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濤

(三國至西晉時期官員、玄學家、名士)

鎖定
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1] 三國至西晉時期官員、玄學家、名士,“竹林七賢”之一。 [62] 
山濤早年孤貧,喜好老莊學説,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四十歲時,才任郡主簿。大將軍司馬師執政時,山濤被舉為秀才,累遷尚書吏部郎。後遷大將軍從事中郎。景元五年(264年),以本職行軍司馬,鎮守鄴城,監視曹魏宗室。同年受封新沓子,轉相國左長史西晉建立後,升任大鴻臚。歷任侍中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僕射等職,封新沓伯。他每次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意旨,且親作評論,時人稱之為“山公啓事”。 [63-64]  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太康三年(282年),升為司徒,以老病歸家。太康四年(283年),山濤去世,享年七十九歲,諡號“康” [2] 
山濤前後選舉百官,都能選賢用能。在武帝詔罷天下兵役時,他反對廢除州郡武備,此後局勢混亂,州郡無力鎮壓,果如其所言。 [26]  原有文集十卷,今已佚。《全晉文》《晉書》輯有其文。 [62] 
概述圖來源:唐孫位繪《高逸圖 [58] 
全    名
山濤
別    名
山司徒
山公
巨源
諡    號
封    號
新沓伯
所處時代
三國魏→西晉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
出生日期
205年
逝世日期
283年3月3日
主要成就
選拔賢才,建議時政
主要作品
文集十卷
最高官職
司徒
籍    貫
河內郡懷縣
地    位
竹林七賢之一
典    故
山公啓事璞玉渾金

山濤人物生平

山濤早有識度

山濤的父親山曜,官至宛句縣縣令。山濤早年喪親,家中貧困。少年時即有器量,卓爾不羣。喜好《莊子》《老子》,常隱居鄉里,掩蓋自己的志向才能。與名士嵇康呂安為友,後又遇阮籍,成為竹林之交,幾人志趣契合,為莫逆之交。嵇康後來因得罪司馬氏而被治罪,臨死前對兒子嵇紹説:“有巨源(山濤字)在,你就不會孤獨無靠了。” [3] 
唐孫位《高逸圖》,圖中右起,分別為山濤、王戎、劉伶、阮籍 唐孫位《高逸圖》,圖中右起,分別為山濤、王戎、劉伶、阮籍 [58]
山濤四十歲時才入仕途,最初擔任河內郡裏的主簿功曹上計掾。後被舉為孝廉,又被州里徵辟為河南從事 [4] 
一次,山濤與石鑑共宿,夜裏起來用腳踢一下石鑑,對他説:“如今是什麼時候,你還在睡!知道太傅司馬懿)稱病卧牀是何用意嗎?”石鑑回答説:“宰相多次不上朝,給他個尺把長的詔書讓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山濤説:“!石生不要在馬蹄間來往奔走啊!”於是丟棄官符而去。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果然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滅了曹爽集團,山濤於是歸隱不問世事。 [5] 

山濤頗受重用

山濤 山濤
山濤的從祖姑山氏是司馬懿夫人張春華的母親,因而可以見到掌權的司馬師,司馬師説:“當世的呂望是想做官吧!”於是命司隸校尉舉山濤為茂才,授任郎中,又轉任為驃騎將軍王昶從事中郎 [6] 
很久以後,山濤被拜為趙國國相,調任尚書吏部郎大將軍司馬昭寫給山濤的信説:“足下任職清明,高雅之操超羣出世。顧念您家中貧乏,現今送去錢二十萬、谷二百斛。” [7] 
魏元帝曹奐曾賜司馬昭春服,司馬昭轉賜給山濤,又因山濤母親年老,賜藜杖一根。山濤後來與尚書和逌交好,又與鍾會裴秀親近。因鍾、裴二人爭權奪利,山濤不偏不倚,二人都從山濤那裏得到好處而對他無恨。後遷為大將軍從事中郎。 [8] 
景元五年(264年),鍾會在蜀漢滅亡後在蜀地發動叛亂,司馬昭準備親自西征。當時曹魏的宗室都在,司馬昭對山濤説:“西邊的事我親自去處理,後方的事誠心委託於您。”讓山濤監視宗室的動靜,以本職行軍司馬,撥給親兵五百人鎮守鄴。 [9] 
同年,受封為新沓子。轉為相國左長史,統領別營兵。司馬昭認為山濤是鄉閭中素有德望的人,於是命長子司馬炎晉武帝)拜見他。司馬昭將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平日又看重司馬攸,曾經問裴秀道:“大將軍(指司馬師)開國建業,未成而亡,我只是繼承他的事業,所以想要立司馬攸為世子,以歸功於兄長,如何?”裴秀認為不可。又以此事問山濤,山濤回答説:“廢長子立少子,違背禮制,是不祥的。國家的安危將由此事決定。”於是才定下以司馬炎為世子,司馬炎為此親自拜謝山濤。 [10] 
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日 [59]  (266年2月8日),司馬炎受禪即位,建立西晉,任命山濤為守(代理大鴻臚,護送曹奐返回鄴城。 [11] 

