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毌丘儉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詩人)

鎖定
毌丘儉(?~255年),複姓毌丘,字仲恭,河東郡聞喜縣(今山西省聞喜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文學家,將作大匠毌丘興的兒子。
毌丘儉最初襲封父爵高陽鄉侯。魏文帝時期,擔任平原侯(曹叡文學掾,結下深厚情誼。魏明帝登基後,歷任尚書郎羽林監、洛陽典農中郎將等職,仕途順利。勸止魏明帝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出任荊州刺史,參與邊疆防務。遷度遼將軍護烏桓校尉、幽州刺史。景初末年,配合太傅司馬懿攻滅割據遼東的公孫淵,進封安邑侯。
正始年間,兩次出塞遠征,摧毀高句驪王國,征服朝鮮半島 [1]  ,加號左將軍,出任鎮南將軍、豫州刺史。
東興之戰後,遷鎮東將軍、揚州都督,擊退了吳國太傅諸葛恪,加位鎮東大將軍 [2-3] 
正元二年(255年),不滿權臣司馬師廢黜魏少帝曹芳以及殺害好友夏侯玄李豐,舉兵反抗,最終兵敗,在逃亡途中被平民張蜀殺害。
毌丘儉博聞多才,精於詩文,是魏晉之際的著名詩人,代表作有《承露盤賦》《承露盤銘》《答杜摯》《罪狀司馬師表》,合集有《文集》二卷,《紀》三卷等。
別    名
毌丘荊州
丘儉
母邱儉
仲恭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
逝世日期
255年
主要成就
重創高句麗
合肥戰敗諸葛恪
主要作品
答杜摯》《承露盤賦》《承露盤銘》《罪狀司馬師表》《在幽州》
本    名
毌丘儉
官    職
刺史、度遼將軍、鎮東大將軍、都督、假節
爵    位
高陽鄉侯→安邑侯

毌丘儉人物生平

毌丘儉早年經歷

毌(guàn)丘儉的父親毌丘興,在曹魏建立之初官至武威太守將作大匠,封高陽鄉侯。毌丘儉在長兄早夭、父親病故後,襲封父親高陽鄉侯的爵位。黃初年間,他被魏文帝曹丕選拔為其長子、平原侯曹叡(即後來的魏明帝)的文學掾,與鄭稱衞臻等名師家臣負責皇子讀書養德,共相輔弼 [4]  。家鄉親戚離世,寄出二百染料交於其弟秀治喪 [5] 

毌丘儉嶄露頭角

黃初七年(226年),曹叡即位,即魏明帝。因六年“東宮之舊”,毌丘儉深受明帝信賴,仕途平步青雲,先後任尚書郎羽林監,洛陽典農中郎將 [6]  作《承露盤賦》《承露盤銘》,曾與雍丘王曹植一同為漢朝名器銅仙承露盤題文刻字,聲名鵲起之後,先後結識夏侯玄嵇康等名士。 [7] 
適逢漢相諸葛亮北伐,明帝大興土木,高柔王朗等羣臣紛紛進諫勸阻,毌丘儉亦在其中,指出:“依臣愚見,天下應最先消滅的是吳、蜀二賊,最應尋求的事是豐衣足食。今,吳、蜀二賊沒有被消滅,且百姓仍處於飢寒交迫,即使宮室再美,還是沒有益處的。”明帝擢升他為荊州刺史,鎮守襄陽 [8] 
太和年間,明帝處理“浮華案”,整治浮華、空談之風,罷黜、逮捕了諸葛誕何晏鄧颺丁謐等人,毌丘儉嘆道:“萬世(盛、乘,有爭議)之朝,不畜庸才。 [9]  ”引以自省。在人事選拔上愈發盡責小心。後來向朝廷舉薦了裴秀,而當同鄉杜摯寫詩寄來,尋求捷徑時,毌丘儉委婉回絕,安慰老鄉莫要自輕自賤,勉勵其自行表現少時友誼和磊落正直的作風,使得明帝愈加信賴毌丘儉。不久後,他又獲升遷,逐漸投身軍旅 [10] 

