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諸葛誕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鎖定
諸葛誕(?~258年4月10日 [28]  ),字公休,琅琊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諸葛亮族弟。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4]  [29-30] 
諸葛誕在仕途中幾經沉浮。嘉平三年(251年),遷鎮東將軍、揚州都督,受封山陽亭侯。帶兵攻打東吳,失利於東興之戰 [1]  後配合大將軍司馬師平定毌丘儉文欽叛亂,進封高平侯,加號徵東大將軍、司空,威名夙著,得人死力。他在得知夏侯玄鄧颺被殺後,心不自安,起兵壽春,討伐大將軍司馬昭,得到東吳權相孫綝的支援。 [14]  [29-30] 
甘露三年二月乙酉日(258年4月10日)戰敗被殺,夷滅三族。其麾下數百人全部拒絕投降而被殺。 [2]  [28] 
(概述圖片來源:)
全    名
諸葛誕 [4] 
公休
所處時代
曹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琅琊陽都
逝世日期
258年4月10日
主要成就
平定叛亂 抵抗東吳 討伐司馬昭
官    職
徵東大將軍
爵    位
高平侯

諸葛誕人物生平

諸葛誕宦海沉浮

諸葛誕是諸葛豐的後人,與諸葛亮、諸葛瑾同族。初以尚書郎,被任命為滎陽縣令。諸葛誕為尚書郎期間,曾與僕射杜畿於陶河試船的性能,遭遇大風浪,船被沉到河裏,諸葛誕和杜畿也同時被淹在水裏。虎賁駕小船來救諸葛誕,諸葛誕讓其先救杜畿,自己卻昏死過去,身體飄到河岸,後來被救活。 [3] 
諸葛誕進入京都被任命為吏部郎,有人向諸葛誕請求一些事情,諸葛誕於是先把他説的話傳出來,然後才用,大家都以為,如果説話不當,會讓自己貶官。於是,百官都對諸葛誕舉薦的人謹慎對待。
後諸葛誕被遷升為御史中丞尚書,並與散騎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後來因為魏明帝厭惡夏侯玄和諸葛誕等人沽名釣譽,追求浮華而免官。魏明帝死後,齊王曹芳繼位,並由大將軍曹爽輔政專權,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又讓諸葛誕復職,並出任揚州刺史,加號昭武將軍 [4] 

諸葛誕東興之戰

三國志12的諸葛誕 三國志12的諸葛誕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計劃起兵推翻司馬懿,另立楚王曹彪為帝;事情被兗州刺史黃華揭發後,司馬懿領兵討伐,並任命諸葛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冊封山陽亭侯。 [1] 
嘉平四年(252年),諸葛誕因着東吳興築新的東興大堤,修築兩城並留兵戍守,認為是入侵魏國的行為,於是提議分兵三路攻吳:由王昶進逼江陵毌丘儉進攻武昌,以牽制上游吳軍;再以精兵直攻東興二城。當時王昶、毌丘儉及胡遵都獻計伐吳,因着諸將的戰略都不同,司馬師最終決定由徵南將軍王昶進攻南郡;鎮南將軍毌丘儉進攻武昌;鎮東將軍諸葛誕、徵東將軍胡遵率軍七萬進攻東興,作浮橋渡水,攻打兩城。但是由於城池在高處,一時無法攻下,東吳太傅諸葛恪得知東興告急,親率四萬軍日夜兼程馳援東興。當時天降大雪,胡遵等人正在聚會飲酒,魏軍沒有戒備,丁奉率部輕裝突襲魏軍前部營壘,呂據和留贊等部也相繼趕到。魏軍驚恐潰逃,爭渡浮橋,因超載橋斷,落水及自相踐踏而死者達數萬人,魏軍前部督韓綜、樂安太守桓嘉先後溺死。毌丘儉王昶等以東興兵敗,皆燒營退走,此役為東吳太傅諸葛恪所擊敗。東興之戰敗後,司馬師將所有責任歸咎於自己,並説:“我不聽公休,以至於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最後,司馬昭因為是監軍所以降職,諸葛誕和毌丘儉等武將都有降職,但只不過是防區對調,從鎮東將軍轉為鎮南將軍罷了。 [1] 

