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貫休

鎖定
貫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名休,字德隱,一字德遠,號禪月大師,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人。唐末五代前蜀詩僧、畫家。 [22] 
貫休7歲出家蘭溪安和寺。唐乾寧元年(894年),謁吳越武肅王錢鏐,並獻詩五章。乾寧元年(894年)末,謁荊南節度成汭,居龍興寺,後得罪於成汭,一度流放黔中。天覆三年(903年),成汭兵敗身死後入蜀,進詩云“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深獲前蜀高祖王建禮遇,為其建龍華禪院。梁乾化二年(912年),貫休去世,年八十一。
貫休十五六歲即著詩名,周遊各地,與當時詩人多有酬唱。 [23]  有自編詩集《西嶽集》(後改名為《禪月集》)。 [24]  貫休又工於書畫,草書奇崛,號曰“姜體”。其所繪十六羅漢“胡貌梵相”,自稱“夢中所睹”,最為著名,有摹本數種傳世。 [23] 
(概述圖:戴雲輝作貫休像 [21] 
全    名
貫休
德隱、德遠
禪月大師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
出生日期
832年
逝世日期
912年
主要作品
《禪月集》《十六羅漢圖》
本    名
姜休

貫休人物生平

貫休《十六羅漢圖》 貫休《十六羅漢圖》
唐大中七年(853年),貫休到和安寺出家。
貫休曾至豫章(今江西南昌)傳《法華經》《大乘起信論》,“皆精奧義,講訓且勤”,為郡太守王慥所欽重。王慥離職後,新任太守蔣瓌開洗懺戒壇,也請貫休為監壇。
乾寧(894-897年)初,貫休開始雲遊天下。時鎮海軍節度使、潤州刺史錢鏐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加銜“檢校太尉中書令”。貫休自靈隱寺持詩往賀。賀詩為:“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勤苦蹈林丘。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他年名上凌煙閣,豈羨當時萬户侯”。錢鏐見貫休賀詩,自然十分得意,但仍感意猶未足。因為這時錢鏐的“胃口”已經很大,已不以統轄十四州與得封“萬户侯”為滿足。他想進一步擴大地盤,力圖成為雄踞一方的霸主。於是乎錢鏐便傳令貫休,要他將“十四州”改為“四十州”,改後才許相見。貫休對錢鏐傲慢待客的態度極其反感,又不滿於錢鏐日益膨脹的政治野心,便憤然宣言:州難添,詩亦難改。孤雲野鶴,何天不可飛?説罷便拂袖而去。
貫休 貫休
此後,貫休到荊州。荊南節度使成汭對貫休還比較客氣,安置他在龍興寺住。過一段時間後,關係便逐漸疏遠。有一年,成汭生日,獻詩祝壽者百餘人,貫休也在其中。因為獻詩的人多,成汭無法親自過目,便委託慕僚鄭準品評。鄭準對貫休的詩才非常嫉妒,就給貫休評了個第三,貫休對此很生氣。有一次,成汭向貫休請教書法上的問題,貫休因生日獻詩受辱,正悶着一肚子氣,便藉此機會發泄,説“此事須登壇可授,安得草草而言!”成汭聽後也很火,成汭身邊一些人也乘機説壞話,於是貫休又被驅逐出江陵,解送公安縣(荊州屬縣)安置。
900年前後,貫休三次送友人入閩,在山心庵(今天心永樂禪寺)掛單時偶遇扣冰古佛,二人十分投緣,徹夜煮茶論禪。他以詩《懷武夷山僧》來記載這一段茶禪之緣。
後來,貫休的弟子們勸他入蜀,他便又到了四川。到四川后,貫休向前蜀主王建獻了一詩:“河北江東處處災,唯聞全蜀少塵埃。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秦苑幽棲多勝景,巴歈陳貢愧非才。自慚林藪龍鍾者,亦得來登郭隗台。”王建為鞏固他在四川的統治,正廣延四方英才。見貫休來蜀,甚為高興。頻加賞賜,並加以“龍樓待詔”“明因辨果功德大師”“翔麟殿引駕、內供奉”“經律論道門選練教授”“三教玄逸大師”“守兩川僧大師”“賜紫大沙門”“禪月大師”等一系列殊榮稱號,並獲“食邑三千户”的政治地位。貫休在蜀,先住在東禪寺,後移住新建的龍華道場。貫休獻王建詩中的佳句“一瓶一缽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情景貼切,屬對工整,因此,貫休也常被稱為“得得來和尚”。
乾化二年(912年),貫休終於所居,世壽八十一歲。