毌丘儉兩伐遼東

  • 戰爭背景
正始五年(244年)之前魏幽州刺史部 正始五年(244年)之前魏幽州刺史部
青龍三年(235年),漢相諸葛亮病逝,西線戰事暫定。毌丘儉揣摩聖意(一説曹叡指使),上書伐遼,提出詳細的用兵方案,為了堅定明帝的決心,最後附上:“陛下您繼位以來,沒有什麼值得史書記載的偉績,吳、蜀憑藉天險抗衡大魏,朝廷這麼多年屢次用兵始終沒有剿滅它們,應該趁休戰的這段時間把戰略重心投入別處,收復遼東 [11] 衞臻等近臣覺得公孫淵實力強大,而毌丘儉的計劃太過冒險,堅決反對 [12]  。但明帝早就不滿公孫淵割據遼東,在魏吳之間反覆曖昧的態度,已有伐遼之心。稱讚毌丘儉有能力有策謀,欣然採納,以“儉有幹策”任命其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桓)校尉。從此毌丘儉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13] 
被封為遼東太守揚烈將軍公孫淵名義上是魏國的臣子 [14]  ,不久前又因誘斬東吳使團,獻俘有功得到明帝嘉獎,加授大司馬,封樂浪公 [15]  。但公孫家族世代割據遼東,實力深厚,名為魏臣卻自成一體。 [16]  向來無視幽州刺史部的諭令,公孫淵滿足於割據現狀,不肯赴京任職。加之時而與吳國來往密切,引起魏廷不滿。屢次徵召、警告無果,明帝漸漸失去耐心。 [17]  公孫淵通過種種渠道,探知明帝屢次收到幽州刺史和東萊太守彈劾自己的奏疏。因而對毌丘儉充滿戒心和敵意。 [18] 
  • 一伐遼東
青龍四年(236年),毌丘儉在多次彈劾公孫淵後,終於得到明帝批准,開始對遼東郡用兵。通過外交手段,招降右北平烏桓單于寇婁敦、遼西烏桓都督王護留,以及當年追隨袁尚流亡遼東者共計五千餘部眾。削去公孫淵的潛在盟友後,秘密率領幽州、鮮卑、烏桓聯軍開赴襄平(遼東郡郡治), [19]  抵達附近的遼隧,設下埋伏,派人攜帶書信、印章前去徵公孫淵進京述職。 [20]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只等公孫淵就範或出城 [21]  。但大軍的行蹤走漏了消息,刺激了公孫淵。又因之前對洛陽屢有不敬,已成驚弓之鳥 [22]  ,當其發現埋伏在外的魏國大軍後,又驚又怒,詭稱幽州刺史假傳聖旨, [23]  陰謀害己, [21]  以此為由拒不奉詔併發兵對抗魏軍。兩軍戰於遼隧 [24]  ,僵持日久,又逢十日暴雨,遼水暴漲,魏軍雖有備而來,但遼東軍卻佔據天時地利,戰爭異常艱苦,勝負一時難分,明帝看完戰報,詔毌丘儉立即退軍,撤回北平 [25]  ,等待洛陽援軍,以期二次進軍。
  • 二伐遼東
一伐無功而返,公孫淵愈加乖張跋扈,一面指使幕僚們上書明帝,象徵性認罪求和,歸罪於毌丘儉。 [26]  一面卻公開割據備戰,自立為燕王,置官刻璽,通使東吳,以求外援,但上過一次當的孫權不肯出兵相助 [27]  。討伐無功而返,明帝沒有怪罪毌丘儉,詔命其兼任太尉司馬懿軍隊副帥,準備第二次征討 [28] 景初元年(237年),司馬懿4萬援軍至,毌丘儉與其會師,並率本部幽州兵馬再度伐燕,期間高句麗也派了數千士兵加入魏軍助戰 [29]  ,聯軍經一年苦戰,最終打敗燕軍,公孫淵為司馬懿所殺。遼東郡光復。戰後魏明帝曹叡論功行賞,毌丘儉據此戰役進封安邑侯,邑三千九百户。 [30] 
景初二年(238年)末,戰事基本結束,明帝的使節抵達薊縣,犒賞三軍。 [31]  太尉司馬懿率數萬京軍先行踏上歸程,而毌丘儉則以州牧之責繼續留守燕地,處理戰後事宜 [31]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明帝病情急劇惡化 [32]  ,一月之間便不治駕崩。 [33]  當使節馳行兩千裏,再次抵達薊縣後,毌丘儉能做的,只有舉境發喪了。事業在幽州停滯了幾年,不受到當權者的重視和理睬,幾年後,他出徵塞外,途經遼東郡,不禁悲從中來。在《之遼東》一詩中寫道:“憂責重山嶽,誰能為我檐? [34] 

