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韓信

(西漢初年諸侯王,韓王信)

鎖定
韓信(?-前196年),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之一。為與同時代同名的“漢初三傑”之韓信作區分,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 [32] 
韓襄王韓倉庶孫,在劉邦攻取韓國舊地時,隨張良投奔劉邦,領兵隨同入關。劉邦還定三秦,任命他為韓國太尉,率軍攻取韓國故地,受封韓王。楚漢之爭時期,跟隨漢王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西漢建立後,受到漢高帝猜忌,戍守太原以北的地區,向匈奴求和,起兵反叛,引誘代相陳豨造反。 [37]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帶兵攻漢,被將軍柴武斬殺。 [38] 
(概述圖片來源 [39] 
別    名
韓王信
所處時代
漢朝→匈奴
出生地
韓國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96年
本    名
韓信
民    族
漢族
官    職
韓國太尉
爵    位
韓王

韓信人物生平

韓信追隨劉邦

韓信是原來韓襄王庶出孫子,身高八尺五寸 [1]  (約合當今1.96米) [43]  。到了項梁擁立楚王的後代楚懷王熊心的時候,燕國齊國趙國魏國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國王,只有韓國沒有立下後嗣,所以才立了韓國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成為韓王,想以此來佔據平定原韓國的土地。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韓成投奔楚懷王。劉邦帶軍隊進攻陽城時,命張良以韓國司徒的身份降服了韓國原有地盤,得到韓信,任命他為韓國將軍,帶領他的軍隊隨從劉邦進入武關。 [2] 

韓信封為韓王

劉邦被立為漢王,韓信隨從劉邦進入漢中郡,於是勸諫劉邦説:“項羽把自己的部下都封在中原附近地區,只把大王封到這偏遠的地方,這是一種降職調遷!大王麾下的士兵都是崤山以東的人,他們都踮起腳尖,急切地盼望返回故鄉,趁着他們鋭氣強盛向東進發,就可以爭奪天下!”劉邦回軍平定三秦時,就許諾要封韓信為韓王,先任命他為韓國太尉,帶兵去攻取韓國舊地。 [31]  [33] 
項羽所封的諸侯王都到各自的封國去,韓王韓成因沒跟隨項羽征戰,沒有戰功,項羽不讓韓成就國,將他貶為列侯,最後在彭城將韓成殺死。 [3]  等到項羽聽説劉邦派韓信攻取韓地,就命令自己遊歷吳地時的吳縣縣令鄭昌做韓王以抗拒漢軍。 [4] 
漢高祖二年(前205年),韓信平定了韓國的十幾座城池。 [5]  劉邦到達河南郡,韓信在陽城猛攻韓王鄭昌。鄭昌投降,劉邦就立韓信為韓王。此後,韓信常帶領韓地軍隊跟隨劉邦。 [6]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劉邦撤出滎陽,留韓信和周苛等人守衞滎陽。 [7]  等到楚軍攻破滎陽,韓信投降了楚軍,不久得以逃出,又投歸劉邦,劉邦再次立他為韓王,最終跟從劉邦擊敗項羽,平定了天下。 [8]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春天,劉邦就和韓信剖符為信,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郡 [9] 

韓信投靠匈奴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春天,劉邦認為韓信雄壯勇武,封地潁川郡北靠近鞏縣、洛陽,南逼近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淮陽郡,這些都是天下的戰略要地,就下詔命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郡以北地區,以防備抵抗匈奴,建都晉陽 [10]  韓信上書説:“我的封國緊靠邊界,匈奴多次入侵,晉陽距離邊境較遠,請允許我建都馬邑。”劉邦答應了,韓信就把都城遷到馬邑。 [11]  在這年秋天,匈奴冒頓單于重重包圍了韓信,韓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處求和。 [12]  漢朝派人帶兵前往援救,但懷疑韓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備韓信。 [13]  韓信害怕被殺,於是就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來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14] 

