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大傑

鎖定
劉大傑(1904─1977年11月26日),湖南省岳陽縣十步鄉廟升塘人,我國著名文史學家、作家、翻譯家,筆名大傑、雪容女士、綠蕉、夏綠蕉、修士、湘君、劉山等,室名春波樓。 [2]  曾任上海大東書局編輯,安徽大學、暨南大學教授等。新中國成立後任復旦大學教授,並曾兼任中國作協上海分會副主席。早年從事小説創作,以及外國文學的翻譯和研究,後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研究。著有《中國文學發展史》 《魏晉思想論》 《〈紅樓夢〉的思想與人物》等。 [1] 
中文名
劉大傑
籍    貫
湖南嶽陽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77年11月26日
畢業院校
國立武昌師範大學
職    業
文史學家、作家、翻譯家
代表作品
《托爾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國文學概論》

劉大傑人物生平

1904年 ,劉大傑出生於湖南嶽陽的一個鄉村。 [1]  不滿1歲時,劉大傑父親去世,12歲母又死去,由外婆資助進私塾。14歲進岳陽城一家貧民工廠,學織毛巾、制陽傘。晚間到廠辦夜校補習算術、國文等課。在廠積蓄35塊銀元,於1919年考取武昌湖南旅鄂中學。該校雖不收學費,但伙食、書籍、衣服等費用尚需自理。他向學校請求半工半讀,從二年級起,在該校食堂擔任養豬工作。
1922年,大傑考入國立武昌師範大學,報考數學系,結果分配在中文系。著名學者黃佩、胡小石主講文學課程,對他產生過積極影響。尤其是主講文學概論、小説創作的郁達夫教授,給他啓迪和幫助更大。
1925 年冬,武昌師大中文系舊派反對郁達夫,鬱憤而辭職。劉大傑同情郁達夫,一道離校來到上海。在鬱的鼓勵和幫助下,赴日本留學,1927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科文學部,專攻歐洲文學。在校3年,經常寫點短文寄回國內發表,以稿費維持生活。
1930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院,回國初任職上海大東書局編輯《現代學生》雜誌,負責外國文學和翻譯作品的審稿。後任復旦大學、安徽大學、暨南大學等校教授。
1935 年7月,受聘擔任四川大學教授和中文系班主任。1937年夏,劉回上海探親,時逢抗戰爆發,交通斷絕。住上海8年,基本上依靠妻子教書的薪資維持最低生活。他專心寫作《中國文學發展史》,全書80餘萬字,上卷於1941年元月出版,下卷於1943年寫完。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任上海臨時大學文法科主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和中文系主任。在校參加過進步學生組織的民主演講運動,保護過一些愛國青年。
1949 年上海解放不久,任暨南大學校務委員。是年9月,暨南大學文、理、商相關院系併入上海復旦大學,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文系文學教研組組長、中文系代理主任等職。此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文聯常務委員、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員、第四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上海市政協常務委員。參加過全國高等學校中文系“中國文學史”教學大綱的制訂,《辭海》《中國曆代文論選》的編寫工作,主編過《中國文學批評史》。1965年5月20日,劉大傑在上海復旦大學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和鼓勵。 [2]  1977年11月26日中午12時45分,劉大傑病逝於上海華山醫院,享年73歲。 [4] 

