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鍾會

(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書法家)

鎖定
鍾會(225年~264年3月3日 [105]  ),字士季。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省長葛市)人。魏晉時期大臣、文學家、玄學家、軍事家、書法家。 [99-101] 
鍾會有才幹,精通玄學。齊王曹芳時由秘書郎遷中書侍郎。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作亂,鍾會從大將軍司馬師東征,遷黃門侍郎。甘露二年(257年),都督揚州諸軍事諸葛誕反於壽春,鍾會從大將軍司馬昭討之,出謀劃策居多,時人比為張良。遷司隸校尉,仍參與朝廷重大決策,參與謀殺名士嵇康。景元三年(262年),司馬昭欲滅蜀,朝臣多以為不可,獨鍾會贊成,被任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諸軍事;次年,鍾會與鄧艾平定蜀地,蜀將姜維歸降鍾會。鍾會忌鄧艾功名,誣告鄧艾有反狀。鹹熙元年(264年),鄧艾被收捕,鍾會獨統平蜀軍,威震西土,乃有謀反之意,欲倚姜維割據蜀地。最終部將發動兵變,鍾會被亂兵所殺,時年四十歲。 [33]  [99]  [113-114] 
鍾會撰寫了三卷本《易無互體》一書,在理論學術界產生了較大影響。此外,還著有《道論》《老子注》等,今均已散佚。明人輯有《鍾司徒集》。 [102]  其易學著作有《周易盡神論》《周易無互體論》等。 [103]  詩體賦作有《菊花賦》。 [104] 
概述內圖片來源:葉雄《三國演義人物譜》
全    名
鍾會 [106] 
士季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潁川長社 [106] 
出生日期
225年
逝世日期
264年3月3日
主要成就
平諸葛誕之叛、與鄧艾分兵滅蜀 [1] 
主要作品
《四本論》《移蜀將吏士民檄》 [1] 
書法成就
隸行草章草併入妙品、逸緻飄然
官    位
秘書郎、中郎、司隸校尉、司徒
爵    位
關內侯、東武亭侯、萬户縣侯

鍾會人物生平

鍾會早年經歷

鍾會出身士族潁川鍾氏,是太傅鍾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鍾毓之幼弟。母親是鍾繇之妾張昌蒲 [2]  少年時聰慧敏捷異常。鍾會五歲時,鍾繇帶着他去見蔣濟,蔣濟認為鍾會“非常人也”。 [3] 
等到鍾會長大之後,有才數技藝,博學多聞,尤其精通玄學 [4]  弱冠時,與名士、玄學代表人物王弼並知名。 [5] 
正始五年(245年),起家擔任秘書郎的職務。
正始八年(247年),遷尚書郎
嘉平元年(249年),任中書侍郎 [6] 
高平陵之變(249年)後,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相繼成為曹魏政權的幕後執掌者。鍾會早年受到司馬師賞識,是司馬氏的重要幕僚。 [7]  [8]  根據《世説新語》的記載,同為名門公子的鐘會與司馬兄弟很可能在年輕時就有所交往。 [79]  夏侯霸因害怕司馬家迫害而歸降蜀漢,被姜維問及魏國政事時,他特別指出:鍾會雖然年少,但如果被魏國重用,則必會成為蜀漢、東吳之患。 [96] 
正元元年(254年),高貴鄉公曹髦即位時,賜與鍾會關內侯的爵位。 [9]  鍾會私下對司馬師評價曹髦:“才同陳思(曹植),武類太祖(曹操)。”

鍾會精練策數

三國志12的鐘會
三國志12的鐘會(2張)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在淮南起兵謀反。當時大將軍司馬師新割目瘤,身體還未恢復。朝廷大多數人認為:讓太尉司馬孚前去平叛就可以。只有傅嘏王肅和鍾會力勸司馬師親征。 [10]  司馬師東征毌丘儉時,鍾會隨軍主管機密事宜,衞將軍司馬昭率領大軍的後繼部隊。後來,司馬師驟亡於許昌,司馬昭統領大軍,令鍾會運籌帷幄。
在此司馬氏內部權力倉促交接之時,朝廷發詔書給尚書傅嘏,以東南剛剛平定為理由,讓司馬昭留在許昌,負責內外接應,由傅嘏率領軍隊回朝。魏帝曹髦此舉是想奪回司馬氏的兵權。鍾會與傅嘏密謀,讓傅嘏上表,和司馬昭一同出發,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駐守。於是,朝廷不得已,拜司馬昭為大將軍、輔政;以鍾會為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食邑三百户。 [11] 
甘露二年(257年),朝廷任命諸葛誕為司空,招其回京。當時鍾會母親去世,正守喪在家,他算定諸葛誕必不從命,於是馳馬報告司馬昭。司馬昭認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後來諸葛誕謀反,並向東吳尋求援兵。司馬昭帶着魏帝統帥二十六萬大軍親征,聖駕停駐在項縣。司馬昭率領大軍到壽春,鍾會再次隨行。 [12] 
當時東吳右大司馬全琮之子全懌、孫子全靜、從子全端全翩、全緝等率領三萬大軍來救援諸葛誕。全懌兄長的兒子全輝、全儀留在建業,二人因為惹上官司,帶着母親和數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馬昭。鍾會設計,秘密替全輝、全儀寫信,派遣全儀、全輝的家人進城送信給全懌,説吳主因全懌等人不能拿下壽春而暴怒,要殺盡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全懌等人聞訊 內心恐懼,於是開城投降。投降的人都受到禮遇,從此城中的諸葛誕開始人心背離。 [13]  後來攻破壽春,鍾會出謀劃策最多,因此越來越得到司馬昭的寵信。時人都將他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大軍撤還後,朝廷欲升鍾會為太僕(九卿之一),但他堅決拒絕。以中郎官的身份在大將軍府任記室,是司馬昭心腹才可以擔任的職位。因為討平諸葛誕有功,鍾會被授予陳侯的爵位,他亦反覆辭讓。 [14]  曹髦下詔,表彰他功成不居的處事態度。 [15] 
景元二年(261年) [16-18]  前後,鍾會升遷為司隸校尉。雖然身在外任,但朝廷大小事務和官吏任免權,鍾會無不插手。名士嵇康等人被殺,都是出於鍾會的謀劃。 [19-20] 