山濤治理有方

泰始(266年-274年)初年,武帝加山濤為奉車都尉,晉爵為新沓伯。羊祜執政時,有人要陷害裴秀,山濤厲言正色保護裴秀,因此不合權臣之意,出任冀州刺史,加寧遠將軍 [12] 
冀州風俗鄙薄,無推賢薦才之風。山濤鑑別選拔隱逸之士,查訪賢人,表彰或任命三十多人,都顯名於當世。山濤因此受到百姓士人的仰慕推崇,當地風俗也為之改變。 [13] 

山濤侍母極孝

山濤像,取自《歷代名臣像》 山濤像,取自《歷代名臣像》 [61]
後來,山濤又轉任北中郎將,督鄴城守備事。後入朝為侍中,遷尚書。因母親年老請求辭職,司馬炎下詔説:“您雖然想要奉養老母,然而職務有上下公私之分,家中早晚有人侍奉醫藥,您應當暫割情愛,以興一心在公之德。”山濤決心辭官,表疏上了幾十次,司馬炎很久才答應了他的要求,授議郎銜返回府第。司馬炎因山濤清貧儉約,無法供養家人,特別供給每日膳食,加賜牀帳被褥。禮遇厚重,當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14] 
泰始十年(274年),山濤被任命為太常,因疾病沒有就職。適逢母親去世,他於是返回鄉里。 [15] 
當時,山濤已年過七十,守喪超過常禮,親自背土堆墳,親手種植松柏。司馬炎下詔任命山濤為吏部尚書。山濤以母喪身病為由辭讓,表章情意懇切,此時司馬炎皇后楊豔去世,山濤於是勉強扶持還洛陽。為詔命所逼迫,勉強就職。前後薦拔的人遍及京師和州郡,都是有用的人才。 [16] 

山濤屢求遜位

咸寧(275年-280年)初年,轉任太子少傅,加散騎常侍。又被授為尚書僕射,加侍中,領吏部事務。 [17] 
山濤因自己年老多病,堅意辭讓,於是上表陳情。上章表數十次,很久沒有就職理事。 [17]  尚書左丞白褒奏山濤違詔。司馬炎説:“山濤因病自求辭職,只是沒有聽從他的要求罷了。如山濤用人不當而坐罪是可以的,何必上下動手,顛倒輕重呢?不得再追究此事。”山濤內心不安,於是上表謝罪説:“自古以來行王道者守正而已。陛下不能因為一個老臣而改變國法,臣有何心向皇上陳辭。請照白褒所上之表處置,以顯示不枉刑法。”司馬炎又下手詔説:“白褒所奏是虛妄的,我所以未追究他的責任,是我不喜歡動輒發怒,您是明智而有度的人,哪能介意呢!應當就職理事,不讓他們再上章表就是了。” [18] 
山濤決心引退,因為堂弟媳發喪,返回外舍。司馬炎下詔説:“山僕射近日暫時出居,因有所操勞而未還,這不是我坐側席而待賢的意思。現派遣丞掾奉旨告諭,若身體尚未康復,便坐輿車抬回府寺。”山濤辭讓不能獲准,無奈之下才就職理事。 [19] 