貫休主要影響

貫休書法

貫休 貫休
貫休善書法,稱為姜體,草書最好,可與懷素相比,尤其喜歡書寫千字文,能行書、隸書、篆書,並且自創一體、別樹一幟。可是貫休書法手跡傳世極少,所謂姜體到底是什麼樣的結體也無人得知,但可證明貫休的字在當時已自成一體,且為時人所重。
貫休善狂草,可從他所作的《觀懷素草書歌》中看出來,詩的內容十分豐富,揭示了懷素草書出神入化的根本原因,生動地描述了懷素寫字時的顛狂情態,較全面地分析了懷素草書的運筆結體和佈局等特點,是一篇藝術化了的《懷素草書論》,從而可以看出貫休對狂草也有修養和深厚的功力。 [14] 

貫休詩詞

《十六羅漢圖》 《十六羅漢圖》
貫休在文學史上久負成名。他的詩歌繼承了聶夷中一派的傳統,與賈島齊己等只歌詠山水與空苦生活的詩風大異其趣,特別是他的諷刺詩備受世人的推崇。
貫休以吟詩見長。他的詩雖多為詠物、詠景或與僧俗詩友唱和之作,但也常觸及世事。如他曾作《酷吏詞》以諷荊州節鎮高季興:“……吳姬唱一曲,等閒破紅束。韓娥唱一曲,錦段鮮照屋。寧和一曲兩曲歌,曾使千人萬人哭!不惟哭,亦白其頭,飢其族,所以祥風不來,和風不變。蝗兮蠈兮,東西南北。”貫休在蜀時,也曾作詩諷刺貴幸:“錦衣鮮華手擎鶻(蒼鷹),閒行氣貌多輕忽,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類似的詩篇在貫休的詩作中還有許多,如他的《富貴曲》,也着力指斥貴豪“太山肉盡,東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釵折。寧知耘田車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貫休之世,天下已亂,但詩人並不因此對國家前途喪失信心,他希望有賢臣良將出來重振朝綱。如他的《陽春曲》:“為口莫學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今。為手須似朱雲輩,折檻英風至今在。男兒結髮事君親,須□前賢多慷慨。歷數雍熙房與杜,魏公姚公宋開府。盡向天上仙宮閒處坐。何不郄辭上帝下下土,忍見蒼生苦苦苦”,就批評了“口不臧否人物”的阮籍,表揚了不懼權貴、敢於犯顏直諫的朱雲,希望能有魏徵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那樣的名臣拯百姓於水火之中。貫休的這些詩確有猛鋭之風,非一般詩僧所能比。

