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賀

(唐代詩人)

鎖定
李賀(790年—816年),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 [1]  祖籍隴西郡 [2]  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後世稱李昌谷。
李賀出身唐朝宗室大鄭王(李亮)房, [3]  門蔭入仕,授奉禮郎。仕途不順,熱心於詩歌創作。 [4]  27歲(一説24歲)英年早逝。 [8-9] 
李賀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代表者,與李白李商隱並稱為唐代三李。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感嘆生不逢時和傾訴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稱其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説。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頌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11] 
(概述圖參考資料 [20] 
全    名
李賀
別    名
李昌谷
詩鬼
長吉
所處時代
中唐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
出生日期
790年
逝世日期
816年
主要成就
開創“長吉體”詩歌
主要作品
《神弦曲》
《雁門太守行》
《金銅仙人辭漢歌》
《昌谷集》

李賀人物生平

李賀宗室王孫

李賀像 李賀像 [13]
母親鄭氏,生一女二子,長守昌谷。大女出嫁後,家境愈貧寒。李賀兄弟二人外出謀生,欲飽肌腹。“欲將千里別,特此易鬥粟”(《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淒涼之狀,於此可見。
李賀自幼體形細瘦,通眉長爪,長相極有特徵。他才思聰穎,七歲能詩,又擅長“疾書”。相傳貞元十二年(796年),李賀正值七歲,韓愈皇甫湜造訪,李賀援筆寫就《高軒過》一詩,韓愈與皇甫湜大吃一驚,李賀從此名揚京洛 [3-4]  [14]  。年紀稍長,李賀白日騎驢覓句,暮則探囊整理,焚膏繼晷,十分刻苦。李商隱作《小傳》雲:“恆從小奚奴,騎巨驢,背一古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所見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耳!’”。
貞元二十年(804年),十五歲的李賀就已經譽滿京華與李益齊名了。 [15] 
永貞元年(805年),唐順宗帶病繼位(中風),任用王叔文韋執誼等除弊革新,史稱永貞革新。八月,宦官俱文珍勾結貴族官僚改元永貞,逼順宗稱病退位,新政遂敗。次年,順宗病亡。唐人(劉禹錫柳宗元等)在詩文中有影射,指稱順宗並非病故,而是遇害而死。李賀成年後,得知此事,做《漢唐姬飲酒歌》諷刺。

李賀仕途失意

元和二年(807年),李賀已詩名遠播,元和三、四年間(808—809年),李賀寫《雁門太守行》謁韓愈 [16]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聲,但“年未弱冠”,即遭父喪。當時,服喪務必以三年全期為限,所以直到元和五年(810年)韓愈才與李賀書,勸其舉進士。該年初冬,李賀參加房式主持,韓愈參與組織的河南府試,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並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可是妒才者放出流言,謂李賀父名“晉肅”,“晉”與“進”犯“嫌名”。儘管韓愈“質之於律”“稽之於典”為其辯解,終無可奈何,李賀不得不憤離試院。
元和三年(808年)春,李賀離京返回昌谷,作《出城》詩,同年十月間,再次西入長安。經停洛陽,韓愈、皇甫湜到訪慰藉落第之人,李賀作《高軒過》答謝。十月十四日,李賀在洛陽仁和裏坊的宅院中,與前輩話別,作《仁和裏雜敍皇甫湜》。
未能參加進士考試,對李賀打擊甚重,他曾寫了不少抒憤之詩,當年回到昌谷。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又返回長安,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為官3年間,李賀親身經歷,耳聞目睹了許多事情,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時社會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個人生活雖不如意,卻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所謂賀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清姚文燮語),大多數作品就產生在這一時期。他在中唐詩壇乃至整個唐代文壇的傑出地位,應該説主要是這一時期寫下的近60首作品奠定的。