諸葛誕平步青雲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列舉司馬師罪狀數重,並派使者聯絡諸葛誕,要他招引豫州士民。諸葛誕本身與文欽不睦,便斬殺他們的使者,並向全國宣佈二人叛亂。司馬師討伐毌丘儉時,諸葛誕亦率兵前往壽春。及後文欽兵敗,毌丘儉棄守逃亡,諸葛誕率先率兵進佔叛軍的據點壽春,穩定戰局。諸葛誕因為長期在淮南駐守,於是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諸軍事。此時東吳丞相孫峻率領呂據和留贊支援毌丘儉,知道毌丘儉和文欽兵敗和壽春被佔後撤退,諸葛誕於是派部將蔣班追擊東吳軍,斬殺留贊。戰後諸葛誕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轉任徵東大將軍 [5] 

諸葛誕舉兵壽春

諸葛誕見好友鄧颺夏侯玄等先後被誅殺,而王凌毌丘儉亦被夷滅三族,又不滿司馬氏兄弟擅權,心中十分不安,於是在當地收買人心,又蓄養數千死士自保。 [6] 
甘露元年(256年),諸葛誕以東吳有意進攻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萬和沿淮河築城抵禦。當時,司馬昭剛剛執掌朝政,長史賈充建議派遣部下去慰勞徵東、徵南、徵西、徵北四將軍,並觀察他們的志趣、動向。司馬昭派賈充到了淮南,賈充見到諸葛誕,一起談論時事,賈充説道:“洛中的諸位賢達之人,都希望實行禪讓,您認為如何?”諸葛誕嚴厲地説:“你不是賈豫州的兒子嗎?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國家轉送他人?如果洛中發生危難,我願為國家而死。”賈充默然無語。 [7]  賈充從壽春回來後,知道諸葛誕不會支持司馬氏,而諸葛誕亦很得淮南民心;為免司馬氏奪權時諸葛誕領兵反抗,建議司馬昭徵召他入朝,雖然認定他必定不會應命並反抗,但這對司馬氏的影響會最低,司馬昭聽從。 [8] 
甘露二年(257年),下詔升諸葛誕為司空,併入朝任職。諸葛誕接得詔命後十分害怕,於是發動叛變,徵集淮南將士和一年糧食據守壽春,又殺揚州刺史樂綝,派吳綱領兒子諸葛靚和牙門子弟到東吳請求援兵。 [9]  曹髦親征至項縣,司馬昭則率軍征伐諸葛誕,並派王基與安東將軍陳騫領兵圍困壽春;同時,東吳派文欽與全懌全端唐諮王祚等領兵救援,趁王基包圍圈未完成而領兵進入壽春城。 [10] 
但隨着外圍由朱異率領的東吳援兵兩度被石苞胡質等擊退,孫綝已退回建業,壽春亦被重重包圍,文欽等多次試圖突圍亦失敗。在司馬昭圍困壽春的時候,諸葛誕哈哈大笑。因為壽春一帶每年都會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漲水,一直淹到壽春城下。所以諸葛誕看見司馬昭在城下紮營非常高興,他説:“是固不攻而自敗也。”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從司馬昭紮營開始,就一滴雨都沒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魏軍進入壽春,當天就下了一場暴雨,把城外魏軍的大營都給淹了。蔣班和焦彝於是勸諸葛誕不要再等東吳援兵,率全軍攻向一方突圍,但諸葛誕不聽,更意圖要斬殺二人,二人於是出城投降。不久,司馬昭亦聽從鍾會計謀,令全懌和全端等人率數千兵出降,壽春守軍因而震驚恐懼。 [11] 

諸葛誕糧盡身死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城中糧食漸漸枯竭,諸葛誕與文欽和唐諮於是拼命突圍,傷亡慘重,被逼撤回城內。諸葛誕更因為與文欽以往的嫌隙、對盡釋北方人以節省糧食的分歧而殺死文欽,令其子文鴦文虎向曹魏投降。司馬昭納降二人,更封為關內侯,並以二人降後的待遇,瓦解壽春軍民反抗之心,最終於二月乙酉日(4月10日 [28]  )成功攻克壽春,諸葛誕率領數騎逃出壽春,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手下士兵殺死。諸葛誕亦被誅滅三族。 [12]  [27] 
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於壽春被俘,堅決不降,更説:“為諸葛公死,不恨。”行刑時排成一列,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終無人投降。 [2]  [13] 

諸葛誕史籍記載

《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14] 