貫休繪畫

成就
貫休的繪畫作品有維摩像、高僧像、尊者像、羅漢圖等,還有少數山水畫。但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他的《十六羅漢圖》了。 [18] 
將貫體筆下的羅漢與其他畫家塑造的羅漢像相比,便不難發現貫體羅漢除了在形象上更為誇張傳神之外,在立意構思方面也有他的獨到之處。一般的羅漢圖,往往描繪羅漢渡海,天龍神鬼卒擁護;或伏於樹上觀看神鹿,上有猿猴摘取仙桃;或駕異獸,乘蛟龍,作種種不可思議之神通狀;或坐於禪牀之上降魔説法,手中水瓶顯現神光等等場景。這些作品無不着力於用神鬼異獸來襯托羅漢的神聖,或表現羅漢的神通法力與尊貴。但在貫體的作品中則完全摒棄了這些東西,只是通過十六羅漢的各種日常坐姿與樸實無華的動態,致力於刻劃羅漢超凡入聖的神態。性格各異,呼之欲出,格調極為高古,而更接近羅漢“殺賊、應供、無生”的本義。
第十四阿納阿噶塞納尊者像 第十四阿納阿噶塞納尊者像
貫體的羅漢畫風,完全可以用“古譎”二字來形容。“古”字自不用説,《十六羅漢圖》中從形象、技法,到格調,無不體現出一種靜穆的,神秘而高雅的古風。而這一幅幅羅漢圖,以工整細緻的筆法和極度誇張的造型,藝術而真實地表現出了羅漢身上特有的種種體貌特徵與神秘的精神氣質一一寬大的頭顱,高高突起的顴骨、齜牙厚唇的嘴巴、鋭利的眼神、碩大的耳朵、乾瘦如柴的臉頰與身材……這一切均絲毫無法用約定俗成的、一般意義上的“美”的標準來加以欣賞。然而卻讓人感到一種深刻的、神秘肅穆的美與一種高度的真實,無不給觀者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20] 
以日本藏絹軸本十六羅漢圖為參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第十四阿納阿噶塞納尊者像。這是人們普遍認為畫得最為精彩的,最能代表貫休筆下羅漢特點的一幅羅漢像。這尊羅漢取右側面,端坐於岩石之上,身披袈裟,袒露着右臂,半握拳頭舉到下巴上,張着大嘴,像在思考,又像在誦經。最為奇特的應是羅漢的相貌,其頭部的側面輪廓顯示出的骨骼結構極為誇張:顴骨高高地隆起而近乎方形;天靈蓋部分尖聳如小山丘;後腦勺更是如瘤子一般極不安份地高高凸出;眉骨、顴骨及鼻樑也無不高聳如峯,給人以一種“體貌清瘦、骨骼精奇”的感覺。一對眉毛又濃又長,像遮檐一般罩在圓瞪如銅鈴的雙眼上面。大張着的嘴巴露出上下齊整的白牙與厚大的舌頭,同時卻又有一種淡淡的、真實的親切感。其雙耳如扇,皺紋若刻,又細又瘦的脖子也與碩大的頭顱形成了強烈鮮明的藝術對比。可以説,這尊羅漢的長相確實是非常的“醜”,但其專注認真的神情卻又使人覺得特別的可愛可親。加上貫休的畫面上營造的強烈的形式美感,一種怪味的、特別的美感便顯現在眼前,帶給觀者一種“帶有想像及幻覺上的豐富性的視覺體驗”。可見,貫休的羅漢畫像並不是單純的追求以醜為奇,以怪為美,或是純粹地為了追求某種繪畫風上的個性,而是有其主觀上的藝術處理的。 [20] 
影響
貫休羅漢畫創作的歷史意義主要體現在其羅漢野逸畫風對後代道釋人物畫創作的深刻影響。野逸體羅漢畫風是相對於以張玄為代表的“世態相”羅漢畫風比較而來的。貫休這種以“醜”“逸”風格見長的道釋人物畫風格逐漸形成了一種野逸體繪畫傳統,影響了後代許多畫家,宋初的石恪、宋末元初的牧溪等蜀地畫家都受到這種野逸體畫風的影響,其筆下人物莫不具有野逸之態,此外明代的陳洪綬丁雲鵬也深受貫休野逸體畫風影響,成就斐然。 [19] 