李賀英年早逝

李憑箜篌引圖 李憑箜篌引圖
由於遷調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又病卒,李賀憂鬱病篤。元和八年(813年)春。告病回昌谷休養了一段時日。不甘沉淪,舉足南遊,希望在南楚或吳越一展才華。離長安時,他的友人無可和尚(青龍寺高僧)撰寫《送李長吉之任東井》的詩,預祝他南遊成功,但結果大約也不妙。“九州人事皆如此”,他折回洛陽,告別長輩皇甫湜等親友,同年十月十四日又西進長安。
元和九年(814年),他決然辭去奉禮郎之職,重回昌谷“歸卧”。然後取道宜陽、洛陽、經河陽,入太行,過長平、高平,於深秋到達潞州(今山西長治市)。此後在潞州張徹的薦舉下,做了3個年頭的幕僚,為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服務,幫辦公文。
元和十一年(816年),因北方藩鎮跋扈,分裂勢力猖獗,郗士美討叛無功,告病到洛陽休養,友人張徹也抽身回長安。李賀無路可走,只得強撐病軀,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詩作,不久病卒,時年二十七歲。
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左補闕右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主要影響

李賀作品題材

借古諷今題材
他寫這類作品,有一定的現實基礎。早年家居昌谷,鄰近洛陽到長安的大道,徵調運輸所必經,使他對人民所受重賦剝削,統治階級所為淫奢惡行,有所見聞;後來京城羈旅,遊歷南北,貴族官僚的腐朽驕奢,宦官集團的亂政無能,藩鎮割據的禍國殃民,貪官污吏的橫行不法,下層人民的受苦受難,進一步激發詩人的憤慨。李賀所寫這一類詩篇,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相當廣闊,有的是直陳時事,有的是借古刺今:
① 隱射抨擊永貞宮變的,如《漢唐姬飲酒歌》;
② 批判唐憲宗沉湎迷信、追求長生的,如《仙人》《崑崙使者》《神弦》《苦晝短》《官街鼓》;
③ 擁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的,如《秦王飲酒》《雁門太守行》《古鄴城童子謠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
④ 揭露藩鎮禍國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無門》;
⑤ 反映權貴驕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榮華樂》《秦宮詩》《牡丹種曲》《夜飲朝眠曲》《貴公子夜闌曲》《嘲少年》《梁台古愁》;
⑥ 諷刺宦官專權、亂政無能的,如《呂將軍歌》《感諷五首》(其二)《感諷六首》(其二、四);⑦反映邊塞敵人侵擾、抗敵士兵艱苦生活的,如《摩多樓子》;
⑧ 揭露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如《老夫採玉歌》《感諷五首》(其一);
⑨ 同情妃嬪悲苦生活的,如《宮娃歌》《堂堂》;
⑩ 反映少數民族軍事活動的,如《黃家洞》。
發憤抒情題材
李賀有積極用世的政治懷抱,雖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纏身,存在“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開愁歌華下作》)的消沉情緒,但也有許多詩篇反映對“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滿,表現“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淪,發出“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的豪言壯語,更滿懷着“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的雄心壯志。《贈陳商》《送沈亞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神仙鬼魅題材
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
李賀以奔放熱烈的浪漫主義情懷,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話人物,銀河、月宮等天國風光,出現於《天上謠》《夢天》等名作中,極盡奇麗譎幻之觀。但長吉詩也有另一種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灑空草”(《感諷五首》其三)、“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百年老梟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弦曲》),這也是後人稱其為“詩鬼”的重要原因。李賀詩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為他極度坎坷的人生有時令他極度的迷茫苦悶,然而更多的是體現他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天上謠》),“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浩歌》)等詩肯定了萬事萬物的變化,指出了滄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神弦》、《苦晝短》等詩更是直接寫出神鬼的虛誕,矛頭直指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唐憲宗,抨擊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説:“梗莽邱隴,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長吉歌詩敍》),是對這類詩篇的總評。
其詩句如“楚魂尋夢風颼然”(《巫山高》)、“嗷嗷鬼母秋郊”(《春坊正字劍子歌》)、“鬼燈如漆點松花”(《南山田中行》)、“紙錢塞鳴旋風”(《神弦 [19]  )、“迴風送客吹陰火”(《長平箭頭歌》)等等,乍讀只覺鬼氣森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在作者筆下,這些“鬼”,“雖為異類,情亦猶人”,絕不是那些讓人談而色變的惡物。有人説李賀“以哀激之思,作晦僻之調,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幽冷溪刻,法定當天。”這種見解未免過於偏狹,李賀寫鬼與其説是自感早天之兆,不如説是其逆反心理使然。 [7] 
詠物等其他題材
其中如《李憑箜篌引》《申鬍子觱篥歌》《聽穎師彈琴歌》等,通過“石破天驚”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繪音樂家的高超技藝和動人的音樂美,並抒發了作者的懷抱,給人以很深的感受。《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讚頌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工藝。《羅浮山人與葛篇》,描寫織布老人織雨剪湘的絕技。還有《昌谷北園新筍四首》,借詠筍以讚美青春的活力;《馬詩二十三首》,借詠馬以反映現實政治,抒發作者的憤激心情。後兩組詩並且運用了李賀不常用的絕句形式。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而像《美人梳頭歌》一類作品,則體現了作者對貴族婦女生活的態度(一説新婚燕爾描寫自己的妻子)。

