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韋莊

(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

鎖定
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玄宗時宰相韋見素之後。中國唐末五代詩人、詞人, [60]  五代時期前蜀宰相。 [61] 
韋莊出生時家道衰落已久,其父韋韞早亡,在“少孤貧”的環境中成長。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適值黃巢軍攻佔長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三年間(882年-883年),逃往洛陽。乾寧元年(894年),再試及第,任校書郎,已年近六十。乾寧四年(897年),奉詔隨諫議大夫李洵入蜀宣諭,得識王建。後又在朝任左、右補闕等職,多次上書獻策。天覆元年(901年),韋莊應聘為西蜀掌書記。天祐四年(907年),韋莊勸王建稱帝,建立蜀國。他深受器重,授左散騎常侍,後遷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60]  武成三年(910年),韋莊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75歲。 [62] 
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對唐代詩人及其創作相當關注,形成了一定的文學觀念。韋莊的詩歌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盪的社會面貌。其代表作是長篇敍事詩《秦婦吟》,為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在中國古代敍事詩寫作上具有標誌意義。韋莊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與温庭筠並稱“温韋”,作品有《菩薩蠻》《浣溪沙》等。 [60] 
別    名
秦婦吟秀才
端己
所處時代
唐朝→五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約836年
逝世日期
910年
主要成就
花間派重要詞人;勸王建稱帝,定前蜀開國制度
主要作品
《浣花集》《秦婦吟》《浣花詞》等
本    名
韋莊
官    職
吏部侍郎、平章事
諡    號
文靖

韋莊人物生平

韋莊早年經歷

韋莊 韋莊
唐文宗開成元年(公元836年),韋莊出生於長安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為唐睿宗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其家族至韋莊時已中衰 [7] 
韋莊的父母早亡,其家境因而寒微。他自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他為人疏曠通達,不拘小節。 [8] 
唐懿宗鹹通四年(863年),韋莊在昭義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劉潼幕下就職。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不第。同年十二月,黃巢軍攻入長安,遂陷於戰亂,與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離長安赴洛陽。
中和三年(883年),韋莊進入鎮海軍節度使周寶府中任職 [7] 

韋莊遊歷各地

光啓元年(885年),韋莊為赴寶雞迎駕”在衢州居住。次年,出發前往寶雞,聽聞唐僖宗已到興元府(今陝西漢中,亦尾隨而至。 [7]  此後沿渭、黃河而返,在孟津上岸。原計劃由許昌東南方向經安徽直達潤州,不料七月間秦宗權攻佔許州(今河南許昌),殺節度使鹿晏弘。於是韋莊改變了計劃沿黃河東去開封,打算從開封南下返回潤州今江蘇鎮江)。不幸此時潤州周寶後院起火,手下大將張鬱醉酒後叛亂。在這種情形下,不宜返回浙西,只好又回到孟津。 [7] 
光啓三年(887年)正月,許昌戰事已畢,韋莊再一次來到許昌,打算按原計劃由許昌走陸路返浙。又得知潤州周寶因府中將領劉浩叛亂,逃往常州。聽聞周寶已經不能再行依附,潤州之事也無所牽掛,韋莊決定就此向北遊歷。他先來到河清縣(今河南濟源),又到沁陽小住。韋莊由沁陽出發,登上太行山 [63]  ,直達山西境內的天井關(今山西晉城南太行山頂)。同年三月,韋莊路過太行山貂黃嶺,從壺關開始向東行走。大約在四月份,途經林、輝州之間,打算從內黃縣出發經山東返回浙西。在此得知江南硝煙又起後,韋莊索性由此向北,一路來到了正定(今河北石家莊。再向北,又到古北口(今北京密雲長城。離開古北口,沿着長城一路向東,直達榆關(今山海關。他以山海關為北遊的拐點向西返回,至薊(北京)(杭州)大運河乘船返回南方。約同年秋,途經清河縣,在此上岸後得知,江南戰事已畢,決定就此返回浙西,遂經山東境內,直達徐州。在徐州稍作停留。 [9] 
韋莊 韋莊
光啓四年(888年)春,韋莊乘船沿中運河到達揚州,在此上岸稍歇。韋莊得知江南局勢仍然不穩,就打算向南躲避。他打算先到石頭城(南京)暫避一時。在石頭城小住期間,遊覽了上元縣,即今南京市區台城、蔣帝廟、長幹裏等地。後又沿江南下,經當塗縣,向東到了蘇州。再南下到湖州,繼續南下至富春,經桐廬縣,折向東到了紹興,再向東到寧波。由此向西,又到暨陽縣,再往西到了東陽。再往西,到婺州(今浙東金華)小住,由此返回衢州。 [4] 
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冬,韋莊從衢州出發到江西,在邊界處拜訪了居士楚公,下一站到了信州(今江西饒州。此後又沿信江逆流而上到了饒州(今江西鄱陽,由此再向西北斜穿鄱陽湖到九江,尋訪至廬山東林寺。接下又來到了南昌,由南昌再向南到撫州,從撫州向西行再到宜春。在此,韋莊取消了向西北方向到長沙的行程,轉而向正西方向直接到了湘中即今湖南邵陽、婁底的交界處。此後又轉向東南到了耒陽,再向東向南到贛州,由贛州準備返回。接下來,從贛州往東到西江(今江西會昌,再由此北上到建昌(今江西南城 [4] 
大順二年(891年)秋,韋莊由建昌經信州(今江西上饒)返回衢州。
景福元年(892年)秋,五十歲的韋莊準備長安應試。他從衢州出發,經江西信州、鄱陽、九江到湖北境內。先到達黃石,後抵達齊安郡(今湖北黃岡西北)。又經鄂州到夏口(今湖北武漢 [10] 
景福二年(893年)正月,到了商南(今陝西商南) [6]  境內。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到達長安。不幸的是這次他又落榜了。韋莊聽從黃滔的建議,立刻動身去河東道去找鄭尚書。他出了潼關,乘船順黃河向東,在垣縣上岸,直奔絳州(今山西新絳。又由此繼續北上到了平陵(今山西文水東二十五里),再渡過黃河到綏州(今陝西綏德)。離開綏州,韋莊乘船沿黃河邊向南直到潼關,返回長安。 [10] 
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的韋莊終於得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校書郎,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1] 