山濤山公啓事

山濤再次任選職十餘年,每逢官位有缺,總選又幾位備用的人,看到詔旨傾向於某一人,然後才明言上奏,先將司馬炎所想用的人提出,所以司馬炎所想用的人,有時沒有先提出來,眾人不瞭解詳情,認為是山濤憑自己的意願用人。有人在司馬炎面前説山濤的不是,所以司馬炎親手寫詔告誡山濤説:“用人的標準是有才,不遺漏疏遠孤賤而有才的人,教化才能遍行於天下。”而山濤還是照樣行事,一年以後,眾人的意見才平息。山濤所薦拔上奏的人物,列名成冊,當時稱為《山公啓事》。 [20]  他前後選舉百官都選賢用能,只有用陸亮,是司馬炎詔命所任用的,與山濤意見不一,山濤爭辯而司馬炎不聽。陸亮不久也因為貪污受賄而被罷免。 [21] 
山濤在朝處於各派之中,晚年時正值楊皇后親黨專政。山濤不願用楊氏,多次諷諫司馬炎,司馬炎雖領悟其意而終究不能改正。後來,山濤因年邁病重,上疏告退説:“臣年近八十,苟延殘喘於旦夕,若對國家還有毫末之益,怎能留餘力於盛世。迫於衰老,不能再負重任。當今四海無事,天下思從教化,從民心而行無為之政,百姓自能正己。只是應當崇尚風教以使民俗歸厚罷了,陛下又有何事可做。臣耳聾目昏,無力奮進。君臣父子之間無須掩飾,因而直陳愚情,希望答應臣的請求。”於是摘下帽子,赤腳徒步送還印綬。 [22] 
司馬炎下詔安慰山濤,山濤上表苦苦求退,司馬炎又下詔不許。尚書令衞瓘上奏説:“山濤因有小病,久不履職。頻繁下詔,還不服從詔命。朝中議論以為這樣不能成全他的高尚之節,也違背在職為公的要求。若山濤病情沉重,也不宜居官位。可免去山濤官職。”司馬炎下詔給衞瓘説:“山濤有德操,素為眾望所歸,而深心退讓,十分懇切。故連續下詔,必求改變他的主張,以匡扶朝廷,彌補缺漏。主事者不明詔書深意,反而加以曲解,這有損於崇賢之風,給我加上輕賢無德之名,怎能給遠近之人做出表率呢?”山濤不得已又就職理事。 [23] 

山濤精論武備

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在杜預張華的支持下決意伐吳,賈充荀勖等人不同意伐吳,堅持他們的意見,司馬炎大怒,賈充立即脱帽認罪。山濤退朝回來和別人説:“古人云,‘只有聖人能做到內外無患,假如不是聖人,外部安寧了就必然有內部的憂患。’以我朝目前的情況來看,留着吳作為外部威脅,難道不是良計嗎?” [56] 
太康(280年-289年)初年,遷任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侍中,掌選職如前。山濤因年老身病堅決要求辭職,司馬炎親手寫詔説:“您的道德為世人楷模,況先帝已識您的高遠之志。我將依靠您以使風俗淳厚,您為何要捨棄朝政以求高名呢!我的至誠之心還不足以使您明白嗎?為何上表的言論是那樣懇切。應當及時自勉,以慰我深切之望。您不改變引退之志,我將卧不安席。”山濤又上表堅意辭讓,司馬炎不許。 [24] 
天下一統之後,司馬炎下詔罷除天下兵役,表示海內平安無事,州郡都解散軍隊,大郡設置武吏一百人,小郡設武吏五十人。司馬炎曾在宣武場講武,山濤當時有疾病。司馬炎下詔乘坐人拉的輦車跟從。山濤當時與盧欽討論用兵之本(盧欽已於平吳前去世,或許是記載錯誤,司馬炎於咸寧年間也曾在宣武場講武)。認為不應該廢除州郡武備,他的論點很精湛。 [25] 
時人都認為山濤雖然不學孫武吳起的兵法,但其論兵暗與兵法合,司馬炎稱讚道:“真是天下之名言啊!”但不能採用。在晉惠帝永寧(301年-302年)年間後,多次發生事變,盜賊蜂起,各郡國都因無軍備而不能制止,於是導致天下大亂,果如山濤所言。 [26] 

山濤位列三司

山濤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山濤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太康三年(282年),武帝下詔,升授山濤為司徒,位列三公。山濤堅意辭讓,司馬炎下詔説:“您年邁而德高,是朝中元老,因而授給台輔之位,但您崇尚謙讓之遠名,反覆推辭,令我心中憂慮。您應該堅持始終,輔助我呀。” [27] 
山濤又上表説:“臣侍奉天朝三十餘年,對德政教化無毫釐功效。陛下私心愛臣不已,枉授三司之任。臣聽説德行薄陋而位高,力量少而責任重,這樣導致上有敗壞國事之禍,下有損傷家廟祖宗之咎。希望陛下念累世君臣之恩,乞求骸骨以歸故里。”司馬炎下詔説:“您輔助朝政,保護治理皇家,匡扶之功,為朕所依賴。司徒之職,實掌國家教化,因而敬授予您,以滿足羣臣百姓之望,怎能只顧謙讓而貶低自己呢!” [28] 
司馬炎下令,不準山濤再上章表辭職,使者把印綬交給卧病在牀的山濤。山濤説:“將死之人,怎能玷污官府呢!”於是卧病乘車歸家。 [29] 