毌丘儉屢徵句驪

高句麗王國遺蹟 高句麗王國遺蹟
遼東郡雖然成功收復,但是在戰爭期間以及之後,大量軍人死亡、平民遷徙以及戰爭期間的屠戮。幽州的東北部地區漢人減少,出現了勢力真空,反而不如公孫氏對當地的控制力、影響力。以高句麗為代表的外部勢力趁機發難,開始侵擾邊境,蠶食魏國土地。 [35] 
正始五年(244年),高句麗趁虛犯邊,襲破西安平 [36]  。毌丘儉組織魏軍展開報復,親率萬餘精鋭步騎兵出玄菟郡討伐高句麗,高句麗王位宮引軍兩萬迎擊。雖敵眾我寡,實力懸殊,“儉為方陣,決死而戰”,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軍,殺死高句麗軍一萬八千餘人,位宮攜妻子及千餘騎逃向東沃沮避難 [37]  ,毌丘儉沒有追擊東川王,轉而進軍其國都丸都山城,勘察地形,因山城西北山體陡峭,守兵空虛,旋即採用避實就虛的計策,正面佯攻,西北偷襲,選派善於攀登的精卒,攜帶兵器長繩,摸上山崖,殺死守兵,智取北門。“束馬懸車”,攻破了丸都,焚燬宮殿,處死大批官吏,摧毀其統治中心。破城後,魏兵“屠丸都”,殺死八千餘人 [38-39]  ,唯獨對昔日曾死諫國王莫犯魏國的沛者得來一家網開一面,不加處罰。“儉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平叛之後,在當地穿山鑿渠,援助居民農業灌溉及交通建設,恩威並濟,加強魏國影響力。 [40] 
正始六年(245年),流亡的位宮遷都復辟,意圖再次反叛,毌丘儉率軍再徵高句麗。位宮望風而逃,奔買溝(今朝鮮鹹北會寧市)。魏軍摧毀其陪都不耐城(又稱國內城,今吉林集安市境內 [41]  )。
毌丘儉決心掃蕩遠東,將高句麗經營數百年的勢力連根拔除,同時震懾四夷,於丸都城墟兵分兩路,一路派玄菟太守王頎帶兵繼續北上寒地,奪取句驪北部地區,順帶搜捕東川王 [42]  ,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率軍南下,掃蕩朝鮮半島,清除高句麗的同盟、附庸勢力。自領餘部,坐鎮丸都,降服周邊地區。
魏軍略定東北亞
魏軍略定東北亞(3張)
毌丘儉遣王頎出使扶餘國(高句麗北),獲得扶余王位居支持。位居向來親善魏國,遣人運送軍糧供給魏軍 [43]  。王頎率北路遠征軍繼續追擊位宮,於竹嶺大破高句麗殘部。位宮軍死傷慘重,潰不成軍,位宮本人僥倖突圍,再度攜妻女親信北逃 [44]  。王頎軍乘勝追擊,於東沃沮南沃沮)境內再敗高句麗僕從軍,將收留、協助過高句麗王的邑落攻破、清算,斬首三千餘級,以此警告東胡各國(部)。東沃沮降。位宮亡命至北沃沮置溝婁)境內 [45]  ,已無人敢施以援助,唯恐招來魏軍報復。魏軍仍然窮追不捨,位宮繼續北逃,遠走肅慎,於次年病死 [46-47]  。王頎軍亦深入苦寒,過北沃沮再度追擊千餘里,經挹婁 [48]  ,一直抵達肅慎南界 [49]  ,(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臨海問島(一説今北海道島),方才罷休。至此,高句麗在毌丘儉和王頎等人的打擊下,名存實亡,領土悉數併入玄菟郡 [50] 
而另一支南征魏軍也是連戰連捷。弓遵、劉茂先是協力擊潰濊貊各邑聯軍並逼迫不耐濊侯舉邑投降,與高句麗斷交,勒令其定期至郡城向魏國官員宣誓效忠,並接收濊貊當地居民户籍、税賦、勞役。從而將東漢初年廢棄的臨屯郡(在今朝鮮半島中東部)故地也再次收入版圖 [51]  。魏軍傳檄佈告半島,要求南部的辰韓等八國歸併魏國樂浪郡。因翻譯有誤,招致諸韓起兵反抗,攻擊帶方郡。弓遵、太守劉茂一同帶兵南下平叛,合帶方、樂浪、新地(臨屯)三郡之力,徹底打垮韓軍,並滅亡辰韓,成功鎮壓韓人起義,結束了半島戰爭。中原王朝對朝鮮半島的實際統治版圖、控制力度達到了空前的規模。 [52-53] 
遠征軍記功碑遺蹟
遠征軍記功碑遺蹟(3張)
整個征服戰爭至正始六年(245年)年初基本結束,毌丘儉、王頎、寇婁敦等遠征軍指揮官於國內城遺址立下石碑,傳於後世。並於正始六年(245年)五月班師凱旋,王頎、劉茂等地方官留守當地。將士們論功受賞,封侯的人達到百人以上 [54]  。(注:據《三國史記》載,高句麗以詐降計刺殺王頎,打敗魏追兵。此事不見於中國史籍,且王頎亦領帶方太守、後參與鄧艾伐蜀,應為其吹噓之語,或者誤認他人 [55-56]  )魏軍兩次征討,每次均俘獲高句麗人口數千,並將他們遷入內地 [57] 
毌丘儉領導的東征,是中原王朝對東北地區有史以來最遠的一次征討。經過征討,魏之勢力遠至今俄羅斯濱海地區,不但將句驪絕大部分領土併入幽州玄菟郡,還將朝鮮半島嶺東濊貊地區,東南辰韓國領土,也歸入了樂浪帶方二郡,收復漢四郡全境,另拓地數千裏。