諸葛誕人物評價

王沈:賞賜過度。有犯死者,虧制以活之。 [14] 
賈充:在揚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15] 
陳壽:嚴毅威重,鍾會精練策數,鹹以顯名,致茲榮任,而皆心大志迂,不慮禍難,變如發機,宗族塗地,豈不謬惑邪! [14] 
幹寶:數百人拱手為列,每斬一人,輒降之,竟不變,至盡,時人比之田橫
伏滔:及至彥雲、仲恭、公休之徒,或憑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東夏,屬當多難之世,仍值廢興之會,謀非所議,相系禍敗。 [16] 
《世語》:是時,當世俊士散騎常侍夏侯玄、尚書諸葛誕、鄧颺之徒,共相題表,以玄、疇四人為四聰,誕、備八人為八達,中書監劉放子熙、孫資子密、吏部尚書衞臻子烈三人,鹹不及比,以父居勢位,容之為三豫,凡十五人。 [14] 
《世説新語》: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戰將,後諸葛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狗意並不是諷刺。) [14] 
討司馬 討司馬
柳莊:昔袁紹、劉表、王凌、諸葛誕,皆一時雄傑,據要地,擁強兵。 [17] 
鄭樵:晉史黨晉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為叛臣,王凌、諸葛誕、毌丘儉之徒,抱屈黃壤。 [18] 
韓皋王凌都督揚州,謀立荊王彪;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前後相繼為揚州都督,鹹有匡復魏室之謀,皆為懿父子所殺。叔夜以揚州故廣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鹹敗散於廣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廣陵始也。 [19] 
王夫之:誕遣其子靚稱臣於吳以起兵,則昭未篡而己先叛;以叛臨篡,篡者未形而叛者已著;其志悖,其名逆,授司馬昭以討叛之名,而惡得不敗邪?使其成也,司馬昭之族甫糜,曹氏之社早屋矣。悲夫!借敵兵以討賊者之亡人家國也,快一朝之忿而流禍無窮,誕實作俑,司馬楚之劉昶蕭寶寅相繼以逞,而可許之為忠乎? [26] 
蕭常:凌儉欽誕數子,不附司馬氏而甘於一死,可謂忠於所事者。
王應麟:然節義之臣,齾鉅奸之鋩,若王凌以壽春欲誅懿而不克,文欽、毌丘儉以淮南欲誅師而不遂,諸葛誕又以壽春欲誅昭而不成,千載猶有生氣,魏為有臣矣。
陳普:義旗照日映淮流,不為曹孤為夏侯。麾下諸君底心性,海中五百又揚州。
郝經:王凌之慾廢僣孽,立宗子,澄汰王室,大臣之節也。議者謂凌於齊王君臣分定,並儉誕等為淮南三叛。此晉之臣子尊晉之志也,凌欲廢而誅之,師遂廢之,昭又殺之而無為誅之。則淩知所廢而非叛也,儉誕繼起聲罪致討。聞雒中禪代之語,投袂致死,有古義士之風。夫豈叛乎哉?誕之得士,至麾下數百人拱手待斬以盡,不為司馬氏屈,義烈挺然,未之前聞也。
李贄:諸葛公休,又一諸葛恪也,何諸葛之多人也,想為孔明拔盡秀氣耶? [20] 
納蘭性德:諸葛垂名各古今,三分鼎足勢浸淫。蜀龍吳虎真無愧,誰解公休事魏心。 [21] 
姜宸英:諸葛誕以見疑謀叛,其死宜矣。若果忠於魏室,則不首發儉、欽之謀,坐成司馬之勢。 [22] 
何焯:至於三賢,乃心王室,事連不就,而典午之勢益重,諸人之終即國之終也,故次於此焉。 [22] 
毛宗崗:有毌丘儉之討司馬師於前,又有諸葛誕之討司馬昭於後,兩人皆魏之忠臣也。諸葛兄弟三人,分事三國。人謂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不知狗亦不易為矣。高帝以功臣比之功狗;蒯通曰:‘桀犬吠堯。’亦自比於狗;趙盾曰:‘君之獒不若臣之獒。’亦自比家將於狗。若後世無義之徒,正狗之不如耳。” [23] 諸葛恪之進兵於新城,魏無釁之可窺;若孫綝之進兵於壽春,則乘魏之釁而動矣。毌丘儉之討司馬昭,猶懼吳之襲其後;若諸葛誕之討司馬昭,則吳且為之援矣。綝之事易於恪,誕之事易於儉,而迄無成功者,是綝之才不如恪,誕之才亦不如儉也。然吳有不降賊之將,則於詮一人為忠臣;魏有不降賊之兵,則諸葛誕數百人皆義士。君子謂吳之一人,可以愧吳之眾人;而誕之數百人,愈以重誕之一人云。 [23] 
餘嘉錫: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繼以瞻、恪、靚,皆有重名。故渡江之初,猶以王、葛並稱。 [24] 
盧弼:儉、欽移書郡國,罪狀司馬,天下共知,非由公休露布之咎。當時勤王諸將,惟文欽父子,粗猛武夫,反覆無常,彥雲、仲恭皆為儒將,懋著功勳,事之成否,豈可概論?公休謀定後動,子上至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傾全國之力,挾兩宮以行,用兵十月之久,儘乃克之。公休力竭智窮,而麾下壯士數百人拱手為列,無一降者,田橫得士,何以加茲!此皆魏之忠臣義士,承祚合為一傳,有微旨焉。君子平情論事,不能以成敗相繩,不佞考訂事實,不為空論,偶因姜氏之説,特發其凡於此。 [22] 