韋莊出使西蜀

乾寧三年(896年)春,韋莊先來到童年時居住過的下邽(今陝西渭南,隨後北上來到鄜州(今陝西富縣,輾轉來到了宜君縣。在此得到皇上詔令,才騎馬匆匆相別而去。原來,西川節度使王建東川節度使顧彥暉相互攻擊,唐昭宗命令韋莊為判官,配合諫議大夫李詢奉使入蜀,前往勸二人和解。 [11]  到蜀後,王建並不理會昭宗的詔書,仍然大敗顧彥暉,佔據了兩川之地。對於韋莊來説,此次入蜀,卻得到了王建的賞識。王建很希望招韋莊至自己的幕下,可他並沒有立即答應,仍在靜觀時局的變化。 [12] 
光化二年(899年),韋莊被任為左補闕。在此期間,與兄弟韋藹合作編著《又玄集》,集中收錄了“才子一百五十人,名詩三百首。” [7] 

韋莊襄助王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發動了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聖旨,立太子李裕為帝。聽到這個消息後,韋莊深感絕望了。其《贈雲陽裴明府》:“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田橫,秦末起義首領,不肯稱臣於漢)證明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決心。王建非常高興,當即命他為掌書記 [11]  據《唐詩紀事》載:朝廷“尋召為起居舍人,王建表留之。” [7] 
韋莊入蜀後,以保地方平安為已任。撫民方面,在任掌書記期間,有一個縣令擾民,韋莊上書於王建説不要使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13]  王建就此而任用韋莊為起居舍人 [7]  。在避免內戰方面,韋莊又做了兩件大事,一是阻止了王建以“為祖上報仇”為名征討朱全忠,避免了發自於蜀內部的主動戰爭。如唐哀帝天祐元年(904年)八月,昭宗被朱温所殺,“高祖(王建)有胸懷光復中原、匡扶唐室的大志”,於是韋莊以“兵家大事不可輕易而動”進行勸阻。天祐三年(906年),韋莊被任以西蜀安撫使。 [14]  二是識破了朱全忠欲吞併蜀的詭計,避免了來自外部藩鎮的被動戰爭。“梁(朱温)復通好高祖,推高祖為兄”,韋莊笑着説:“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指李密投降李淵,後為李淵所殺一事)。” [14] 
天佑四年(907年)三月,唐哀帝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朱温,建國號梁,改元開平,以開封為國都,史稱後梁。韋莊聞訊後,本着維護一方安寧的原則,與諸位將領共同勸進王建説:“即使大王忠於唐室,但大唐已經滅亡,天賜良機,不可錯失。”於是,率官吏民眾大哭三天後,擁戴王建即皇帝位。韋莊從此晉升左散騎侍,判中書門下事等官。次年韋莊被委任為宰相,蜀之開國制度多出其手,後終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11]  [15]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韋莊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文靖 [7] 

韋莊主要影響

韋莊政治

韋莊從政仕唐不過六年,從校書郎到中諫,除左補闕。其間,曾為文化貢獻綿薄。例如,《容齋三筆·唐昭宗恤儒十條》記載他上疏請追賜雖未通過或參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李賀皇甫松温庭筠等才士進士改第。體現了韋莊對當時科舉中重試卷,輕能力弊病的糾正;其次是將選才僅以評判試卷為標準,擴大到與文化人能力相關的作品及社會影響上;其三,從選才目的上,由單方面為朝政負責,轉向兼顧為考生個人發展着想 [7]  。上列兩舉,對晚唐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16] 
天覆元年(901年),韋莊入前蜀出任掌書記。他從政治蜀成績,第一要推繁榮文化的措施。由於在唐朝出仕的時候尊重前輩,舉薦人才,給天下才人提供發展才智之機,所以他入蜀時,不少名士就聯袂同歸,如毛文錫牛嶠等。在韋莊到蜀之後,據載:“辛酉(902年)浣花溪尋得杜工部舊址,雖蕪沒已久,而柱砥猶存。因命芟夷結茅為一屋,蓋欲思其弋而成其處,非敢廣其基構”(《浣花集序》)。可知韋莊是第一個為杜甫修建草堂的人。這對於推進西蜀文化發展,薈萃四海名士十分有利 [16]  。其次他積極參與政事,為王建四處謀劃奔走,並在朱梁代唐之後,力勸王建稱帝,為其制定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等,並策劃了王建的登基典禮與祭祀大典,深得王建重用,於是韋莊升遷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6]  [17] 
韋莊從政清肅,勤於治理。例如,他仕王建為掌書記時曾彈劾籍故擾民的縣令説“正當凋瘵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瘡痍之後,復作瘡痍” [18]  。韋莊能關切黎庶,重視人民疾苦,抑制豪強,傳為一時名言。“武成二年,正月,祀南郊,御樓肆赦,以韋莊為吏部侍郎,張格為中書侍郎並平章事。” [19]  像韋莊這樣,不恃權不行私,自身清肅的良吏,出於封建時代,也算難能可貴。用西蜀的繁榮來驗核韋莊的政績、品行,是最為有力的。詩人韋莊,總算在西蜀一隅遂了“有心重築太平基”的願望 [16] 