鍾會興兵伐蜀

景元年間,司馬昭以蜀漢大將姜維屢屢騷擾邊疆,料想他們國土狹小,百姓疲憊,財力將盡,想要派大軍伐蜀。羣臣皆以不可行,唯獨鍾會説蜀漢可以攻取。於是,預先與司馬昭共同策劃謀略,勘察地形,縱論形勢。
景元三年(262年)冬,鍾會受封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軍事。 [21]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國舉兵攻打蜀漢,命鄧艾率三萬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牽制姜維,諸葛緒率三萬多人向武街、橋頭等地截斷姜維的退路。鍾會為主將統兵十餘萬,分別從斜谷駱谷進兵。鍾會命牙門將許儀在前修路,自己率領大軍跟在其後。過橋時,戰馬蹄陷入坑中,鍾會不顧及許儀先父許褚立下的汗馬功勞,將許儀斬首。諸軍聞之,無不驚恐畏懼。 [22] 
當時,蜀漢命令各個防守據點都不要交戰,退回漢、樂二城固守。鍾會讓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領萬人,分別包圍漢城和樂城。鍾會西出陽安口,派遣人祭拜諸葛亮之墓,下令軍士不得在其墓附近牧馬砍柴。 [23]  鍾會又派護軍胡烈等走在前面,攻破關城,得到那裏儲藏的糧食。姜維從沓中撤回,行軍至陰平,晃點欲斷蜀軍後路的諸葛緒;糾集兵力,想殺回關城,未到便聽説關城陷落,於是退向白水,與張翼廖化一起防守劍閣抵禦鍾會。 [24] 
鍾會發告《移蜀將吏士民檄》勸蜀地軍民投降。
鄧艾追剿姜維直至陰平,想繞過劍閣,從漢德陽進入江油、左儋道,到達綿竹,趨近成都。便邀諸葛緒一同走陰平道。諸葛緒以沒有收到向西進發的命令為由拒絕了鄧艾,進軍白水,與鍾會會師。鍾會派遣田章等人從劍閣西南方 直出江油。行軍不到百里,田章先攻破了蜀漢伏兵三個營壘,鄧艾讓田章為前鋒,長驅直入。鍾會與諸葛緒的部隊直奔劍閣。不過,鍾會想獨攬軍權,密報説諸葛緒畏縮不進,於是將他押進囚車運回京城。這樣一來,大軍都由鍾會統領了。 [25] 
蜀漢軍隊佔據天險地勢,死守劍閣。鍾會大軍進攻劍閣,沒有攻下來。 [26]  冬十月,司馬昭已經因各路戰線頻繁報捷,受封晉公、加九錫。 [27]  魏軍攻關不克,運糧路程遙遠,鍾會便開始商量退兵事宜。 [28] 
這時,鄧艾奇襲得手,率軍攻破綿竹,擊殺諸葛瞻父子。姜維等聽説諸葛瞻已被打敗,率部下向東去往巴郡方向。鍾會即率大軍到達涪縣,同時派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趕姜維。鄧艾率兵逼向成都,劉禪率眾投降,蜀漢正式滅亡。劉禪派人命姜維向鍾會投降。姜維行至廣漢郪縣,將自己的符節送給胡烈,又從東道向鍾會投降。 [29] 
鍾會下令禁止將士搶掠,禮賢下士,用以安撫蜀地官吏。又結交蔣斌和蔣顯, [30]  和姜維情好歡甚。 [31-32]  十二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詔,以伐蜀之功勞,冊封鍾會為司徒(三公之一),並封縣侯,增邑萬户。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封邑千户。 [33] 

鍾會居功自傲

平蜀後,鍾會有謀反之心。他忌憚的只有鄧艾。同時鄧艾破蜀後居功自傲,承製專事,鍾會便向司馬昭密告鄧艾有反狀。同時,衞瓘胡烈師纂等人也上書説鄧艾有悖逆之舉。 [35]  [36]  [107] 
鍾會像 鍾會像 [34]
鹹熙元年(264年)正月初一,朝廷下令用囚車押送鄧艾迴京。司馬昭擔心鄧艾不服命令,命令鍾會進軍成都,監軍衞瓘打前陣,拿着司馬昭手書押鄧艾進囚車。 [35]  [36] 
鄧艾被押後,鍾會馬上趕到成都,統率大軍,威震西土。自認為功名天下無比,不願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將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於是舉兵反叛。 [37]  鍾會打算派姜維率蜀兵出斜谷,佔領長安,再派騎兵經陸路、步兵經水路奪取天下。 [38] 
鍾會收到司馬昭的書信説:“我擔心鄧艾不服命令,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兵和騎兵萬餘人入斜谷,駐紮在樂城。我親自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長安。我們不久就可以相見了。”鍾會得信後大驚,對親信説:“僅僅抓獲鄧艾,相國知道我一人就能做到,他領大軍而來,必是發現異狀,我們應當迅速出發。如果順利,可以得到天下。如果不順,還可以退回蜀地學劉備偏安一隅。自以淮南之戰以來,我從未失策,已遠近聞名。我這樣功高名盛的情況,哪能有好的歸宿呢?” [39] 
鍾會於正月十五日到成都,先送走鄧艾。十六日,召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的將士以及蜀漢舊官,在蜀漢朝堂為魏明帝郭皇后發喪,並假借她的遺命,起兵討伐司馬昭。鍾會讓眾將士在版上寫下同意作為憑證,委派親信率領各路軍隊。 [40]  但是魏將們並不跟從。 [41]  於是鍾會把他們都關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嚴加看守,又留衞瓘在身邊商議。鍾會打算逼迫衞瓘做決定,於是兩人各自把刀橫在膝上,整夜不曾睡覺。鍾會有一個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舊屬,他對鍾會説:應派一名親信為胡烈端飯倒水,諸牙門將也應按例備一員侍從。 [42]  [108]  胡烈趁機編造謊言説,鍾會已挖好大坑,想把將官一個個打死,埋在坑中。”眾牙門將的親兵們也把這個謠言口口相傳,一夜之間大家都有所耳聞,人心浮動。 [43]  [108]  有人對鍾會建議:“應把牙門騎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殺死。”鍾會猶豫不決。 [44] 
在城外的諸軍已打算攻擊鐘會,但因為衞瓘身在城內,不敢輕舉妄動。鍾會令衞瓘慰勞諸軍,衞瓘對鍾會説:“您是三軍之主,應該自己去。”鍾會説:“你是監軍,應該先去,我跟在後面。”衞瓘下殿離開,之後裝作病重不起。鍾會得知衞瓘病重,再也無所忌憚,致使衞瓘得以脱身。 [109] 
十八日(264年3月3日)中午,胡烈部下與胡烈的兒子胡淵出門敲鼓,各路軍士也沒人統領,都湧向城門。當時鍾會剛給姜維鎧甲兵器,聽外面有兵作亂,鍾會驚問:“兵卒前來,似乎是要作亂,這該如何是好?”姜維説:“但當擊之耳。”鍾會遣兵去處死被關押的牙門、郡守,裏面的人拿着桌子頂門,士兵也撞擊門,都不能撞開。過了片刻,城外的士兵架梯登上城門,不斷衝入城內,火燒城屋,箭如雨下。那些被關押的牙門、郡守趁亂脱身,與其部下會合。姜維率領鍾會身邊的人出戰,手殺五、六人,魏兵擊殺姜維,又爭向前殺鍾會。鍾會與帳下數百人繞殿而走,最終被魏兵殺害,終年四十歲。 [45-46]  [105]  [110-111] 
鍾會死後,魏軍無人約束,成都秩序大亂。亂兵到處掠奪,死喪狼藉, [47]  鍾會帳下將士數百人被殺。姜維妻子兒女皆被殺。 [48]  原蜀漢太子劉璿、左車騎將軍張翼、漢城護軍蔣斌、太子僕蔣顯、大尚書衞繼等也被亂兵所殺。 [30]  [49-50]  [51]  關羽家被龐德龐會滅門。 [52]  鄧艾部下追上囚車,欲迎回鄧艾。衞瓘指使田續殺掉鄧艾父子,師纂等也被殺。因鄧艾被定有謀反之罪,鄧艾在洛陽的諸子也都被殺,其妻和諸孫流放西域。 [53]  其後衞瓘約束諸將,成都之亂方平。
當初,曹魏以鄧艾為太尉、鍾會為司徒,皆持節,都督諸軍如故。但兩人還未受到命令,就已不在人世了。 [114] 
鍾會未娶妻,養兄二子。鍾邕隨鍾會作亂,一同被殺。養子鍾毅和侄子鍾峻、鍾辿也都下獄,應論死罪。 [54]  司馬昭代表魏帝曹奐下詔,説念及鍾繇鍾毓的功勞,僅處死鍾毅和鍾邕諸子,赦免了鍾峻、鍾辿,有官爵者如故。 [55]  司馬昭默認向雄給鍾會收屍。 [56] 