諸葛誕親屬成員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先祖
漢元帝時任司隸校尉,他以執法嚴格、性情剛直見稱。
平輩
堂兄
東吳官員,官至大將軍。
蜀漢官員,官職丞相。
蜀漢官員,官至長水校尉。
子輩
兒子
其父叛亂時被送往東吳當人質,後為東吳官員,官至右將軍。
女兒
諸葛氏
司馬伷
諸葛氏
王廣
後代子嗣
孫子
諸葛靚長子,東晉官員,官至太常。
諸葛靚次子,東晉官員,官至尚書令,死後追贈左光祿大夫開府
外孫
司馬伷長子,被封為琅琊王。
司馬伷次子。被封為武陵王。
司馬伷之子,被封為東安王。

諸葛誕藝術形象

諸葛誕各類形象
諸葛誕各類形象(12張)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司馬昭陰謀代魏,譴賈充試探諸葛誕態度。諸葛誕厲絕反對。賈充回京告變。司馬昭暗通揚州刺史樂綝準備討伐。諸葛誕奪揚州、殺樂綝,譴子為質降吳,結外援。發檄文舉兵討伐司馬昭。司馬昭分重兵圍困壽春城。諸葛誕城內糧絕,軍心散變。突圍逃走時,被胡奮所殺。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決意不降赴死 。後人有詩讚曰:忠臣矢志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25]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王淩之陰謀也,太傅司馬宣王潛軍東伐,以誕為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諸葛恪興東關,遣誕督諸軍討之,與戰,不利。還,徙為鎮南將軍。
  • 2.    《三國志》:誕麾下數百人,坐不降見斬,皆曰:“為諸葛公死,不恨。”其得人心如此。
  • 3.    《魏氏春秋》:誕為郎,與僕射杜畿試船陶河,遭風覆沒,誕亦俱溺。虎賁浮河救誕,誕曰:“先救杜侯。”誕飄於岸,絕而復甦。
  • 4.    《三國志》:諸葛誕字公休,琅邪陽都人,諸葛豐後也。初以尚書郎為滎陽令,入為吏部郎。人有所屬託,輒顯其言而承用之,後有當否,則公議其得失以為褒貶,自是羣僚莫不慎其所舉。累遷御史中丞尚書,與夏侯玄、鄧颺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言事者以誕、颺等修浮華,合虛譽,漸不可長。明帝惡之,免誕官。會帝崩,正始初,玄等並在職。復以誕為御史中丞尚書,出為揚州刺史,加昭武將軍。
  • 5.    《三國志》:後毌丘儉、文欽反,遣使詣誕,招呼豫州士民。誕斬其使,露布天下,令知儉、欽凶逆。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使誕督豫州諸軍,渡安風津向壽春。儉、欽之破也,誕先至壽春。壽春中十餘萬口,聞儉、欽敗,恐誅,悉破城門出,流迸山澤,或散走入吳。以誕久在淮南,乃復以為鎮東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揚州。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贊等聞淮南亂,會文欽往,乃帥眾將欽徑至壽春;時誕諸軍已至,城不可攻,乃走。誕遣將軍蔣班追擊之,斬贊,傳首,收其印節。進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轉為徵東大將軍。
  • 6.    《三國志》:結誕既與玄、颺等至親,又王凌、毌丘儉累見夷滅,懼不自安,傾帑藏振施以結眾心,厚養親附及揚州輕俠者數千人為死士。
  • 7.    《資治通鑑》:司馬昭初秉政,長史賈充請遣參佐慰勞四徵,且觀其志。昭遣充至淮南,充見誕,論説時事,因曰:“洛中諸賢,皆願禪代,君以為如何?”誕厲聲曰:“卿非賈豫州子乎?世受魏恩,豈可欲以社稷輸人乎!若洛中有難,吾當死之。”充默然
  • 8.    《世語》:司馬文王既秉朝政,長史賈充以為宜遣參佐慰勞四徵,於是遣充至壽春。充還啓文王:“誕再在揚州,有威名,民望所歸。今徵,必不來,禍小事淺;不徵,事遲禍大。”乃以為司空。書至,誕曰:“我作公當在王文舒後,今便為司空!不遣使者,健步齎書,使以兵付樂綝,此必綝所為。”
  • 9.    《三國志》:甘露元年冬,吳賊欲向徐堨,計誕所督兵馬足以待之,而復請十萬眾守壽春,又求臨淮築城以備寇,內欲保有淮南。朝廷微知誕有自疑心,以誕舊臣,欲入度之。二年五月,徵為司空。誕被詔書,愈恐,遂反。召會諸將,自出攻揚州刺史樂綝,殺之。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揚州新附勝兵者四五萬人,聚谷足一年食,閉城自守。遣長史吳綱將小子靚至吳請救。