韋莊詩歌

  • 綜述
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於鹹通十哲(指方幹羅隱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偓、羅隱並稱為“華嶽三峯”(《五代詩話·例言》)
韋莊的代表作是長篇敍事詩《秦婦吟》。此詩長達1666字,為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詩中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敍説,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思想內容比較複雜,一方面對起義軍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義軍掀天揭地的聲威及統治階級的倉皇失措和腐敗無能;一方面揭露了唐軍迫害人民的罪惡,另一方面又夾雜着對他們剿賊不力的譴責。它選擇典型的情節和場面,運用鋪敍而有層次的手法,來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複雜矛盾,佈局謹嚴,脈絡分明,標誌着中國詩歌敍事藝術的發展。韋莊因此詩而被稱為“秦婦吟秀才”。由於某種忌諱,韋莊晚年嚴禁子孫提及此詩,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長期失傳。20世紀初始在敦煌石窟發現 [7] 
  • 題材
韋莊前逢黃巢農民大起義,後遇藩鎮割據大混戰,自稱“平生志業匡堯舜”(《關河道中》),因而忠於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憂時傷亂為他詩歌的重要題材,從而較為廣闊地反映了唐末動盪的社會面貌。《憫耕者》、《汴堤行》對戰亂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睹軍回戈》《喻東軍》《重圍中逢蕭校書》對當時屯居洛陽的援軍殘害人民、擄掠婦女的醜惡行徑作了譴責,同時又對他們擁兵自重、未能積極鎮壓起義軍表示不滿。而《銅儀》《洛北村居》《北原閒眺》《辛丑年》等詩,則反映了他對唐室“中興”的熱切期待;《聞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關》等詩,表示了他對離亂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鹹通》《夜景》《憶昔》等作,更撫今追昔,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輓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懷古詩,如《台城》《金陵圖》《上元縣》等,在對南朝史蹟的憑弔中,也寄寓着他對唐末社會動亂的哀嘆,情調悽惋。此外,他還有一些詩如《思歸》《江外思鄉》《古離別》《多情》等,反映了他長期四處飄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寫景詩,如《題盤豆驛水館後軒》《登咸陽縣樓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
  • 體裁
韋莊以近體詩見長。律詩圓穩整贍,音調響亮,絕句包藴豐滿,發人深省;而清詞儷句,情致婉曲,則為其近體詩的共同風格。 [20] 

韋莊

韋莊與温庭筠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與温庭筠並稱温韋。温、韋詞在內容上並無多大差別,不外是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流連光景。但温詞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詞,創作個性不鮮明;而韋詞卻注重於作者情感的抒發,如《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 5首,學習白居易、劉禹錫《憶江南》的寫法,追憶往昔在江南、洛陽的遊歷,把平生漂泊之感、飽經離亂之痛和思鄉懷舊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藴深至。此詞情致纏綿,意象鮮明,堪稱詠“江南春色”的諸多詩作中罕見之佳作。風格上,韋詞不象温詞那樣濃豔華美,而善於用清新流暢的白描筆調,表達比較真摯、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殘”、〔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他有些詞還接受了民間詞的影響,用直截決絕之語,或寫一往情深,或寫一腔愁緒。如〔思帝鄉〕“春日遊”的“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於率直中見鬱結;〔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的“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以終老異鄉之“誓”,更深一層地抒發思鄉之苦。韋莊的閨情詞亦寫得非常出色,詞語與閨中之美人渾然融於一體,見詞尤見人,詞音即人語,可謂風韻臻於極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弦上黃鶯語’(見《菩薩蠻》),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稱其詞“骨秀” [7] 

韋莊歷史評價

韋莊史籍評價

唐才子傳》:莊早嘗寇亂,間關頓躓,攜家來越中,弟妹散居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遊,舉目有山河之異,故於流離漂泛,寓目緣情,子期懷舊之辭,王粲傷時之制,或離羣軫虎,或反袂興悲,四愁九怨之文,一詠一觴之作,俱能感動人也。 [18] 
十國春秋》:馮涓、韋莊皆翩翩萟苑之雄也,或請以蜀王稱制,或勸以帝位抗梁,議論較殊,而其為主之心同矣。 [21] 