毌丘儉合肥之戰

此後,毌丘儉被調為左將軍假節、領豫州刺史,轉鎮南將軍,監豫州諸軍事,在南方參與對吳戰爭。嘉平三年(252年),魏軍在東興之戰中大敗,元氣大傷。吳國趁勢興兵,大舉入侵。
為了挽救東線頹勢,時任魏國執政、大將軍司馬師轉毌丘儉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以抵擋吳軍。毌丘儉到任後恪盡職守,整頓邊防,調和兵、吏矛盾,提拔了一些身份地位不受重視的人才,如牙門張特為合肥新城守將 [58] 
之後,吳國太傅諸葛恪舉全國之力,興兵二十萬大舉北伐。面對吳軍的來犯,毌丘儉採取守勢,指揮各部堅守城、寨,固守待援,其中部將張特防守的合肥新城,吸引了大批吳軍。戰線漫長,毌丘儉兵力有限,分身乏術,好在張特帶着少量士兵成功堅守,防線才沒被衝出缺口,探知吳兵軍營起了瘟疫,士兵戰鬥力嚴重下滑,太尉司馬孚的洛陽援軍業已抵達後,指使諸將反攻,魏軍化守為攻,衝擊吳軍大營,吳軍經過連日消耗,士氣低迷,在魏軍猛攻之下潰不成軍,或掉到壕溝,或繳械投降,或流竄奔逃,或哭喊求饒,光文欽所部就斬首萬餘級 [59]  ,俘虜不計其數,吳兵潰不成軍,諸葛恪丟下老弱病殘,倉皇撤退,歸國後威望盡失,不久失勢被殺 [60] 
毌丘儉憑此役又得升遷,加鎮東大將軍,其餘諸將士皆論功受賞。新城戰役結束後毌丘儉特地上疏朝廷,不為自己邀功,通篇只為有功官兵,忠義之士逐個陳述事蹟,善後撫卹,魏帝曹芳欣然採納。 [61-62] 

毌丘儉心存魏室

正始十年(249年),高平陵之變發生,大將軍曹爽被司馬懿所殺。作為曹爽餘黨的文欽,深感恐懼,後因戰功統計問題與司馬師產生爭端,心懷怨念。文欽性格桀驁,粗猛無禮,與諸葛誕互相嫌惡,從不共謀。但毌丘儉非常禮遇文欽,二人互相交好,漸走漸近。 [63-64] 
毌丘儉儒士出身,渴望功名,常以“飛鴻”“鳳鳥”自比。卻不好黨爭,潔身自好。故而先後得勢的曹爽、司馬懿集團均允許毌丘儉握有重兵,戍守邊疆重鎮。繼父掌權、威望不足的司馬師也對毌丘儉敬重有加。但這種情況很快便發生了改變。嘉平六年(254年)三月,夏侯玄李豐等重臣密謀取代司馬師元輔的地位。事情敗露,被司馬師誅殺全族。同年九月,魏帝曹芳不甘大權旁落,欲利用司馬昭因伐蜀被召見的時候反擊,奪取司馬昭所指揮的部隊攻擊大將軍司馬師,但事情敗露。司馬師再次發動政變,逼迫郭太后廢黜曹芳,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操縱國政 [65] 
毌丘儉向來心在魏室,也與夏侯玄、李豐平素友好,二人被害本就令毌丘儉不安,同時亦因明帝的繼承人被廢而憤怒不已。感昔日明帝知遇之恩,開始謀劃打倒專政的司馬師 [66]  。揚州刺史文欽也有興曹之意。但毌丘儉始終猶豫不決,直到其身在洛陽朝廷為人質的長子毌丘甸的鼓勵父親起兵。其在信中委婉且勇敢地寫道:“大人居方岳重任,國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也。”有子如此,毌丘儉悵然淚下,終於下定決心 [67]  起兵反司馬,為曹魏政權做拼死一搏。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巨大的彗星劃過東南的天空,拖着幾十丈的尾巴砸向西北。天降吉兆,大魏可興!毌丘儉和文欽非常高興,制裁司馬師的時候到了。為了增加自身的實力,毌丘儉潛使豫州,傳信曾為曹爽心腹、夏侯玄好友的鎮南將軍諸葛誕,邀其共同起兵。但諸葛誕竟殺害使者,並將信件揭發給洛陽朝廷 [68]  。兗州刺史鄧艾亦然 [69]  。計劃既已泄露,洛陽必有反應。為了儘可能佔據先機,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決定提前舉兵。二人調集大軍輜重,將在屯駐淮南的大小將領、官吏悉數召集到壽春城內(安徽壽縣),於城西築壇,展示明元郭太后詔書(存疑),與諸將歃血盟誓,起兵勤王,討伐司馬師。毌丘儉留下老弱駐守壽春,親率六萬精鋭渡過淮河,急速行軍,深入中原六百里,意圖速戰速決,直抵洛陽
壽春、合肥防線歷來乃魏國首要軍事重心,淮南大軍為驍勇善戰的老兵、精卒構成,一路破關拔城,勢如破竹,但當征途進行一半時,在樂嘉遭遇守軍頑強抵抗,鄧艾已率泰山兵馬日夜兼行,增援樂嘉,使得城防愈加堅固難克 [70]  。毌丘儉強攻不得,加之補給線拉長,士卒連日奔襲,戰鬥疲乏,只得暫且休整,遂進駐項城(河南項縣),整頓兵馬,積累物資,構築工事,計劃對策 [71]  。失去先手優勢的毌丘儉,為了爭取更多潛在盟友的支持,正式發佈檄文,向魏國揭露司馬師的十一條大罪佈告天下,意在邀請各地諸侯盟師討賊 [72]  。然司馬氏操縱國政多年,根基已穩,並控制了全國絕大多數的軍隊,懾於其駭人的實力和狠辣的作風,各地諸侯或觀望不動,坐觀其變,或倒向朝廷,對抗義軍。 [73]  兗州刺史鄧艾先前就斬使告密,各率本部兵馬攻擊淮軍,向司馬師表忠。毌丘儉能依靠的,只有手裏這支六萬人的淮南勁旅。但形勢是嚴峻的,敵軍將領中不乏鄧艾、王基等深諳兵法之人,起兵進程步步維艱。