鍾會人物評價

鍾會畫像 鍾會畫像
陳壽王凌風節格尚,毌丘儉才識拔幹,諸葛誕嚴毅威重,鍾會精練策數,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1] 
蔣濟:非常人也。 [3] 
司馬師:此真王佐材也! [7] 
傅嘏:“子志大其量,而勳業難為也。可不慎哉。”
曹髦:“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制勝,有謀謨之勳,而推寵固讓,辭指款實,前後累重,志不可奪。” [15] 
夏侯霸:①有鍾士季,其人管朝政,吳、蜀之憂也。 [57]  ②有鍾士季者,其人雖少,終為吳、蜀之憂,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58] 
王元姬: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
辛憲英:會在事縱恣,非特久處下之道。
鍾毓: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 [55] 
姜維: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 [59] 
裴楷:鍾會如觀武庫森森,但見矛戟在前。
荀勖:鍾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 [60] 
劉裕:鍾會不得遂其亂者,為有衞瓘等也。 [61] 
李石:自獻而至會,朔歷斗杓轉。會初入蜀時,意不止弱禪。有如猿猱系,百巧欲伺便。殺女不作難,機鋒劇刀箭。會書固出繇,家法素所善。至學艾筆跡,暮夜走郵傳。老昭豈易欺,真偽猝難辨。欺昭爾尚可,蜀士多秀彥。當其下筆時,寧不愧顏面。雖蒙黼藻文,不揜糞土賤。
陳普:①身在成都已孟津,霎時飛首過函秦。子房智勇裁如此,不悟誅秦滅項人。②諸葛風流尚未休,山川為斬鄧鍾頭。至今青史憂吳蜀,莫把知人責夏侯。
羅貫中:漢時良將後,幼作秘書郎。當世誇英俊,時人號子房。壽春多贊畫,蜀郡逞軒昂。不學陶朱法,遊魂返故鄉。 [62] 
王夫之:(評郭崇韜)躡鍾會之已跡而益以貪,則必罹衞瓘之網羅而弗能辯,誅死在眉睫而不悟,其工也,正其愚矣。 [63] 
餘嘉錫:觀其賞譽人者,如鍾會、王戎、王衍、王敦、王澄、司馬越、桓温郗超、王恭、司馬道子、殷仲堪之徒,並典午之罪人。被賞譽者,若樂廣、郭象、劉輿、祖約、楊朗、王應之類,亦金行之亂賊。則其高下是非,又惡可盡信哉! [64] 
呂思勉:鍾會是個文人,很有學問的,不是什麼不知義理的武人,他要盡忠於魏朝,是極合情理的。所以鍾會可説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並不是自己有什麼野心。而他的謀略,還在這三人之上,亦且兵權在手,設使沒有北兵的叛變,竟從長安而下,直指洛陽,這時候司馬氏的大勢如何,倒是很可擔憂的了。②鍾會的效忠於魏,姜維的效忠於漢,又可稱封建道德之下的兩個烈士了。 [65] 

鍾會書法造詣

鍾會之父為著名書法家鍾繇,而鍾會在書法上亦有相當造詣,唐朝時尚有作品傳世。
南齊王僧虔《論書》曰:“張芝、索靖、韋誕、鍾會、二衞,並得名前代。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
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稱“鍾會書有十二意,意多奇妙。”《杜工部草堂詩箋》注引袁昂《論書》雲:“鍾書有十二種意外巧妙,實亦多奇。”
庾肩吾《書品論》,分書法家上中下品,有十七人為上品、另有四十八人為中品,五十六人為下品。取三人為上品之上(張芝、鍾繇王羲之),五人為上品之中(崔瑗杜度師宜官張昶王獻之),······索靖(幼安)、梁鵠(孟皇)、韋誕(仲將)、皇象(休明)、胡昭(孔明)、鍾會(士季)、衞瓘(伯玉)、荀輿(長胤)、阮研(文幾)此九人為上品之下。 “士季之範元常,猶子敬之稟逸少。而功拙兼效,真草皆成。”
李嗣真《書後品》載:“始於秦氏,終唐世,凡八十一人,分為十等。上中品七人。蔡邕、索靖、梁鵠、鍾會、衞瓘、韋誕、皇象……鍾、索跡雖少,吾家有小鐘正書《洛神賦》,河南長孫氏雅所珍好,用子敬草書數紙易之。”可見,唐朝之時還有鍾會書法作品《洛神賦》,今不可見也。
張懷瓘在《書斷》中將鍾會的隸書、行書、章草和草書置於妙品中,僅次於神品。稱其為:“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遂逸緻飄然,有凌雲之志。” [66] 
張懷瓘《書估》:“蔡邕、張昶、荀勖、皇象、韋誕、鍾會。度德比義,崔、張之亞也,可微劣右軍(王羲之)行書之價。——以上六人第二等。”
張懷瓘書議》評價鍾會的書法為“真書第五”,“章書第六”,“草書第七”。 [67] 
竇臮述書賦》贊鍾會之書法“觀士季之軌轍,審鍾家之超越。將遺古而偕能,與象賢而蹈拙。如後生之可畏,實氣蓋於前哲。”
韋續墨藪》曰:“上古創意制字,務在形質。自夏禹之後,乃精妙間生,體操屢移,實難具美。今繼真約古,晶藻錄其長,分為三等,皆旁通上中下,總一百九人,列之於後。”鍾會八分被歸為上下類。
張彥遠法書要錄》引梁庾元威《論書》目鍾會為九品中的“上品之下”。
盧元卿《法書錄》雲:“貞元十一年正月,于都官郎中竇眾興化宅見王廙書、鍾會書各一卷。”鍾會書法作品此時仍存於世。
但有人認為鍾會書法離鍾繇的還有很大距離。唐武平一《徐氏法書記》日:“先賢所評,子敬之比逸少,猶士季之比元常,言去之遠矣。”

鍾會善效人書

鍾會又擅長效仿他人筆跡。
裴子語林:鍾會年少時仿作一紙書,別人以為是阮籍所寫,都説字字生義。知道是鍾會作後,都不説了。 [68] 
世説新語:鍾會仿外甥荀勖筆跡,騙取荀勖的寶劍。 [69]  [66] 
志曰:淮南第三叛,鍾會偽為全輝、全儀作書,致使全懌投降司馬昭,諸葛誕開始人心背離。 [13] 
志·引世語曰:鍾會在劍閣攔截鄧艾書信,把言辭改的傲慢無禮,又偽造司馬昭書信離間鄧艾。 [70] 

