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暨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曹魏大臣)

鎖定
韓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陽郡堵陽縣(今河南方城東)人 [1]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曹魏大臣,西漢韓王韓信的後代。
韓暨早年被舉為孝廉,屢辭公府辟命。後被荊州牧劉表任命為宜城長,丞相曹操平定荊州後,又轉為丞相士曹屬、樂陵太守、監冶謁者等職。在監冶謁者任內,推廣使用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因功加拜司金都尉。後封宜城亭侯,又升任太常,進封南鄉亭侯。晚年因年老遜位,拜太中大夫
景初二年(238年),升任司徒。不久後逝世,年八十,諡號“恭” [2] 
全    名
韓暨 [1] 
別    名
南鄉恭侯 [15] 
公至
諡    號
恭侯 [14]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陽郡堵陽縣
出生日期
159年
逝世日期
238年4月10日 [15] 
主要成就
在生產中推廣使用水排
主要作品
《臨終上疏》《奏外祖母無服》
官    職
司徒
爵    位
南鄉亭侯

韓暨人物生平

韓暨為父報仇

韓暨是西漢諸侯王韓王信的後代。祖父韓術,曾任河東太守;父親韓純,曾任南郡太守。 [3] 
韓暨的同縣豪族陳茂,曾經誣陷中傷韓暨父兄,幾乎令他們被判死刑。韓暨表面上沒有反應,但卻暗地裏儲錢及尋找死士,最終殺掉陳茂,以他的人頭墓祭祀父親,韓暨亦因此出名。 [4] 

韓暨四處輾轉

韓暨後被推舉為孝廉,又被司空徵召,他都不應命。於是改名換姓,隱居於魯陽山中。當時又遇到山民結黨作賊,要四處搶掠。韓暨於是買了牛和酒宴請他們的首領,向他們陳説安危利害,最終山民解散,沒有當賊作亂。 [5] 
他後來為了逃避袁術的徵召,又遷到山都縣的山中。荊州牧劉表又以禮徵召,韓暨又逃到孱陵邊界居住,在當地得到人們敬愛,但劉表卻非常恨他,韓暨害怕,只好應命,擔任宜城縣長。 [6] 

韓暨製備器具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荊州,徵召韓暨擔任丞相士曹屬。後被選為樂陵太守,又調任為監冶謁者 [7]  韓暨在職七年,使國家所用的兵器械具都很充足。獲得朝廷下詔褒讚,加授他為司金都尉,地位僅次於九卿 [8] 

韓暨遷廟洛陽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禪稱帝,建立魏國,封韓暨為宜城亭侯 [9] 
黃初七年(226年),遷任太常,進封為南鄉亭侯,食邑二百户。 [10] 
當時曹丕剛遷都洛陽,法令、禮俗等制度還未完備,而宗廟等都留在鄴城。身為太常的韓暨建議迎鄴城的先祖牌位到洛陽,建立洛陽廟,四季定時參祭,尊崇正規禮儀而廢棄其他祭禮。意見都被採納。 [11] 

韓暨起家就列

青龍二年(234年),韓暨在職八年後以病辭職,拜太中大夫 [12] 
景初二年(238年)二月,曹叡下詔任命韓暨為司徒 [13]  同年四月庚子日(4月10日 [15]  ),韓暨去世,享年八十歲。遺令簡樸入葬,葬於土穴即可。曹叡在得到韓暨的遺表後,哀嘆悲傷,下詔特賜喪服、葬器,諡號恭侯。 [2]  [14-15] 

韓暨主要影響

水排 水排
技術改良
在冶鐵手工業上,韓暨將既費工又低效的馬排人排棄用,把水排改良後推廣使用,使得生產效率提高了三倍。 [16] 

韓暨歷史評價

盧毓:敦篤至行,則太中大夫韓暨。 [17] 三國志》引
曹叡:①太中大夫韓暨,澡身浴德,志節高絜,年逾八十,守道彌固,可謂純篤,老而益劭者也。 [18] 《三國志》引)②故司徒韓暨,積德履行,忠以立朝,至於黃髮,直亮不虧。 [19] 《楚國先賢傳》引
陳壽:韓暨處以靜居行化,出以任職流稱;崔林簡樸知能;高柔明於法理;孫禮剛斷伉厲;王觀清勁貞白,鹹克致公輔。及暨年過八十,起家就列;柔保官二十年,元老終位:比之徐邈常林,於茲為疚矣。 [18] 《三國志》
高郢:自非貢禹之守經據古,趙憙之正身匪懈,韓暨之志節高潔,山濤之道德模表,縱過常期,詎為貪冒。(舊唐書》引
郝經:①韓暨年逾八十,叨踐台鼎,老不知止者也。(續後漢書)②諸公藹藹,繼處端揆。靖共正直,肅清皇軌。(《續後漢書》

韓暨主要作品

全三國文》有《臨終上疏》、《臨終遺言》、《奏外祖母無服》(前兩篇又見《三國志·韓暨傳》注引《楚國先賢傳》 [18]  [20] 