韋莊歷代評價

  • 宋代
張炎: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不過十數句,一句一字閒不得。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當以唐《花間集》中韋莊、温飛卿為則。(《詞源》卷下) [22] 
韋榖:韋詩調響,與晚唐諸家不同,大略不宜多,才弱也。七言四韻平平説去,遒警動人。 [6] 
張唐英:不恃權,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蜀檮杌》) [19] 
  • 明代
胡震亨:韋端己體近雅正,惜出之太易,義乏閎深。(《唐音癸籤》) [23] 
高棅:晚唐絕句之盛不下數千篇,雖興象不同,而聲律亦未遠。如韋莊後出,其贈別諸篇,尚有盛唐之餘韻。(《唐詩品彙·七言絕句敍目》) [9] 
周珽:端己於唐晚出,其絕句超拔,直追盛唐,即與王、李對壘,未分優劣。(《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晚七絕下》) [9] 
唐汝詢:韋莊於晚唐中最超,其七絕有類盛唐者,律詩雖不甚雄,亦是可諷。(《彙編唐詩十集癸集三》) [9] 
馮班:韋相詩聲調高亮,不用晚唐人細碎苦澀工夫,是此書律詩法也。 [9] 
許學夷:韋莊律詩七言勝於五言……絕句在唐末諸人之上。(《詩源辯體》卷三二) [9] 
丁儀:(莊)詩典雅綺麗,風致嫣然,七絕則王建李益之亞也。 [6] 
  • 清代
朱用純:不肖於唐人,自李、杜而下,獨取王右丞,次則孟襄陽。中、晚如許丁卯、韓致堯、韋端己輩,雖皆絕工,然靡靡不足學。(《朱柏廬詩文選》) [24] 
翁方綱:韋莊在晚唐之末,稍為官樣,雖亦時形淺薄,自是風會使然,勝於“鹹通十哲”多矣。 [6] 
洪亮吉:①韋端己《秦中吟》諸樂府,學白樂天而未到。《聞再幸梁洋》、《過揚州謁蔣帝廟》諸篇,學李義山李商隱、温方城(温庭筠)而未到。然亦唐末一巨手也。②七律至唐末造,惟羅昭諫最感慨蒼涼,沈鬱頓挫,實可以遠紹浣花,近儷玉溪……若吳子華之悲壯,韋端己之悽豔,則又其次也。 (《北江詩話》) [25] 
姚鼐西昆諸公之擬玉溪,但學其隸事耳,殊滯於句下,都成死語,其餘宋初諸賢,亦皆域於許渾、韋莊輩境內。 [3] 
況周頤:①韋文靖詞,與温方城齊名,薰香掬豔,眩目醉心,尤能運密入疏,寓濃於淡,花閒羣賢,殆鮮其匹。(《歷代詞人考略》卷五) [22]  ②五代詞人丁運會,遷流至極,燕酣成風,藻麗相尚。其所為詞,即能沉至,祇在詞中。豔而有骨,祇是豔骨。學之能造其域,未為斯道增重。矧徒得其似乎。其錚錚佼佼者,如李重光之性靈,韋端己之風度,馮正中之堂廡,豈操觚之士能方其萬一?自餘風雲月露之作,本自華而不實。吾復皮相求之,則嬴秦氏所云甚無謂矣。為之倡者,揭櫫《花間》,自附高格,塗飾金粉,絕無內心。雖無本之文,不足以自行。歷年垂百,衍派未廣,一編之傳,亦足貽誤初學。嘗求其故,蓋天事絀、性情少者所為,曷如不為之為愈也。(《蕙風詞話》) [26] 
胡壽芝:韋莊流麗中感慨頓挫,語關飛動。 [4] 
賙濟:端己詞清豔絕倫。初日芙蓉春月柳,使人想見風度。(《介存齋論詞雜著》) [22] 
陳廷焯:①韋端己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最為詞中勝境。②詞中如飛卿、端已、正中、子野、東坡、少遊、白石、梅溪諸家,膾炙人口之詞,多不過二三十闋,少則十餘闋或數闋,自足雄峙千古,無與為敵。 [27]  ③唐詩可以越兩晉、六朝,而不能越蘇、李、曹、陶者,彼已臻其極也。宋詞可以越五代,而不能越飛卿、端己者,彼已臻其極也。雖曰時運,豈非人事哉。(《白雨齋詞話》) [28] 
劉熙載:韋端己、馮正中諸家詞,留連光景,惆悵自憐,蓋亦易飄颺於風雨者。若第論其吐屬之美,又何加焉!(《藝概》卷四) [22] 
  • 民國
宋育仁:其源出於元稹,有排比之能,無温麗之採。專為律體,時代所尚,章台清瑟,秀髮遙音;七古開宕,猶存初體。 [6] 
王國維:①“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②端己詞情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後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觀昔人顏、謝優劣論可知矣。③温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人間詞話》) [22] 
  • 當代
傅生文:①韋莊是唐代最後一個有成就的詩人,他一生以忠實於生活、忠實於感情的態度進行創作,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學遺產,理應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②韋莊也和杜荀鶴皮日休聶夷中等人一樣,走的是杜甫開創的、白居易等發展了的唐代詩歌的現實主義創作道路,而韋莊在藝術上的成就則又使他的詩作成為唐代詩歌藝術的最後一抹耀眼的餘輝。 [29]  (引自《二十世紀隋唐五代文學研究綜述》) [30] 