鍾會刻寫碑記

洪适《隸釋》卷二十七載:“漢《周公禮殿石楹記》,在成都府,初平五年,鍾會書。”且“六行,行三十八字。”初平五年(公元194年)是鍾會伐蜀的鹹熙元年(公元264年)的70年前,因此王象之認為:“《殿柱記》,先儒謂鍾會書,非也。”洪适也有相似看法,“《天下碑錄》以《周公禮殿記》為鍾會書,按此碑以初平五年立……謂之會所書者,非也。”
曹學佺《蜀中廣記》卷一據李知幾《十詠》詩對鍾會書寫《周公禮殿石楹記》提出合理解釋,“會與鄧艾同入蜀,在鹹熙元年甲申,距漢獻興平元年甲戌,凡七十一年矣,會蓋追文翁高君之美而書也”。

鍾會個人作品

鍾會亦是活躍於曹魏末年的玄學家、理論家和文學家。張溥在《魏鍾司徒集》題詞評價道:“覽其遺篇,彬彬儒雅,有建安七子的餘澤。” [71] 

鍾會玄學

鍾會弱冠時與王弼並知名。 [5]  著有《老子道德經注》二卷、《周易盡神論》一卷、《周易無互體論》三卷。
鍾會撰《四本論》對魏晉之際思想界的重要議題“才性之辯”作出分析研究。 [72-73] 

鍾會小賦

王芑孫《淵雅堂全集》將鍾會賦歸為小賦:“……魏則一鍾會以外,高允、杜摯俱興。”他的賦以詠物者居多,有《孔雀賦》、《菊花賦》、與荀勖並作《蒲萄賦》等等,《遺榮賦》《懷士賦》亦可見殘章。從今存大抵已頗殘缺的文本看去,作風略近於建安辭賦。

鍾會論文

鍾會死後,從他家獲得一部書,共有二十篇,名叫《道論》,實際所論卻是法家刑名之學,文章像是鍾會所寫的。 [74] 
芻蕘論》五卷,鍾會撰。隋唐時將其歸入雜家著作,約在宋元亡佚,現可見殘章。 [75-76] 

鍾會其他

移蜀將吏士民檄》《母夫人張氏傳》《與吳主書》《與蔣斌書》《與姜維書》《太極東堂夏少康、漢高祖論》等。 [115] 

鍾會軼事典故

鍾會五字客

司馬師不滿意虞松所作的表,虞松苦思冥想也不知道怎麼更改。鍾會只在表文上改動了五個字,司馬師看後極為讚賞,是為五字客的典故。 [7] 

鍾會汗不敢出

鍾毓、鍾會少年時就名聲在外。鍾繇引見他們兩個去見魏文帝曹丕,鍾毓緊張地全身是汗,鍾會則好像沒事兒一樣,從容的很。曹丕問:“鍾毓啊,你怎麼出了那麼多汗啊?”鍾毓説:“陛下天威,臣戰戰兢兢,汗如雨下。”曹丕又問鍾會:“你怎麼不出汗呢?”鍾會學着他大哥的口氣説:“陛下天威,臣戰戰兢兢,汗不敢出。”曹丕哈哈大笑。 [77] 
*歷史上曹丕駕崩時鐘會年僅一歲,故此軼事當為小説家所杜撰。

鍾會偷酒不拜

鍾毓、鍾會小時候趁鍾繇午睡時,一起偷藥酒喝。鍾繇剛巧醒來,故意裝睡觀察兒子們怎樣行事。鍾毓行禮後才喝酒,鍾會只喝酒不行禮。隨後鍾繇問鍾毓為什麼要行禮,鍾毓回答説:“酒以成禮,不敢不拜(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父親又問鍾會為什麼不行禮,鍾會説:“偷本非禮,所以不拜(偷,本來就不是行禮的行為,所以用不着行禮)” [78] 
*至鍾繇去世時鐘會還尚是幼童,鍾毓已經成年,此軼事未必為真。

鍾會嚴母教子

鍾會之母張昌蒲在教育方面頗為嚴厲。鍾會四歲時便被她教授《孝經》,七歲誦讀《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歲誦《易》,十二歲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歲誦《周禮》、《禮記》,十四歲讀其父鍾繇所撰寫的《易記》,十五歲就讓他進入太學進行深造。
鍾會五歲喪父,之後的教育是由張氏獨立承擔的。

鍾會妙語連珠

鍾會 鍾會
司馬昭陳騫陳泰一起乘車,經過鍾會家時,招呼鍾會一同乘車,隨即駕車離開。等鍾會出來,車子已經走遠了。鍾會趕到後,司馬昭藉機嘲笑説:“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和別人約定時間一起走,你為什麼遲遲不出來?大家盼着你,你卻遙遙無期)。”鍾會回答説:“懿實,何必同(矯然出眾、懿德實才的人,為什麼一走要和大家合羣)”司馬昭又問鍾會:“皋繇是怎樣一個人?”鍾會回答説:“比上不如堯舜,比下不如周公和孔子,但也是當時的德之士。” [79] 
按:鍾會的父親是鍾繇(音遙)陳騫的父親是陳矯,司馬昭的父親是司馬懿,陳泰的父親是陳羣,曾祖父名陳寔(音實)鍾會在回答時或者直用其名,或者用同音字,以此來報復他們三人

鍾會慧眼識人

王戎裴楷兩人童年時拜訪鍾會,一會兒就走了,走後,有位客人問鍾會説:“剛才那兩個小孩怎麼樣?”鍾會説:“裴楷清廉通達,王戎簡約扼要。二十年以後,這兩位賢才會做吏部尚書。希望那時候天下沒有被遺漏的人才。” [80] 
鍾會評論安豐侯王戎説:“阿戎聰明伶俐,懂得別人的心意。”又評論説:“裴公善談,一整天也談不完。”吏部郎的職位空出來了,司馬昭問鍾會有什麼人可以擔任,鍾會説:“裴楷清廉通達,王戎能掌握要領而處事簡約,都是適當的人選。”於是委任裴楷。 [81] 

鍾會交夏侯玄

夏侯玄被逮捕了,當時鍾毓任廷尉,鍾會先前不與夏侯玄相知,這時想和他結交,態度親近而不莊重。夏侯玄説:“我雖然是罪人,也還不敢遵命。 [82-85] 

鍾會拜訪嵇康

鍾會撰寫《四本論》,剛寫完。很想讓嵇康看看,揣在懷裏,決定要去見嵇康時,害怕他刁難自己,揣在懷裏不敢拿出來,就在嵇康家門外隔墻扔進去,然後一溜煙跑了。 [86] 
鍾會精明有才思,原先並不認識嵇康。他便邀約了當時一些賢能傑出的人士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樹下打鐵,向秀幫他拉風箱。嵇康揮錘敲打不停,旁若無人,過了很久也不和鍾會他們説一句話。鍾會起身離開,嵇康説:“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你們聽説了什麼而來?看到了什麼而去?)”鍾會説:“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我們聽到了所聽到的而來,看到了所看到的而離開。)” [87] 
*魏氏春秋曰:鍾會拜訪嵇康時“乘肥衣輕,賓從如雲。”
*依之前鍾會投書和其交友之況,不太可能不識嵇康。
*志,晉書曰:因此事鍾會忌恨嵇康數年後嵇康因呂安案入獄,因嵇康之前對司馬氏政權表達過不滿,司馬昭欲藉此除去嵇康,但因顧及輿論而猶豫而鍾會趁此機會進讒,使司馬昭下決心殺掉嵇康