李賀藝術風格

李賀詩歌詩風以空靈甚至詭異見長,在內容上主要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描寫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寫人民的疾苦;揭露時弊、批判統治者的荒淫昏聵,歌頌邊塞將士英勇衞勉等。其藝術特點為:想象奇譎,辭采詭麗,變幻繽紛,刻意創新。詩歌意象跳躍,結構不拘常法。修辭的奇巧和詩歌語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虛幻而往往流於晦澀險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連貫的情思脈絡,難於索解。 [12] 

李賀語言悲冷悽苦

奇特的語言營造悲冷的氛圍是李賀詩歌最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長吉體”能在繁花似錦的詩歌苑囿中一枝獨俏的關鍵所在。典型如李賀的《秋來》詩文。《秋來》這首詩大約作於李賀辭官歸家的時期。糟糕的心情、蕭瑟的秋風、刺骨的冷雨,觸發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悲苦哀愁,詩人主觀情思與孤墳野鬼融於一體,託物傳情,借“鬼”寄慨,以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來抒發詩人抑鬱未伸、懷才不遇的深廣憂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語言,讀來令人膽顫心驚,毛骨悚然。 [5] 
李賀把詩歌作為嘔心瀝血和事業,其母説他“嘔出心乃已”。他刻意追求詩歌語言的瑰美冷峭。《秋來》這首詩中桐風驚心、香魂弔客,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體現了李賀語言的藝術特色。別具一種魅力。 [10] 

李賀選詞煉句

李賀題跋像 李賀題跋像 [18]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遊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説,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李賀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嘆,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後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

李賀選擇物象

其代表作《秦王飲酒》,詩歌為《秦王飲酒》卻“無一語用秦國故事”(王琦《李長吉詩歌匯解》)。與其所有詠古詩一樣,其題旨多在“筆墨蹊徑”之外,他寫古人古事,大多用以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或藉以表達自己鬱悶的情懷和隱微的意緒,現實意義的詠古之作在他的集子裏是很難找到的。 [7] 
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中國詩歌史上,幾乎再沒有一個青年詩人那樣偏嗜描寫衰老、死亡的事物,翻開長吉詩集,這類意象觸目皆是,到處是老、死、衰等字眼,其他像殘、斷、墮、瘦、古、鬼、枯、頹、病、敗、朽、暮、弊、破、哭、愁、幽、折、荒、血、寒、泣、悲、悽、苦等字眼也隨處可見,統計結果表明,上述字眼在李賀詩集中共出現440餘次,平均每首詩出現兩次,出現最多的為“老”字(48次),其次是“寒”字(34次), “斷”字(33次),“愁”字(24),“死”字(20次)。 [7]  李賀的詩想象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常用些險韻奇字,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
詩鬼李賀 詩鬼李賀
常用鬼意象李賀的“鬼詩”,總共只有十餘首,不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卻與他結下了不解之緣,被人們目為“鬼材”、“鬼仙”,這些詩表現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應當怎樣評價,也成了一樁從古到今莫衷一是的筆墨公案。 [7] 
毋庸諱言,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一方面由於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欠完整,情思脈絡欠連貫。他的詩作內容有一部分承襲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國殤》等篇的傳統,如《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另一部分則很有現實主義風格,如《老夫採玉歌》,反映了貧民生活的艱苦。同時他的詩中也流露出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貶李者説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鈎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王世貞用一個“過”字來簡要概括長吉詩,還是很有道理的。

