用活底蜂箱,以便隨時清除箱底上的蠟屑,以防蠟螟產卵。
野生中蜂的蜂巢是:中心部位多為蛹脾,蛹脾外邊是蟲脾,蟲脾外邊是卵蟲脾,卵蟲脾外邊是未造完整的新脾。整個蜂脾呈半球形各脾上部都有較大範圍蜜粉圈,子圈均在各脾下部。因此管理中蜂不必過分強調調脾,繁殖期內儘量減少開箱次數,以免擾亂蜂羣的正常生活秩序。
分蜂季節適當增加檢查次數。中蜂分蜂羣出飛時間早,蜂王在王台裏產卵後不等王台封蓋,隨時都有可能出飛。發現蜂羣怠工等分蜂預兆時,採取人工分蜂加於消除。蜜源開花前,多次毀台維持強羣羣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為提高採蜜量,流蜜初期可以合併蜂羣或者調動外勤蜂組織強羣採蜜。在採蜜期多造新脾。

中華蜜蜂中蜂羣的四季管理

一、春季管理
1、適時擴大蜂巢,加速蜂羣羣勢增長。
2、蜂場設置喂水器,並定期進行消毒。
3、定期檢查蜂羣(晴天温14℃以上時),清除箱底死蜂、蠟渣、黴變等污物,保持箱底清潔。
4、保持官密集羣勢,保持強羣繁殖,確保春繁擴羣快速。
5、防治蟎蟲。用殺蟎劑連續殺蟎2~3次,隔2天一次。
6、箱內外保温。地面上放置20~30釐米厚地乾草,蜂箱放在乾草上,頂蓋小草簾,外蓋箱蓋,後壁和兩側用草簾包裹,保持箱內空氣流暢。白天掀起草簾等覆蓋物,便於蜜蜂飛翔。
7、獎勵飼餵。調整蜂羣當天晚即可進行獎勵飼餵,喂稀糖漿。每日每羣喂糧漿100~200g,有蜜源時少喂或停喂。獎勵飼餵的飼料必須消毒過或確認無帶病毒飼料。
8、箱內保温物隨巢羣擴大摘除,箱外保温物蜂發展滿箱、氣温穩定時撤除(先撤除上面,再撤除周圍,最後撤除箱底)。
9、低温陰雨天要給蜂羣巢門每天喂水,補加粉脾於蜂巢外側。
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
二、夏季的管理
1、更換蜂王。在4~6月期間,把全場的蜂羣更換成當年的蜂王。
2、定期全面檢查,毀淨自然王台,加強通風,防止自然分蜂
3、採用遮陰、灑水等措施為蜂羣生產和繁殖創造適宜温度和温度。
4、巢上喂水。晴熱天氣在午時用清水打温布在箱頂覆蓋。
5、防止盜蜂,防除胡蜂、多蟾蜍,預防卷尾病。
三、秋季管理
養蜂者把一年作為養蜂的開始,秋季管理的重點是為蜂羣越冬及來年早春系列作準備。要防止出現7月強、8月弱,9月蟎嚴重的現象。
1、適時培養和更換蜂王,更換前,必須對全場蜂王進行一次鑑定,分批更換。採取適當措施促進蜂羣繁殖,培養適齡越冬蜂,保持巢內飼料的充足仍是一項關鍵的技術措施,同時結全換王和分巢治蟎等措施,在繼箱羣哺育力過剩的基礎組織多王羣繁殖越冬蜂。
2、適時斷子,防治蜂蟎,第一步,在8~9月,結合秋季育王,在組織交尾羣時提出封蓋子脾,使原羣無封蓋子脾,並先對原羣用藥,待新羣(交尾羣)子脾出房,蜂王交尾成功,所產的卵孵成幼蟲以後,對新羣進行治療;第二步,在蜂羣進入越冬並自然斷子初期(各地斷子始期不一)在9~11月進行藥物治療。治療務求徹底,注意的是,用藥前,先喂蜂,同時在人為斷子時,蜂羣中至少留卵脾一框以上。
3、通貯備越冬飼料,越冬飲料中不得含有甘露蜜。
4、注意防止農藥中毒。
四、冬季管理
1、越冬前要選擇好室友外越冬場所,要求清潔衞生、背風向陽,乾燥安靜。備好越冬保温材料,以20~30羣為一組,或以2羣、5~6羣為一組不等,用草簾把蜂箱左右和後面圍住,箱底墊15釐米左右的乾草。
2、越冬前期應調整蜂羣羣勢,適當縮羣、緊脾,留足越冬飼料,佈置越冬蜂巢。
3、越冬期間不宜開箱檢查,加強箱外觀察,調節蜂巢巢門,加強蜂巢保温,加強強羣及雙王羣的管理,提高蜂羣的抗病能力。
4、越冬後期就注意補充飼料和預防蜂羣下痢病,選擇晴暖的天氣進行蜜蜂排泄飛行。
5、越冬期補充飼料時,應使用消毒過後飲料或確認無帶菌病的飼料。

中華蜜蜂保護級別

2006年,中華蜜蜂(中蜂)被列入農業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參考資料
  • 1.    我國中華蜜蜂遺傳資源現狀  .萬方數據[引用日期2019-03-11]
  • 2.    曹義鋒,餘林生,畢守東。中華蜜蜂種羣特徵的研究進展[J].蜜蜂雜誌。2006(2)
  • 3.    王鳳鶴,楊甫等。北京中華蜜蜂的保護與利用[J].昆蟲知識。2007(6),144-148
  • 4.    楊冠煌。中華蜜蜂在中國森林生態系統中的作用[J].中國蜂業。2009(4),59
  • 5.    張克復主編,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甘肅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09,第661頁
  • 6.    瑾蔚編著,拯救瀕危動物 全綵圖本,大連出版社,2018.06,第20頁
  • 7.    尤萬學,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手冊 昆蟲圖冊,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05,第137頁
  • 8.    中華蜜蜂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6-21]
  • 9.    李文華,旭日干,中國自然資源通典 內蒙古卷,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15,第515頁
  • 10.    楊冠煌編著,昆蟲的藥用、飼用和養殖,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09,第260頁
  • 11.    鄭國平編,國人必知的2300個未解之謎 上,萬卷出版公司,2012.10,第79頁
  • 12.    蔡青年編著,藥用食用昆蟲養殖,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01,第139頁
  • 13.    楊冠煌著,中華蜜蜂的保護和利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08,第8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