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內郡

鎖定
河內郡,為古代郡名,是漢代設立的郡置。楚漢之際置河內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懷縣。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縣。
中文名
河內郡
外文名
HeneiCounty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漢朝
下轄地區
汲縣、共縣、林慮縣等16縣
政府駐地
懷縣
概    念
對中國古以黃河以北的稱呼

河內郡區域範圍

河內郡,中國古代地名、行政區劃。是對中國古以黃河以北的稱呼。戰國時河內魏國領地,秦末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漢高祖即位時設置殷國,次年改名為河內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領縣十六:汲縣、共縣、林慮縣、獲嘉縣修武縣野王縣、州縣、懷縣(郡治)、平皋縣河陽縣沁水縣、軹縣、山陽縣、温縣朝歌縣、武德縣漢武帝時,河內郡守王温舒“令郡具私馬五十疋為驛,自河內至長安” [1]  ,可知河內當時有大量養殖牲畜漢獻帝建安六年(201年),司馬懿為河內郡的上計掾。河內郡有平姓望族,世稱河內望。
古代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楚漢之際置河內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縣。

河內郡史料記載

河內郡,高帝元年為殷國,二年更名。莽曰後隊,屬司隸。户二十四萬一千二百四十六,口百六萬七千九十七。縣十八:懷,有工官。莽曰河內。汲,武德,波,山陽,東太行山在西北。河陽,莽曰河亭。州,共,故國。北山,淇水所出,東至黎陽入河。平皋,朝歌,紂所都。
周武王康叔所封,更名衞。莽曰雅歌。脩武,温,故國,已姓,蘇忿生所封也。野王,太行山在西北。衞元君為秦所奪,自濮陽徙此。莽曰平野。獲嘉,故汲之新中鄉,武帝行過更名也。軹,沁水,隆慮,國水東北至信成入張甲河,過郡三,行千八百四十里。有鐵官蕩陰蕩水東至內黃澤。西山,□水所出,亦至內黃入蕩。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