李賀影響

在唐代,李商隱温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闢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莊謝翱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李賀歷史評價

唐代詩人杜牧:蓋騷之苗裔,理雖不及,辭或過之。騷有感怨刺懟,言及君臣理亂,時有以激發人意。乃賀所為,無得有是。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今古未嘗經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補梁庾肩吾宮體謠》,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李賀集序》) [27] 
五代劉昫趙瑩等:手筆敏捷,尤長於歌篇。其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彷彿者。其樂府詞數十篇,至於雲韶樂工,無不諷誦。(《舊唐書》) [28] 
北宋歐陽修宋祁等:①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②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畦逕,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雲韶諸工皆合之弦管。(《新唐書》) [29] 
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彙》)。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指李白)為敵,杜陵非其匹也。(《唐詩評選》) [30] 
明末清初文學家毛先舒: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穠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詩辨坻》) [31] 
明代文學家陸時雍:世傳李賀為詩中之鬼,非也。鬼之能詩文者亦多矣, 其言清而哀。賀乃魔耳,魔能眯悶迷人。(《唐詩鏡》) [31] 
清代詩人沈德潛: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唐詩別裁集》) [32] 
清代醫學家薛雪: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一瓢詩話》) [32] 
清代詩人黎簡:①從來琢句之妙無有過於長吉者。②細讀長吉詩,下筆自無庸俗之病。③昌谷於章法每不大理會,然亦有井然者,須細心尋繹始見。④每首工於發端,百鍊千磨,開門即見,至其骨力勁險,則温李兩傢俱當斂手。⑤長吉詩似小古董,不足貢明堂清廟,然使人摩挲憑弔不能已,其體未純而情有餘也。(《黎二樵批點黃陶庵評本李長吉集》) [7] 
清代詩文家姚文燮:詩至六朝以迄徐、庾,《騷》《雅》、漢、魏浸失殆盡。正始之音,沒於浮哇,識者傷之。唐詩自開元、天寶而後,愈趨卑弱。……(李賀)力挽頹風,不惟不知有開、寶,並不知有六朝,而直使屈、宋、曹、劉再生於狂瀾之際。(《昌谷詩注·凡例四則》) [33] 
中國近現代女作家蘇雪林:他做詩時思想每能曲折地透進幾層,故一平常觀念也能寫成奇語,好像太陽射過三稜鏡,映出璀璨的七色光線一樣。他從六朝宮體採取香豔的感情和華麗的辭藻,使詩恢復了美。(《唐詩概論》) [33] 
中國現代作家朱自清: 賀樂府歌詩蓋上承梁代“宮體”,下為温庭筠、李商隱、李羣玉開路。詳宮體之勢,初唐以太宗之好尚,一時甚盛;至盛唐而浸衰,至賀而復振焉。……賀既以詞為主,用奇僻濟宮體浮豔之窮,其《還自會稽歌》《金銅仙人辭漢歌》,又有如杜牧所稱“求取情狀,離絕遠去”者,則其見重於世,蓋自有故。(《李賀年譜》) [33] 
魯迅“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
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①(王勃)以一個二十八歲的人,寫了十六卷詩文作品,與王弼的哲學(主觀唯心主義),賈誼的歷史學和政治學,可以媲美。都是少年英發,賈誼死時三十幾,王弼死時二十四。還有李賀死時二十七,夏完淳死時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 [21]  ②李賀詩很值得一讀。 [22] 
中國現代學者錢鍾書談藝錄》:①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②蓋長吉振衣千仞,遠塵氛而超世綱,其心目間離奇俶詭,鮮人間事。所謂千里絕跡,百尺無枝,古人以與太白並舉,良為有以。 [7] 
藝術評論家王進玉:被稱為“詩鬼”的李賀,26歲就離開了人間,但並不影響其長吉體詩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17] 