董乃斌:①韋詩不雕飾,不鄙俚,不生硬枯澀,務趨條暢卻又有文外曲致,每以淺切近情、興象豐滿、情致富足而受到人們的喜愛。②韋詩的成功,在於多從真實生活中經個人反覆體味後提煉而來,既富有生活氣息又兼含理趣,尤其善傳詩人對自然界的某種領悟,在細緻觀察中捕捉有活力的常見生活景象,構成清新秀麗。生機盎然的畫面。 [30] 
遊國恩:①韋莊的長篇敍事詩《秦婦吟》客觀上反映了歷史現實的部分真相,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是現存唐詩中篇幅較長的詩篇。結構的完整嚴密,語言的生動流麗,都和白居易敍事詩有相似之處。②韋莊其他詩……或沉痛地譴責不義的戰爭,或含蓄地諷刺官軍擄掠婦女,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③韋莊現存的詩,絕大多數是懷慕承平繁華的往日生活,或抒發及時行樂的頹放心情。絕大多數是採用近體形式,詩風有時近於輕浮,頗有形式主義傾向。只有幾首絕句,藝術上較有成就,如《古離別》《台城》。(《中國文學史》第十章 晚唐文學) [31] 
鄭振鐸:蜀中詞當始於韋莊。韋莊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在五七言詩的領域裏,所建樹的也很重要。《秦婦吟》為詠吟這個變動時代的長詩;時有《秦婦吟》秀才之稱。他的詞也充分的表現出他的清韻温馥,雋逸可喜的作風。在他之前,蜀中文學,無聞於世。蜀士皆往往出遊於外。李、杜與蜀皆有關係,但並沒有給蜀中文學以若何的影響。到了韋莊的入蜀,於是蜀中乃儼然成為一個文學的重鎮了。從前後二位後主起,到歐陽炯等諸人止,殆無不受有莊的影響。《花間》的一派,可以説是,雖由温庭筠始創,而實由韋莊而門庭始大的。(《中國文學史》第三十二章 五代文學) [32] 
袁行霈:①韋莊的抒情詩,傷時之作亦佔很大比重。對時代喪亂和社會問題的表現,較鄭谷具體。②韋莊前遭黃巢農民大起義,後遇軍閥大混戰,不見清平之世,其詩通憐憫被徵者,抒發對整個時代的痛心。由於有這種身世和抑鬱懷抱,韋莊詩能在通俗平易中見深沉感慨,非當時一般平淺成篇之作可比。(《中國文學史》第十章《晚唐詩歌》) [33]  ③西蜀詞人韋莊,與温庭筠齊名,韋詞有花間詞共同的婉媚、柔麗、輕豔的特徵。但韋詞又常常以其清疏的筆法和顯直明朗的抒情,異於温庭筠等人。韋詞直抒胸臆,一首詞圍繞一件事從容展開。温詞綿密而韋詞疏朗,温詞雕飾而韋詞自然。(中國文學史》第十二章《詞的初創與晚唐五代詞》 [33] 
劉大傑:①在花間集裏,作品的內容雖仍是脱不了言情説愛,但在作風上,卻能初步轉變温庭筠的濃豔氣息,帶着疏淡秀雅的筆調,成為當代詞壇的重鎮的,是當日稱為“秦婦吟秀才”的韋莊。②韋莊以情詞聞名,在表現的技巧上,脱離温庭筠的濃豔,和張泌、歐陽炯式的輕薄。他善於運用清雋的字句,白描的筆法,再加以纏綿婉轉的深情,使他在花間集中,卓然成為與温庭筠不同的風格。在這些詞裏,或為憶往,或為傷今,全是表現那種低徊曲折的情緒。他所用的都是通俗質樸的言語,沒有一點濃豔的顏色,沒有一點珠寶的堆砌,因而成為白描的高手。(《中國文學發展史》) [34] 
錢基博:①五代詩詞,以蜀與南唐為最盛。《花間集》著錄詞人,自中唐以迄五代,而蜀士為多,當推韋莊為弁冕。其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最為詞中勝境。②南唐君臣,其詞多濃豔而隱秀,罕有清空辨折,以機利勝;蓋温庭筠以來,一脈相承如此也。獨韋莊運筆空靈,意婉辭直,遂變温氏面目,而宋詞蘇軾之濫觴也。(《中國文學史》第二章 唐) [35] 
駱玉明:①韋莊的詩既不重字面的精心雕琢,很少有突出的個別字眼,也不用綺豔的色彩,而是以自然流暢為宗,以淺近而明麗的語言,表現淡運的意境,似乎較多取法於白居易的近體詩。②韋莊是晚唐五代傑出的詞人,詩風與其詞風頗為相近。因不在個別字眼上下功夫,詩的意脈顯得十分流貫。説離愁別恨不從眼前落筆,而遙帶雲外江南,韻味悠長。③韋莊的許多詩篇抒發了對唐末王朝衰亡、社會動亂的感慨。他的長篇歌行《秦婦吟》固然表現了作者的階級意識和對黃巢軍隊的仇視態度,但也確實反映了那種歷史大震盪中的不少真實情形。從敍事技巧來説,它在唐代同類詩篇中也是相當特出的。(《中國文學史》第六章 晚唐詩文) [36]  ④西蜀花間詞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韋莊。自温庭筠以來,文人詞大都偏於綿密穠豔、柔軟甜膩的風格,而韋莊在花間詞人中卻別樹一格,與南唐詞人李煜一樣,為文人詞另開了一個境界。他的詩歌接近白居易,語言流暢平易,而不太使用豔麗的色彩。這種習慣用到詞裏來,自然顯得與温庭筠一流詩人所寫的詞具有不同風格。他不長於“狀物”即通過描摹景物來烘托氣氛,而長於在描述對象心理、情感的過程中直接呈露意旨,因而他的詞就比較多地運用結構疏朗、意脈流暢的白描方式。而最有名的《菩薩蠻》,全詞沒有豔麗的色彩,沒有綿密朦朧的意象,也沒有斷續跳躍的層次,而是色彩清淡、結構疏朗、意脈流暢,這就是韋莊與其他西蜀花間詞人的不同之處。(《中國文學史》第七章 唐五代詞) [37] 