  • 10.    《三國志》:吳人大喜,遣將全懌、全端、唐諮、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以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壽春侯。是時鎮南將軍王基始至,督諸軍圍壽春,未合。諮、欽等從城東北,因山乘險,得將其眾突入城。六月,車駕東征,至項。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大將軍屯丘頭。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表裏再重,塹壘甚峻。又使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簡鋭卒為遊軍,備外寇。欽等數出犯圍,逆擊走之。
  • 11.    《三國志》:吳將朱異再以大眾來迎誕等,渡黎漿水,泰等逆與戰,每摧其鋒。孫綝以異戰不進,怒而殺之。城中食轉少,外救不至,眾無所恃。將軍蔣班、焦彝,皆誕爪牙計事者也,棄誕,逾城自歸大將軍。大將軍乃使反間,以奇變説全懌等,懌等率眾數千人開門來出。城中震懼,不知所為。
  • 12.    《三國志》:三年正月,誕、欽、諮等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復還入城,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欽子鴦及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死,勒兵馳赴之,眾不為用。鴦、虎單走,逾城出,自歸大將軍。軍吏請誅之,大將軍令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當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雲:“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表鴦、虎為將軍,各賜爵關內侯。城內喜且擾,又日飢困,誕、諮等智力窮。大將軍乃自臨圍,四面進兵,同時鼓譟登城,城內無敢動者。誕窘急,單乘馬,將其麾下突小城門出。大將軍司馬胡奮部兵逆擊,斬誕,傳首,夷三族。
  • 13.    《晉紀》:數百人拱手為列,每斬一人,輒降之,竟不變,至盡,時人比之田橫。吳將於詮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於敵,吾弗取也。”乃免冑冒陳而死。
  • 14.    《三國志·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30]
  • 15.    《晉書·列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09]
  • 16.    《晉書·列傳第六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3-09]
  • 17.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9]
  • 18.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 19.    《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6-08]
  • 20.    匯評三國志演義: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8-04]
  • 21.    《納蘭性德·詠史二十首》
  • 22.    盧弼.《三國志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 23.    匯評三國志演義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3-09]
  • 24.    《世説新語箋疏:方正第五》   .國學導航 [引用日期2015-05-23]
  • 25.    救壽春於詮死節 取長城伯約鏖兵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19]
  • 26.    讀通鑑論(清)王夫之-三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18]
  • 27.    三國志·魏書·王毋丘諸葛鄧鍾傳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2-12-21]
  • 28.    《晉書》:(甘露三年)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斬誕,夷三族。
  • 29.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583頁
  • 30.    張作耀、蔣福亞、邱遠猷等主編.中國歷史辭典第三冊.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0.第115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