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頭孢地嗪鈉

鎖定
頭孢地嗪鈉,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20H18N6Na2O7S4,為半合成第三代頭孢黴素,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均有抗菌活性,對β內酰胺酶穩定,對頭孢菌素酶青黴素酶極穩定。
中文名
頭孢地嗪鈉
外文名
Cefodizime sodium
化學式
C20H18N6Na2O7S4
分子量
628.633
CAS登錄號
86329-79-5

頭孢地嗪鈉化合物簡介

化學式:C20H18N6Na2O7S4
分子量:628.633
CAS號:86329-79-5 [1] 

頭孢地嗪鈉藥品簡介

頭孢地嗪是德國赫司特公司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具有免疫增強功能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對免疫應答有增強反應,在動物模型及人的體內外研究中顯示該藥可激活巨噬細胞,提高其吞噬活性及殺菌率。在體內,頭孢地嗪可延長感染動物的存活率,包括耐藥菌感染或實驗性免疫受損動物的存活率。在大多數病人中也可觀察到本藥免疫系統的增強效應,無任何證據表明本藥的治療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功能降低。
頭孢地嗪是第三代非腸胃使用頭孢菌素。頭孢地嗪與敏感菌中參與細胞壁合成的蛋白具有高度親和力。頭孢地嗪具有廣泛的抗菌譜,包括大部分與臨牀有關的革藍氏陽性菌、革藍氏陰性菌、需氧菌及厭氧菌。頭孢地嗪對大多數β-內酰胺酶不敏感,頭孢地嗪在體外對以下病菌有效:金黃色葡萄菌(耐新青酶菌株例外)、肺炎鏈球菌、鏈球菌屬、奈瑟氏淋球菌(包括產生青黴素酶的菌株)、奈瑟氏腦膜炎雙球菌、卡它氏Branhamlla菌、大腸桿菌志賀氏菌屬沙門氏菌屬檸檬酸細菌屬、克雷白氏菌、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普羅維登斯菌、莫爾加民氏摩根氏桿菌、流感嗜血桿菌棒狀桿菌。對頭孢地嗪有不同敏感性的致病菌為凝桿菌屬、腸桿菌屬、表皮葡萄糖、靈桿菌。對頭孢地嗪不敏感的的細菌為假單胞菌屬不動桿菌屬糞腸球菌、產單核細胞李司特氏菌、支原體衣原體
頭孢地嗪的血清蛋白結合率為88%,腎功能正常時的血清半衰為2.5小時。
頭孢地嗪進入機體後很快分佈到體液及組織中,在局部濃度增高,並超過抑制大多數致病菌所需的有效濃度
頭孢地嗪大部分以非代謝形式經腎排出。

頭孢地嗪鈉適應症

臨牀主要用於鏈球菌屬、肺炎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支氣管炎咽喉炎扁桃體炎腎盂腎炎尿路感染淋菌性尿道炎膽囊炎膽管炎、婦科感染、敗血症中耳炎等。

頭孢地嗪鈉劑量與用法

成人肌內或靜脈注射,1次0.5~1g,每6小時1次。嚴重感染病人的一日劑量可加大至6~8g。預防手術後感染可於術前0.5~1小時用1~2g,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者可於手術期間給予1~2g,根據病情可於術後每6小時1次,術後24小時內停藥。如為心臟手術、人工關節成形術等,預防性應用可於術後維持2天。成人一日最高劑量不超過12g。
小兒每日按體重50~100mg/kg,分4次給藥。1周內的新生兒為每12小時按體重20mg/kg;1周以上者每8小時按體重20mg/kg。
腎功能減退病人應用本品須適當減量。肌酐清除率小於10mL/分、25mL/分、50mL/分和80mL/分時,每6小時給予的劑量分別為0.5g、1g、1.5g和2g。無尿病人每天的維持劑量為1.5g,分3次給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能有效地清除本品,透析期間為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應每6~12小時給予1g。
配製肌內注射液:1g本品加4mL滅菌注射用水使溶解。作靜脈注射時可將1g本品溶於10mL滅菌注射用水、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鈉注射液,配製成的溶液於3~5分鐘內徐緩注入。供靜脈滴注時,先將4g本品溶於20mL滅菌注射用水中,然後再適量稀釋。腹腔內給藥時,一般每1000mL透析液中含頭孢噻吩鈉60mg。治療腹膜炎或腹腔污染後應用頭孢噻鈉的濃度可達0.1%~4%。