山濤清貧而終

太康四年正月戊午日(283年3月3日 [60]  ),山濤去世,終年七十九歲。司馬炎下詔賜棺木朝服各一具、衣一套、錢五十萬、布百匹,以供喪事之用,策命追贈司徒的蠟印紫綬、侍中的貂蟬及新沓伯的蠟印青朱綬,以太牢禮儀祭祀,賜諡號“康”。 [30] 
山濤將要下葬時,司馬炎又賜錢四十萬、布百匹。司徒左長史範晷等上奏説:“山濤舊宅第僅有屋十間,但子孫眾多,容納不下。”司馬炎於是為山濤家建了住宅。 [31] 

山濤主要影響

山濤前後選舉百官,都能選賢用能。在晉武帝詔罷天下兵役時,他反對廢除州郡武備,此後局勢混亂,州郡無力鎮壓,果如其所料。 [26] 

山濤歷史評價

司馬師:“呂望欲仕邪?” [32] 
司馬昭:“足下在事清明,雅操邁時。” [32] 
裴楷:“見山巨源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 [32] 
  • 濤以德素為朝之望,而常深退讓,至於懇切。 [32] 
  • 濤清風淳履,思心通遠,宜侍帷幄,盡規左右。 [32] 
  • 議郎山濤,至性簡靜,凌虛篤素,立身行已,足以勵俗,其以濤為吏部尚書。 [32] 
  • 濤秉德衝素,思心潛通,清虛履道,有古人之風。 [32] 
  • 君以道德為世模表,況自先帝識君遠意。 [32] 
  • 君年耆德茂,朝之碩老,是以授君台輔之位。 [32] 
  • 君翼贊朝政,保乂皇家,匡佐之勳,朕所倚賴。 [32] 
當代畫作中的山濤 當代畫作中的山濤
王戎:“如渾金璞玉,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33] 
  • 晻晻為與道合,其深不可測。 [34] 
  • 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合。 [34] 
  • 山濤通簡有德,秀、鹹、戎、伶朗達有俊才。於時之談,以阮為首,王戎次之,山、向之徒,皆其倫也。 [34] 
  • 濤雅素恢達,度量弘遠,心存事外,而與時俛仰。 [34] 
孫綽:“護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論道。二公風德高遠,足為流輩矣。” [35] 
袁宏:“山公中懷體默,易可因任,平施不撓,在眾樂同,遊刃一世,不亦可乎!” [36] 
  • 濤無所標明,淳深淵默,人莫見其跡,而其器亦入道,故見者莫能稱謂,而服其偉量。 [34] 
  • 濤有而不恃。 [34] 
  •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猶知管時任。 [37] 
  • 山司徒前後選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 [37] 
房玄齡:“晉家求士,乃構仙台,陵雲切漢,山叟知材。” [32] 
李翰:“山濤識量,毛玠公方。” [38] 
魏元忠:“昔趙岐撰禦寇之論,山濤陳用兵之本,皆坐運帷幄,暗合孫、吳。宣尼稱“有德者必有言,仁者必有勇”,則何平叔、王夷甫豈得同日而言載!” [39] 
高郢:“自非貢禹之守經據古,趙憙之正身匪懈,韓暨之志節高潔,山濤之道德模表,縱過常期,詎為貪冒。” [40] 
陳普:“君王祖述竹林風,竹葉紛紛插滿宮。禍亂古今惟晉酷,是非憂樂一山公。” [65] 
王應麟:“山濤欲釋吳以為外懼,又言不宜去州郡武備,其深識遠慮,非清談之流也。顏延之於七賢,不取山、王,然戎何足以比濤,猶碈之於玉也。” [66] 
徐鈞:“身心已逐竹林遊,為國搜賢事卻優。持正擬官覘上意,事君可作不忠謀。” [67] 
胡三省:“山濤身為大臣,不昌言於朝而退以告人,蓋求合於賈充者也。” [41] 
谷應泰:“北敵陸梁,外憂方大。文子不願楚敗,山濤方懼吳亡,大臣之用心固如是耶!” [42] 
王夫之:“陶璜、山濤力排罷兵之議,從事後而言之,驗矣。” [43] 
顧炎武:“昔者嵇紹之父康被殺於晉文王,至司馬炎革命之時,而山濤薦之人仕,紹時屏居私門,欲辭不就。濤謂之曰:“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於人乎。”一時傳誦,以為名言,而不知其敗義傷教,至於率天下而無父者也……如山濤者,既為邪説之魁,遂使嵇紹之賢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顧,夫邪正之説不容兩立,使謂紹為忠,則必謂王裒為不忠而後可也,何怪其相率臣於劉聰、石勒,觀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動其心者乎?是故知保人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44] 
  • 山濤之諫阻罷兵,郭欽之疏請徙戎,未始非當時名論,但徒務外攘,未及內治,終非知本之言。 [45] 
  • 齊王攸憂死而晉無賢王,山濤魏舒,相繼謝世而晉無賢臣。 [46] 
  • 巨源之典選舉,有當官之譽。而其在霸府,實入幕之賓。雖號名臣,卻為叛黨。平生善與時俯仰,以取富貴。跡其始終,功名之士耳。 [34] 
  • 濤一見司馬師,便以呂望比之,尤見賞於昭,委以腹心之任,搖尾於奸雄之前,為之功狗。是固能以柔媚處世者,宜其自以為度量勝嵇、阮,必當作三公也……夫鍾會之為人,嵇康所不齒,而濤與之款暱,又處會與裴秀交鬨之際,能並得其歡心,豈非以會為司馬氏之子房,而秀亦參謀略,皆昭之寵臣,故曲意交結,相與比周,以希詭遇之獲歟?至為昭居留守之任,以監視魏之王公,儼然以鍾繇華歆自命。身為人作伍伯,視宗室如囚徒,非權奸之私暱,誰肯任此?與時俯仰是矣。然實身入局中,未嘗心存事外也……其迎合之術,可謂工矣。操是術以往,其取三公,直如俯拾地芥,豈但以度量勝嵇、阮而已乎? [34] 