鍾會親近山濤

山濤晚年與鍾會、裴秀親近。因鍾、裴二人爭權奪利,山濤不偏不倚,處於中間,二人都從山濤那裏得到好處而對他無恨。 [88] 
*山濤交好鍾會,同時又是嵇康的至交好友及託孤對象裴秀之堂弟裴楷被鍾會兩次推薦可見魏晉時期人際關係頗為複雜

鍾會哭祭許允

司馬師殺掉許允後,許妻和兒子一家搬到許允墓地居住。司馬師派鍾會去探視他們,交代説:如果許允兒子的才能比得上許允,就收捕他們。許允妻對兒子説:“你們雖然不錯,可是才能不大。坦率與鍾會作答就可以。也不必哀傷過度,鍾會不哭了,你們就不哭。又可以稍微問及朝廷的事。”許允子聽從。鍾會回去後,把情況回報司馬師,許允二子免禍。 [89] 
*不過許允二子後來一為司隸校尉,一為幽州刺史。

鍾會試問阮籍

司馬昭最初想為司馬炎向阮籍家提親,阮籍一連六十天酩酊大醉,親事沒法説,就算了。鍾會多次拿時事問阮籍,想借他的回答給他定罪。阮籍都因為酒醉而獲免。 [90] 

鍾會才藝比拼

鍾會是濟北公荀勖的從舅,兩人感情不和。荀勖有把寶劍,約一百萬,經常放在他母親鍾夫人那裏。鍾會擅長書法,模仿荀勖筆跡向他母親要來寶劍,不還回來。荀勖知道是鍾會幹的事兒,就想法報復他。後來鍾家兄弟花千萬建起一所住宅,剛落成,非常精美,還沒有搬進去。荀勖很擅長繪畫,就偷偷地到鍾會的新居去,畫上鍾繇的像,衣帽、相貌都和生前一模一樣。鍾毓和鍾會進門看見畫像,就大為感傷哀痛,房子於是空置廢棄。 [69] 

鍾會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備註
父親
曹魏太傅
母親
張氏
字昌蒲,鍾繇之妾,太原茲氏 [2] 
兄長
曹魏青州刺史,後將軍
養子
二人原為鍾會兄子
從外甥
---
侄孫女
鍾琰
---

鍾會後世紀念

鍾會瘟神

冬瘟鍾仕貴 冬瘟鍾仕貴 [95]
鍾會在後世被奉為瘟神,名字被寫作鍾士季、鍾仕季、鍾仕貴。 幹寶搜神記》記載:“初有妖書雲:上帝以三將軍趙公明、鍾士季,各督數鬼下取人。”從這裏可以知道,六朝時已經有把鍾會(鍾士季)當作專管人生病、死亡一類事務的“三將軍”的有關信仰和傳説。成書於六朝的《太上洞淵神咒經》卷十一中,有七個瘟神的説法,鍾會(鍾仕季)名列其中,文雲:“劉元達、張元伯、趙公明、李公仲、史文業、鍾仕季、少都符各將五傷鬼精二十五萬人,行瘟疫病。”到了南宋,則開始説成是“五瘟鬼”,按五方命名,成書於南宋時期的《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也有提到鍾會(鍾士季):“北方黑瘟鬼鍾士季,水之精,領萬鬼行惡毒之病”。成書於元代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則記載鍾會(鍾仕貴)為“五瘟”中的“冬瘟”。 [93-95] 

鍾會鍾會故壘

鍾會故壘在劍門關外七里坡(今劍門鎮高峯村。此處與營盤嘴遙望相對,山勢平緩,靠古蜀道,大劍溪沿山流過。)坡上有一高聳山包,可供遠望。魏將鍾會率十萬大軍攻蜀,在此屯兵與姜維對壘,後人稱此地為“鍾會故壘” [97]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誌•普安縣》記載:“鍾會故壘,一名開遠戍,在縣東北五十三里,亦名空冢戍。晉鍾會軍至此,既度劍閣,居此地,遂掘冢,決為死戰。既無所埋,故曰空冢。後魏改名開遠戍。大劍鎮在縣東四十八里,本姜維拒鍾會壘也。” [98] 

鍾會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112] 

鍾會藝術形象

鍾會文學形象

鍾會影視形象
鍾會影視形象(35張)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鍾會生平與正史略有出入。少有異才,受眾人賞識,夏侯霸降蜀後預言其終會成為吳蜀大患。毌丘儉叛亂時,鍾會説服司馬師親征。司馬師病死後,鍾會幫助司馬昭保住兵權。平定諸葛誕叛亂期間,鍾會屢獻良策。司馬昭稱讚鍾會"君真吾之子房也"。
鍾會料定司馬昭欲伐蜀,預先畫好蜀漢地圖,遂被拜為鎮西將軍,假節鉞,都督關中人馬。又造大船假裝伐吳以迷惑蜀漢。伐蜀其間,鍾會為嚴明軍法,處死許褚之子許儀。攻下陽安關路過定軍山時,諸葛亮顯靈,鍾會便前往祭拜。因為受到諸葛亮託夢,鍾會約束將士,對蜀漢百姓秋毫無犯。追擊姜維時與鄧艾交惡,欲殺諸葛緒時直言“便是鄧艾有罪,亦當斬之!” [91]  鍾會非常欣賞姜維,滅蜀後,折箭與之結為兄弟,數次向其問計。鍾會原與鄧艾不和,姜維又加以挑唆, [92]  於是陷害鄧艾入囚車,盡得鄧艾軍馬。鍾會存有謀反之心,被姜維挑明並表達合作之意後,與之策劃誅殺魏將。事敗,被士兵亂箭射死。 [62] 