韓信白登之圍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天,劉邦親自率軍前往攻打,在銅鞮(dī,堤)擊敗韓信的軍隊,並將其部將王喜斬殺。 [15]  韓信逃跑投奔匈奴,他的部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人擁立趙王的後代趙利為王,又收集起韓信被擊敗逃散的軍隊,並和韓信及匈奴冒頓單于商議一齊攻打漢朝。 [16]  匈奴派遣左右賢王帶領一萬多騎兵和王黃等人駐紮在廣武以南地區,到達晉陽時,和漢軍交戰,漢軍將他們打得大敗,乘勝追到離石,又把他們打敗。 [17]  匈奴再次在樓煩西將地區聚集軍隊,漢高祖命令戰車部隊和騎兵把他們打敗。 [18]  匈奴常敗退逃跑,漢軍乘勝追擊敗兵,聽説冒頓單于駐紮在代谷,漢高祖當時在晉陽,派人去偵察冒頓,偵察人員回來報告説“可以出擊” [19]  。劉邦也就到達平城。 [20]  劉邦出城登上白登山,被匈奴騎兵團團圍住,劉邦採納陳平之計,派人送給匈奴王后閼氏許多禮物。閼氏便勸冒頓單于説:“現在已經攻取了漢朝的土地,但還是不能居住下來;更何況兩國君主不互相圍困。”過了七天,匈奴騎兵逐漸撒去。 [21] 
當時天降大霧,漢朝派人在白登山和平城之間往來,匈奴一點也沒有察覺。陳平對劉邦説:“匈奴人都用長槍弓箭,請命令士兵每張強弩朝外搭兩支利箭,慢慢地撤出包圍。”撤進平城之後,漢朝的救兵也趕到了,匈奴的騎兵這才解圍而去。 [22]  漢朝也收兵而歸。韓信為匈奴人帶兵往來在邊境一帶攻擊漢軍。 [23] 

韓信兵敗被殺

漢高帝十年(前197年),韓信命王黃等人勸説陳豨,使其誤信而反。十一年春天,韓信又和匈奴騎兵一起侵入參合,對抗漢朝。 [24]  漢朝派遣柴武帶兵前去迎擊,柴武先寫給韓信説:“皇帝陛下寬厚仁愛,儘管有些諸侯背叛逃亡,但當他們再度歸順的時候,總是恢復其原有的爵位名號,並不加誅殺。這些都是大王您所知道的。現在您是因為戰敗才逃歸匈奴的,並沒有大罪,您應該趕快來歸順! [25] 
韓信回信道:“皇帝把我從里巷平民中提拔上來,使我南面稱王,這對我來説是萬分榮幸的。在滎陽保衞戰中,我不能以死效忠,而被項羽關押。這是我的第一條罪狀。等到匈奴進犯馬邑,我不能堅守城池,獻城投降。這是我的第二條罪狀。現在反而為敵人帶兵,和將軍爭戰,爭這旦夕之間的活頭。這是我的第三條罪狀。文種范蠡沒有一條罪狀,但在成功之後,一個被殺一個逃亡;現在我對皇帝犯下了三條罪狀,還想在世上求取活命,這是伍子胥吳國之所以被殺的原因。現在我逃命隱藏在山谷之中,每天都靠向蠻夷乞討過活,我思歸之心,就同癱瘓的人不忘記直立行走,盲人不忘記睜眼看一看一樣,只不過情勢不允許罷了。 [26]  ”於是兩軍交戰,柴武屠平參合城,並將韓信斬殺。 [27] 