山濤主要作品

山濤文學

山濤有文集十卷,《全晉文》錄入五卷,今已佚。《全晉文》輯錄有其文:《為子淳尤辭召見表》《表謝久不攝職》《表乞骸骨》《上疏告退》《啓事》《答詔問郄詵事》等。 [47] 

山濤書法

淳化閣帖》收錄有其書法作品《侍中帖》八行法帖。 [68] 

山濤軼事典故

山濤堪公夫人

山濤的妻子韓氏,和山濤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山濤做官之前,家徒四壁,但韓氏從來沒有怨言。有一天,山濤對她説:“你暫且忍一忍如今的飢寒,我日後定當位列三公,只是不知道到時候你是否做得來三公夫人哩。”等到山濤顯貴之後,仍正派節儉,雖爵同千乘之君,但不養婢妾,俸祿賞賜,都散給親戚故人。 [48] 

山濤我度為勝

嵇康 嵇康 [61]
當時,山濤和名士嵇康阮籍一見面,就情投意合,好得像一個人。韓氏覺得山濤和這兩位的交往超出了尋常的友誼之情,於是問他怎麼回事,山濤就説:“眼下能做我的朋友的,就只有這麼兩位了。”這句話更激起韓氏的好奇心。她對丈夫説:“我也想看看他們,可以嗎?”有一天,嵇康和阮籍又來了,韓氏就勸山濤將兩個人留下來住宿,並給他們準備了好酒好肉。然後,韓氏不但把自己家的牆鑽穿了,還一直看到天亮時分才回來。
後來,當山濤問起韓氏的觀看感受時,韓氏坦直地對他説:“你呀,你呀,才智情趣比他們差遠了!不過以你的見識與氣度和他們交朋友,還差不多!”山濤大約有點吃醋,聽到這話總算找到一點自尊,就説:“是啊,是啊,他們也總認為我的氣度勝過他們啊!” [49] 

山濤懸絲尚書

懸絲尚書 懸絲尚書 [50]
陳郡人袁毅曾任鬲縣縣令,性貪而行污,以賄賂公卿來索求美譽。他也送給山濤絲百斤,山濤不想要拒絕接受而於別人不同,於是收下藏在閣樓上。後來袁毅的事被揭發,用檻車送京師廷尉受審,凡受賄的人都被檢舉。山濤就取出絲交給辦案的官吏,絲上積滿塵土,封條印章未動。 [51] 

山濤八斗方醉

據説山濤飲酒八斗才會醉,晉武帝司馬炎想試他的酒量,一次準備了八斗酒讓山濤喝,並在暗地又添一些酒,但山濤喝八斗就不再喝了。 [52] 

山濤璞玉渾金

同為“竹林七賢”之一的名士王戎曾盛讚山濤道:“山濤就像未經琢磨的玉和未經冶煉的金一樣。人們往往都欣賞玉和金光彩奪目的外表,而對未經琢磨的玉和未經冶煉的金,卻不知道它們內在的高貴質地。” [53] 