鍾會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94年
電視劇
管越
2017年
電視劇
《軍師聯盟》
劉嶽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8-24]
  • 2.    《母夫人張氏傳》:夫人張氏,字昌蒲,太原茲氏人,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婦也。
  • 3.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中護軍蔣濟著論,謂「觀其眸子,足以知人。」會年五歲,繇遣見濟,濟甚異之,曰:「非常人也。」
  • 4.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及壯,有才數技藝,而博學精練名理,以夜續晝,由是獲聲譽。
  • 5.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初,會弱冠與山陽王弼並知名。弼好論儒道,辭才逸辯,注易及老子,為尚書郎,年二十餘卒。
  • 6.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正始中,以為秘書郎。遷尚書、中書侍郎。高貴鄉公即尊位,賜爵關內侯。
  • 7.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裴松之注引《世語》:司馬景王命中書令虞松作表,再呈輒不可意,命松更定。以經時,松思竭不能改,心苦之,形於顏色。會察其有憂,問松,松以實答。會取視,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王曰:「不當爾邪,誰所定也?」松曰:「鍾會。向亦欲啓之,會公見問,不敢饕其能。」王曰:「如此,可大用,可令來。」會問松王所能,松曰:「博學明識,無所不貫。」會乃絕賓客,精思十日,平旦入見,至鼓二乃出。出後,王獨拊手嘆息曰:「此真王佐材也!」
  • 8.    《晉書·帝紀第二·景帝紀》:命百官舉賢才,明少長,恤窮獨,理廢滯。諸葛誕、毌丘儉、王昶、陳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鄧艾、石苞典州郡,盧毓、李豐裳選舉,傅嘏、虞松參計謀,鍾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預朝議,四海傾注,朝野肅然。
  • 9.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高貴鄉公即尊位,賜爵關內侯。
  • 10.    《晉書·帝紀第二·景帝紀》:帝會公卿謀征討計,朝議多謂可遣諸將擊之,王肅及尚書傅嘏、中書侍郎鍾會勸帝自行。
  • 11.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毌丘儉作亂,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會從,典知密事,衞將軍司馬文王為大軍後繼,景王薨於許昌,文王總統六軍,會謀謨帷幄。時中詔敕尚書傅嘏,以東南新定,權留衞將軍屯許昌為內外之援,令嘏率諸軍還。會與嘏謀,使嘏表上,輒與衞將軍俱發,還到雒水南屯住。於是朝廷拜文王為大將軍、輔政,會遷黃門侍郎。封東武亭候,邑三百户。
  • 12.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甘露二年,徵諸葛誕為司空,時會喪寧在家,策誕必不從命,馳白文王。文王以事已施行,不復追改。及誕反,車駕任項,文王至壽春,會復從行。
  • 13.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初,吳大將全琮,孫權之婚親重臣也。琮子懌、孫靜、從子端、翩、緝等,皆將兵來救誕。懌兄子輝、儀留建業,與其家內爭訟,攜其母,將部曲數十家渡江,自歸文王。會建策,密為輝、儀作書,使輝、儀所親信齎入城告懌等,説吳中怒懌等不能拔壽春,欲盡誅諸將家,故逃來歸命。懌等恐懼,遂將所領開東城門出降,皆蒙封寵,城中由是乖離。
  • 14.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壽春之破,會謀居多,親待日隆,時人謂之子房。軍還。遷為太僕,固辭不就。以中郎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為腹心之任。以討諸葛誕功,進爵陳侯。屢讓不受。
  • 15.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詔曰:「會典綜軍事,參同計策,料敵制勝,有謀謨之勳,而推寵固讓,辭指款實,前後累重,志不可奪。夫成功不處,古人所重,其聽會所執,以成其美。」
  • 16.    《三國志·魏書二十一·王粲傳》:會作司隸,景元中也。
  • 17.    《三國志·魏書九·夏侯玄傳》:清河王經……甘露中為尚書,坐高貴鄉公事誅。……歷二州刺史,司隸校尉。(255年雍州刺史王經敗於姜維之手,被朝廷召回。後遷司隸校尉、尚書。260年因忠於曹髦被殺。)
  • 18.    《三國志·魏書四·陳留王奐紀》:景元元年(260年)十二月甲午,以司隸校尉王祥為司空。(則鍾會遷司隸必在其之後。)
  • 19.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遷司隸校尉。雖在外司,時政損益,當世與奪,無不綜典。嵇康等見誅,皆會謀也。
  • 20.    《晉書·卷四十九·列傳第十九》:及是,言於文帝曰:"嵇康,卧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因譖:"康欲助毌丘儉,賴山濤不聽。昔齊戮華士,魯誅少正卯,誠以害時亂教,故聖賢去之。康、安等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帝既暱聽信會,遂並害之。
  • 21.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文王以蜀大將姜維屢擾邊陲,料蜀國小民疲,資力單竭,欲大舉圖蜀。惟會亦以為蜀可取,豫共籌度地形,考論事勢。景元三年冬,以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
  • 22.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四年秋,乃下詔使鄧艾、諸葛緒各統諸軍三萬餘人。艾趣甘松、沓中連綴維,緒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會統十餘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後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 23.    《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秋,魏鎮西將軍鍾會徵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
  • 24.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蜀令諸圍皆不得戰,退還漢、樂二城守。魏興太守劉欽趣子午谷,諸軍數道平行,至漢中。蜀監軍王含守樂城,護軍蔣斌守漢城,兵各五千。會使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統萬人,愷圍漢城,輔圍樂城。會徑過,西出陽安口,遣人祭諸葛亮之墓。使護軍胡烈等行前,攻破關城,得庫藏積穀。姜維自沓中還,至陰平,合集士眾,欲赴關城。未到,聞其已破,退趣白水。與蜀將張翼、廖化等合守劍閣拒會。
  • 25.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鄧艾迫姜維到陰平。簡選精鋭,欲從漢德陽入江由左儋道詣綿竹,趣成都,與諸葛緒共行。緒以本受節度邀姜維,西行非本詔,遂進軍前向白水,與會合。會遣將軍田章等從劍閣西,徑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長驅而前。會與緒軍向劍閣,會欲專軍勢,密白緒畏懦不進,檻車徵還。軍悉屬會。
  • 26.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拒守。
  • 27.    《晉書·帝紀第二·文帝紀》:(景元四年)冬十月,天子以諸侯獻捷交至,乃申前命曰:“……爰胙茲土,封公為晉公。……今進公位為相國,加綠綟綬。又加公九錫,其敬聽後命。……”公卿將校皆詣府喻旨,帝以禮辭讓。司空鄭衝率羣官勸進曰:“……何必勤勤小讓也哉。”帝乃受命。
  • 28.    《三國志·蜀書十四·姜維傳》: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 29.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艾遂至綿竹,大戰,斬諸葛瞻。維等聞瞻已破,率其眾東入於巴,會乃進軍至涪,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維。艾進軍向成都,劉撣詣艾降,遣使敕維等令降於會。維至廣漢郪縣,令兵悉放器仗,送節傳於胡烈,便從東道詣會降。
  • 30.    《三國志·蜀書十四·蔣琬傳》:後主既降鄧艾,斌詣會於涪,待以交友之禮。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斌弟顯,為太子僕,會亦愛其才學,與斌同時死。
  • 31.    《三國志·蜀書十四·姜維傳》:會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會與維出則同轝,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
  • 32.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於是禁檢士眾不得鈔略,虛己誘納,以接蜀之羣司,與維情好歡甚。