韋莊軼事典故

韋莊為人吝嗇

太平廣記》記載:韋莊每次做飯,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飯燒的柴也要事先稱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會知曉。韋莊有個兒子,八歲時夭折了,入葬時,妻子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卻被韋莊剝了下來,只是以孩子原來睡的舊草蓆包裹着埋了。而且掩埋之後,韋莊還把草蓆帶了回來。 [38] 

韋莊秦婦吟秀才

韋莊應舉時,遇到黃巢進入長安,作詩《秦婦吟》,內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由此得罪了公卿,韋莊很是忌諱,但時人還是送了他一個“秦婦吟秀才”的綽號。後來他撰寫家訓,其中規定不許垂《秦婦吟》障子,想以此制止誹謗,但已無法阻止。 [59] 

韋莊人際關係

韋莊家族成員

根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39]  記載,韋莊出身於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為北魏武都太守韋閬的後代。韋閬之孫韋夐,於北周時被封為逍遙公,其子孫因而號稱“逍遙公房” [2]  。韋夐的曾孫韋待價,唐高宗時官至文昌右相。韋待價的曾孫,為詩人韋應物,官至蘇州刺史 [39]  [2] 
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部分世系
韋慶復
韋退之




韋厚復
韋徹
韋式
韋播
韋匡
韋逖
韋韞
韋莊


韋藹


:(參考資料) [2]  [10]  [3]  [40]  [41] 

韋莊好友

姓名
身份
交遊
僧人
文學家
貫休《禪月集》裏多和端己詩,他初至蜀,第一個拜訪的便是韋莊,貫休對韋莊很是推崇。韋莊有《寄禪月大師》,在詩中稱貫休為吾師。 [42] 
唐朝進士
與韋莊有唱和,《全唐詩補編》卷十三拓善條有《和韋莊賀陳詠歸蜀》。 [43] 
詩人
與韋莊、杜光庭有唱和,文集散軼。 [44] 
詩人
與韋莊、杜光庭、貫休有唱和,史無記載。 [45] 
前蜀宰相
與韋莊為同僚,互有交往。 [12] 
唐朝進士
韋莊在前蜀為相時推薦其為節度判官。 [46] 
(參考資料來源) [47] 

韋莊主要作品

韋莊《浣花集》書影 韋莊《浣花集》書影
蜀檮杌》著錄韋莊《浣花集》20卷。《補五代史·藝文志》著錄《韋莊箋表》1卷、《諫草》2卷、《蜀程記》1卷、《峽程記》1卷、《韋莊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僅存《浣花集》及所選詩《又玄集》,餘皆佚 [7] 
《浣花集》為韋莊弟韋藹所編,藹序説,韋莊在“庚子(880年)亂離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編集時,他才蒐集到1000多首。然今傳《浣花集》僅存詩200多首,尚不足原編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間朱承爵刻本(《四部叢刊》即據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閣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時地分卷,各卷篇數多少不均。《全唐詩》略加歸併,編為5卷,內容全同。另《補遺》1卷,大概為後人於結集後所增補 [7] 
韋莊詞向無專集。《全唐詩》從《花間集》、《尊前集》、《草堂詩餘》等輯錄54首。劉毓盤輯有《浣花詞》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集六十種》 [7]  [48] 
近人向迪琮編有《韋莊集》,收韋詩300多首,詞55首,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印行,較為通行 [7] 
韋莊主要作品名目
體裁
名目
菩薩蠻五首》(《菩薩蠻·人人盡説江南好》《菩薩蠻·洛陽城裏春光好》《菩薩蠻·紅樓別夜堪惆悵》《菩薩蠻·如今卻憶江南樂》《菩薩蠻·勸君今夜須沉醉》)《江城子·恩重嬌多情易傷》《訴衷情·燭燼香殘簾半卷》《訴衷情·碧沼紅芳煙雨靜》《女冠子·昨夜夜半》《女冠子·四月十七》《謁金門·春漏促》《更漏子·鐘鼓寒》《謁金門·空相憶》《謁金門·春雨足》《天仙子·悵望前回夢裏期》《天仙子·金似衣裳玉似身》《天仙子·深夜歸來長酩酊》《荷葉杯·絕代佳人難得》《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應天長·別來半歲音書絕》《應天長·綠槐陰裏黃鶯語》《小重山·一閉昭陽春又春》《酒泉子·月落星沉》《思帝鄉·雲髻墜》《思帝鄉·春日遊》《喜遷鶯·人洶洶》《喜遷鶯·街鼓動》《河傳·錦浦》《河傳·春晚》《河傳·錦裏》《天仙子·夢覺銀屏依舊空》《天仙子·蟾彩霜花夜不分》《江城子·髻鬟狼籍黛眉長》
(參考資料來源) [20] 