貫休歷史評價

貫休真跡 局部 貫休真跡 局部
唐代詩人吳融:上人之作,多以理勝,復能創新意,其語往往得景物於混茫之際,然其旨歸必合於道。太白(李白)、樂天(白居易)既歿,可嗣其美者,非上人而誰?(《禪月集序》) [5] 
五代十國後蜀學者何光遠:唐有十僧詩,選在諸集中,唯禪月大師所吟千首,吳融侍郎序之,號曰《巨嶽集》,多為古體,窮盡物情。議者稱白樂天為“廣大教化主”,禪月次焉。(《鑑誡錄·卷五》) [5] 
五代十國後蜀詞人歐陽炯:西嶽高僧名貫休,孤情峭拔凌清秋。天教水墨畫羅漢,魁岸古容生筆頭。時捐大絹泥高壁,閉日焚香坐禪室。或然夢裏見真儀,脱雲袈裟點神筆。高抬節腕當空擲,窸窣毫端任狂逸。逡巡便是兩三軀,不似畫工虛費日。怪石安排嵌復枯。真僧列坐連跏跌。形如瘦鶴精神健,頂似伏犀頭骨粗。倚松根,傍巖縫,曲錄腰身長欲動。看經弟子擬聞聲,瞌睡山童疑有夢。不知夏臘幾多年,一手搘頤偏袒肩。口開或若供人語,身定復疑初坐禪。案有卧象低垂鼻,岸畔戲猿斜展臂。芭蕉花裏刷輕紅。苔蘚紋中暈深翠。硬筇杖,矮松牀,雪色眉毛一寸長。繩開梵夾兩三片,線補納衣千萬行。林間亂葉紛紛墮,一印殘香斷煙火。皮穿木屐不曾拖。筍織蒲團鎮長坐。休公休公,逸藝無人加,聲譽喧喧遍海涯。五七字句一千首,大小篆書三十家。唐朝歷歷多名士,蕭子云吳道子。苦將書畫比休公,只恐當時浪生死。休公休公,始自江南來入秦。於今到蜀無交親。詩名畫手皆奇絕,覷你凡人爭是人。瓦棺寺裏維摩詰,舍衞城中辟支佛。若將此畫比量看,總在人間為第一。(《貫休應夢羅漢畫歌》) [6] 
北宋畫家黃休復:詩名高節,宇內鹹知。善草書圖畫,時人比之懷素、閻立本(《益州名畫錄》) [3] 
北宋佛教史學家贊寧:①諷刺微隱,存於教化,體調不下二李(李白、李商隱)、白(居易)、賀(知章)也。 [4]  ②休善小筆,得六法,長於水墨。形似之狀可觀。受杭州眾安橋強(一作張)氏藥肆請,出羅漢一堂,雲每畫一尊,必祈夢得應真方成之,與常體不同。(《宋高僧傳·第三十卷》) [6] 
北宋徽宗時:工為歌詩,多警句,膾炙人口。以至丹青之習,皆怪古不媚,作《十六大阿羅漢》,筆法略無蹈襲世俗筆墨畦畛;中寫已狀,眉目亦非人間所有近似者。天覆中入蜀,往益州東禪院,賜號禪月。作字尤奇崛,至草書益勝,晰峻之狀,可以想見其人。喜書《千文》,世多傳其本。雖不可以比跡智永,要自不凡。(《宣和書譜》) [13] 
南宋學者計有功:休工篆隸。(《唐詩紀事》) [14] 
南宋藏書家陳思:工草隸,南土皆比之懷素。(《書小史》) [11] 
元代詩論家方回:齊己潭州人,與貫休並有聲。同師石霜。二僧詩,唐之尤晚者。(《瀛奎律髓》卷十二) [2] 
元代詩人辛文房:(貫)休一條直氣,海內無雙,意度高疏,學問叢脞,天賦敏速之才,筆吐猛鋭之氣,樂府古律,當時所宗。雖尚崛奇,每得神助,餘人走下風者多矣。(《唐才子傳·卷一〇》) [5] 
元末明初畫家夏文彥:能畫亦不多間為本教像唯羅漢最,著其畫多作古野之貌。(《圖繪寶鑑》) [10] 
《十六羅漢圖》 《十六羅漢圖》
元末明初文學家陶宗儀:工為歌詩。天覆中,賜號禪月。作字尤奇崛,至草書益勝。喜書《千文》,雖不可比智永,要自不凡。(《書史會要》) [12] 