毌丘儉激戰中原

毌丘儉舉兵形勢圖 毌丘儉舉兵形勢圖
司馬師採納謀士建議,決心親征並傾全國之力鎮壓淮軍“叛亂”。因忌憚久經戰陣、戰力強大的淮軍士兵,也為了打破毌丘儉速戰速決的戰術企圖,司馬師與幕僚定下消耗包圍的戰略 [74]  。調集十數萬洛陽中軍期間,司馬師對各地軍隊依次做出部署,命令鄧艾死守樂嘉,在京師主力到達前切莫出戰;命令駐紮在豫州境內的鎮南將軍諸葛誕安豐郡向東進攻,威脅壽春,(同時破壞魏軍糧道);命令徵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於譙、宋;徵南大將軍王昶北上夾擊,包抄淮南魏軍歸路 [75]  ;最後命令荊州刺史王基率荊州軍隊北上與自己會師 [76]  。但王基並未聽令,自行率軍東進,奔赴戰場 [77] 
六萬淮軍孤軍奮戰。戰線拉長,使得補給日益困難。諸葛誕已兵向壽春,周邊又強敵環伺,(考慮到糧道隨時可能被斷)毌丘儉決定開闢新的糧道。調集重兵進攻積有鉅額存糧的南頓要塞,命令文欽奪取糧輜,意圖繞過鄧艾駐守的樂嘉,直取許昌、洛陽。但文欽進展緩慢,王基已率本部兵馬搶先佔領南頓 [78]  ,並加以防守。此時司馬師已率中軍主力抵達戰場,威脅項城,文欽放棄攻打王基佔據的南頓,返回項城附近 [79]  。司馬師大軍與王基、鄧艾軍匯合後休整部隊,構築防線,與淮軍進行對峙消耗,等待東部包圍圈收緊 [80]  。形勢急劇惡化,毌丘儉不甘坐困孤城,再度發起進攻,連續衝擊晉軍防線,但三支晉軍佔據巨大兵力優勢,據堅城,憑溝壘嚴防死守,不與正面決戰,淮軍始終撕不開口子。連日進展無果,糧草逐漸不支,軍心也開始了動搖,許多淮軍將士更因家屬在北,思鄉心切,棄營投降,只有淮南新加入的農民依舊效忠,保持戰鬥序列 [81] 
包圍圈逐漸成型,司馬師見時機成熟便定下進攻計劃,指使鄧艾率樂嘉萬餘守軍出城誘敵,司馬師自統大軍抵達樂嘉附近,隱藏起來,意圖圍殲淮南魏軍。文欽、文鴦求戰心切,率淮軍精鋭兵分兩路,進攻鄧艾 [82]  。是夜,文鴦部隊先行抵達樂嘉城郊,意外發現司馬師主力部隊,文鴦發動夜襲,衝擊司馬師軍營,司馬師病情急劇惡化,眼睛掉了出來,將指揮權交於其弟司馬昭 [83]  司馬昭命令軍隊反擊。文鴦所部勢單力薄,很快陷入被動,文欽部隊久候不至,見無法擊潰敵軍,文鴦只得率部退走。鄧艾、樂綝、司馬璉等率領晉軍繼續追擊,至翌日天明時分,撞上匯合不久,不及撤走的文欽父子,晉軍多方匯合,人多勢眾,淮軍主力被重重包圍,兩軍交戰,實力懸殊,文鴦雖勇武善戰,殊死拼殺,但仍無法扭轉敗勢,淮軍軍陣紛紛被晉軍擊穿,士兵傷亡慘重,終於崩潰。文欽父子力戰突圍,南逃東吳 [84] 