韋莊人物爭議

  • 生年爭議
由於《新唐書》、《舊唐書》、《五代史》等正史無韋莊傳,《蜀杌》、《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十國春秋》亦不載韋莊生年,只記其卒於前蜀武成三年(公元910年),所以關於其生年及生平的考訂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49]  。關於韋莊生年,迄今有八種説法,分別是:一、曲瀅生:851年 [50]  ;二、夏承燾:836年 [10]  ;三、劉星夜:847年 [51]  ;四、李建中:853年 [52]  ;五、黃震雲:831年或稍後 [53]  ;六、齊濤:849年 [54-55]  ;七、王仲滎: 850 年左右 [56]  ;八、英國人翟理斯: 880 年 [57-58]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該書“韋端己年譜”雲:“考端己生年,《鑷白》詩‘新年過半百’一句最為堅證,只求考訂此詩作年,即可考定生年。” [10]  同書中,夏認為在《鑷白》詩所在的《浣花集》卷四,此卷皆為客遊江南詩 [55]  ,《鑷白》詩前二十一首處有《聞再幸梁洋》一詩,後三首處有《夏初,與侯補闕江南有約,同泛淮汴,西赴行朝。莊自九驛路先至甬橋。補闕由淮楚續至泗上,寢病旬日,遽聞捐館。回首悲慟,因成長句四韻吊之》詩,均為光啓二年(886年)三月僖宗出奔興元后作。“端己以光啓二年夏赴陳倉迎駕,三年,過昭義相州路返。《鑷白》詩必光啓二年作。據‘新年過半百’句,則 其時已五十以上,按最低五十一歲計,當生於本年(836年)也。” [10] 
這一説法出後,採用者頗多,如向迪宗校訂的《韋莊集》 [5] 李誼《韋莊集校注》 [20]  。韋莊生年應在832年至838年之間,故寫為“約836年”較為妥當 [55] 