劉大傑人物經歷

與郁達夫的交情
在高師,對劉大傑影響最深的是郁達夫。郁達夫主講“文學概論”和“小説創作”,其中不僅有自己從事創作的切身經驗,也介紹了國外新潮的文藝思想,對劉大傑很有吸引力。也正是在郁達夫的鼓勵下,他正式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那是在進高師的第三年,當時從家裏逃婚出來、手中一文錢也沒有的劉大傑寄居在學校一間小房裏,“心裏充滿着説不出的壓迫的情緒,好像非寫出來不可似的”。於是,他以逃婚為題材創作了小説《桃林寺》,經郁達夫介紹,刊登於《晨報副刊》,從此開啓了他的創作生涯。 [1] 
劉大傑與郁達夫的師生關係非同一般。劉大傑作品《春波樓詩詞》中就有《和郁達夫過岳墳有感》:
衰草秋風宋玉悲,古來詞客易傷時。
美人名馬傳新句,破國孤墳寄舊思。
昔日已聞文字獄,而今重見放翁詩。
南朝北地千年恨,杯酒情懷只自知。
郁達夫《過岳墳有感》為 1932 年所作,劉大傑此詩當也作於同一年。他還有一首作於1935年的《秋興寄懷達夫先生》未及收入《春波樓詩詞》:
春雲秋夢已如煙,醉酒談詩十二年。
當日誰能悲賈誼,而今我自愛張顛。
休言湖海難逃網,只恨文章不值錢。
窗外瀟瀟秋意冷,斷腸風味寫吳袋。
1945年8月29日晚,郁達夫在印尼慘遭日本憲兵殺害劉大傑是最早撰寫紀念文章者之一。他在《憶郁達夫》 (刊1946年1月《文選》創刊號)中又披露了他1935年間所作的一闕寄郁達夫的《減字木蘭花》:
秋風老矣,正是江州司馬淚
病酒傷時,愛誦當年感事詩。
紛紛人世,誰識陶潛天下士。
舊夢如煙,潦倒西湖一釣船。
為郁達夫之死悲痛不已的劉大傑在1946年又寫下了一首《郁達夫死難南洋,作詩哭之》:
一哭情無盡,三秋夢不成
南天魂已斷,故國恨難平。
文字傾江海,兵戎亂死生。
年年風雨冷,獨自伴悽清。
此詩為劉大傑1954年春節親筆所書自作舊詩長卷之一長卷共錄《一九三五年入川》至《寄錢錘書兄一九四八》舊詩八題九首,卷末有短跋:“新春得半日閒,錄舊作自遣,不執毛筆三年有半矣。”此後未見劉大傑再有詠郁達夫詩詞,但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已足見鬱劉情誼至深。 [5] 
標點《袁中郎全集》,被人誤為“亂借一氣”
劉大傑頭銜甚多,作家、翻譯家、文史學家,他還是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卻曾被魯迅先生嘲笑過一回。民國時曾出版過一本《袁中郎全集》,這本書的校閲者是林語堂,標點者是劉大傑。書中有一段話是:“色借日月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鐘鼓借枯竹竅”,據説,正確的標點是:“色,借日月、借燭、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鐘鼓、借枯竹竅……”劉大傑卻將標點標成是:“色借,日月借,燭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鐘鼓借,枯竹竅借……”
劉大傑“亂借一氣”,讓中文系學生笑掉牙齒,大家都湊句子,湊成《教授雜詠》,其中有“色借青黃借,中郎遂借光”一句,正是“諷刺”劉大傑的“亂借”。學生笑話一通,不算什麼,讓魯迅先生也冷齒與笑,笑話就笑大了。魯迅在《罵殺與捧殺》一文中寫道:“人古而事近的,就是袁中郎。這一班明末的作家,在文學史上,是自有他們的價值和地位的。而不幸被一羣學者們捧了出來,頌揚,標點,印刷,‘色借,日月借,燭借,青黃借,眼色無常。聲借,鐘鼓借,枯竹竅借……’借得他一塌胡塗,正如在中郎臉上,畫上花臉,卻指給大家看……”
標點亂點其實並非劉大傑“借光”袁中郎,而是另有其人“借光”劉大傑。復旦畢業的陳四益説明了其中的“內幕”:“一位明白底裏的朋友告訴我,那本由時代圖書公司印行的《袁中郎全集》的標點,其實並非出自大傑先生之手,而是一位從事革命活動的朋友(也是一位文化界名人),因生活無着,借大傑先生之名,標點此書,弄幾文稿費謀生的。”這位文化界名人是誰呢?“此人據説是阿英。”
劉大傑背了黑鍋,卻並不做聲,“此事已成過去,劉先生從不願談及此事,只對幾位非常熟悉的朋友談過內情。”陳四益説。 [3] 

劉大傑人物作品

《中國文學發展史》,1940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魏晉思想史論》,1939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表現主義的文學》,1930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德國文學概論》,1928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德國文學史大綱》,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易卜生研究》,192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托爾斯泰研究》,192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支那女兒》,1928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盲詩人》,1929年上海啓智書局出版。
《野性的呼喚》(譯),1933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迷途》(譯),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苦戀》
《舟中》
《兩朋友》(譯),1931年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
《她病了》,1929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白薔薇》
《昨日之花》,1930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渺茫的西南風》,1934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碧色的國》
《愛的象徵》
《三兒苦學記》,1935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狂人與死女》(譯),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孩子的心》
《戀愛病患者》(譯),1929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春婆樓詩詞》,1932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經濟生活》
《雪萊的情詩》
《東西文學評論》(編譯),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山水小品集》(編),1934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明人小品集》(編),1934年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高加索的囚人》 (譯),1930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
《寒鴉集》(譯),1928年上海啓智書局出版。 [6] 

劉大傑親友回憶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吳中傑 “讀大傑先生《中國文學發展史》,能使你感到一種審美的愉悦,聽大傑先生講課,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講建安文學,他從世積亂離的時代背景,講到慷慨多氣的文風,一直講到甄后如何漂亮,曹植如何傾倒,劉楨又如何以平視而獲罪。講課時,他能隨口背出很多詩句,引用又恰到好處,令人折服。他講《紅樓夢》,也能隨口背誦很多東西,就連黑山村莊頭烏進孝上繳賈府的貨物清單,他都能背誦如流”。
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吳歡章 “聽大傑先生講課,同學們都形成了一個心理習慣,就是怕下課,希望他講得越長越好,以致他的課總是上到下一節課的老師已經等在教室門口才不得不打住。” [1] 

劉大傑社會評價

《文匯報》:縱觀劉大傑的一生,他的學術道路是極不平坦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傾注畢生心血的《中國文學發展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但他為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學史研究所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仍為後人所銘記——他的為人為學,常為復旦中文系的老先生們談起,化作一段段學術佳話在校園裏流傳;他的著作,被當作教材在復旦的課堂上使用,至今潤物無聲。 [1]  [7] 
參考資料
  • 1.    劉大傑:為中國文學史書寫奠定重要里程碑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4-21]
  • 2.    《劉大傑生平》,《江海晚報》2015年5月18日,第B02版
  • 3.    劉大傑“亂借一氣”--文史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3-04-21]
  • 4.    陳允吉著,追懷故老 復旦中文系名師詩傳,商務印書館,2019.03,第104頁
  • 5.    陳子善著,説郁達夫,華文出版社,2020.10,第229-231頁
  • 6.    尋霖,龔篤清編著,湘人著述表  1,嶽麓書社,2010.01,第242-243頁
  • 7.    陳允吉著,追懷故老 復旦中文系名師詩傳,商務印書館,2019.03,第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