李賀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備註
遠祖
唐高祖李淵的叔父(大鄭王),屬於大唐宗室的遠支 [6] 
父親
李晉肅
早年被僱為“邊上從事”。大曆三年(768)去蜀任職,曾與表兄杜甫相遇於公安,“漂泊”一生,到李賀出生的貞元年間,晉肅稍得升遷,任陝縣令,但不久老死
母親
鄭氏
生一女二子,長守昌谷

李賀軼事典故

李賀少年奇才

書畫家王靖先生作品《李賀詩》 書畫家王靖先生作品《李賀詩》
李賀天才早熟,他在七歲時便寫得一手好詩文,而且當即就名動京城。其時擔任吏部員外郎的大文豪韓愈及侍郎皇甫湜聽説有這種奇事後,開始還不大相信,説:“要是古人,那還罷了;而居然有這樣的奇人,那我們怎麼能失之交臂呢?”説罷,二人便聯袂着要去探訪個究竟了。見到李賀還是個小不點兒的孩子時,兩位大人當即遂出題讓他寫作,以便驗證李賀到底有無真才實學。李賀卻也並不驚慌,向兩位大人深施一禮,然後便援筆寫了一首在文學史足以流傳的名作《高軒過》:華裾織翠青如葱,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二十八宿羅心胸,元精耿耿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韓愈他們見李賀詩中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自信和淵博,謙虛和恭敬,是他們很久都沒有見到過的,當即便驚喜萬分地對之誇讚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虛傳哪!”從此,李賀的詩名傳遍天下。在離開時,他們還熱忱地邀請李賀到他們府第中作客。經過這次來訪,李賀的詩名遂越發大了。但許多嫉妒李賀的人説他父親名字叫“李晉肅”,其中的“晉”跟進士的“進”同音,那是“家諱”,是不能去參加進士考試的;這害得大文豪韓愈寫了一篇著名的《諱辨》來為之辨解。然而,李賀此後的仕途竟因這些小人的惡意中傷,終究沒能去參加進士考試,從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貧困的因子。

李賀錦囊記詩

李賀寫詩不急着立題,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發現題材,挖掘題材。他經常騎着一匹瘦馬,帶着家中的小童子,邊走邊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來了靈感,他便把所想到的靈感火花急速記錄下來,並把它們投進小童子所揹負着的小錦囊裏。一到家裏,他連飯也來不及吃,遂從小錦囊裏拿出他白天所投進去的斷章零句,當即進行整理,並把它們寫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詩作。他母親看到這種情況,既心疼又欣慰地説道:“唉,看來我這寶貝孩子寫作時非要嘔出心吐出血來,才肯罷休的呀!你怎麼竟連飯也要忘記了去吃呢?”

李賀上天記文

傳説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説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商隱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

李賀主要作品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註》。李賀的詩,據杜牧序,是自己編後交由集賢學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後,始則傳詩四卷220首(古今學者均少作一首誤計219首)。稍後,南宋吳正子作注,又據鮑欽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稱賀詩5卷。

李賀傳世作品

高軒過
夢天
致酒行
野歌
《馬詩二十三首》
苦晝短
天上謠
秋來
浩歌

李賀後世紀念

李賀墓地

李賀墓碑文 李賀墓碑文 [13]
李賀死後葬於隴西昌谷(今甘肅隴西縣昌谷鄉昌谷村梁家坪),俗稱“學仕墳”。《鞏昌府志》記載:“仁壽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嶺支脈,逶迤千餘里,至郡之陽而止。右有懸泉,如匹練,近無矣。其上有文昌閣、魁星樓,其背有李賀墓。”20世紀70年代興修農田水利時墳丘被毀,李賀墓碑後被移至李家龍宮保存。碑名《重勒李長吉昌谷裏碑》,碑身高六尺,寬二尺四寸。正面碑文分上下兩部,上部為大字碑文“唐才子李長吉呂谷裏”九個字,笠排三字。下部是小字碑文,寫李賀神道碑已傾圯,以表先達遺址云云。此碑勒立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碑文為時任隴西知縣李師唐所撰。