  • 33.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十二月詔曰:「會所向摧弊,前無強敵,緘制眾城,罔羅迸逸。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凡所降誅,動以萬計,全勝獨克,有征無戰。拓平西夏,方隅清晏。其以會為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户。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户。」
  • 34.    像取自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
  • 35.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鄧艾傳》:鍾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變釁以結。詔書檻車徵艾。
  • 36.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內有異志,因鄧艾承製專事,密白艾有反狀。於是詔書檻車徵艾。司馬文王懼艾或不從命,敕會並進軍成都,監軍衞瓘在會前行,以文王手筆令宣喻艾軍,艾軍皆釋仗,遂收艾入檻車。
  • 37.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所憚惟艾,艾既擒而會尋至,獨統大眾,威震西土。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鋭率皆在己手,遂謀反。
  • 38.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欲使姜維等皆將蜀兵出斜谷,會自將大眾隨其後。既至長安,令騎士從陸道,步兵從水道順流浮渭入河,以為五日可到孟津,與騎會洛陽,一旦天下可定也。
  • 39.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得文王書雲:“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會得書,驚呼所親語之曰:“但取鄧艾,相國知我能獨辦之。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我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歸乎?”
  • 40.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以五年正月十五日至,其明日,悉請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及蜀之故宮,為太后發喪於蜀朝堂。矯太后遺詔,使會起兵廢文王,皆班示坐上人,使下議訖,書版署置,更使所親信代領諸軍。
  • 41.    《三國志·魏書四·陳留王奐紀》:前逆臣鍾會構造反亂,聚集徵行將士,劫以兵威,始吐奸謀,發言桀逆,逼脅眾人,皆使下議,倉卒之際,莫不驚懾。相國左司馬夏侯和、騎士曹屬朱撫時使在成都,中領軍司馬賈輔、郎中羊琇各參會軍事;和、琇、撫皆抗節不撓,拒會兇言,臨危不顧,詞指正烈。
  • 42.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帳下督丘建本屬胡烈,烈薦之文王,會請以自隨,任愛之。建愍烈獨坐,啓會,使聽內一親兵出取飲食,諸牙門隨例各內一人。
  • 43.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烈紿語親兵及疏與其子曰:「丘建密説消息,會已作大坑,白棓棓與棒同。數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賜白,苦洽反。拜為散將,以次棓殺坑中。」諸牙門親兵亦鹹説此語,一夜傳相告,皆遍。
  • 44.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或謂會:「可盡殺牙門騎督以上。」會猶豫未決。
  • 45.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十八日日中,烈軍兵與烈兒雷鼓出門,諸軍兵不期皆鼓譟出,曾無督促之者,而爭先赴城。時方給與姜維鎧杖,白外有匈匈聲,似失火,有頃,白兵走向城。會驚,謂維曰:「兵來似欲作惡,當云何?」維曰:「但當擊之耳。」
  • 46.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遣兵悉殺所閉諸牙門郡守,內人共舉機以柱門,兵斫門,不能破。斯須,門外倚梯登城,或燒城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牙門、郡守各緣屋出,與其卒兵相得。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會時年四十,將士死者數百人。
  • 47.    《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會既死,蜀中軍眾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
  • 48.    《三國志·蜀書十四·姜維傳》:維妻子皆伏誅。
  • 49.    《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鹹熙元年正月,鍾會作亂於成都,璿為亂兵所害。
  • 50.    《三國志·蜀書十五·張翼傳》:明年正月,隨會至成都,為亂兵所殺。
  • 51.    《三國志·蜀書十五·楊戲傳》:(衞繼)屢遷拜奉車都尉、大尚書。鍾會之亂,遇害成都。
  • 52.    《三國志·蜀書六·關羽傳》:蜀記曰: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
  • 53.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鄧艾傳》:會已死,艾本營將士追出艾檻車,迎還。瓘遣田續等討艾,遇於綿竹西,斬之。子忠與艾俱死,餘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於西域。
  • 54.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兄子邕,隨會與俱死,會所養兄子毅及峻、辿敕連反。等下獄,當伏誅。
  • 55.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司馬文王表天子下詔曰:「峻等祖父繇,三祖之世,極位台司,佐命立勳,饗食廟庭。父毓,歷職內外,幹事有績。昔楚思子文之治,不滅鬥氏之祀。晉錄成宣之忠,用存趙氏之後。以會、邕之罪,而絕繇、毓之類,吾有愍然!峻、辿兄弟特原,有官爵者如故。惟毅及邕息伏法。」或曰,毓曾密啓司馬文王,言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故宥峻等雲。漢晉春秋曰:文王嘉其忠亮,笑答毓曰:「若如卿言,必不以及宗矣。」
  • 56.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漢晉春秋曰:文王聞鍾會功曹向雄之收葬會也,召而責之曰:「往者王經之死,卿哭於東市而我不問,今鍾會躬為叛逆而又輒收葬,若復相容,其如王法何!」雄曰:「昔先王掩骼埋胔,仁流朽骨,當時豈先卜其功罪而後收葬哉?今王誅既加,於法已備,雄感義收葬,教亦無闕。法立於上,教弘於下,以此訓物,雄曰可矣!何必使雄背死違生,以立於時。殿下讎對枯骨,捐之中野,百歲之後,為臧獲所笑,豈仁賢所掩哉?」王悦,與宴談而遣之。
  • 57.    《三國志·鍾會傳》注引《世語》
  • 58.    《三國志·鍾會傳》注引《漢晉春秋》
  • 59.    《三國志·蜀書十四·姜維傳》: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復也,乃詭説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遊乎?」
  • 60.    《晉書·荀勖傳》:及鍾會謀反,審問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會素厚,未之信也。勖曰:“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帝即出鎮長安。
  • 61.    《南史 卷十六 列傳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5-04]
  • 62.    假投降巧計成虛話 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1]
  • 63.    《讀通鑑論》卷二十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9-02]
  • 64.    《世説新語箋疏:賞譽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6-29]
  • 65.    呂思勉.《三國史話》.北京:中華書局,2009-5-1
  • 66.    《書斷》:鍾會善書,有父風。稍備筋骨,美兼行草,尤工隸書。遂逸緻飄然,有凌雲之志。亦所謂“劍則干將鏌鋣焉。”會嘗詐為荀勖書,就勖母鐘夫人取寶劍。兄弟以千萬造宅,未移居。勖乃潛畫元常形象,會兄弟入見,便大感慟。勖書亦會之類也,會隸行草章草併入妙。
  • 67.    《書議》:真書。逸少第一,元常第二,世將第三,子敬第四,士季第五,文靜第六,茂弘第七;章書。子玉第一,伯英第二,幼安第三,伯玉第四,逸少第五,士季第六,子敬第七,休明第八;草書。伯英第一,叔夜第二,子敬第三,處衝第四,世將第五,仲將第六,士季第七,逸少第八。
  • 68.    《裴子語林》:鍾士季常向人道:“吾少年時一紙書,人云是阮步兵書,皆字字生義,既知是吾,不復道也。”(續談助四)
  • 69.    《世説新語》: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鐘夫人許。會善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去不還。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後鍾兄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二鍾入門,便大感勵,宅遂空廢。