韓暨親屬成員

韓暨父祖

祖先:韓信,西漢諸侯王,封韓王。 [3] 
祖父:韓術,曾任河東太守。 [3] 
父親:韓純,曾任南郡太守。 [3] 

韓暨子孫

  • 兒子
韓肇,韓暨長子,襲爵南鄉亭侯。 [21] 
韓繇,韓暨次子,官至高陽太守。 [22] 
  • 孫子
韓邦,韓肇之子,官至新城太守,因舉故吏而被晉武帝誅殺。 [21] 
韓洪,韓繇之子,官至侍御史 [22] 
韓松,官至益州刺史、西夷校尉。 [23] 
  • 曾孫
韓壽,韓洪之子,官至代理河南尹,卒贈驃騎將軍
  • 玄孫
韓謐(賈謐),韓壽之子,有才華,襲外公賈充爵位魯郡公,後為司馬倫誅殺。
韓蔚,韓壽之子,有才器名望,與賈謐一同被誅殺,韓氏就此覆滅。 [24] 

韓暨文學形象

連環畫《三國演義》中韓暨向曹真宣詔 連環畫《三國演義》中韓暨向曹真宣詔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韓暨於第九十八回出場,為魏國太常卿。當時大將軍曹真與蜀軍對陣,魏明帝令韓暨持節告戒曹真不可與蜀軍交戰,一定要堅守,待蜀兵退走再追擊。司馬懿在洛陽城外送別韓暨,囑咐他不要對曹真説這是自己的意見,只説是明帝下詔,韓暨辭別而去。 [25] 

韓暨史料索引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18]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
  • 2.    《諡法考》曰:尊賢貴義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執事堅固曰恭;守正不移、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尊賢讓善曰恭。
  • 3.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裴松之注引《楚國先賢傳》:暨,韓王信之後。祖術,河東太守。父純,南郡太守。
  • 4.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同縣豪右陳茂,譖暨父兄,畿至大辟。暨陽不以為言,庸賃積資,陰結死士,遂追呼尋禽茂,以首祭父墓,由是顯名。
  • 5.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舉孝廉,司空闢,皆不就。乃變名姓,隱居避亂魯陽山中。山民合黨,欲行寇掠。暨散家財以供牛酒,請其渠帥,為陳安危。山民化之,終不為害。
  • 6.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避袁術命召,徙居山都之山。荊州牧劉表禮闢,遂遁逃,南居孱陵界,所在見敬愛,而表深恨之。暨懼,應命,除宜城長。
  • 7.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太祖平荊州,闢為丞相士曹屬。後選樂陵太守,徙監冶謁者。
  • 8.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在職七年,器用充實。制書褒嘆,就加司金都尉,班亞九卿。
  • 9.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文帝踐阼,封宜城亭侯。
  • 10.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黃初七年,遷太常,進封南鄉亭侯,邑二百户。
  • 11.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時新都洛陽,制度未備,而宗廟主祏皆在鄴都。暨奏請迎鄴四廟神主,建立洛陽廟,四時蒸嘗,親奉粢盛。崇明正禮,廢去淫祀,多所匡正。
  • 12.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在官八年,以疾遜位。
  • 13.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景初二年春,詔曰:“太中大夫韓暨,澡身浴德,志節高絜,年逾八十,守道彌固,可謂純篤,老而益劭者也。其以暨為司徒。”
  • 14.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夏四月薨,遺令斂以時服,葬為土藏。諡曰恭侯。
  • 15.    《資治通鑑·卷七十四·魏紀六·烈祖明皇帝下》:夏,四月,庚子,南鄉恭侯韓暨卒。
  • 16.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舊時冶作馬排,每一熟石用馬百匹;更作人排,又費功力;暨乃因長流為水排,計其利益,三倍於前。
  • 17.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10]
  • 18.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7-30]
  • 19.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注引《楚國先賢傳》。
  • 20.    《全三國文·卷二十六·魏二十六》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1-10]
  • 21.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子肇嗣。肇薨,子邦嗣。
  • 22.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裴松之注引《楚國先賢傳》:邦字長林。少有才學。晉武帝時為野王令,有稱績。為新城太守,坐舉野王故吏為新城計吏,武帝大怒,遂殺邦。暨次子繇,高陽太守。繇子洪,侍御史。洪子壽,字德貞。
  • 23.    《華陽國志·卷八·大同志》:重殺刺史韓松。松字公治,南陽人,魏大司徒暨孫也。
  • 24.    《三國志·卷二十四·魏書二十四·韓崔高孫王傳第二十四》裴松之注引《晉諸公贊》:自暨已下,世治素業,壽能敦尚家風,性尤忠厚。早歷清職,惠帝踐阼,為散騎常侍,遷守河南尹。病卒,贈驃騎將軍。壽妻賈充女。充無後,以壽子謐為嗣,弱冠為秘書監侍中,性驕佚而才出眾。少子蔚,亦有器望,併為趙王倫所誅。韓氏遂滅。
  • 25.    追漢軍王雙受誅 襲陳倉武侯取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