毌丘儉折翼魏南

殲滅文欽主力之後,晉軍開赴項城,包圍毌丘儉及其餘部,王基的先鋒部隊首當其衝,勢在攻城。淮軍主力已然覆滅,區區殘部無力迴天。毌丘儉自感大勢已去,便領殘部於晉軍再度合圍前棄城突圍 [85]  。晉軍趁勝追擊,淮軍越打越少。毌丘儉逃至慎縣境內,得知壽春已被諸葛誕襲擊佔領,歸路已絕時,最後的部隊也開始軍心渙散,出現士兵大量逃亡。毌丘儉不甘心失敗,調整路線,改道北上,(欲至幽州東山再起)。追兵窮追不捨,佈下天羅地網。毌丘儉一眾露宿荒野,飢疲交加。至慎縣安豐津境內,遭遇追兵,毌丘儉與小弟毌丘秀和孫毌丘重藏匿在河邊蘆葦叢中 [86]  ,中箭而亡。平民張屬因射殺毌丘儉而被封侯。毌丘秀、毌丘重卻得以倖免,隨文欽、文鴦逃入東吳,淮軍其餘將士或降或死 [87]  。但其長子毌丘甸以及在洛陽為質的親族全部受牽連被殺。 [88] 
後來西晉滅吳,其在東吳的子孫得晉朝赦免,重返中原,並得以為官。毌丘儉之孫毌丘奧,任晉朝巴東監軍、益州刺史

毌丘儉軼事典故

毌丘儉死狗

毌丘儉轉任鎮東將軍,擊退諸葛恪北伐後,對魏帝曹芳上疏:“戰爭中,我有一個很英勇的傳令兵叫劉整,很有骨氣。他被賊兵抓住後,受到嚴刑拷打,逼問情報,吳人勸降他:'諸葛恪大人想饒你一命,你可屈服?'劉整説:'死狗,這是什麼話?我寧願去死,做大魏國的亡魂來追殺你,要殺快殺,不求苟活。'然後閉口不言,自始至終都沒有出賣我們,還有一個叫鄭像的士兵也很英勇.....我覺得他們很有節操,請陛下您表彰上述這些英烈官兵的忠義之舉,慰勞獎賞他們的家屬。 [93] 

毌丘儉責重山嶽

出自其作品《之遼東》殘句:“憂責重山嶽,誰能為我檐 [94] 

毌丘儉才為世出

杜摯一心寄希望於毌丘儉,多次寫信借離羣孤鴻自喻,噓聲嘆氣,抱怨自己懷才不遇的困境,用賣慘的方式暗示老鄉引薦做官,毌丘儉不滿同鄉的消極態度,借鳳鳥而喻,委婉而嚴肅地指出問題所在:“(閣下是)鳳鳥,想在洛陽展翅飛翔(得到重用),於是在鳴叫中表達訴求。應時而出的傑出人才啊,您美麗的歌喉為什麼總要發出自輕自賤的聲音呢?(埋怨世道的不公呢?)””出自其作品《答杜摯》:“鳳鳥翔京邑,哀鳴有所思。才為盛世出,德音何不怡?” [95] 

毌丘儉遣得來妻

高句麗王屢次挑釁魏國,其部下沛者得來勸諫國王罷手,苦苦哀求未果,最終絕食而死。人們非常懷念他。毌丘儉知道這件事後,十分尊重已故的得來,在攻破丸都城那天,特別交代正在屠城泄憤的士兵,不得加害沛者得來的家屬,釋放已經抓獲的得來遺孀以及兒女。並派人保護已經過世的得來墓碑免受亂軍破壞。束馬懸車,屠句驪所都,儉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96] 

毌丘儉白虎銜屍

毌丘儉的家族和風水學頗有淵源。起兵之前,管輅曾路過毌丘家的祖墓,靠在樹邊哀嘆説:“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兩載,其應至矣。”後裔之一丘延翰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代風水祖師,第二代易學堪輿學的偉大傳承者。 [97] 