李賀南園

據乾隆《隴西縣誌》載:“李賀南園在城南十里,唐李賀之園,見賀詩,今廢。”李賀南園遺址在今鞏昌鎮袁家灣。乾隆初年地名雖廢,但民國實行保甲制時,將轄袁家灣在內的昌谷村仍名為“南園保”,可見遺蹟猶存。 [25-26] 

李賀故里

李賀故里位於三鄉鄉境內,距洛陽74公里,距宜陽縣城39公里,交通便利。主要佈局是:故居大門、正房、李賀書房、李賀父母所居小院、後花園、李賀詩社等幾個部分。 [24] 

李賀公園

宜陽李賀廣場
宜陽李賀廣場(2張)
2012年,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三鄉鎮啓動洛陽漢唐文化主題公園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4億元、佔地2300畝,由市古建築設計院規劃設計,包括建設大型李賀廣場及李賀紀念館,廣場雕刻大型李賀全身像等10項工程。2014年12月,該項目一期工程中的景區大門、李賀廣場、李賀紀念館等建築完工。 [23] 

李賀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列傳第八十七》 [28] 
《新唐書·卷二百三·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29] 
參考資料
  • 1.    李賀  .河南省政府[引用日期2013-08-26]
  • 2.    辭海:李賀,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有《昌谷集》。
  • 3.    《新唐書·列傳·李賀》載:“李賀字長吉,系出鄭王后。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變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 4.    《唐摭言》載“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
  • 5.    董海龍.《李賀詩歌的悲劇意識論析》: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 6.    王祥.《李賀》.上海: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第3頁
  • 7.    陳義初主編.河洛文化與嶺南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2:第227-229頁
  • 8.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補太常寺協律郎,卒,時年二十四。
  • 9.    《新唐書·卷二百三》:為協律郎,卒,年二十七。
  • 10.    李淼.《李賀樂府詩研究》: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版
  • 11.    雲根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傳: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第108頁
  • 12.    黃橋喜.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自學指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06月第1版:第43頁
  • 13.    李賀像取自清朝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14.    《新唐書》未考辨而引之、《太平廣記》亦引之有“賀年七歲,以長短之歌名動京師。時韓愈、皇甫湜賢賀所業……”。
  • 15.    《新唐書》之《李益傳》雲:“益故宰相揆族子,於詩尤所長。貞元末,名與宗人賀相埒。
  • 16.    《幽閒鼓吹》載:賀以歌(《雁門太守行》)謁韓吏部(愈)
  • 17.    王進玉:大齡難產的當代畫家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0-12-04]
  • 18.    李賀題跋像取自清朝上官周繪,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畫傳》。
  • 19.    陳蒼麟著. 李賀啞謎詩歌新揭[M]. 2017:301.
  • 20.    李賀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引用日期2021-11-22]
  • 21.    年年後浪推前浪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4-22]
  • 22.    毛澤東與陳毅:是戰友,也是詩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04-22]
  • 23.    李賀故里:打造漢唐文化主題公園  .洛陽網[引用日期2022-05-23]
  • 24.    段奡奔,李曉霞主編.洛陽旅遊文化大記:中國旅遊出版社,2016.09:第101-102頁
  • 25.    河洛春秋李賀故事:迷魂招不得 生前身後謎  .洛陽網[引用日期2022-05-23]
  • 26.    張國柱編著.威遠古今隴西旅遊導遊解説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02:第41-42頁
  • 27.    徐中玉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談詩論文: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3:第163頁
  • 28.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列傳第八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2]
  • 29.    新唐書·卷二百三·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8-22]
  • 30.    陳伯海主編;孫菊園,劉初棠副主編;陳伯海書系主編;朱易安,查清華副主編.唐詩匯評 增訂本 4: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1:第3010頁
  • 31.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唐詩卷:黃山書社,2018.08:第402頁
  • 32.    炎繼明編著.中國古典詩歌與中醫藥文化 2: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12:第195頁
  • 33.    江弱水著.古典詩的現代性 修訂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06:第166-16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