明代文學家楊慎:貫休詩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詩話》) [1] 
明代文學家胡震亨:貫休詩奇思奇句,一似從天墜得;無奈發村,忽作怒罵,令人不堪受。(《唐音癸籤·卷八》) [5] 
明末清初文學家賀貽孫:貫休詩氣幽骨勁,所不待言。餘更奇其投錢鏐詩云:“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錢諭改為“四十州”乃相見。休雲:“州亦難添,詩亦難改。”遂去。貫休於唐亡後,有《湘江懷古》詩,極感憤不平之恨。(《詩筏》) [5] 
清代詞人賀裳:貫休村野處殊不可耐,如《懷素草書歌》中雲:“忽如鄂公喝住單雄信,秦王肩上搭着棗木搠”,此何異傖父所唱鼓兒詞?又如《山居》第八篇末句雲:“從他人説從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寧”,豈不可醜!然猶在周存、盧延讓上,以尚有“葉和秋蟻落,僧帶野雲來”“青雲名士如相訪,茶渚西峯瀑布冰”數語,殊涵清氣也。(《載酒園詩話》) [5] 
清代詩歌評論家延君壽:貫休詩是三唐好手,不僅冠於諸僧也。《臨高台》雲:“涼風吹遠念,使我升高台。寧知數片雲,不是舊山來?”《古離別》雲:“離恨如旨酒,古今飲皆醉。只恐長江水,盡是兒女淚。”此種妙思,非太白不能。《戰城南》雲:“萬里桑乾旁,茫茫古蕃壤。將軍貌憔悴,撫劍悲年長。胡兵尚陵逼,久住亦非強。邯鄲少年輩,個個有伎倆。拖槍半夜去,雪片大如掌。”詩有奇氣,絕不同於貌肖古人。《古意》雲:“乾坤有清氣,散入詩人脾”,尤是慧根人語。《江邊祠》:“松森森,江渾渾,江邊古祠空閉門。精靈因醉社日酒,白龜咬斷菖蒲根。花殘冷紅宿雨滴,土龍甲濕鬼眼赤。天符早晚下空碧,昨夜前村行霹靂。”《匡山老僧庵》雲:“篔簹紅實好鳥語,銀髯瘦僧貌如祖。香煙濛濛衣上聚,冥心縹緲入鐵圄。如麏作夢枕藤屨,東峯山媪貢瓜乳。”此種詩上追長吉,下啓皋羽、鐵崖,詩教廣大,正不可刪去此等,緣能抱奇氣行於文字之間,不同行屍走肉,所以不可棄擲。五律如“竹鞘畲刀缺,松枝獵箭牢”。《塞上》雲:“月明風拔帳,磧暗鬼騎狐”“朔雲含凍雨,枯骨放妖光”“大河流敗卒,寒日下蒼煙”。《送僧入山》雲:“山響僧擔谷,林香豹乳兒”。《題院》雲:“泉聲掩卧榻,雪片犯爐香”。何物阿禿,乃能如此!(《老生常談》) [5]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唐代緇流,能詩者眾,其有集傳於今者,有皎然、貫休及齊己。皎然清而弱;貫休豪而粗;齊己七言律詩不出當時之習,其七言古詩以盧仝馬異之體縮為短章,詰屈聱牙,尤不足取。 [4] 
清代官員胡鳳丹:貫休一方外耳,而乃以悲憤蒼涼之思,寫清新俊逸之辭,忽而虎嘯,忽而鸞吟,忽而夷猶清曠,神鋒四出,又如千金駿足,飛騰飄瞥,驀澗注坡,以視蛙蟲之鳴吹,月露之琱鎪,夷然如寸莛撞鐘之無甚高論。噫!貫休亦奇矣哉,若夫證圓通於水月,參妙諦於煙雲。一字一言,無非棒喝。(《重刻禪月集序》) [25] 