毌丘儉魏之忠臣

“千載風塵,思盡軀命,以完全社稷、安主為效。斯義苟立,雖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其在檄文中寫道。是曹氏政權為數不多、言行一致、沒有爭議的忠臣之一。自晉朝以來史學家們高度稱讚的忠臣良將。(其傾家赤族,滿門忠烈,幼弟隨事軍中,助兄征戰,長子甸不顧個人安危,勸父起兵,次子宗有其父之風,孫子毌丘奧更是得到晉朝皇帝的重用,官至益州刺史。在“淮南三叛”中,觀三任主要參與人的言行。王凌計劃另立新君,與洛陽朝廷分庭抗禮,文欽諸葛誕均有投降吳國,接受吳國官職委派以及乞邀東吳大軍,入寇祖國的記錄。毌丘儉作為抗吳多年的魏國東線邊帥,獨善其身,傾盡東南之兵,奮力西向,幾乎以一州之力對抗司馬氏控制的全國兵馬。即便如此,仍預留士兵戍守邊防,駐防家國重鎮,不割地,不獻城,不稱臣,不妥協。不曾做出任何通敵資敵之舉。魏帝曹髦在三次淮南事變結束後,連續三次下詔斥責諸葛誕,而未曾對毌丘儉下過批判,至少《三國志·魏書》裏面沒有記載。無論出發點如何,觀其言行,印證後世史學家們的定義,站在曹氏的立場來看,毌丘儉乃鞠躬盡瘁、忠心不二的忠臣毋庸置疑,觀其一生,確有國士之風。)

毌丘儉人物評價

陳壽:“毌丘儉才識拔幹。” [98] 
曹叡:“儉有幹策。” [99] 
楊深秀:“鎮東忠義欲匡時,一表魂飛司馬師。記得嘉詩酬杜摯,哀鳴鳳鳥系人思。” [100] 
何曾:“威重宿著,盛其禮秩,遣詣懿軍,進同謀略,退為副佐。雖有萬一不虞之災,軍主有儲,則無患矣。” [101] 
高位宮:“毌丘儉者,魏之名將。” [102] 
司馬師:“(儉)蹈縱橫之跡,習儀秦之説,欺誑將士,詭變萬端。” [103] 
杜摯:“毌丘荊州,鵠飛舉萬里,一飛翀昊蒼。” [104] 
姜宸英:“魏之忠臣,惟毌丘仲恭一人而已。” [105] 
公孫淵:“幽州刺史,誑誤之言,猥興州兵,圖害臣郡。” [106] 
閻纘:“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廢為平原侯,為置家臣庶子,師友文學,皆取正人,共相匡矯。” [107] 
鄭袤:“毌丘儉好謀而不達事情。” [108] 
伏滔:“及至彥雲、仲恭、公休之徒,或憑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東夏,屬當多難之世,仍值廢興之會,謀非所議,相系禍敗。” [109] 
習鑿齒:“毌丘儉感明帝之顧命,故為此役。君子謂毌丘儉事雖不成,可謂忠臣矣。夫竭節而赴義者我也,成之與敗者時也,我苟無時,成何可必乎?忘我而不自必,乃所以為忠也。古人有言:‘死者復生,生者不愧。’若毌丘儉可謂不愧也。” [98] 
丘巨源:“故劉濞賴七國連兵之勢,隗囂恃跨河據隴之資,毌丘儉伐其逾海越島之功,諸葛誕矜其待士愛民之德。彼四子者,皆當世雄傑,以犯順取禍,覆窟傾巢,為豎子笑。” [110] 
鄭樵:“晉史黨晉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為叛臣,王凌、諸葛誕、毌丘儉之徒,抱屈黃壤。” [111] 
韓皋:“王凌都督揚州,謀立荊王曹彪;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前後相繼為揚州都督,鹹有匡復魏室之謀,皆為司馬懿父子所殺。叔夜(嵇康)以揚州故廣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鹹敗散於廣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廣陵始也。” [112] 
蕭常:“王凌、毌丘儉、文欽、誕數子,不附司馬氏而甘於一死,可謂忠於所事者。” [113] 
王應麟:“然節義之臣,齾鉅奸之鋩,若王凌以壽春欲誅懿而不克,文欽、毌丘儉以淮南欲誅師而不遂,諸葛誕又以壽春欲誅昭而不成,千載猶有生氣,魏為有臣矣。” [114] 
陳普:“十萬強兵無一人,義師翻得叛臣名。奇功一夜歸人物,空使文鴦待到明。” [115] 
郝經:“王凌之慾廢僣孽,立宗子,澄汰王室,大臣之節也。議者謂凌於齊王君臣分定,並儉誕等為淮南三叛。此晉之臣子尊晉之志也,凌欲廢而誅之,師遂廢之,昭又殺之而無為誅之。則淩知所廢而非叛也,儉誕繼起聲罪致討。聞雒中禪代之語,投袂致死,有古義士之風。夫豈叛乎哉?誕之得士,至麾下數百人拱手待斬以盡,不為司馬氏屈,義烈挺然,未之前聞也。” [116] 
何焯:“至於三賢,乃心王室,事連不就,而典午之勢益重,諸人之終即國之終也,故次於此焉。” [105] 
毛宗崗:“有毌丘儉之討司馬師於前,又有諸葛誕之討司馬昭於後,兩人皆魏之忠臣也。” [117] 
盧弼:“當時勤王諸將,惟文欽父子,粗猛武夫,反覆無常,彥雲、仲恭皆為儒將,懋著功勳,事之成否,豈可概論?公休謀定後動,子上至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傾全國之力,挾兩宮以行,用兵十月之久,儘乃克之。公休力竭智窮,而麾下壯士數百人拱手為列,無一降者,田橫得士,何以加茲!此皆魏之忠臣義士,承祚合為一傳,有微旨焉。君子平情論事,不能以成敗相繩,不佞考訂事實,不為空論,偶因姜氏之説,特發其凡於此。” [105] 
吳其昌:“毌丘仲恭,貞忠亮直,繾綣舊主,效忠魏室,毅然起兵,與司馬氏抗,至赤其家族以殉。其在後世亦文山正學之流,其人格有足為百世欽者,不徒此役之豐功偉烈足以遺榮於後世已也。萬疊深嶂,一掌殘珉,天之所以彰潛德、慰貞魂者,固有在歟!” [118] 