山濤每餉恆少

武帝司馬炎每次賞賜東西給山濤,總是很少。東晉時期,名臣謝安便以此事問子侄們是什麼原因,其侄謝玄答道:“這應該是由於受賜的人要求得不多,才使得賞賜的人忘了,給予得很少。” [54] 

山濤閣東大牛

山濤由於受到器重,並且在朝廷中有威望,年紀已過七十歲,還照舊擔當重任。一些權貴家子弟,如和嶠裴楷王濟等人都一起給他歌功頌德。於是有人在閣道的柱子上題道:“閣道東邊有大牛,和嶠在牛前,裴楷在牛後,王濟在中間挑逗糾纏不得休。”有人認為這是潘尼所作。 [55] 

山濤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官至宛句縣令。
妻子
韓氏
——
兒子
字伯倫,襲父爵,仕至幷州刺史、太子左率衞。死後獲贈長水校尉
山淳
字子玄,不仕。
字叔真,有才智,官至奉車都尉
山並
形貌短小卻聰敏過人。
字季長,明惠有才智,官至司空掾屬。
字季倫,性温雅,有父風。官至徵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寧、益六州諸軍事、假節。死後獲贈徵南大將軍、儀同三司。
按山濤墓羣,山濤又有四女,未知姓名。
孫子
山該長子,字彥祖,官至翊軍校尉。
山該次子,官至吏部郎、散騎常侍。
山簡子,字彥林,為政以嚴猛著稱,官至東陽太守。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32] 

山濤後世紀念

山濤墓祠簡介 山濤墓祠簡介
山濤墓祠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大虹橋鄉東小虹村內。據清雍正《河南通志》卷49《陵墓·懷慶府》載:“晉山濤墓,在武陟縣城西虹橋村。” [57] 