韋莊史料索引

參考資料
  • 1.    《書史會要》卷六十三:“韋莊字端己‚杜陵人‚唐乾寧中舉進士第‚以 中原多事潛依蜀節度使王建 ‚建奏為掌書一記‚尋為起居舍人‚及建開國‚委任 於韋官至平章事 。當時以作字名於世‚有行書法。”
  • 2.    姜劍雲,何卉.韋莊家世小考[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16-21
  • 3.    王偉.唐代京兆韋氏家族與文學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9:200-215
  • 4.    宋曉瑛.韋莊詩歌研究[D].甘肅,西北師範大學,2010:12-50
  • 5.    向迪宗校訂. 韋莊集[M].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8. 342
  • 6.    曹麗芳.韋莊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03:56-57
  • 7.    韋莊簡介  .古詩文網 [引用日期2020-02-15]
  • 8.    吳任臣.中國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883:592
  • 9.    韋秀芳.韋莊詩歌研究[D].安徽:安徽師範大學,2003:22-23
  • 10.    夏承燾. 唐宋詞人年譜[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25
  • 11.    《全唐詩話》卷五:莊,字端己,杜陵人,見素之後。曾祖少微,宣宗中書舍人。莊疏曠,不拘小節,李詢為西川宣諭和協使,闢為判官。以中原多故,潛欲依王建,建闢為掌書記。 尋召為起居舍人 ,表留之。後相建為偽平章事。
  • 12.    《新五代史》卷六十三:蜀恃險而富,當唐之末,人士多欲依建以避亂。 建雖起盜賊,而為人多智詐,善待士,故其僧號所用皆唐名臣世族護。莊,見素之孫;格,溶之子也。建謂左右曰:吾為神策軍將時,宿衞禁中,見天子夜召學士,出入無間,恩禮親厚如寮友,非將相可比也。故建待格等恩禮尤異,其餘宋砒等百餘人,並見信用。
  • 13.    《十國春秋》卷四十二:“正當凋瘵(病)之秋,好安凋瘵;勿使瘡痍之後,復作瘡痍。”
  • 14.    《蜀檮杌》:昭宗遇弒,梁祖即位,遣使宣諭,興元節度王宗綰馳驛白建。建謀興復,莊以兵者大事,不可倉卒而行,乃為建答宗綰教,其略曰:“吾家受主上恩有年矣,衣衿之上,宸翰如新,墨詔之中,淚痕猶在。犬馬猶能報主,而況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二月車駕東還,連貢二十表,而絕無一使之報,天地阻隔,叫呼何及!聞上至谷水,臣僚及宮妃千餘人,皆為汴州所害。及至洛,果遭弒逆。自聞此詔,五內糜潰。今兩川鋭旅,誓雪國恥,不知來使何以宣諭,未此告敕,令自決進退。”梁使遂還。梁祖遣使通好,以建為兄。莊得書,笑曰:“此神堯驕李密之意也。”
  • 15.    《蜀檮杌》:建之開國,制度號令,刑政禮樂,皆莊所定。拜平章事,卒,有《浣花集》二十卷。
  • 16.    天健.論韋莊政績及其詩作[J].社會科學研究,1987,(3):96-101
  • 17.    《唐才子傳》卷十:“及建開偽蜀,莊託在腹心,首預謀畫,其郊廟之禮,冊書賜令,皆出自莊手,以功臣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 18.    《唐才子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03-30]
  • 19.    蜀檮杌(捲上)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20-03-30]
  • 20.    李誼. 韋莊集校注[M]. 成都:四川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34-35
  • 21.    十國春秋 卷四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3-30]
  • 22.    韋莊傳記  .唐宋名家詞選[引用日期2020-03-30]
  • 23.    胡震亨著.唐音癸籤[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65
  • 24.    《朱柏廬詩文選》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0-07-20]
  • 25.    《北江詩話》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0-07-20]
  • 26.    《蕙風詞話》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0-07-20]
  • 27.    《白雨齋詞話》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0-07-20]
  • 28.    陳廷焯著.杜維沫校點.白雨齋詞話[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435
  • 29.    傅士文.略論韋莊詩的思想意義[J].文學遺產,1983,(A16):105-134
  • 30.    《二十世紀隋唐五代研究綜述》  .文學史合集[引用日期2020-05-30]
  • 31.    文學史 遊國恩-第十章 晚唐文學  . 國學導航 [引用日期2020-03-30]
  • 32.    鄭振鐸《中國文學史》  .文學史合集[引用日期2020-05-30]
  • 33.    袁行霈 .中國文學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4-465、498-499
  • 34.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  .文學史合集[引用日期2020-05-30]
  • 35.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  .文學史合集[引用日期2020-05-30]
  • 36.    駱玉明《中國文學史》  .文學史合集[引用日期2020-05-30]
  • 37.    駱玉明、章恆培《中國文學史》  .文學史合集[引用日期2020-05-30]
  • 38.    《太平廣記》(卷一六五):“韋莊頗讀書,數米而炊,稱薪而爨,炙少一臠而覺之。 一子八歲卒,妻斂以時服,莊剝取以故席裹屍,殯訖,擎其席而歸。其憶念也,嗚咽不自勝,惟慳吝耳。”
  • 39.    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13432
  • 40.    韋退之·唐故河東節度判官監察御史京兆韋府君夫人聞喜縣太君玄堂志[ M],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館藏,2007 ·
  • 41.    孟祥娟.隋唐京兆韋氏家族文學論考[D].吉林大學,2010:56-62
  • 42.    《北夢瑣言》卷二十:沙門貫休,鍾離人也。 風騷之外,精於筆札,舉止真率,誠高人也。然不曉時事,往往低汗朝賢,亦不知己之是耶非耶 。…馮涓大夫有大名於人間‚淪落於蜀‚自比杜工部‚意 謂他人無出其右 。休公初至蜀‚先渴韋書記莊‚而長樂公後至‚遂於相見‚欣 然撫掌曰 ‘我與你阿叔有分。’長樂怒而拂袖。它日渴之‚竟不逢迎‚乃曰 ‘此阿師似我禮拜也。’自是頻投刺字‚終為閻者所拒。休公謂韋公曰:“我得為渠入蜀,何意見怪?”
  • 43.    《北夢瑣言》卷七:唐前朝進士陳詠,眉州青神人。 有詩名 ‚善奕棋。昭宗劫遷‚髒蹂陝郊‚是歲策名歸蜀。韋書記莊以詩賀之。 又有鄉人拓善者 ‚屬和韋詩。
  • 44.    《唐詩紀事》卷七十一:“彬唐末遊湖湘隱雲陽山十年餘‚與虛中‚齊己‚ 貫休以詩名 ‚相吹噓。又與韋莊‚杜光庭倡和‚皆蜀人也‚疑其曾入蜀。丹陽 縣圖經雲山在縣東北三十里 ‚又七里為沈山,南唐處士沈彬所居,今廣孝寺即彬居址 。”
  • 45.    《蜀中廣記》卷一百:蠙生而穎秀,幼能為詩,作中有與韋莊、杜光庭、貫休詩。唐末三人皆在蜀,疑其同時避亂入蜀雲 。
  • 46.    《十國春秋》卷四十二前蜀八:“未幾‚以左補闡陳、田之亂 ‚西南路塞‚復催為高祖所撼‚乃變姓名‚賣卜導江青城市中。韋莊習 其名 ‚薦為節度判官。道古又上高祖詩‚敍五危二亂事。”
  • 47.    曹仲芯寧.韋莊入蜀及其蜀中詩歌研究[D].四川:四川師範大學,2009:21-35
  • 48.    《全唐五代詞》  .殆知閣[引用日期2020-05-30]
  • 49.    李新.近八十年來韋莊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1998,(1):96-106
  • 50.    曲瀅生. 韋莊年譜[J]. 北京: 清華園《我輩語》叢刊, 1932:51-73
  • 51.    劉星夜. 韋莊生年考訂[J]. 光明日報,1957-5-26.
  • 52.    李建中. 關於韋莊的生年[J]. 寶雞師範學院學報, 1980.(1):98-101
  • 53.    黃震雲. 韋莊生年小考[A]. 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 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55-65
  • 54.    齊濤. 韋莊生平新考[J]. 文學遺產, 1996,(3):39-44
  • 55.    徐樂軍.韋莊生年諸説考析[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4(1):75-77
  • 56.    王仲滎.大唐帝國末日的輓歌———韋莊詩篇[A].中國唐史研究會.唐史研究會論文集[C].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 .307
  • 57.    Lionel Giles著,張蔭麟 譯.《秦婦吟》之考證與校釋[A].顏廷亮、趙以武,秦婦吟研究匯錄[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1).28
  • 58.    毛蘭球.夏承燾《韋莊年譜》生年續考[J].柳州師專學報,2009,(1):29-30
  • 59.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六:蜀相韋莊應舉時,遇黃寇犯闕,著《秦婦吟》一篇,內一聯雲:"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爾後公卿亦多垂訝,莊乃諱之,時人號"秦婦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內不許垂《秦婦吟》障子。以此止謗,亦無及也。
  • 60.    韋莊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61.    (宋)蘇軾等著.豪放詞[M].瀋陽:萬卷出版社,2018.09.第65頁
  • 62.    劉洋,雷蕾編著.唐詩名家十五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7.04.第256頁
  • 63.    地理概況  .沁陽市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4-02-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