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鏈球菌病

鎖定
鏈球菌病是主要由β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引起的多種人畜共患病的總稱。
動物鏈球菌病中以豬、牛、羊、馬、雞較常見,近來水貂、犢牛、兔和魚類也有發生鏈球菌病的報道。
常見症狀
猩紅熱
傳染性
有傳染性
西醫學名
鏈球菌病
是否納入醫保
特    點
人畜共患
預    防
疫苗

鏈球菌病簡介

人鏈球菌病以猩紅熱較多見。鏈球菌病的臨牀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引起種種化膿創和敗血症,也可表現為各種侷限性感染。鏈球菌病分佈很廣,可嚴重威脅人畜健康(曲立春,2008)。

鏈球菌病病原

豬鏈球菌是一種呈鏈狀排列革蘭陽性球菌。不運動,不形成芽胞,有的可形成莢膜。多數無鞭毛,只有D羣某些鏈球菌有鞭毛。本菌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多數致病菌的生長要求較高,在普通瓊脂上生長不良,在有加血液及血清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
根據鏈球菌在血液平板上的溶血特性分為α、β、γ三型。引起豬發病的多為β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兼性厭氧菌,在無氧時溶血明顯,培養最適温度為37℃。菌落細小,直徑1~2mm,透明、發亮、光滑、圓形、邊緣整齊,在液體培養中呈鏈狀。豬鏈球菌常污染環境,可在糞、灰塵及水中存活較長時間。
該菌在60℃水中可存活10分鐘,50℃為2小時。在4℃的動物屍體中可存活6周;0℃時灰塵中的細菌可存活1個月,糞中則為3個月;25℃時在灰塵和糞中則只能存活24小時及8天。蒼蠅攜帶豬鏈球菌2型至少長達5天,污染食物可長達4天。
按抗原結構(C多糖),將鏈球菌分為A-V(無I、J)20個血清羣。引起豬鏈球菌病的主要是C羣、D羣、E羣以及L羣。
依據細菌莢膜多糖(cps)不同將鏈球菌分為35個血清型,分別為1/2型和1-34型,其中2型鏈球菌致病性強,也是臨牀分離頻率最高的血清型。其次為1型、9型和7型。豬鏈球菌2型又分為致病力不同的菌株,各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不同,引起不同的病型有的菌株無致病力。
豬鏈球菌能產生多種毒素和酶(溶血素O、溶血素S、紅疹毒素、鏈激酶、鏈道酶、透明質酸酶)引起致病作用。豬鏈球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包括莢膜多糖、溶菌酶釋放蛋白、細胞外因子以及溶血素等。其中溶菌酶釋放蛋白及細胞外蛋白因子是豬鏈球菌2型的兩種重要毒力因子。
本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對乾燥、低温都有耐受性,青黴素等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對其都有殺滅作用。在29度-33度場地上能存活6天。對一般消毒劑敏感。

鏈球菌病流行病學

鏈球菌的易感動物較多,因而在流行病學上的表現不完全一致。豬、馬屬動物,牛、綿羊、山羊、雞、兔、水貂以及魚等均有易感性。但在豬則不分年齡、品種和性別均易感。
3周齡以內的犢牛易感染牛肺炎鏈球菌病。4個月齡至5歲以內的馬駒易感染馬腺疫,特別是1週歲左右的幼駒易感性最強。患病和病死動物是主要傳染源,無症狀和病癒後的帶菌動物也可排出病菌成為傳染源。
仔豬感染本病,多是由母豬作為傳染源而引起的。主要經呼吸道和受損的皮膚及黏膜感染。而豬和雞經各種途徑均可感染。幼畜和可斷臍時處理不當引起臍感染。患腺疫的幼駒可因吮乳,將本病傳染給母馬引起乳房炎,進而經血流,引起敗血病。

鏈球菌病發病機制

致病鏈球菌經呼吸道或其他途徑(受損處的皮膚和黏膜)進入機體後,首先在入侵處分裂繁殖,幼齡時菌體外面形成一層黏液狀莢膜,以保護細菌的生存。P型溶血性鏈球菌在代謝過程中,能產生一種透明質酸酶。該酶能分解結締組織中的透明質酸,使結締組織疏鬆,通透性增強,易於此菌在組織中擴散、蔓延,很快進入淋巴管和淋巴結。繼之衝破淋巴屏障,沿淋巴系統擴散到血液中,引起菌血症。
臨牀上表現體温升高。由於細菌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毒素作用,使大量紅細胞溶解,血液成分改變,血管壁受損和整個血液循環系統發生障礙,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機能降低,以致發生熱性全身性敗血症。最後導致各個實質器官嚴重充血、出血,漿液腔出現大量漿液纖維蛋白。尤其是富有網狀內皮細胞的器官和組織,發生明顯的病量改變,常常出現炎症及退行性病變,如肝臟腫大,質硬,膽囊腫大,膠樣浸潤,脾臟腫大2~3倍,質軟,骨髓出血等。
當機體抵抗力強時,網狀分細菌在血液中消失,小部分細菌被侷限在一定範圍內或定居的關節囊內,在變態反應的基礎上引起關節發炎,表現懸蹄、跛行或有疼痛感。嚴重的引起膿仲。最後因咽喉腫脹窒息而死(羊);或因吞嚥困難,不能吃食,體力衰竭而死亡,或膿腫破潰而自愈(馬);或因心力衰韻癱瘓、麻痹死亡(豬)。

鏈球菌病預防

可用滅活苗或弱毒苗免疫預防,應用多價苗可獲得較好效果。每噸飼料中加入土黴素400克,連喂2周,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鏈球菌病治療

疑似病例可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淋巴結膿腫的病豬,可將腫脹部位切開排除膿汁,用3%雙氧水或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後塗碘酊,不用縫合,幾天後可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