貫休主要作品

詩文
貫休去世後,其弟子曇域輯其詩文編成《禪月集》(又名《寶月集》)三十卷。《全唐詩》存其詩七百一十八首,編為十二卷。 [7] 
書法
據《宣和書譜》記載:宋代御府曾收藏貫休草書七件、行書一件,其代表作有草書《常侍帖》、《千字文》及行書《夢遊仙詩》。今皆散佚。 [11] 
畫作
宋代御府收藏有貫休畫30幅(維摩像1、須菩提像1、高僧像1、天竺高僧像1、羅漢像26)。 [9]  現有《十六羅漢圖》傳世。 [8] 

貫休軼事典故

貫休不拘小節

貫休落落大度,不拘小節。曾在通衢大道邊走邊吃果子,旁若無人。

貫休夢佛而畫

貫休來到蜀中,居住在龍華寺專供他修行參禪的居室裏。他用水墨畫法為寺裏畫了十六個羅漢和一幅佛像、二幅菩薩像。畫上,巨大的岩石縈繞着雲霧,虺節的蒼松盤繞着古藤。而佛、菩薩和十六位羅漢的相貌都古岸異常,跟別的畫師畫的不一樣。貫休自己時常説:“我是在夢中見到了這些神佛,醒來後將他們畫出來的,也可以稱他們為'應夢羅漢'吧。”他的弟子曇域、曇弗等人,將這些畫密秘收藏起來,看成珍貴的藝術品。

貫休史料索引

貫休的生平主要記載於其弟子曇域為其詩集《禪月集》所作序,以及《宋高僧傳》《蜀檮杌》《十國春秋》等。 [21] 

貫休後世紀念

2002年3月,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遊埠鎮文化站為紀念貫休誕辰1170週年,配合省、市有關部門舉行貫休學術研討會,設置了貫休生平展覽館。 [15] 
2011年6月,蘭溪市貫休研究會成立大會在遊埠鎮政府召開,大會審議通過了研究會章程,選舉產生了首屆組織機構,並提出了今後貫休研究會的工作思路。 [16] 
2012年9月,值貫休誕辰1180週年之際,蘭溪市貫休文化研究會編印了《貫休詩選三百首》。 [15] 
2015年12月,貫休紀念館在浙江省金華市蘭溪市遊埠鎮開館。 [17] 
參考資料
  • 1.    蕭滌非撰.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2:第1365頁
  • 2.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唐詩匯評 增訂本 6: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4703頁
  • 3.    劉光燦主編.美術成都.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16.05:第86-87頁
  • 4.    朱大銀,潘定武,張艮著.唐代論詩詩研究.合肥:黃山書社,2015.09:第152-161頁
  • 5.    陳伯海主編;張寅彭,黃剛編撰.唐詩論評類編 增訂本 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1437-1438頁
  • 6.    洪瑞著.古今書畫高僧: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06:第45-46頁
  • 7.    喻朝剛等主編.中國古代詩歌辭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09:第173頁
  • 8.    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 第19卷 美術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12:第59頁
  • 9.    何茲全主編.中國曆代名僧: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01:第508頁
  • 10.    壽舒舒著.中國古代繪畫理論在日本的傳承與影響: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第108頁
  • 11.    黃亞卓責任編輯;徐文平.江南文化史研究叢書 江南書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05:第136頁
  • 12.    (宋)蘇軾著;李之亮箋註.蘇軾文集編年箋註 詩詞附 9:巴蜀書社,2011.10:第552頁
  • 13.    李光華著.禪與書法: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09:第45頁
  • 14.    齊豫生.中國全史 第2卷:吉林攝影出版社,2002:第1201頁
  • 15.    郭學煥著.浙江古寺尋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11:第304-307頁
  • 16.    蘭溪市貫休研究會在遊埠鎮成立  .蘭溪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8-18]
  • 17.    首屆“郎靜山杯”全國攝影大賽暨中國攝影報“走進古鎮遊埠”影友聯誼會將舉行  .蘭溪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8-18]
  • 18.    蔡學海. 心與物的感悟——談貫休的禪畫藝術與其《十六羅漢圖》[D]. 西安美術學院, 2008.第4-5頁.
  • 19.    王建清.論貫休羅漢畫的繪畫美學風格[D].四川師範大學,2017.第50頁.
  • 20.    蔡學海. 心與物的感悟——談貫休的禪畫藝術與其《十六羅漢圖》[D]. 西安美術學院, 2008.第8-11頁.
  • 21.    淺夏.錦水花間: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04:第138頁
  • 22.    貫休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3.    貫休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4.    貫休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15]
  • 25.    範志民編.貫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12:第1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