韓信人物評價

司馬遷:“韓信、盧綰非素積德累善之世,徼一時權變,以詐力成功,遭漢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稱孤。內見疑強大,外倚蠻貊以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窮智困,卒赴匈奴,豈不哀哉!” [28] 
班固:“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耗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盡矣。楚、漢之際,豪傑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後,然皆及身而絕。橫之志節,賓客慕義,猶不能自立,豈非天虖!韓氏自弓高後貴顯,蓋周烈近與!” [29]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鹹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於滅亡。” [30] 
司馬貞:“韓襄遺孽,始從漢中。剖符南面,徙邑北通。穨當歸國,龍雒有功。盧綰親愛,羣臣莫同。舊燕是王,東胡計窮。 [32] 

韓信史料記載

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漢書·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韓信親屬成員

韓信祖父

韓倉韓襄王,戰國時期韓國的君主,韓信是其庶出支系的孫子。 [1] 

韓信父親

韓氏,名字事蹟失考。《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宰相世系三》記載韓襄王“為秦所滅,少子蟣蝨,生信,漢封韓王。” [44]  即指韓王信的父親是韓蟣蝨,但《新唐書》成書年代相距西漢較遠,書中部分家族譜系記載與前史年譜相悖,民間又有臆造攀附情況,歷代學者多有爭議。如清朝郭嵩燾認為:“據《韓世家》襄王十二年太子嬰死,公子咎、公子蟣蝨爭立。後又五年,襄王卒,太子咎立為釐王。二十三年,鰲王卒,子桓惠王立。三十四年卒,子王安立。王安九年秦滅韓,是為始皇之十七年也。張良略韓地在二世三年,相距蟣蝨爭立時九十五年,韓王信當為襄王之苗裔,未必即其庶孫也。” [45] 

韓信兒子

韓氏,名字失考,被立為王太子,與韓信一同逃亡匈奴。
韓頹當,與韓嬰以匈奴相國的身份歸降漢朝,封弓高侯,平定七國之亂時戰功顯赫。

韓信孫子

韓嬰,韓王太子之子,韓王信的嫡孫,與韓頹當同年出生,後一起歸降漢朝,封襄城侯。 [40] 
韓氏,韓頹當兒子,人物失考,繼承弓高侯爵位,名字和侯爵始末年份不詳。

韓信曾孫

韓釋之(一作“韓澤之”),韓嬰之子,漢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繼承襄城侯爵位;漢武帝元朔四年,韓釋之因為裝病不隨從,犯了“不敬”罪,被處以耐刑,貶為隸臣,封國被撤除。 [41-42]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作“嬰孫以不敬失侯”,與《表》不同。) [32] 
韓則,韓頹當嫡孫,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繼承弓高侯爵位,後來去世時沒有子嗣,侯國斷絕。(按《史記·惠景間侯者年表》記載,韓則在漢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繼承韓頹當爵位,年份、事件與史傳、漢傳、漢表的記載有嚴重衝突,不取。)
韓嫣,韓頹當庶出的孫子,與漢武帝劉徹自幼友愛,是劉徹的寵臣,擅長騎射,預先學習匈奴戰法,極受恩寵。後得罪了江都王劉非,又因犯禁,被皇太后王娡賜死,最終自殺。
韓説(漢表“”曾誤作“”),韓嫣的弟弟,漢武帝元朔五年四月丁未日(公元前124年5月22日),以都尉身份跟隨衞青攻打匈奴,俘獲右賢裨王,受封龍頟侯。侯爵在位十二年,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因酎金事件而免去爵位。漢武帝元封元年五月己卯日(公元前110年6月10日),韓説以橫海將軍的身份,攻打東越,受封為按道侯,侯爵在位十九年,漢武帝徵和二年七月壬午日(公元前91年9月1日),在參與調查巫蠱事件時(參見:巫蠱之禍),被衞太子劉據派遣的門客所殺,諡號“愍侯”。