頭孢地嗪鈉副作用

主要為過敏性皮疹、蕁麻疹等,對青黴素過敏者或過敏體質者慎用。 與氨基糖甙類合用時應注意觀察腎功能。

頭孢地嗪鈉藥物間相互作用

1、與丙磺舒合用可延遲本品的排泄。
2、本品可加強具有潛在腎毒性藥物的毒性作用,如與氨基糖苷類兩性黴素B環孢素順鉑萬古黴素多粘菌素B粘菌素同時或先後使用時,應密切監測腎功能。
3、可用1%利多卡因溶解,以減輕肌注時疼痛。
5、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強利尿藥卡氮芥鏈佐星(streptozocin)等抗腫瘤藥以及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與本品合用有增加腎毒性的可能。
6、克拉維酸可增強本品對某些因產生β內酰胺酶而對之耐藥的革蘭陰性桿菌的抗菌活性

頭孢地嗪鈉藥理毒理

本品主要對多種G+菌和G-菌和厭氧菌有效。體外試驗表明,本品對以下病原菌敏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包括對甲氧苯青黴素耐藥菌株),鏈球菌屬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包括產內酰酶的菌株),腦膜炎奈瑟菌,卡他布蘭漢菌,大腸埃希菌志賀菌屬沙門菌屬枸椽酸桿菌屬,克雷伯菌屬,普通變形桿菌,普魯威登菌屬,摩氏摩根氏菌,嗜血流感桿菌,棒狀桿菌屬。本品對大多數細菌產生的內酰胺酶穩定。

頭孢地嗪鈉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孕婦初3個月內及乳母忌用,孕婦慎用。

頭孢地嗪鈉不良反應

1、過敏反應:可能出現皮膚過敏反應(蕁麻疹)、藥物熱和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急性過敏反應。
2、對胃腸道的影響:噁心、嘔吐和腹瀉。在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後最初幾周內,如出現嚴重的持續性腹瀉,應考慮有偽膜性腸炎的可能。
3、對肝功能的影響;血清肝酶(SGOT、SGPT、γ-GT、ALP、LDH)及膽紅素升高
4、血液成分的改變:可能發生血小板計數減少,嗜酸粒細胞計數增加,極少見溶血性貧血,療程超過10天時應監測血象
5、腎臟:少數情況下,可見血清肌酐尿素氮的暫時性升高。
6、局部反應:注射部位可能出現炎症反應和疼痛。

頭孢地嗪鈉注意事項

1、本品溶解後應儘早使用,室温下保存不超過6小時,2~8℃冰箱中不得超過24小時。
2、在葡萄糖溶液中不能長期保持穩定,應立即注射。
3、不易溶於乳酸鈉溶液中;不能與其它抗生素在同一溶液內混合。
4、與青黴素或其它β-內酰胺類抗生素存在交叉過敏的可能。
5、兒童中使用本品尚無臨牀經驗。
6、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不宜使用。
7、發生過敏性休克時,應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靜脈插管或重新建立靜脈插管,保持病人卧位,雙腿抬高,氣道通暢;緊急時立即靜脈注射腎上腺素,繼而給予糖皮質激素靜脈注射,如250~1000毫克甲基強的松龍,可重複給藥,隨後靜脈注射容量代用品;必要時採用人工呼吸、吸氧、抗組胺藥治療措施