  • 70.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世語曰:會善效人書,於劍閣要艾章表白事,皆易其言,令辭指悖傲,多自矜伐。又毀文王報書,手作以疑之也。
  • 71.    張溥題詞《魏鍾司徒集》:鍾士季弱冠與王輔嗣並知名,其論易無互體、才性同異,厥旨不殊……志雲道論二十篇系士季文筆,今不獲見,其他亡軼可以類推。命婦傳善言毋德宗述教訓在齊女傳,母魯季敬姜之間乃鳴鶴白茅樞機縝密,母誨至勤,胡為破蜀以後頓望執手之戒自取滅門?……抑覽其遺篇,彬彬儒雅,則猶魏文七子餘澤矣。
  • 72.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會嘗論《易》無互體,才性同異。
  • 73.    《魏志》曰:會論才性同異,傳於世。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異,才性合,才性離也。尚書傅嘏論同,中書令李豐論異,侍郎鍾會論合,屯騎校尉王廣論離。文多不載。
  • 74.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鍾會傳》:及會死後,於會家得書二十篇,名曰《道論》,而實刑名家,其文似會。
  • 75.    《芻蕘論》: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非獨謂府庫盈,倉廩實也。且府庫盈,倉廩實,非上天所降,皆取之於民,民困則國虛矣。
  • 76.    《芻蕘論》:凡人之結交,誠宜盛不忘衰,達不棄窮,不疑惑於讒構,不信受於流言,經長曆遠,久而逾固。而人多初隆而後薄,始密而終疏,斯何故也?皆由交情不發於神氣,道數乖而不同,權以一時之術,取倉卒之利。有貪其財而交,有慕其勢而交,有愛其色而交,三者既衰,疏薄由生。
  • 77.    《世説新語》: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 78.    《世説新語》: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託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 79.    《世説新語》:晉文帝與二陳共車,過喚鍾會同載,即駛車委去。比出,已遠。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會答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羣!”帝復問會:“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
  • 80.    《世説新語》:王浚衝、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
  • 81.    《世説新語》:鍾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謂“裴公之談,經日不竭。”吏部郎闕,文帝問其人於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於是用裴。
  • 82.    《志·引世語曰》:毓弟會,年少於玄,玄不與交,是日於毓坐狎玄,玄不受。
  • 83.    《世説新語》: 夏侯玄既被桎梏,時鍾毓為廷尉,鍾會先不與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雖復刑餘之人,未敢聞命。」考掠初無一言,臨刑東市,顏色不異。
  • 84.    《魏晉世語》:鍾會年少於玄,玄不與交,是日於毓坐狎玄,玄正色曰:「鍾君,何得如是!」
  • 85.    《孫盛雜語》:玄在囹圄,會因欲狎而友玄,玄正色曰:「鍾君何相逼如此也!」
  • 86.    《世説新語》: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户外遙擲,便回急走。
  • 87.    《世説新語》: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 88.    《晉書·山濤傳》:晚與尚書和逌交,又與鍾會、裴秀並申款暱。以二人居勢爭權,濤平心處中,各得其所,而俱無恨焉。
  • 89.    《世説新語》:許允為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婦正在機中,神色不變,曰:“蚤知爾耳!”門人慾藏其幾,婦曰:“無豫諸兒事。”後徙居墓所,景王遣鍾會看之,若才流及父,當收。兒以諮母,母曰:“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不須極哀,會止便止。又可少問朝事。”兒從之。會反,以狀對,卒免。
  • 90.    《晉書·阮籍傳》: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鍾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
  • 91.    鄧士載偷度陰平 諸葛瞻戰死綿竹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9-01]
  • 92.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01]
  • 93.    顧希佳,陳志超,《大暑船到漁休節--台州灣漁民信仰民俗嬗變的考察》,《民俗研究》,2001(4):48-49
  • 94.    再送瘟神——中國古代防治傳染病歷史的啓示 - 重慶考古  .重慶考古.2020-02-01[引用日期2021-07-30]
  • 95.    從求神拜佛到科學抗疫:瘟神趙公明神話解讀 | 中華抗疫神話解讀系列3  .文匯網[引用日期2021-08-03]
  • 96.    《資治通鑑·卷七十五》:姜維問於霸曰:“司馬懿既得彼政,當復有徵伐之志不?”霸曰:“彼方營立家門,未遑外事。有鍾士季者,其人雖少,若管朝政,吳、蜀之憂也。”
  • 97.    走進廣元--四川新聞  .四川新聞網.2007-07-18[引用日期2021-12-02]
  • 98.    元和郡縣誌-唐-李吉甫卷三十四  .搜韻[引用日期2021-12-02]
  • 99.    鍾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1]
  • 100.    石潤宏選注.中國菊文化經典讀本[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1.01.第83頁
  • 101.    梅耀元主編.嵩山名人傳[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7.12.第169頁
  • 102.    白卓然.張漫凌編撰.中國曆代易學家與哲學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8.07.第56頁
  • 103.    朱伯昆主編.李申.王德有副主編.周易知識通覽[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01.第927頁
  • 104.    張慶利著.讀賦通識[M].北京.華齡出版社,2019.05.第153頁
  • 105.    《資治通鑑》:(鹹熙元年正月)己卯,日中,胡淵率其父兵雷鼓出門,諸軍不期皆鼓譟而出,曾無督促之者,而爭先赴城。時會方給姜維鎧仗,白外有匈匈聲,似失火者,有頃,白兵走向城。會驚,謂維曰:"兵來似欲作惡,當云何?"維曰:"但當擊之耳!"會遣兵悉殺所閉諸牙門郡守,內人共舉機以拄門,兵斫門,不能破。斯須,城外倚梯登城,或燒城屋,蟻附亂進,矢下如雨,牙門郡守各緣屋出,與其軍士相得。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格斬維,爭前殺會。會將士死者數百人,殺漢太子璿及姜維妻子,軍眾鈔略,死喪狼藉。衞瓘部分諸將,數日乃定。
  • 106.    《三國志》:鍾會字士季,潁川長社人,太傅繇小子也。
  • 107.    《三國志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鹹熙元年春正月壬戌,檻車徵鄧艾。
  • 108.    《晉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於是士卒思歸,內外騷動,人情憂懼。會留瓘謀議,乃書版雲"欲殺胡烈等",舉以示瓘,瓘不許,因相疑貳。瓘如廁,見胡烈故給使,使宣語三軍,言會反。會逼瓘定議,經宿不眠,各橫刀膝上。
  • 109.    《晉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在外諸軍已潛欲攻會。瓘既不出,未敢先發。會使瓘慰勞諸軍。瓘心欲去,且堅其意,曰:"卿三軍主,宜自行。"會曰:"卿監司,且先行,吾當後出。"瓘便下殿。會悔遣之,使呼瓘。瓘辭眩疾動,詐仆地。比出閣,數十信追之。瓘至外解,服鹽湯,大吐。瓘素羸,便似困篤。會遣所親人及醫視之,皆言不起,會由是無所憚。及暮,門閉,瓘作檄宣告諸軍。諸軍並已唱義,陵旦共攻會。
  • 110.    《晉書 卷三十六 列傳第六》:會率左右距戰,諸將擊敗之,唯帳下數百人隨會繞殿而走,盡殺之。
  • 111.    《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裴松之注引《晉諸公贊》:胡烈兒名淵,字世元,遵之孫也。
  • 112.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3]
  • 113.    《三國志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十一月,大赦。自鄧艾、鍾會率眾伐蜀,所至輒克。是月,蜀主劉禪詣艾降,巴蜀皆平。
  • 114.    《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初,艾為太尉,會為司徒,皆持節、都督諸軍如故,鹹未受命而斃。
  • 115.    全三國文 卷二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3-09-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