韓信玄孫

韓興(另作“韓長 ),韓説之子,漢武帝延和三年(公元前90年),繼承按道侯爵位,侯爵在位一年多,漢武帝延和四年(公元前89年),牽連到巫蠱之禍中,涉嫌詛咒皇上,被處以腰斬。
韓曾(另作“韓增”),韓説之子,韓興的弟弟。漢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漢武帝念在韓説死於國事,於是重新封韓增為龍頟侯。韓增在漢昭帝時期位居前將軍,與霍光共同擁立漢宣帝。漢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韓增出征匈奴,斬首一百多級。漢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漢傳作“五鳳二年”,與表衝突),韓增去世,諡號“安侯”。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被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中的第三位。

韓信來孫

韓寶,韓增之子,漢宣帝五鳳元年(公元前57年),繼承龍頟侯爵位,漢成帝鴻嘉元年(公元前20年),韓寶去世,沒有子嗣,封國撤除,諡號“思侯”。
韓共(另作“韓岑”),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為了讓功臣後代繼嗣,於是將韓增兄長的兒子、也就是韓寶的堂兄弟韓共(韓岑)紹封為龍頟侯,去世後諡號“節侯”。

韓信晜孫

韓敞弓(另作“韓持弓”),韓共之子,繼承龍頟侯爵位,直到王莽敗亡時,侯國才斷絕。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34-36]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韓王信者,故韓襄王孽孫也,長八尺五寸。
  • 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沛公引兵擊陽城,使張良以韓司徒降下韓故地,得信,以為韓將,將其兵從沛公入武關。
  • 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項籍之封諸王皆就國,韓王成以不從無功,不遣就國,更以為列侯。
  • 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及聞漢遣韓信略韓地,乃令故項籍遊吳時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
  • 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二年,韓信略定韓十餘城。
  • 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王至河南,韓信急擊韓王昌陽城。昌降,漢王乃立韓信為韓王,常將韓兵從。
  • 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三年,漢王出滎陽,韓王信、周苛等守滎陽。
  • 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及楚敗滎陽,信降楚,已而得亡,復歸漢,漢復立以為韓王,竟從擊破項籍,天下定。
  • 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五年春,遂與剖符為韓王,王潁川。
  • 1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明年春,上以韓信材武,所王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禦胡,都晉陽。
  • 1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信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上許之,信乃徙治馬邑。
  • 1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秋,匈奴冒頓大圍信,信數使使胡求和解。
  • 1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
  • 1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 1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七年冬,上自往擊,破信軍銅鞮,斬其將王喜。
  • 1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信亡走匈奴。其與白土人曼丘臣、王黃等立趙苗裔趙利為王,復收信敗散兵,而與信及冒頓謀攻漢。
  • 1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匈奴仗左右賢王將萬餘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於離石,破之。
  • 1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漢令車騎擊破匈奴。
  • 1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奴常敗走,漢乘勝追北,聞冒頓居代谷,高皇帝居晉陽,使人視冒頓,還報曰“可擊”。
  • 2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上遂至平城。
  • 2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上出白登,匈奴騎圍上,上乃使人厚遺閼氏。閼氏乃説冒頓曰:“今得漢地,猶不能居;且兩主不相戹。”居七日,胡騎稍引去。
  • 2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時天大霧,漢使人往來,胡不覺。護軍中尉陳平言上曰:“胡者全兵,請令彊弩傅兩矢外鄉,徐行出圍。”入平城,漢救兵亦到,胡騎遂解去。漢亦罷兵歸。
  • 2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韓信為匈奴將兵往來擊邊。
  • 2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十年,信令王黃等説誤陳豨。十一年春,故韓王信復與胡騎入居參合,距漢。