頭孢地嗪鈉藥代動力學

肌內注射本品0.5g和1g後,血藥峯濃度(cmax)於30分鐘後到達,分別為10mg/L和20mg/L,4小時後血藥濃度迅速下降。同時口服丙磺舒可使本品血藥峯濃度提高近3倍,血藥濃度維持時間亦較久。靜脈注射1g後15分鐘血藥濃度為30~60mg/L,24小時內連續靜脈滴注12g,血藥濃度波動於10~30mg/L。
本品廣泛分佈於各種組織和體液中,在腎皮質胸水、心肌、橫紋肌、皮膚和胃中濃度較高,腎組織中濃度接近血藥濃度,其餘組織中的濃度僅為血藥濃度的1/3左右,在支氣管分泌物、前列腺可達血藥濃度的25%。頭孢噻吩甚易進入炎性腹水中。本品在肝和腦組織中的濃度甚低,亦很難滲透至正常腦脊液。在細菌性腦膜炎病人的腦脊液中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1%~10%。膽汁中藥物濃度低於同期血藥濃度。在骨組織中濃度甚低。本品可透過胎盤,胎兒血循環中藥物濃度約為母體血濃度的10%~15%。乳汁中濃度約為血中濃度的30%。本品蛋白結合率50%~65%,血消除半衰期(t1/2b)為0.5~0.8小時,腎功能減退時可延長至3~8小時,出生1周內新生兒的t1/2b為1~2小時。約60%~70%的給藥量於給藥後6小時內自尿中排出,其中70%為原形,30%為其代謝產物。頭孢噻吩可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清除,兩者的清除率分別為50%~70%和50%。

頭孢地嗪鈉藥典信息

頭孢地嗪鈉基本信息

本品為(6R,7R)-7-[(Z)-2-(2-氨基噻唑-4-基)-2-(甲氧亞氨基)乙酰氨基]-3-[5-羧甲基-4-甲基噻唑-2-基硫甲基]-8-氧代-5-硫雜-1-氮雜雙環[4.2.0]辛-2-烯-2-甲酸二鈉鹽,按無水、無乙醇物計算,含C20H20N5O7S4不得少於88.0%。

頭孢地嗪鈉性狀

本品為白色至微黃色的粉末或結晶性粉末,無臭或稍有特異性氣味。
本品在水中極易溶解,在無水乙醇或乙醚中幾乎不溶 。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0mg的溶液,依法測定(通則0621),比旋度為-555°至-62°。
吸收係數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20µ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通則0401),在260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吸收係數(E1%1cm)為305-335 。

頭孢地嗪鈉鑑別

1、在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主峯的保留時間應與對照品溶液主峯的保留時間一致。
2、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光譜集922圖) 一致。
3、本品顯鈉鹽鑑別1的反應(通則0301)。