毌丘儉主要作品

聞喜縣誌》等地方誌書中在介紹毌丘儉的事蹟中均寫到“他的著作有《文集》二卷、《紀》三卷傳於世。”1977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大辭典》中有更比較具體的介紹,述其:“原有集,已佚”。《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存其文九篇,《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存其詩三首。”毌丘儉曾為太子文學,在陪伴世子讀書期間,也得到了諸如鄭稱、衞臻等大儒的文化薰陶,個人文學水平得到一定的昇華。觀其詩、文可知其精於文筆,善引典故,靈活多變,時而華美,時而悠曠,單憑那篇與陳思王同台競技的《承露盤銘》《承露盤賦》就足以令其在當時文壇上贏得顯赫名聲。其保存下來的作品,如《答杜摯》《在幽州》《之遼東》,雖然數量不多,篇幅也不長,《在幽州》與《之遼東》兩首邊塞詩各二句,應為殘篇。但從中可以窺見到作者的精神風貌和廣闊胸懷。以及率兵面臨戰場的悲涼激越心情和肩負重任,以身報國的雄心壯志。留世篇有《承露盤賦 [89]  、《在幽州》 [34]  、《之遼東》 [90]  、《答杜摯》、《承露盤銘》、《罪狀司馬師表 [91]  、《諫明帝治宮室疏 [92]  、《報弟書》 [5]  等。 [119] 

毌丘儉親屬成員

毌丘儉父親

毌丘興:曹魏武威太守、將作大匠,封高陽鄉侯。有名於河右,名聲僅次蘇則 [98] 

毌丘儉兄弟

毌丘秀:在毌丘儉勤王失敗後,攜侄孫毌丘重流亡吳國。 [120] 

毌丘儉子輩

毌丘甸:曹魏治書侍御史,毌丘儉起兵前,領家屬逃奔新安郡靈山。在毌丘儉勤王失敗後被俘遇害。 [121] 
毌丘宗:曹魏零陵太守,流亡東吳。 [121] 
此外,還有至少三子,名不詳。 [121] 

毌丘儉孫輩

毌丘重:與毌丘秀一起逃入吳國。 [98] 
毌丘奧:西晉巴東監軍、益州刺史。 [122-123] 
毌丘芝:潁川太守劉子元妻,也株連判死刑,得何曾相助,得免。
毌丘氏;沛國人劉含之母。
毌丘氏:西晉羽林監王虔前妻。 [98] 

毌丘儉藝術形象

三國志11的毌丘儉
三國志11的毌丘儉(2張)
小説《三國演義》中,毌丘儉的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孫權去世後,曹魏起兵伐吳,與東吳太傅諸葛恪大戰。毌丘儉引兵十萬攻武昌,大破之,吳兵大敗而歸。正元二年正月,毌丘儉聞司馬師擅行廢立之事,心中大怒,與文欽起兵反。大將軍司馬師親討之,毌丘儉戰敗,退至慎縣城下,縣令宋白開門接入,設席款待。毌丘儉大醉,被宋白令人殺了,將頭獻與魏兵。 [124] 

毌丘儉後世紀念

1906年,毌丘儉刻石記功碑在吉林集安市被發現,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