  • 2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使柴將軍擊之,遺信書曰:“陛下寬仁,諸侯雖有畔亡,而復歸,輒復故位號,不誅也。大王所知。今王以敗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歸!”
  • 2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韓王信報曰:“陛下擢僕起閭巷,南面稱孤,此僕之幸也。滎陽之事,僕不能死,囚於項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馬邑,僕不能堅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為寇將兵,與將軍爭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今僕有三罪於陛下,而欲求活於世,此伍子胥所以僨於吳也。今僕亡匿山谷間,旦暮乞貸蠻夷,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
  • 2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遂戰。柴將軍屠參合,斬韓王信。
  • 28.    史記 韓信盧綰列傳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13]
  • 29.    漢書 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13]
  • 30.    漢書 卷三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13]
  • 3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沛公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説漢王曰:“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 32.    三家注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09]
  • 33.    班固·《漢書·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沛公為漢王,信從入漢中,乃説漢王曰“項王王諸將,王獨居此,遷也。士卒皆山東人,竦而望歸,及其蜂東鄉,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王信,先拜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
  • 34.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史記》:中華書局,1999年:第853頁
  • 35.    中華書局編輯部.《漢書(全十二冊)》第二冊:卷一三至卷一六(表一):中華書局,1962年6月:第628-630頁
  • 36.    班固·《漢書·卷三十三·魏豹田儋韓王信傳第三》:信之入匈奴,與太子俱,及至穨當城,生子,因名曰穨當。韓太子亦生子嬰。至孝文時,穨當及嬰率其眾降。漢封穨當為弓高侯,嬰為襄城侯。吳、楚反時,弓高侯功冠諸將。傳子至孫,孫無子,國絕。嬰孫以不敬失侯。穨當孽孫嫣,貴幸,名顯當世。嫣弟説,以校尉擊匈奴,封龍頟侯。後坐酎金失侯,復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破東越,封按道侯。太初中,為遊擊將軍屯五原外列城,還為光祿勳,掘蠱太子宮,為太子所殺。子興嗣,坐巫蠱誅。上曰:“遊擊將軍死事,無論坐者。”乃復封興弟增為龍頟侯。增少為郎,諸曹、侍中、光祿大夫,昭帝時至前將軍,與大將軍霍光定策立宣帝,益封千户。本始二年,五將徵匈奴,增將三萬騎出雲中,斬首百餘級,至期而還。神爵元年,代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增世貴,幼為忠臣,事三主,重於朝廷。為人寬和自守,以温顏遜辭承上接下,無所失意,保身固寵,不能有所建明。五鳳二年薨,諡曰安侯。子寶嗣,亡子,國除。成帝時,繼功臣後,封增兄子岑為龍頟侯,薨,子持弓嗣。王莽敗,乃絕。
  • 37.    倉修良 主編.《史記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第765頁
  • 38.    段國超、丁德科 主編.《史記人物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第298頁
  • 39.    【韓王信塑像】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拜將壇景區
  • 4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信之入匈奴,與太子俱;及至頹當城,生子,因名曰頹當。韓太子亦生子,命曰嬰。
  • 41.    司馬遷·《史記·卷十九·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國名】襄成。【侯功】以匈奴相國降侯,故韓王信太子之子,侯,千四百三十二户。【孝惠[七]】(空)【高後[八]】(空)【孝文[二十三]】[七]十六年六月丙子,哀侯韓嬰元年。[一]後七年,侯澤之元年。【孝景[十六]】[十六]【建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十五]元朔四年,侯澤之坐詐病不從,不敬,國除。【太初已後】(空)
  • 42.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襄城哀侯韓嬰。【侯狀户數】以匈奴相國降,侯,二千户。韓王信太子之子。【始封】六月丙子封,七年薨。【位次】(空)【子】後七年,侯釋之嗣,三十一年,元朔四年,坐詐疾不從,耐為隷臣。【孫】(空)【曾孫】(空)【玄孫】魏。
  • 43.    韓兆琦審閲,陳曦,王珏,王曉東,周旻譯..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22年9月:第6717頁
  • 44.    《新唐書·卷七十三·表第十三·宰相世系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0]
  • 45.    郭嵩燾.《郭嵩燾全集·五》·史部二:史記札記.長沙:嶽麓書社,2012年12月:第225-226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