山濤史料索引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 [32]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山濤,字巨源,河內懷人也。
  • 2.    《諡法考》曰:淵源流通曰康; 温柔好樂曰康; 安樂撫民曰康; 合民安樂曰康。
  • 3.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父曜,宛句令。濤早孤,居貧,少有器量,介然不羣。性好《莊》《老》,每隱身自晦。與嵇康、呂安善,後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後坐事,臨誅,謂子紹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 4.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濤年四十,始為郡主簿、功曹、上計掾。舉孝廉,州闢部河南從事。
  • 5.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與石鑑共宿,濤夜起蹴鑑曰:“今為何等時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鑑曰:“宰相三不朝,與尺一令歸第,卿何慮也!”濤曰:“咄!石生無事馬蹄間邪!”投傳而去。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隱身不交世務。
  • 6.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與宣穆後有中表親,是以見景帝。帝曰:“呂望欲仕邪?”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驃騎將軍王昶從事中郎。
  • 7.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久之,拜趙國相,遷尚書吏部郎。文帝與濤書曰:“足下在事清明,雅操邁時。念多所乏,今致錢二十萬、谷二百斛。”
  • 8.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魏帝嘗賜景帝春服,帝以賜濤。又以母老,並賜藜杖一枚。晚與尚書和逌交,又與鍾會、裴秀並申款暱。以二人居勢爭權,濤平心處中,各得其所,而俱無恨焉。遷大將軍從事中郎。
  • 9.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鍾會作亂於蜀,而文帝將西征。時魏氏諸王公並在鄴,帝謂濤曰:“西偏吾自了之,後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軍司馬,給親兵五百人,鎮鄴。
  • 10.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鹹熙初,封新沓子。轉相國左長史,典統別營。時帝以濤鄉閭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齊王攸繼景帝后,素又重攸,嘗問裴秀曰:“大將軍開建未遂,吾但承奉後事耳。故立攸,將歸功於兄,何如?”秀以為不可,又以問濤。濤對曰:“廢長立少,違禮不祥。國之安危,恆必由之。”太子位於是乃定。太子親拜謝濤。
  • 11.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及武帝受禪,以濤守大鴻臚,護送陳留王詣鄴。
  • 12.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泰始初,加奉車都尉,進爵新沓伯。及羊祜執政,時人慾危裴秀,濤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權臣意,出為冀州刺史,加寧遠將軍。
  • 13.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冀州俗薄,無相推轂。濤甄拔隱屈,搜訪賢才,旌命三十餘人,皆顯名當時。人懷慕尚,風俗頗革。
  • 14.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轉北中郎將,督鄴城守事。入為侍中,遷尚書。以母老辭職,詔曰:“君雖乃心在於色養,然職有上下,旦夕不廢醫藥,且當割情,以隆在公。”濤心求退,表疏數十上,久乃見聽。除議郎,帝以濤清儉無以供養,特給日契,加賜牀帳茵褥。禮秩崇重,時莫為比。
  • 15.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後除太常卿,以疾不就。會遭母喪,歸鄉里。
  • 16.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濤年逾耳順,居喪過禮,負土成墳,手植松柏。詔曰:“吾所共致化者,官人之職是也。方今風欲陵遲,人心進動,宜崇明好惡,鎮以退讓。山太常雖尚居諒闇,情在難奪,方今務殷,何得遂其志邪!其以濤為吏部尚書。”濤辭以喪病,章表懇切。會元皇后崩,遂扶興還洛。逼迫詔命,自力就職。前後選舉,周遍內外,而並得其才。
  • 17.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咸寧初,轉太子少傅,加散騎常侍;除尚書僕射,加侍中,領吏部。固辭以老疾,上表陳情。章表數十上,久不攝職。
  • 18.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為左丞白褒所奏。帝曰:“濤以病自聞,但不聽之耳。使濤坐執銓衡則可,何必上下邪!不得有所問。”濤不自安,表謝曰:“古之王道,正直而已。陛下不可以一老臣為加曲私,臣亦何必屢陳日月。乞如所表,以章典刑。”帝再手詔曰:“白褒奏君甚妄,所以不即推,直不喜兇赫耳。君之明度,豈當介意邪!便當攝職,令斷章表也。”
  • 19.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濤志必欲退,因發從弟婦喪,輒還外舍。詔曰:“山僕射近日暫出,遂以微苦未還,豈吾側席之意。其遣丞掾奉詔諭旨,若體力故未平康者,便以輿車輿還寺舍。”濤辭不獲已,乃起視事。
  • 20.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濤再居選職十有餘年,每一官缺,輒啓擬數人,詔旨有所向,然後顯奏,隨帝意所欲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舉首,眾情不察,以濤輕重任意。或譖之於帝,故帝手詔戒濤曰:“夫用人惟才,不遺疏遠單賤,天下便化矣。”而濤行之自若,一年之後眾情乃寢。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 21.    《世説新語·政事第三》:山司徒前後選殆周遍百官舉無失才,凡所題目皆如其言。唯用陸亮,是詔所用,與公意異,爭之不從。亮亦尋為賄敗。
  • 22.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濤中立於朝,晚值後黨專權,不欲任楊氏,多有諷諫,帝雖悟而不能改。後以年衰疾篤,上疏告退曰:“臣年垂八十,救命旦夕,若有毫末之益,豈遺力於聖時,迫以老耄,不復任事。今四海休息,天下思化,從而靜之,百姓自正。但當崇風尚教以敦之耳,陛下亦復何事。臣耳目聾瞑,不能自勵。君臣父子,其間無文,是以直陳愚情,乞聽所請。”乃免冠徒跣,上還印綬。
  • 23.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詔曰:“天下事廣,加吳土初平,凡百草創,當共盡意化之。君不深識往心而以小疾求退,豈所望於君邪!朕猶側席,未得垂拱,君亦何得高尚其事乎!當崇至公,勿復為虛飾之煩。”濤苦表請退,詔又不許。尚書令衞瓘奏:“濤以微苦,久不視職。手詔頻煩,猶未順旨。參議以為無專節之尚,違在公之義。若實沈篤,亦不宜居位。可免濤官。”中詔瓘曰:“濤以德素為朝之望,而常深退讓,至於懇切。故比有詔,欲必奪其志,以匡輔不逮。主者既不思明詔旨,而反深加詆案。虧崇賢之風,以重吾不德,何以示遠近邪!”濤不得已,又起視事。
  • 24.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太康初,遷右僕射,加光祿大夫,侍中、掌選如故。濤以老疾固辭,手詔曰:“君以道德為世模表,況自先帝識君遠意。吾將倚君以穆風俗,何乃欲舍遠朝政,獨高其志耶!吾之至懷故不足以喻乎,何來言至懇切也。且當以時自力,深副至望。君不降志,朕不安席。”濤又上表固讓,不許。
  • 25.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吳平之後,帝詔天下罷軍役,示海內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帝嘗講武於宣武場,濤時有疾,詔乘步輦從。因與盧欽論用兵之本,以為不宜去州郡武備,其論甚精。
