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校書郎

鎖定
校書郎,讀音為jiào shū lánɡ,漢語詞語,官名。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東漢朝廷藏書於東觀,置校書郎中。北魏秘書省始置校書郎,唐秘書省與弘文館皆置,宋屬秘書省,遼屬秘書監著作局,金、元屬秘書監。元並掌鑑定書畫。明清廢。
中文名
校書郎
拼    音
jiào shū lánɡ
釋    義
官名,掌校讎典籍,訂正訛誤
朝    代
東漢
出    處
後漢書·楊終傳》

目錄

校書郎解釋

東漢時,徵召學士至蘭台或東觀宮中藏書處校勘典籍,其職為郎中者,稱校書郞中(亦省稱校書郎);其職為郎者,則稱校書郎。三國魏始置校書郎官職,司校勘宮中所藏典籍諸事。 唐以後歷代因之。 明以後不置。 [1] 

校書郎出處

《後漢書·梁慬傳》:“校書郎 馬融 上書訟 慬 與護羌校尉 龐參 。” 王先謙 集解“蓋中郎、侍郎、郎中,通謂之三署郎,校書郎中本可省稱校書郎,猶尚書僕射之省稱尚書耳。”《後漢書·楊終傳》:“ 顯宗 時,徵詣 蘭台 ,拜校書郎。”《魏書·律曆志上》:“中堅將軍、屯騎校尉 張洪 ,故太史令 張明豫 息湯寇將軍 龍祥 ,校書郎 李業興 等三家並上新曆,各求申用。” 唐 元稹 《贈三呂校書》詩:“同年同拜校書郎,觸處潛行爛熳狂。”《宣和遺事》後集:“遣校書郎 衞膚敏 為賀生辰使。”

校書郎地位

唐代
唐代秘書省、集賢殿、司經局、弘文館、崇文館5館,皆有校書郎之職。校書郎是唐代中央基層文官之一,官階自從九品下階到正九品上階,品階雖低,任職要求卻高,除授校書郎官職的一般都是及第進士中的佼佼者或制舉登科的“非常之才”。校書郎屬於清官序列,職務清閒,待遇優厚,升遷快速,前途光明,被唐人視為“文士起家之良選”,社會地位和認可度都很高,“非貢舉高第,或書判超絕,或志行清潔的不輕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