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辛文房

鎖定
辛文房,字良史,元代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詩,與王執謙楊載齊名。有《披沙詩集》,已佚。
本    名
辛文房
良史
所處時代
元代
主要作品
《披沙詩集》

辛文房主要影響

泰定元年(1324)官居省郎之職。此書成於元成宗大德甲辰(1304),共收唐五代詩人傳記278篇,傳中附及120,合計398人。 唐代許多詩人在舊史中無傳可稽,辛氏廣採資料,"遊目簡編,宅以史集,或求詳累帙,因備先傳,撰以成篇,斑斑有據,以悉全時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傳·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記載詩人登進士第年等,十分可貴;"傳後附以論,多掎摭詩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藝林"(《四庫全書總目》)。辛氏雖為眾多的唐代詩人立傳,而其主旨卻似乎在因人而品詩,重點在標其詩格,而不在考敍行跡,所以其中敍述詩人生平部分,雜採文集、筆記、小説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鑑辨,史實的疏誤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詩文,或採擇前人舊評,或在前人舊評基礎上有所增飾,或自出新意,品評詩歌,則頗具啓發性。所以,"此書的主要價值與其説在提供詩人傳記史料方面,倒不如説是在唐詩的品評方面。"(陶敏、李一飛《隋唐五代文學史料學》)但它畢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詩人傳記,故歷來為研究者所重視。
中國是詩的國家,唐代是詩發展的頂峯。《全唐詩》共收詩人二千二百餘人;日本學者彼邦文獻保存之佚詩,編為《全唐詩逸》三卷,又得詩人一百二十八人(其中八十二人不見於《全唐詩》);《全唐詩續拾》,又得詩人一千五百人左右。上述諸書合計三千八百餘人。然而,在辛文房《唐才子傳》之前,尚無一本唐代詩人專門傳記。一個西域人,能為唐代詩人寫傳,材料豐富,蒐羅廣泛,評論貼切,語言簡煉生動,使許多史傳無名的詩人事蹟不致湮沒,保存了很多有價值的史料。所以魯迅先生在給青年介紹文學閲讀書目時,把《唐才子傳》列了進去。

辛文房歷史評價

其始末不見於史傳。惟陸友仁研北雜誌》稱其能詩,與王執謙齊名。蘇天爵《元文類》中載其《蘇小小歌》一篇耳。其作《唐才子傳》是唐朝及五代詩人簡要評傳彙集,被列為國學入門必讀書目之中。此書對中﹑晚唐詩人事蹟所記尤詳﹐也包括部分五代詩人。按詩人登第先後為序。書中保存了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歷的記敍更為詳備。傳後又有對詩人藝術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説﹐其中頗有精闢之見。但所述多有失實﹑謬誤之處﹐如謂駱賓王宋之問唱和靈隱寺﹐《中興間氣集》為高適所編﹐李商隱曾為廣州都督等。也有因誤解材料而造成錯誤﹐如劉長卿傳﹐記權德輿稱劉長卿為“五言長城”﹐而據權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詩序》﹐實是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等。

辛文房主要作品

原書失傳,乾隆時,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中輯得243人傳,又附傳44人,共287人,釐為8卷。後元刊10卷足本在日本發現,光緒中,黎庶昌珂羅版影印歸國,始廣流傳。今有周本淳《唐才子傳校正》,1987年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由傅璇琮主編,集唐文學研究部分專家之力而成的《唐才子傳校箋》,在1995年出版,此版重在探索材料出處、糾正辛氏記事錯誤和補考原書未備之要事,實已在辛氏基礎上成為一部新專著。

辛文房唐才子傳

《唐才子傳》,十卷,元辛文房撰。據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楊士奇《東里集》有是書《跋》,是明初尚有完帙,故《永樂大典目錄》於“傳”字韻內載其全書。”到清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已成八卷,説明該書已散佚。所幸元刊十卷本早已傳入日本。清光緒年間,宜都楊守敬從日本訪得一個元刊十卷足本,遵義黎庶昌以珂羅版將其影印,該本當是目前最好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