頭孢地嗪鈉檢查

酸鹼度
取本品,加水製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依法測定(通則0631),pH值應為5.5~7.5。
溶液的澄清度與顏色
取本品5份,分別加水製成每1mL中含頭孢地嗪0.1g的溶液,溶液應澄清無色,如顯渾濁,與1號濁度標準液(通則0902第一法)比較,均不得更濃,如顯色,與黃色或黃綠色9號標準比色液(通則0901第一法)比較,均不得更深。
有關物質Ⅰ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臨用新制。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約25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動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
對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
系統適用性溶液:取頭孢地嗪對照品適量,加水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0.1mg的溶液,取10mL,加0.1mol/L鹽酸溶液1mL,室温放置24小時,再加0.1mol/L氫氧化鈉溶液1mL,搖勻。
色譜條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磷酸鹽緩衝液(取磷酸二氫鉀0.87g與無水磷酸氫二鈉0.22g,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0mL,搖勻)-乙腈(920:80)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5nm,進樣體積20µL。
系統適用性要求:系統適用性溶液色譜圖中,頭孢地嗪峯與前、後相鄰的降解雜質峯之間的分離度應分別大於3.0和4.0。
測定法: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至主成分峯保留時間的6倍。
限度: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峯,單個雜質峯面積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峯面積(1.0%),各雜質峯面積的和不得大於對照溶液主峯面積的1.5倍(1.5%)。
有關物質Ⅱ
照分子排阻色譜法(通則0514)測定,臨用新制。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含頭孢地嗪0.5mg的溶液。
對照品溶液:取頭孢地嗪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頭孢地嗪5µg的溶液。
系統適用性溶液:取供試品溶液10mL,加0.1mol/L氫氧化鈉溶液1mL,室温放置10分鐘,再加0.1mol/L鹽酸溶液1mL,搖勻。
色譜條件:用球狀親水硅膠(分子量適用範圍為1000~10000)為填充劑,以磷酸鹽緩衝液(pH7.0)[0.005mol/L磷酸氫二鈉溶液-0.005mol/L磷酸二氫鈉溶液(61:39)]-乙腈(95:5)為流動相,流速為每分鐘0.8mL,檢測波長為231nm,進樣體積20µL。
系統適用性要求:系統適用性溶液色譜圖中,頭孢地嗪峯與其前相鄰降解雜質峯之間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
限度:供試品溶液色譜圖中如有雜質峯,按外標法以頭孢地嗪峯計算,保留時間小於頭孢地嗪的雜質的總量不得過1.5%。
殘留溶劑
照殘留溶劑測定法(通則0861第一法)測定。
內標溶液:取正丙醇適量,用水稀釋製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
供試品溶液:取本品約 0.2g,精密稱定,置頂空瓶中,精密加入內標溶液2mL使溶解,密封。
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稱取二氯甲烷60mg、乙腈41mg和乙醇約2.0g,置50mL量瓶中,用內標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內標溶液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mL,置頂空瓶中,密封。
色譜條件:以聚乙二醇(PEG-20M)(或極性相近)為固定液的毛細管柱為色譜柱,柱温為40°C,檢測器温度為250°C,進樣口温度為200°C,頂空瓶平衡温度為60°C,平衡時間為30分鐘。
系統適用性要求:對照品溶液色譜圖中,各色譜峯之間的分離度均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頂空進樣,記錄色譜圖。
限度:按內標法以峯面積比值計算,乙醇的殘留量不得過2.0%,乙腈、二氯甲烷的殘留量均應符合規定。
2-乙基己酸
取本品適量,依法測定(通則0873),不得過0.5%。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測定法(通則0832第一法)測定,含水分不得過4.0%。
重金屬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通則0821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可見異物
取本品5份,每份2.0g,分別加微粒檢查用水溶解,依法檢查(通則0904),均應符合規定。(供無菌分裝用)
不溶性微粒
取本品,加微粒檢查用水溶解並製成每1mL中含30mg的溶液,放置10分鐘,依法檢查(通則0903),每1g樣品中含10µm及10µ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6000個,含25µm及25µm以上的微粒不得過600個。(供無菌分裝用)
細菌內毒素
取本品,依法檢查(通則1143),每1mg頭孢地嗪中含內毒素的量應小於0.10EU。(供注射用)
無菌
取本品,用適宜溶劑溶解並稀釋後,經薄膜過濾法處理,依法檢查(通則1101),應符合規定。(供無菌分裝用)

頭孢地嗪鈉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
供試品溶液
取本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頭孢地嗪0.1mg的溶液,搖勻。
對照品溶液
取頭孢地嗪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水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頭孢地嗪0.1mg的溶液,搖勻。
色譜條件
見有關物質Ⅰ項下,檢測波長為262nm。
系統適用性溶液與系統適用性要求
見有關物質Ⅰ項下。
測定法
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品溶液,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峯面積計算供試品中C20H20N6O7S4的含量。

頭孢地嗪鈉類別

β-內酰胺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

頭孢地嗪鈉貯藏

密封,在涼暗乾燥處保存。

頭孢地嗪鈉製劑

注射用頭孢地嗪鈉。 [2] 
參考資料
  • 1.    頭孢地嗪鈉  .化源網[引用日期2023-01-29]
  • 2.    中國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P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