  • 26.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於時鹹以濤不學孫、吳,而暗與之合。帝稱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寧之後,屢有變難,寇賊猋起,郡國皆以無備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亂,如濤言焉。
  • 27.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後拜司徒,濤復固讓。詔曰:“君年耆德茂,朝之碩老,是以授君台輔之位。而遠崇克讓,至於反覆,良用於邑。君當終始朝政,翼輔朕躬。”
  • 28.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濤又表曰:“臣事天朝三十餘年,卒無毫釐以崇大化。陛下私臣無已,猥授三司。臣聞德薄位高,力少任重,上有折足之兇,下有廟門之咎,願陛下垂累世之恩,乞臣骸骨。”詔曰:“君翼贊朝政,保乂皇家,匡佐之勳,朕所倚賴。司徒之職,實掌幫教,故用敬授,以答羣望。豈宜衝讓以自抑損邪!”
  • 29.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已敕斷章表,使者乃卧加章綬。濤曰:“垂沒之人,豈可污官府乎!”輿疾歸家。
  • 30.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以太康四年薨,時年七十九,詔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五十萬、布百匹,以供喪事,策贈司徒,蜜印紫綬,侍中貂蟬,新沓伯蜜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
  • 31.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將葬,賜錢四十萬、布百匹。左長史範晷等上言:“濤舊第屋十間,子孫不相容。”帝為之立室。
  • 32.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0-02]
  • 33.    《世説新語·賞譽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5]
  • 34.    餘嘉錫.《世説新語箋疏》.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 35.    《全晉文·卷六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10-25]
  • 36.    《全晉文·卷五十七》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3-10-05]
  • 37.    《世説新語·政事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5]
  • 38.    《全唐詩·卷八百八十一》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3-10-05]
  • 39.    《舊唐書·卷九十二·列傳第四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9-13]
  • 40.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九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09]
  • 41.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八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25]
  • 42.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1-14]
  • 43.    《讀通鑑論·卷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11]
  • 44.    《日知錄·卷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5]
  • 45.    兩晉演義:納羣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5]
  • 46.    兩晉演義: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5]
  • 47.    《全晉文·卷三十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3-10-02]
  • 48.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初,濤布衣家貧,謂妻韓氏曰:“忍飢寒,我後當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榮貴,貞慎儉約,雖爵同千乘,而無嬪媵。祿賜俸秩,散之親故。
  • 49.    《世説新語·賢媛第十九》: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 50.    “懸絲尚書”——山濤  .搜狐新聞[引用日期2013-10-04]
  • 51.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初,陳郡袁毅嘗為鬲令,貪濁而賂遺公卿,以求虛譽,亦遺濤絲百斤,濤不欲異於時,受而藏於閣上。後毅事露,檻車送廷尉,凡所以賂,皆見推檢。濤乃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初。
  • 52.    《晉書·卷四十三·列傳第十三》:濤飲酒至八斗方醉,帝欲試之,乃以酒八斗飲濤,而密益其酒,濤極本量而止。
  • 53.    《世説新語·賞譽第八》: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 54.    《世説新語·言語第二》:晉武帝每餉山濤恆少,謝太傅安也。以問子弟車騎玄也。答曰:“當由欲者不多,而使與者忘少。”
  • 55.    《世説新語·政事第三》:山公以器重朝望,年逾七十,猶知管時任。貴勝年少若和、裴、王之徒,並共言詠。有署閣柱曰:“閣東有大牛,和嶠鞅,裴楷秋,王濟剔嬲不得休。”或雲潘尼作之。
  • 56.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晉紀二》:賈充、荀勖、馮紞爭之,帝大怒,充免冠謝罪。僕射山濤退而告人曰:“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今釋吳為外懼,豈非算乎!”
  • 57.    憑弔山濤墓祠(二)  .焦作日報數字報刊[引用日期2013-10-05]
  • 58.    《高逸圖》  .中華珍寶館[引用日期2023-10-09]
  • 59.    《資治通鑑》卷79:(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
  • 60.    《晉書》卷3《武帝紀》:(太康四年正月)戊午,司徒山濤薨。
  • 61.    河北美術出版社選 編.中國曆代帝王名臣像真跡:河北美術出版社,1996-10:243,245
  • 62.    山濤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10-09]
  • 63.    鄭天挺,譚其驤 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1: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09:170
  • 64.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 編;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 編.中國文學家辭典 古代 1: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2:160
  • 65.    成乃凡 編.增編歷代詠竹詩叢 上: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09:459
  • 66.    張宏儒,羅素 主編.中華傳世奇書 壹百部 第5卷 中華學術十大奇書 第4部(引文取自《困學紀聞》):團結出版社,1999-05:151
  • 67.    《全宋詩·卷四百三十一》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3-10-09]
  • 68.    杏林 著.中國法帖史 上:山東美術出版社,2010-01:4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